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操作规程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操作规程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操作规程,规范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的操

作。 2.范围:本公司产品、中间体的检验。

3.责任:QC 检验员。

4.内容:

4.1简介:

4.1.1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其中第一法、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4.2第一法 (显微镜法)本法中的粒度,系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4.2.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用以确定使用同一显微镜及特定倍数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时,目镜测微尺上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将镜台测微尺置于显微镜台上,对光调焦,并移动测微尺于视野中央;取下目镜,旋下接目镜的目镜盖,将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筒中部的光栏上(正面向上),旋上目镜盖后返置镜筒上。此时在视野中可同时观察到镜台测微尺的像及目镜测微尺的分度小格,移动镜台测微尺和旋转目镜,使两种量尺的刻度平行,并令左边的“0”刻度重合;寻找第二条重合刻度,记录两条刻度的读数;并根据比值计算除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该物镜条件下所相当的长度(μm ),由于镜台测微尺每格相当于10μm ,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

格数相重区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相重区间镜台测微尺的

10

当测定时要使用不同的放大倍数时,应分别标定。

4.2.2测定法

取供试品,用力摇匀,粘度较大者可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照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量取供试品,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注意防止气泡混入。半固体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

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50μm及以上的例子。再在200~500倍的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视野内的总粒数及规定大小的粒数,并计算其所占比例(%)。

4.3第二法(筛分法)

4.3.1.1筛分法一般分为手动筛分法、机械筛分法与空气喷射筛分法。手动筛分法和机械筛分法适用于测定大部分粒径大于75μm的样品,则应采用空气喷射筛分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

4.3.1.2机械筛分法系采用机械方法或电磁方法,产生垂直振动、水平圆周运动、拍打、拍打与水平圆周运动相结合等振动方式。空气喷射筛分法则采用流动的空气流带动颗粒运动。

4.3.1.3筛分试验时需要注意环境湿度,防止样品吸水或失水。对易产生静电的样品,可加入0.5%胶质二氧化硅和(或)氧化硅等抗静电剂,以减少静电作用产生的影响。

4.3.2手动筛分法

4.3.2.1单筛分法称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供试品,置规定号的药筛中(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筛上加盖。按水平方向旋转振摇至少3分钟,并不时在垂直方向轻叩筛。取筛下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其所占比例(%)。

4.3.2.2双筛分法取单剂量包装的5袋(瓶)或多剂量包装的1袋(瓶),称定重量,置该剂型或品种项下规定的上层(孔径大的)药筛中(下层的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保持水平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动边拍打3分钟。取不能通过大孔径筛和能通过小孔径筛的颗粒剂粉末,称定重量,计算其所占比例(%)。

4.3.3机械筛分法除另有规定外,取直径为200mm规定号的药筛和接受容器,称定重量,根据供试品的容积密度,称取供试品25~100g,置最上层(孔径最大的)药筛中(最下层的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筛上加盖。设定振动方式和振动频率,振动5分钟。取各药筛与接收容器,称定重量,根据筛分前后的重量差异计算各药筛上和接收容器内颗粒及粉末所占比例(%)。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筛分后,各药筛上遗留颗粒及粉末重量的差异不超过前次遗留颗粒及粉末重量的5%或两次重量的差值不大于0.1g;若某一药筛上遗留颗粒及粉末的重量小于供试品取样量的5%,则该药筛连续两次的重量差异应不超过20%. 4.3.4空气喷射筛分法每次筛分室仅使用一个药筛。如需测定颗粒大小分布,应从孔径最小的药筛开始顺序进行。除另有规定外,取直径为200mm规定号的药筛,称定重量,根据供试品的容积密度,称取供试品25~100g,置药筛中,筛

上加盖。设定压力,喷射5分钟。取药筛,称定重量,根据筛分前后的重量差异计算药筛上颗粒及粉末所占比例(%)。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筛分后,药筛上遗留颗粒及粉末重量的5%或两次重量的差值不大于0.1g;若药筛上遗留的颗粒及粉末重量小于供试品取样量的5%,则连续两次的重量差异应不超过20%。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一.目的 确保使用蒸馏滴定法测定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方法的正确性与流程的规范化,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肥料中氮、磷、钾的含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有机物(除尿素、氰氨基化合物外)大于7%的复混肥料。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采用蒸馏滴定法对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三.参考文件依据 GB/T8572 / HG/T2843 四.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用定氮合金将硝酸根还原,直接蒸馏出氨或在酸性介质中还原硝酸盐成铵盐,在混合催化剂存在下,用浓硫酸消化,将有机态氮或酞胺态氮和氰氨态氮转化为铵盐,从碱性溶液中蒸馏氨。将氨吸收在过量硫酸溶液中,在甲基红一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 五.仪器 ①一般实验室仪器 ②消化仪器:1 000 ML圆底蒸馏烧瓶(与蒸馏仪器配套)和梨形玻璃漏斗; ③蒸馏仪器:按GB/T 2441. 1配备; ④防暴沸颗粒或防暴沸装置:后者由一根长约100 mm,直径约5mm玻璃棒连 接在一根长约25 mm聚乙烯管上; ⑤消化加热装置:置于通风橱内的1 500 W电炉,或能在7 min-8 min内使250 mL水从常温至剧烈沸腾的其他形式热源; ⑥蒸馏加热装置:1 000 W^-1 500 W电炉,置于升降台架上,可自由调节高度。 也可使用调温电炉或能够调节供热强度的其他形式热源。 六.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配制方法和规格时,均应符合HG汀2843的要求。 ⑴硫酸; ⑵盐酸; ⑶铬粉:细度小于250 μm; ⑷定氮合金(Cu: 50%,A1:45%,Zn:5%):细度小于850μm; ⑸硫酸钾; ⑹五水硫酸铜; ⑺混合催化剂制备:将1 000 g硫酸钾和50 g五水硫酸铜充分混合,并仔细研磨, ⑻氢氧化钠溶液:400 g/L; ⑼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OH) =0. 5 mol/L; ⑽硫酸溶液:c(1/2H2S04)=0.5 mol/L或C (1/2 H2S04)=1 mol/L;

12粒度测定法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粒度测定法的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粒度测定法。 职责:检验员、QC主任。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内容: 1 简述 粒度系指颗粒的粗细程度及粗细颗粒的分布,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 2 仪器与用具 2.1 天平感量0.001g 2.2 药筛(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药筛号),并配有筛盖和密合的接受容器。 3 测定操作方法 3.1显微镜法 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照显微鉴别法(附录Ⅱ C)标定。 测定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者可按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照该剂型或品种项下的规定取供试品,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注意防止气泡混入),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半固体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品种项下规定的50μm及50μm以上的粒子。再在200~500倍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品种项下规定的视野内的总粒数及规定大小的粒数,计算所占百分比。 3.2 单筛分法 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10g,称定重量,置规定号药筛(配有密合接受容器)内,筛上加盖,按水平方向旋转振摇至少3分钟,并不时在垂

直方向轻叩筛。取筛下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所占百分比。 3.3 双筛分法 除另有规定外(西药取单剂量包装5袋或多剂量包装的1袋),中成药取供试品30g,称定重量,置该品种规定药筛的上层小号筛(小号筛置于大号筛上,并配有密合接受容器)中,盖好筛盖,保持水平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动边叩3分钟。取不能通过小号筛和能通过大号筛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所占百分比。 4 注意事项 4.1 在筛动时速度不宜太快,否则由于粉末运动速度太快,可筛过粉末来不及与筛网接触而混于不可筛过粉末之中而影响结果。 4.2 适当增加振动力度,使药粉跳动运动增强,能有效地增加粉末间距,筛孔得到充分暴露而利于筛选。 4.3 振动的力度要适当,因为粒径有方向性,通过某一筛孔的粒子的实际长度可能比筛孔的孔径大。如果振动力度较强,此种误差会增大。 4.4 筛动时间不宜过长。若筛动时间长、振动力大,颗粒间互相撞击破碎,也可引起误差。 5 记录 记录筛号、称量数据、计算结果。 6 计算 6.1 散剂(采用单筛分法) 式中 A为供试品中通过筛子的粉末的含量,%; m为通过筛子的供试品粉末的重量,g; m 为供试品重量,g。 6.2 颗粒剂和细粒剂(采用双筛分法) B%=(m 2×100%)/m 式中 B为供试品中没能通过小号筛和通过大号筛的颗粒和粉末的含量,%;

Malvern-Zetasizer-Nano-ZS90-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操作规程

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90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 操作规程 1.开启电源:等待30min以稳定激光光源; 2.开启电脑,双击桌面的工作站快捷图DTS(Nano);等待仪器自检(指示灯颜色变为绿色即自检成功),进入NanoZS90系统工作站; 3.建立测量条件的存储路径(单击File→new→磁盘D→个人数据→个人文件夹); 4.测量粒度: (1)单击工作栏上的Mesurement→Manual→Meaurement,在Manual-setting 窗口单击Meaurement Type→选择Size; (2) 单击Labels , 输入测量样品名(如CSNP-040301); (3)单击Mesurement,设置测量温度(℃)、测量次数(通常选Automatic)、测量循环次数(通常选1次); (4)单击Sample,设置样品参数:单击Manual选择Material Name(如为脂质体,请选择Liposome)/单击Dispersant 选择被分散的介质(通常选Water); (5)单击Cell,选择测量池类型(如聚苯乙烯塑料池选DTS0012测量池、如石英池选PCS1115 Glass-square aperture); (6)单击Result calculation,设置粒度计算模型(通常选General Purpose/若能确认样品为单峰分布则选Monomodal); (7)设置完毕,点击确认。 5.测量样品

按仪器指示,打开样品池盖,放入测量池(带▼符号面朝向测量者),点击Start 即开始测量(单击状态栏Result图标,可对粒度结果实时监控); 6.结果分析 测量结束,选择Records View 栏下任一记录条后 (1)单击状态栏上的Intensity PSD(M), 获得光强度粒度分布图/单击Intensity statistics获得光强度粒度的统计学分布详表/分别单击Number 和Volume,获得数量和体积分布结果图。 7.Zeta电位测量 (1).单击工具栏上的Measure→Manual→Measurement,在Manual-setting窗口单击Measurement Type,选择Zeta potential; (2).单击lables,输入测量样品名(如CSNP-040301); (3).单击Measurement, 设置测量温度(℃)、测量次数(通常选Automatic)、测量循环次数(通常选一次);单击Sample,设置样品参数:F值极性溶剂选择1.5(Smoluchowsi模型)/非极性溶剂选择1.0(Huckel模型)。 (4).单击Material Name,选择样品类型(如脂质体选择Liposome)/单击Dispersant(选择分散介质(通常选择Water) (5).单击Cell,选择测量池类型(DTS1060 Folded Capillary Cell) (6).单击Result calculation,设置电位计算模型(通常选General Purpose/若样品电导率高于5Ms,则选Monomodal); (7).设置完毕,点击确认 8.测量样品 按仪器提示,打开样品池盖,放入测量池,点击Start即开始测量(单击状态栏

附录K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附录H 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率,以补偿供试品发生变化时的热效应,从而使供试品与参比 物之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么了=0)。由于A T-0,所以供 试品与参比物之间没有附加的热传导。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 分析仪是在输给供试品与参比物相同的功率条件下,测定供 试品与参比物两者的温度差(4了),通过热流方程将温度差(A T)换算成热量差(dQ/dT)。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应用较为广泛。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的定量测定准确度通常好于差热分析。 D T A曲线与D SC曲线的形状极为相似,横坐标均为温度TX或时间0,不同之处仅在于前者的纵坐标为而后者为dQ/d丁。在两者的曲线上,随样品不同而显示不同的吸热峰或放热峰。 在差热分析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中,可使用《-氧化铝作为惰性参比物,通常可以采用氧化铝空坩埚或其他惰性空坩埚作为参比物应用。 仪器应根据操作规程,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对温度(高 纯铟或锌等)进行校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差热分析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可用于下列数据的测量。 1.转换温度 D T A或DSC两种实验方法均客观地记录了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的温度。例如熔融曲线可显示熔融发生时的温度(onset值)和峰值温度(peak值)。但这两种温度值与熔点值可能并不一致(由于升温速率等影响)。 2.转换热焓 吸热或放热峰的峰面积正比于相应的热焓变化,即: M-A H=K? A 式中M为物质的质量; 为单位质量物质的转换热焓; A为实测的峰茴积; K为仪器常数。 先用已知值的标准物质测定仪器常数K后,即可方 便地利用上式由实验求取样品的转换热焓。 当不同样品的化学成分相同,而差热分析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获得的测量转换温度值或转换热焓值发生变化时,表 明不同样品的晶型固体物质状态存在差异。 3.纯度 理论上,化学固体纯物质均具有一定的熔点(T。)或无限 窄的熔距,并吸收一定的热量(熔融热焓任何熔距的展宽或熔点下降都意味着物质化学纯度的下降。杂质所引起 的熔点下降可由范特霍夫方程表示。 式中T为热力学温度,K; X2为杂质的浓度(摩尔分数 A H f为纯物质的摩尔熔融热焓; K为气体常数; ? 388 ? k为熔融时杂质在固相与液相中的分配系数。 假定熔融时无固溶体形成,即丨=0,此时可对式(1)积 分,得: v(T0— T m)A H f/0、 w n^⑵式中T0为纯物质的熔点,K; Tm为供试品的实测熔点,K。 由实验测得丁。和T m后,代入式(2)即可求得供试 品中杂质的含量。 无定型态固体物质(或非晶态物质)可能没有明确的熔点 (T。)或呈现宽熔距现象,其熔距宽度与物质的化学纯度或晶型 纯度无关。无定型固体物质状态亦不符合范特霍夫方程规律。 三、热载台显微镜 热载台显微镜可观测供试品的物相变化过程,通过光学 显微镜或偏光显微镜直接观测并记录程序温度控制下供试品 变化情况。 热载台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可对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差示 扫描量热分析给予更直观的物相变化信息。热载台显微镜的 温度控制部分需要校准。 四、测定法 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载台显微镜分析的测定方法,应按各仪器说明书操作。为了尽可能得到 客观、准确、能够重现的热分析曲线或相变规律,首先应在室 温至比分解温度(或熔点)髙10?20°C的宽范围内做快速升温 或降温速率(每分钟10?20°C)的预试验,然后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以较低的升温或降温速率(必要时可降至每分钟r c)进行精密的重复试验,以获得准确的热分析结果。 热分析报告应附测定条件,包括仪器型号、温度的校正值、供试品的取用量和制备方法、环境气体、温度变化的方向 和速率,以及仪器的灵敏度等。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范特霍夫方程测定纯度时,是建立在 杂质不形成固溶体的假设之上的,所以本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当供试品为混晶物质(即不同晶型的混合物 熔点值无差异)或熔融时分解的物质,则难以准确地测定其化 学或晶型纯度。■[修订] 附录K 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其中第一法、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第一法(显微镜法) 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照显微鉴别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一部附录n c)标定。■[修订] 测定法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者可按各品种项 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 — 2)稀释,照该剂型或各品种项

氮测定法(2010药典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氮测定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 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 范围:适用于所有用氮测定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 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 正文: 5.1.第一法(常量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25~30mg),精密称定,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滤纸称取,并连同滤纸置干燥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10g和硫酸铜粉末0.5g,再沿瓶壁缓缓加硫酸20ml;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用直火缓缓加热,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强热至沸腾,俟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沿瓶壁缓缓加水250ml,振摇使混合,放冷后,加40%氢氧化钠溶液75ml,注意使沿瓶壁流至瓶底,自成一液层,加锌粒数粒,用氮气球将凯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另取2%硼酸溶液50ml, 置5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将冷凝管的下端插入硼酸溶液的液面下,轻轻摆动凯氏烧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加热蒸馏,至接收液的总体积约为250ml时,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气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后停止蒸馏;馏出液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05m0l/L)相当于1.401mg的N。 5.2. 第二法(半微量法):蒸馏装置如图。图中A为1000ml圆底烧瓶,B 为安全瓶,C为连有氮气球的蒸馏器,D为漏斗,E为直形冷凝管,F为100ml锥形瓶,G、H为橡皮管夹。

硫氮分析仪操作规程.pdf

Elab5500硫氮分析仪操作规程 一、仪器分析原理 1.1油样的分解 使用氩气作为载气,液体样品由注射器取样以μl/s 级的速度被进样器注入到裂解管并 保持高温850℃。在裂解管中样品经两个阶段处理,第一阶段是在氩气中裂解;第二阶段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参见下列样品反应式: R + O2 →CO2+ H2O (1) R-N + O2 →CO2+NO+H2O R-S + O2 →CO2+SO2+H2O (2) R——含碳物质 1.2 干燥 分析气体离开燃烧管后,通过过滤器(过滤器可以阻挡因样品不完全燃烧而形成的积碳),在过滤器后面接一个膜干燥器(膜干燥器的作用是除去分析气体中的水分),除水后的分析气体直接到紫外荧光检测器和化学发光检测器。 1.3 S 和N 测量 SO2 被紫外荧光检测器采集,信号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曲线下的积分面积正比于分析溶液中的硫的浓度,有了积分面积再根据以前的校正曲线计算出样品 中的硫含量。 NO 进入化学发光检测器和另一路O3 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光,光的强度取决于NO 的浓度。光强度转化为电信号,信号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曲线下的积分面积正比于分析溶液中的氮的浓度,有了积分面积再根据以前的校正曲线计算 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二、所用气体 氩气载气高纯氩(≥99.995%) 氧气氧化剂高纯氧(≥99.995%) 三、开机操作 1.打开高温燃烧炉主机电源,然后打开检测器机箱电源。 2.设置温控仪的测量温度至850—1050℃。 3.打开氧气瓶和氩气瓶总阀,调整减压阀的分压阀为0.3 兆帕(MPa)左右。 4. 打开计算机电源,然后打开“Elab9100”软件。 5.新建方法:点击“方法”,点击“新建方法”,在“新建方法栏”中键入新文件名然 后点击“确定”按钮。根据实验需要,在“检测模式”栏选择TN+TS;在“样品形态”栏可选择液体、固体或气体进样;在“测量浓度范围”栏可选择低或高;在“进样速度’栏可选择合适的进样速度(进样速度不宜过快);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样品单位”、“最大积分时间”以及“积分起点和终点”等。点击“保存方法”保存,点击“调入”,此方法作为当前的测量方法。载入已存方法:点击“方法”,在“选择方法文件”栏双击已存 方法,点击“调入”确认。已存方法中已包含校准曲线,可用一点标准样品来检验校准曲 线是否满足测试要求(校准曲线是否漂移),如果校准曲线满足测试要求,可直接测试样品,否则需重新制作校准曲线。 四、.校准曲线的制作: 4.1点击“标样测量”按钮,点击“新建标样设定”在弹出的窗口第一行右击选择“编辑行”,在弹出的窗口里输入“进样量和浓度”,然后点击“确定”按钮,点击“开始测量”按钮进行检测。

颗粒度的检测 筛分法 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审核、批准 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行政管理部财 务 部QA 室QC 室 营养粉车间仓 储 中 心

1目的 建立颗粒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规范该项目检查操作。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中颗粒度检测的定量试验。 3职责 6.1QC检验员:负责对颗粒度检测的管理。 6.2QC主管: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参考文件 GBT 21524-2008 无机化工产品中粒度的测定筛分法. 5培训范围 6内容: 6.1手筛法:用手往复振摇实验筛,一手在振幅距离处轻轻碰撞实验筛,由此产生的 震动使小于孔径的颗粒通过筛孔的筛分方法。 6.2方法原理:把预先于(105±2)℃下干燥并冷却至温室的无机化工产品样品,在 相对湿度不大于50%的环境下,使用毛筛法进行筛分到达筛分终点后,称量不同筛子剩余样品的质量,计算出以筛网孔径为的粒度分布。 6.3仪器:实验筛、天平、羊毛筛子、电烘箱、超声波清洗器。 6.4分析步骤: 6.4.1将指定尺寸的实验筛从底盘到顶部按筛孔增大的顺序组装好。 6.4.2用天平称取20g~50g试样,精确至,放置在最顶部的实验筛上,盖上顶盖。 6.4.3测定(手筛法) 用手振动试验,振幅约为,频率约为120/min,筛分时间为3min~5min,静至 3min后,称量各筛的剩余物或筛下物,判定方案如)

6.4.4筛分过程应连续进行,直至1min内通过剩余粒度级最多的试验筛的试样的质量 分数小于。把留在筛上或底盘上的试料用毛刷仔细刷净,分别称量每个粒度级 别的试验筛的筛余物质量(M1),所有筛余物的量的总和与称样量之差应不大 于%,否则,重新取样测定。 6.4.5每次测定结束后,用超神波对整套筛子进行清洗,以保证试验筛堵塞不大于%。 6.4.6定期对试验筛进行计量或校准,若发现筛孔尺寸超过有关标准的要求或筛孔变 形、筛网破损,应及时更换实验筛。 6.4.7计算结果 粒度以细度或通过率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如下公式计算: W=(m-m1)÷M×100 式中: m1------试验筛筛余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7注意事项 8相关文件 9附录 10版本历史

水中氨氮的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测定规程规定了测定水中氨氮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2.测试原理 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 nm处测量吸光度。3.仪器设备 3.1 可见分光光度计:配置20 mm比色皿。 3.2 凯氏定氮仪。 3.3 玻璃比色管:50 ml。 3.4 天平:精度0.01 g。 3.5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玻璃容器需符合国家A级标准。 4.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 一级水,文中所说的水均指一级水。 4.2轻质氧化镁:不含碳酸盐,在500 ℃下加热氧化镁,以除去碳酸盐。 4.3纳氏试剂:称取16.0 g氢氧化钠,溶于50 ml水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7.0 g碘化钾和10.0 g碘化汞,溶于水中,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上述50 ml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 ml,若有红棕色沉淀产生,需要过滤。存于聚乙烯瓶,于暗处存放,有效期一年。 4.4 酒石酸钾钠溶液:ρ=500 g/L。 称取50.0 g酒石酸钾钠,溶于100 ml水中,加热煮沸以驱除氨,充分冷却后稀释至100 ml。 4.5 硫酸锌溶液:ρ=100 g/L。 称取10.0 g硫酸锌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6 硫代硫酸钠溶液:ρ=3.5 g/L。 称取3.5 g硫代硫酸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 ml。 4.7 氢氧化钠溶液:ρ=250 g/L。 称取25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8 氢氧化钠溶液:C=1 mol/L。

称取4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9 盐酸溶液:C=1 mol/L。 量取8.5 ml盐酸(ρ=1.18 g/ml)于适量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4.10硼酸溶液:ρ=20 g/L。 称取20 g硼酸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 ml。 4.11溴百里酚蓝指示剂:ρ=0.5 g/L。 称取0.05 g溴百里酚蓝溶于50 ml水中,加入10 ml无水乙醇,用水稀释至100 ml。 4.12淀粉-碘化钾试纸: 称取1.5 g可溶性淀粉于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200 ml沸水,搅拌混匀。加0.50 g碘化钾和0.50 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 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于棕色瓶中密封保存。 4.13氨氮标准溶液:10 μg/ml,由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稀释而来。 5. 样品前处理 5.1 去除余氯 如样品中有余氯,可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ρ=3.5 g/L)去除。每加0.5 ml 可去除0.25 mg余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余氯是否除尽。 5.2 絮凝沉淀 100 ml样品中加入1 ml硫酸锌溶液(ρ=100g/L)和0.1~0.2 ml氢氧化钠溶液(ρ=250 g/L),调节pH=10.5,放置使之沉淀,用中速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 5.3预蒸馏 如絮凝沉淀后样品还有颜色或浑浊则用预蒸馏,将20 ml硼酸溶液(ρ=20 g/L)移入100 ml容量瓶内,馏分出口在硼酸溶液液面下。取100 ml样品于凯氏消化管中,加入几滴溴百里酚蓝指示剂,必要时,用氢氧化钠溶液(C=1 mol/L)或盐酸溶液(C=1 mol/L)调pH=6.0~7.4,加入0.25 g轻质氧化镁。加热蒸馏,馏出液到80 ml时,停止蒸馏,加水定容至100 ml,待测。 6. 分析测试 6.1 校准曲线 分别加入0.00、0.50、1.00、2.00、4.00、6.00、8.00、10.00 ml氨氮标准溶

COD、总氮、氨氮、硝氮测定方法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一、方法的适用范围:用0.25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大于50mg/L的Cod 值,未经稀释的水样的测定上限是700mg/L。用0.025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5-50mg/L的Cod值。 二、仪器: 1、加热管、配套冷凝管 2、COD恒温加热器JK205-A 3、250ML锥形瓶、20mL移液管 4、50Ml酸式滴定管 三、试剂: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25Mol/L):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 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 2、试亚铁灵指示液:称取1.458g邻菲罗啉(C12H8N2·H2O),0.695g硫酸亚 铁(Fe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 3、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标准溶液(约0.1mol/L):称取39.5g硫 酸亚铁铵溶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注:标定方法:于空白试验滴定结束后的溶液中,准确加入10.00ml、0.25mol/l 。重铬酸钾溶液,混匀,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液标定,记录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V 标4、硫酸-硫酸银溶液:于2500ml浓硫酸中加入25g硫酸银。放置1-2d,使其 溶解。(如无2500ml容器,可在500ml浓硫酸中加入5g硫酸银)。 5、硫酸汞:粉末 四、实验步骤: 1、取约0.4g硫酸汞于加热管中,用移液管取20.00ml水样于加热管中,加入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沸石几粒,晃动均匀,并用纯净水作空白样。 2、于加热管中加入30ml的硫酸-硫酸银溶液,盖上冷凝管,放于恒温加热器上,179度加热2h(待温度上升为179°后开始计时2h)。 3、待冷却后加入90ml纯净水(可先用少许纯净水由冷凝管上部缓缓加入,冲洗管壁后移入锥形瓶中,并用剩余纯净水冲洗加热管),移入锥形瓶内,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至溶液由黄绿色变为酒红色,记录消耗的体积,V空白、V1、V2、、、、 4、用滴定后的空白样加入10mL的重铬酸钾,滴定至变色,记录数据V标,用来标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注:1、水样的COD大体值在70-600,用0.25mol/L的重铬酸钾,0.01mol/L的硫酸亚铁铵滴定,CDO值为200-300时,消化反应进行最完全,一般是根据水样的大体COD值稀释到COD约为200-300左右,取稀释后的水样来测。 2、COD值低于50mg/L,用0.025mol/L重铬酸钾,0.001mol/L的硫酸亚铁铵滴定。 3、关于加热是指加热到179度后恒温加热2h。 5、计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C标=0.25(或0.025)×10/V标 COD=(V空白-V水样)×C标×8×1000/V水样

粒度测定法

GMP文件 编号:QMS001-2013-0粒度测定法操作规程页码:第1页共3页部门质量部类别管理标准 编制人陈云 审核人 蔡群虎 批准人 邹顺光 编制日期2013年3月1日审核日期2013年3月5日批准日期2013年3月10日 签发人王铿 生效日期2013 年 4 月 1 日 签发日期2013年3月10日 变更记载 原文件编号:变更原因及目的: 执行日期: 授权:现授权下列部门拥有并执行本标准(复印数:份) 质量部、财务部、营销部、行政部、研发部、生产部、物料部、工程部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 责任 (2) 4. 依据 (2) 5.分类 (2) 5.1显微镜法 (2) 5.2筛分法 (3)

1.目的 建立粒度测定法操作标准,以保证产品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产品质量标准中需进行粒度测定的产品的检验。 3.责任 QC对本操作标准的实施负责 4.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本法项下规定的方法。 5.分类 粒度:指颗粒的精细程度及粗细颗粒的分布。 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 5.1显微镜法 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得长度表示。 5.1.1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直尺式)、盖玻片、载玻片、计数器、 5.1.2 测定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者可按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照该剂型或品种项下的规定取供试品,置载坡片上,覆以盖玻片(注意防止气泡混入),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半固体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品种项下规定的50μm及50μm以上的粒子。再在200~500倍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品种项下的视野内的总粒子数及规定大小的粒数,计算所占百分比。 5.1.3注意事项 5.1.3.1应注意物镜、目镜的正确选择。 5.1.3.2所用器具应清洁。 5.1.3.3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先使其一边与药物接触,慢慢放下,以防止气泡混入,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 5.1.3.4盖玻片、载玻片应平整,光洁、无痕、透明度良好,以免引起散射等现象。

粉尘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

粉尘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 1.连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仪器显示状态1(state1)。 2.按进行键GO,使仪器进入状态2(state2)后,按ENT键,仪器提示输 入参数:粉尘真密度ρ P 、液体真密度ρ 1 、粘结系数V和沉降池高度H。 3.参数的确定: 粉尘真密度ρ P 可以采用真密度测试装置测定。 液体真密度ρ 1 、粘度系数V根据实验时温度查附录表1、表2。 沉降池高度以沉降池上的刻度线为准,从低到高一次是1、2、3、4,当液面高度与刻度线重合时的刻度线高度值就是沉降池高度H。 参数输入正确后,仪器提示显示OK。 4.用吸管往沉降池中移入适量的分散剂,液面高度高于1即可。把沉降盒向右旋转45度,降沉降池放入沉降盒内,然后再将沉降盒旋回原位,并确认已将沉降池顶紧,旋转圆盘上的光路对标准志线与仪器上的标准志线重合后,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5.按进行键GO,仪器进入状态4(state4)后,按ENT键测出背景值。 若分散剂用乙酸丁酯,为准确起见,测背景是应在乙酸丁酯溶液放入一张空白滤膜,然后降沉降池放入沉降盒;若分散剂用无水乙醇,则无需在分散剂放空白滤膜。该值应在2500~3800之间,如果超出范围,可通过调节光强调节旋钮使该值处于该范围。该步骤应在仪器测试前调节好。 6.测试完毕后,取出沉降池,将溶液倒出,然后将制备好的粉尘溶液倒入沉降池并放入仪器内,再按ENT键,测最大光密度值,仪器显示该值以100±10左右为宜,大于100时应稀释粉尘溶液,小于90时应加粉尘,直到调节到合适为止。每次测定之前都应反复转动圆盘,使粉尘容易均匀,之后才能测量。 7.按进行键GO,仪器进入状态5(state5)后,按ENT键开始测量,此时仪器随时间自动显示时间t和光密度值。 8.当达到所需粒径的测量时间时,按BRE键终止测量,仪器自动计算,并显示粒度分布值。 9.结果显示 按GO键,仪器进入状态1(state1);按RED键,输入此数值后按ENT键确

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量

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量 原料药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对制剂的加工性能、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粒径表征的基本概念,及常见测量手段(筛分、激光散射、图像法和沉降法)的原理、优劣和注意事项。 1、粒径的表征方式 对于球形物体,通过直径很容易确定其大小;但对于立方体,则需要更多的参数,如长宽高;而对于形状更为复杂的颗粒体,恐怕没有足够的参数准确描述其大小。但在实际应用中,只要能够描述其相对大小,指导意义就很大了。为了采用简单的参数直观描述颗粒的大小,往往采取等效球体的直径来描述颗粒的大小。这种等效的基础常常是表面积、体积或者投影面积,分别被称为表面积径、体积径或投影径等。此外,还可以等效为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形粒子,称为斯托克径。我们通过各种检测方法获得的测量值一般都是理论等效值。不同原理的粒度检测设备的使用的等效物理参量不同,在检测同一个不规则颗粒时,得到的测试结果是不相同的,因此将不同测试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可能无法得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粉体作为一堆粒子的集合,不同的粒子颗粒大小可能不同,表示粉体粒径的大小可以采用平均粒径。计算每一个颗粒的某一等效粒径,然后采用粒子数目、长度、表面积或粒子体积等参数作为权重计算平均粒径,从而得到不同的平均等效粒径。其中在药学中较为重要的平均径包括表面积加权平均粒径(该值与表面积成负相关)和体积加权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无法描述各个颗粒的粒径情况。当就某一粒径范围的粒子数或粒子重量对粒径范围或平均粒径作图,就得到所谓的频率分布曲线,其可以直观的表示粒径分布。另一种表示分布的方式是将超过或低于某一粒径的累积百分数对粒径作图,得到的曲线往往为S形。在实践中,粒径分布对API性质的影响可能超过平均粒径,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 2、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测量 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基于不同的原理有多种测定方法。在中国药典和日本药典中描述了显微法(即本文的“图像法”)、筛分法和激光散射法。美国药典也对对筛分和激光散射法进行了描述。除上述三种药典方法外,沉降法也可用于粒径的表征。下面就对这些方法的特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1)筛分

氮测定法-操作规程

氮测定法 1 1.1 1.2本法系将供试品在硫酸及催化剂作用下,经强热分解使有机氮转化为硫酸铵,再经强碱碱化使氨馏出并吸收于硼酸液,最后用硫酸滴定液滴定,求出氮含量。 1.3 2 2.1 2.1.1常量定氮仪由500ml 2.1.2半微量定氮仪由1000ml圆底烧瓶、连有氮气球的蒸馏器和直形冷凝管等组 2.1.3天平万分之一天平,适用于精密称取0.1g以上者;十万分之一天平,适用于精密称量0.1g以下者。 2.1.4消化应用可调压电炉加热。蒸馏可用可调压电炉或电热套 2.1.5蒸馏连接用的乳胶管或橡胶管,应用氢氧化钠试液煮20分钟,洗去碱液后 2.2 2.2.1试剂均为化学纯。 2.2.2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应符合中国药典附录规定。硫酸液(0.005mol/L)用硫酸液(0.05mol/L) 2.2.3 2.2.4硫酸铜用作消化催化剂;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用以提高硫酸的沸点,也可将硫酸钾与硫酸铜按10∶1 3 3.1常量法(第一法) 3.1.1称样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25~30mg),精密称定,置干燥的500ml凯氏烧瓶中。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定量滤纸包裹加入,也可直

3.1.2消化在凯氏烧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10g和硫酸铜0.5g,再沿瓶壁缓缓加入硫酸20ml;若瓶颈上有少量供试品粘附,可用硫酸冲下(保证样品在硫酸液面之下)。加2~3粒玻璃珠或沸石,在瓶口置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可用调压电炉缓缓加热,此时烧瓶内物质碳化变黑、溶解;继续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消化液由黑色渐变棕色时,强热至沸,俟溶液成澄清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沿瓶壁缓缓加水250ml 3.1.3蒸馏沿瓶壁加40%氢氧化钠溶液75ml,使流至瓶底自成一液层,加锌粒数粒,用氮气球将凯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氮气球可防止碱液溅入硼酸吸收液)。另取2%硼酸溶液50ml,置5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液10滴,将冷凝管尖端浸入硼酸溶液的液面下;轻轻摇动凯氏烧瓶,摇匀(防止温度骤然变化引起硼酸接受液倒吸),加热蒸馏(蒸馏时不易泡沸过高,以免溅满氮气球),蒸至接受液的总体积约为250ml时,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汽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停止蒸馏。(蒸馏过程中不可突然降低温度,以免硼酸吸收液倒吸。) 3.1.4滴定馏出液用硫酸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即得。每1ml的硫酸液(0.05mol/L)相当于1.401mg 的N 3.1.5空白试验照供试品消化、蒸馏、滴定的全过程,以相同条件下做空白试验,用(0.05mol/L) 硫酸滴定液滴定至相同的终点,其读数用于校正供试品的读数。 3.2半微量法(第二法) 3.2.1称样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1.0~2.0mg),精密称定,置干燥的30~50ml凯氏烧瓶中。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定量滤纸包裹加入,也可直接 3.2.2消化在凯氏烧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3g与30%硫酸铜溶液5滴,再沿瓶壁用吸管滴加硫酸2.0ml,并加玻璃珠1~2粒,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用小火缓缓加热使消化液保持在沸点以下,并使小

废水中总氮的测定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废水中总氮 1 方法原理 在60℃以上的溶液中,过硫酸钾按如下反应式分解,生成氢离子和氧。 K2S2O8+H2O---2KHSO4+1/2O2 KHSO4---K++HSO4- HSO4----H++SO42- 加入氢氧化钠中和掉氢离子,使过硫酸钾完全分解。 在120-140℃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做氧化剂。不仅可以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也氧化为硝酸盐。硝酸根离子对220nm波长光有特征吸收,用标准溶液定量。 溶解性的有机物在220nm处也有吸收,故根据实践,引入一个经验校正值。该校正值是在275nm处测得吸光度的2倍2A275。在220nm 处的吸光值减去经验校正值即为硝酸盐离子的净吸光值(A=A220-2A275)。 2 干扰及消除 (1)水样中有六价铬及三价铬时,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2ml消除。(2)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对测定的影响,在加入一定盐酸后可消除。 3 方法的测定范围 适用于地面水,测定范围为0.05-4mg/l。 4 仪器 (1)紫外分光光度计 (2)压力锅,压力1.1-1.3kg/cm2,相应的温度为120-124℃ (3)25ml具塞比色管。每组3个,2各组作曲线16只,共38个。(4)移液管、容量瓶等玻璃仪器。 5 试剂

1)无氨水: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每升水中加入0.1ml浓硫酸,蒸馏。 2)20%的氢氧化钠:称取20g氢氧化钠,于无氨水中至100ml。(调pH) 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8),15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至1000ml。存于塑料瓶中,可存一周。 4)1+9盐酸。 5)硝酸钾标准溶液: (1)储备液:称取0.7218g经105-110℃烘干4小时的优级纯硝酸钾(KNO3)溶于无氨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定容。此溶液为100ug/ml 硝酸盐氮。加入2ml三氯甲烷为保护剂,稳定6个月。 (2)使用液:将储备液稀释10倍。取10ml稀释至100ml,含硝酸盐氮10ug/ml 6 步骤 6.1 校准曲线绘制(2个组) (1)分别吸取0、0.5、1.00、2.00、3.00、5.00、7.00、8.00ml硝酸钾标准使用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10ml标线。 (2)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磨口塞,用纱布和纱绳裹紧管塞,以防溅出。 (3)将比色管置于压力锅中,升温至120-124℃(或顶压阀放气时)开始计时,加热0.5h。 (4)自然冷却,开阀放气,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冷至室温。(5)加入(1+9)盐酸1ml,用无氨水稀释至25ml标线。 (6)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无氨水作参比,用10mm比色皿分别在220nm和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校正的吸光度(A=A220-2 A275)绘校准曲线。 6.2 样品测定

欧美克LS-POP激光粒度分析仪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对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操作使用,从而确保产品粒度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真实性、可靠性,特制定本文件。 2. 内容: 2.1 工作原理 利用颗粒对光的散射现象,根据散射光能的分布推算被测颗粒的粒度分布。 2.2 技术指标 测试范围:0.2~500μm 进样方式:湿法,循环进样器和静态样品池 重复性误差:<3% 测试时间:1-2分钟 独立探测单元数:32 光源种类:氦-氖激光 功率:2.0 mW 波长:0.6328 μm 2.3工作环境 2.3.1 仪器应安装在洁净、少尘、无烟、带空调的环境中。仪器的组件中含有激光管、光学镜头、针孔和测量窗口等。这些光学部件如果受到灰尘、油脂、石油产品或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蚀,将会造成光洁度下降、腐蚀、堵塞、功率下降等损害。 2.3.2 室温要稳定,没有明显的气流,没有直射阳光,否则会引起激光功率不稳,光束准直欠佳和外界杂散光的干扰,从而造成测量的重复性下降。 2.3.3 ,仪器的工作环境要求温度在5-35℃之间,空气湿度不可高于85% ,否则光学镜头表面可能会结露,致使光线不能聚焦,时间长了还会使镜头发霉。 2.3.4 地面不能有明显的震动,否则会导致光路系统偏移,引起测量结果异常。 2.3.5 电源电压220V,50/60HZ,有三头插座且接地线良好。 2.3.6严禁将零线和地线合接。 2.3.7本仪器的接地线不可与其他地线专用。 2.4 输出项目 粒度分布表、粒度分布曲线、平均粒径、中位径、比表面积等。

2.5 相关名词解释 2.5.1 粒径:又称颗粒尺寸,用以表征颗粒的大小。除了球形颗粒这一特例外,粒径并不是真实的物理尺寸,而是会随测量原理变化的等效尺寸。在激光散射法技术中,粒径是指与待测颗粒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并有最相近的光散射特性的球形颗粒(组合)的直径(分布)。 2.5.2 粒度分布:是指一个粉体样品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因为任何一个粉体样品都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的,所以用粒度分布才能确切地描述其粗细情况。 2.5.3 悬浮介质:测量粒度时需要把样品分散在液体或气体中。这里的液体或气体就称为悬浮介质。合适的悬浮介质应该是既能让样品在其中分散,又不让样品在其中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的。 2.5.4 光能分布:即散射光的能量分布,就是照射到粒度仪各光电探测器上的散射光的能量。背景光能代表被光路上的尘埃粒子或各光学镜面的疵点散射的光能分布;而样品颗粒的散射光能是被待测样品的颗粒散射的光能,其分布与样品颗粒的粒度相对应,但不等于粒度分布。 2.5.5 遮光比:指测量用的照明光束被测量的样品颗粒阻挡的部分与照明光的比值。颗粒在测量介质中的浓度越高,则遮光比越大。 2.5.6 平均粒径:是指样品中所有颗粒的粒径的平均值,可以根据粒度分布计算而得。 2.5.7粒度分布宽度:用以表征样品粒径的均匀程度。粒度分布宽,表示样品颗粒的粗细不均匀;反之,则表示均匀。 2.6 准备阶段 2.6.1系统开机 打开电源开关 测量单元(预热半小时后进行下面步骤) 循环进样器 打印机 显示器 计算机主机 2.6.2 测量单元预热 2.6.2.1如关机超过半小时再重新开机,必须预热半小时。 2.6.2.2打开测量单元电源,半小时后,激光率才能稳定。如果环境温度较低,等待时间还要延长。 2.6.2.3判断激光功率是否达到稳定的依据是,背景光能分布的零环高度是否稳定。正常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汇总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 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简单的表格、绘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析法和沉降法,以及激光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一、实验目的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分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其实验的目的是: 1、了解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基本原理 1、测试方法概述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于约10mm至20μm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过去,筛孔的大小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m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1cm长度上的孔数或1cm2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析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mm的筛子作为基筛,以优先系数及20/3为主序列,其筛孔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