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1

唐诗经典C MOOC 课程第一讲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主讲教师:胡可先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流传下来

的诗歌就超过五万首。这样浩繁的卷帙,就是专门研究者,也难以全

部诵读,故从唐代开始,有关选本就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最大,流传

最广的莫过于清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我们现在,不仅

大学需要学习《唐诗三百首》,中小学课本也有《唐诗三百首》诗作,

社会上《唐诗三百首》也影响广泛,甚至中国邮政发行过全套邮票《唐

诗三百首》。

一《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和编写缘起

《唐诗三百首》原署编者“蘅塘退士编”。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

》于《名儒言行录》、《梁溪诗钞》及《无锡金匮县志》、《续修江苏通志》、《新安孙氏家乘》等书,清人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第十二卷有一

条著录:“《异文录》十二卷,清蘅塘退士孙洙辑,道光戊戌精刊巾箱

本。”将“蘅塘退士”与“孙洙”并署。我们现在将一些零星的记载

整合一下:

(一)孙洙其人其事

【孙洙(1711 -1778 ),字临西,又作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

无锡人。乾隆九年(1744 )甲子以庠生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

习。十年乙丑副文理明通榜,除上元县教谕。十六年辛未,中吴鸿榜

进士。历任直隶卢龙、大城,山东邹平知县。平生工诗文,擅书法,

书宗欧阳询,诗学杜少陵。诗入《梁溪诗钞》,著有《蘅塘漫稿》。乾

隆二十八年(1763 )癸未春,辑《唐诗三百首》。孙洙以乾隆四十三

年戊戌(1778。)卒。】

孙洙一生值得称道者有三个方面:

2

其一是读书。孙洙少时颖敏过人,然家境贫困,冬日读书时常常

握木块于手中,以为木生火可以御寒。他是同乡硕儒吴鼎(字容斋)

的高足弟子,读书选择名师。做官时,在处理公事之余,专心读书,

不改书生本色。

其二是做官。孙洙做官,所到之处,都能谘访民间疾苦,与百姓

谈叙如同家人。任大城知县时,捐钱浚河,民享其利。孙洙一生,虽

。为官数任,终究淡若寒素,两袖清风。每逢离任时,百姓都攀辕泣送。

其三是著书。著有《蘅塘漫稿》,辑有《唐诗三百首》。需要特别

提到的是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时,其继室徐兰英参以见解,互相

商榷,具有一定的功劳。徐兰英是江南才女,平生工诗善画。但他的

《梁溪漫稿》现在已经无从找到,只是顾光旭的《梁溪诗钞》还收录

孙洙的两首诗:《补庄并序》、《奉檄送定北军出居庸关马上作》。

(二)《唐诗三百首》的编写缘起

《唐诗三百首》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原序是这样的: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

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

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万要

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

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胜远耶?谚云:“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序称其编选的目的是作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因此所选之

诗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问世以后,就风行海内,流传之广,罕

有其比,二百余年来,未曾稍衰。《唐诗三百首》收诗家七十七人,

而选诗数量,现传各本,稍有不同。其原编共三百一十首,其后章燮

注疏,又增七首,清李盘根注本增至四百首。其实,后增之诗,并不

符合孙洙本意。因为他编选《唐诗三百首》,是要继踪《诗经》的传

3

统。朱自清先生曾作《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为编者在模仿“三

百篇”。

【【《诗经》三百零五篇,连那有目无诗的六篇算上,共得三百一十

一篇;《唐诗三百首》选诗三百一十首,决不是偶然的巧合。编者是

。怕人笑他僭妄,所以不将这番意思说出。】

(三)《唐诗三百首》与《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是为了代替《千家诗》而作的,序称超过《千家

诗》很远,为了进一步了解《唐诗三百首》,我们先介绍一下《千家诗》。

《千家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专选格律诗的诗歌选本。性质属于

启蒙读物,故而所选的篇章都是一些通俗易懂之作。同时又是分门别

类编纂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

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

【【有《千家诗》虽然号称千家,实际只录有122 家。按朝代分:

代唐代65 家,宋代52 家,五代1 家,明代2 家,无从查考年代的者无名氏作者2 共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25 首,其次是李

共白,共8 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 2 首七绝。宋代人编书好

。大喜功的特性就是如此。】

其作者署称“后村千家诗”,后村就是南宋末年的刘克庄,号

后村居士。但现在流传的《千家诗》是经过后代人改编的,其中

曹寅刊行的《楝亭十二种》中《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后村千家诗》

就是流传最广的本子。《千家诗》影响很大,但具有明显的缺点,

在于体例庞杂,唐宋杂糅。故而孙洙想摒其弊端,专选唐诗,故

而有《唐诗三百首》之作。迄今为止,诗歌选本汗牛充栋,但仍

没有超出《唐诗三百首》者,正如文选尚未有超过《古文观止》

一样。

1

唐诗经典C MOOC 课程第一讲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主讲教师:胡可先

二《唐诗三百首》的选取标准

一个很好的文学选本,不仅仅要选择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体

现选家的思想和特定的取舍标准。《唐诗三百首》作为一个著名的选

本,不仅有编者的选诗标准,而且体现了选家的诗学观点与当时诗坛

风气的映照。其选诗标准与诗学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取正不取变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目的是便于初学,因为学慎始习,故入门

须正。当时的家塾学僮,后来可能参加科举考试,并步入仕途,因此

从小学习,思想就必须纯正。为了适应这个要求,违背儒家正统思想

的诗都没有选入。本于这一原则,编者对于盛唐诗,尤其是李杜诗选

得最多,而对中唐时期代表诗坛“新变”诗作选得很少。白居易诗仅

选六首,元稹四首,韩愈五首,柳宗元五首。数量不仅与盛唐无法相

比,甚至比晚唐李商隐的诗还少了许多。现在有些书常常批评《唐诗

三百首》很少选反映历史风貌与民生疾苦之作如白居易的《新乐府》、

《秦中吟》等作,实则是不了解该书的选诗标准而枉为批评之词。具

体地说,《唐诗三百首》这一选取标准,也与另外选本《唐诗别裁集》

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唐诗三百首》的蓝本是沈德潜的《唐诗别裁

集》,沈氏之选即以儒家的“温柔敦厚”作为选诗宗旨,更宗盛唐,

主李杜。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时,沈德潜还在世,其影响更是很

大。这里,我们举一正一反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正的例子,孙洙选诗

与沈德潜崇尚的“温柔敦厚”的宗旨完全一致。孙洙在【郑畋《马嵬

2

坡》诗“玄宗回马杨妃死, , 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 , 景阳

宫井又何人”的批语中说:“唐人马嵬诗极多,唯此首得温柔厚之旨,

”故录之。”】】反的例子,孙洙受沈德潜的直接影响还表现在对于沈氏错

误的因袭。如《唐诗三百首》中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实际上,这

首诗题目为《台城》,而《金陵图》另有其诗:“谁谓伤心画不成,画

”人长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后者才是题《金陵图》绘画的诗。而检这一误植,实始自《唐诗别裁集》。而今上海

古籍出版社的本子则已将“金陵图”改为“台城”。但孙氏也不为沈

氏所囿,而有所突破。如沈氏不选李商隐《无题》、杜牧《赠别》,盖

因其从礼教出发,摒弃艳情之作,且矫枉过正,以至于描写恋情诗也

弃之不取,而孙氏则更注重艺术,注重影响,故选诗较为公正。

(二)取易不取难

《唐诗三百首》既为家塾课本,为一般学子指导治学门径,故所

选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并无艰涩难懂之句。选诗时,大概遵从

取易不取难的原则。凡是历史背景过于复杂,典故本事过于广博,文

理过于艰深,用意过于隐晦之诗,都不在选取的范围。所选之诗,都

当时一般学童易于理解的。在艺术形象方面,凡怪怪奇奇,质木无文,

缺乏审美价值的作品也不选入,所选作品的艺术形象都能为一般读者

所欣赏领会。在声调方面,凡诘屈聱牙,不便吟咏,难于记忆的都不

入选;所选者一般都是音节和谐,富于音韵感的作品。在语言方面,

也选取一些较为通俗而不是故意作难的文字。有些书认为《唐诗三百

首》的缺点还在于没有选杜甫的《洗兵马》、《北征》等作品。其实并

不是编者没有注意到,而是这些作品比较艰深,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接

受。编者所选的每一首诗,都是动了一番心思的。但是,《唐诗三百

3

首》与《千家诗》不同的是,除了启蒙的作用外,还是唐诗的一部精

选本,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学习和利用,即编者序中所说的“白首

亦莫能废”。

(三)取情不取理

编者在序中特别提到了《千家诗》,说它的优点在于“易于成诵,

故流传不废”。但随后又批评其唐宋兼选,殊乖体制,工拙莫辨。故

孙洙选诗,专主唐人。孙洙摒宋而专选唐人,是与其选诗标准主情相

关。一般认为,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

多以筋骨思理取胜。通观古代诗歌,历代作者,多有制作,各自名家,而大致不能超越唐宋之范围,诗选家也不得不于此有所抉择。孙洙处

于王士祯、沈德潜主盟文坛之际,流风所及,宗唐派处于极盛阶段自

不得不受其影响。而且当时的科举考试,也深受王氏神韵说、沈氏格

调说所左右,颇为崇尚唐诗,故士子学童不得不由此路而行。孙洙身

为教谕,自不得不出入于沈、王之间,而以宗唐为其选诗宗旨。因此,选诗时当然以表现唐诗主情的特点为主,凡丰神、情韵、格调高雅之

作,皆入选其中。而孙洙极力诋毁《千家诗》“殊乖体制”,主要原因在于《千家诗》所选之作,多为杜甫开宋诗法门的七律以及具有理学

意味的七绝。但对以富有理趣的佳制,孙洙也是注意到的,如选了刘

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杜牧的《赤壁》、李商隐的《贾生》等作。可见编者既以唐诗的格调情韵为主,又门庭较广,才使《三百首》能取

代《千家诗》而广泛流传,风行海内。

上面我们是从正面来阐述《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下面我们

再提出两个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

一是《唐诗三百首》为什么不选唐诗名家李贺之诗?二是《唐诗三百首》为什么不选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

4

李贺是中晚唐之际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在唐诗发展史上,也与

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故而当代学者,不少人对试图对《唐诗三百

首》不选李贺做出解释。如《古典文学知识》2010 年第3 期刊载了李

德辉的一篇文章《唐诗三百首为何未选李贺诗》。他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李贺诗虽有诸多的优胜, , 可接受性却不强;二是李贺诗歌在写法

上也存在某些不可取之处;三是《唐诗三百首》选诗侧重近体, , 所选

各体中近体多于古风,短篇又多于长篇。我觉得在选诗标准上,李贺

的诗歌并不符合孙洙“取正不取变”和“取易不取难”的原则。因为

李贺虽然是在中晚唐是最有个性的诗人之一,但对于唐诗发展来说,

李贺最突出的成就在“变”,他通过变来创新,而且变得过分,专门

朝“鬼”“怪”等特殊的事物上写。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引王思任语评李贺云:“贺以哀激之思,

作晦僻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

【钱钟书《谈艺录·长吉字法》也说:“余尝谓长吉文心,如短

视人之目力,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睹舆薪;故忽起忽结,忽转

忽断,复出傍生,爽肌戛魄之境,酸心刺骨之字,如明珠错落。”】】

钱钟书还认为李贺即“好取金石硬性物作比喻”。例如诗句“昆

山玉碎凤凰叫”,“荒沟古水光如刀”,“羲和敲日玻璃声”,“皆变轻清者为凝重,使流易者具锋芒”。。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剑走偏锋,

这对于初学者是容易接受其负面影响的。故而不符《唐诗三百首》编

选“取正不取变”的原则。因为《唐诗三百首》是要给初学者做示范

的,故而其不选李贺的诗歌是很有用意的。这对我们的学习也是有启

发的,也就是无论什么学习,在起初打基础阶段,也是要强调走正路

的,我培养的学生,一般不建议其剑走偏锋。其次李贺的诗歌很难读

懂,不仅是文字艰深难以理解,其意象的组合,文思的衔接,逻辑的

5

贯穿,想象的丰富,都是难以把握的,因而也不符合孙洙选诗“取易

不取难”的原则。

被闻一多《唐诗杂论》誉为“孤篇压全唐”的经典名篇《春江花

月夜》,《唐诗三百首》也没有选,这往往受到当阅读者的批评,也有

人没被选的原因是这首诗一直到清代还隐晦不彰,故而没有引起孙洙

的注意。但是我们阅读了程千帆先生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

理解和被误解》,知道这首诗明代以后还是颇受重视的,作为诗选家

和诗论家的孙洙不可能不注意到。同时《唐诗三百首》的蓝本是《唐

诗别裁集》,而《唐诗别裁集》是选了《春江花月夜》的。故而这个

问题还有待于认真研究。我觉得孙洙不选《春江花月夜》,是由于《春

江花月夜》的相关作者和题材问题,因为张若虚之前作《春江花月夜》

者,有陈后主和隋炀帝,他们的诗作不合温柔敦厚之旨,甚至还被指

责为亡国之音,而选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可能会引导初学

者去阅读和学习六朝时代期的《春江花月夜》,故而尽管张若虚诗写

得极为感人,孙洙也只能割爱舍弃。

1

唐诗经典C MOOC 课程第一讲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主讲教师:胡可先

三《唐诗三百首》的诗学思想

(一)注重诗体演变

因为以指示诗学门径为目的,故《三百首》以分体编排为主要特

点。当然,这不单纯是简单分一下体裁而已,在选目方面也各有侧重,

本书编配各体诗的数目各不相等。尤其是五言律诗的数目,超过七言

律诗的数目很多,几近一倍,七言绝句与乐府又相反,超出五言绝句

很多。我们拿《全唐诗》各体的数量进行对照,就非常明白,这并不

是编者的偏好,而是反映唐代各体诗发展的情形。因为唐诗中五言律

诗与七言绝句流传下来的多,可选的也就多,五绝与七律则相反,故

所选则少,从中也可以看出选家的匠心。了解这种情形,就可以知道,

《唐诗三百首》所选符合唐诗发展演变的规律。

在每一种体裁中,选取的诗人与诗作也各有侧重。如【五言古诗

及乐府共四十首,初唐仅选张九龄《感遇》二首,中唐韦应物以下选

十一首,其余二十七首都是盛唐诗,晚唐一首未选。七言古诗及乐府

四十二首,初唐仅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首,中唐韩愈以下选七

。首,晚唐仅选李商隐《韩碑》一首,其余三十三首都是盛唐诗。】这

是因为晚唐以下诗人大多才短,尤致力于律绝,古诗之佳制极少,只

有杜牧、李商隐、皮日休、陆龟蒙少数作者的古诗堪读。即便如此也

不能与盛唐诗人颉抗,故有《韩碑》一首,亦已足矣。五言诗八十首,

分布较均匀。七言律诗及乐府五十一首,初唐除沈佺期《独不见》外,

2

一首未选,盛唐二十二首,中唐刘长卿以下十四首,晚唐李商隐以下

也是十四首。因为律诗成熟较迟,七律尤迟,故初唐较少,晚唐人多

致力于律,故与古诗相比,律诗选晚唐要多得多。至于绝句,晚唐诗

人杜牧、李商隐,佳制特多,故选得也多。

(二)突出盛唐气象

《唐诗三百首》入选的诗,一般都具有代表性,尤其能够表现“盛

唐气象”。有关“盛唐气象”,我们列举袁行霈先生《中国文学概论》

加以说明:

【盛唐诗歌表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盛唐气象”,其标志有三个:

面向外部世界;追求和表现新的体验;呈现出大眼光和大格局。……

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

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现,性情、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

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是盛唐诗歌与其他时代的诗歌相区别的特

)色。(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盛唐时期的重要作家几乎无一遗漏,所

选的作品也很多。比如李白的诗歌,选了《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

别》、《将进酒》、《长相思》、《月下独酌》等等,都是表现盛唐气象的典型作品。对于同一位诗人,能注意到不同时期风格不同的作品。如

王维,首选突出他恬静闲适的山水诗,也选了《洛阳女儿行》、《老将

行》、《桃源行》等早期清丽雄健的作品,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

其诗的整体风格。

(三)重视题材艺术

《三百首》所选之诗,题材广泛,分配也颇均匀。如唐代士人入

仕前的隐居、干谒、应试,入仕后的恩遇、迁谪的情况,以及忧国忧

民的感情、思慕归田的思绪等都有所反映。比较普遍的题材如相思、

3

离别、慕亲、友爱、怀古、咏史等也选了不少。唐代社会生活的特殊

方面更不放过。如唐代音乐、绘画、舞蹈特别发达,诗中颇有反映。

该书就选入了李颀著名咏音乐诗三首,杜甫咏绘画诗二首,咏舞蹈诗

一首。这些都有助于学子和一般读者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也能提高

他们的阅读兴趣。

诗歌是最为凝炼的语言艺术,孙洙选诗,还非常注意平仄韵律,

全书以平仄韵律符合规范者为主,也兼及拗体,为学诗者提供法式。

当然,有一些特殊的诗,遵循“不以词害意”的原则,也酌情选入。

如【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句连用六个仄声,“白云一片

去悠悠”又以三平调结尾。当是脍炙人口,故不抛弃。又如李商隐《韩

碑》“誓将上雪列圣耻”,一句七个仄声,“封狼生貙貙生罴”,一句七

个平声】,而《三百首》也选入。这不仅因为此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

更主要在晚唐七古中要算“如景星庆云,偶然一见”之佳篇。

1

唐诗经典C MOOC 课程第一讲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主讲教师:胡可先

四《唐诗三百首》的典范意义

(一)选诗典范

《唐诗三百首》虽然选目甚少,仅0 300 余首,但众体皆备,成为

古代初学诗歌创作时的典范,加以分体编纂,更易于初学者。就各体

诗歌而言,《唐诗三百首》所选者多是在诗体方面的典范之作,而且

各体形式皆备,甚至在某一首诗中,综合其特点。下面选取一些实例

加以说明:

1 1 .长篇古风

比如中唐时期的长篇古风,选取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

就非常有代表性。因为这两首诗是入律的古风,最能体现中唐古体诗

律化的特点,也能说明白居易等人锐意创新的精神,更对我们进一步

理解“诗到元和体变新”有所帮助。

【王力《汉语诗律学》在古体诗律举例中说:“《长恨歌》,全诗

0 120 句,入律者0 70 句,似律者0 30 句,仿古者0 20 句,拗粘者7 37 句,拗对者8 8 句。一韵四句者 3 23 处,二句者6 6 处,八句者两处,平仄相

间者5 25 处,以平韵承平韵者两处,以仄韵承平韵者 3 3 处。”】

2 2 .乐府诗

对于乐府诗,《唐诗三百首》的选取是别具匠心的。一般而言,对

于李白为代表的古题乐府选取较多,而就新体乐府而言,作者主要选

取杜甫的《丽人行》、《兵车行》、《哀江头》、《哀王孙》诸作,而我们

现在称道的《三吏》、《三别》,《唐诗三百首》没有选,我们建国以后

2

非常重视的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则一首未选,这是因为他们的新体

乐府诗虽然现实意义不亚于杜甫,但是艺术性却较杜甫诗稍逊一筹。

杜甫的这些新题乐府,既代表了乐府诗的新变,是新体乐府的代表作,

更在于这些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仿效和学习。但那些在诗

体与韵律方面过于特殊,不便于初学,故没有选入。再如我们现在非

常重视的《石壕吏》,《唐诗三百首》就没有选,受到我们当代人的批

评。实际上,《石壕吏》虽表面上阅读起来较为通俗易懂,但就其诗

韵则变化较大,不易掌握。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分析其换韵情况说:“村,平十三元韵;

人,平十一真韵;看,平十四寒韵;数句是真、元、寒通韵。怒、戍,

去七遇韵;苦,上七麌韵,麌、遇上去通韵。至,去四寘韵;死、矣,

上四纸韵;纸、寘上去通韵。人,平十一真韵;孙,平十三元韵;裙,

平十二文韵,真、文、元通韵。哀、炊,平四支韵;归,平五微韵;

支、微通韵。绝、咽、别,入九屑韵。”】

这样的换韵方式,只有如同大诗人杜甫这样功力的人才能够驾驭,

而后人学习,只能望而生畏,更难谈得上学习模仿了。其不选的原因

在于此。

(二)评点典范

《唐诗三百首》原书除了选诗而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出于孙

洙之手,注释、圈点和评点,注释以注事为主,未及释义,又非常少,

对诗歌的阅读与欣赏没有多大益处。圈点主要指出好句和关键句,对

于初学者也有一定用处,但这种方式我们现在读书一般已经不采用。

评点则加于诗旁,指点作法,说明大意,品评工拙,对于理解作者的

文学思想和阅读《唐诗三百首》具有重要作用。

【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序》:“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以“闻”

3

“见”“山”“水”等字,指点初学,颇具苦心。其选诗大意具见旁注,

亦复要言不烦,间有笺释足资考证。”】

下面我们举几个实例加以说明: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评点:“题本独

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

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

落纷纷。”孙洙评点:“以谪仙之笔作律,如豢神龙于池沼中,虽勺水

】无波,而屈伸盘挈,出没变化,自不可遏,须从空灵一气处求之。”】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

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孙洙评点:“世运之治乱,

年华之盛哀,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杜牧《秋夕》诗“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瑶阶夜

色凉如水, , 坐看牵牛织女星”评点:“层层布景,是一幅著色人物画,

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元稹《遣悲怀》诗评点:“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

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1

唐诗经典C MOOC 课程第一讲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主讲教师:胡可先

五《唐诗三百首》的流传和注释

《唐诗三百首》问世以后屡有刻印,注本也不少,其要者有:⒈

《唐诗三百首注疏》,清章燮注,有常州宛委山庄本、光绪十年湖南

学库山房校刊本等。⒉《唐诗三百首补注》,清陈婉俊注,有光绪十

一年四藤吟社本最为精审。⒊《注释唐诗三百首》,清李盘根注,刻

本极少,有清咸丰庚寅(1860 )三元堂刻本。⒋《唐诗三百首详析》,

近人喻守真注,中华书局4 1984 年初版。⒌《新注唐诗三百首》,今人

朱大可注,上海文化出版社8 1958 年3 3 月出版。⒍《唐诗三百首新注》,

今人金性尧注,上海古籍出版社0 1980 年出版。⒎《唐诗三百首集释》,台湾严一萍注,台湾艺文印书馆1 1991 年年 1 1 月出版。⒏《唐诗三百首鉴赏》,台湾黄永武、张高评合著,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6 1986 年印

行。⒐《唐诗三百首汇评》,王步高注,东南大学出版社7 1997 。年版。

自清代以来,还有不少续选之作,较早的是清于庆元《唐诗三百

首续选》,光绪四年北京龙文阁刻本;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0 1980 年版

《新选唐诗三百首》;马茂元、赵昌平《新编唐诗三百首》,5 1985 年

岳麓书社刊行;吴战垒《唐诗三百首续编》,0 1990 年安徽文艺出版社

刊行等。尽管这一类选本都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但都不能代替《唐

诗三百首》。

(一)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

陈婉俊是清代金陵才女,字伯英,自称“上元女史”,江苏上元

(今江苏南京)人,生活于嘉庆、道光间,为陈叔良之女,李世芬(镜缘)之妻。世芬则是桐城派后期大师姚莹的外孙,姚莹从祖姚鼐即为

2

桐城派古文创始人。姚莹亦为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作序者。陈

婉俊注释《唐诗三百首》以简明务实、准确可靠著称。其特点是忠实

于孙氏原著,保留了孙氏批语。注释着重于诗人小传的撰写和典故名

物的诠释,间采宋元以后诗话以释词义,不作文本的阐释和意蕴的分

析,这样不妨碍读者欣赏的自由。该书虽篇幅不大,却是迄今为止最

为著名的注释本之一。

(二)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

章燮(1783 —1852) ,字象德,号云仙。浙江严州府人。其故居尚

存于建德市三河乡章家村。章燮一生不仕,致力于设帐授徒。章燮著

述甚多,最著名者为《唐诗三百首注疏》,其他多已散佚不存。章燮

这一注本与陈婉俊注本相媲美,但却离《唐诗三百首》原貌甚远,因

章氏很少保留孙氏批语,同时又增加了一些篇目,达到 1 321 首。章燮

注疏与陈婉俊不同,陈氏少作意义分析,而章氏除典故名物外,并疏

通句意与串讲全诗。如注李白《夜思》诗:“只二十字,其中翻覆层

出不穷,本是床前明月光,翻疑地下霜,因疑地下霜,则见天上明月,

见明月则思故乡,思故乡则头不能不低矣。床前,则人已睡矣,疑是

地下霜,则披衣起视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不能安睡矣。

一夜萦思,踟蹰月下,静中情形,描写如画。”这样的注释,准确贴

切,明白晓畅。

(三)喻守真《唐诗三百首洋析》

喻守真(1897 —1949) ,名璞,浙江萧山永兴杨家桥人。7 1917 年

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曾任临浦小学教师。5 1925 年开始担任上

海中华书局编辑。抗战爆发后,任上海沪江大学教授。他注释著作甚

多,最著名者是《唐诗三百首详析》。该书除了标明《唐诗三百首》

每个字的平仄声外,每首诗后列“注解”、“作意”、“作法”、“声调”3

几种类型,详细分析诗歌的作法以及达到的艺术高度。编注者基本上

保存了《唐诗三百首》的原貌,对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特点等作简

要的介绍,并对诗题和出处等情况略作说明。诗的注释部分简明浅显,

不作过多的征引或考证。“作意”部分主要揭示该诗的主题思想;“作法”部分侧重剖析作者的艺术构思,详细解释比兴的技巧,典故的运用,层次的绵密,对仗的虚实,首尾的呼应等问题。

(四)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

于庆元(1812 ?—1860 ),字贞甫,号复斋,江苏金坛人。清道光、咸丰间例贡。一生未入仕途,太平天国军攻金坛,全家遇难。于

氏所选,是补孙氏未备之作,共7 327 首。于庆元的选诗标准与孙洙相近,以也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诗教,而且是有过之而不有的。沈德

潜选诗时,重儒家诗教,其时亦兼取神韵性灵之说,而于氏选诗,专

主诗教,是其与孙洙有同异之处。其选诗蓝本亦以沈德潜的《唐诗别

裁集》为主,从中取材达十之八九。但其亦有矫枉过正之处,如该书

不选妇女及无名氏作品,表现男女相思恋情之作也在摒弃之列。二书合读,对于唐诗的了解更为完备和全面。

唐诗三百首

006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008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13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037王昌龄: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038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045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04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056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05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 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今见功名胜古人。 05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071白居易: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唐诗三百首:月夜解析

唐诗三百首:月夜解析 【导语】《月夜》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怀妻,却设想妻子*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看,读平声。

3.怜:想。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鬓发。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怀人的形象。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云,形容鬟的稠密蓬松。因为云鬟在夜雾笼罩之下,所以把雾说成香雾。*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清辉:指月光。 6.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翻译】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悄悄,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滴在了妻子的心中!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

唐诗三百首全集(精选首图文)

唐诗三百首全集(精选100首图文)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电脑版正文字号正文字号特大字号大字号中字号小字号取消确定唐诗三百首全集(精选100首图文)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2015年01月19日 00:03:08 唐诗三百首全集(精选100首图文) 唐诗三百首全集(精选100首图文) 1、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1、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 婴幼儿大家还在搜唐诗三百首朗读婴幼儿唐诗三百首24小学唐诗三百首李白唐诗三百首儿童版幼儿古诗三百首婴幼儿唐诗朗诵幼儿版唐诗幼儿儿唐诗100首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语音唐诗三百首幼儿全集搜索清空历史记录收起

小度写范文唐诗三百首_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唐诗三百首全集朗读模板

唐诗三百首_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唐诗三百首全集朗读 行宫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寥(liáo)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释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唐诗三百首精选-可直接打印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终南别业》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清平调·其三》《清平调·其二》《清平调·其一》《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玉阶怨》《怨情》《静夜思》《登金陵凤凰台》《夜泊牛渚怀古》《听蜀僧浚弹琴》《送友人》《渡荆门送别》《赠孟浩然》《将进酒》《行路难》《长相思·其二》《长相思·其一》《蜀道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酒肆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长干行·其一》《子夜秋歌》《关山月》《春思》《月下独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诗三百首之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八阵图》《咏怀古迹·其五》《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一》《阁夜》《宿府》《登楼》《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野望》《客至》《蜀相》《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别房太尉墓》《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春宿左省》《月夜》《春望》《哀王孙》《哀江头》《丽人行》《兵车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古柏行》《寄韩谏议注》《丹青引赠曹霸将军》《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梦李白·其二》《梦李白·其一》《佳人》《赠卫八处士》《望岳》 唐诗三百首之王维 《秋夜曲》《渭城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相思》《山中送别》《竹里馆》《鹿柴》《赠郭给事》《积雨辋川庄作》《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终南别业》《汉江临泛》《送梓州李使君》《过香积寺》《酬张少府》《终南山》《归嵩山作》《山居秋暝》《桃源行》《老将行》《西施咏》《渭川田家》《青溪》《送别》《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 《春晓》《宿建德江》《早寒江上有怀》《留别王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过故人庄》《岁暮归南山》《宴梅道士山房》《与诸子登岘山》《临洞庭上张丞相》《夜归鹿门山歌》《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诗三百首之李商隐 《贾生》《嫦娥》《瑶池》《隋宫》《为有》《寄令狐郎中》《夜雨寄北》《登乐游原》《无题·其二》《无题·其一》《春雨》《无题》《筹笔驿》《无题·其二》《无题·其一》《隋宫》《无题》《锦瑟》《北青萝》《凉思》《落花》《风雨》《蝉》《韩碑》 唐诗三百首之韦应物 《滁州西涧》《秋夜寄邱员外》《寄李儋元锡》《赋得暮雨送李胄》《淮上喜会梁川故友》《送杨氏女》《东郊》《夕次盱眙县》《长安遇冯著》《寄全椒山中道士》《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幼儿唐诗三百首全集

幼儿唐诗三百首全集 《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作者: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作者: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作者: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作者: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楼》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五言绝句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 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 寥(liáo)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玄宗:指唐玄宗。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新嫁娘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怨情 唐代:李白

唐诗三百首全集首图文

唐诗三百首全集首图文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唐诗三百首全集(精选100首图文)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电脑版正文字号正文字号特大字号大字号中字号小字号取消确定唐诗三百首全集(精选100首图文)中国婴幼儿教育网2015年01月19日 00:03:08 唐诗三百首全集(精选100首图文) 唐诗三百首全集(精选100首图文) 1、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1、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 婴幼儿大家还在搜唐诗三百首朗读婴幼儿唐诗三百首24小学唐诗三百首李白唐诗三百首儿童版幼儿古诗三百首婴幼儿唐诗朗诵幼儿版唐诗幼儿儿唐诗100首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语音唐诗三百首幼儿全集搜索清空历史记录收起关注“《唐诗三百首》”的人,也关注了唐诗古诗唐诗三百首全集易中天中华史 uc浏览器极速搜索 6亿用户的选择立即下载本文提到的应用下载唐诗三百首15M | 561135下载书籍阅读下载唐诗三百首5M | 1769784下载考试学习电脑版回顶部神马首页转码声明用户反馈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 【本书目录】 送兄(七岁女) 蝉(虞世南) 咏风(虞世南)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江(宋之问)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咏柳(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幽州夜饮(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 边词(张敬忠)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望月怀远(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登鹤雀楼(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出塞(王昌龄) 采莲曲(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卢溪别人(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柴侍御(王昌龄)

终南望余雪(祖咏) 使至塞上(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山居秋瞑(王维) 现猎(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鸟鸣洞(王维) 莲花坞(王维) 杂诗(王维) 相思(王维) 山中(王维) 田园乐(王维) 少年行(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秋浦歌(李白) 静夜思(李白) 军行(李白) 越女词(李白) 峨眉山月歌(李白) 赠汪伦(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友人(李白) 山中问答(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望天门山(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独坐敬亭山(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黄鹤楼(崔颢) 凉州词(王翰) 桃花溪(张旭) 山中留客(张旭)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唐诗三百首】最新唐诗三百首注释赏析-送别 山中送别

送别/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fēi)。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掩:关闭。柴扉: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明年:一作“年年”。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

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

常见唐诗三百首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草》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唐诗300首

唐诗300首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唐诗300首(全集)

栾川县叫河中学富强唐诗300首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作者: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作者: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作者: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作者:九龄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楼》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作者: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唐诗三百首解析

《琴歌》 【作品简介】 【原文】 《琴歌》 作者: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解】: 1、广陵客:广陵客泛指弹奏古琴的人。因为在古琴的流派一面有一个广陵派(扬州的),后来多用广陵指弹奏古琴的人了。古有《广陵散》琴曲,晋名士嵇康擅此调,后来以“广陵客”称谓技艺高超的琴师。 2、《渌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韵译】: 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 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 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 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 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讲解】: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 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而动了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既入仕途,又向往在诗酒和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心情。 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最新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唐诗三百首《春晓》唐文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登乐游原》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听弹琴》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游子吟》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终南别业》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诗三百首全集

《春晓》作者:孟浩然《梅花》作者:王安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鹿柴》作者:王维《泊船瓜洲》作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思》作者:王维《秋夜曲》作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杂诗》作者:王维《长信怨》作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出塞》作者: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静夜思》作者:李白《凉州词》作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江雪》作者:柳宗元《金缕衣.》作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回乡偶书》作者: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弹琴》作者:刘长卿《桃花溪》作者: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八阵图》作者:杜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