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技术.doc

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技术.doc
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技术.doc

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技术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民航企业开始广泛运用网络信息系统,新技术对民航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笔者首先介绍了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然后介绍了民航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最后详细分析了民航企业信息安全技术及网络安全对策。

关键词: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

1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民用航空运输以及空中交通管理等系统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会直接影响民航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民航发展时间较短,但是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其与机场建设、空管建设等作为核心任务。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民航企业打破了信息化发展的制约作用,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如今,全球分销系统、电子客票系统、机场离港系统、空管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商务数据、管理信息等信息网络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全行业信息化水平大大提升[1]。

2民航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虽然我国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与

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会对民航企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1网络信息系统防护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民航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依然会遭受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和入侵,进而会出现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不仅无法保证安全生产,还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以中行信离港系统为例,2006年出现了严重的技术故障,大量航班被迫延误,导致机场滞留很多旅客,带来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2.2专业队伍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调查发现,民航企业行业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部分技术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处理和解决。同时,部分员工没有认识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

2.3部分单位没有完全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组织机构

从民航行业角度来讲,缺乏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标准和认证体系,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指导各个企业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从而不利于提升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同时,民航信息系统没

有构建统一的网络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在系统审批、系统审查权限、管理维护等方面还存很多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会威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4缺少后期安全维护方案

调查研究发现,民航信息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包括诸多的种类和较大的覆盖范围,虽然行业内部已经初步制订了应急预案,但是还没有构建完善的系统安全备份机制、系统恢复机制,从而一旦发生突发信息安全事故,就无法确保信息系统能够安全运行。

2.5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整体规划不足

研究发现,部分单位在深入开展安全体系规划工作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全面。同时,在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设备不够统一,且网络监控设备严重不足,从而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外部入侵攻击行为,也无法清除系统内部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故障。

3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网络信息安全直接关系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成效,要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上升到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除了要对构建行业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外,还需要从以下结方面着手。

3.1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制度

相关统计调查表明,民航信息系统之所以会出现安全事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明确责任,没有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结合民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一个人员的责任,提升管理水平。民航企业要构建行业内部的网络信息安全规范体系,切实开展网络信息安全部署工作,以不断提升民航信息安全水平。同时,民航企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防范机制,通过应用等级保护、分级保护等举措,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此外,民航企业要积极联系和配合其他机关部门,如国防部、公安部等,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增强防护功能,扩大整体覆盖面。

3.2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队伍

在新时期,民航企业要大力发展民航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及时跟踪和了解国际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动向,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积极合作,引进成功的管理技术、管理手段,重点培养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民航企业要通过应用培训、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构建一支具有较强防范意识、较高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的网络信息安全队伍。

3.3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3.3.1应用入侵检测和网络监控技术

近年来,入侵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该技术主要是检测网络信息系统的行为、安全日志以及审计数据等内容,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入侵行为及企图进行分析和判断,发挥实时监控的作用,避免网络计算机系统遭受非法攻击。通过应用入侵检测技术,民航企业可以构建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系统内部、外部的非授权行为进行同步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未授权和异常现象,尽可能减少入侵行为带来的危害[2]。

3.3.2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

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避免外部不法人员窃取、更改或者损坏机密数据,从而能够保证信息系统、各项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应用文件加密技术,可以保证用户能够安全收到邮件。民航企业在具体实践中,应积极采用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可以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3.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涵盖了VPN、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可以对网络信息系统用户数字身份权限进行有效管理。一般来讲,网络信息系统仅能识别操作者的数字身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通过应用身份认证技术,能够有效统一操作者的物理身份和数字身份,提升了网络信息系统权限管理的安全性。

我国民航企业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不断的努力,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民航企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信息安全问题,会威胁民航企业的整体信息安全。针对这种情况,民航企业需要积极应用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结合现阶段信息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如构建高水平的网络信息安全队伍等,保证民航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

能源行业大数据安全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能源行业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一、能源行业行业背景 能源行业是国家的支柱行业,也是政府大力支持的核心产业之一。办公自动化(OA)、生产管理、机械自动化控制、ERP、财务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已在能源行业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能源行业有着革命性的意义,为了完善企业生产、管理,发展更新更好更为先进的专业应用平台,企业需要累积大量的信息数据。能源行业已从基础的生产自动化逐步向管理信息化发展,以提高自身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效益。信息化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电力、水利、石油、煤矿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所需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价值链竞争效率。 数据资料在各种系统中起到重要决策依据的能源行业,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完善信息化管理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需求分析 能源行业主要的数据为历史积累数据、生产控制系统数据、企业管理数据、办公文档及财务管理数据等。 根据能源行业的自身特点,数据多样化、信息量庞大以及计算机分散是其数据安全管理的难点,各部门、各科室、分支机构地域分散,而如何将分散的数据集中备份、集中管理、防止泄漏是我们解决的重点,下图向您展示了能源行业网络结构图。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需要实现对各服务器数据库、数据进行备份,当服务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和管理,减少生产中断时间。自动备份企业各部门的办公、管理、财务等数据,有效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PYD信息防泄漏系统还能够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信息防泄漏保护,有效防止因重要管理数据泄漏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软件向能源行业提供的全面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在信息化管理中还意味着有以下令人堪忧的隐患: 硬件设备损坏、磁盘逻辑错误、应用程序故障,导致关键数据丢失、业务中断; 人为误操作、破坏,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病毒破坏、黑客攻击、操作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没有预防火灾、天灾等不可抗力灾难对系统构成的威胁; 重要管理数据损坏; 重要生产、管理数据被窃取; 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私密性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 企业需要信息数据安全的可靠保障,软件为您提供全面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强大的数据安全备份解决方案和信息防泄漏保护方案,为企业信息化发展保驾护航: 数据备份 LAN 备份解决方案 NAS存储备份解决方案

计算机学生如何建设民航强国

论信息专业学子如何为建设民航强国做贡献 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现在,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大国,具备了实现由“大”向“强”跨越的内在条件。因此在2008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提出了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 什么是民航强国呢?概括地讲,就是指我国民航业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具体表现为民航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战略作用,安全好,贡献大,运行品质高,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达到综合性民航强国的标志有以下五点: 一、运输规模大。即是指民航业运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这是从航空运输量及其与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的对照来综合衡量。运输规模大是民航强国的必备基础。 二、安全水平高。民航业的安全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持续的安全保障能力。安全水平高是民航强国的立足之本。 三、服务质量优。民航业为旅客和货主提供便捷、正点、舒适和的高品质服务。服务质量优是民航强国的根本属性。

四、创新能力强。民航业能自主创造及采用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有效地提供航空运输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创新能力是民航强国的源动力。 五、影响范围广。民航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战略作用,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主导国际民航事务能力强。影响范围广是民航强国的重要体现。 具体而言,作为民航强国要做到,包括要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布局合理的机场网络体系,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安全、高效、经济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体系。 因此中国民用航空局确立了这样的工作目标:到2030年,要拥有一个以上全球知名品牌的航空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形成一家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货运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建成3个以上国际枢纽机场,10个以上全国性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机场数量及布局将满足全国95%以上的县级行政区、95%以上人口能得到航空运输需求,所服务区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总量的98%以上;要建成安全可靠、运行高效、技术先进、适应发展、服务成本低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的通用机场和通勤机场结构,建立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的通用航空服务体系,作业范围基本覆盖所有县级

中国媒体行业信息化发展

中国媒体行业信息化发展 IDC中國計算機繫統研究部分析師王杉 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可預期的穩定發展,加之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等大型活動對市場的推動刺激,以及國家政策層的扶持,媒體行業用戶必將通過信息化建設來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IDC預測,2008年到2012年中國媒體行業中,廣電行業投資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3.6%。 2007年,中國媒體行業企業級IT投資總額達到1.7億美元,其中企業級硬件、軟件及服務投資額分別占總投資比重的57.7%、20.9%及21.4%。廣電行業、出版行業以及IPTV相關企業級IT投資總額分別占總投資比重的60.2%、20.4%及19.4%。 2007年在媒體行業企業級硬件總投資中,企業級服務器的投資金額占比高達48.9%,其中non-x86服務器的投資金額占整體企業級硬件投資的17.5%;與此同時,由於x86服務器的性能不斷提升,以及自身的性價比優勢,2007年x86服務器投資金額占整體企業級硬件投資的31.4%。而伴隨著企業級存儲設備在媒體行業繫統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企業級存儲投資金額占2007年硬件總投資額比重的32.0%。 IDC此次媒體行業市場研究覆蓋了國家廣播電視管理總局、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報刊雜志社/排版及IPTV 相關的應用機構。就整個中國媒體行業而言,以下發展特點比較突出: 行業發展態勢並不均衡,不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差距大。 近年來,國家實施了“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大力加強農村廣播影視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方面反映出媒體行業自身信息繫統發展和覆蓋範圍的不均衡;另一方面也說明媒體行業信息繫統發展具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 國家政策層面大力扶持。 近兩年國家進一步增加對廣電、出版、科教事業的投入,恰逢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等大型活動的舉辦,媒體行業必將進一步從節目內容、制作水平、輻射範圍以及接收質量等多個方面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中國中央電視臺作為最具宣傳力量的國家電視臺,其規劃建設中的央視“新臺址”的信息化繫統更是為全國媒體行業的資源整合、生產方式轉型、業務流程再造提供了規範化的思路和示範。 IPTV市場博弈加劇。 目前,在IPTV市場上電信與廣電的博弈仍在繼續,IDC認為隻有加強雙方在內容提供和網絡運營上的整合,纔能提升整個IPTV產業鏈的運營效率,達到“1+1>2”的效果。同時,在這一階段,企業級繫統提供商應當加強同產業鏈上相關參與者的合作,積極進行產品的測試及應用的開發。 “全臺解決方案”盛行。 隨著媒體行業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采購行為的不斷成熟,用戶需求正在轉化:由原來購買孤立的企業級產品轉向需求整體解決方案,並需要企業級產品與媒體專業設備相結合。在本次針對媒體行業的特別研究中,IDC分別從幾個方面對最終用戶的采購行為做了深入地調研,其中包括用戶在采購、部署時首要考慮的因素、企業級繫統升級換代的周期、企業級用戶繫統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企業級繫統采購的決策流程和周期等。IDC發現,隨著高清趨勢的發展,電視臺內節目制作流程和臺外數據傳輸都面臨著網絡帶寬瓶頸的限制;在新媒體應用中,隨著媒體內容的不斷豐富以及用戶線數的快速提升,網絡帶寬也造成帶寬占用率高、IPTV客戶端的響應速度慢等諸多問題。同時,繫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對媒體行業用戶也至關重要。 IDC認為,2008年中國媒體行業的發展面臨以下機遇: 隨著Web2.0以及交互式媒體趨勢的快速發展,媒體行業所產生數據正呈現出爆炸式增長、針對非結構性數據以及多媒體流並發等諸多新特點,用戶對企業級存儲設備的存儲裝機容

移动航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民航行业 ● 行业信息化背景 民航是我民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信息化建设早,信息技术应用程度高。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和电子商务终端的普及应用,民航业对于无线通信产品的技术和服务需求也在持续上升。 中国移动的民航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正为数家民航公司服务,客户通过我们的方案,实现了票务、航班信息查询、销售渠道管理等功能,为民航企业的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使民航企业的客户随时随地的享受移动通信技术带来的业务变革。 ● 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民航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有二个部分组成: ■ 移动常旅客服务方案:为客户发布公司信息做好宣传,达到良好的用户满意度。 ■ 移动航空信息服务方案:公众可以实时地查询航班信息、航班动态等信息,同时民航公 司还可对销售渠道进行管理。 中国移动航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移动常旅客服务方案 ● 客户面临的问题 民航业具有客户群大,消费层面广的特点。在管理好高价值客户的同时又要做好大众型客户的服务,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提升旅客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已成为民航业重要工作任务与方向;面向用户群的信息发布和沟通已成为民航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利用其完善的通信网络为民航行业提供了方便成熟的无线信息发布渠道,通过移动常旅客服务方案,民航公司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其公司消息、活动等各项用户所需的信息,达到对外宣传和服务客户的目的。

●给客户带来的好处 ★旅程通告可以定时地给旅客短信方式发送旅程通知,可以替代发送信件。 ★活动通知实时发布最新奖励计划和活动。 ★客户服务可以以很方便的方式提供客户服务,与客户进行交互。 中国移动航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移动民航信息服务方案 ●客户面临的问题 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客户对民航信息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民航网站及民航大厅的信息获取,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民航的客流量急剧增多,多渠道随时随地的信息资源查询及服务也已成为民航公司和民航客户急需解决与提供重要途径。 ●解决方案 移动民航信息服务方案应用方案是中国移动利用其完善的通信网络,以无线终端短信、WAP等方式快捷地使客户自主查询航班、订购机票等业务,同时还可以帮助民航公司以多渠道的方式管理其下属代理商。 ●给客户带来的好处 ★航班信息服务公众可以实时地查询航班信息、航班动态等信息。 ★票务信息服务公众可以查询、订购民航票务。 ★销售渠道管理对销售渠道进行管理,可将更新的打折等信息实时发布,加强与各级 代理商的信息沟通和管理。

航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航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一个正常营运的航空公司需要管理所拥有的飞机、航线的设置、客户的信息等,更重要的还要提供票务管理。面对各种不同种类的信息,需要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来保存数据信息以及有效的程序结构支持各种数据操作的执行。 本章我们将以一个航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子,来讲述如何建立一个航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1.1 系统设计 1.1.1 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本例子中的航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舱位信息的输入和修改,包括舱位等级编号、舱位等级名称、提供的各种服务类别, 以及备注信息等。 ●客机信息的输入、修改和查询,包括客机编号、客机型号、购买时间、服役时间、 经济舱座位数量、公务舱座位数量、头等舱座位数量以及备注信息等。 ●航线信息的输入、修改和查询,包括航线编号、出发城市、到达城市、航班日期、 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客机编号、经济舱价格、公务舱价格、头等舱价格和备注信 息等。 ●客户等级信息的输入、修改,包括客户等级编号、客户等级名称、折扣比例和备注 信息等。 ●客户信息的输入、修改和查询,包括客户编号、客户姓名、客户性别、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客户类型和备注信息等。 ●订票信息的输入、查询和修改,包括订票编号、客户编号、客户姓名、客户类型、 折扣比例、航线编号、出发城市、到达城市、出发时间、舱位类型、票价、结算金 额和备注信息等。 1.1.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对上述各项功能进行集中、分块,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得到如图1-1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图1-1 系统功能模块图

新形势下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浅谈 崔建全

新形势下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浅谈崔建全 发表时间:2017-10-31T13:14:49.9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作者:崔建全[导读] 摘要:质量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在质量管理活动的各环节中,结合质量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建立网络应用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全流程质量管理。 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市 110034 摘要:质量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在质量管理活动的各环节中,结合质量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建立网络应用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全流程质量管理。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是在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高效管理助推剂的大环境下,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促进质量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技术落地。本文简述了建设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对其现状 进行分析,提出了实施质量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重要因素引文 航空产品具有研制周期长、系统复杂、技术门槛高、风险大等特点,产品质量的管理贯穿整个飞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客服及运营全过程,传统人工方式的质量控制模式(以人工检验为主)已经无法在产品的研制全过程中进行有效整体协调和控制,所以必须寻求更为高效的技术手段来辅助质量管理模式的改进与提升,如何实施和推进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便成为航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加强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1推进质量管理信息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日新月异,各航空企事业单位大都具备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信息化能力。但在质量管理信息化方面仍然存在空白或者信息孤岛,质量管理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还未发生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的有效率较为低下,基础质量管理的水平还有待提升。通过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规范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推进严格的绩效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基础质量管理水平。 1.2推进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明确岗位职责、提高部门协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建设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促进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这种标准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明确每名员工的职责和权限,不同工作岗位的岗位规则和流程,更能够明确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部门的职责范围、关系和衔接流程,有利于各部门清晰了解各自的职责权限,各员工了解各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克服实际工作中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1.3推进质量管理信息化是规范员工行为的需求。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将工作内容中最普遍和最灵活的环节进行统一,有利于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普及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观念,有利于企业在工作流程中示范最常见和最具指导性的做法,尽可能降低因为员工工作目标不准确、意识行为偏颇导致的内部摩擦、纠纷及效率低下等不良影响。 2航空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20世纪初以来,质量管理历经了从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三个阶段,我国许多企业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采用并推广了这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论。就当今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目前应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全面性、全员性、预防性、服务性和科学性。它不仅是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重要组成和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还是是最新、最与时俱进的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它不但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改进工艺技术,鼓舞员工士气并增强质量意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经营亏损,而且还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航空企业承担着国防建设的重要职责,而国防装备建设历来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因此,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研制质量,是参与军品研制的必要条件。航空产品多为复杂产品,其研发和生产不同于民用产品,存在着多学科交叉、设计与制造并行。因此,航空产品研制过程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实施更为严苛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手段。怎样提高航空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国防实力的重要议题。因而,如何有效地提升其质量管理水平正成为各航空企事业单位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航空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仍以检验把关作为主要的质量管理手段。而实际检验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质量控制过程得不到保障。大多企业质量管理仍采用检验把关为主,纸质记录方式为辅,各部门、各工序之间仍采用表单传递、手动流转的方式,没有进行统一的协调工作,导致无法对产品故障信息的处理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和追踪。纸质表单和手动流转的方式不但降低了质量信息的利用效率,还增加了质量信息大量丢失的可能性。 3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方法探索 3.1以高层领导重视为基础,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全面稳固推进。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推进,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并建立结构合理、权责分明的专门组织,以保障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任何一个新系统的推广和应用都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它关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部门,如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等,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如此。要想在航空企业中推行这一系统,高层领导必须发挥领导作用,主动担起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指导并协调新系统的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各部门之间的顺畅沟通,让质量管理信息化顺利推广实施。 3.2以文档管理为引导,实现对体系文件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是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各航空企业必须在坚持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软件和网络技术,对体系文件的发布和持续改进进行有效管理,监控体系文件的查询和使用,使员工能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每份体系文件的内容,并将体系文件中的操作流程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质量管理网络信息化平台中建立质量记录控制等程序,对质量记录单及其内容进行在线管理。对这些内容的管理可以为领导决策、体系改进以及型号评审等提供依据,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质量信息系统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质量记录等文档,满足不同企业的质量管理需求,提高质量记录和文件的利用效率,并在需要时随时查阅、汇总、分析记录,帮助企业得出具有决策性的报告。 3.3以流程管理为核心,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流转和监控、考核。管理信息化的本质是通过管理流程的优化促进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因此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流程的定制以支撑质量管理体系。这种信息化的流程有助于企业贯彻和落实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航空企业的性质决定其需要按照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建立适当的工作流程和模式,做到事先预防,事后分析,实现对产品研制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的监督,进而真正解决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两张皮”的问题。 4结束语

最新中国信息化技术(传媒+信息化软件+网络电商)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范围、产品 (1) (一)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产品及服务范围 (1) (二)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产品及服务范围 (1) (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品及服务范围 (2) 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一)综合方面 (3) 1、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3) 2、产业增速保持领先 (4) 3、国际地位日趋稳固 (4) (二)投资方面 (5) 1、产业投资缓慢增长 (5) 2、投资结构加快转变 (5) (三)进出口方面 (6) 1、外贸增速高位趋稳 (6) 2、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6) (四)经济效益方面 (7) 1、效益规模继续扩张 (7) 2、效益水平有待提升 (7) (五)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7) 1、融合化趋势日益凸显 (7) 2、内销市场地位提高 (8) 3、内资企业实力提升 (8) 4、产业转移有序推进 (9) (六)科研创新方面 (9) 1、创新环境不断完善 (9) 2、重点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10) (七)社会贡献方面 (10) 1、经济贡献日益增强 (10)

三、行业的法规和政策 (12) (一)国家政策 (12) 1、政策及相关文件 (12) 2、对国家信息技术行业政策解读 (13) (二)行业法规 (14) 四、行业的竞争状况 (15) 五、行业的财务状况分析 (15) (一)行业样本选取过程 (16) 1、证监会行业分类下归属于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 (16) 2、CSMAR数据库下归属于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 (17) 3、RESSET数据库下归属于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 (19) 4、样本筛选 (21) (二)偿债能力分析 (23) 1、短期偿债能力 (23) 2、长期偿债能力 (25) 3、偿债能力总体评价 (25) (三)营运能力分析 (26) 1、指标分析 (26) 2、营运能力总体评价 (28) (四)盈利能力分析 (28) 1、指标分析 (28) 2、盈利能力总体评价 (30) (五)发展能力分析 (30) 1、指标分析 (30) 2、盈利能力总体评价 (31) (六)风险水平分析 (32) 1、指标分析 (32) 2、风险水平总体评价 (33) (七)财务分析总结 (33) 六、典型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 (33) (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33)

能源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能源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目录 1 需求分析 (5) 1.1 行业细分 (5) 1.1.1 教育行业细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能源行业细分 (5) 1.2 需求分析 (5) 1.2.1 教育行业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能源行业需求分析 (5) 2信息化解决方案 (7) 2.1教育行业总体解决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基础管理解决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1 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2 校园手机一卡通................................................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3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4 某信....................................................................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5 云办公................................................................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教学管理解决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1 智慧教育云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2 班班通................................................................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3 人人通................................................................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4 互动宝宝............................................................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5 E辅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6 电子书包............................................................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3.1 校园安全网........................................................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3.2 平安校园............................................................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3.3 校车监控............................................................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3.4 关爱宝................................................................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3.5 爱宝宝................................................................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能源行业总体解决方案 (7) 2.2.1 通用产品综合解决方案 (9) 2.2.1.1 移动办公 (9) 2.2.1.2 集群调度PTT (11) 2.2.1.3 移动视频监控 (14) 2.2.1.4 位置服务 (15) 2.2.1.5 E信 (18) 2.2.1.6 单通 (19) 2.2.2 能源开发行业解决方案 (22) 2.2.2.1 井下通信 (23) 2.2.2.2 智能巡检 (25) 2.2.3 公共服务行业解决方案 (28)

航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1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书 ——航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05-2班 作者:苗亚男 指导老师:李涵 完成日期:2008-9-24

目录 一、系统设计 (3) 二、数据库设计 (4) 三、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11) 四、航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主窗体的创建 (12) 五、系统用户管理模块的创建 (14) 六、舱位信息管理模块的创建 (14) 七、客机信息管理模块的创建 (16) 八、航线信息管理模块的创建 (18) 九、客户类型信息管理模块的创建 (20) 十、客户信息管理模块的创建 (21)

十一、订票信息管理模块的创建 (22) 十二、系统的实现 (24) 十三、系统的编译和发行 (24) 航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一个正常营运的航空公司需要管理所拥有的飞机、航线的设置、客户的信息等。面对各种不同种类的信息,需要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来保存数据信息以及有效的程序结构支持各种数据操作的执行。 一、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分析 ●舱位信息的输入和修改,包括舱位等级编号、舱位等级名称、提供的各种服务类 别,以及备注信息等。 ●客机信息的输入、修改和查询,包括客机编号、客机型号、购买时间、服役时 间、经济舱座位数量、公务舱座位数量、头等舱座位数量以及备注信息等。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对上述各项功能进行集中、分块,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得到如图9-1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图9-1 系统功能模块图 二、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 设计数据库系统时应该首先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来可能增加的需求。数据库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数据库需要分析。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数据库需求分析

民航信息化无人值守的机场

民航信息化无人值守的机场 或许你对排队办理登机手续已经没有耐心,或许你已经厌烦了等待行李时的提心吊胆,或许你想在候机室里登录信箱收发邮件…… 所有这些旅客的愿望,正是机场信息化建设的初衷。从在候机室开设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数字终端航班信息查询,到无线行李追踪处理,再到自助登机服务站……信息化建设在让机场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在改善着旅客的每一段飞行体验。 北京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郭海涛说:“国内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几乎与国际同步,目前应用水平已经进入业务整合阶段。随着信息化目的的提升,国内民航信息化建设在方便机场和旅客的同时,也为IT厂商创造更多的生意机会。” “自助”登机 计世资讯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集中进入业务整合阶段,处在成熟阶段的企业占到20%以上。 从信息化应用分布看,无应用、单机应用以及基础网络应用的民航企业之和只占9.1%,处在系统建设阶段的企业占18.2%,处在系统整合和业务整合阶段的企业分别占25.7%和26.6%,处在成熟阶段的企业占20.4%。 目前,携带笔记本出差的商务旅客已经体验到无线网络的便利。在机场方便地接入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登录公司网络,完成正在进行的工作。 此外,无线网络的部署不仅方便了旅客,对机场的管理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以维修为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机维修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在飞机底部检测时通过无线网络访问了数据中心。检测完成后这位工程师说:“整个机库都没有盲区,在飞机底下也有信号,想检测哪里就检测哪里。” 最先进的应用可能来自国外一些不断尝试新技术的机场。4月份本报记者在加拿大参观了几乎可以做到无人值守的温哥华国际机场。在这家北美地区最先采用自助登机服务亭的机场,2002年以来安装的60多个自助服务亭,让旅客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自助办理登机手续。统计显示,自助服务亭对服务能力的提高达250%至300%。通过这些自助亭,乘客可以获取登机牌、选择自己钟意的座位、完成在航空公司的积分,甚至能查询行李的托运状态。 与此同时,虚拟登机柜台系统让机场的空闲柜台得以充分利用。实施这套系统的多伦多皮尔森机场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将空闲柜台安排给需要它的航空公司。机场人员只需登陆系统后,按本公司的要求配置柜台上的电话及PC就行了。 据郭海涛预测,2005年国内民航信息化的建设,将继续完善空管通信网和商务通信网两个专用网,加快建设全球分销系统(GDS)等。机场在航班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机场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其中,发展电子商务和建设GDS将成为民航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东航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东航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本报北京1月26日电(记者王小润通讯员张菁)东航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在公司年初工作会上强调,信息化是航空公司现代化建设的龙头,信息化运输企业是航空公司发展的最高形态。东航要成为规模网络型航空公司,需要全面提升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 1月23日上午,东航召开信息化工作汇报 会。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股份公司总经理马须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建中出席会议,会议由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养民主持。 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严振红分析了公司信息化工作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和国内同行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信息共享程度低、平台系统性能差、基础设施滞后等方面。 信息技术管理部, 规划发展部, 财务会计部, 采购中心、市场营销委员会、中货航和华东凯亚等单位就目前信息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展开充分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目标。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一致认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是迫切和必要的,大家表示有信息、有决心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股份公司总经理马须伦指出,要认真做好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并尽快建立海外市场的分销系统、运价发布系统,提升整体市场的电子商务能力,大力开发网站B2C直销,开发呼叫中心电话支付功能,拓宽电子商务营销渠道。要重视整合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资源,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马须伦要求,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正视差距,快速赶上。要变部门营销为公司营销和服务营销,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借信息化建设促进公司运行模式的改变。要立足现有信息化工作基础,在组织机构、人力、物力等方面,切实加大投入,通过积极努力,消除信息孤岛,优化资源组合,开发新的产品,提升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

全球能源信息化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分析

全球能源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摘要:我们将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发达国家在能源信息化方面的做法,同时聚焦以色列、日本这两个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看他们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实现能源的超高利用,摆脱能源困境。 信息技术助力缓解能源危机——— 编者按:面对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半个多世纪以来,走过工业化粗放发展之路的发达国家首先意识到能源紧缺的严重性,继而提出建设一个低能耗、少污染、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各种技术的飞跃,同时也支撑了全球能源信息化的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走出了一条节能、增效、多元化的能源发展之路。本期,我们将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发达国家在能源信息化方面的做法,同时聚焦以色列、日本这两个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看他们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实现能源的超高利用,摆脱能源困境。 日前,美国信息能源署发布了2005年版的《国际能源展望》,这份世界权威的能源态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汇聚十余位有关专家学者,运用“全球能源市场分析系统(SAGE)”,对直到2025年的世界能源市场(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及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趋势进行了评估、分析与预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世界能源能支持到2025年。 这一消息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是喜还是忧? 从手工生产时代发展至今,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一架完全离不开能源的强大机器,离开了能源,无异于釜底抽薪,全球经济将急速衰退。从2003年美国和加拿大仅有30小时的大停电事件中,我们已经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而今,能源的紧缺已经令人类惶恐不已,试想,如果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只能继续短短20年,这无疑是一件极度可怕的事。事实上,能源危机并不是近年才有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仍热衷于传统的高能耗大工业生产时就已经出现了,由此也引至人类社会开始热衷于信息社会的建设。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尽管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日趋减少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抑制措施,但是通过现代科技,各国在节约现有能源、开发新能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此使得各国能耗大幅降低,也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希望。 能源一再告急未来发展堪忧 能源告急!从上世纪70年代,全球第一次能源危机出现之后这一疾呼半个多世纪来从未间断过。根据此前的预测,地球上的石油只够用50年;煤炭最多用100年……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难题之一。如今,全球石油日产量保持在7500万桶。但为满足2015年的预计需求量,需要开掘每天可增加

信息化是南方航空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是南方航空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情况介绍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南方航空)是中国最大的航空集团之一,总部位于广州,下设广西、河南、深圳、海南、湖南、湖北、珠海、北方、新疆、大连、长春、哈尔滨和厦门等多家分子公司。其主要业务集中在航空客货运输服务方面。目前在旅客运输量、航班数量、飞行小时、航线数目、机队规模等方面在国内航空公司中排名第一。根据南方航空集团旗下的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南航)的2005年上半年的年报披露,截止2005年六月30日,南航拥有航线498条,其中国内航线399条,地区航线26条,国际航线73条。2005年上半年,完成航班起降7929次,服务于134个城市,旅客运输284亿客公里,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65.2%,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174亿, 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61.0%。机队规模达到242架飞机,其中波音系列飞机136架,空客系列飞机56架。 由于民航运输业的激烈竞争,也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信息技术在国际民航业的应用十分深入。尤其是在国际先进的航空公司,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航空公司业务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正是由于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航空运输业的巨大作用,南航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建设,使得南航信息系统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得以实施。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南航在信息系统、基础通讯网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航空公司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包括航空公司航务、机务、商务、财务和内务管理,都得益于一批高性能、高效率、运行稳定的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无论是从公司信息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从信息系统应用的层次和质量来看,南航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内航空公司之中堪称翘楚,成为中国民航信息化的排头兵。 二、信息建设规划 南航第十一个五年信息发展规划是根据南航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定义的宗旨和远景,认真分析来自客运、货运、机务、内务和航务等业务领域的规划目标,并结合十五信息规划的执行情况、航空运输企业的信息发展的特殊要求、航空信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编写而成。南航信息规划团队从可持续、协调、健康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将集成化、决策化、智能化作为新的建设特征。集中公司有限资源发挥信息建设的规模优势,杜绝信息孤岛的产生和存在,实现公司信息真正的一体化。公司一直倡导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统一运维”的政策将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继续向管理规范化、技术标准化、系统产品化、服务市场化的目标迈进,并以项目管理、技术管理和运维管理为重点目标,通过组织机构和具体政策的形式产生更加积极的实际效果。 未来5年南航的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将锁定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级应用系统的整合、企业级数据仓库、企业电子商务品牌和知识管理等系统建设;其次以数据仓库的为基础启动知识挖掘和商业智能系统、以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航空应急管理系统和E-LEANING系统、在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企业门户和信息安全系统;最后考虑在系统整合、数据统一的基础上启动战略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对ICS和GDS系统策略调整。 三、企业信息化情况介绍

2020年影视剧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篇一:2020-2020年文化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文化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7月出版 正文目录 1、文化传媒产业整体发展现状:规模持续扩张,增长方式转变 (3) 2 、文化传媒行业细分板块机遇 (8) 2.1、平面出版板块 (8) 2.1.1 、报媒面临双重压力,在线教育仍是热点 (8) 2.1.2、整体估值较低,多家纸媒业绩疲软 (12) 2.2、有线电视板块 (14) 2.2.1、数字有线互动电视抗衡互联网电视 (14) 2.2.2、整体估值合理,业绩参差不齐 (16) 2.3、影视娱乐板

块 (17) 2.3.1、三大趋势重塑泛娱乐商业模式 (17) 2.3.2 、整体估值合理,业绩稳健增长 (23) 3、投资机遇:业绩检验资源整合效果 (24) 3.1 、消费拉动增长,“用户为王” (24) 3.2 、热点业态仍需市场佐证 (25) 3.3、业绩检验效果,三类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27) 图表目录 图表 1:2006-2020 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与增长率及 GDP 增长率 (3) 图表 2:过去三年 CPI、教育文化和娱乐类 CPI 当月同比占股份情况 (4) 图表 3:过去三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分类的变化 (5) 图表4:2002-2020 年我国城市电影票房年收入变化 (6)

图表 5:2011 年-2020 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情况 (7) 图表6:过去三年国家广电总局对文化、体育与传媒财政拨款的决算情况 (8) 图表7:2020 年主要细分类的综合零售市场成长情况 (11) 图表8:2020 年 6 月28 日申万文化传媒板块估值情况 ................. 12 图表9:申万平面媒体板块 2020年上半年市场表现、2020 年及 2020 年 Q1 业 绩 ........................................................ . (13) 图表10:2004 年-2020 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规模变化 (14) 图表11:2012 年-2020 年歌华有线用户规模变化(万户) ................ 15 图表12:申万有线电视网络板块 2020 年上半年市场表现、2020 年及 2020 年 Q1 业 绩 ........................................................ ........ 17 图表13:申万影视动漫板块 2020 年上半年市场表现、2020 年及 2020年 Q1业

能源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能源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研 究 能源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2007-02-10 16:47:32 一、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 中国远景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人均探明石油储量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探明可开发水能资源按人口平均也低于世界人均数。从人均能源消费看,1994年世界平

均为1433千克油当量,发达国家为5066千克油当量,中国大约为670千克油当量。1997年中国人均拥有电力装机容量千瓦、人均用电量900kwh,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70年代占80%以上,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5%左右,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

1957至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吨,增加了9倍。1989至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吨,增长26%。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1994年单位gnp 能耗(吨标准煤/千美元)比较,中国分别是瑞士、意大利、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倍、倍、倍、倍、倍、倍、倍、倍。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能源供应的自给率达98%以上。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