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力学实验

神奇的力学实验
神奇的力学实验

1.1把环推出去

你喜欢在别人面前表演一些小把戏吗?如果是的话,这第一个实验将提供给你一个最好的展示机会。在这里,你只需解决一个问题。你要做的只是:将纸环推出去,使硬币直接落进下面的杯子里。

材料

* 2.5厘米×27.5厘米的纸条 * 硬币

* 胶带 * 杯子

实验

用胶带将纸条两端粘在一起,使它形成一个大环。把纸环放在杯口上,小心地把一枚硬币在纸环的最高处放稳。

现在你已经做好了这个装置。为了使硬币落进杯子里,你需要用一个快速而有力的动作将纸环推出去。这些听起来可能比较简单,但是,先试试看!

失败的原因

如果你推纸环的外壁的话,这个易变形的环就会被压缩,顶部向上弹起,任何放在顶部的东西(例如你的硬币)都会被弹向空中并且远离你预定的目标。

成功的原因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你必须直接推纸环的内壁。这样,当你的手移动时,你要巧妙地绕开环的外壁,直接击打它的内壁。当你的手碰到纸环时,它使环的形状变平并且把它拖离杯子。由于硬币没有弹起来,所以它会直接落入下面的杯子里。

一点提示

当你给别人表演这个戏法时,不要告诉他们这里的奥妙。只要练习的次数足够多,你的手就会移动的很快,没有人能看出你推的是环的内壁,他们还以为你是在推环的外壁呢。

1.2 看不见的“胶水”

你看过将一块桌布拽走而没有移动上面的杯子、盘子的表演吗?或许你想知道,是不是有一些看不见的磁铁或者有黏性的东西把这些物体固定在桌面上了。其实,对大多数表演者来说,其中的诀窍仅仅是运用了力和运动的基本知识。

材料

* 空的塑料容器(要有盖子) * 布

实验

在容器里装满水,将盖子拧紧,擦干容器表面并确认容器不漏水。将一块布放在一个平面上,比如书桌或者餐桌上,将装满水的容器放在布上。

抓紧布的边缘,用平稳的力将布猛地拽出来。当你往外拽布的时候,你的手臂要和桌面保持同一高度。

一旦你掌握了这项技巧,将容器里的水倒出来,再试一次。当容器是空的时候,表演这个节目是难了还是容易了?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原理

这个游戏的原理就是科学家们常讲的“惯性”。惯生是物体运动的阻力,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要保持运动状态。当布被从容器下面拽出来时,容器的惯性使容器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

物体越重,它具有的惯性越大。装满水的容器有比较大的质量,因此它比空容器具有更大的惯性。因为装满水的容器对变化有更大的阻力,所以它比空的容器更容易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

1.3 弹出的扑克牌

尽管刚才那个戏法非常精彩,但是它需要的道具不便于携带,下面这个游戏只要有口袋大小的道具就可以演示出与上一个实验相同的原理。

材料

* 硬币 * 塑料扑克牌或者索引卡片

实验

将你的一只手攥成拳头,同时把食指伸出来。把一张扑克牌平放在你伸出的食指上,把一枚硬币放在牌的中心,用另外一只手将扑克牌弹出去。如果你将扑克牌弹出时能使它保持水平,就会发现只有扑克牌飞出去了,而硬币则稳稳地落在了你的指尖上。

原理

所有的物体(包括硬币)都有惯性。当你用手指弹扑克牌时,手指向前的运动被转移到扑克牌上,而不是硬币上,所以扑克牌飞出去而硬币留了下来。因为硬币没有被触动,它的惯性使它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

想一想

假设扑克牌的表面不是光滑的,你粘一些沙粒或者砂纸在它的表面上,这样对硬币的运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猜一猜。然后验证一下你的假设。

众所周知,一些固体,像硬币啦、瓶子啦,它们都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那么液体呢,也具有惯性吗?让我们用下面这个实验来演示一下。

材料

* 杯子 * 植物油

* 水 * 食物染色剂

实验

在杯子里倒上半杯水,小心地把油加进去,使水面上漂着薄薄的一层油,再滴入四滴食物染色剂。如图所示,色滴应该在假想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

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等里面的液体静止后,从上面抓住杯子,迅速地旋转1/4圈,液面上的色滴有什么变化?你能够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吗?

原理

油和水是不相溶的。把油倒进水里,油漂在水面上,因此,当色滴加到油表面时不会流进油层下面的水中。由于食物染色剂不溶于油,所以色滴在油层上呈圆形小滴。

尽管杯子旋转了1/4圈,但是小色滴(以及杯子里的其它液体)几乎保持静止,这是因为这些物质具有惯性,从而保持了它原来的静止状态。

“你能看出这只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吗?”

“我怎么知道?难道我看起来像一个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或者厨师?”

“那么你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我只是一名理科班的学生。”

“这正是你知道答案的原因!”

材料

* 熟鸡蛋 *生鸡蛋

实验

将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并排放在桌子上,然后请一位朋友,让他通过鸡蛋的旋转来分辨一下哪只生鸡蛋、哪只是熟鸡蛋。

首先,使一只鸡蛋旋转起来,在它转动的过程中轻轻地将它停下,然后放开鸡蛋,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用另一只鸡蛋再做一次,这两只鸡蛋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呢?

原理

惯性,当然还是惯性!为了了解惯性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必须先看看生鸡蛋和熟鸡蛋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是液态的,旋转的时候,蛋壳和里面的液体一起转动起来。当我们把鸡蛋停下来时,只是蛋壳停止了旋转,里面的蛋黄和蛋清仍然保持转动的状态。因此,这时候如果松开鸡蛋的话,蛋黄会使鸡蛋重新转动起来。

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是固态的,旋转的时候,蛋壳和蛋黄、蛋清一起转动。当我们把鸡蛋停下来时,里外都停了下来,这时候如果松开鸡蛋的话,它不会重新转动起来。

想一想

怎样利用惯性来判断一个容器里装的是水还是冰?

1.6精彩的捕捉

魔术师、变戏法的人,以及其他表演者通常对物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在他们中间有一些人知道如何利用光学的原理使物体“消失”;另外一些人了解“加速度”,并把它运用到马戏团的表演中;还有些人熟悉热量的转换,并把它运用到与火有关的一些把戏中。

喂,现在轮到你来表演节目啦!你不需要兔子、剑、或者燃烧的火把做道具,只要一堆硬币就足够了。

材料

* 一摞硬币

实验

把这摞硬币稳稳地放在你的胳膊肘上,然后把手臂猛地向前伸出,在空中抓住硬币。

原理

像许多游戏一样,这个小把戏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难,这是因为你有一个“助手”:惯性。当你的手臂猛地向前伸出时,硬币就悬在了半空中。由于惯性,它们不会移到一边或者很快往下落,相反,开始时它们下落的速度很慢,这时,你的手已经快抓到它们了,因此硬币没有足够的时间达到一个很快的速度,而这个相对较慢的运动使它们成为理想的空中捕捉目标。

想一想

留心观察一下魔术师或街头艺人的表演,你能判断出他们表演的戏法中哪些利用了惯性吗?

1.7空中接球

在上个实验中,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抓住一摞硬币,那么,再来试试用杯子接住玻璃球吧。你会发现,这次可有一定的难度了,特别是当你还没有掌握整个实验成败的秘密所在的时候。这里给你一个提示:这个秘密就是一定要利用——你猜到了?——惯性。好了,让我们开始吧,祝你好运!

材料

* 几个玻璃球 * 杯子

实验

用你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握住杯柄,用食指和拇指捏起一个玻璃球,手臂上扬把玻璃球抛向空中(注意要握紧杯子),在玻璃球下落的过程中迅速将杯子对准球。太棒了,接住啦!

接下来可要加大难度喽!握住已经有一个玻璃球的杯子,用食指和拇指捏起第二个球。再做一次,接住它,好!杯子里有两个球了。

注意

如果你很幸运地用同样的方法接到了第二个球,那么,再试试第三个。

原理

第一个玻璃球是很容易被接到的,当它向上运动的时候,你只要把杯子放在它下面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重力来完成好了,

当杯子里有了一个球的时候,重复同样的动作,玻璃球就很难接到了,因为向上抛球的时候,杯子里的那个球也会被抛出去。

要想接住第二个球就要掌握“下落——滑动”的诀窍。不要把第二个球向上抛,而是松开手指,当它下落的时候,迅速将杯子对准玻璃球,你会发现,玻璃球落入杯中的时候,杯子只往下移动了几厘米。

想一想

把一只体重计带进电梯,站在体重计上(不必担心其他乘电梯的人会怎么想),当电梯刚开始上升的时候,你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当电梯刚开始下降的时候,你的体重又有什么变化?

1.8弹射硬币

这里有一道选择题。假设桌面上有四枚摞在一起的硬币,如果把第五枚硬币射向这摞硬币,并且恰好击中最下面那枚硬币的正中,结果会怎样呢?

a.第五枚硬币会把这摞硬币击倒;

b.第五枚硬币将代替最下面的硬币;

c.第五枚硬币将停在这摞硬币前,而最下面那枚硬币会被射出去。

答案是……

材料

* 五枚硬币

实验

把四枚硬币摞好,放在一个平滑的桌面上。在十几厘米远的地方在放一枚硬币,将这枚硬币弹出去,使它垂直地击中最下面那枚硬币的中心,力量不必很大,但是一定要击中最下面那枚硬币的中心。

硬币倒了的原因

如果你没有击中硬币中心的话,整摞硬币就会被击倒,这样偏离中心的碰撞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硬币不倒的原因

当第五枚硬币和最下面那枚硬币发生碰撞时,第五枚硬币的能量会转移到那枚硬币上,因此那枚硬币会弹出去,其余的三枚硬币由于惯性而垂直地落下来。由于第五枚硬币所有的运动能量(动能)都转移到弹出去的那枚硬币上了,所以它没有“额外”的能量来取代最下面那枚硬币的位置,因此正确答案是:下面的硬币被击出去,而第五枚硬币则停在了落下的三枚硬币前。

1.9上下翻飞的水

你看过关于旋转的太空站的科幻电影吗?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宇航员并不是完全失重的,相反,太空站的旋转产生了一种假重力,这种假重力使宇航员可以倚在太空站的墻上。

虽然你没有机会建一个太空站(反正这本书里没有),但是下面这个实验可以让你有机会观察到旋转效应。

材料

* 小塑料沙桶(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用的那种)

* 半米多长的结实的绳子* 一杯水

实验

如果你没有小沙桶的话,去向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借一个吧,他不会丢掉自己的小沙桶的。剪一段半米多长的绳子,把绳子系在沙桶的提把上。

检查一下绳子结,确信它不会松开,然后往桶里倒一杯水。

到屋外的某个地方或者找一个不怕被水溅湿的地方,一定要使你周围有足够的空间,这样你和不会打到别人或者东西。

现在抓住绳子的一端,提起桶,先轻轻地平稳地摆动小桶,使它做圆周运动,然后逐渐加大摆动的力量和角度,使桶“逐渐”上升,直到完全旋转起来,这时,桶里的水会怎样呢?

原理

旋转运动产生了一个类似力的效果,这个力把水保持在桶里。由于旋转产生的这个力比重力大得多,因此,即使当桶转到你头顶的位置而完全颠倒过来时,水也不会流出来。

想一想

在游乐场里骑旋转木马也是相同的道理。当你骑木马时,旋转产生的力使你贴在墙。

1.10巧用惯性变戏法

现在你已经能够表演那么多神奇的魔术了,再来一个怎么样?告诉你的观众,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把鱼坠上面的线或者下面的线弄断,至于究竟从哪里把线弄断完全由他们来决定,你只是照做而已。

材料

* 50多克重的鱼坠*结实的缝纫线

实验

首先把线剪成两根,每根大约15厘米长。把两根线都系在鱼坠的眼儿上,其中一根线固定在一个支撑物上,让鱼坠自由地悬挂着。

抓紧另一根线,慢慢增加拉力,结果会怎样?线会从哪里断开?

把断线换掉。这一次我们不再慢慢地住下拉,而是猛地向下拉,线又会从哪里断开?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原理

当你慢慢向下拉线的时候,你克服了鱼坠的惯性,实际上,鱼坠的重量也加到了你的拉力上,这样,鱼坠上面的线比下面的线受到的拉力要大,因此鱼坠上面的线会断开。

当你猛地向下拉线时,鱼坠的惯性产生了一个与拉力相反的阻力,这样,鱼坠下面的线受到的拉力比较大,所以,这一次是鱼坠下面的线断开了。

2.1土豆“走钢丝”

女士们、先生们,请注意这只塑料杯的边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将是平衡与技巧的表演。一只土豆会令人难以置信地平衡在这个杯口上,不管杯子里有没有水,它都会待在那里。

材料

* 两把叉子* 牙签

* 小土豆* 两个大杯子(一个装满水)

实验

把叉子插在土豆上,然后在土豆的底部插一根牙签。接下来,把牙签立在装满水的杯子的杯沿上。如果土豆不能保持平衡,相应地调整一下叉子的位置。慢慢地拿起这只杯子(当然要带着已经平衡了的土豆),然后把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只空杯子里。

原理

叉子插在土豆上,土豆的重心就发生了充化,稳定性也随之增强了。正如你在前面的实验里学到的那样,重心是一个物体平衡时的临界点。

和画在纸上的“火箭”不同,土豆有一定的体积,所以平衡点在三维空间内。当土豆插上叉子后,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重心,整个物体达到平衡时,这个重心正好在牙签的下方。这时再把土豆放在杯沿上,它会将重心移动到下面的平衡点上,这个平衡点正好位于牙签和杯沿的接触点上。

试一试

用风筝线做一个“钢丝”装置,试着用你的土豆再来一次。

2.2向上“爬”的漏斗

你听说过汽车自己往坡上行驶吗?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在接下来的这个实验中你将看到漏斗向坡上滚动。当然,漏斗不介被反重力施加了魔法,它们的运动是由于重心的不断变化而造成的。

材料

* 两只漏斗* 胶带

* 四本书* 两根木棍(至少30厘米长)

实验

先把两只漏斗口对口放在一起,用胶带把它们固定住。

用胶带将两根木棍的一端粘在一起,粘的时候要稍微分开,留有一定的活动余地。

把三本书摞在一起,把木棍没有粘在一起的那端架在上面,另一端架在剩下的那本书上。

把固定在一起的漏斗放在两根木棍之间较低的一侧,抓住木棍的另一端,慢慢地将它们分开,你会看到随着距离的加大,漏斗会沿着木棍向上滚动。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使漏斗“爬”到木棍的顶端,你能做到吗?试试看!

原理

表面看起来,漏斗向上运动好像违反了重力定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木棍之间的距离变大时,漏斗会产生一个新的重心,为了保持稳定,漏斗会轻微地下落并且向前转动。向前的运动使漏斗看起来好像正在向上“爬”,实际上,它们正在向下滑动。

试一试

我们再来表演一个反重力的游戏。用一个球代替刚才的漏斗,木棍也要再长一些,同时要用木头或者一些泡沫填充材料来做一个更稳定的底座。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使球运动到缝隙的顶端。

2.3漂浮的香料

你怎样识别碳酸饮料和无糖饮料?通常你能够尝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尽管厂商很希望他们生产的合成调味剂尝起来像真的糖一样,但是很遗憾,它们不像。大多数人通过品尝可以鉴别出合成调味剂,但是它们还有另外一种差别,这个实验就是通过看而不是品尝来鉴别它们。

材料

* 一罐碳酸饮料(甜蔗糖型)* 一罐无糖饮料

* 装满水的鱼缸或者大碗

实验

把一罐碳酸饮料放进一个装满水的鱼缸或者大碗里,它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现在把一罐无糖饮料放进去,有什么不同吗?

原理

物体的漂浮是由于力的平衡。使物体下沉的向下的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取决于一个物体内“填充”的物质的多少。使物体上升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在液体里占据的空间的大小(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大小)。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重力比浮力大时,物体下沉;当浮力比重力大时,物体上浮直至漂浮;当重力和浮力相等时,物体保持在和原来相同的位置上(称为中性浮力)。

碳酸饮料是一种碳酸水、调味剂和大量蔗糖的混合溶液。由于饮料中的蔗糖被溶解了,所以你看不见它,但是,你要以尝出来。

像碳酸饮料一样,无糖饮料内也含有水和调味剂,而蔗糖则被除数少量的人工甜味剂代替了,这种甜味剂的味道很浓,因此只需要很少的一点点。

这两种饮料的罐在浮力上几乎是相等的,然而,蔗糖使得碳酸饮料重一些,而无糖饮料里面虽然也含有少量的人工甜味剂,但是由于缺少蔗糖而略微轻一些。虽然这个差别比较小,但是,它足以使那罐碳酸饮料下沉,而无糖饮料则漂浮着。

想一想

想办法找出碳酸饮料内加了多少克蔗糖作为甜味剂?

2.4盐水的浮力

“怎么什么东西都沉不下去!”

盐湖里的水含有大量溶解的盐,这些盐使湖水具有“超”浮力。这个浮力太大了,以至于人几乎不可能沉下去!你是不是很想去盐湖观察一下这种特别的浮力?其实在你的厨房里就可以做到。下面上我来告诉你该怎样做。

材料

* 生鸡蛋* 自来水

* 勺子* 两个高的塑料容器

* 半杯盐* 量杯

实验

先在两个塑料容器里分别加3/4的水,在其中一个容器里加半杯盐。注意要边加盐边搅拌,等完全溶解之后再加入更多的盐,直到盐水完全饱和,无法溶解更多的盐为止。当然,你不必担心盐加得太多。

将一个生鸡蛋小心地放进装淡水的容器里,鸡蛋会怎样?再拿出鸡蛋,把它放进装盐水的容器里,这次鸡蛋又会怎样?

原理

正像你所知道的那样,物体可以漂浮是由于重力和浮力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在这个实验里,物体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它周围的环境。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解的“物质”的多少。溶解的物质越多,浮力越大。当你往水里加盐时,你不仅使水变咸了,而且还增加了它所产生的浮力。

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当同一个鸡蛋放在盐水里时,它会浮起来,这是因为虽然鸡蛋的重力保持不变,但盐水所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这个较大的浮力抵消了鸡蛋的重力并且阻止它下沉。

想一想

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一下糖水的浮力和盐水的浮力。

2.5自制的比重计

比重计*是一种用来测量溶液的浓度的工具,很容易制作,用起来也很简单。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比重计,你可以用它来测量各种溶液的相对浓度。

材料

* 吸管* 防水橡皮泥

* 剪刀* 三个高的容器

* 一枝做记号用的笔* 盐

* 尺子* 量杯

实验

剪一段大约10厘米长的吸管,在这段吸管上每隔0.5厘米做一个记号,然后在吸管的底部粘一团豌豆大小的防水橡皮泥。

三个容器里分别倒入3/4的水,在其中一个容器里加大约1/4杯的盐,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大约1/2杯的盐,搅拌一下,使盐完全溶解。

把比重计放进清水里,观察并记录水平面在比重计上的读数。取出比重计,用自来水漂洗干净。

把比重计放入加有1/4杯盐的溶液里,再次观察并记录水平面的读数。取出比重让,用自来水漂洗干净。

最后,把比重计放进加有1/2杯盐的溶液里,观察并记录水平面的读数。

原理

和前面做过的鸡蛋漂浮的实验一样,这个实验同样揭示了溶解的物质的浮力之间的关系。溶解在水里的物质(在这个实验里是盐)越多,溶液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的增加用比重计浮出水面的高度来测量。盐溶解的越多产生的浮力就越大,因此比重计浮出水面的部分也越多。相比较而言,淡水产生的浮力最小。

想一想

汽车里的蓄电池含有一种危险的酸,测量它的浓度需要用一种防酸比重计。和刚才的做法一样,把比重计放进酸里,它浮出一定高度,浮出的这个高度就显示出酸的浓度大小。

2.6密度“魔法”

唉,该出现的早晚会出现。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漂浮”问题,去没有提到“密度”这个词。我们用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解释了漂浮,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描述浮力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即将用到的一个概念: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含有的物质的多少。含有大量溶解物的溶液密度要大于没有任何溶解物的溶液。例如:盐水比一般的水密度要大,同样的,1升溶解了1/2杯盐的溶液要比1升只溶解了1/4杯盐的溶液密度大。

既然你了解了密度这个概念,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用密度来解释漂浮现象。当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密度较大的会下沉。比如:牛奶中的巧克力会沉淀到下面;而轻木则漂浮在水面上;灭火器中喷出的二氧化碳会在空气中下沉。

材料

* 高的饮水杯* 食用染色剂* 茶杯* 轻木片

* 玉米糖浆* 塑料胶卷盒盖* 烹调油* 冰糖

* 水* 硬币

实验

小心地将几十克玉米糖浆倒入高的饮水杯中,使玉米糖浆形成几指厚的一层。在一个干净的小茶杯中倒入大约230克水,然后在水中加几滴食用染色剂(这样水看起来会色彩斑斓),倾斜杯子,小心地把着色的水倒进饮水杯里,注意要使水沿着杯子内壁流下去,千万不要溅起来。留少量的着色的水在以后的实验中用。加入水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加入几指厚的一层烹调油。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几层物质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它们会混合在一起吗?还是会一层层分开?现在,在混合液中放一片轻木片、一个塑料胶卷盒盖、一块冰糖和一枚硬币,这些东西会漂浮在混合液的哪一层?

原理

你刚刚制成的混合液共分三层。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所以各层是分开的,但时间长了也会发生混合现象(很可能是玉米糖浆和着色的水混合)。尽管如此,目前杯子里仍然是三层物质的混合液。由于混合液中没有发生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这种混全不是溶解。

混合液中每层各自独立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密度。玉米糖浆的密度最大,因此在最底层;着色的水密度适中,因此它在中间;油的密度最小,所以浮在最上层。

在放入混合液中的几种物质中,轻木片的密度比油小,因此它浮在油的表面;塑料胶卷盒盖的密度比水小,但是比油大,通过观察你就可以看到它浮在哪一层;冰糖密度比水大,但是比玉米糖浆小;硬币是它们中密度最大的,所以它沉到杯子的底部。

你可能会说:“喂,等一等,玉米糖浆在最底层是因为它是最先倒进去的,同样的,不和油在哪一层也是和它倒入的顺序有关。”

你的想法有一部分是正确的。为了比较好地形成分层,这些液体确实是按顺序倒进去的,但是它们的位置却是由密度决定的。为了证明这一点,从油开始重新把这些液体混合在一起。

2.7潜流

在海洋的表面下有着强大的水流,与洋面的变化不同的是,这些看不见的水流浊风的作用引起的,它们的运动是由于密度的不同而产生的。事实上,这些洋面下的水流被称为“密度流”。

当盐水蒸发或者像结冰一样结晶时,它会把溶解物——盐——留下来。这些“残留的盐”会溶解在剩下的水里,从而使这些水变得更浓。如果没和其他物质混合的话,这些密度大的水会经过那些含盐量较少的水而沉到下面,下沉的时候,会把周围的水分开,形成侧向运动的密度流。

材料

* 盐* 勺子

* 蓝色和红色的食物染色剂* 两个茶杯

* 冰* 两个干净的大水罐

实验

在一个茶杯里倒半杯冰水,加几滴蓝色的食物染色剂。

在另一个茶杯里倒半杯自来水,尽可能多地把盐溶解在水里,然后在盐水里加几滴红色的食物染色剂。

在一个水罐里倒半罐温水,然后加入着色的冰水,注入时要倾斜水罐,使冰水沿水罐的内壁缓缓流下去。观察一下当冰水加到温水里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冰水会浮在上面还是沉到底部?冰水和温水哪能个密度大?

在另一个水罐里再倒半罐温水,加入着色的盐水,同样也要使盐水沿水罐的内壁缓缓流入。仔细观察一下当盐水加到温水里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盐水上浮还是下沉?盐水和温水哪个密度大?

原理

当水温较低时,它的小微粒(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较低的速度使分子更近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增加了水的密度,因此,当冷水倒进温水中时,冷水会沉到容器的底部。

在实验2.5中,你已经了解到盐水比自来水密度大,因此,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盐水涌入自来水中并且在底部形成界线鲜明的一层。

试一试

改变一下实验方法,把自来水倒进半罐冰水里,再把自来水倒进半罐盐水里。

你认为在哪里可以找到漂浮的石头?在童话故事里?还是科幻电影里?不妨到药店去试试吧,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千真万确的:大多数药店都在卖可以漂浮的石头。

材料

* 浮石(在药店或者化妆品店里可以找到)

* 装满水的小容器(比如玻璃杯)

实验

把一块浮石放进装满水的小容器里,石头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原理

浮石是一种由火山喷出的物质,它无论看上去还是摸起来都像硬泡沫一样。溶化的岩石内部充满了沸腾的气体,当岩石迅速冷却下来的时候,岩石内部聚积了大量的气泡,这就形成了浮石。

浮石内的气泡使它变得非常轻。由于它里面有这些气泡,所以如果把岩石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平均起来,你会发现它的平均密度比水还要小,因此浮石会浮在水面上。

包括浮石在内的一些材料能够聚集轻浮的气泡,甚至很普通的一片铝箔也能够容纳足够多的空气而漂浮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材料

* 一小块方形铝箔* 玻璃杯

* 水

实验

将铝箔弄皱,做成一个和玻璃球差不多大小的不规则的球形,要让球里有很多空隙,这样空气才可以进到里面。

将铝箔球扔进盛水的玻璃杯中,球浮在水面上。现在把球按到水面下,晃动球,直到球的表面看不到气泡为止,松开手,这时球会沉到水底。

原理

整个铝箔球的密度决定了它的浮力。刚被弄皱时,球内有很多的角落和空隙,里面充满了气泡,这些气泡降低了整个球的密度,使得它的密度比水还要小,因此,球能够浮在水面上。

当球内的气泡被晃出去后,整个球的密度变大了,随着密度的增大,铝箔球开始一沉。

2.10任意沉浮的意大利面条

当某个东西下沉时,它还会浮上来吗?嗯,当然不总是这样,尤其是当它沉没的时候。在下面这个实验时我们将要演示一种自由上浮和下沉的圆柱体——意大利面条。

材料

* 一把没煮的意大利面条* 一罐或者一瓶汽水

* 干净的高塑料杯子

实验

在塑料杯里倒半杯汽水,然后把意大利面条折成2厘米~3厘米长的小段,放进椒子里,仔细观察10分钟,看看它们的变化。

原理

汽水是一种溶解了大量二氧气化碳气体的饮料。在溶解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被分开、分散,并且混入水分子中。

当汽水瓶敞着口的时候,汽水表面的压力使二氧化碳气体从溶液中溢出来,形成小气泡。

当二氧化碳气泡附着在意大利面条的表面时,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推举力”。当附着的气泡增多时,气泡和面条段的整体密度减小,最后,足够多的气泡会将面条托到汽水的表面。

当面条浮到液面上时,事情发生了变化。一些气泡会破裂,其他的气泡会分散开。随着气泡的消失,面条的整体密度又会变大,很快,它因为密度变得比水大而沉了下去。

想一想

你听说过“潜水员病”(俗称“弯腰病”)吗?这是一种痛苦的不适应症状,它发生在潜水员快速浮出海面的时候。潜水员工作的时候使用水下呼吸器,他(或者她)呼吸的是被压缩了空气,同陆地上的空气一样,也是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潜水过程中,吸入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向上浮时,周围的压力减小,这使得溶解在血液中氮气溢出来(就像二氧化碳从打开的汽水中溢出来一样)。这些从血液中溢出的氮气形成了小气泡,聚集在潜水员的关节附近,从而引起剧烈疼痛,有时这种症状甚至是致命的。潜水员经常由于疼痛而弯着身子,这就是“弯腰病”这个名字的由来。

力学实验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2107 第8周_星期二_第7--8节 金属材料压缩试验,金属材料扭转试验22107 第10周_星期一_第5--6节 梁弯曲正应力实验22214 第11周_星期一_第5--6节 实验一拉伸试验 一、概述 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最基本、最常用的试验之一,它通过对各种材料在常温、静载、轴向受力状况下的拉伸破坏,测出材料相应的力学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进行工程设计选材以及鉴定工程材料强度的主要依据。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依据国家标准GB228-2002执行。本试验采用低碳钢和铸铁作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代表,进行破坏性试验。 二、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的下屈服点(屈服强度)R el 、抗拉强度R m、断后伸长率A11.3和断面收缩率Z; 2.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 m; 3.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4.掌握万能材料试验机自动测试系统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设备 1.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 2.试件划线机 3.游标卡尺 4.计算机+智能变送器+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四、试件制备 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试验结果有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影响,使得所测各种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具有可比性,国家标准(GB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对试件尺寸和形状的加工制作有统一规定。 拉伸试样一般采用圆棒形和板形两种形式。每个试样由三部分组成,即夹持部分、过渡部分和工作(平行长度)部分。(见图1) 图1常见拉伸试样 工作部分必须保持光滑均匀以确保材料表面的单向应力状态,均匀部分的有效工作长度L0称为标距。d0、S0夹表示工作部分的直径和截面积。过度部分必须有适当的圆弧过度并光滑,以降低应力集中,保证实验过程中该处不会断裂。夾持部分用以传递荷载,其形状和尺寸应与试验机钳口相匹配。平行部分长度对圆形试样不小于L0+d0,对矩形试样不小于L0+b0/2。 试验中如果因原材料尺寸或其他原因不能采用标准试样时,可选用比例试样或定标距试

材料力学创新实验

弯曲正应力公式的验证 组长:冯文超 13010428 组员:高振洲13010402 贾庆同13010404 实验背景:梁作为一种建筑中常见的支撑机构,对它的研究对于人们的生活安全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的分布研究更是重重之重。自然而然弯曲正应力公式对于梁的研究是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实验目的:测定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实验内容:本实验采用双点弯曲实验,加载后,两点之间发生纯弯曲。 贴片方案:梁的高度为h,宽度b,跨度为4L,接桥方式为半桥单臂、构件外补偿的方式: 加载方案:采用增量法加载,即每级载荷下测定五点的应变值,每级载荷400N(每边200N) 理论计算:根据贴片方可知,梁的C-D断之间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纯弯曲变形。由弯曲正

应力公式z I MY i =理论σ,可以得到梁不同高度的理论值。梁的弯矩图如下: 在荷载作用下,通过应变仪测出C-D 断横截面上不同高度处各点的应变值、由胡克定律可得: ιιεσE =实 即可求出各点处的实验应力值. 数据处理: 数据表格如下: z i I MY i =理论σ ιιεσE =实 绘出理论ισ与实ισ的应力分布图及误差计算:

误差计算:%100?-=理论 实理论σσσi e 预期目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值与实际值相等。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电阻应变片的精度、使用时调零和标定不准确,载荷显示误差,尺寸测量误差,材料特性误差。 实验中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受材料弹性模量E 的影响。 实验对应变片的栅长有无要求。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doc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 实验指导书 目录 1、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2、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 3、实验二交流全桥振幅测量实验 4、实验三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5、实验四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6、实验五 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7、实验六 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08.11

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一、概述 “THSRZ-2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是将传感器、检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开发成功的新一代传感器系统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主控台、检测源模块、传感器及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组成。 1.主控台 (1)信号发生器:1k~10kHz 音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 (2)1~30Hz低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3)四组直流稳压电源:+24V,±15V、+5V、±2~±10V分五档输出、0~5V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4)恒流源:0~20mA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电压12V; (5)数字式电压表:量程0~20V,分为200mV、2V、20V三档、精度0.5级; (6)数字式毫安表:量程0~20mA,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0.5级,有内侧外测功能; (7)频率/转速表:频率测量范围1~9999Hz,转速测量范围1~9999rpm; (8)计时器:0~9999s,精确到0.1s; (9)高精度温度调节仪:多种输入输出规格,人工智能调节以及参数自整定功能,先进控制算法,温度控制精度±0.50C。 2.检测源 加热源:0~220V交流电源加热,温度可控制在室温~1200C; 转动源:0~24V直流电源驱动,转速可调在0~3000rpm; 振动源: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共振频率12Hz左右。 3.各种传感器 包括应变传感器:金属应变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差动电容传感器、霍尔位移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磁电传感器、PT100、AD590、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Cu50、PN结温度传感器、NTC、PTC、气敏传感器(酒精敏感,可燃气体敏感)、湿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红外传感器、磁阻传感器、光电开关传感器、霍尔开关传感器。包括扭矩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超声位移传感器、PSD位移传感器、CCD电荷耦合传感器:、圆光栅传感器、长光栅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涡轮式流量传感器。 4.处理电路 包括电桥、电压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电容放大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V/I、F/V转换电路、直流电机驱动等 5.数据采集 高速USB数据采集卡:含4路模拟量输入,2路模拟量输出,8路开关量输入输出,14位A/D 转换,A/D采样速率最大400kHz。 上位机软件:本软件配合USB数据采集卡使用,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动态或静态处理和分析,双通道虚拟示波器、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脚本编辑器功能。

传感器力学综合实验

传感器力学综合实验 采用美国PASCO 公司生产的动力学实验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代替传统测量仪器,配以Datastudio 数据处理软件,用电脑采集和处理数据,满足各种力学物理量的测量需要,能够设计包括冲量,动量,动能,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简谐振动,摩擦力等多种动力学实验。 加速度和简谐振动实验利用运动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对不同倾角的斜面上的弹簧和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和运动受力情况进行电脑监控和数据采集,通过“Datastudio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受力与弹簧形变情况可求出弹簧倔强系数k ,也能根据测量受力和物体运动加速度情况从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 冲量定理实验是利用运动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对光滑导轨上的小车的运动情况和碰撞受力情况进行电脑监控和数据采集,通过“Datastudio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给出弹性碰撞前后速度及碰撞过程中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在一定精度下验证了冲量定理。 实习1加速度和简谐振动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测量不同倾角的斜面上的弹簧和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和运动受力情况,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 二、实验仪器 ScienceWorkshop 接口,50N 力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带质量的动力车,弹簧,导轨,底座和支杆 三、实验原理 对于弹簧上的物体,振动的理论周期为 k m T π2= (1) 这里T 是一个周期运动的时间,m 是振动质量,k 是弹簧倔强系数。 根据虎克定律,弹簧产生的力与弹簧被压缩或伸长的距离成正比, F=-kx (2) 这里k 是弹簧倔强系数。这样在实验上,可以通过施加不同的力让弹簧压缩或伸长不同的距离来确定。作力—距离的图,直线的斜率就等于k 。

(完整word版)实验力学学习心得

实验力学学习心得 曾经对力学的认识很懵懂,以前在我心中力学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力学更多的是在图纸上的演算与推导,凡是与力相关的事物都属于力学范畴。对于力学应用方面的理解,也只是粗略的知道它会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交通、能源、化工、材料、环境、船舶与海洋等等,但原理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我想也绝不只是我最初理解的只是一些受力分析那么简单。而对实验力学这门课的学习则是让我们知道了目前所学的这些知识与它所应用的工程实际相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简单的来说,实验力学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求解力学问题。即用实验方法测量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产生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应变(形变)、应力、振动频率等物理量。工程实验力学中对实验力学的定义是用实验方法测量应变、应力和位移。也称为实验应力分析。在我现在学习了这门课之后的理解,实验力学是解决工程问题中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求解其力学问题的中间环节,通过实验力学方法测得所需物理量,最终求出结果。 通过课程认知,我了解了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个: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理论方法就是理论方法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方程,然后求解。它主要有解析法和数值法,理论方法的解答是数学模型的解答,只有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相符时才是精确的,这也是它的局限性。而我们这学期学的实验力学的方法就是在实际问题上直接测量。我们这学期做了三个实验力学的实验,分别是测量电桥特性,动态应变测量和光测弹性学方法。这三个实验就用到了实验应力分析的方法——电测,振动测量,光测。实验力学的实验结果更可靠,并且可以发现新问题,开创新领域。不过它也有它的缺点就是测量都有误差,并且实验仪器和材料昂贵,这也导致了费用高。不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是相辅相成。理论的建立需要实验分析的成果,发现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实验设计和实施需要理论分析做指导。复杂问题需要需要理论与实验共同完成。 正如我刚刚说的,误差是实验方法的一个弊端,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测试手段的改进和测量者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误差,或者减少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准确程度。实验误差按其产生原因和性质,可以分为系统性误差、偶然性误差和过失误差(粗差)三种。实验力学这门课,同样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减少误差。比如对称法、初载荷法、增量法消除系统误差。还有通过分析给出修正公式用来消除系统误差,或者定期用更准确的仪器校准实验仪器以减少实验误差,校准时做好记录供以后修正数据用。偶然性误差难以排除,但可以用改进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减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配合增量法,可以使偶然性误差相互抵消一部分,得到最佳值。过失误差是指明显与实际不符,没有一定的规律。这在我们实验中也会经常出现,通常这些都是由于疏忽大意、操作不当或设备出了故障引起明显不合理的错值或异常值,一般都可以从测量结果中加以剔除。 我们主要做了三个实验,测量电桥特性,动态应变测量和光测弹性学方法。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个实验。桥路变换接线实验是在等强度实验梁上进行,当时是要在梁的上下表面哥粘贴两个应变片。当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图,可是我当时连最基本的图都看不懂,根本不知道哪个是应变片哪个是电阻的意思。接下来在粘应变片的时候也遇到了各种麻烦,应变片倒是没粘好几个,但是手上已经一团糟。好不容易把应变片粘好后,需要用焊锡把电线连上,在仔细琢磨过到底那根线连哪个之后,又遇到了新的麻烦就是那个怎么焊都焊不上,后来找来老师才知道原来是我们那一组的电烙铁有问题,换了个,才继续把这个艰辛的实验做完。这个实验做了不少时间,也着实费了不少的功夫,不过通过这个实验我认识到了自己

传感器综合的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 利用传感器测量重物质量院系:自动化系 班级:测控1201 班 小组成员:加桑扎西,黄承德 学生:加桑扎西 指导教师:仝卫国 实验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5 年7 月12日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 2、掌握多种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称的原理。 3、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测给定物体的重量。 4、能根据原理特性分析结果,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与应用。 5、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 二、实验设备、器材 1、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双平行梁、测微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标准电阻、差动放大器、直流数字电压表。 2、电容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 3、电涡流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微器、铝测片、铁测片、铜测片、电压表、示波器。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器的电容量C是的函数,当被测量变化使S、d或 任意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而变,从而可实现由被测量到电容量的转换。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建立在上述关系上的,若保持两个参数不变,仅改变另一参数,

就可以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再转换为电量输出。 差动平行变面积式传感器是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当安装于振动台上的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相对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如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2,当将C X1和C X2接入双T型桥路作为相邻两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振动台的位移有关。依据该原理,在振动台上加上砝码可测定重量与桥路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称未知重量物体时只要测得桥路的输出电压即可得出该重物的重量。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式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已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X距离有关。将阻抗变化经涡流变换器变换成电压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依据该原理可制成电涡流式传感器电子称。3、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工作原理: 应变片应用于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实验中,通过旋转测微器可使双平梁的自由端上、下移动,从而使应变片的受力情况不同,将应变片接于电桥中即可使双平衡的位移转换为电压输出。电桥的四个桥臂电阻R1、R2、R3、R4,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

实验力学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姓名:耿臻岑 学号:130875 指导老师:郭应征

实验一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应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应变花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条件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和主方向 2、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条件下的弯矩、扭矩和剪力等内力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不同的桥路接线方法 4、初步了解在组合变形情况下测量某一内力对应应变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电阻应变仪YJ-28 2、薄壁圆管弯扭组合装置,见图1-1 本次实验以铝合金薄壁圆管EC为测试对象,圆管一段固定,另一端连接与之垂直的伸臂AC,通过旋转家里手柄将集中荷载施加在伸臂的另一端,由力传感器测出力的大小。荷载作用在伸臂外端,其作用点距圆通形心为b,圆通在荷载F 作用下发生弯扭组合变形。要测取圆筒上B截面(它到荷载F作用面距离为L)处各测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试样弹性模量E=72GPa,泊松比μ=0.33,详细尺寸如表1-1 图1-1 薄壁圆筒弯扭组合装置 表1-1 试样参数表 外径D(mm) 内径d(mm) b(mm) L(mm)

40 34 200 300 三、实验原理 1、确定主应力和主方向 平面应力状态下任一点的应力有三个未知数(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应用电阻应变仪应变花可测的一点沿不同方向的三个应变值,如图1-2所示的三个方向已知的应变。根据这三个应变值可以计算出主应变的大小和方向。因而主应力的方向也可确定(与主应变方向重合) ()() () () 45450 4545 22 4545 1,2450450 4545 04545 112 2 221 2 2 22 tan2 2 1 1 x y xy E E εε εεεε γεε εε εεεεε εε α εεε σεμε μ σεμε μ - - - - - - = =+- =- + =±-+- - = -- =+ - =+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图1-2 应变花示意图图1-3 B、D点贴片位置示意图 2、测定弯矩 在靠近固定端的下表面D上,粘一个与点B相同的应变花,如图1-3所示。将B点的应变片和D点的应变片,采用双臂测量接线法(自补偿半桥接线法),得:()() () 000 44 2 2 64 r T T r r E E E D d M D εεεεεε ε σε π ε =+--+= == - =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实验与创新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实验与创新 高考对学生力学实验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十一个实验: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③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④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⑤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⑦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⑧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⑩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高考除了对课本中原有的学生实验进行考查外,还增加了对演示实验的考查,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来完成新的实验设计.设计型实验将逐步取代对课本中原有的单纯学生实验的考查. 力学试验的解题策略在于: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分析. 一、力学试验解析: 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例1】用游标卡尺测得某样品的长度如图1甲所示,其读数L=________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边长a如图乙所示,其读数a=________mm. 图1

解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读数为20 mm+3×0.05 mm =20.15 mm.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读数为 1.5 mm+23.0×0.01 mm=1.730 mm. 答案20.15 1.730 【题后反思】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由主尺读出整毫米数l0,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的格数n,则测量值(mm)=(l0+n×精确度) mm.注意:(1)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一般为游标尺上总刻度数的倒数.(2)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测量值(mm)=固定刻度指示的毫米数(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上与固定刻度基线所对的刻度值(注意刻度值要估读一位)×0.01 mm. 【强化训练1】(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小球的直径,结果如图2甲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_ mm. 图2 (2)知识的迁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用螺旋测微器的原理,解决下面的问题:在一些用来测量角度的仪器上,有一个可转动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标有角度刻度.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出圆盘转动的角度,在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的游标,上面共有10个分度,对应的总角度为9度.如图乙中画出了游标和圆盘的一部分.读出此时圆盘的零刻度线相对于游标零刻度线转过的角度为________度. 答案(1)10.975 (2)20.6 解析:(1)螺旋测微器主尺读数为10.5 mm,可动刻度一共50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篇一:传感器实验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验,在全体同学的大力配合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现将此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实验计划的制定 为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环节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安排,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充分做好教学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每讲授一段内容,就组织同学们做一次实验,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实验室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的安排 (1)每次实验前,提前下达实验任务,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由班长做好分组工作,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进实验室时,讲清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摆弄实验用品,要严格遵守实验章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

(3)实验过程中,认真抓好学生的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杜绝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 视及时发现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与指导或启发。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完毕,及时清查实验物品,并督促学生摆放好实验物品,做到物归原位。另外,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派代表做出总结,谈谈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说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有哪些收获。小组成员之间先进行互评,然后由教师作出补充,并适当给与鼓励。同时督促同学课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反思改进 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我都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反思,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下次实践课中加以改进。 总之,这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基本上能够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的改进不足的地方,争取把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 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

复习题实验力学3新(答案课件)

复习题 1.某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为H=3%,灵敏系数在μ0030=.的梁上标定。现将其用于铝(μ=0.36)试件的应变测量,设有三个测点,应变片的安装方位和测点处的应变状态分别使:(1)εεx y =;(2)εεx y =-;(3)-=μεεx y 。试计算每种情况下由于横向效应造成的应变读数的相对误差。 解:e =H %1000?-αμ(1) 当εεx y = 时, e =3%×[0. 30-(-(2) 当y x εε-= e =3%×(1-0.30(3) 当-=μεεx y 时,μεε α=-=X Y , e =3%×[0.36-0.30]=0.18%。 2.简述横向灵敏度、绝缘电阻和零点漂移的概念。 (1)轴向灵敏系数与横向灵敏系数之比叫做横向灵敏度,记为H ,是衡量横向效应大小的一个参数,横向灵敏度越大,横向效应就越大。 (2)贴在构件上的应变片的引出线与构件之间的电阻叫绝缘电阻,记为R m 。它是检查应变片粘贴质量以及粘结剂是否完全干燥或固化的重要标志。 (3)在温度保持恒定、试件没有机械应变的情况下,贴在试件上的应变片的指示应变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叫零点漂移,简称零漂,记为P 。 3.一应变片粘贴于轴向拉伸试件表面,应变片的轴线与试件轴线平行。试件材料为碳钢,弹性模量为E =210GPa ,应变片的阻值为R =120Ω,灵敏系数为K =2.00。若加载到应力σ=300Mpa 时,应变片的阻值变化是多少? 解:由 εK R R =?得: R K R ε=? =2.00×(300÷210000)×120 =0.34(欧姆)。 4.对构件表面某点进行应变测量,为修正由于横向效应引起的误差,用了一个90°应变花,横向效应系数为H =3%,灵敏系数在μ0030=.的梁上标定。且两个方向上的应变片对应的应变仪读数分别为εμεεμε090125250 ' ' ,==-,则这两个方向上的真实应变分 别为(131.43με)和(-251.69με )。 解:根据公式 ??? ????---=---=)(11)(11 0/ 90/2090 90/ 0/200εεμεεεμεH H H H H H 5.简述应变片的粘贴和防护的步骤。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7 1 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1. 如图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完成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弹簧原长和伸长量; (2)根据实验原理,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弹簧的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与弹簧对应的长度); (3)根据完成实验的合理性可知先后顺序为CBDAEFG. 答案:(1)刻度尺(2)弹簧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与弹簧对应的长度) (3)CBDAEFG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f=50 Hz的交流电源. (1)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v E=________(用给定字母表示); (2)若测得d6=65.00 cm,d3=19.00 cm,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传感器综合实验仿真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 2015 -- 2016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传感器原理与应用题目:综合实验—仿真部分院系:控制与计算机工程班级:测控1303 学号:1131160318 学生姓名:魏更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一周 成绩: 日期:2016 年1月15日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本实验的目的是配合《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传感器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相关部分的内容,利用Matlab/Simulink 进行仿真验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仿真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2、要求学生了解传感器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基础知识,掌握Matlab/Simulink 进行数据分析和仿真的基本方法。具体要求为:掌握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掌握传感器动态特性的分析手段,了解不同阶次特性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仿真实验,对传感器动态特性有感性认识。 二、实验正文 1、学习使用Matlab 进行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分别通过自己编写函数和使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实现相同功能。 ①按照最小二乘法原理编写Matlab 程序。 程序如下: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 1187,48.8382,52.4103]; z1=sum(x); z2=z1^2; z3=sum(power(x,2)); z4=sum(x.*y); z5=sum(y); n=length(x); k=(n*z4-z1*z5)/(n*z3-z2); a0=(z3*z5-z1*z4)/(n*z3-z2); fprintf('k=%f\n',k); fprintf('a0=%f',a0); y1=k*x+a0; plot(x,y1,'-b',x,y,'*r'); 输出结果: k=0.040274 a0=0.619114 拟合直线和各点的分布图见下图:

实验力学习题

实验力学习题

实验力学习题 1. 如图(a )所示的平板拉伸试件受轴向力 F 作用,试件上粘贴两枚应 (a) 2. 圆轴受扭矩T 作用,用应变片测出的是 __________ 。 A 切应变 B 切应力 C 线应变 D 扭矩 3. 使用补偿块方法进行温度补偿时,对补偿块和补偿片有哪些要 求? 4. 在应变测试中,怎样根据测点的应力状态选择应变片? 5. 电测中的零点漂移由哪些原因造成?怎样减少零点漂移造成的误 差? 6. 常用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为多少?灵敏系数为多少?选择高阻值 变片R i 、R 2,其应变值分别为 1 、 2,由R >、R 2组成图(b )所示 半桥测量电路 (R 为标准电阻) ,这时应变仪读数为 A (1 ) 1 (1 C (1 ) 1 D (1 ) 2 1=1 「R i F b \ / a F (b) C

应变片测量有哪些好处? 7. 举出几种(最少4种)常用应变片的特点及用途? 8. 简述静态电阻应变仪中双电桥电路工作原理。 9. 简述悬臂梁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0. 简述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1. 将847、830和-530按2X 10的修约间隔进行修约。 12. 将847.25、838.38和-530.75按0.5的修约间隔进行修约。 13?图示简支梁有一段等弯矩区,当施加荷载F 时,可用搁在梁上的三点 挠度计测得挠度计中点的相对挠度f 。一枚应变片沿纵向粘贴于梁 等弯矩段的下表面,以惠斯登电桥测量其电阻值。试由表中给出 的数据确定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其中梁高 h 15mm ,挠度计跨径 14.一枚应变片(R 120 , K 2.0)粘贴于轴向拉伸试件表面,应变 片轴线与试件轴线平行。试件材料为碳钢,弹性模量 E 210GPa 。 若加载到应力 300MPa ,应变片的阻值变化多少?如将此应变片 粘贴于可产生较大弹性变形的试件,当应变从零增加到 5000时, 应变片阻值变化多少?若应变片为半导体应变片 (R 120 , L 300mm 。

2021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理实验第1讲力学实验及创新作业含解析202102232116.doc

第1讲 力学实验及创新 A 组 基础能力练 1.(2020·四省名校二次大联考)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某次实验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分别测出A 点到B 、C 、D 、E 点之间的距离,x 1、x 2、x 3、x 4,以打A 点作为计时起点,算出小车位移与对应运动时间的比值x t ,并作出x t -t 图像如图丙所示. (1)实验中下列措施必要的是_C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打点计时器接220 V 交流电源 B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C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D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2)由图丙中图像求出小车加速度a =_5.0__m/s 2 ,打A 点时小车的速度v A =_0.40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电磁打点计时器接8 V 左右交流电源,选项A 错误;实验时不需要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选项B 错误;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选项C 正确;实验中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没必要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选项D 错误;故选C .(2)根据x =v 0t +12at 2可得x t =v 0+12at ,由图像可知:v 0=v A =0.4 m/s ;a =2k =2×1.4-0.40.4 m/s 2=5.0 m/s 2 2.(2020·江苏质量检测)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BC )

材料力学创新组合实验台技术要求精编

材料力学创新组合实验台技术要求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材料力学创新组合实验台技术要求 一、基本实验功能 组合实验台要求完成以下7种基本实验: 1.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实验; 2.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标定; 3.材料弹性模量E,泊松比μ的测定; 4.偏心拉伸实验; 5.弯扭组合受力分析; 6.悬臂梁实验; 7.压杆稳定实验。 二、创新组合实验装置 创新组合实验装置主要以两个置于滑轨上可以推拉固定的直角刚架为基本构件,其下部为可伸缩固定的梁杆,其中一个要求配备等强度梁备件。两个梁杆拉出工作时,套筒内部分能够紧固,端部可以对接嵌套在一起。两侧立柱可以搭接其它构件构成不同的组合结构。 (1)两个构件的两侧固定于滑轨上,能在立柱上搭接数种悬臂桁架,模拟雨篷等悬臂结构。此时为加载方便,可将梁杆推进套筒内(见图1)。

图1 平面桁架1构型图2 平面桁架2构型 图3 平面桁架3构型

(2)为提高悬臂桁架的承载能力,减小变形,在上部加斜拉杆,即变成超静定悬臂桁架(见图2)。 (3)将两个悬臂桁架对接在一起,可做出数种构型的超静定桁架,模拟屋架结构;若在上方再增加斜杆,可提高屋架刚度,增加超静次数。(见图3)。 (4)将两个构件的两侧链杆约束去掉,上部加一横杆,下部横杆拉出,且在自由端加下向荷载时,可构造出刚架与压杆的组合结构,可进行上部压杆,两侧和下部横杆弯曲试验观测(见图4)。 图4 刚架与压杆组合1

图5刚架与压杆组合2 (5)将两个构件的横杆嵌套在一起,上部加横杆,下部中间加垂直荷载,可构造出超静定刚架与压杆的组合(见图5) 三、技术要求 1.加载:实验台采用蜗杆机构以螺旋千斤进行加载,经传感器由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测力部分测出力的大小。 主要技术指标: (1)试件最大作用载荷8kN; (2)加载机构作用行程50mm; (3)手轮加载转矩0~; (4)加载速度0.12mm/转(手轮); 要求荷载数码显示,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2.应变测量 各杆件受力变形采用32节点7窗显示静态电阻应变仪测量,其中1窗显示荷载,6窗显示6个单点应变。 主要技术指标: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 利用传感器测量重物质量院系:自动化系 班级:测控1003 班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仝卫国 实验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3 年7 月7日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设备、器材 (2)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 (2)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 3、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工作原理 (3) 四、传感器特性测试 (3) (一)电容式传感器特性分析 (3) (二)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分析 (8) 五、实际测试与实验数据处理 (10) (一)电容传感器测重物质量 (10) (二)电涡流式传感器测质量(用于验证) (12) 六、实验结果分析 (14) 七、结论 (14) 1、数据结论 (14) 2、心得体会 (15) 八、参考文献 (16) 相敏检波器实验 (17) 一、实验目的 (17) 二、实验设备、三实验原理 (17) 四、实验步骤 (17)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 2、掌握多种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称的原理。 3、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测给定物体的重量。 4、能根据原理特性分析结果,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与应用。 5、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 二、实验设备、器材 1、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双平行梁、测微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标准电阻、差动放大器、直流数字电压表。 2、电容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 3、电涡流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微器、铝测片、铁测片、铜测片、电压表、示波器。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器的电容量C是的函数,当被测量变化使S、d或 任意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而变,从而可实现由被测量到电容量的转换。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建立在上述关系上的,若保持两个参数不变,仅改变另一参数,就可以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再转换为电量输出。 差动平行变面积式传感器是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当安装于振动台上的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相对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如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2,当将C X1和C X2接入双T型桥路作为相邻两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振动台的位移有关。依据该原理,在振动台上加上砝码可测定重量与桥路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称未知重量物体时只要测得桥路的输出电压即可得出该重物的重量。

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分析

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分析 1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分析 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在各类验证性实验中应用非常广泛,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传感器的实物和辅助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及键盘显示电路全部公开,信号调理电路采用一对一模式电路设计,针对性强。而且各个模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样可以随意的组合出多种实验模式;第二,系统的设计模式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该系统的信号处理扳部分采用总线扩展模式,这样有利于将没有事先列入的传感器加入到系统中,而且可以根据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旧的传感器更换掉,以满足实验需求;第三,I/O控制板采用标准的RS-485总线联网,使得硬件扩展非常方便。系统在增加信号处理板和传感器模块时不需要改变I/O 控制板,只需要通过RS-485总线就可实现贴近实际的工业控制系统;第四,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下位机提供了编程思路和例程,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扩展此应用系统。所以本系统可以作为传感器应用的验证性试验,同时还可以作为传感器应用的开发工具及大学生电子竞赛的培训工具。 2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的几种组合方式 2.1Pc与主机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 Pc与主机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是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的几种组合方式的一种,这种系统的连接方式为利用本机配备的图形控制软件连接传感器,这种系统通常应用在计算机图形测控软件的开发实验、上下位机通讯实验、工业测控系统的开发实验、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实验、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实验以及大学生电子竞赛培训实验中。这种系统组合方式在实验应用过程中效果较好。 2.2Pc与分散式I/O控制板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 Pc与分散式I/O控制板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通常被应用在利用本机配备的通信控制软件进行RS-485总线联网的传感器应用的验证性实验中,而且这个系统可以通过自行编程后用于以下实验中,包括:计算机图形测控与下位机联网的开发实验、上下位机联网通讯实验、联网的工业测控系统的开发实验、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实验、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实验以及单片机与485接口实

传感器地选择

方案一压电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有源传感器,又称自发电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材料受 力后在其相应的特定表面产生电荷的压电效应。 压电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适用于动态力学量的测量,不适合测频 率太低的被测量,更不能测静态量。目前多用于加速度和动态力或压力的测量。压电器件的弱 点:高内阻、小功率。功率小,输出的能量微弱,电缆的分布电容及噪声干扰影响输岀特性,这 对外接电路要求很高。 方案二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变化的一种传感器。它有结构简单、灵敏度 高、动态响应好、可实现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等优点。电容传感器可用来检测压力、力、 位移以及振动学非电参量。 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可用最普通的平行极板电容器来说明。两块相互平行的金属极 板,当不考虑其边缘效应(两个极板边缘处的电力线分布不均匀引起电容量的变化)时,其电容 量为 (2. 1) 式(2. 1)中 d——两极板间的距离; A——两平行极板相互覆盖的有效面积; 5——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So——真空中介电常数。 若被测量的变化使式中d、A、J 「三个参量中任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电 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就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虽然电容式传感器有结构简单和良好动态特性等诸多优点,但也有不利因素: (1)小功率、高阻抗。受几何尺寸限制,电容传感器的电容量都很小,一般仅几皮法至几十皮法。因C太小,故容抗X二1/C彳報,为高阻抗元件,负 载能力差;又因其视在功率PrC, C很小,则P也很小。故易受外界干扰, 信号需经放大,并采取抗干扰措施。 (2)初始电容小,电缆电容、线路的杂散电路所构成的寄生电容影响很大。 方案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力学创新实验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力学创新实验 1.(7分)(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22题)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最两光电门之间的 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 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 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 A和△t 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回答下列为题: (1) 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 A,和△t B,表示为a= (3) 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答案:(1)0.960(2) s 21[(B t d ?)2-(A t d ?)2] (3) ()Mg a m M mg +- (4) 系统误差 2.(12分)(2013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第23题)测量小物块Q 与平板P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 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 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 板的上表面BC 在B 点相切,C 点 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 ′。重力加速度为g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 的质量m ; ②测量出轨道AB 的半径R 、BC 的长度L 和CC /的高度h ; ③将物块Q 在A 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 落地处标记其落地 点D ;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 ′的距离s 。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 到达B 点时的动能E kB =__________; (ⅱ)物块Q 到达C 点时的动能E kC =__________; (ⅲ)在物块Q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物块Q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__________; (ⅳ)物块Q 与平板P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 (ii )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2.(12分)答案: (1)(每空2分)(ⅰ)mgR (ⅱ)24mgs h (ⅲ)mgR -24mgs h (ⅳ)2 4R s L hL - (2)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2分) 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或接缝B 处不平滑等)(2分) 3.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 第22题)(8分)某同 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 A Q B P C C ′ D R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