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说课稿

沉淀溶解平衡说课稿
沉淀溶解平衡说课稿

沉淀溶解平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山东教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能够从化学平衡的视角对水自身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化学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形成了从平衡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继续用化学平衡的观点来研究的另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而且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使学生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能写出其不意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 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落石出中的溶解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悲为喜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材质, 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3、教学重点: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点。

(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及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培养学生化学思维, 体验化学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自主探究两条学习主线:从实验出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沉淀转化,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自始至终依据实际例子,让学生根据地所学理论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实质,这样可以极大地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识。

三、教学过程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我做了以下设计(一)实验探究一

1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NaCI固体放入NaCI饱和溶液中,一昼夜后观察现象,请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于课前做此实验,得出现象,分析现象.)

2向装有Pbl2的试管中,加入约3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待上层液体变澄清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几滴O.lmol ? L-1 KI溶液,观察现象,并解释.

(学生分组实验,分析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1沉淀溶解平衡

2+

Pbl2 (s)Pb (aq)+ 21 -(aq)

2、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 并思考以下几点问题:

(1)沉淀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2)结合化学平衡与电离平衡回答以下问题:影响Ksp的因素;Ksp的意义

设计意图: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存疑在心,更能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2、利用实验得出结论,通过感性认识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并由此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以及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一一容度积

(二)自主探究一

1、结合化学平衡与电离平衡分析Q与Ksp的相对大小与沉淀的溶解和溶液中离子生成沉淀之间的关系。

[学生总结](1).当Q > Ksp时是过饱和溶液,离子生成沉淀即反应向生成沉淀方

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2).当Q= Ksp时是饱和溶液,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3).当Q < Ksp时是不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即反应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2、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例

[实例1]BaCQ和BaSO都难溶于水,但BaCO不作钡餐,BaSQ却可作钡餐,试利用沉淀溶解平衡解释这一现象?

[提供资料]BaSQ和BaCO的沉淀溶解平衡分别为:

BaSQ Ba 2+ + SO;-Ksp=1.1 x 10-1°mol2?L-2

BaCQ Ba 2+ + CO32-Ksp=5.1 x 10-9mol^L-2

[实例2](1)溶洞里美丽的石笋、钟乳是如何形成的?

(2)海洋中的多彩珊瑚又是怎样生长形成的

(交流与研讨,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

1、与原有知识相联系,对新学知识进行对比学习

2、以实例来解释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除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

题能力,并培养其化学语言的应用。

3、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二

[实验]ZnS转化为CuS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0.1mol/L ZnSO溶液,再滴入适量1mol/L NaS溶液, 观察现象。

(2)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

⑶向沉淀中滴加适量的O.1mol/L CuS04溶液,振摇试管,观察现象。试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

理进行解释

[提供资料]

ZnS(s)?、Zn 2+(aq)+S2-(aq)Ksp=1.6 x 10-24mol2?L-2

CuS(s)Cu 2+(aq)+S2-(aq)Ksp=1.3 x 10-36mol2?L-2

(学生分组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交流与讨论]

1、沉淀转化的实质

2、沉淀转化的条件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论解释,既可以加深理论,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二

[实例]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可用FeS等难溶物质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CiT、Hf、PtT等),试解释。

[追根寻源]99页水垢中的Mg(0H2是怎样生成的?

(学生阅读自主解决)

设计意图

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五)引导小结

1、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利用溶度积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情况以及沉溶解平衡的移动方向(Q与

Ksp的关系)

3、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六)迁移应用

牙齿表面覆盖的牙釉质是人体中最坚硬有部分,起着保护牙齿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酸钙[Ca5(P04)30H]。在牙齿表面存在着如下平

衡:Ca5(PC4)3OH固5Cef++3P(43-+OH Ksp=2.5 x 10_59mol9? L_9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PC4)3F (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主动脉用离

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一

(七)课后作业

课本P101第1、2题

四、板书设计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沉淀溶解平衡

Pb" (s) Pb 2+(aq) + 21 -(aq)

2、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

[回答]Ksp=[Pb2+][l -]2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Q与Ksp的关系

(1) .当Q > Ksp,离子生成沉淀即反应向生成沉淀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2) .当Q= Ksp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3) .当Q < Ksp,沉淀溶解即反应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

2、沉淀的转化

转化的总方程式为:

ZnS (s)+CiT= CuS( s)+Zn2+( aq)

[小结]:1、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利用溶度积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情况以及沉溶解平衡的移动方向( Q与

Ksp的关系)

1、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五、我的反思

1、本节课我通过两组实验创设情境,引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与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以及沉淀的转化,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借助实例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

2、本节课中教师精讲,学生多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用平衡的观点解释遇到的问题。

3、由于本节课对沉淀溶解平衡计算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过多的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需在以后的练习中重点培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