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趣的视觉效应

一些有趣的视觉效应
一些有趣的视觉效应

一些有趣的视觉效应

肃州区丰乐中心小学四(2)班陈佳嫙指导教师:王洋今天我参观学校科技博览园,看到了一些有趣的图片,后来我上网查阅资料,原来是视觉错觉,那么,我将一些常见的视觉错觉现象罗列如下:

1.和树一样大的菜篮子

在这幅图片中,很显然这棵树的树冠要比这位阿姨头顶的菜篮子大,但是,我们看到的树冠和菜篮子是差不多大的。

2.两个一样大的圆

在这幅图片中,左侧由大圆包围的中心圆实际上是与右侧小圆包围的中心圆一样大的,但是,当我们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感觉左侧中心的圆较右侧中心圆小。

3.正方形弯曲了

这幅图片中,中间的图形实际上是一个正方形,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一会儿,看到这个正方形的边是扭曲的。

4.空白的地方出现暗斑

当我们长期观察这幅图片,我们观察到在黑色区域与白色区域交汇处出现灰色暗斑。

当然,像这样的视觉错觉现象还有很多,那么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呢?

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错觉产生的原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与我们感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我们生存的条件以及生活的经验有关。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视觉错觉在军事和工业领域也有很多的应用。

视觉暂留

1109080330 农水111 肖江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一区) 一.实验名称: 视觉暂留演示实验 二.实验设备: 视觉暂留相关设备 三.实验目的: 通过对本实验的演示及动手操作和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们可以了解到视觉暂留现象的形成原因,形成原理,解释了生活中我们所观察的视觉暂留现象,对其相关应用,对人眼为何能观看电影的原理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我们动手实践和探索思考的能力。 四.演示步骤: 1. 打开电机开关; 2. 电机转动平稳后,打开频闪灯开关,适当调节频闪灯频率的粗调(转换开关)、细调(电位器)旋钮;直到看到白色的台阶稳定不动,红色的小棍在台阶上跳动; 3. 实验结束后,分别关闭频闪灯和电机开关。 五.实验现象: 在未打开频闪灯时,台阶和弯杆的运动随转盘转动,看不出一定的规律。打开频闪灯后,调节频率使频闪灯闪亮的时间间隔与两相邻台阶经过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相同或成整数倍,由于眼睛的视觉暂留,我们感觉台阶已经静止,但弯杆却在不断变换,便形成了弯杆爬台阶的动画场面。 六.实验原理: 视觉暂留又称“余晖效应”。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

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演示仪器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即视觉暂留结合频闪灯的特殊作用,演示了电影成像的原理。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七.具体应用: 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即每秒钟更换二十四张画面。由于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的特性,一个画面的印象还没有消失,下一个稍微有一点差别的画面又出现在银幕上,连续不断的印象衔接起来,就组成了活动电影。 八.拓展内容: 眼睛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视觉惰性,即光象一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将会对这个光象的感觉维持一个有限的时间,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05至0.2s.电影银幕上,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 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同时,在生活中,跑起来的汽车轮子明明是向前转的,但我们往往会观察到像是向后转的。这些都是人眼的视觉暂留所引起的。 综上所述,得之,科学是建立在严谨的基础上的,物理实验更是容不得一点含糊,我们需要的是精确和真实,但视觉暂留现象就是蒙蔽我们双眼的一种现象,我们所观察到的是一种视觉假象,但其依然具有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说,科学所研究的课题不仅仅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事物,还有些我们看见的却又不客观存在的事物。

色彩视觉心理

色彩视觉心理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管,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 1.共同感受色觉心理 (1)色彩的冷、暖感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这个示意图在最后贴。) 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放等。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 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 (2)色彩的轻、重感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色彩的软、硬感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

色彩给人的视觉心理效应

色彩的心理效应 一切以色彩为表现手段的创造活动,其意义都在于沟通某种色彩组合的视觉感受,使人产生一种心理的关系与共鸣。 一、色调------色彩视觉与心理的沟通 1、色调与色彩心理 色彩创作的意图表达首避免色彩感觉上的偏差,如果色彩感觉与表达的意图不符,无论怎样的配色,都会使人觉得不协调,而色彩会对人类心理产生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人们的情绪,这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事实。 色彩心理是人对所看到的色彩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暗示产生的系列联想。鲜亮的红色、橙色和黄色能够令人精神振奋,而蓝色和绿色则能平静我们的情绪;高纯度的色彩给人们华丽、气派的感觉,而低纯度的色彩给人一种朴实、素雅质感,混入黑色和灰色的冷色调,其沉闷、压抑的色彩环境令人意志消沉和绝望的感觉。不管是色彩的冷与暖、湿与干、远与近、轻与重、弱与强、柔软与坚硬、华丽与朴素都通我们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联想有关,这些感觉偏向于物理感觉的印象,而不是物理的真实物象,是我们的心理作用产生的主观印象。 色彩与形状的关系: 色彩学家通过测试发现色彩以纯色出现时会和人的许多感觉发生联想,其中造型因素有不少联系。当某一形状与某以色彩有相同的心理作用时,他们就构成了表现方面的对应关系;比如:红色的稳定、重量和不透明性给人一种静止、厚实、强烈、大方的感觉,被认为具有正方形的特征;黄色则被认为同三角形有关,是人们把改色相明快、敏锐、活跃、爽快、利落、刺激的特点同三角形的尖锐感以及好斗和进取的精神结合在一起;蓝色的轻柔、柔和、寒冷、通透、飘渺,被联想为海洋或天空之色,他给人们的感觉是浮动不定的、变化万千,因此,能滚动的圆球则成了他的造型代号;橙色的安稳、敦厚、温和、不透明,使其具有长方形的特征;绿色的冷静、清凉、自然、宽坦,对应了六角形;紫色的温和、虚无、变换、神秘同椭圆形的特征相对应。 色彩与民族传统: 民族及环境文化也影响着人类对色彩的感知,这就使色彩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在西方的工业文化中,黑色象征着死亡,哀悼者都会穿黑的衣服;在古埃及人的眼里,黑色是与准备迎接新生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不是世俗生命的结束;西印度群岛的人们使用鲜艳的色彩来祭奠死亡,因为这实际上是庆祝死者进入一个更好的世界。在中国,死亡的颜色是白色,穿着未经染制的白色衣服是一种谦卑的表示;而子昂艺术创作中,白色通常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象征着和平与宁静。淡粉色使人对温情和浪漫产生联想,而过度夸张的粉色有暗示了甜蜜与肉欲。所以色彩的象征意义在很大程度具有名族性和区域性。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色彩同人的性格、情感有关。人们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世界中,积累了血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比如,那些敏感的人喜欢红色,理性的人更加偏爱蓝色;性格外向的人喜欢暖色,而性格内向的人喜欢冷色;灰色因其代表着实用和理智,则被那些沉稳或保守的人喜爱;然而作为平衡,人们可能会被性格中所缺乏的特质的色彩所吸引。 红色:活力、力量、温暖、肉欲、坚持、愤怒、急躁、正能量等。 粉红:冷静、关怀、善意、爱情、无私、暧昧等。 橙色:喜悦、安全、创造力。 黄色:快乐、刺激、乐观、担心。

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现象 (Visual staying phenomenon,duration of vision)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 。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小实验 方法如下: 1.注视右上图(点击放大原图)中心四个黑点15秒—30秒钟!(不要看整个图片,而是只看那中间的4个点!) 2.然后朝自己身边的墙壁看(白色的墙或白色的背景)或者看此页面的白色部分。 3.看的同时快速眨几下眼睛,看看您能看到什么?(答案:Oh,My God!)

视觉设计基础(形考全部答案)(1)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10 分。) 1. 点------- 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在几何学中点表示位置,它既无形状也无大小。但点一旦作为造型元素出现在设计图面上,无论多么细小,只要能看得见,必然存在大小和形状。它可以是一个几何形,也可以是一个自然形;它可以是一个文字,也可以是一张图片。点的意念是无限的,通常可产生小巧、集中、定位、闪烁或游移等心理效果。不同形状的点给人的感觉也有所不同。另外,点的组合形式也是无限的,相同的点,不同的结构方式也会构成不同的图形。 2. 线-------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几何学上的线是没有粗线的,只有长度和方向。线在视觉设计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表现动与静、轻与重等感觉,可以表现对象各种不同的性质与特点,可以表现不同感情和特色。在视觉上线有较强的张力,有丰富的表现语言,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与引导作用。在视觉设计中,线是我们表达想法所运用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形式。正是因为线有丰富的表现力,才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视觉符号。 3. 面------- 点和线的取聚集形成了面。面的形态在视觉上往往给人整体感、重量感等。面最为直观的特点便是大小和形态。大面积的面,给人以扩张感;小面积的面,给人以向心感。面的形态较为复杂,可归纳为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 4. 变化统一-------- 变化和统一是一种使用相当普遍的基础法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又称多样统一。事物本来就是丰富多彩而又富有变化的统一整体,变化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它也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多样统一要求设计师在综合设计时把多种相关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不单调。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这一基本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因素。 二、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30 分。) 1. 不同形态的对象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形成不同形态的点(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6 分 2. 自然中凡是具有方向性延伸的现象,大都可理解为线的意象。(b) A. 错误 B. 正确

视觉暂留与逐帧动画教案

视觉暂留与逐帧动画 ——制作挥毫泼墨一笔一划写字的动画效果 大同二中信息技术教师苗海霞【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二年级(选修)第四章动画、视频及应用第三节动画制作实战这一节内容,由于课本这节课的动画较复杂,就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难以接受,因此我针对这一节的利用翻转帧命令制作逐帧动画知识点,设计了一个挥毫泼墨一笔一划写字的动画,以这个动画为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了同学们理解动画原理,我在本节又借用视频介绍了视觉暂留现象,视频中有很多小实验,帮助同学们理解为什么一张张静止的图片播放起来就像连续的动作。掌握本节内容会做出很多生动有趣的动画,因此学生在本节的学习中会产生非常高的学习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同学,同学们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Excel,Photoshop 这些软件,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期接触过FLASH软件,但也是一知半解,本节内容是FLASH 的第二节内容,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对FLASH的工作界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学习了简单的形变动画。这节设计用心设计了这个挥毫泼墨一笔一划写字的过程,为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是老师最应该关注的。同时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关注学生差异,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完成教学任务中的部分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完成教学任务的全部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视觉暂留现象,什么是逐帧动画,及动画的生成原理; 2.掌握逐帧动画的制作过程; 3.理解翻转帧命令,图层的含义并会灵活应用; 4.熟练掌握文字工具、选择工具、橡皮擦工具的使用方法;向库导入图片的方法; 5.掌握在时间轴上选择连续多个帧的方法。 能力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腾出时间让同学们多动手实践,培养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动画的设计与制作中体现学生的才智和不断探索精神;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逐帧动画、关键帧、文字的分离、翻转帧、图片的导入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帧、翻转帧命令、图层,掌握时间轴上连续多个帧的选择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手段,及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尽量少讲,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以此来增加课堂容量及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2018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要点归纳:视觉

2018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要点归 纳:视觉 在心理学考研中普通心理学是个重头戏。因此,一定要在备考初期的时候把基础打牢。下面分享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中需要牢记的知识点,一起来看下吧! 2018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要点归纳:视觉 1.视觉刺激 任何感觉都是由刺激引起的,引起视觉的刺激是光,而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对人眼儿说的可见光只是电磁辐射中狭窄的区域380-780nm。刺激物除了少数光源,大部分都是反射光,因此我们接受的刺激由光源的特性和反射物体表面决定。 2.视觉的生理机制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眼球的结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眼球外面还有三对眼肌,分别受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支配。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屈光作用); 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 内层是网膜(感光)和视神经内段。 眼球内容物包括晶体、房水和玻璃体。都是屈光介质。 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分为外层的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中间的双极细胞;内层的神经节细胞。 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不同点: a.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一个是棒状一个是椎状。 b.在网膜上的分布也不同。网膜上对光最敏感的区域中央窝只有锥体细胞没有棒体细胞;离开中央窝棒体细胞逐渐增多,在16o-20o度处最多。在网膜的边缘只有少量的锥体细胞。在中央窝附近,有一个对光不敏感的区域叫盲点,来自视网膜的视神经 节细胞的神经纤维在这里聚合成视神经。

c.功能不同。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P.S.:锥体细胞存在三种不同的视觉色素; 视觉感受其神经兴奋有聚合作用; 侧抑制: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互相抑制的现象。 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 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区别请感兴趣的读者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3.视觉的基本现象 色觉:关于色觉有两种不同的理论。 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①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 ②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赫尔维奇和詹米逊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发现了三种对立细胞:黑白、红绿、黄蓝。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 视觉对比:光刺激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同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为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两种。 明暗对比:某个物体反射的光量相同时,由于周围物体的明度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明度经验。

视觉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视觉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分析: 人类视觉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受外界光刺激;二是分辨光刺激的空间和时间特性。 (一)感受外界光刺激 视觉感受光刺激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人眼对光的强度、波长的感受性以及人眼对光刺激的适应能力,而人眼对光刺激的感受性又与人的视觉系统的特性有关。 1、对光强度的感受性 视觉对光的强度具有极高的感受性,其绝对阈限非常低。研究发现,在大气完全透明状态下,眼睛能感知一公里外的千分之一烛光的光源。 影响视觉对光强度感受性的因素有: (1)网膜受刺激部位。光刺激落在中央窝附近时,视觉具有最高的感受性,而刺激视网膜盲点时,对光完全没有感受性。 (2)受光刺激的网膜区域的大小与视觉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光刺激强度很弱时,如果其刺激网膜的面积较大,或刺激持续时间较长,也能达到与强刺激同样的视觉效果。 (3)人眼的机能。 (4)光的波长。 2、对光的波长的感受性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感受性,如图所示。要点如下: (1)视觉对光的波长的感受性不同于对光强度的感受 性,一般来说,察觉哪里有光比辨认出光的颜色要容易,也 就是说人眼对光的强度的感受性比对颜色的感受性高,其绝 对感觉阈限低; (2)在明视条件下,感觉最亮的是555 nm波长的黄绿 色光,即人眼视锥细胞对于555 nm波长光的感受性最高。而 对光谱两侧的红色光(700 nm)和紫色、蓝色光(400 nm左 右)感受性最低; (3)在暗视觉条件下感觉最亮的是波长为505 nm的蓝 绿色的光,这说明人眼的视杆细胞对于505 nm波长的光的感 受性最高。这种现象捷克物理学家浦肯野(JE Purkinje)早 在1825年就已发现; (4)浦肯野效应:当光照度降低,使锥体视觉(明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暗视觉)时,人眼对光波中的短波部分的感受性提高的效应叫浦肯野效应; (5)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感受性还表现在人眼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在不同波长是不一样的,即对色光的差别感觉阈限不一样,如图所示。最低差别感觉阈限在480 nm和600 nm 附近,最高差别感觉阈限在540 nm附近和光谱的两端。

视觉暂留时间为多长

视觉暂留时间为多长 文章目录*一、视觉暂留时间为多长*二、VR中视觉暂留的分析详解*三、视觉暂留现象是什么 视觉暂留时间为多长1、视觉暂留时间为多长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2、视觉暂留是什么 视觉暂留现象即视觉暂停现象(Visual staying phenomenon,duration of vision)又称“余晖效应”,教授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最先提出。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3、视觉暂留的实验操作 打开电机开关;电机转动平稳后,打开频闪灯开关,适当调节频闪灯频率的粗调(转换开关)、细调(电位器)旋钮;直到看到白色的台阶稳定不动,红色的小棍在台阶上跳动;实验结束后,分别关闭频闪灯和电机开关。

VR中视觉暂留的分析详解1、视觉暂留现象又称余晖效应。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还短暂停留,这就是余晖效应。而在一般VR头显中,余晖效应会给人造成眩晕感。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2、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 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视觉暂留现象是什么视觉暂留现象与光强、环境、视觉疲劳程度有关。暂留的时间长短与所受光刺激,的强度。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及颜色等因素有通常在三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秒之间,平均约为二十分之一,人眼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05~0.2秒。

视觉心理学正式版

1.眼睛的构造包括:角膜、晶状体和虹膜。 2.眼睛与135相机的比较: ①篇幅:视网膜的直径与135mm胶片上的24mm画面宽度大致相同。 ②焦距:35mm摄影机的标准镜头焦距通常为50mm左右而眼睛的焦距一般约为17mm。 ③视角:短焦距结合弧形视网膜形成的视角约为180°而摄影机的一般视角仅为50° 左右。 ④景深:眼睛的短焦距还能产生较大的景深,由于景深的大小与焦距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在同样相对光孔下,眼睛的景深约是摄影机标准镜头的九倍 ⑤瞳孔光圈:瞳孔的大小主要根据景物的亮度不同而变化,但也会因兴趣与情绪的不 同而略有变动同事,当眼睛对着较近物体进行聚焦是瞳孔会变小,与简单摄影机镜 头一样眼睛的视觉系统也有许多缺陷,如球面差、色差、彗差及像散,由各种像差 引起的清晰度的降低会随瞳孔的缩小而减少,但由衍射引起的清晰度的降低却会随 瞳孔的缩小而增加。当瞳孔处在大约4mm(f/4)大小时,所见影像最清晰,而照相机 的最佳光圈是f8左右。 3.视网膜:眼睛后部的衬膜,包括感光杆,感光锥和神经细胞网络。 4.适应性:视觉系统对环境的调整过程,如随着照明度的提高而降低敏感度。 5.眼睛适应过程中的黑暗适应性:黑暗适应的曲线中,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增加,眼睛对 光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曲线课分为两段,从开始到7、8分钟的时候是锥体细胞负责,但此时锥体细胞的敏感度欲达到极限,所以曲线略趋平缓,杆体细胞的敏感度下降得非常慢,但是在7、8分钟的时候,敏感度变得比椎体细胞高。所以改由椎体细胞接手,负责黑暗中的视觉,大约30分钟的时候,杆体细胞的敏感度也达到了极限,所以曲线再度平缓。 6.感光细胞层----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杆体细胞:在低亮度环境下反应明暗的亮度讯息, 提供“黑白”的单色视觉形象。锥体细胞:含有三种分别对红、绿、蓝感光的不同色素,提供“彩色”的知觉判断。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不仅在外形不同,在视网膜上锥体细胞与杆体细胞也不是均匀分布。 7.三种视觉范围: 暗光视觉:在低亮度的黑暗环境下,只有杆体细胞进行视觉反应。 亮光视觉:在非常明亮的照明环境下,只有锥体细胞进行的视觉反应。 中等视觉:一般正常的室内照明环境下。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两者同时发挥作用的视觉范围。 8.视知觉是由视知觉刺激和视觉系统互动所产生。视觉系统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包括眼睛、 侧膝核(LGN),最后到达大脑视觉皮质层。 9.后像:当眼前出现的短暂视觉刺激被迅速移去之后,眼睛将会持续大约1/4的时间,仍 然可以看到与一出刺激相近似的视觉残像。分为正后像(呈像颜色与刺激相同)与负后像(呈像颜色与刺激为互补色)。 10.色彩适应:视觉系统中的一种调节过程,眼睛看某一颜色会是对该颜色的敏感度降低, 而对其补色的敏感度则明显提高。 11.彩色视觉:光线是视觉刺激的来源,但是人眼可见得光线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波长 400—700nm的部分。 12.立体视觉、双目视觉:一般而言,具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有比较宽阔的视野范围,任何眼 前的物体都会被左右双眼同事觉察,在每只眼睛的视网膜上产生各自独立的影像,形成所谓的双眼视觉。 13.感觉:人类对于物理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接受到刺激的人诠释感觉的结果,便形成知觉。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视觉的基本现象_毙考题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视觉的基本现象 3、视觉的基本现象 (1)、明度 明度指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视亮度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与物体的照度无关。反射率高显白,反射率低显黑。 正常情况下视觉系统能对光强做出反应的范围是10-6~107烛光\m2,又分为暗视觉范围,中间视觉范围和明视觉范围。 视网膜上杆体细胞分布密集的地方(离中央窝16~20度处),对光明暗感受性高,明度的绝对阈限值较低。锥体细胞集中的中央窝明度分辨绝对阈限值高。锥体细胞能吸收可见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但对中央部分(500~625nm)敏感。杆体细胞也可覆盖所有波长光,但对较短波长更敏感。 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杆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光照条件下人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 (2)、颜色 颜色三个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色调决定于波长,明度决定于照明强度和反射系数,饱和度决定于灰色及其他颜色。三维空间的颜色立体说明,从圆周到中心表示饱和度的变化,中心为灰色,圆周上各颜色饱和度高,越往中心颜色越不饱和。颜色饱和度由圆周向上下方向变化,离黑白两端越近,饱和度越低。 颜色混合:分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 色觉缺陷:主要是色弱和色盲。色弱是刺激光较弱时分辨不出任何颜色,在男人中占6%,是一种常见色觉缺陷。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全色盲只能看到灰和白,缺乏椎体系统。局部色盲一般只看见灰、蓝、黄,看不见红和绿。色觉理论:三色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感受器,每种只对光谱上一个特殊成分敏感。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敏感,绿色感受器对

视觉设计基础 形考答案

视觉设计基础形考答案 0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 10 分。) 1.点----------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在几何学中点表示位置,它既无形状也无大小。但点一旦作为造型元素出现在设计图面上,无论多么细小,只要能看得见,必然存在大小和形状。它可以是一个几何形,也可以是一个自然形;它可以是一个文字,也可以是一张图片。点的意念是无限的,通常可产生小巧、集中、定位、闪烁或游移等心理效果。不同形状的点给人的感觉也有所不同。另外,点的组合形式也是无限的,相同的点,不同的结构方式也会构成不同的图形。 2.线----------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几何学上的线是没有粗线的,只有长度和方向。线在视觉设计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表现动与静、轻与重等感觉,可以表现对象各种不同的性质与特点,可以表现不同感情和特色。在视觉上线有较强的张力,有丰富的表现语言,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与引导作用。在视觉设计中,线是我们表达想法所运用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形式。正是因为线有丰富的表现力,才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视觉符号。 3.面---------点和线的取聚集形成了面。面的形态在视觉上往往给人整体感、重量感等。面最为直观的特点便是大小和形态。大面积的面,给人以扩张感;小面积的面,给人以向心感。面的形态较为复杂,可归纳为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 4.变化统---------变化和统一是一种使用相当普遍的基础法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又称多样统一。事物本来就是丰富多彩而又富有变化的统一整体,变化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它也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多样统一要求设计师在综合设计时把多种相关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不单调。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这一基本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因素。 二、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1.不同形态的对象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形成不同形态的点( b ) A. 错误 B. 正确 2.自然中凡是具有方向性延伸的现象,大都可理解为线的意象。(b ) A. 错误 B. 正确 3.任何一件视觉设计作品它必定具备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b ) A. 错误 B. 正确 4.设计作品的形式比内容更重点。(a) A. 错误 B. 正确 5.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因此各地的形式美的审美观不一致。(b) A. 错误 B. 正确

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现象即视觉暂停现象(Visual staying phenomenon,duration of vision)又称“余晖效应”,1824年由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皮特‘马克’罗葛特在他的研究报告《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中最先提出。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1、简介 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运用,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也有人说是0.17s,因为电影换帧的速度是0.14s。 2、暂留实验 方法如下: 1.注视下图中心红点15秒— 30秒钟!(不要看整个图片,而是只看那中间的红点!) 2.然后朝自己身边的墙壁看(白色的墙或白色的背景)或者看此页面的白色部分。 3.看的同时快速眨几下眼睛,看看您能看到什么?

第二章3节颜色视觉现象4节颜色视觉机理模型.

0.“尸 第一章颜色视觉 第一节颜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颜色视觉的生理知识第三节颜色视觉现象第四节颜色的视觉机理模型第五节颜色心理知识第六节颜色和谐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颜色%觉现象 一、记忆色 实际色源残留在人们记忆屮的颜色,一切从 事颜色再现的行业(印刷电影电视)都必须 研究记忆色,W为它才是人们判断颜色再现质量的标准。 各人对同一种事物的记忆色基本一致,但存 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二、互补色色光加色法色料 减色法

适应性:=為明视场血光发生改变:rJ 人眼要有一个适应调节过程才能达到适应状态。暗适丿"(darkadaptation):人从光亮处到暗处,眼 睛感受能力逐步增强的现象。需要时间较长。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出于强光作用而引起视网膜对光的刺激的敏感度下降的现象。需要时间较短。 旷四、对比性:两种颜色在空间或时间的布置中山于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杲使得彼此差别更明显或更加强了彼此的不同特征的一种色觉现彖。 有:明度对比(brightness contrast ) 边界对t匕(border contrast ) 颜色对比(color dntrast)

"1、明度对比:旳:背景存不同明度,显将颜色本身 的亮度也不同的一种现彖。 物体的 朗度受 环境的 变化2、颜色对比:观察视场中,人们对一颜色的感觉由 「受到它邻近的其它颜色的影响而发牛?变化。 灰-纯色: 非互补色: 厅补色:

ffSRfc 对色科判W 上彬* (二) 五、后像 在灰色幕布上用幻灯打上一个红色的小鸟 图形,儿分钟后突然关掉幻灯,在屏幕上 的原处会出现一个青色的同形小鸟。对人 眼产生刺激的色源消失后,英刺激效果仍 残留一段时间,时隐时现或正或补,称为 后像效应。

第三课时 视觉暂留教案

第三课时视觉暂留——动画转盘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知道什么是视觉暂留,了解视觉暂留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制作动画转盘! 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视觉暂留! 2、能动手制作动画转盘! 3、知道动画转盘的原理! 重点突破: 1、对视觉暂留的理解; 2、动画转盘原理的理解; 课堂流程: 一、情境导入: 点名之后: T:科学实验室 S:我是小博士 T:有没有人把验钞器带来了,用100的成品展示,给自己加5分 T:为什么假币不会出现这个荧光字呢? S:...... T:因为真正的人民币采用专用纸张制造,而假钞通常采用经漂白处理后的普通纸进行制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不会出现荧光反应。 T: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来探秘什么呢?首先我们看几段视频 S: T:第一个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S:....... T:这些是什么类型的片子? S:动画片 T: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 S:..... T:黄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看动画片,我小时候就在想啊!这些动画片到底是这么做出来的呢?你们猜一猜,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 S:.... T: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动画片的神秘面纱!探究动画片的制作原理! T:老师昨天拍了一张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S:.......... T:接下来再看看有什么变化没有! S:动了 T:为什么之前没动,现在动起来了? S:.... T:刚刚黄老师做了什么? S:点了图片 T:我是这样一下、一下、很慢的点的?还是很快的点的啊?

T:你们能看到动画的效果除了很快的按动还有什么原因? T:看是不是还有很多图片? T: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S;...... T:是不是连贯的 T:要想看到动画片,除了要快速变化,还要有连贯的图片!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一系列连贯的图片快速按动会出现动画的效果呢? S: T;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注视图形中央的四个点15秒,然后对着白色的墙壁,你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15秒啊!1、2、3........ 对着白色的墙壁眨眼 S:哇! T:接下来再看一个图片,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S:...... T:为什么我们能在白色的墙壁上看到图片呢?是不是黄老师提前画在墙上了? S:不是 T:因为我们的眼睛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视觉暂留!我们人眼看到的东西不会马上消失,会在我们的眼睛里停留很短的时间,这个时间到底有多短呢?请看屏幕,0.05秒——0.2秒,所以我们会在注视图片15秒之后,在白色的墙上看到图片! T: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连贯动作的图片快速播放会出现动画效果了吗? S:知道了,因为视觉暂留。 T:由于的视觉暂留作用,连贯动作的图片快速播放时,前一个画面的印象还没有消失,下一张稍微有一点差别的画面又出现了,所以会出现动画效果 T: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动画片的制作原理,一个30分钟的动画片需要4万多张图片,所以为了能让我们看到动画片,制作动画片的工作人员是很辛苦的啊! T: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视觉暂留的现象啊?黄老师再次拿出了我的小风扇,涉及到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哦!有没有今天学的视觉暂留呢.? S:...... T:我们坐在自己家的车里有没有视觉暂留呢? 车轮转动,还有树木、、、 T: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科学知识,如果你不来学科学,你会知道这些知识吗? T:如果我想看到一段人骑马的动画,你们觉得需要哪些材料? S:首先需要人骑马的图片 T:老师这里有一些人骑马的图片,那么我们今天怎样才能看到动画片呢? 现在先下课休息,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制作动画片! T:现在开始发材料了,请...... S:..... T:首先我们刚说了,是不是要人骑马的图片,找找材料包里有没有,然后还需要能快速变化,对不对?那我们利用现在的材料来组装一个能把图片快速变化的东西,请你们拿出一个碗,然后在拿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盘,最后在拿出一个叉子,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拿出来了,好的,现在你们自己把这些拼起,拼好了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 T:现在黄老师发现了两种不同的组长方法,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你们认为哪位同学是对的

视觉心理学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视觉心理学课程代码:01191 2014年10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视觉心理学》是摄影专业基础课,即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来分析人接受和处理视觉信息的过程。视觉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可以指导摄影者从观众视觉接受和知觉形成的角度出发,来改善影像造型,让画面更加符合观众的接受心理。 课程主要讨论视觉心理的基本概念,不同的研究角度,理论学派,研究方法以及应用视觉心理学的范畴,课程分为基本理论论述、探讨与应用研究等三部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在进行作品赏析的同时,了解视觉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结合相关的实践训练,掌握和熟练使用这些视觉规律和法则。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 导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导论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格式塔的概念、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内容,从而对格式塔心理学有基本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一)解题 (二)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问题的缘起与主旨 三、考核知识点 (一)格式塔的概念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内容 四、考核要求 识记:格式塔的概念 理解: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影像形成的生理基础与知觉基础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将讲述“影像形成的生理基础与知觉基础”——探讨眼睛的光学结构、眼睛与照相机、摄影机的比较,诸多视觉的生理现象,以及影像形成的知觉基础。学习本章,要求把握眼睛的生理构造、视觉的生理现象、影像形成的知觉基础、人睛与照相机、摄影机的比较。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影像形成的生理基础 1、人眼与照相机、摄影机 (1)从相机的镜头、调焦、光圈、滤镜等几方面与人眼进行比较 (2)肉眼与135小型相机相比较,所具有的光学规格 (3)视觉形成的过程:我们能清楚地看见外界影像,是因为当凝视某外界物体时,光线由该物体反射并投入眼球。眼球聚焦,使影像能适当地落于视网膜上。 (4)视网膜的构成 (5)杆体细胞与椎体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中央小窝与盲点) 2、视觉的生理现象 (1)眼动 (2)双眼视觉 (3)适应 (4)视觉后像与似动运动 第二节影像形成的知觉基础 1、视觉信息的处理模式 2、知觉的恒定性 (1)感觉 (2)知觉 (3)尺寸的恒定性 (4)形状的恒定性 (5)色彩与亮度的恒定性 (6)影响恒定性的因素 (7)畸变与像差 3、空间辨识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视觉现象及要素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视觉现象及要素 视觉的基本现象 (1)、明度 明度指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水准的感觉。视亮度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与物体的照度无关。反射率高显白,反射率低显黑。 正常情况下视觉系统能对光强做出反应的范围是10-6~107烛光\m2,又分为暗视觉范围,中间视觉范围和明视觉范围。 视网膜上杆体细胞分布密集的地方(离中央窝16~20度处),对光明暗感受性高,明度的绝对阈限值较低。锥体细胞集中的中央窝明度分辨绝对阈限值高。锥体细胞能吸收可见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但对中央部分(500~625nm)最敏感。杆体细胞也可覆盖所有波长光,但对较短波长更敏感。 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杆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光照条件下人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 (2)、颜色 颜色三个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色调决定于波长,明度决定于照明强度和反射系数,饱和度决定于灰色及其他颜色。三维空间的颜色立体说明,从圆周到中心表示饱和度的变化,中心为灰色,圆周上各颜色饱和度,越往中心颜色越不饱和。颜色饱和度由圆周向上下方向变化,离黑白两端越近,饱和度越低。 颜色混合:分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

色觉缺陷:主要是色弱和色盲。色弱是刺激光较弱时分辨不出任 何颜色,在男人中占6%,是一种常见色觉缺陷。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 色盲。全色盲只能看到灰和白,缺乏椎体系统。局部色盲一般只看见灰、蓝、黄,看不见红和绿。色觉理论:三色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 种不同感受器,每种只对光谱上一个特殊成分敏感。红色感受器对长 波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敏感。 对立过程理论:视网膜上存有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在光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 统的更高级水平上,存有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 对立的过程。 (3)、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视觉对比:明度的对比效应。颜色的对比效应,对比使物体色调 朝着背景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马赫带: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来自网膜细胞的侧抑制作用。 视敏度:即视力,分为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和游标敏度。观察条件下,人能够观察到的最小物体为0.5弧度秒宽的细线。游标 敏度是分辨两条线段的相对移动,人可分辨的最小偏移为2弧度秒。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分辨细节刺激的主要感受器,中央窝附近视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