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文综历史试卷

1. 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作用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制、某种“解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上的不足。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

A.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B. 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

C.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答案】C

【解析】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分散相权加强君权,符合材料主旨,C正确;A属于地方制度;B属于监察机构;D没有丞相。

2. 汉代察举孝廉起初为分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汉代对察举制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彰显公平公正的原则

B. 保障人民参政的权利

C. 促进国家政权的开放

D. 缓和地域之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说明察举制促进了政权的开放,C正确;A中公平公正的原则;B中人民参政不符合事实;D 中地域说法错误。

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以思想力求真理,不赖官能之辅助,日求进益,则终有一日得见永久不变之真理。”与之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物”

C. “天道有常”

D. “经世致用”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以思想力求真理,不赖官能之辅助”“永久不变之真理”可知,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第一性的,事物是第二性的,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A项正确;“心外无物”是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需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B项错误;“天道有常”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意思是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反对当时的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故D项错误。

4.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

A.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 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C. 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D. 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答案】D

【解析】“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说明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偏重于政治;C中人多地少不符合材料主旨。

5. 学者傅国涌认为,无论是革命派的孙中山、北洋派的袁世凯,还是立宪派的张謇、梁启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要改良、要改革。该“起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C.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答案】B

6. 余英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指出。“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地位

B. 失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C. 采取左右逢源的文化态度

D. 缺乏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知

【答案】D

7. 伦敦路透社1937年11月28日电:本报对于此次上海作战中国部队之英勇智谋表示最大敬意,继谓日军欲使华军有计划退却变为总溃散,殆将感力尽精疲之苦。此电报赞誉了中国

A.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狂妄计划

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

C. 通过英勇的抗战提高了国际地位

D. 牵制了亚洲战场日军的主要兵力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时间和地点可知是淞沪会战,该战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的狂妄计划,A正确;B、C和D材料中均没有直接体现,排除。

8. 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交通里程统计表

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公里)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公里)1957年29862 250000 比1952年增长22% 1倍

这一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苏联的技术援助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表格体现出时间1957年和1952年的对比,说明是一五计划的实施导致交通历程的发展,B正确;A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C和材料中信息不符合;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9. 法国政论家邦雅曼·贡斯在评价古希腊民主制度时指出:“僭主(即独裁者)政治先用一只手打击人民,压制他们的真实意见,再用另一只手打击他们,强迫他们违心地表达合乎需要的意见。”这主要揭示了

A. 直接民主制的缺陷

B. 陶片放逐法的弊端

C. 奴隶主专制的本质

D. 多数人暴政的危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压制他们的真实意见”及“强迫他们违心地表达合乎需要的意见”可知古希腊民主制度为少数奴隶主的民主,其局限性在于维护奴隶主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民主掌握在奴隶主统治者手中,未体现直接民主,故A项错误;陶片放逐法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僭主统治人民的手段,看不出多数人的暴政,故D项错误。

10. 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他意在说明

A. 古希腊创建了逻辑体系

B. 西方哲学思辨传统悠久

C. 逻辑学催生了近代科学

D.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别

【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西方科学的发展的两大基础,一是希腊的形式逻辑体系,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系统实验(属于归纳逻辑),说明逻辑学催生了近代科学,故答案选C。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中未体现东方思维模式,故D项错误。

点睛:主要陈述了西方科学产生的基础,“形式逻辑体系”、“系统的实验”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1.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的保障。两种政府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这段话

A. 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 突出了人民主权思想

C. 反映了民主共和特色

D. 彰显了三权分立职能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说明美国政府之间的相互制衡,A正确;人们主权、共和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 和C;D包含于A。

12.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结果是,1932--1933年提供给市场的主要农产品的商品部分,达到1926--1927年的2倍,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已能提供国家粮食调拨总量的80%。对其准确的理解是

A.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B. 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进步作用

C. 农业集体化短期内成效显著

D.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反作用

【答案】C

【解析】“1932--1933年提供给市场的主要农产品的商品部分,达到1926--1927年的2倍,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已能提供国家粮食调拨总量的80%”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对于农产品和粮食供应的作用,C正确;A 不是材料主旨;B和C不是材料中信息主旨。

13. 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鶻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其有世界性的文明。

——摘编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影响方面的本质区别。

【答案】(1)区别:唐代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或海上丝绸之路占次要地位;宋代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或占主要地位)。

简析:对宋代来说,增加了朝廷和港市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生活;市舶司制度的逐渐完善;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转型;加强了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外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

(2)主要作用:促进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为欧洲资本主义拓展了海外市场。

本质区别:前者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后者没有;前者加剧了殖民掠夺或殖民扩张,后者促进了友好交往。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据表格中反映的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主题1: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阐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阶级矛盾基本解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建立,但国民经济落后。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矛盾显著;西方国家的敌视与孤立;借鉴苏联经验教训,1981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综合国力获得巨大提升,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实体,科技生产力取得巨大进步,但还存在着地区和城乡差别。

主题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阐述:上述三次中共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时期,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主题3: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阐述:中共八大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但由于“左”倾错误干扰,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经济发展。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要逐步缩小居民收人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地区间要协调共同发展。(拟定了“主题”且主题与材料内容密切关联,给。“阐述”,原则上三个时间段各;但赋分时一定要注意“主题”与“阐述”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论点与论据的对应关系。三个时间段要分别结合“1956年”“1981年”“2017年”前后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历史背景、科技文化成就存在问题等分析。如果是像“主题2”那样综合阐述,也可酌情赋分。)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法国大革命后历届政府实行的废除封建特权税及将土地分给农民的措施,大大促进了法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解放。然而,19世纪晚期自由贸易主义政策的颁行,复使法国付出了沉重代价。由于政府取消了对农产品的关税保护,外国廉价商品蜂拥而入,农民利益受到重创。农业生产陷入萧条。在国民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政府开始反思以往的经济政策,转而高度关注农业问题并采取措施对农业及农民予以大力保护。在政府的保护下。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业人口基本保持稳定。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凸显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要求政府必须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法国实施了稳定的农业政策;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予以巨额补贴,同时颁行众多惠农政策对农业进行保护。这一切都说明,法国已经进入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滕淑娜,质銮斋《法国农业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1)依据材料,概述法国政府采取“以工业反哺农业”措施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后历届政府“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影响。

(1)原因:由于自由贸易主义政策的危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原则上每个要点,答出3点即可给。)

(2)积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法国农业的发展;消极:制约了法国工业化的进程,导致法国经济发展缓慢。(“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归纳,每个方面要答出两个要点,每个要点。总分不超过。)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刚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毛泽东,把杜鲁门的宣告视为反映出美国人害怕共产主义阴谋,色厉内荏;他把它解读为,美国开始想采取行动,扭转共产主义在中国内战得胜的局面。杜鲁门保护台湾,等于是支

持美国仍然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国民党政府。美国逐步加强援助越南。北京视之为资本主义包围中国的行径。凡此种种加起来,都促使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1)依据材料,指出“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项措施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1)措施:进行抗美援朝(或参加朝鲜战争)。原因: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巩固新中国政权和保卫国家安全。(“措施”如果答“朝鲜战争”给;如果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可给,总分不超过。“原因”一定是抗美援朝的原因,要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去分析,原则上每个要点给,总分不超过。)

(2)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巩固了中苏同盟关系;加强了中国国防和军备建设;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对立等。(主要从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去分析,如果答出四点意义可给,即每个要点;如果答出“中美之间的对抗全面升级”“使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可给。但原则上是答出四个要点,每个要点,总分不超过。)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意识到满清政权就要寿终正寝时,每个集团和阶层都试图通过加入和控制革命政府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革命与其说是各阶层的合作,倒不如说是各集团利益的博弈。改良派和革命党人在革命后的第二天就共同选择了并非革命党人的原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的最高领导,确定由黎元洪来领导新湖北军政府,恐怕是武昌起义过程中作出的最关紧要的抉择。一直到1913年他一直控制着湖北。更重要的是他创立了由军界上流人物与绅士及官僚结合起来的统治方式,这种方式直接延续到军阀时代。继黎元洪之后,全国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所建立的军政府,除广东由革命党人胡汉民任都督外,多由旧官员、谘议局人士担任。就这样,在一派“咸与维新”的恭贺声中,新政权消弭于旧势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摘编自胡尧兵《黎元洪与辛亥革命的两张面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武昌起义后由黎元洪领导湖北军政府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黎元洪领导湖北军政府带来的影响。

(1)原因: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各政治集团和阶层的利益博弈;武昌起义的突发性;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性;黎元洪的个人品性及威望。(原因要从清朝统治危机、各集团和各阶层、革命形势、资产阶级和黎元洪等个不同角度去分析,每个原因各,但总分不能超过,如果原因仅限于某一方面的不同层面的分析,只能给。)

(2)影响:创立了由军界与绅士及官僚结合的统治方式;全国各省响应湖北军政府而建立新政权;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但由于各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使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近代中国开始进入军阀统治时期。(其“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其积极影响从统治方式、政权建设和加速清朝统治的瓦解等方面概括即可,但不得照抄材料,每个要点给,但总分不能超过;而消极影响依据材料“新政权消弭于旧势力的汪洋大海之中”得出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的结论,给,如果学生答出“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或“使近代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可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