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0--18课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0--18课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0--18课

宁阳二十一中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设计

李启成

第10课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活动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五大要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了解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的需要的发展

问题探究:

1、结合你熟悉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实例,谈谈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2、谈谈你对“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的理解,其中蕴含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活动二: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五大要点:1、发展援助2、清洁水源3、环境保护4、能源开发5、绿色贸易

问题探究:你还知道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已做了哪些努力?

活动三: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50 年,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到世界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前十名的国家行列。

1、争取到2030 年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并改善人口结构。

2、争取到2040 年实现能源与资源消耗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社会财富积累能力。

3、争取到2050 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整体改善生存空间,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合作探究:

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我们能做些什么?怎样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四、拓展延伸查阅资料,了解不同角度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11课保护珍稀动植物最后的乐园

------自然保护区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保护区名称

2、明确我国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

3、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特色。

4、促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促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习惯。

活动准备:课前师生收集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自然保护区

1、教师提问引入新课

你知道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2、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全文,明确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活动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

1、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是什么? 讨论交流问题。

2、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内部大多划分为那三部分?

(1)核心区;(2)缓冲区;(3)实验区。

3、说一说这三部分各自的特点。

活动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1、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本,明确我国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划分的三种类型。

2、小组互说,再指名交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介绍。(学生可结合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进行介绍和展示。)

3、教师适当补充介绍: 第一类是生态系统类,保护的是典型地带的生态系统。如,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候鸟。第二类是野生生物类,保护的是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如,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贵水禽。第三类是自然遗迹类。主要保护的是有科研、教育或旅游价值的化石和孢粉产地、火山口、岩溶地貌、地质剖面等。如,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保护对象是砂岩峰林风景区。

活动四:讨论:进入自然保护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课外延伸:P39页你是否对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海底世界、森林公园有了新认识?

第12课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家园

---海洋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海洋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了解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明确21世纪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网络内容,认识探索海洋、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

活动难点:通过自主学习,感受到大海丰富的资源,并探究对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的陆地是很广大的,地球上还有比陆地更辽阔的地区,那就是海洋。海洋总面积约3.4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海洋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1、小组探讨:海洋与我们人类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2、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我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达的区域或城市,想一想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他们共同的特点。

活动二: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小组探讨明确:

1、海洋是矿产资源的聚宝盆

2、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3、海洋是未来的淡水水源。

4、海洋是21世纪的药库。

活动三:海洋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开发利用海洋)

1、问题。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带来了哪些环境问?(学生讨论)

2、你知道北京奥运会前的青岛浒苔爆发事件吗?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阐明原因。

活动四:“海上山东“建设。

1、山东省有哪些优越的地理条件?

2、海上山东是个什么概念,有何意义?

作业:准备以“保护蓝色家园”为主题的演讲稿。

第13课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模式

-------生态工业园

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生态工业、生态工业系统、生态工业园。

2、掌握生态工业与传统厂业的区别。、

3、了解世界生态工业园的典范------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模式。

4、了解中国生态工业园的成功实践-----鲁北生态工业园的模式。

5、建立节约资源、物质循环利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教材提到的各个生态工业园模式的图片、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程引入

通过一组图片引人改革开放30年来是中国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转: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展示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竭、大气污染、水污染、森林资源毁坏等图片。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板块

过渡:因此,必须转变工业生产模式,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发展,这就是生态工业。结合“观察与思考”中的两个流程图,阐述什么是传统工业、什么是生态工业,以及两者的区别。两者区别的关键在于:物质是是循环利用的

活动(二)广世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典范一一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板块

过渡:生态工业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工业生产模式,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工业的实践者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引导学生读图“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示意图”。提问:说一说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走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最后总结讲解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组成成分、物质循环流向重点突出在生态工业园中“上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是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材料”的理念。

活动(三)我国生态工业园的成功实践鲁北生态工业园”板块过渡: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借鉴外国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涌现出许多生态工业园,其中非常成功的当属山东省的鲁北生态工业园。引导学生读图“清洁发电与盐碱电联产示意图”,鼓励学生积

极发言说出图中物质的流向,分析图中物质的走向和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加深物质往复循环利用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

过渡:生态工业系统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起相当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工业生态链。引导学生读图“贵港生态园区生态联网构成图”,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分析生态产业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谁是“还原者”。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在中间适当提醒学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生态工业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只有坚持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即生态工业发展模式才能够取得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通过上网、阅读报刊资料等方式搜集身边的生态工业园的资料,并讲给同学听。

第14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生态农业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态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了解我省生态农业的发展

活动重点:我省生态农业的发展程度

教具图片

一、活动过程

活动一: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密切相关。一方面,农业生产受环境的巨大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也会给环境带来很大影响。

2、你知道哪些农业生产过程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活动二: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你是怎样理解生态农业的?根据北方“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分析一下这种模式是怎样做到物质循环利用的?

活动三:我省生态农业的发展

1、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是怎样划分的?

2、“三区二线一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我省“三区二线一洲”的发展模式结合了当地的哪些生态特点?

二、小结

农业生产作为物质生产是生物学过程和人类农业劳动过程的集合体。生物学过程是生物利用环境完成其生长发育,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变换过程。人类劳动过程包括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即技术过程。以及在技术过程中通过生产关系、劳动、分配等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过程。这三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三个系统。即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农业经济系统。所以,农业生产包括三个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农业经济系统。把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统一来研究,是农业科学在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在三个系统中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中心,是研究的主体,农业技术系统是调控因素,农业经济系统即是调控因素,同时把经济效益作用一个重要的目标。以上可见,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三、拓展延伸:P48页

四、作业:简述北方“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

第15课珍惜地球资源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地球上得自然资源。

2.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

(二)情感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探索自然的奥秘,热爱科学的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分布状况。

2.教学难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的家园——地球,亿万年来生生不息。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城市快速扩张,大片森林遭到破坏,内陆的湖泊干涸,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触目惊心。

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教师讲解:人类生存在地球上,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一切都取之于自然。

预习题目: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指什么?

学生回答:可以被人们开发利用的自然要素的总和,包括土壤、空气、阳光、水、野生动植物、矿藏等。

提问:哪些是再生资源?

学生回答:土地、森林、水和地热等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活活循环使用,属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

提问: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

学生回答: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属不可再生资源,又称不可更新资源。

二、地球上自然资源现状

教师讲解: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0.3%。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而人类用水却增加了5倍。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

学生探究:从图表中的数据看我过的资源储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排位,谈谈你的感想。

三、资源的合理开发的利用。学生阅读,讨论

1、分析对各类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导致了哪些问题?

2、你还能举出哪些新能源替代品?

拓展延伸:调查你得学校、家庭或所在社区的资源利用有无不合理的地方,写出调查报告。

第16课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策略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状况;了解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意义。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和对策,增强人口忧患意识,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活动重点:我国人口现状和计划生育国策。

活动难点:增强人口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

活动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一幅反映人口过多给地球造成沉重压力的漫画,让学生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导入本课内容。

二引导探究

A 、探究国情

1、学生阅读书P53内容,初步感知我国人口现状

2、多媒体展示下面资料,学生感受、讨论,进一步了解我国人口现状

①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资料

②说明我国新增人口多的资料

③中国受教育人口与部分国家受教育人口程度比较图(说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④中国农业人口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比较柱状图和中国2008年城乡人口扇形比较图(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多)

⑤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

⑥书P54探究题(说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

⑦小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一般特点和进入新世纪后的特点。

B 、探究影响

1、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理解,讨论人口问题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2、展示以下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①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比较图(说明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

②垃圾堆成山的图片(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

③春运期间的火车站图片(说明人口多给交通带来压力)

④人才招聘会图片(说明人口多造成就业压力)

⑤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⑥现场活动(说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结:阅读书P117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归纳人口过多、过快增加的影响

C 、探究对策

1、学生阅读p55主题文并讨论下列问题

①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②实行计划生育的依据

③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效

④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⑤公民的正确做法

三思维点评

教师:有什么样的国情,就有什么样的对策。我国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使我国的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利家。

四迁移创新

探究题:书p55“探究”

17、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证

----绿色科技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绿色科技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科技思想。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科技思想。

活动策略

课题导入—提出问题―追根求源—交流深化—提出主题—课外实践。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大家知道什么是绿色科技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绿色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板书课题:绿色科技)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活动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1、绿色科技为“水立方”节能10﹪。大家刚才看了这则报道有什么看法和想法?(集体交流,自由发言)

2、你知道20世纪有哪些科技发明?试举一例谈谈科技发明是怎样改变你的生活的?

活动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1、分析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2、以“人类是否会毁于科技发明”为题,组织一场辩论会。

活动三:绿色科技

1、追根求源:

什么是绿色科技?它包括哪些内容?

2、为什么人类会去追求绿色科技呢?当前人类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呢(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

由于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增多,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寻求绿色科技变得越来越急迫。

活动四: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科技的支撑和保障

环保,我们在行动:既然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应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播放录像《感受绿色科技的魅力》,学生

观看交流。

三、合作探究:

1、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面对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你最想发明的新技术是什么?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举办一次绿色科技展示会。

第18课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行动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我们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意识得到提高,自觉宣传和执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等基本国策,真正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和保护资源、环境。

2、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知识:真正理解,实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彼此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活动重点: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

活动难点:明白自己应做哪些具体的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落实行动。

课前预习案

自主预习课本P59,理解并初步掌握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一、我来填写:

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其目的是-------------,-----------------。具体要求是提倡----------------,----------------,------------,--------------------。

2、实行----------------,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3、 ----------------------------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为了落实这一基本国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

二、我来概括: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具体要求又是怎样的?

2、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三、记下预习中没有搞明白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内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探究活动A

1、读材料,悟道理:

“我叫少林寺,我想上学上不了;我叫吐鲁番,一年四季缺衣穿;我叫海南岛,一天三顿吃不饱。”从小品《超生游击队》中创作的这段顺口溜说明()

①实行计划生育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②超生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③超生制约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超生是普遍的

社会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在我们国家必须坚持哪一基本基本国策?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宣传这一基本国策的标语有哪些?

2、为了保证上述基本国策的顺利进行,我国还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请阅读59“信息卡”的内容。

三、我们在行动

请考虑:作为青少年学生,面对这一基本国策,你能做什么?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每一个人都应记住: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探究活动B

1、知识快递

我们了解到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留心本地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思考当地政府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小组讨论)

提示:秸秆还田效果有三:保护环境利用资源提高土壤的有效成分

3、小结:为了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这一基本国策,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护、智力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除了课本上介绍的以外,你还指导哪些?

4、超级链接

(1)我国制定的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还有:土地管理法、水法、草原法、野生动物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我国采取的保护环境的重大措施还有: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天然气代替液化气等。

(3)我国采取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还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5、通过以上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6、阅读P61页例子,读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做些什么?

四、合作探究

煮蛋的学问:日本人是这样煮蛋的:用一个长宽高各4厘米的

特质容器,放进鸡蛋,加水(估计只能加50毫升左右),盖盖,打火,1分钟左右水开,再过3分钟熄火,利用余热煮3分钟。中国人是这样煮的:打开液化气,放上锅,加进一瓢凉水(大约250毫升左右),放进鸡蛋,盖锅盖。3分钟左右水开,再煮大约10分钟,才熄火,据专家计算,前者起码节约4/5的水和2/3以上的热能。

(1)这则材料反映了中日两国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不同?

(2)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提出了哪一国策?

(3)我国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结合实际说说你打算怎样做。(说出两种做法)

五、绿色行动

请你设计一条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

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 第一课认识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 [ 导入新课 ]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 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 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 40 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生 物多样性为基础。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食品、医药、衣服和住房等,它不仅是农、林、牧、副、渔业经营的主要对象 ,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除此之外 ,生物

多样性在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 有重要的作用。 1、我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 1)物种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近 3 万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 科850 种中,中国就有10 科,约 250 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 脊椎动物 6.347 种,占世界种数近14%。 ( 2)特有属、种繁多。高等植物中的特有种最多,约 17 300 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 57%以上。 6 347 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 667 种,占 10.5%。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 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 古老残遗部分。如松杉类世界现存 7 个科中,中国有 6 个科。动物中大熊猫、白 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水 稻和大豆的原产地, 品种分别达 5 万个和 2 万个。中国有药用植物 11 000 多种,牧草 4 215 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 属2 238 种。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 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 1 938 个品种和类群。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 候和土壤条件,分为森林 212 类、竹林 36 类、灌丛 113 类、草原 55 类、草 甸 77 类、荒漠 52 类、沼泽 37 类、高山冻土、流石滩植被 17 类,总共 599 类。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承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 世纪 50年代起 ,我国就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见成效。 1987 年公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是我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 领性文件 ,它提出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了一般性对策。我国十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有 33 个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环境保护部门也建立了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监

[练习]八年级绿色环境教育教案

[练习]八年级绿色环境教育教案 八年级上册《绿色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章生态农业》 第一节农业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农业环境的概念,农业环境的几大要素 2、了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关注身边的农业生态环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创建生态农业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不同学科间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学生讨论、互动为主体,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载体。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农业的有关图片,了解农业的分类,有农、林、牧、副、渔,让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 讲解新课:

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农业环境的图片,结合教材上的图片,了解农业环境中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土壤、地形、水源和气候。并讨论以下问题: 1.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简单了解几种典型的土壤。 (1)东北的黑土地农田(2)东南丘陵的红壤与茶园(3)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和水田 2.不同地形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 平原为耕地,山区发展林业,高原山地发展畜牧业,有河流和靠海的地方发展渔业等。 3,、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但水源过多和过少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水分过多会造成涝灾,水分过少会造成旱灾,我们应该新修水利,保证农业的生产。介绍都江堰、坎儿井、三峡。 4、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由于农作物具有对气候的适应性,所以光照时间、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随着维度、海陆位置的不同,气候条件会发生变化,农作物的分布也会不同。介绍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油菜北大豆,和适宜在不同温度带上种植的不同的植物,如亚热带的柑橘,温带的向日葵等。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二:给出两类人类改造农业环境的影响,从良性的改造和破坏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客观的了解人类对农业环境的影响是有利也有弊的。通过阅读课本、主要从我国的角度出发,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主要有哪些, 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 问题讨论:1、讨论,温室效应将给国农业环境带来的影响,

小学二年级环境教育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上册校本课程环境保护教育教 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14人,人数较少。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大多数学生环保意识强,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 二、学期教学总目标 (一)双基 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思想教育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基本内容说明(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垃圾 2、为了健康——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3、一口痰的危害 4、布置我的房间 5、做个环保提示牌 6、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7、大家一起做环保 8、保护我们的家园 9、空气与人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4、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5、学生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年级环境教育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1-2 1、垃圾 2 3-4 2、为了健康——我们周围的生活 环境 1 5 3、一口痰的危害 2

环保教育教案12篇

环境教育教案集(一) 课题一: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

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后记: 1.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人类关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每年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世界环境日”活动是人类广泛进行自我教育一种好形式。 课题二:保护蓝天——大气污染和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

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中图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的框架。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 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 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教学准备 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

降水量柱状图,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眼明手快”活动课件,音乐《亚洲雄风》 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 三、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提问】你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 学生回答 【叙述】亚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板书】第5章认识大洲

八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八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让家远离危险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如何排除居家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让学生知道平日如何防止家庭被盗。 学习重点 让学生知道如何排除居家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学习难点 让学生知道平日如何防止家庭被盗。 一、自学感悟 1.让学生思考居家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让学生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让学生每四个人分成一小组,小组讨论: 居家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近年来,家庭被盗案件是有发生,我们平日如何防止家庭被盗呢? 三、展示交流 1.居家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2.近年来,家庭被盗案件是有发生,我们平日如何防止家庭被盗呢?

(1)遗失钥匙应尽快通知家人。 (2)自觉爱护小区内的各种防盗设施,出入公共防盗门要随手关门,不要将公共防盗门的钥匙借给朋友,不随便为不认识的人开启公共防盗门。 (3)居家的门、窗、排气口、空调口要经常检查。 (4)平时不要在家中存放超出日常所需的现金。 四、天天提醒 坏人作案惯用的手法 五、总结升华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六、课外延伸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父母一起对自己家里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遇到敲诈、抢劫、绑架、恐吓时怎么办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的定义 2.让学生知道当遭遇到敲诈、抢劫、绑架、恐吓时该如何处理 学习重点 1.绑架、恐吓的定义 2.当遇到绑架、恐吓时怎么办 学习难点让学生知道当遭遇到敲诈、抢劫、绑架、恐吓时该如何处理

一、自学感悟 1.让学生自己自学真实在线的两个具体事例,大致理解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的定义,知道敲诈、抢劫、绑架、恐吓是社会恶性犯罪。由于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相对处于劣势,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目标。因此,让学生每个人平日都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和掌握一些应对这类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能,从而避免减少对自己人身安全的伤害。 2.阅读课本P13页的警示台。 二、合作探究 让学生每四个人分成一小组,小组讨论: 1.如果有人强迫我们跟他走或者绑架我们做人质怎么办? 2.如果收到匿名信、接到匿名电话该怎么办? 三、展示交流 PARTA如果有人强迫我们跟他走或者绑架我们做人质怎么办? (1)如果附近人多的地方或者有巡逻警察,我们可以大声喊叫,并抓住机会及时逃脱。行动一定要迅速,突然。 (2)如果已经被歹徒劫持或绑架,千万不要惊慌,不能于歹徒发生口角,避免激怒歹徒,应冷静思考对策,伺机逃脱。 (3)如果歹徒有凶器,应想办法让其放下,并估计一下自己的体力、心理状态等,考虑能否跑掉,如果地方非常偏僻,要小心行事,避免激怒歹徒免遭不测。 (4)要努力记住路边的建筑物。 (5)遭遇绑架后,要顺从歹徒,以降低其戒备心理。当歹徒问起家中的情况,则可以用“不知道”“没听说”等搪塞。

生态环境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

环保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篇二:班主任主题班会育人教案:《生态环保》班主任主题班会育人教案 开启生态生活建设绿色校园 七年级六班 前言: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开启生态生活,建设绿色校园”行动时不我待。 一、什么是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做出贡献。 绿色校园与“绿化校园”的区别: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绿化校园”,更主张环境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励师生的民主公平地共同参与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和联系,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发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落实环保行动。“绿色校园”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法。我们为什么要开展“绿色校园”活动?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学校也是一个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它随时随刻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学校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环境管理活动本身也是我们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机会和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有着特定的教育意义。 @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校园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改善,学习环境和社会的知识,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参与校园环境的改善,提高环境素养。 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二、为什么要建设绿色校园 七大世界环境问题 酸雨污染:20世纪50年代随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使用石化燃料增多出现的。其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大片的森林死亡。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其中,美国是第一大国,中国是第二大国。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南北两极的冰盖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据科学家计算,如果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加限制,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 2~5摄氏度,海平面上升3000厘米。由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不可设想。 ( 臭氧层破坏:地球上空的臭氧层能吸收99%的紫外线,保护人类免受伤害。但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空洞,科学家发现 是人类自已制造的氟氯烃类化合物的“杰作” 。 土地沙漠化:地球上的沙漠正以每年600万公顷,也就是每分钟10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其原因是草原植被被破坏。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披沙漠吞食。近来频频上演的沙尘暴就是严重的警告。 森林面积减少:现在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且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原因之一是由于贫困所迫。不得不用宝贵的森林资源换取外汇;原因之二是在亚非拉的一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3课“地球之肺”持续萎缩——森林锐减 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危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森林的图片和森林分布图 学生活动:先观察图片,简单了解森林资源的作用 1.森林资源面临的危机 教师活动:为学生提供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资料 学生活动:分析资料,总结森林资源面临哪些方面的破坏,阅读资料,谈自己的感想。 2.森林锐减的原因 学生活动:归纳森林锐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思考自己身边有无破坏树木的现象? 教师总结:火灾、病虫害、大气污染等自然原因,最主要的是人们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及理念,为了解决粮食和能源问题,人们不断向森林索取,毁林开荒,伐木为薪,大肆开发森林,致使森林资源锐减。学生阅读信息卡,了解中国森林资源所遭受的破坏。 3.森林锐减的后果 教师提问:森林一旦被破坏,将导致什么连锁反应?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并给出自己想到的结果,小组内讨论给出更多的结果。 教师总结:森林锐减将导致六大生态危机:绿洲沦为荒漠、水土大量流失、干旱缺水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物种纷纷灭绝、问世效应加剧。 4.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没有人愿意看到“森—林—木—十”的结局。既然森林资源造破坏有如此多的危害,我们应该怎样来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呢? 学生活动:先给出的认为合理的答案,然后小组内讨论讨论并给出小组的答案。 教师总结:禁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从根本上改变森林资源锐减的现状,保持现有森林资源的数量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上能有所增加。 5.当堂测试 1.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很多,()、()、()等破坏力不容小视,()的影响不可低估,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人们不合理的()及()。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有那些? 课后思考并实践:青年学生能为保护森林做些什么呢?

八年级安全教育教案修订版

八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二课用药有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3?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3 ?通过亲自设计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培养学生独立、全面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真负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明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对祖国医药知识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2.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教学难点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分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每人一份药物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从生活现象岀发,导入新课) 对于药品这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用药有方误治病,还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一、安全用药 (讲述中华医药学的悠久历史,推进新课) 我国的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时代传说的神农氏尝百草,到春秋时的神医扁鹊、三国时期的华佗,直至明代李时珍花费一生心血编写的药学巨着《本草纲目》,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在治疗疾病、运用中草药方面的无穷智慧。到现代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药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 不言而喻。但是俗语说“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药物应用合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防治疾病、恢复健康,反之则有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急生命。所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安全用药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 ―、药物的品种: 1.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书服用的药物。画面内容:药店的柜台,展示各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包装和药物样品。

小学环境教育课教案

认识垃圾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这个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180000千克180吨 月5400000千克5400吨 年65700000千克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某市大大小小的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某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观看录象:(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某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某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某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某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七课垃圾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4、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西安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海宁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180000千克180吨 月5400000千克5400吨 年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西安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西安市大大小小的27000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西安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观看录象:(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西安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西安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西安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西安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纸杯、纸碟、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

八年级绿色环境教育教案

八年级绿色环境教育教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八年级上册《绿色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章生态农业》 第一节农业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农业环境的概念,农业环境的几大要素 2、了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关注身边的农业生态环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创建生态农业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不同学科间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学生讨论、互动为主体,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载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农业的有关图片,了解农业的分类,有农、林、牧、副、渔,让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讲解新课: 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农业环境的图片,结合教材上的图片,了解农业环境中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土壤、地形、水源和气候。并讨论以下问题: 1.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简单了解几种典型的土壤。 (1)东北的黑土地农田(2)东南丘陵的红壤与茶园(3)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和水田 2.不同地形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

平原为耕地,山区发展林业,高原山地发展畜牧业,有河流和靠海的地方发展渔业等。 3,、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但水源过多和过少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水分过多会造成涝灾,水分过少会造成旱灾,我们应该新修水利,保证农业的生产。介绍都江堰、坎儿井、三峡。 4、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由于农作物具有对气候的适应性,所以光照时间、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随着维度、海陆位置的不同,气候条件会发生变化,农作物的分布也会不同。介绍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油菜北大豆,和适宜在不同温度带上种植的不同的植物,如亚热带的柑橘,温带的向日葵等。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二:给出两类人类改造农业环境的影响,从良性的改造和破坏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客观的了解人类对农业环境的影响是有利也有弊的。通过阅读课本、主要从我国的角度出发,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主要有哪些? 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 问题讨论:1、讨论,温室效应将给国农业环境带来的影响? 2、收集资料,分组讨论农业环境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看法,教师总结。 教师归纳: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综合体系,它不仅仅受自然制约,还受人为控制。人是农业生产系统中的改造者,如果人类活动不利于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会破坏农业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农业环境,实现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后作业: 写一篇有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小论文 四.课后反思 第二节发展生态农业 教学目标:

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初二(11)班 一、时间:2010年10月 11日 二、班会地点:(14)班教室 三、参加人员:班主任、实习班主任、学生55人 四、班会目的: 1、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减少污染,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善待自然。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现状,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五、主持人: 六、过程: 1、主持人发言,介绍这次班会的主题 (一)保护环境 1、小品:《一张餐巾纸》 由某人随手丢弃的一张餐巾纸引发几个人不同的表现: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只议论了几句扬长而去,有的把它捡入垃圾桶。 说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讨论: 讨论发生在自己身边影响环境卫生的事例,说说我们如何保护环境(小组讨论)。 ◆节约用电 ◆节约用水 ◆少使用塑料制品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拒绝使用含汞的干电池 ◆保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 ◆节约粮食 ◆少使用清洁济 (二)节约用水 1、介绍:水的知识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河流和湖泊提供

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滋润了土地,哺育了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人体内水分约占体重(65% )没有水,人最多能活(3)天。 人体内含水量最多的是(眼睛)淡水占地球水资源的(3.5%) 海水占地球水资源的(96.5%) 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 3、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随手关紧水龙头。 (三)主持人小结,班会结束。 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应该节约用水,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为环保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 2、朗诵诗歌:(同学朗诵) 《最后的一滴水》 世界上最后一滴水 落在老人干燥的眼角 湿润润 不知是血还是泪 世界上最后一滴水 落在青年火热的胸口 凉冰冰 不知是懊悔还是无奈 世界上最后一滴水 落在婴儿稚嫩的掌心 亮晶晶 第一滴也是最后一滴

八年级环境保护教案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想到那些问题? 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 师: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 三、分析问题,探究明理师:同学们,请结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际,我们开始 “智者为王” 第二轮挑战(教师介绍挑战规则:组与组之间是必答,组内是抢答)挑战题如下:

山科版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10--18课

第10课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活动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五大要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了解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的需要的发展 问题探究: 1、结合你熟悉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实例,谈谈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2、谈谈你对“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的理解,其中蕴含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活动二: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五大要点:1、发展援助2、清洁水源3、环境保护4、能源开发5、绿色贸易 问题探究:你还知道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已做了哪些努力? 活动三: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50 年,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到世界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前十名的国家行列。 1、争取到2030 年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并改善人口结构。 2、争取到2040 年实现能源与资源消耗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社会财富积累能力。 3、争取到2050 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整体改善生存空间,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合作探究: 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我们能做些什么?怎样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四、拓展延伸查阅资料,了解不同角度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11课保护珍稀动植物最后的乐园 ------自然保护区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保护区名称 2、明确我国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 3、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特色。 4、促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促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习惯。 活动准备:课前师生收集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自然保护区 1、教师提问引入新课 你知道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2、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全文,明确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活动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 1、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是什么? 讨论交流问题。 2、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内部大多划分为那三部分? (1)核心区;(2)缓冲区;(3)实验区。 3、说一说这三部分各自的特点。 活动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1、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本,明确我国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划分的三种类型。 2、小组互说,再指名交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介绍。(学生可结合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进行介绍和展示。) 3、教师适当补充介绍: 第一类是生态系统类,保护的是典型地带的生态系统。如,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候鸟。第二类是野生生物类,保护的是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如,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贵水禽。第三类是自然遗迹类。主要保护的是有科研、教育或旅游价值的化石和孢粉产地、火山口、岩溶地貌、地质剖面等。如,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保护对象是砂岩峰林风景区。 活动四:讨论:进入自然保护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课外延伸:P39页你是否对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海底世界、森林公园有了新认识?

环境教育公开课教案.doc

课题:第七章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者:陈晓龙时间:2001年3月29日上午第三节课地点:高二(1)班[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介相互依存的整体,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 的最终解决离不开生态学; 2、了解自然资源破坏的现状及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3、欣赏古诗词,了解自然美、生态美,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通过 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环境,让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决心; 4、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的 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树立整体的生态的生命科学观点; 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教育;通 过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与生态学的关系,使学生不断关注社会、 关注生态环境,从而增强改变现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生 命科学价值观的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1、生态学的概念以及生态学对解决世界性问题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题的重点; 2、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待自然、保 护自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 1、回忆“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环境对生物影响 生物对环境适应 3、介绍全球所面临的五大社会问题: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短缺、环境 污染、自然资源严重破坏。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的现状。 4、介绍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 为因素又会强化自然因素的作用。 5、欣赏古诗词,让学生从古诗中感受自然美、生态美,并能在发出由衷感叹 的同时,心底自然升起要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更好! 6、讲述生态学的概念,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第一方面的内容:环境对生 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的概念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阳光 非生物因素温度 生态因素 水 生物因素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其它生物 (二)第二课时 略 [相关练习]: 1、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从生态学角度考虑,造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异常,雨水过大 B、“三废”污染 C、滥伐森林,植被破坏 D、食物链的破坏 2、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含有一定程度的() A、可吸入颗粒物 B、氮氧化物 C、SO2 D、A、B、C三项和其它有害物质 3、下列对环境保护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防治“三废”污染 B、限制能源消耗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4、右图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地面积变化的调 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 大帮助。(图纵轴表示面积[万公顷],横轴表示时间[年])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投影]――1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第一课时环 境保护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2.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3. 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究,分析讨论问题,并能积极的表达与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热爱环境的情感, 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 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运用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开展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2、教学中强调图表运用, 经由过程设计问题情景,

五、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1联系生活,说出你所了解的环境问题 学生发言 老师引导:这些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几大类? 学生总结归纳 承转:面对如此多的触目惊心的景象,和我们人类的行为脱得了干系 吗?! 探究活动2结合必修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以黄土高原为例》 所学知识,完成示意图 [资料1]据科学工作者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成因研究发 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 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 90.4%。 探究活动3结合此例,分析讨论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老师归纳: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环境问题产生 的主要原因 探究活动4阅读资料2,通过企业负责人说的话反映出环境问题产生 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资料2]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在挂牌督办的黄河沿岸一家重点污染企 业做调研 时,企业负责人说:“偷排每日的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 而环保部门最高罚 人均耕地减少 燃料需求增加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人口继续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