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产品清洗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

医疗器械产品清洗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
医疗器械产品清洗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

医疗器械产品清洗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

医疗器械产品由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原材料、人员等原因,往往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污染物,有必要对产品进行清洗。对于使用前需要灭菌或消毒的产品,清洗就是利用液体溶剂按照一定的程序除去产品上的污染物,减少产品灭菌前的初始污染,以保证产品最终灭菌或消毒效果。

产品清洗过程确认就是通过适宜的方法采集足够的数据,以证明按规定方法清洗后的产品,能始终如一地达到预定的清洗效果。为了避免产品清洗后再污染,减少灭菌前初始污染菌,还应当考虑并确认清洗后产品的干燥、初包装封口等环节,本检查指南未包含该部分内容。

本检查指南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医疗器械产品清洗过程及工艺确认的了解,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产品清洗过程确认监督检查水平。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产品清洗过程确认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检查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讨论以确保本检查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检查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涉及产品清洗过程确认检查的参考资料。

本检查指南适用于使用前需灭菌或消毒产品清洗过程确认,给出了产品清洗工艺应当考虑的因素、过程确认的流程及要求。

二、检查要点

(一)清洗过程及过程确认应当考虑的因素

对于确定的产品,清洗效果取决于清洗的过程。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清洗工艺,必要时可分阶段清洗,但应当确认各阶段的清洗工艺。

企业在选择产品清洗工艺及过程确认时应当考虑以下方面:

1.产品的污染

应当结合生产工艺分析评价各阶段的污染源,并评价由此可能带来的污染及污染程度。应当针对不同的污染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其污染程度减少到可接受水平。

2.清洗方法的选择

清洗方法的选择一般应当考虑产品的材料、结构及清洗需要达到的效果等方面。

医疗器械产品常见的清洗方法有手工清洗、自动化清洗,以及两种方法的结合。这两种清洗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很广。手工清洗方法主要是手工持清洗工具,按预定的要求清洗产品。常用的清洗工具一般有能喷洒清洗剂和淋洗水的喷枪,刷子、尼龙清洁块等。自动清洗方法是由自动化的专门设备按一定的程序自动完成整个清洗过程的方式。常见的有超声波清洗、高压喷淋清洗等。由于手工清洗时,不同人员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而导致清洗工艺存在一定的不可控

性,因此条件允许时应当尽量采取自动清洗方式。手工清洗时,应当评价影响清洗效果的各种因素,如果明确了可变因素,在清洗验证过程中应当考虑相应的最差条件。

3.清洗过程的环境要求

应当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预期用途等确定清洗过程所在生产环境,且环境级别的设臵应当符合法规要求具体要求。对于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末道清洗过程的环境控制应当符合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附录的相关要求。对于产品非末道清洗过程(如粗洗),其所在的生产环境无特殊要求,可根据产品要求确定适宜的生产环境。

4.清洁剂的选择

清洁剂应当能有效溶解污染物、不腐蚀清洗设备及医疗器械产品,并且本身易被清除。建议使用专用的清洁剂,一般不使用家用清洁剂。应当明确清洁剂的名称、成份、清洗浓度及配制该清洁剂的方法。必要时,可验证或评价清洁剂残留量是否在允许的限度内。企业还可根据污染物和产品材质的性质自行配制清洁剂。

5.产品清洗的溶剂

医疗器械产品清洗过程中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包括纯化水、注射用水。末道清洗过程使用水作为溶剂时,应当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由于特殊结构、化学性能、污染物性质等因素,也可能使用有机溶剂,常见的有乙醇等挥发性好、低毒性的溶剂。

6.常见的清洗过程参数

(1)清洗次数;

(2)清洁剂的品种及清洗用浓度;

(3)清洗介质,如纯化水、注射用水、酒精等;

(4)清洗时间;

(5)清洗的温度;

(6)水量和/或水位;

(7)一次清洗产品的最大数量及摆放方式;

(8)超声波频率(超声波清洗方法);

(9)清洗液使用次数;

(10)水压及流速(高压喷淋方法);

7.典型型号的选择

产品的清洗过程确认可选取有代表性产品的典型型号开展。代表性产品及典型型号的选择应当考虑不同产品的材质、结构、加工工艺、生产环境等因素。当引入新产品时,需评价该产品是否适用于清洗过程;必要时,应当开展再确认。

8.接受准则及检测方法

生产企业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运行确认及性能确认的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样品的抽取方式和数量。一般情况下,不宜只选择目视检查一项。其中,常见的检查项目有:

(1)目视检验。应当无明显油漆、油脂、焊剂、焊渣、热处理或热成型氧化皮、灰尘、垃圾、金属或磨料颗粒和废屑,无明显损伤。目视检验应当在一定光照度下进行,包括通常的和补充的照明。必要时,目测检查应当辅以管道镜、镜子以及其他辅助工具,检查难以看

到的表面。灯的表面应当防止被检验表面强光炫目。

(2)擦拭试验。用清洁、不掉绒的白色棉布等,以高纯度的溶剂润湿(但不要饱和),以评价不可直接目测检查的表面洁净度。

(3)产品清洗后生物负载的检测

检测方法可参照《药典》、《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检测清洗产品的初始污染》(GB/T 19973.1- 2005/ISO 11737-1:1995)中有关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

(4)产品微粒污染检测(产品有微粒限度要求时)

有行业标准要求的应当执行行业标准,如《一次性使用麻醉用过滤器》(YY0321.3-2009)。无标准要求的,可参照《药典》中有关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的方法检测清洗产品的微粒。

(5)其他项目,如清洁剂检测、清洗前后清洗用水微粒或PH变化等。

(二)清洗过程确认的相关要求

清洗过程确认应当证明清洗过程在一定的清洗过程参数范围内能够持续达到预期的清洗效果。

1.工作小组

应当成立过程确认小组并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小组成员一般来自生产部、质量部、研发部等部门。

过程验证小组应当制定过程确认方案并按照方案完成确认工作,形成确认记录和确认报告。

2.确认方案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验证目的;

(2)适用的产品范围、作过程确认的典型产品以及选择理由;

(3)过程确认小组成员组成及各自的职责;

(4)所采取的清洗流程及清洗方法;

(5)需确认的清洁过程参数;

(6)检测项目、方法、取样原则及可接受准则;

(7)所要使用的设备、设施清单(包括称量、监控和记录设备)以及其校准状态;

(8)应当保留的记录。

3.过程确认环节及要求

一般分为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性能确认(PQ)三个过程。

(1)安装确认(IQ)是指有客观证据支持,即正确地考虑到所有符合厂商规格的过程设备和辅助安装系统的主要布臵和设备供应商的说明。

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清洗过程的环境应当符合要求。

2)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应当符合要求。

3)清洗过程不会对产品性能、其他工序及洁净室环境造成污染。

4)使用设备清洗的,应当具有设备随机文件,如使用说明书等。

5)使用设备(如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的,应当确认具有安装条件,如工作电源等;设备可按照设定参数正常运行,如超声频率,清

洁时间,温度等。

6)使用自动化清洗的,应当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

7)手工清洗的,应当确认具备清洗工具。

8)操作人员和检测人员的培训及资格确认。培训内容一般应当包括清洗设备操作规程,适用时还应当包括洁净室相关管理制度、产品清洗等方面的内容。

9)编制产品清洗过程有关生产和检验操作规程及相关制度。

(2)运行确认(OQ)是指通过客观证据,确认使产品符合所有预期清洗效果的过程参数控制范围。

1)设备可以按照预定设计的参数运行。

2)选取代表性产品的典型型号,通过参数确认来建立适宜的清洗过程参数。

一般通过最差清洗过程参数组合来清洗,产品应当达到清洗效果且不应当有损伤,如最高、最低温度,最短清洗时间,最少清洗次数,最低清洁剂浓度等。

3)验证产品清洗过程有关操作规程的适用性。

(3)性能确认(PQ)是指通过客观证据,证明在规定的条件下,通过清洗过程能够连续地清洗出符合所有预定要求的产品。

1)应当使用按照正常工艺下生产的产品作性能确认。应当通过预期使用的清洗过程。

2)用于清洗过程性能确认的批次生产的关键物料应当由批准的供应商提供,否则需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

3)最终确定清洗过程的具体方法及工艺参数,确定相关操作规程。

4.再确认

为了确保工艺处于受控状态,一般应当在以下情况时开展再确认:(1)经过一定周期。

(2)发生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变更,如产品结构、材质、清洁工艺发生变更。

(3)有新产品出现,且不能被原有的典型型号覆盖。

5.在产品质量监测过程中应当采用持续工艺参数监测的方法支持产品清洗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当趋势出现渐进性变化时,应当进行评估,必要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清洗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三)应当形成的文件

1.经批准的验证方案,其中应当至少明确过程确认工作组及其人员分工、验证方案、验证实施计划、可接受标准等。

2.验证过程中应当保留的记录(含环境监测、清洁用水监测的记录)。

3.验证过程中要求获取或保留的制度、说明书等。

4.经批准的验证报告,其中至少明确最终确定的过程参数。

5.根据确认结果形成的清洗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清洗流程

医疗器械清洗流程 1.盆、盘、碗、药杯 第一种方法:回收—→常水冲洗—→复合酶浸泡10分钟—→刷洗—→常水冲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漂洗二遍—→纯水漂洗二遍—→控水—→干燥(90℃ 20分钟)第二种方法:回收—→常水冲洗—→上机器清洗(注:容器摆放不能过挤,摆放均匀,开口方向一致) 2.手术器械(除管腔器械外) 第一种方法:回收—→常水冲洗—→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刷洗—→常水漂洗二遍—→纯水漂洗二遍—→控水—→干燥(90℃ 20分钟) 第二种方法:回收—→常水冲洗—→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上机器清洗(每筐器械不能过多,要摆放均匀,关节全部打开) 3.管腔器械 回收—→常水冲洗—→管腔注酶—→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常水冲洗—→毛刷刷洗管腔—→加压水枪冲洗管腔—→常水冲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漂洗二遍—→纯水漂洗二遍(纯水冲洗管腔)—→压力气枪吹干管腔—→干燥(90℃ 20分钟) 4.穿刺针 回收—→常水冲洗—→棉签清洁针座腔内—→针腔注酶—

→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常水冲洗—→加压水枪冲洗针腔内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并用纯水冲洗针腔内部—→压力气枪吹干管腔—→干燥(擦干) 5.橡胶管 回收—→常水冲洗—→松节油擦洗外面污垢(胶布印)—→常水冲洗—→管腔注酶—→复合酶浸泡10分钟—→常水冲洗—→压力水枪冲洗管道内面—→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并用纯水冲洗管腔—→压力气枪吹干管腔—→干燥(擦干) 6.筒、缸、瓶 回收—→常水冲洗—→刷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干燥(90℃ 20分钟) 7.呼吸机管道 回收—→常水冲洗—→复合酶浸泡10分钟—→常水冲洗、刷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干燥(70℃ 20分钟) 8.湿化罐、集水杯、Y形管、接头 回收—→常水冲洗—→复合酶浸泡10分钟—→常水冲洗、刷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干燥(70℃ 20分钟) 9.氧气管、氧气湿化瓶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及形式.doc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及形式 2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生产)特点,制定检查项目、标准。 检查项目 查思想 查制度 查机械设备 查安全生产设施 查安全教育培训 查操作行为 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查伤亡事故的处理等。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定期分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内部建制等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中型以上的企业(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分公司每月组织一次;项目部每半月组织一次制度性的全面安全生产检查。施工现场比较集中的公司可以每月组织次;项目部半月或每旬组织一次。总之,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与上级要求而建立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每次安全生产检查应由单位领导或总工程师(技术领导)带队,工会、安全、动力设备、保卫等部门派员参加。这种制度性的定期检查内容,属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检查。 2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

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应由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某项专业(如垂直提升机、脚手架、电气、塔吊、压力容器、防尘防毒等)安全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单项检查,这类检查专业性强,也可以结合单项评比进行。参加专业安全生产检查组的人员,主要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懂专业技术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有实际操作、维修能力的技术工人参加。新搭设的脚手架、垂直提升机(龙门架和井字架)、塔吊等重要设施和设备使用前的验收工作属于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 3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形式通常有 ①班组进行班前、班后岗位安全生产检查; ②各级安全员及安全值日人员巡回安全生产检查 ③各级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的同时检查安全。 4季节性及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 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是针对气候特点(如冬季、暑季、雨季、风季等)可能给安全施工(生产)带来危害而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为防止职工纪律松懈、思想麻痹等,也要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检查时应由单位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节日加班,更要重视对加班人员的安全教育,同时要认真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2.2安全生产检查方法及要求 方法

医疗器械的清洗与去污

医疗器械的清洗与去污 【摘要】医疗器械属于医学领取十分重要的器材,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而言,进行灭菌或消毒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清洗与去污。清洗与去污指的是利用物理与化学方法将污垢、有害物质、微生物等去除,尽可能地将被洗物品上的无机物、有机物及微生物等降到安全水平。总的来说,医疗器械的清洗去污应在灭菌或消毒之前完成,才能提高临床消毒灭菌质量。为了探讨医疗器械的清洗与去污,本文进行了相关分析,望有助于相关工作。 【关键词】医疗器械;清洗;去污 医疗器械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灭菌或消毒之前必须做好清洗与去污,因为任何残留于医疗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及微生物等都会阻碍灭菌或消毒因子和微生物间的有效接触,从而形成芽孢或细菌保护膜,最终对灭菌消毒效果产生影响[1]。因此,灭菌消毒前的清洗与去污就是要将医疗器械上的无机物、有机物及微生物等降到安全水平,具体的方法为将水、清洁剂或去污剂将器械上污染物质(如血迹、污垢及润滑剂等)去除,然后再进行漂洗与烘干或擦干。为了进一步探讨医疗器械的清洗与去污,本文就清洁剂和去污剂选择及使用、清洗和去污方法及步骤或过程等进行了分析,现介绍如下。 1.清洁剂和去污剂选择及使用 医疗器械清洗与去污以往采取自来水处理,但其对软化或去除干的污物无效,当前能彻底清洗去污医疗器械的清洁剂包括化学清洁剂和酶清洁剂两类: 1.1 化学清洁剂:这类清洁剂进行医疗器械清洗,可保持污染物潮湿,并松解干污物,但污物则需要配合其他机械活动才能去除。同时,这类清洁剂有腐蚀性与适用范围,选择的一般原则为:PH低于7的清洁剂可用于无机物清洗,PH 大于7的则用于有机物清洗,而不锈钢可选用弱碱性清洁剂处理[2]。 1.2 酶清洁剂:这类清洁剂指的是有生物活性的蛋白物质,能有效分解与去除湿的或干的污物。又可再分为单酶与多酶两种清洁剂,前者可迅速分解污物蛋白质,而后者能对多种有机物进行分解。酶清洁剂属于中性物,无腐蚀性,在多种医疗器械中都能应用,但应用时应注意:第一,最适温度为55~65℃,才能尽量保持酶活性[3]。第二,不能直接与皮肤、黏膜等接触。第三,原液不能与水等异物接触。第四,若配合清洗机或超声机清洗,则能促使锈斑或血迹脱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五,浸泡器械时,应将关节缝隙与齿槽等打开,这样能更彻底地清除污物。 2.清洗和去污方法 医疗器械的清洗和去污方法包括手工与机械两种形式,现介绍如下: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一、基础安全管理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查企业是否下发文件,有无安全生产责任制文本责任制文本是否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责任明确 (2)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5)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管理机构 (1)设置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符合规定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查相关文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符合要求 3.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制定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查企业下发的文件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文本文本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清楚、规定明确(2)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3)安全会议制度

(4)安全检查制度 (5)隐患整改制度 (6)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7)作业场所防火、防爆、防毒管理制度 (8)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9)劳动防护用品(具)管理制度 (10)事故管理制度 (11)是否制定岗位操作安全规程(安全操作法),以文件形式下发,并在相应岗位上公示查企业下发的文件和有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文本文本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清楚、规定明确 (1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查应急救援文本及备案注明应急救援预案结构完整规范,应急救援组织或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明确,物资和器材按规定配备,明确定期组织演练,能定期修改完善 4.安全管理台帐(根据企业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查看对应的台帐、记录,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1)安全会议台帐检查台帐根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会议议题明确,决定落实到位(2)安全检查台帐根据制度定期组织检查,检查结果登记清楚,发现问题应记录解决期限和结果,主要负责人

医疗器械产品清洗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

医疗器械产品清洗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 医疗器械产品由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原材料、人员等原因,往往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污染物,有必要对产品进行清洗。对于使用前需要灭菌或消毒的产品,清洗就是利用液体溶剂按照一定的程序除去产品上的污染物,减少产品灭菌前的初始污染,以保证产品最终灭菌或消毒效果。 产品清洗过程确认就是通过适宜的方法采集足够的数据,以证明按规定方法清洗后的产品,能始终如一地达到预定的清洗效果。为了避免产品清洗后再污染,减少灭菌前初始污染菌,还应当考虑并确认清洗后产品的干燥、初包装封口等环节,本检查指南未包含该部分容。 本检查指南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医疗器械产品清洗过程及工艺确认的了解,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产品清洗过程确认监督检查水平。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产品清洗过程确认提供参考。 当相关法规、标准、检查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讨论以确保本检查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围 本检查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涉及产品清洗过程确认检查的参考资料。 本检查指南适用于使用前需灭菌或消毒产品清洗过程确认,给出

了产品清洗工艺应当考虑的因素、过程确认的流程及要求。 二、检查要点 (一)清洗过程及过程确认应当考虑的因素 对于确定的产品,清洗效果取决于清洗的过程。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清洗工艺,必要时可分阶段清洗,但应当确认各阶段的清洗工艺。 企业在选择产品清洗工艺及过程确认时应当考虑以下方面: 1.产品的污染 应当结合生产工艺分析评价各阶段的污染源,并评价由此可能带来的污染及污染程度。应当针对不同的污染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其污染程度减少到可接受水平。 2.清洗方法的选择 清洗方法的选择一般应当考虑产品的材料、结构及清洗需要达到的效果等方面。 医疗器械产品常见的清洗方法有手工清洗、自动化清洗,以及两种方法的结合。这两种清洗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很广。手工清洗方法主要是手工持清洗工具,按预定的要求清洗产品。常用的清洗工具一般有能喷洒清洗剂和淋洗水的喷枪,刷子、尼龙清洁块等。自动清洗方法是由自动化的专门设备按一定的程序自动完成整个清洗过程的方式。常见的有超声波清洗、高压喷淋清洗等。由于手工清洗时,不同人员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而导致清洗工艺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条件允许时应当尽量采取自动清洗方式。手工清洗时,应当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方法

器械 清洗消毒 正确处理 专家工作小组器械清洗消毒第8 校订版

器械清洗消毒正确处理 2005 年校订第8 版 外科手术器械 微型手术器械 牙科器械 电动器械 微创手术器械,刚性内窥镜与高频器械 柔性内窥镜和配件 柔性器械和呼吸装置 截至目前的德文版:截至目前的外文版: 1. 1979 年版1997 年波兰文初版,2004 年第8 版 2. 1983 年版1999 年法文初版,2004 年第8 版 3. 1985 年版1999 年意大利文初版,2004 年第8 版 4. 1990 年版1999 年英文初版,2004 年第8 版 5. 1993 年版1999 年西班牙文初版,2004 年第8 版 6. 1997 年版2001 年俄文初版,2004 年第8 版 7. 1999 年版2003 年日文版 8. 2004 年版2004 年挪威文第8 版 2004 年荷兰文第8 版 2004 年土耳其文第8 版 2005 年匈牙利文校订第8 版 本手册PDF 文件可从我们的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a6689731.html, 免费下载。 专家工作小组 版权所有 器械清洗消毒(c) 2005 Daimlerstra?e 2 D-64546 M?rfelden-Walldorf ISBN 3-00-013611-8 禁止全部或节选盗印。 器械清洗消毒正确处理,2005 年校订第8 版,https://www.360docs.net/doc/ea6689731.html,3

器械产品分组: Wolfgang Fuchs c/o Aesculap Am Aesculap-Platz D-78532 Tuttlingen 电话:+49 (0)7461-95 27 98 Helmi Henn c/o Wolf Endoskope Postfach 1164 / 1165 D-75434 Knittlingen 电话: +49 (0)7043-35-144 Karl Leibinger c/o KLS Martin Group Gebrüder Martin Kolbinger Stra?e 10 D-78570 Mühlheim 电话: +49 (0)7463-838-110 Ursel Oelrich c/o Aesculap Am Aesculap-Platz D-78532 Tuttlingen 电话: +49 (0)7461-95 29 32 Claudia Schwieger c/o Heine Optotechnik Kientalstr. 7 D-82211 Herrsching 电话: +49 (0)8152-3 83 40消毒剂、清洁剂和防护剂 产品分组: Dr. Holger Biering c/o Ecolab Reisholzer Werftstrasse 38-42 D-40589 Düsseldorf 电话: +49 (0)211-9893-634 Rudolf Glasmacher c/o Ecolab Reisholzer Werftstrasse 38-42 D-40589 Düsseldorf 电话: +49 (0)211-9893-668 Verona Schmidt c/o Chem. Fabrik Dr. Weigert Mühlenhagen 85 D-20539 Hamburg 电话: +49 (0)40-78960-179 Dr. Jürgen Staffeldt c/o Chem. Fabrik Dr. Weigert Mühlenhagen 85 D-20539 Hamburg 电话: +49 (0)40-78960-165 消毒装置、清洁装置和灭菌 设备产品分组: Hans J?rg Drouin c/o MMM Daimlerstra?e 2 D-64546 M?rfelden-Walldorf 电话: +49 (0)6105-9240-12 Robert Eibl c/o MMM Semmelweisstra?e 6 D-82152 Planegg 电话: +49 (0)89-89918-334 Dr. Winfried Michels c/o Miele Carl-Miele-Stra?e 29 D-33332 Gütersloh 电话: +49 (0)5241-89-1491 Michael Sedlag c/o Miele Carl-Miele-Stra?e 29 D-33332 Gütersloh 电话: +49 (0)5241-89-1461 专家工作小组器械清洗消毒 由下列成员组成:

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讲课稿

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

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2013版) 无菌包装的封口过程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的保护、无菌保持、无菌打开和使用等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过程。本检查要点指南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无菌包装的封口过程的认知和把握,指导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无菌包装封口过程控制水平的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无菌包装封口环节的管理要求提供参考,规范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工作,保障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检查要求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讨论以确保本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仅限于无菌包装封口确认的部分,并未包含无菌包装材料微生物屏障、灭菌过程、标签适应性、存储和运输适应性等相关的其他验证内容。 本指南可作为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核发、变更、换证等现场检查、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各项涉及无菌包装封口环节检查的参考资料。 二、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 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试验和文件记录,

证实可以持续提供可被接受的无菌包装封口过程。 进行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首先应组建一个过程确认小组以确保过程确认工作的进行。确认小组的成员一般来自研发、生产、质量控制、采购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确认小组应制定过程确认方案并按照方案完成过程确认工作。 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的过程一般应包括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一)安装确认(IQ) 安装确认用来证明设备已被正确安装和计量,保证设备可以保持关键过程受控。一般情况下,安装确认应包含以下因素: 1.安装条件,如工作电源等;设备在标称的设计参数下可正常运行,如加热温度、冷却温度、封口速度、压力、预热时间等; 2.无菌包装封口过程所在洁净室级别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且不会对其他工序及洁净室环境造成污染; 3.封口设备可按照设定参数运行,如加热温度、冷却温度、封口速度、压力、预热时间等; 4.若封口设备含有软件,还应对软件进行确认; 5.封口设备及无菌包装材料的随机文件,例如图纸,说明书等; 6.制定无菌包装封口设备的维护程序、相关监测设备(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计量、校准程序,确保过程参数指示仪受控;

安全生产检查“十要点”

安全生产检查“十要点”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有效的安全检查有利于把握安全生产形势、治理安全隐患、总结安全经验、推广安全成果、推动工作落实。要实现安全检查的预期效果,应做到十要。 一要制定计划。安全检查不能走到哪里是哪里,也不能查多少是多少,遇到什么查什么,而是要有具体的计划运行表,查哪些单位、哪些环节、哪些内容,都要事先明确,保证按照计划落实检查任务,防止检查时挂一漏万。 二要明确标准。安全检查不能各唱各的调,各说各的理,必须有一套规范完整的标准与细则,依照标准与细则衡量安全工作情况,做到一把尺子量长短,保证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一致性、规范性。 三要科学分工。要根据检查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工作特点等进行分工,查资料、查现场、查预案演练、查职工安全技能等都要有人具体负责,从而避免捡查时的忙乱与无序。 四要专业对口。安全工作的科学性、复杂性特点,决定了安全捡查的人员必须是内行,必须很熟悉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否则,就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参与安全捡查的人员必须专业对口,业务相关,谨防外行

凑数,降低检查的权威性。 五要人员精干。安全检查是一项苦差事,需要深入一线、深入岗位,有时还要利用晚上时间、特殊天气条件进行检查,因此,要组织精干力量参与其中,保证每个人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投入检查活动,做到安全检查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能够与正常工作两不误。 六要注重指导。要把检查的过程作为对基层安全工作指导的过程,对于发现的问题既要指出问题的性质所在,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也要告诉基层如何整改,如何防范,帮助基层提出整改措施,营造和谐的检查氛围。 七要眼中有人。安全检查不能仅仅盯住设备与现场,也要把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行为纳入检查之中,做到既要见物,也要见人,通过技能测试、业务提问、行为观察等途径,掌握职工队伍的安全状况,校正不安全行为,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提供意识与能力保证。 八要紧盯整改。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目的就是整改隐患,企业要落实严格的隐患整改责任制,明确整改的时间、标准和责任人员,并且建立反馈渠道和回访制度,紧盯整改不放松,确保每一个隐患都能够得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一、目得 为保证产品配件(以下简称:配件)清洗工艺得产品质量及工艺稳定性,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得要求,对配件得清洗工艺进行验证。 二、确认项目 清洗工艺得方案、配件清洗得效果. 三、方法 采取不同得清洗方案进行清洗,通过对清洗后得微粒污染指数、清洗介质得残留量、初始污染菌、PH值、电导率进行测定与未清洗配件本身得污染程度、清洗难易程度对比,以此验证原配件清洗工艺方案得可行性。 四、参加人员 五、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一、验证项目 配件清洗得方法与清洗时间。 二、验证时间 三、验证条件 1、生产设备 超声波清洗机、盛水容具(水盆). 2、生产地点 二楼净化车间初洗间、精洗间。 3、产品配件:

因公司配件种类繁多,根据配件得清洗特点分以下几类,并根据每类配件选出最复杂清洗得代表配件) (详见附件“待清洗产品配件分类表") A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得塑料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输注泵套管) B类:与血液、药液非直接接触得塑料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高压泵螺纹接头) C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得金属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穿刺针管) D类:与血液、药液非直接接触得金属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铜帽) 4、检验设备:微粒检测 仪、。 四、验证方案 分别对每类选出得代表配件分别列出以下四种方案,先行设定清洗方法与清洗时间等进行操作。 1.方案1

2.方案2 3。方案3 4。方案4

五、操作步骤 1、按正常生产流程选取做试验配件生产500件。 2、取400件配件,用上述4种方案分别清洗配件100件,烘干后送检。 3、取100件未洗得同批配件,按正常步骤检验,以最后得检验结果做清洗效果参照。 六、检验方法 1、将不同方案得100件配件分别分为3个检验组,每组33件(其中3组34件)。 2、取样方法:根据末道清洗用水分别取适量得纯化水或注射用水,按试验项目特点逐组、逐支或随机抽取5件缓缓冲洗内壁或内侧。 3、按相应试验方法对供试液进行检验,每批供试液做5次,求平均数为检验结果. 4、将检验结果除以取样配件数(33或34)即得到单个配件相关值得平均数。 注:(1)微粒污染指数试验方法:按GB 8368-2005附录A、1规定进行试验。 (2)清洗剂得残留量试验方法:按GB 5750、4-2005中10、2规定进行试验。 (3)初始污染菌试验方法:按GB 15980-1995中附录C规定进行试验。 (4)PH值得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5)电导率得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七、检测结果 (一)微粒污染指数 1、A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得塑料配件 (代表配件:输注泵套管)

过程确认方案(模板)

过程确认方案 方案编制:日期:年月日方案审核:日期:年月日方案审核:日期:年月日 深圳市XX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3) 2.目的 (3) 3.适用范围 (3) 4.参考依据 (3) 5.确认小组成员及职责。 (3) 6.确认周期及进度安排 (3) 7.确认的内容 (4) 7.1.设备及材质 (4) 7.1.1设备 (4) 7.1.2物料材质 (4) 7.2.安装确认 (4) 7.2.1.目的 (4) 7.2.2.内容及方法 (5) 表1安装确认检查表 (5) 7.2.3.设备检查结果评价 (5) 7.3.运行确认 (6) 7.3.1.目的 (6) 7.3.2.内容及其方法 (6) 7.3.2.1过程参数确认 (6) 7.3.2.2对以上的参数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范围值。 (7) 7.3.2.3结果评价要求 (7) 7.4性能确认 (7) 7.4.1目的 (7) 7.4.2人员培训的要求 (7) 7.4.3确认方法 (7) 7.4.4抽样方法。 (7) 7.4.5检验方法 (8) 7.4.5.1外观完整性检查 (8) 8.再确认 (9) 8.1再确认条件 (9) 8.2再确认结论的确认 (9)

1.概述 2.目的 3.适用范围 4.参考依据 5.确认小组成员及职责。 姓名职位所在部门职责 6.确认周期及进度安排 确认小组提出完整的确认计划、经批准后实施,整个确认活动分为三个过程完成安装确认:XXXX年XX月XX日~ XXXX年XX月XX日 运行确认:XXXX年XX月XX日~ XXXX年XX月XX日 性能确认:XXXX年XX月XX日~ XXXX年XX月XX日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编号:SM-ZD-26909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基础安全管理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查企业是否下发文件,有无安全生产责任制文本责任制文本是否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责任明确 (2)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5)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管理机构 (1)设置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符合规定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查相关文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符合要求 3.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制定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查企业下发的文件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文本文本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清楚、规定明确 (2)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3)安全会议制度

医疗器械清洗流程中的质量管理

医疗器械清洗流程中的质量管理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器械物品达到无菌要求。方法:多数情况下复杂的器械必须拆下手工清洗,以保证清洗质量,同时利用机械清洗法提升清洗效率。在手工清洗法和机械清洗法的配合下,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有了显著效果。 标签: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历来就是引人注目的特殊课题,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这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保证供应到各临床科室的物品达到无菌要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需要对医疗机械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清洗,这是医疗器械灭菌前和再处理中消毒的最重要环节,这既是物品达到灭菌效果合格的必备条件,又能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免受交叉感染,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效果也有重要作用[1]。 1 医疗器械清洗的目的和方法 1.1清洗目的清洗的主要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等步骤,达到去除医疗器具、器械和物品上污物的目标,通过细致的清洗可去除患者来源的致病微生物,达到去除和减少医疗器械上的生物负荷的目的。 1.2清洗方法清洗医疗器械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步骤为冲洗,多酶清洗剂超声浸泡,洗涤,漂洗,纯水冲洗、润滑干燥等过程。一般來说,多数情况下复杂的器械必须拆下手工清洗,因为器械越复杂,其清洗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手工清洗要注意清洗水温为15~30°C,这是手工清洗的质量控制点。清洗池、清洗用具等应每天清洁消毒。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为防止气溶胶污染,器械在刷洗操作时应在水面下进行。应先用多酶进行浸泡,再做刷洗,以去除干燥的污渍。常规器械选择同一规格的U型器械架穿起,为利于与清洗液充分接触,确保器械关节彻底打开,U型器械架自行撑开高度约为20cm。对有明显锈渍、污渍器械,清洗前进行除锈、除垢后置于标准清洗篮筐内,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清洗,在这个过程中器械摆放方式一致。医疗器械清洗一般选用P1程序:喷淋清洗、常温水喷淋漂洗、多酶温水喷淋漂洗、热水喷淋漂洗、温水喷淋漂洗、防锈润滑消毒、热风干燥7个程序,全程一般应该达到50min左右的时间[2]。 2 医疗器械清洗过程质量管理 依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普通患者用过的器械,一般无需消毒这一前置程序,可先清洗后消毒。但是被甲类传染病患者及炭疽病、艾滋病、结核、肝炎等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在清洗前还应该选择合理的消毒方法处理,如含氯消毒剂浸泡等,以做好消毒工作,然后再进行清洗。

水利安全生产检查要点

附件1 水利安全生产检查要点 一、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 主要检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类水利生产经营单位、项目法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今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安排,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主体责任,做到责任分工明确、监管工作全覆盖。认真开展全国水库蓄水安全专项检查、汛前水利安全生产检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深化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等工作,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取得实效。 二、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各类水利生产经营单位、项目法人安全管理情况,主要检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贯彻落实;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标准化建设;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定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车辆船舶、特种设备和消防安全管理;职工(包括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重要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以及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使用;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安全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落实防范措施,完善制度标准等。 三、水利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情况

1、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是加强水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情况。主要检查工程建设中项目法人、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责任和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三类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证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严防违章指挥、违规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行为;执行水利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高边坡、地下洞室、基坑、起重设备、施工机械、模板、脚手架和油库、炸药库、仓库、施工生活区防火防风等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防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倒塌措施情况;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水电站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施工安全等;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和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 2、水利工程运行。以水库安全为重点。主要检查各类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落实以及明确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管理单位责任人;严格按照安全调度运用规程运行;水库蓄水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大坝、溢洪道、启闭设备、穿坝建筑物、软硬结合部等工作状况;各类安全监测设施运用状况;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管护人员和日常巡查;闸门启闭设备等水利工程永久设备使用和维护;在全国水库蓄水安全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淤地坝工程运行安全和排险避险方案等。 3、农村水电。主要检查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主体责任落实,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农村水电企业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两票三制”贯彻执行;已建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年检和隐患整改;违规水电站清查和整改;农村水电供电区安全供电和事故

医疗器械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对比

医疗器械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析两种清洗消毒方法进行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采用机械清洗和人工清洗两种方式,对于我院的4000件常规使用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并按照清洗消毒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以机械清洗消毒为主,对照组以人工清洗消毒为主,观察两种方式的清洗消毒效果。结果实验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为99.4%,对照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为91.7%,两组对比,实验组清洗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为突出。实验组医疗器械清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清洗消毒方式进行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仅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高,并且清洗消毒速度效率也比较突出。 标签: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机械清洗;人工清洗;分析 对于污染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是实现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的重要过程和有效措施,对于医院灭菌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不彻底,不仅会直接导致灭菌消毒失败,并且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感染发生,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1]。下文将以我国的4000件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为例,通过对于两种不同清洗消毒方式的效果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11月~12月使用的4000件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为例,其中主要包括各种手术器件以及不同科室的临床检查器件与操作器械。按照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0件,其中,实验组以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为主,包括临床使用血管钳420把、镊子230把、鼻镜180把、手术剪350把、持针钳220把、气管撑开器120把以及人工血液污染的金属器械血管钳480把;对照组以人工清洗消毒为主,包括临床使用血管钳450把、镊子220把、鼻镜190把、手术剪320把、持针钳210把、气管撑开器120把以及人工血液污染的金属器械血管钳490把。两组医疗器械的污染程度以及清洗消毒复杂程度等差异不大,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两组医疗器械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其中,实验组以机械清洗为主,应用型号为8668的清洗消毒机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处理,清洗消毒过程主要包括初步冲洗、清洗剂清洗和漂洗、润滑、消毒、干燥等。清洗消毒过程严格按照清洗消毒机的使用要求进行,清洗消毒过程由清洗消毒机控制系统控制且自动实现。其中,进行医疗器械润滑保养使用的润滑剂为鲁沃夫润滑剂。对照组采用人工清洗消毒方式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清洗消毒过程主要包括初步清洗、清洁剂泡洗以及刷洗、漂洗、干燥等。 1.3 效果评价标准在进行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检测评价中,主要结合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清洁度与隐血检测结果进行质量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清洁度检测通过目测与5倍放大镜放大检测两种方式进行检测,检测范围包括医疗器

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2013版)2013讲述讲解

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检查要点指南(2013版) 无菌包装的封口过程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的保护、无菌保持、无菌打开和使用等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过程。本检查要点指南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无菌包装的封口过程的认知和把握,指导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无菌包装封口过程控制水平的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无菌包装封口环节的管理要求提供参考,规范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工作,保障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检查要求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讨论以确保本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仅限于无菌包装封口确认的部分,并未包含无菌包装材料微生物屏障、灭菌过程、标签适应性、存储和运输适应性等相关的其他验证内容。 本指南可作为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核发、变更、换证等现场检查、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各项涉及无菌包装封口环节检查的参考资料。 二、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

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试验和文件记录,证实可以持续提供可被接受的无菌包装封口过程。 进行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首先应组建一个过程确认小组以确保过程确认工作的进行。确认小组的成员一般来自研发、生产、质量控制、采购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确认小组应制定过程确认方案并按照方案完成过程确认工作。 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的过程一般应包括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一)安装确认(IQ) 安装确认用来证明设备已被正确安装和计量,保证设备可以保持关键过程受控。一般情况下,安装确认应包含以下因素: 1.安装条件,如工作电源等;设备在标称的设计参数下可正常运行,如加热温度、冷却温度、封口速度、压力、预热时间等; 2.无菌包装封口过程所在洁净室级别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且不会对其他工序及洁净室环境造成污染; 3.封口设备可按照设定参数运行,如加热温度、冷却温度、封口速度、压力、预热时间等; 4.若封口设备含有软件,还应对软件进行确认; 5.封口设备及无菌包装材料的随机文件,例如图纸,说明书等; 6.制定无菌包装封口设备的维护程序、相关监测设备(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计量、校准程序,确保过程参数指示仪受控; 7.制定具体的包装封口设备操作规程;

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检查要点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检查要 点正式版

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检查要点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检查要点管理: 紧靠大门设置治安室,室外悬挂治安保卫制度,责任人及治安保卫电话并配备专职保安人员,门口应有来访人员登记本及值班人员交接记录。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工作卡,大门上应设立企业标志。 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地面应硬化处理,但搅拌机场地、物料提升机场地、砂石堆放场地及其他原材料堆场等易积水场地,

必须混凝土硬化。 施工现场场地应有排水坡度,排水管、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做到排水通畅,无堵塞、无积水。 施工现场不准随意吸烟,应专用吸烟室。 施工现场必须有适当的绿化。 材料堆放堆放材料应标示牌,其内容为名称、规格、型号、批量、产地、质量等内容。

材料堆放应做到整齐按下列规定堆放: 钢筋堆放垫高30厘米,一头齐,并按不同型号分开放置; 钢模板堆放垫高20-30厘米,一竖一丁成方扣放,不得仰放; 机砖堆放应成丁成排,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0层; 砂石堆放在砌高60-80厘米的池子内,池内外壁抹水泥砂浆;

GHTF—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验证指南中文版

GHRF/SG3/N99-10:2004 (第2版) 最终文件 标题: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确认指南 编写:GHTF 第3研究组 签署:全球协调任务组织 日期:2004年1月第2版 Taisuke Hojo, GHTF主席 本文件由全球协调任务组织制作,该组织是一个志愿团体,由医疗器械管理机 构和管理行业的代表组成。本文件着重为管理机构提供关于医疗器械法规使用方面的非约束性指导,其撰写是经过多方面征求意见的。 本文件的印制、发售或使用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将本文件部分或全部引用到其它文件,或将它翻译成英语以外的其它语言,均不代表全球协调任务组织认同。

GHTF第3研究组—质量管理体系 过程确认指南— 2004年1月 第2页 过程确认指南 目录 0前言 (3) 1 目的和范围 (5) 1.1目的 (5) 1.2 范围 (5) 2 定义 (5) 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的过程确认 (5) 3.1 过程确认的判定 (6) 3.2 举例 (7) 4 过程确认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8) 5 确认的实施 (8) 5.1 准备阶段 (8) 5.2 方案编制 (9) 5.3 安装鉴定(IQ) (10) 5.4 操作鉴定(OQ) (10) 5.5 性能鉴定(PQ) (11) 5.6 最终报告 (12) 6 确认状态的保持 (12) 6.1 监视和控制 (12) 6.2 过程和(或)产品的改变 (12) 6.3 连续的控制状态 (12) 6.4 再确认原因举例 (12) 7 过程确认中历史数据的使用 (13) 8 活动小结 (13) 附录 A 过程确认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15) B 确认的举例 (25)

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编号:SM-ZD-61498 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内容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施工现场布置与管理及人员的配置情况: 1、现场布置:作业区与生活区要隔离开,材料堆放(码)要整齐规范,道路、排水沟要畅通。 2、现场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资料台帐的建立(总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持证上岗、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安全活动、安全检查、安全标志、伤亡事故等十二本台帐,其中还有施工用电、安全设备、机械设备管理)。 3人员的配置情况:按各施工项目工程规模状况配置(持证上岗标准)。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架设安装及配置情况: 必须实行“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保”,线路横平竖直,架设高度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有施工用电设计方案。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一、目的 为保证产品配件(以下简称:配件)清洗工艺的产品质量及工艺稳定性,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配件的清洗工艺进行验证。 二、确认项目 清洗工艺的方案、配件清洗的效果。 三、方法 采取不同的清洗方案进行清洗,通过对清洗后的微粒污染指数、清洗介质的残留量、初始污染菌、PH值、电导率进行测定与未清洗配件本身的污染程度、清洗难易程度对比,以此验证原配件清洗工艺方案的可行性。 四.参加人员 五、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一、验证项目 配件清洗的方法和清洗时间。 二、验证时间 三、验证条件 1、生产设备 超声波清洗机、盛水容具(水盆)。 2、生产地点

二楼净化车间初洗间、精洗间。 3、产品配件: 因公司配件种类繁多,根据配件的清洗特点分以下几类,并根据每类配件选出最复杂清洗的代表配件) (详见附件“待清洗产品配件分类表”) A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的塑料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输注泵套管) B类:与血液、药液非直接接触的塑料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高压泵螺纹接头) C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的金属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穿刺针管) D类:与血液、药液非直接接触的金属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铜帽) 4、检验设备:微粒检测仪、。 四、验证方案 分别对每类选出的代表配件分别列出以下四种方案,先行设定清洗方法和清洗时间等进行操作。 1.方案1

2.方案2 3.方案3 4.方案4

五、操作步骤 1、按正常生产流程选取做试验配件生产500件。 2、取400件配件,用上述4种方案分别清洗配件100件,烘干后送检。 3、取100件未洗的同批配件,按正常步骤检验,以最后的检验结果做清洗效果参照。 六、检验方法 1、将不同方案的100件配件分别分为3个检验组,每组33件(其中3组34件)。 2、取样方法:根据末道清洗用水分别取适量的纯化水或注射用水,按试验项目特点逐组、逐支或随机抽取5件缓缓冲洗壁或侧。 3、按相应试验方法对供试液进行检验,每批供试液做5次,求平均数为检验结果。 4、将检验结果除以取样配件数(33或34)即得到单个配件相关值的平均数。 注:(1)微粒污染指数试验方法:按GB 8368-2005附录A.1规定进行试验。 (2)清洗剂的残留量试验方法:按GB 5750.4-2005 中10.2规定进行试验。 (3)初始污染菌试验方法:按GB 15980-1995中附录C 规定进行试验。 (4)PH 值的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5)电导率的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七、检测结果 (一)微粒污染指数 1、A 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的塑料配件 (代表配件:输注泵套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