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人民版九年级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初中思品人民版九年级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初中思品人民版九年级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初中思品人民版九年级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世界大舞台

单元解析

本单元主要讲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中国选择的道路。随着交通、通信、网络的发展,形成了“地球村”,地球村的生活有欢乐有烦恼,这就是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国以其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的独特声音,向世人彰显着自己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以及原则立场。这又取决于中国选择的道路,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基本路线,形成了又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本单元放在九年级的第一单元,目的是为了尽快让学生明确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引导学生关注国情,关注天下大事,符合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单元虽然知识点很多,但是重点突出,这些重点在整个学期本学科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升学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同时能够结合每年的时事热点进行命题。

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应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把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同本单元所学知识加以联系。同时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三课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学习中应以此为依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

一、教材简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整个地球成了一个村落。步入初三的中学生,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视野不断扩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时时刻刻感觉到中国与世界的同步,通过各种媒体能即刻感知世界的脉动。他们需要以一个生活在其间的“村民”的身份去放眼世界。

本课与学生共同探究地球村形成的原因,并一起去发现这个村落生活的美好与烦恼,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树立做一个负责任的“村民”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然而在全球化推动世界发展的同时,有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加剧了地球村内资源、环境、文化等方面的矛盾。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是当代学生的职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地球村的涵义,知道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以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

定因素,知道地球村的建设要靠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地球村形成的原因,了解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和挑战,了解资源、文化、环境、南北等问题的具体成因,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正确对待网络,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努力学习,为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努力,了解承担建设地球村的责任,为建设和谐美好的地球村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

感受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给人们生活、生产、交流等方面带来的便捷,同时认识到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现象,培养保护地球、建设家园的责任意识以及热爱和平、关注世界的态度和情感。

第二课中国的声音

一、教材简析

只有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当学生放眼世界的时候,会发现中国的声音不断地涌现。中国作为地球村的成员,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地球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国的国民,能从中国的声音中感知到中国对地球村所负的责任。

本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并探究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进一步透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表现看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学情分析

步入初三的中学生,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视野不断扩大。他们每天都能通过各种媒体了解世界的变化,观察和体会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学生所关注的内容,也逐渐由自我周围的小世界,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国际舞台。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树立全球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中国的声音,知道中国是世界多极化中的一级,知道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2、过程与方法:了解中国的声音为什么如此响亮,了解中国的大国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知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原则,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国声音为什么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认识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能够通过事实来说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鲜明特点,并积极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做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这是由中国的大国地位决定的;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坚守的原则。

第三课中国的道路

一、教材简析

经济全球化,需要中国融入地球村中去。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学生需要认识到地球村的成员应该是色彩斑斓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方面我们要加快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凸显中国的特色。

本课与学生一同感知我们的全面开放政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在开放的过程中如何显现中国的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和基本国策的教育,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以及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知

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认识到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以及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经济

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明确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基本路线。初步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感受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初中思品人民版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教材的主要特点(重构教材观)包括:

1、目的观:教材由“见闻之知”走向“德性之知”

见闻之知:听到、看到的,与自己的生命未能融合、共鸣的知识信息。这种“知”缺乏个体体验基础,难以与人的品格和行为发生联系,易知行脱离。

德性之知:通过体验获得的,与自己的整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知识、情感和信念,是人的“第二天性”,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德性之知”哪里来?

(1)直接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2)与个体生活体验、经验发生连接、引发感动的“见闻之知”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强调“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2、功能观:引导学生由“受教育者”转变为“求学者”(教材是学生求学的情境场)

(1)是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圈(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三大关系顺序安排)

初一:少年滋味

1.走进新天地;2.生活中有你;3.倾听自然的声音;4.我是自己的主人;5.感受现代生活;6.一起成长

(2)是初中生自己生活的话题(《你会玩吗》、《情绪调味师◎“爽”的感觉》、《我的朋友圈》、《新天地新感觉》)

(3)教材是学生自主探究生活的开放性平台(师生不是观众和看客,而是生活者、参与者、建构者)

a.教科书内容切入主要是话题和情景

b.教科书内容主要是依赖学生自己的活动(学习教材不是最终目的: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思想方法和文化基础,是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中间站)

全书的结构:

三大主题:少年滋味,拥抱青春,成长阶梯

三大关系: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

四大内容: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的综合交叉生成主题

以生活逻辑为明线、以理论逻辑为暗线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交往与沟通;积极适应社会

道德:自尊自强;交往的品德;承担社会责任

法律:学法用法;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社会秩序

国情:文化认同;共同理想;知国情,爱中华

3、结构观:“在场”与“不在场”因素的互动与融合(从学生身边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实现知识“软着陆”)

“在场”因素,即自我因素:学生自身的经验和体验、学生现实的生活和一切学生可以直接感知、体验、领会的东西。

“不在场”因素,即教育要求:集体、国家、社会的要求和人类已有的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作为间接经验是“不在场”的因素。

(1)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为。

(2)人要走出自我,走出个人体验,从“在场”的个人体验走向“不在场”的广阔世界。否则就是井底之蛙。

(3)个体生命及体验永远都是支点,都是接受“不在场”因素的参照因素。

“在场”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能仅仅囿于“在场”因素,必须将“在场”因素作为出发点和助推器,进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4)方法:

a.从“在场”拓展到“不在场”

b.从“不在场”反观“在场”

4.文化观:教材是青少年的“自己人” (自己的话题和话语,具有青春气息,是青少年文化与成年文化的融合)

教材体现青少年的思维和情感方式,用青少年喜欢的、他们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学生在教材的学习中体会到文化的“属己感” 和舒适感,觉得教材是自己的,是“自己人”。

比如,单元标题中主体语:“我是自己的主人”、“青春自画像”等表达方式;课文题目中拟人话语“地球在叹息”;课文内容的漫画呈现“电视机的变迁”、“让我们的耳朵醒来” 等,富有浓郁的青春气息。

成人文化隐藏在青少年文化、教材文化背后,成为不露痕迹的存在。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

教科书话题和内容的开放性,对学生心智、情感有挑战

话题近:是学生生活中乐于关注的问题

立意高:不断拓展的社会生活圈

思维新:有思维的跨度和突破常规

材料美:美文经典和故事富有哲理

学术性强:尽量吸收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人文素养

5.学术观:努力反映教育最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材的价值定位:

本教材不是可供教师照本宣科的“本”,而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的学生探索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平台(课标)

1.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以学科为本”走向“以学生为本”)

2.“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以掌握课本为目标走向引导学生成长)

3.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以重在教师灌输走向重主体建构)

课程性质:

“ 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课程理念:

“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教材简介

七年级教育主题——少年滋味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中学,随着身份、身心的变化与发展,许多新的体会会接踵而至,会遇到许多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处在这一过程中的青少年,应该学会用心体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自我发展,乃至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并在这种体会中适应和创造,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七年级上教材介绍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逻辑顺序

1.“走进新天地”“成长中的我”

2.“生活中有你”“我与他人”

3.“倾听自然的声音”“我与自然社会” 这种顺序反映出由近及远、由己到人、由人类到自然的逻辑。

七年级下教材介绍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已进入青春期,他们已经度过了初入中学时的新鲜、疑惑、不适应时期。本册有三个单元逻辑顺序

“我是自己的主人”“成长中的我”

“感受现代生活”“我与现代生活”

“一起成长”“我与他人”

八年级教育主题:拥抱青春

进入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尝少年滋味,而青春期的问题接踵而来。面对青春期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热爱人生的这一特殊时期。当然,“拥抱青春”的前提是解决好这一时期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本年级的教育主题定位在“拥抱青春”上,力图帮助青少年解决好青春期躲不开的、发生在家庭、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社会遵从等各种问题。

九年级教育主题——成长阶梯

初中三年级一方面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每个人都有沉甸甸的生活;另一方面,未来的生活与挑战即将来临,每个人又得做好准备。所以初三的教育主题定位在“成长阶梯”,意在为学生的初中学习生活和未来生活搭建好一个扶梯。

四、重构教学过程——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

1.思品课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从学生能感知和体验的生活及问题出发

(1)用生活激活教材中的“学生求学情景场”;

(2)重在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3)重在尊重、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要了解学生)

2.思品课要引导生活(1)努力实现“在场”与“不在场”的因素互动

——从学生能感知、体验的东西出发,延伸到对理论或道德要求的梳理

(3)引导学生在整理、反思已有经验与体验基础上,拓展、提升、指导其整体生活

3.思品课要探索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四个环节:情境展示——问题导入——反复体验——深化感悟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探究——理论提升

学生活动:身临其境——思考问题——互动探究——反思领悟

注意:

(1)广泛开发教学资源。

(2)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

4.教学过程正面引导和互动生成结合

(1)引导学生明确每课框节和活动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2)重视正文与黑体字的引导

(3)以课程标准为教材和教学的“纲”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

——认真研读并领会教材内涵的课程标准。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综合

——借助《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成长册》

——追求从学生的生活问题探究中生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态度与价值观。

(4)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续编……

五.教学策略建议(创性地实施教学)

1.充分借助配套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理解教材帮手、工具、教学辅助手册

(1)教育目标

(2)教育目标确定的依据

(3)内容结构说明

(4)本课的特殊挑战(重点、难点)

(5)教学思路

(6)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7)教学资源(术语解释、参考资料、相关作品、资源提示)

学生《成长册》是学生练习、巩固、拓展、反馈手册

(1)定位:

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阅读与练习册;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辅助性工具。不是评价用的,而是助教、助学用的。可以与教材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使用。

(2)结构

以教材的一级标题为标题,方便师生使用;阅读—练习是根据课文主题补充新的阅读材料、练习的问题;活动与练习是根据课文内容直接设计新的活动或练习。

(3)使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思考问题;要引导学生精选一些活动或练习;帮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2.把准新教法的内核(1)案例教学法:重在“据案析理”

--------教学活动的实施不能简单图个热闹,要注重学生的体验,突出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要寻求案例中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品质,形成一定本学科的素养。

(2)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要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归宿,以高层次问题出现为追求。

——启疑性问题、求异性问题、争论性问题、运用性问题

---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索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平台。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答案少有“标准答案”和“统一答案”。

----关注学生的道德思考、情感体验和道德生活实践。

(3)对话教学法:本质是主体间的不同声音、不同思想的民主、平等碰撞乃至价值认同、情感共鸣、合作与创造

-----对话不要异化为对答,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对手”,

-----注重生生对话: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同龄人之间的道德影响非常大。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也不是通过甲方关于乙方,而是通过甲方与乙方一起,以世界为中介而进行下去的。

离开了交流,他们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因为他们在本质上是交流的生灵。阻止交流就等于把人降格为物。

--保罗.弗莱雷

(4)活动教学法:要以学习者为主体,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建构为结果

——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制作性活动、探究性活动等。

----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

六.教学评价建议——减负前行;重理解与行动

1.评价目的

(1)促进教师的教;

(2)学生的学与品德发展提高(以促进发展为目的,不是死记硬背—有德)

2.评价原则

(1)要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2)“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还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3)考试的依据是课标,而不是教材

(4)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师——生生——生家长——学生

3.评价方式(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多样性相结合):

(1)纸笔测验:避免单一知识性和终结性的评价

(2)日常言行的客观记录和描绘

——注重形成性评价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德性的养成。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个人成长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检测等。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

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提高。

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区

1.《思品》课无效论。每个思品教师要坚信学生是可塑的,是向往美好的。

2. 《思品》教学无理论知识。要重视教师引导下的体验、发现、感悟、表达,要引导学生把通过情境或活动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德性的理论层面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和生成提升。

3. 忽视教育的综合性。一种德性行为仅仅从社会道德标准层面上评价它是不够,还要从心理、法律、思想等层面评判和分析。

4.评价方式的单一化。教师要克服传统的一卷定评价的方式,注重平时主体参与、多样化、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结果的积累和合成。

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反思

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反思 威宁县第二中学郭琼洪 本学期我负责八年级2个班思品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谦虚谨慎,严谨治学,勤学上进,为搞好政治教研教学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思。 一、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学常规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学效果较好。虚心学习,多听课,钻研教材,丰富自身专业理论。认真及时写好计划,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个别差生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4、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政治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5、立足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在听中想、听中记,以想促听,以听助记。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看板书、投影,这些手段展示出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只要认真观看就会一目了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时,必须拿笔,或圈或点或画或批注、记录课堂上重要的知识要点。即议论、讨论、争论,这是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提问,讨论争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质疑、争论,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每课结束我要求学生按我掌握的观点,我懂得的道理,我还存在的疑问的思路进行总结,达到知行的统一。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获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6、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二、教研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 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二、学生情况 各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5个单元,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适应小学生活的逻辑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主题进行整合。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情感。本教科书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意在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步步深入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有意识的把健康常识和饮食习惯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愉悦,热爱生活,做一个快乐成长的孩子。

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本单元安排的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引导小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地与同学、朋友交往,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厚待人、关心帮助伙伴、热爱班级体,从而感受积极愉快的快乐。 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大千世界,充满新鲜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赏识他们的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积累知识方法等,是本单元的主要目标。 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本单元通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动植物生命的美丽、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伟大。让他们在享受生命的快乐中,学会保护地球家园,珍爱有着美丽生命的动植物,学会对生命充满感激,知道只有心中有爱,生命才会更美丽。 四、教学目标: 1.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愿意为美好的明天付出努力。 2.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能参与与各种和同伴合作的学习活动,遵守简单的合作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课间活动习惯,初步形成“玩学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习惯。

初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50分钟,本学科期中考试由判断题、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这三个部分组成。(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这张试卷主要考察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我的授课班级为八年级1---5班,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不太好。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1、首先,第一部分是判断题,共计1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2、其次,第二部分为选择题,共计1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一般来说,选择题考的就是课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容易拿满分。得分率70%。3、第三部分为材料分析题,共计30分。这类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

度。这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此题得分率为50%左右,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也说明学生在答题时没有认真审题,综合能力差。这充分反映了考生政治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严重,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例如21题。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例如24题2)小题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例如22题。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政治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3、坚持讲练结合。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2018年春八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一) 张兰进入新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正式进入了法治专册的学习。八年级下册着重学习我国宪法相关的内容,新教材的编写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的差别,因此对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对此,针对这一段时间的教学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出现的问题、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青少年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进一步明确,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本册教材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重点进行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的教育。宪法关系的实质内容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宪法的核心精神就是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因此,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成为构建本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第一单元的逻辑起点。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宪法原则,帮助学生懂得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认同宪法价值,理解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 本单元还讲授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国家机构、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我国人权事业的进步、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和限制等内容的基础上,本单元有意识的进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使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发展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在初中阶段,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展、生活经验的增长以及行为能力的增强,他们不仅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面对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还要在国家生活中以公民身份面对和处理与国家的关系。在生活实践中,他们更深切的感受国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更深刻地体会公民身份的含义,更深入地思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宪法规范因其原则性,似乎与学生生活难以发生具体联系。学生首先会问:宪法是什么?宪法与我有什么关系?宪法有什么用?宪法是如何实施的?作为公民,我与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因此,在这一时期,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使之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公民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需要准确把握教学定位,认真熟悉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把握好初中阶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同时教师还需要一定的宪法知识储备。第一单元涉及到宪法学概论方面的内容。事先学习中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真研读我国现行宪法,掌握我国宪法的作用和价值。 课前要了解学情,可以通过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教材涉及的宪法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生活中队宪法性实例的关注情况,根据学生是实际情况来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生在上课前提前预习,不仅要预习本课教材内容,而且要阅读教材目录,初步感知初中法治专册的内容,初步思考教材课程内部之间的联系。如果有条件的话准备宪法文本,将本单元所引用的宪法法条标记出来,并认真阅读。最后在课前可以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例,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思品课改方法初探 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师生互动,强调校本资源开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中探索,在更大的空间中思考,在更多的自由中发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在思品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玩中”中掌握生活常识 学习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导学”就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导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实践。我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理念融进所创设的情景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在讲《自我保护》这一课时时,我利用教材所给的辅助设问:“你知道报警电话、火警电话、急救电话、交通事故电话分别是什么吗?”,分别设置了“当你遭到抢劫时”、“当你遇上火灾时”、“当你发现溺水者时”、“当你遇上车祸时”这四个情景,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由学生讨论推选表演者到讲台上进行小品模拟表演,最后我在对学生在表演中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肯定,做得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由于授课方式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跃跃欲试,都想上台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初18.1,18.2,18.4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初18.3班原来的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通过小品表演大部分学生非常活跃,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在观赏小品表演的愉悦心境下学到了在紧急情况下必要的求生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自主学习,自设问题,在探究中提升能力 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那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原来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在导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直接

八年级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一、成绩分析稻田一中 八年级政治试卷分析 此次期中考试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其中客观题(单选题和多项选择题)45分,主观题(简答题和材料题)55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采用闭卷的形式。本次参加考试人数262于人,全级及格212人,其中优秀35人,50分以下为20余人. 二、试题分析 该套试卷的出题范围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全册的内容,试卷知识覆盖面大,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这次测试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客观题: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分值是45分,每小题3分。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单项选择题学生失分较小,该题得满分每班大约7人,40分以上(不包括满分)25左右人。主要错在前三个时政选择题,主要原因是平时学生对时政不了解,也没时间关注。 主观题:第二大题,共55分。 16、时政点评题较好。学生能从立法、依法治国方面点评,层次清晰,脉络条理。 17、关注生态实现绿色梦 较简单,学生答得较好。 18、关注科技实现创新梦 第一问,有点同学没读懂题,审题不仔细,导致答错题。 19、关注宪法实现法治梦较好。

答题存在问题 1、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欠灵活,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不能对此材料进行正确分析,以至于答非所问或答题不全面。 2、一些学生对书上的基本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欠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理论是理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 3、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例如,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4、基础知识不扎实,一些基本知识点不过关,导致审题不清,特别是实践探究题,审题不清,结果答非所问。 5、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设问要求结合材料的,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 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使书由厚变薄;然后,有一个知识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内容,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使书由薄变厚。 2、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地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规范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要加强政治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5、根据思想品德课综合性的特点,学科教学要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课教学反思 篇一: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反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

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有时不用多。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一节课内容讲完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除了随机加的内容之外,关键在于我语言还不够简洁。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思想品德教师执笔:卢凤英 一、试卷整体分析 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体现新课标、新课改的理念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基本观点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命题着眼于现实重大问题,以及热点、焦点问题, 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社会生活与国内大事,社会热点在试卷中的渗透,使试卷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 试题不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选取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例,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问题,鼓励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本试卷紧紧把握思想品德考试与学生日常品德状况的结合点,体现学科的德育功能。《课程标准》中强调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试题具有的导向功能应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如:8小题贴近学生生活,将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考察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大体情况分析 (一)整体分析 本张测试卷满分100分,全年组有满分人数20人。多数同学成绩在80 分以上,难度系数为0.26 。难易程度适当。 (二)逐题分析:本套试卷共两道大题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40分。此题学生答得很好。得分率83%。难易度系数为0.17由此可见本体难度不大,很适合学生。重点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二大题是非选择题。共6道小题。本题得分率为75.6%难度系数为0.25.大多数学生答得很好。 二、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讲课要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 考,培养学生多在问题情境中去体验感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训练 学生学会审题。如理解能力强的学生,第26小题就不会丢分。 3、不要只拘泥于书本知识,应培养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 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知识及一些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政治组的全体教师一定会团结协作。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严格按照校领导的要求去适应新课改的理念。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等模式。争取让学生取得最优异的成绩。

人教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人教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逸夫中学林琳 一、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 七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的核心是自尊、自强,教育主题是做生活的主人,教育目标是不断完善人格,逐步实现社会化,进一步增强调适能力。围绕这些核心概念、教育主题和教育目标,共有四个教育分主题: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共有八课教学内容:《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须要自立自强;要实现自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而要有自尊自信并实现自立自强,则必须做到知法守法用法。这就是七年级下册的四单元八篇课文的整体框架结构。 二、教材主要内容介绍 (一)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1、本单元的设立依据 进入中学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成为个性发展的重要特征。其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特征是: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成人意识强,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信任自己。中学生正是在不断地探索尝试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成功,树立自信的。但自我意识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完全成熟,事实上,中学生自我意识不稳定,成功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高;失败时,又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在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往往以己之长度人之短,有时不够冷静,不能完全客观地进行评价。 懂得青少年的这一特点,为人师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体贴,争取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诚恳的态度,争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材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下册书的第一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册书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学生在上册书学习的基础上,已渐渐地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社会化程度更高。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引导学生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本单元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帮助学生在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素质。 2、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由“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主题探究活动和“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两课构成。“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主题探究活动是一个通过“快乐人生三句话”来帮助学生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实践活动。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并不一定正确,有的自我形象甚至是扭曲的、错误的,因此有必要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重塑一个新的自我形象。“快乐人生三句话”正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本单元的要旨:自尊、乐观、自信、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生最初可能只是机械地模仿,但只要按要求积极参与,就会获得丰富的感受,引发深入的思考,从而不断地调整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改变原有心态和行为方式,形成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自我新形象。 3、本单元具体内容简析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由“快乐的自尊”“知耻与自尊”“虚荣与自尊”三目组成,第一目:“快乐的自尊”。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自尊。第二目:“知耻与自尊”。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白自尊的重要表现是知耻。本目一方面通过故事来说明自尊必知耻、知耻才会有自尊的道理;另一方面也指出过于沉重的耻辱感不利于自己的进步,并通过缺点改造方案的活动来告诉学生如何把缺点转变为优点,从而建立自尊。第三目:“虚荣与自尊”。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尊与虚荣的区别。虚荣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这种社会风气也广泛渗透到中学生之中,对学生的成长有莫大危害。然后,课文指出追求表面上的光彩和荣耀是虚荣,而不是自尊。虚荣是自尊的误区,是扭曲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进步是极其有害的。(2)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由“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尊重他人,就是尊

思品试卷分析及反思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此试卷由单项选择20题(占40分)、孝敬父母尊敬老师(15分),交友的智慧(15分),从众与追星(12分),顺境与逆境(12分),简要回答(6分)构成。试卷覆盖面广,紧扣课标,突出了知识点,选择题较为新颖,角度多样,充分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试卷难度系数适中。 (二)试卷优点 1 、加强政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 从实际上看,只有知识充实,知识运用和知识迁移才能灵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因此,本次期中考试试题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 2、关注现实,贴近学生实际。 本次期中考试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所选用的材料大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其中有些事例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 试题立意新,视野宽,覆盖面广,难易适中,充分结合了时政热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们学科素养和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3 、依托基础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能力。除时事外,其余各题都涉及教材基础知识,覆盖到每一课、每一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能力考查,即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能力。既考查了学生理解、概括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突出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较强的时代性。 试题考察了当前社会热点,同时也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目标”。加大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力度: 二、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学生对书上的基本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欠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理论是理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 2、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强烈推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上课、做练习题,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理解、总结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在某些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如“情景剧”“辩论课”“讨论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真正实施时,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学生只把它当做娱乐了,没有严肃对待这些小活动,这与课前没有准备工作有很大关系,临场发挥对他们而言还有点困难。今后再设计这些活动,课前一定组织准备一下。让学生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心理品格等方面的问题。 (二)讲习题,我原来采用的方式就是抽一列学生来回答,有错误的同学用手指出他们错误的答案(选择题),然后我再给他们讲解。原来讲习题方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不是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的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解说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琢磨着讲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改进: 一,利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二,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利用“感性认识能力”到“深层领悟能力”的过程与发展,以座位相邻的几位同学为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三,将探究的问题,策略条件开放,使学生开阔了探究,设计的空间,并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资料分析、演讲、讨论、谈生命价值的体现感受,写箴言、诗歌欣赏等,调动了学生全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课标要求: 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具有世界眼光”;“能力”目标中,提到“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知识”目标中,“了解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了这一课。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实践、学习、升华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三、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吸引都是强烈的。其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导致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频繁发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到这一问题。 沉溺于网络的垃圾信息、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乃至网恋的中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缺少关爱,或缺少朋友,或缺少成就感。现实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失意或失败的,是痛苦与烦恼的。这类学生容易沉溺网络,寻找寄托和慰藉。对此,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一方面,网络环境不干净,学生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迷失自己; 另一方面,处于各种情感饥渴状态的学生不少,他们一旦上网,容易陷进去不能自拔。因此,针对学生的现实成长问题,教材设计了这一课。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永嘉县教育局碧莲学区 碧连学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末考试采用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开卷笔答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开卷考试,学生可携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课本以及学生认为需要带的相关学习资料。 今年是巽宅学区和碧连学区合并为碧莲学区后期末考试的第一次统考,为了总结本次考试经验,发现和研究教学及考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学区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抽样共105份试卷的统计结果,并结合评卷现场各题评卷小组的信息汇总,对本考试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结构分析 1、考试范围: (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全册。 (2)、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全册。 (3)、2008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2、考试要求:社会政治考试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与社会》的考查突出综合性和人文性,《思想品德》的考查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分布表 二、试卷特点分析 本期末试卷在命题中达到了三个具体要求,即依据课标进行命题;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应用性;体现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试卷的主要特点有: 1、突出学科本位。

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良好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的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初中又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品德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本学科的期末考试试卷在立意、选材、设问以及形式上都把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自己主要功能。 2、结合生活实际。 试卷通过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或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认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例如思想品德部分的第15题,以小玲面临的烦恼为背景材料,通过漫画和设问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存在的“成长的烦恼”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关系等实际问题。 3、关注社会热点 紧密结合时政热点、焦点是社会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也是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重要特点和永恒的主题。今年涉及的社会热点有奥运会、神七问天、毒奶粉事件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社会热点,在本试卷都有一一体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答,鼓励学生有主见地认识、思考各种社会问题,突出了社会、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4、立足文本选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度解读文本,从文本出发、适当拓展,有效回归,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本次期末考试的很多题目选自教材或教师教学过程中必做的教学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 5、题目开放灵活 新课程不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评价领域同样也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试题编制中应考虑到试题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中,增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题的设问和答案要求上,要学生留有更多的张扬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创新性思维,避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弊端的影响。如历史与社会部分的第15题第(3)问,学生答题的空间很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答,答案是多元的,只要言之有理都给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上课、做练习题,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理解、总结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在某些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如“情景剧”“辩论课”“讨论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真正实施时,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学生只把它当做娱乐了,没有严肃对待这些小活动,这与课前没有准备工作有很大关系,临场发挥对他们而言还有点困难。今后再设计这些活动,课前一定组织准备一下。让学生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心理品格等方面的问题。 (二)讲习题,我原来采用的方式就是抽一列学生来回答,有错误的同学用手指出他们错误的答案(选择题),然后我再给他们讲解。原来讲习题方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不是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的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解说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琢磨着讲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改进: 一,利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二,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利用“感性认识能力”到“深层领悟能力”的过程与发展,以座位相邻的几位同学为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三,将探究的问题,策略条件开放,使学生开阔了探究,设计的空间,并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资料分析、演讲、讨论、谈生命价值的体现感受,写箴言、诗歌欣赏等,调动了学生全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1 / 1

八年级政治下试卷分析

2010—2011八年级思想品德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白团中学郑晓娜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思想品德调研考试已圆满结束,此试卷能联系学生生活,坚持正确导向,并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突出的位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认真分析这次考试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我结合我校这次期末考试的具体情况对此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题型、题量及难易程度分析 1、试题类型分析 试卷有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20个各占2分共40分,非选择题55分。其中卷面分5分,共100分。本次试卷虽然设臵一定的背景材料,但无论是选择题、非选择题的简答题,都要求学生对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有初步的认识,并能准确地对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当然,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时,是通过设臵一定的背景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解运用。 2、命题覆盖范围分析。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本试题结合课本知识,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各种题型在教材中分配合理,第一章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范围,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基础知识题与基本技能题的考察都能够兼顾到。 3、题量大小与难易程度分析。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内容,试卷中基本题、有一定难度题、拔高题(难度较大)所占比重合理,无偏题、怪题,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着重对学生的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觉悟相统一的原则,较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本质要求。 二、成绩统计及分析 1、这次考试本校初中八年级参加考试人数156人,平均成绩为35.04分,及格人数为130人,平均分为70.08分,其中优秀率为20%,低分率1.2%及格率为84%。 2、分数段统计。最高分89分最低分17分,优秀人数31人,不及格人数26人,,占考试人数的16%。 3、各题的失分在学生成绩中的体现如下:。

八年级第一学期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例文.doc

八年级第一学期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我今年担任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经历了两年的思想政治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触颇深。我渐渐认识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课。 1,充分树立政治教学新理念,多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调适心理的过程,这种心理,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要求师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并通过合作性探讨建构起世界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

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特别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近几年,一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②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3,倡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9A文】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1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我与社会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社会中成长 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勤社会行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只要抓住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线展开。 在教学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 第2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网络改变世界 本节内容大多问题都比较形象,学生易于理解,讲授中能够较好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教材,联系生活。不足之处是由于仓促,个别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处理不到位。 合理利用网络 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3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社会生活有秩序 本节课通过图片、情境、新闻等展示了生活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含义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即可,不应作为本节课强调的内容。 人人遵守规则 本节课学习怎样对待规则: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本节内容涉及知识点比较多,六个活动都针对具体知识点展开;由于本框题教材安排的探究与分享部分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所以设计活动时多以本课背景材料为主。活动五的维护规则部分,应适当安排学生表演规劝别人遵守规则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明白与人沟通要讲究技巧。 第4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尊重他人 本节课通过设置四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什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感觉不足之处在于活动三的问题分析还不够浅显易懂,可以通过课后调查学生的反映进一步改进。 以礼待人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礼的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个文明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有礼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还要提醒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树立文明风尚。本课时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如我国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近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诚实守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