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论文

现实主义论文
现实主义论文

现实主义论文

19,20世纪绘画流派之现实主义

时代背景:

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现实主义油画是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简介:

现实主义作为一场艺术运动,是与法国1848年革命同时出现的。19世纪法国的库尔贝、杜米埃、米勒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的典型化、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夸张,排斥神话、宗教和寓言题材,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作为

主要表现对象。打破了过去以为能够入画的只有高贵的东西、高贵的人,一般平民百姓不能入画的传统,常常直接刻画当时各阶层人物,描写他们的生活,反对美化和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地描绘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尤其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现实主义坚决如是的表现画家所处时代的风格、思想和面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真诚。“现实主义”(realism)在西方语言中也可指艺术写实的手法。

“现实主义”也可称为“写实主义”。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和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具体就是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

新的美学范式:摒弃沙龙美术的传统,采用纪念碑式的构图,描绘平民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人民的苦难,虽受到保守势力的猛烈攻击,却获得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二是形象的典型性,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或现实画派。

影响深远的巴比松画派是19世纪30-40年代出现于法国的一个风景画派,他们主张直观自然、对景写生,对大自然深怀敬意,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之始”。其主将卢梭以诗人的气质抒发大自然的生气,令观赏者与他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他的《巴比松附近的橡树》袒露深沉和博大。

巡回画派是1870年至1923年间由俄国现实主义画家组成的集体,成立于彼得堡,70年代,随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涨,出现了著名的现实主义画派——巡回展览画派。它的创始者便是克拉姆斯科依。巡回览画派画家屏弃俄罗斯学院派画家的唯心主义美学院,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和原则,决心把绘画艺术从贵族沙龙里解放出来,主张真实地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这个画派以现实主义为创作目标,他们在创作思想上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原则——“美

是生活”、“艺术家的使命不在于追求那些不存在的美,也不在于去美化生活,而在于真实地再现生活”。

著名代表人物及其美术作品介绍:

库尔贝(1819年—1877年)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领袖式人物,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他被选为公社委员并任艺术家协会主席。公社失败后被捕,以后流亡瑞士,最后贫病交迫客死异国。他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当时墨守陈规的学院派绘画,也反对浪漫主义画派的异国情调的幻想,主张从亲身经历的现实

生活中寻找题材。他的艺术中描绘的人物是普通老百姓,以表明他相信真诚和真情只能存在于劳动人民之中。库尔贝的现实主义绘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题材,他常选择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场景,这类作品再现了普通劳动者辛勤而贫苦的生活;而故乡的风土人情及一些肖像,风景、动物、静物的描绘,却从多个侧面反映了生动又非感伤的生活画面,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二是在绘画技巧上,他进行了大胆并卓有成效的创新,一生中始终使用浓涂的连续塑造和以黑色为基调的颜色作画。库贝尔的两大贡献:生活中平凡的美,朴实的外光技巧方面

《奥南的葬礼》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作者最初给它起的

题目是《人物画,历史性记录在奥南的葬礼》。它的构图就像它的这一

题目那样不合正规,而且画幅惊人的大。所描绘的是库尔贝家乡奥南普通村民的葬礼。这里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画中人物同真人一样大,并且赋予他们以严肃高贵的形象。正是这样,大大地触怒了当时官方的美术家们,使他们感到难以忍受。这说明这幅作品在选择题材和画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后从事耕作,以补助生活。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祷》等名作。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

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

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出身于农民世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森林尽头的旷野上,就是这种构图的典型。在大批农民拥入工业化城市之时,一位终日与羊为伍的姑娘像雕像一样默默地站着,她那迷茫的目光是在幢保,还是在张悯?遥远的地平线,明朗的天边,把她的希望和我们的思想一起带向了远方。现已证明,米勒的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艺术作品。在苍茫暮色中,随着远方教堂的钟声垂首祈祷的农民夫妇引起过人们多少感触和联想!他们是在庆贺婴儿的诞生?祝愿婚姻的幸福?还是为死去的亲人默哀?或者是否可以说,那不绝的余音包含了整个社会和人生?

《拾穗者》这幅画描绘了三个正在弯着腰,低着头,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剩落的麦穗的妇女形象,她们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的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着。在造型上,米勒用较明显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浓厚浑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

《牧羊女》是米勒的脍炙人口的名作之一。牧羊女是美的,牧羊女背对着羊群与彩霞,兀自编织着手上的毛线衣,她微躬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诚。米勒流畅沉静的色彩,把因为生活压力而不得不微微伛偻的牧羊女身躯,描绘得像是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雕像。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幼时家境贫寒,14岁时考入非正规的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学习。19岁起靠制作装饰用的石雕维持生活。后来给一个雕刻家当助手。1875年的意大利之行,扩大了罗丹的艺术视野,以后又在法国北部旅行,研究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和雕刻。所有这些,使他在艺术上获得了很大进步,奠定了他以后雕塑创作的基础。他早期的作品,如著名的《青铜时代》(1876)等,已表现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独特的艺术构思,摆脱了官方学院派的脱离实际的虚假的程式,树立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青铜时代》、《思》、《地狱之门》、《思想者》、《美丽的欧米哀尔》(旧译“老妓女”)、《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常高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二是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能力;三是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因此,他和古希腊的著名雕刻家菲地亚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被

誉为世界雕塑史上三位雕塑大师。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

列宾俄罗斯画家,巡回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1878年,他参加巡回展览美术协会。代表作品有《伏尔加纤夫》、《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及《托尔斯泰》等。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其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画家的成名之作。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是沙俄专制下普通民众奴役般的生活,更体会到了他们的智慧、善良和力量。这也正是画家的创新之处,巡回画派艺术家以往的作品都是把人民当作同情、可怜的对象,而列宾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人以激励、震撼。19世纪80年代以后,列宾被公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成为巡回展览画派的旗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