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出现并普及的新概念,以前称之为人事管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人事管理逐步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并向人力资本、以人为本管理发展。针对不同的阶段,对人的认识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也有其不断变化的过程。对人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任何一位管理者都必然要做的,因为管理者要管事,而任何事都是通过人来做的,所以管理必定要管人,也就是说他们是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执行者。但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却是指那些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的专职人员所做出的工作。也就是说管理不管是管人还是管事都得将人作为管理的基础。

2.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2.1.1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1)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工业心理学阶段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3)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2.1.2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2.1.3人力资本管理阶段

将人视为一种资本来进行管理。人作为资本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具有以下的特点:(1)人力资本可以产生利润;(2)人作为资本,可以自然的升值;(3)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利润;(4)人作为一种资本,参与到利润分配中。

2.1.4以人为本管理阶段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将人视为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在企业中,客户的“上帝地位”被员工取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企业满足了员工的各种需求的时候(如工作环境、薪酬、尊重等),员工的工作效率、创作力将会极大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其核心是:对企业中的惹应当视为不仅仅是一种资源,企业的目标从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转移到满足个人发展从而促进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上来,认为组织和员工的管理应采用“民主式”、“自主式”的管理,强调员工在组织中的个人作用的同时强调团队的作用,鼓励员工在组织中得到发展,他认为个人的发展对组织是有益的。他主张对人力资源重点在于进行开发与利用,强调对员工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强调对员工实行更有激

励作用的管理方法,注重从内部人力资源获得更多的长远利益。

2.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人本管理

2.2.1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

对管理的理解,存在着多种观点,现在对管理有一种最简洁然而却最抓住其本质的定义,即管理是通过别人把事办成。(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主编:《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5页)这个概念突出的既点明了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去管理别人,而不是把自己等同于一个被管理者,又明确了管理的对象就是人。所以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

人的需要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千差万别。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并满足人的需要,实施差别激励的过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人本管理,而人本管理通俗地讲就是基于人性的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它要求我们:发现并了解人性,尊重并激励人性,呵护并张扬人性善良的基因,创造并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进而完美人生,进化社会。(学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a5064310.html, 《需求层次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2.2.2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的相关理解

在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ea5064310.html,/)中,由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人力资源管理词条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可以理解为以下三点:

(1)一家人:所有能适合岗位、创造绩效的员工都是企业的人才;

(2)HR不单是职能部门,还是业务部门:我们的理解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部制度是产品,是产品就有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对产品的设计,让人接受这个产品,对产品的使用有评估有反馈,让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像业务部门的思想和流程来执行,效果很好;

(3)直线经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责任人:如人力资源不够,是经理的问题。证明你没有营造快乐的组织氛围来吸引人才。人力资源部只是辅助你找人。

2.3人力资源对经济活动的作用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人力资源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它对经济增长具有特殊重要性,同时也对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3.1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1)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2)新的可利用自然资源的发现;(3)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4)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显然,后两项因素都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因此,人力资源决定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学家获得者舒尔茨(T.T.Schultz)认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的货币表征)是国家和地区的富裕之泉。劳动者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知识储备和运用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两个因素与人力资源的质量呈正相关。以此,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是人力资源的质量。

2.3.2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的目的,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通常认为这些基本资源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和时间。这五类资源就其根本性质而言,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人、物这两大类。而物是被动的、机械性的、“硬”的、“死”的,人却是能动的、感情性的、“软”的、“活”的。人是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复杂规律的,其中包括心理性、感情性的因素、价值观的因素,是难以预计、界定和测量的。

一定生产力的条件下,在人与物这一对因素中,只有人的因素才是决定性的,因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2)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Lawrence F.Druucker)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IBM公司前总裁小汤玛斯·华生(Thomas Watson,Jr.)也说过:“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

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可见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资源。

2.3.2.1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

其一,高素质的雇员需要较少的职业培训,从而减少教育培训的支出。其二,高素质的员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支出。其三,高素质的员工能更动脑筋,寻求节约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减少浪费,从而降低能耗和原材料的消耗,降低成本。其四,高素质的员工表现为能力强、自觉性高,无需严密监控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各种成本的降低就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价格优势地位。

2.3.2.2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和保持产品差别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产品差别优势主要变现于创造比竞争对手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竞争者提供不出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显然,对于前者,高素质的员工,包括能力和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对创造高质量的一流产品和服务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后者,高素质的员工,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开发人员更能设计出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二者结合起来就能使企业持续地获取和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别优势,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2.3.2.3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

“管理出效率,人才是关键”。这里的人才是管理人才。企业效率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例如前述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其前提条件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育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使组织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气氛的一系列科学管理。企业发展依赖于一大批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2.3.2.4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20实际7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人们对人力资源的认识提高到人力资本的高度,而且将智力资本视作人力资本的核心。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依赖于知识,企业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在其中,信息、知识、科技、创造力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产生这些资源的唯一来源就是人。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的重点必然由物质资源、金融资本的竞争转向人才、人力资源、智力成本的竞争。

管理大师们均对此表达了一致的看法。德克鲁认为:未来的工作者大部分将分为只是工作者,企业成败的关键仰赖于既掌握高深专门知识,又能利用资讯科技进步,获取宝贵前沿信息做决策依据者的努力。迈克尔·汉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辟(James Champy)则主张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的是“Know Why”而非“Know How”的人,员工必须能运用信息科技、信息知识和自己的判断力对企业面临的复杂问题做出正确决策。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则强调了现代企业需要具有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全变思维能力的员工,他们必须拥有洞察力、创造力、判断力,具有“整合式创新才能”,能创造性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动态性复杂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人格也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性资源。因为,企业间竞争的成败也取决于员工的敬业精神,敬业的前提是乐业,员工持久的工作热情是必要的。为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竞争,企业必须再造,而再造要求提倡实验精神。实验精神依赖于持之以恒的探索和理性地对待失败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信息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对各种信息的开放接受程度,因而员工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愿意广纳各种观点的胸襟尤显重要。后工业社会的企业为恢复生机而做的改造的趋势是“抛弃分工”、“再造”作业流程,在新的流程系统下更需要人际协调和合作。因此,包括持久的工作热情、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人际协调沟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等在内的健康人格均对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人本管理的新措施

人本管理思想是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结合传统的人事管理,针对人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并结合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对人性的研究,提出了管理的新的举措,其全面工作生活质含量的概念涵盖面很广,几乎包含了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的所有方面。

2.4.1改善奖酬福利及所有权参与,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

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员工的物质需要主要是指员工的薪水和福利。员工的薪水,实际上就是员工的所有劳动收入,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几部分。目前企业已推出多种以不同目的为基础的个人奖酬福利制度,例如,与绩效(产量、质量、生产率、技术多样性与企业目标一致性等)挂钩的奖酬制度;又如,集体(以全公司或个别部门效益为基础)奖酬制度,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在获酬的方式上也是推陈出新,如“自助餐”式奖酬等。福利所包括的范围与形式越来越广泛且多样化,如企业资助被辞退的高级经历重新觅职等。为提高员工组织归属感,还开发出多种福利形式,如优惠购股制、员工持股制等。

2.4.2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满足员工归属和爱的需要

任何人都不是孤岛”。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对社会组织的依赖性。员工不是机器人,企业既是员工物质生活赖以生存的组织,也是员工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仁者爱人”的管理理念,树立“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关系员工生活的疾苦,鼓舞员工的工作士气,提倡并鼓励建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员工关系。具体做法如各种工作再设计方案(工作轮换、工作扩大与丰富化、扩大工作反馈、弹性工作时间与弹性工作地点等),举办适当的仪式(如宣誓仪式、企业庆典、奖励庆功大会等),企业协助解决员工家庭困难和冲突等。此外,企业还应当替员工考虑住房、医疗、各种保险等,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员工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2.4.3对员工合法权益提供保障,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

任何人都不想过颠沛流离、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每一位员工都想长期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具体做法如免费对员工提供心理咨询,保障各种平等权利法的贯彻,保护不受性骚扰,不因检举而受报复等制度。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实行终身雇佣;(2)慎重对待裁员;(3)创建诚信的企业文化。(4)重视员工的劳动环境和人身安全;(5)建立公正、公平的薪酬和奖惩制度等。

2.4.4提供个人成长与发展机会,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具体做法如企业鼓励、组织和资助员工的各种在职、业余及短期脱产培训进修,企业内部提升制(机会、信息提供与鼓励自荐申请等),为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制定提供咨询与指导等。同时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赋予挑战性的工作;令其独当一面;适时的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增加培训机会;柔性管理,工作时间、地点、方式的弹性化;与其共同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企业共同成长、发展、成功等。

2.4.5发展民主参与管理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满足员工尊重的需要

发展不同层级和程度的员工自主,如目标管理法,“开门办公制”(提供向上反映与上下沟通的机会),建立各种检举渠道、质量小组、自治工作组、各类专门委员会。在西欧,有的国家还从立法上保证企业初级董事会的建立及其中员工代表的决策参与权等。在具体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并学会倾听、交流和沟通;(2)学会表扬和赞美;(3)让员工参与管理;(4)建立有效的内部岗位轮换、升迁机制;(5)创建学习型组织;(6)零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对于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其核心命题是如何定位自己企业的核心人才,并对应其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培养和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以确保企业的业务发展与其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持一个良性的发展势头。 ·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其核心人才是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研制出一个好的产品,并将其卖出去,对于制造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企业能否做大做强。故而在制造行业内,研发人才和营销人才的争夺战一直是火热进行,如何保留和激励研发人才和营销人才也是制造行业内企业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对于服务行业而言,其核心人才是市场开发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如何让客户找到你,如何让客户感觉“物超所值”,市场人员和客服人员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说现在许多服务行业内的企业将市场开发职能“泛高层化”,即所有的高层兼任着市场开发的职能,但专职市场开发人员仍然不可或缺,因为市场开发策略和步骤,还是需要市场开发人员统筹策划和设计。 ·对于IT行业而言,其核心人才是架构设计人员和程序开发人员,他们是整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如何激励和保留这部分人员是所有IT企业最头疼的事情,他们大多数是“宅男”,不顾及生活琐事,更顾及自己的专业能力,给他们营造一种更舒适的环境,更放松的工作氛围,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许多IT公司员工可以带着小狗来上班、下楼可以直接坐滑道、提出更具挑战性的研发任务等等。 ·对于贸易行业而言,其核心人才是营销人才和采购人才,一个负责“卖”,一个负责“买”,一个负责创造利润,一个负责降低成本,只有这样,贸易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贸易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提高营销效率和降低采购成本,是一个摆在贸易企业面前的问题,这里势必要需要贸易企业的营销人才和采购人才不断突破思路、借船出海。 不管是哪个行业内的企业,我们均需要针对其核心人才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选育用留”的方法体系。 在“选”的方面,需要我们建立针对核心人才的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从知识、技能、素养和文化价值观等几个角度来筛选优秀的核心人才,以保证选择进来的就是“好苗子”。今年,我们就在山西和天津帮两家服务行业内的客户做了任职资格标准体系设计的工作,帮助他们有效识别核心人才。 在“用”的方面,需要企业经营者在激励手段上多想办法,一方面推出长期激励,如股权、期权激励等手段,让核心人才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绑到一个战船上,为了一个共同事业目标共同奋斗。另一方面,公司给这些人才更多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只要有能力,从来不封顶。 在“育”的方面,需要企业设计出针对核心人才的培养发展体系,要不断给他们“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要把他们看做“资本”而不是“资源”,要舍得给他们智力投资,只有更大投资才能确保更大收益。有些企业热衷为给自己的核心人才报一个EMBA班,认为一个班就解决能力培养的问题了,事实上一个人才的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持续提升工程,不应该是一个班就可以一劳永逸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体系与工具 及亚略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实务 培训提纲李刚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人才是公司第一资源,最重要的资产,也是投资回报率振幅最大的(正负)资产。 这不仅是口号,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关键看谁善于发现和利用。 2、知识经济时代特点:环境的不确定性,需求的不稳定性、多样化,个性化,知识产 品,无形产品,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这些都高度依赖人的创造性。 3、高科技公司特点:以人为核心的无形资产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切问题都依靠人来解决。 名家观点:松下幸之助:“与其说松下在制造产品,不如说说在制造人才”;比尔·盖茨:“前100名员工。。。;柳传志:“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任正非:”华为唯一可依存的是人”。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发展;组织的特点 人性假设:自私、懒惰、理性、追求自由的等。 人的需求层次:生存、安全、发展、尊重、自我实现。 社会环境文化变迁:民主、自由、平等娱乐化思潮。 企业行业阶段企业文化等因素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价值 克服人性弱点,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统一; 四、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关系 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人本管理-人力资本战略人力资源 科学管理阶段:人和机器设备类似,主要遵循科学原理,注重规程控制盒效率。 行为管理阶段:重视人的心理,有了人性假设,注重人的主观感受。 人本管理阶段: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个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战略人力资本阶段:将人才作为企业核心资产,以战略为导向将组织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 五、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公司战略-人力规划-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选、 用、育、留、退)。 特别强调选人的重要性; 人才标准:德才兼备、干部要以德为先;高层?中层?基层? 人才甄选:可见:技能,经验;不可见:素质、才干,价值观,潜力。 (优势理论) 关于培训:岗位需要和个人需要的交集;途径:实践;阅读;辅导;培训。 激励的层次: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约束力、压力、推力、牵引力。 1、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基础-机制-绩效-文化(战略):与公司阶段、组织成 熟度、行业、战略和文化密切相关 2、基于价值链的职位岗位分析:岗位的类别与层次 3、薪酬体系是企业发展基本动力(换位思考:员工就像老板关心企业的目标和绩效一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规划与职能

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的内涵,一是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和公司战略的关系,二是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的具体内容,三是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与传统的人事治理的区别。 基点:基于公司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有能动性的资源,如何吸引到优秀人才,如何使组织现有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也正是为什么企业的最高领导越来越多来源于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原因。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认为人力资源是组织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公司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如图1所示。 公司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战略的要害在于确定好自己的客户,经营好自己的客户,实现客户满足和忠诚,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何让客户满足?需要企业有优良的产品与服务给客户创造价值,能够带来利益;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企业员工的努力。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而竞争优势正是企业战略得以实现的保证。 另一方面,企业要获取战略上的成功的各种要素,如研发能力、营销能力、生产能力、财务治理能力等等,最终都要落实到人力资源,因此,在整个战略的实现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位置是最重要的。 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强调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及治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强调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强调通过人力资源治理活动实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强调人力资源治理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战略性让人力资源治理把人力资源治理提升到战略的地位,就是系统地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建立统一性和适应性

相结合的人力资源治理。 体系:理念→规划→机制→平台 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不是一个概念,是一个有机的体系,由战略人力资源治理理念、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核心职能和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平台四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理念是灵魂,以此来指导整个人力资源治理体系的建设;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航标,指明人力资源治理体系构建的方向;战略性人力资源核心职能是手段,依此确保理念和规划在人力资源治理工作中得以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平台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构建和完善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职能。 图2: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体系 四大核心职能:打造战略所需的人力资源队伍 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核心职能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和人力资源激励四方面职能,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人力资源治理机制,如图3所示。 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的核心职能 战略性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来配置所需的人力资源,根据定员标准来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引进满足战略要求的人力资源,对现有人员进行职位调整和职位优化,建立有效的人员退出机制以输出不满足公司需要的人员,通过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任务是对公司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培养,从素质和质量上保证满足公司战略的需要。根据公司战略需要组织相应培训,并通过制定领导者继任计划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来保证员工和公司保持同步成长。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与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人本特征。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本取向,始终贯彻员工是组织的宝贵财富的主题,强调以人为本,对人的爱护、关心,把人真正作为资源加以保护、利用和开发。 (2)专业性与实践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从小公司的多面手到大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家及高层人力资源领导,都有着很细的专业分工和较深的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基本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活动,表现了高度的应用性。 (3)互惠性与双赢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互惠双赢取向,强调管理应该是获取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感与成长的双重结果;强调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共同利益,并重视发掘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4)战略性与全面性。人力资源管理聚焦于组织管理中为组织创造财富、创造竞争优势的人员的管理上,也就是以员工为基础,以知识员工为中心和导向,是在组织最高层进行的一种决策性、战略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于招聘、任用、培训、发展的全过程和全部人员的全面活动的管理。只要有人参与的活动与地方,就要对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5)理论基础的学科交叉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科学取向,借鉴其他学科知识对其的作用,这其中包括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心

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整体性和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系统取向,强调整体地对待组织和人,兼顾组织的技术系统和社会与人的心理系统;强调运作的整体性,一方面是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是与组织中其他战略相互配合,依靠和支持整个组织的战略和管理。 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通过对新经济时代特点的分析,得出人力资源在新经济的出下特点: (一)新经济时代是人才主权时代,也是人才赢家通吃的时代。 在此时代下,知识与职业企业家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对企业的贡献与价值,使得他们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改变了资本所有与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博奕关系,建立了人才主权的基础和理论依据。加之,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对知识和智力资本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强烈,导致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等到人才短缺的现象加剧。人才的稀缺性、巨大的增值空间和HR的高回报性,使得资本疯狂地追逐人才。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人才通过引入风险资本,将知识转化为资本,实现知识的资本化,实现知识雇佣资本。正如美国思科(CISCO)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所

2017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2017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人力资源是很重要的,每家公司都需要做好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下面是爱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7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供大家阅读! 2017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是你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员工会感动一生,铭记一生,他们会用百倍的努力来回报你和你的公司。 尽管人力资源管理者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去达成管理目标,但其努力都离不开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管理核心。 选人 通行的招聘程序 我们惯常的招聘程序(也是很多知名公司通用的程序)是:发布招聘广告,收集应聘资料,对应聘资料初选,约见面试,填写公司要求的履历表,参加招聘单位主持的笔试(专业知识,外语)、性向心理测试题,以及技能测试,人力资源部和用人单位的面试,背景调查,录取试用。 展示你的实力和形象 展示本公司实力和形象的设计是绝对不能马虎的,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应聘者也在开始掂量他们即将加入的新集体的份量,成功的招聘主管懂得恰当的推销公司的形象,招聘人员的素质形象也被应聘者当作是公司形象的缩影,而安排下属去招聘未来的上司决不是恰当的。

收集应聘资料的途径,可能是内部,或外部报刊、网站、人才交流中心、劳动部门、猎头公司、高等学校等。 对应聘者的技能考核要有针对性,例如考核传呼小姐,会涉及语音,声线,打字速度,词语表达能力等;考核印刷工,会涉及色盲测试等;考核办公室文员,计算机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吧?对每一个职务,你都会有详细的岗位标准或工作说明书。人力架构和编制,也是你决定人力补充的依据之一。 在约见面试时间安排上,我主张根据每位应聘者的可能面谈时间作间隔性的分段约见。尚有部分公司通知应聘者面试时全部集中在同一时间,也许他们的观点是宁可人等我,不可我等人,但应聘者久等未获面试安排时便会猜疑公司的整体管理和效率。 平时得烧香 选人的另一个课题包括人力资源的储备。时下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已经尝到了招不到工的苦涩味,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对当前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和与各人才生源地保持紧密联系,是会给公司和个人都造成损失的。电子、机械、计算机类大专和本科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是用人单位的急需人才。 育人 主要在于建立有效的培训系统。 培训工作已逐渐被大多数公司重视,尤其是短期培训,因为立马可以收到效果。培训在西方国家被称为教育和训练,有时也叫做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者是需要制定短期(年度和月季周)和长期(二年,五年,甚至十年)的培训计划的。 一个有效的培训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力资源理念

人力资源理念与方法 (1)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经营客户、经营人才,最终是经营人,人才经营有三要素:知识经营、心里经营、能力经营。 (2)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还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CEO,是各级管理者。 (3)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成为工程师+销售员,要扮演好六种角色。首先是工程师、是专家,其次要成为战略伙伴、业务伙伴、员工服务者、变革推动者、知识管理者。 (4)人力资源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有事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它需要专业工具与方法,更需要智慧与经验。 (5)人力资本的投资优于财务资本的投资,要优先投、舍得投。 (6)战略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领导力与领导团队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7)人才以用为本。合适即人才,有为才有位,不求人才最好,但求人才最合适。 (8)人才要发挥优势,短板不是自补,而是互补。用人不求全。 (9)人事企业最大资产,也是最大风险;人的道德风险最难控,道德风险控制除了流程、制度、信息对称,更须靠文化。 (10)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减少内部交易成本,使人的管理变得简单,使人做事有底线。 (11)人才是客户,要构建客户化、流程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体系及基于员工需求的全貌薪酬激励。 (1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不是管控,而是激活和价值创造,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价值创造自主经营主体。 (13)人才竞争本质上是机制与制度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竞争。人力资源系统包括:四大支柱、四大机制、十大技能,核心是考核与薪酬。 (14)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即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三位一体,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责、权、利、能四位一体。 (15)企业既要因岗设人,又要因人设岗。人力资源管理有双重基点,即职位与能力系统,要构建基于职位+能力的复合式人力资源系统。 (16)树挪死、人挪活,人才要动态配置,持续激活,竞争淘汰,要无情淘汰,有情退出。 (17)让人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信任对人才是最大的压力,信任与承诺是处理经营者与职业管理者关系的前提。 (18)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生命线,没有沟通就没有绩效管理。企业内部的人际矛盾,百分之七十来自误解,而误解的产生来自沟通不畅。 (19)人力资源管理要有双重视角,基于治理结构的视角与基于人力资源专业职能管理的视角,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滞后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要创建优化而高效的人力资源治理系统。 (20)科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于科学发展的人才观与政绩观,绿色发展需要绿色的人力资源生态(绿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总结归纳

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0分)案例分析3个(60分)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人力资源概念: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人力资本概念: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具有劳动能力(现实或潜在)的人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知识、技能、经验、体质与健康)所表示的资本,是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够获得的。 3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组织战略为导向,根据组织战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与管理措施,以推动组织战略实现的过程。 5人力资源的性质:人力资源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即能动性、时效性、增值性、社会性、可变性和可开发性。 6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员工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等。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理解(案例分析)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意义。

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 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撤销 第三章(自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基础 1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1)专业知识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掌握与人 力资源管理所承担的各类职能活动有关的知识,具备设计和制定各种人力资源制度、方案及政策的能力。(2)业务知识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了解本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熟悉本企业所开展的业务。(3)实施能力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推行和实施各种人力资源制度及方案的能力。(4)思想素质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 2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对应关系上:第一个是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的关系;第二个是监控审核与执行申报的关系;第三个是需求提出和服务提供的关系。 3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主要有四种: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变革推动者。戴夫?乌里奇在2005年对上述四种角色进行了补充,提出了人力资源 管理的五种角色。除上述四种之外,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 、、、辿、; //// \ 部门最为关键的角色是领导者角色,即将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获得内外部人员的 信任。这种角色处于所有角色的中间,与各种角色都有联系。 第四章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 1职位分析概念: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 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能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2胜任素质模型概念: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精心整理

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_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孔冬(1968-),男,江西资溪人,嘉兴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管理哲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管理 哲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 以人为本 孔 冬 (嘉兴学院商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摘要:综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人性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怎样认识人性及其本质,是贯串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的理念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认识的深化,以及人性理论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方法上逐步严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以人为本!是对以往人性观的丰富和发展,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理念中图分类号: C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04-0218-04 人性假设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建构和方法的设计,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看法为基础的。综观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人性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理论前提,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有赖于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家或管理者对人性的不同假设。基于 经济人!、 社会人!和 复杂人!等人性假设,其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不同的,基于不同人性假设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其管理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家和管理者对人性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一、满足人的需要 人性假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中对人性的认识是以假设方式提出的,即以公理方式把人性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既定前提来加以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形成了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文化人!假设等人性假设理论。虽然由于时代不同,决定了其对人性假设的逻辑切入点有所不同,但满足人的需要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中各种人性假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经济学家斯密从经济学角度首先提出 经济人!假设,对经济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前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经济人!假设,自利性是 经济人!假设最基本的规定性。受经济学有关 经济人!假设的影响,早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以 经济人!假设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其逻辑起点是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报酬。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其著名的科学管理四原则中,已经有了明显的重视人的思想,但由于其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控制,影响了对于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因而成为 经济人!假设的最早代表。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总结泰勒制的基础上,从这种逻辑起点出发,以 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其核心观点就是强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针对 经济人!的需要特 点,采取金钱激励与严格控制等管理措施。 社会人!假设是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研究人的需要和行为。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了关于人性的 社会人!假设,以人的社会心理需要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认为人除了物质利益的需要之外,还有社会的心理需要和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的需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伴随着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而问世。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 218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出现并普及的新概念,以前称之为人事管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人事管理逐步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并向人力资本、以人为本管理发展。针对不同的阶段,对人的认识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也有其不断变化的过程。对人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任何一位管理者都必然要做的,因为管理者要管事,而任何事都是通过人来做的,所以管理必定要管人,也就是说他们是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执行者。但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却是指那些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的专职人员所做出的工作。也就是说管理不管是管人还是管事都得将人作为管理的基础。 2.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2.1.1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1)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工业心理学阶段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3)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2.1.2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2.1.3人力资本管理阶段 将人视为一种资本来进行管理。人作为资本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具有以下的特点:(1)人力资本可以产生利润;(2)人作为资本,可以自然的升值;(3)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利润;(4)人作为一种资本,参与到利润分配中。 2.1.4以人为本管理阶段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将人视为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在企业中,客户的“上帝地位”被员工取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企业满足了员工的各种需求的时候(如工作环境、薪酬、尊重等),员工的工作效率、创作力将会极大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其核心是:对企业中的惹应当视为不仅仅是一种资源,企业的目标从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转移到满足个人发展从而促进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上来,认为组织和员工的管理应采用“民主式”、“自主式”的管理,强调员工在组织中的个人作用的同时强调团队的作用,鼓励员工在组织中得到发展,他认为个人的发展对组织是有益的。他主张对人力资源重点在于进行开发与利用,强调对员工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强调对员工实行更有激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需要层次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人的需要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千差万别。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并满足人的需要,实施差别激励的过程。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人本管理,而人本管理通俗地讲就是基于人性的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它要求我们:发现并了解人性,尊重并激励人性,呵护并张扬人性善良的基因,创造并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进而完美人生,进化社会。 如何认识我们自己?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对人性的研究和探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综观卷帙浩繁的人性研究理论和流派,著名心理学大师马斯洛以其富有创造性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以及对于人性科学、精辟、独到、积极的见解,打开了人类封闭已久的认识自己的心灵天窗。正如后人评价的那样:“正是因为有了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繁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分享。” 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呼唤着人本管理的今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无疑是我们探讨和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把金钥匙。 需要层次理论——人性管理的基石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东西,文化不能扼杀他们,只能抑制他们。人的天性不是邪恶的,而是好的或至少是中性的。马斯洛把基本需要的特性定义为:缺少它会

引起疾病;有了它就不会得病;恢复它可以治愈疾病;在某种非常复杂的、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丧失它的人更愿意寻求它,而不是寻求其他的满足。 1、生理需要。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要想生存,必须有基本的生理需要的满足,包括食物、饮水、住所、睡眠、氧气和性交,即通常所谓的衣食住行。这些生理性的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占绝对优势的,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需要层次金字塔的基础。 2、安全需要。具体包括安全、稳定、依赖、免受恐吓、焦躁与混乱的折磨,对体制、法律、秩序、界限的依赖等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偏爱熟悉的事物,而非不熟悉的事物;偏爱已知的事物,而非未知的事物;偏爱已有的行动规律与秩序,而非无规则的变化等,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对安全需要的具体表现。 3、归属与爱的需要。人们对朋友、爱人的渴望,并且渴望在团体、家庭等正式或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位置,这就是归属与爱的需要。现代工业化社会引起的频繁流动,传统团体的瓦解,家庭分崩离析的不断增多,持续不断的都市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乡村式亲密的消失,现代社会中肤浅的友谊都加剧了人们对归属感和爱的渴望。人们希望能够真正地团结起来,共同地应对外来危险,共同地面对同一件事情。人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希望给予别人爱。足球球迷在观看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热情、同仇敌忾的凝聚力,正是现代人归属感的一个有力的例证。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欧阳歌谷创作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欧阳歌谷(2021.02.01) 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班级:09-7 学号:20091706131023 姓名:张芳 指导教师:张建省 成绩: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 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项目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 ,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不断提高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人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或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在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策,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根据IT项目管理来论述了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怎样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竞争力;IT项目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的激励 0.引言

一个企业要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保持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其能够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雄厚的资金、高新技术,也有人认为是生产规模、品牌质量……实际上都不是,因为这些优势都不是永续的。今天的高新技术可能到明天就成为落后技术;而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先进设备等这些因素都不能保证永远强于对手。只有人力资源才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和腾飞的关键。人才才是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才是一个企业的根基。 著名管理学者彼得斯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培训、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活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有人力资源规划、项目团队组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管理,团队是层次合理、分工明确、任务清晰、责任到位,能将有限资源最有效地整合的机构。项目获得成功需要一个有效工作的项目团队,团队应该能促进多领域人才能力的合成,能够激发成员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所以一个企业想要提高它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关键,有效的组织和利用人才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更是关键。 1.人力资源本管理概述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能否成功地实施IT项目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协调好项目的人力资源。建立IT项目组织,获得需要的人员;明确团队的任务与职责,落实项目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新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新理念 --明阳天下拓展人本化管理理念。 即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使企业的管理活动主要围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和展开。人本化管理理念要求更多地实行个性化管理,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尽可能减少对员工的控制与约束,更多地为员工提供帮助与咨询,更好地为员工提供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员工在企业中成长与发展,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整体的双赢。 人力资源竞争力理念。 人力资源竞争力理念。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竞争力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源竞争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更突出战略性。要突出战略性,必须集中时间、精力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项目,专注于与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紧密相关的业务管理。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把事务性的、非核心的、重复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由机器取代或外包,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关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为有远大志向的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舞台。 人力资源开发理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视为组织的第一资源,更注重对其进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与技能,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为企业创造效益。

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多种多样,岗位轮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均成为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法,传统的院校培养、企业使用或企业自己培养、自己使用的方式转为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同时,也更注重对员工的有效使用。事实上,对员工的有效使用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法。当员工得到有效使用时,对员工而言,就意味着用其所学、用其所长、用其所愿,员工满意度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对企业而言,则表现为员工得到合理配置、组织高效运作、劳动生产率提高。 人力资源社会化理念。 许多成功的企业从战略高度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一种社会资源。他们把人力当作一项潜在资本,而不仅仅是一种可变成本。在此前提下,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从企业、个人、社会等不同角度进行多层次的评估。国外一些企业,大力支持员工学习深造,而且在他们学成和取得学位后离职时,一律不需负任何补偿责任。这不仅对社会有益,而且这么做的企业多了,形成良性循环,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就会大为提高,最终对企业也是有利的。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六大模块(核心模块)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核心模块) 1.人力资源规划 2.人力招聘与配置 3.人力培训与开发 4.人力绩效管理 5.人事薪酬福利管理 6.人事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HRM)就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人才培训和开发等一系列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看作是一种成本,是被管理、被控制的对象,人事部门则是一个不能创造收益的辅助部门,重复着事务性工作;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将人看作企业中最宝贵、最有创造力的资源,既需要管理,更需要开发,人力资源部则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其工作的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人力资源战略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模块一人力资源管理 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组织内部评估 3、组织发展与变革; 4、计划组织职业发展; 5、比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综述 6、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 7、工作中的绩效因素 8、员工授权与监管世 模块二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模块 1、理论学习 2、项目评估 3、调查与评估 4、需求评估与培训 5、培训与发展 6、培训建议的构成 7、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 8、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 9、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 10项目管理;运作管理: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 模块三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补偿,激励和收益) 1、薪酬 2、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 3、福利和其他薪酬问题 4、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模块四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经济尤为重要,它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更需要人才,需要懂得科学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还需要有敢于创新,勇于攀登,不畏困难的技术人才。这也就要求我们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科学有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已成为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一资源,将来的世界将是有知识人的世界。我们安厦集团也高度的重视和实施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们安厦集团一直把“人才战略”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发展战略来实施。把员工的职业规划提到一个高层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 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的基本出发点,是公司发展人才战略的基础。我们安厦集团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以下几点: 1、宁缺勿濡的选人理念。 安厦集团人才选拔有两个原则:第一,针对远大目标要有提前的 准备。第二,宁缺勿滥。合适的人才是首要资本,他是所有资本和资源之首。宁缺勿的原则,是对人的再重。选聘了一个人,两三个月他走了,

这属于双败。耗费公司的人力物力,造成公司人力资源成本增大,他个人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一个企业绝对不能说这个人适合企业就留下,不适合就走,这种简单的用人方式是不可取的,企业要对人才负责,不仅要让人才今天适合企业,而且要通过企业的培养使他能够长期适合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对他本人有利,最终达到双赢。 2、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区别于其它资源的关键在于它是动态的、主动的、可被开发的。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等同于生产资料, 而人本管理认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 性, 注重人的情感和发展的需求开展管理工作。人本管理理念是将企业中员工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将员工看作是顾客、合伙人, 实现企业内部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 以满足不同员工的特殊需要, 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精神鼓励, 使我们的人力 资源管理更具人性化。我们安厦集团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尊重人才,对员工的福利也是比较多的:员工入职后可享有过节福利、生日福利、公休假、产假,每年员工子女都可以在儿童节之际领取儿童节福利等。 3、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理念,重视员工能力管理。 我们集团更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个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员工奉献精神。我们结合本公司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战略的调整、行业发展的趋势挑选各类型的人才,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让他们施展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活动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活动。在对于人的管理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后,大量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进行了研究。现代人才概念认为,现代人才是和学习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能力是现代人才的第一特质,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活动是提升这一特质的有效途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活动围绕学习,并基于绩效提升而展开,以解决组织中与培训开发相关的问题:企业的培训与开发是一项投资活动吗?人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这些问题已成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研究主题。在当代,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能成为最具活力的前沿性学科之一。 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已经被中外成功企业所让明,关重要性也日益为更多的企业所认识。培训,说到底就是开发企业实施发展战略所需要人力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培训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现象。一种现象是:作为组织的骨干人员,往往由于责任重大,离不开岗位、抽不出时间进行培训,而岗位不重要的人,则有较多的时间参加培训。也就是说,企业发展战略所需要的人员往往培训机会少,而对企业发展战略贡献不大的人则有着更多的培训时间和机会。这种现象存在于部分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这类组织说到底还是没有把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手段来看待,“培训发挥着非培训的作用”,培训原本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与此相关的是,这种所谓的培训往往与组织战略的联系松散,培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当然,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组织发展战略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和认识培训,挖掘培训对组织战略发展的内在功能,提高培训在组织发展战略中的贡献率。 另外一种现象是:培训以后,员工的流动性明显加速了。能力较弱的员工,原本流不出去,经过企业投资进行培训后,个人资本增长,跳槽现象普遍。这一现象打击了企业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不培训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低,进行培训投资后,培训后的员工又很容易跳到其他企业或者增加了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企业的投资为别人做了嫁衣,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准公共品”。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一些处于发展期的企业或者综合条件比较弱的企业,这些企业本身竞争力不强,既需要人才,又容易流失人才。这确实是一个困扰某些中小型企业的普遍问题,解决之道当然还是要结合企业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 2.员工培训的特点 从员工培训的定义可以看出,员工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1)目的性。即培训的意义所在。培训的目的包括:一是实现企业目标,包括 近期盈利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二是实现员工个人目标,包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 个体素质等;三是有效地选拔管理人员;四是达到以培训留住人才的目的。 (2)任务性。即培训是企业发展和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培训要真正使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由劳动力 的供给者(微观主体)、劳动力的使用者(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的调节者(外部环境)所构成。管理者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有限的资源与相互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这就是管理的基本矛盾。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要面临的主 要难题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在已知的有效人力资源条件下如何在众多目标中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一、核心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就是管理的成本收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这对矛盾,反映在个人和家庭的微观层次就是个人人力 资本的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反映在企业这个中观层面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成本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反映在国家或社会的宏观层面就是社会的人力资本投 资(教育、培训、迁徏和卫生保健等)与宏观效益之间的关系。效率、效益与效 果及其相互关系如下:效率通常是指某种活动功率的高低、速率的快慢,或在 一固定时限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少。效率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所从事的工作的内 涵和本质。一个无用或有害的高效率只会导致更多资源的浪费,我们追求的是 有效益的效率。效益通常指的是某项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出的劳 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在管理活动中,如果劳动成果大于劳动耗费,则具有 正效益;如果劳动成果等于劳动耗费,则视为零效益;如果劳动成果小于劳动 耗费,则产出负效益。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效益好坏其实是指正效益。经济 效益所体现的比较关系,可用4种表达式来描述:E=B-C(1.1)式中:E为经济 效益;B为劳动成果或收益;C为劳动耗费或投资、成本和费用等。式(1.1)是 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差,如净产值、利润等,反映了净收益的绝对量,简称 效益型效益。E=B-CC(1.2)式(1.2)是净收益与耗费之比,如资本利税率等,反 映了单位消耗(投资)的收益,简称收益型效益。E=BC(1.3)式(1.3)是收益与耗 费或产出与投入之比,如劳动生产率等,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效率,简称效率型 效益。E=C1-C2(B1=B2)(1.4)或E=B1-B2(C1=C2)式(1.4)中:C1、B1分别为原方案(设计)的耗费和收益,C2、B2分别为改进方案(设计)的耗费和收益。式(1.4)为式(1.1)的特殊情况,反映了耗费的节约或收益的增加,常用于不同方案(设计)的比较。一般来说,提高效率型效益,也即前面提到的提高效率,它本身不是目的,更多的是提高收益型和收益率型效益的途径和手段。提高收益型或收 益率型效益(即常说的效益)是一切企业经济和管理活动的目标、出发点和归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