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理论基础: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

病理生理学理论基础: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
病理生理学理论基础: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

病因种类很多,一般分成以下几大类:

1.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是指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以及寄生虫(原虫、蠕虫等)而言。这类病原的致病作用主要靠侵袭力(invasiveness)和毒力。前者指其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后者代表它们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这一类致病原因有如下特点:

①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寄生或繁殖部位。如伤寒杆菌经口侵入消化道并首先在小肠淋巴组织内大量繁殖。

②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疾病。

③病原体作用于机体后,既改变了机体,又改变了病原体,例如致病微生物往往可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同时,一些致病微生物也可以发生变异(如产生抗药性)而改变其遗传性。

2.理化因素

此类病因包括机械力、温度(如高温引起的烧伤、低温引起的冻伤)、气压(高气压与低气压)、噪声、电离辐射、强酸、强碱、化学毒物或动植物毒性物质等。理化因素致病常发生在一些突然事故、特殊环境中。

3.营养性因素

此类病因包括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些基本物质(如氧、水等),各种营养素(如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某些微量元素(如氟、硒、锌、碘等)以及维生素等,其缺乏或过剩,均可引起疾病,但多见于营养缺乏疾病。

4.遗传性因素

①遗传性因素直接致病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引起分子病,如血友病,染色体畸变引起染色体病,目前已达到数百种,如性染色体畸变导致的两性畸形等。

②遗传易感性遗传易感性是指易感某种疾病的素质而言,如某些家庭成员易感精神分裂症、糖尿病等,这些人具有遗传素质。

5.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能够损害胎儿的有害因素。某些化学物质、药物、病毒等可作用于胎儿而引起某种缺陷或畸形。胎儿在子宫内发育障碍的原因还可能是外伤、胎位不正,特别是母亲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6.免疫因素

在某些机体中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剌激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和生理功能的障碍。这些异常的免疫反应称为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如某些药物(青霉素等)在某些个体中引起过敏性休克等;有的个体能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者如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外,还有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陷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7.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如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等逐渐增多,且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意识障碍与昏迷试题

意识障碍与昏迷 一、填空题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二、名词解释 1.嗜睡 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谵妄 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3.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或受损所有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三、多选题 A型题 1.下列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其中哪项属颅内感染()。 A.高血压脑病 B.脑梗塞 C.脑血栓形成 D.脑型疟疾 E.癫痫 【答案】D 2.意识障碍伴瞳孔散大可见于()。 A.颠茄类中毒 B.吗啡类中毒 C.巴比妥类中毒 D.有机磷农药中毒 E.毒蕈类中毒 【答案】A 3.意识障碍伴瞳孔缩小可见于()。 A.颠茄类中毒 B.有机磷农药中毒 C.酒精中毒 D.氰化物中毒 E.癫痫 【答案】B 4.中度昏迷与深昏迷最有价值的鉴别是()。 A.各种刺激无反应 B.不能唤醒 C.无自主运动 D.深浅反射均消失 E.大小便失禁

【答案】D B型题 (5~8) A.高血压脑病 B.颅内高压症 C.吗啡、巴比妥类中毒 D.流行性脑膜炎 E.重度休克 5、意识障碍伴发热()。 【答案】D 6、意识障碍伴呼吸缓慢()。 【答案】C 7、意识障碍伴心动过缓()。 【答案】B 8、意识障碍伴高血压()。 【答案】A (9~13) A.昏睡 B.嗜睡 C.意识模糊 D.轻度昏迷 E.深度昏迷 9.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当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醒时答话含糊()。 【答案】A 10.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但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答案】D 11.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发生障碍()。 【答案】C 12.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无反应,深浅发射均消失()。 【答案】E 13.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唤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 【答案】B 四、问答题 意识障碍的不同程度是如何分度的? 意识障碍可分为嗜睡、嗜睡、最昏睡、昏迷。 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嗜睡: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发生障碍. 昏睡: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当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醒时答话含糊。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但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无反应,深浅发射均消失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4、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 疾病的状态。 5、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它是决定疾病特异性的。 7、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8、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9、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的因素。 10、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11、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消失或停止,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2、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伴有细胞外 液的减少。 13、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减少细胞外细胞外液均减少。 14、水中毒: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15、等渗性脱水: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6、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17、低钾血症:血清K+浓度低于3.5 mmol/L。 18、高钾血症:血清K+浓度高于5.5mmol/L。 19、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 的现象。 20、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 的现象。 2 21、酸碱平衡: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物质,通过体内的一系列缓冲和调节机制,正常人 动脉血pH能保持在7.35~7.45范围内,机体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之为~。 22、酸碱平衡紊乱:某些病理情况下体内酸碱物质增多、减少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稳态 的破坏。 23、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24、代谢性碱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25、呼吸性酸中毒: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26、呼吸性碱中毒: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27、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通过机体的代偿,使机体 HCO3-/H2CO3的比值在20:1左右,pH仍在7.35~7.45之间。 28、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通过机体的代偿,使机体 HCO3-/H2CO3的比值小于20:1,pH<7.35。 27、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其波动范围为10~14mmol/L。 28、血氧分压:为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PaO2约为13.3kPa(100mmHg)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意识障碍症状的现场急救

意识障碍症状的现场急救 图1 通过大声呼唤、拍打双肩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反应

图2复原卧位

图3抬高双腿,平卧位 概述 意识障碍分为持续性意识不清(如昏迷、昏睡等)和短暂意识不清(如晕厥等),在大街上、公园里遇到突然昏倒的病人,人事不知,呼之不应,要立即把病人平放,持续大声呼唤、拍打肩部,看看能否苏醒(如图1),持续10min没有醒来,这就是突然发生了昏迷。若在家庭里,早晨起来,发现家人叫不醒,也说明此人可能已经昏迷。昏迷的人对外界刺激完全无反应。昏迷和死亡仅一纸之隔,必须立即就医,并保持高度警惕。 意识清醒的人,对周围的事情会有一定的警觉性,只有睡眠时,人的知觉才会正常地减低。当睡眠时,人体的主要功能例如呼吸,仍会自动进行。而昏迷患者仰

卧在地,他的舌头可能下坠至咽喉部,阻碍呼吸。因此,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必须及时急救。 引起意识障碍的原因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和外伤都可以引起,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和外伤也可以引起。意识障碍是病情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是重要的生命体征。 常见原因 1.严重头部外伤。 2.脑血管供应受阻,如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心脏病突发、休克等。 3.脑组织受压,如脑内血肿、颅骨骨折、颅内感染、脑肿瘤等。 4.血液化学成分异常,如血氧含量低、糖尿病引起低血糖危象、高血糖引起的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5.中毒引起的昏迷,如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等。 6.其他,如中暑、小儿高热惊厥、癫痫、癔病等。 症状 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其共同的症状都是:对外界的刺激无反应或反应降低。这一点,可以通过测定病人对声音、痛觉、运动等几个方面的反应程度来判断测定意识障碍的程度。在此,推荐使用“AVPU”意识清醒程度(见链接)评估方法,根据病人对声音、痛觉等的反应情况,确定病人是V、P还是A、U。 常见的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根据病因、病史、发病情况各有特点,其症状表现如下: 急性脑中风中年以上,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发病时血压极度升高,伴有呕吐,大小便失禁,昏迷前有剧烈头痛,头昏眼花,四肢麻木无力。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休克(shock):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时发生的一种 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 有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2.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 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而引起的休克,如得不 到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极高。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肌病, 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心脏病的晚期。 3.血管源性休克;分布异常性休克(maldistrubutive shock):由于 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管床容积增大,大量血液淤滞在舒张的 小血管内,使有效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见于感染性,过敏 性,神经源性休克等。 4.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严重的创伤,感染和休 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 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需靠临 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6.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休克肺:休克时所出现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指肺 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 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 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 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

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0%以上。 7.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体通过持续放大的级联反应,产生大量的促炎介质并进入循环,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8.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以血液凝固性障碍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9.MHA,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患者可伴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其特征是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变形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红细胞碎片,该碎片脆性高,易发生溶血。 10.FDP: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及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各种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这些片段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各种FDP片段的检查在DIC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11,3P试验:即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其原理是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使血浆原与FDP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并凝固,这种不需要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DIC患者往往呈阳性反应,但晚期有时也可为阴性。 12,IRI缺血-再灌注损伤:指在一定条件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

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不仅反映觉醒状态,还可反映机体的思维、情感、记忆、定向力以及行为等多项神经、精神功能。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感知环境能力出现障碍。临床工作中意识障碍比较常见,多涉及各个学科及机体的各个系统。由于起病急、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已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意识障碍的病因很多,短时间内迅速明确意识障碍的诊断及其产生的病因,对于开始有效的治疗与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1意识障碍的分类 (1)急性意识障碍是由急性全身性疾病所致;(2)间歇性发作性意识障碍是一种短暂而频繁发作的意识障碍,常见的原因是晕厥、癫癎与惊厥;(3)慢性意识障碍是由于广泛的脑血管疾病、感染、CO中毒、外伤、缺氧等所致的意识障碍。 2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 (1)幕上局灶性病变:导致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皮质、皮质边缘网状激活系、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间脑中央部、中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等结构的病变;(2)幕下局灶性病变:当病变累及脑桥-中脑之间的上行网状激活系就可导致不能觉醒而出现意识障碍、延髓受压、水肿或出血时,可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障碍而继发脑缺氧、缺血而出现意识障碍,病变进一步加重时可波及脑桥、中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3)代谢-中毒性病变:脑的必需物质供应不足、内源性代谢紊乱或外源性有毒物质抑制或破坏大脑皮质和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引起上行网状激活系与抑制系统平衡失调而致意识障碍;(4)弥漫性病变:通过上述多种发病机制引起意识障碍。 3意识障碍的定位诊断 根据患儿的意识障碍情况、呼吸类型、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睫-脊髓反射、眼球活动(如眼脑反射)、眼前庭反射、压迫眶上切迹引起肢体运动状态以及其他相关试验以确定意识障碍的部位(大脑半球、间脑、中脑-上桥脑阶段、下桥脑-上延脑阶段、延脑阶段),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开始有效的治疗、更准确的判断预后(见表1)。 4昏迷严重程度的判定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状之一。为了对昏迷程度进行准确评价,一般临床上常用改良的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1995年5月于太原,见表2)、修改的婴儿意识水平评分法或美国耶鲁大学儿科制定的昏迷分期量表等。准确的昏迷程度判定有助于昏迷的治疗及分析预后。 5意识障碍的症状诊断 对于意识障碍的患儿,医生主要应当明确的问题是患儿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其程度如何,病因是什么。意识障碍的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填空

本总结是结合近两年咨询来的考试题和蔡军伟老师画的全部重点总结出来的,黄色划线是曾经的考试题,画星是我认为本次考试有很大可能会出的,若有什么错误或遗漏的欢迎联系我。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现象。 2 3 4 啊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啊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5、细胞死亡:指细胞作为一个基本单位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6、细胞凋亡: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7、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形 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 8、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9、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过程,失钠>失水, 啊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1、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 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12、水肿(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聚积的病理过程。显性水肿:皮下组 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 时,留有凹陷。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 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啊致体温升高,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脱水热。 15、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7、代谢性酸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 失衡。 18、代谢性碱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19、呼吸性酸中毒: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血浆中PH下降。 20、呼吸性碱中毒:指因通气过度,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血浆中PH升高 21、阴离子间隙(AG):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 即AG=UA-UC=[Na+]-[Cl-]-[HCO3-],正常为12mmol/L。 22、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外界环境氧气不足,呼吸功能 障碍引起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23、血液性缺氧(等张性低氧血症):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氧含量降低, 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的组织缺氧。 24、循环性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25、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发病机制 意识由意识内容及其“开关”系统组成。意识的“开关”系统包括经典的感觉传导径路(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意识“开关”系统激活大脑皮质并使之维持一定水平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意识内容在意识觉醒状态的基础上产生,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定向和情感等精神活动,以及通过视、听、语言和复杂运动等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能力。清醒的意识活动有赖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网状结构功能的完整,任何原因导致大脑皮质弥漫性损害或脑于网状结构损害,均可发生意识障碍。 (二)病因 1.感染性因素 (1)颅内感染:各种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等。 (2)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伤寒、中毒性肺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2.非感染性因素 (1)颅脑疾病:①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隙出血、高血压脑病等;②脑肿瘤;③脑外伤,脑挫裂伤、脑震荡、颅骨骨折等;④癫痫。 (2)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状腺功能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尿毒症等。 (3)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所致Adams-Stokes综合征、严重休克等。 (4)中毒:如安眠药、有机磷杀虫药、乙醇、一氧化碳、氰化物等中毒。 (5)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如触电、溺水、高温中暑、日射病等。 临床表现 1.嗜睡(somnolence) 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为觉醒的减退。患者精神委靡,动作减少,表情淡漠,常处于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作出各种反应,当刺激停止后很快又入睡。 2.意识模糊(confusion) 为程度深于嗜睡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stupor) 是接近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为中度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经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烈刺激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coma) 为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 浅昏迷:意识不清晰,对外界刺激无任何主动反应。随意活动消失,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时可见痛苦表情和肢体轻微的防御反应除腹壁与提睾反射常消失外,其他各种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沟通临床和基础医学的“桥梁”性学科。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低钾血症,水肿等。 综合征(syndrome,各论):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为~ 健康(health):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强壮体魄+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简言之,疾病时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死亡(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以脑死亡(brain death)为标准(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脑死亡标准:呼吸心跳停止(特别是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角膜、咳嗽、吞咽反射等);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成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分子病:基因突变引起分子病。如血友病。 染色体病:染色体引起~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原因:水摄入减少;水丢失过 多。影响:口渴;有脱水症;细胞内液向外液转移;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也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natremia),特点:失钠>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原因: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 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措施不当所致,如只补水不补盐。影响: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经肾失钠-尿钠增多,肾外失钠-尿钠减少。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特点:失钠=失水,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等渗性液体的大量丢失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均可致等渗性脱水。不处理-高渗 性脱水(不感蒸发+呼吸等丢失水分);补给过多低渗溶液-低渗性脱水。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原因:主要是多过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引起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影响: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释;细胞内水肿;CNS症状;尿量早期增加,尿比重(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与固体总量成正比,常用来衡量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下降;体重增加。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 但体内钾总量不一定少,但多数情况,低钾血症伴有缺钾。原因:钾摄取不足;钾丢失过多;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毒物中毒;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影响:神经肌肉松弛-超极化阻滞状态腱反射减弱,呼吸肌麻痹,消化道运动降低;体外性低血压。心肌-3高1低:收缩性减弱,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增高。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 极少伴有细胞内钾含量的增高,未必总是伴有体内钾过多。原因:钾摄入过多;钾排出减少;细胞内钾转运到细胞外;假性高钾血症。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去极化阻滞状态,肌肉软弱无力至迟缓性麻痹;心肌-3低1高:兴奋性增高(严重时降低),收缩性、自律性、传导性降低。 反常性酸性尿(paradoxical acidic urine):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的现象。 反常性碱性尿(paradoxical alkaline urine):高血钾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的现象。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原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 脱水热:高渗性脱水严重患者,尤其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收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即~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 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max):指100ml血液中得血红蛋白完 全氧和后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O2结合的能力。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氧量,包括物理溶 解的和与Hb结合的氧量。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 量/血氧容量。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又 称乏氧性缺氧;吸入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和静脉血分流是其主要原因。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主要因为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引起的 血氧含量降低,但动脉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ia),主要特点为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氧亲和力过高。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 足,又称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指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障碍,故又称 氧利用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 hypoxia)。线粒体功能和结构障碍是主要原因,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低氧通气反应(hypoxia ventilation reation HVR):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呼吸加 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氧中毒(oxygen intoxication):吸入氧分压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胞 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称为氧中毒。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体液容量减少,以失纳多于失水,血 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为主要病理变化过程。 ?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标准条件下(血液温度38℃、血 红蛋白氧饱和度100%,PaCO2为40mmHg气体平衡)测得的血浆中HCO3ˉ的含量。正常值22-27mmol/L。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 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ˉ浓度。 ?缓冲碱(buffer base,BB):在标准条件下,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 子碱的总和。包括:血浆和红细胞中的HCO3ˉ、Hbˉ、HbO2ˉ、Prˉ、HPO4ˉ。 正常值45-52mmol/L。 ?碱剩余(base excess,BE):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 时所需的酸或者碱的量。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 阳离子(UC)的差值。AG=UA-UC=[Na+]—[Cl-]— [HCO3-]=12±2mEg/L。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导致pH值下降 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酸负荷过多是主要原因,碱过少是重要原因,高血钾)。

病理生理学理论纲要-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无完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一、健康健康(Health)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即: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二、疾病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Homeostasis) 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三、亚健康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 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亚健康的表现形式:疲乏无力,精神不 振;烦躁易怒,失眠焦虑;社会性表现为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孤独感。 第二节病因学 病因学(ete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cause),又可称为致病因素。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病因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致病作用。因此也可以说, 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它决定了疾病的特异性。 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 生物性因素(二) 理化性因素 (三) 营养性因素(四) 遗传性因素 (五) 先天性因素(六) 免疫因素 (七)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疾病发生的条件包括: 易感因素:体内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 诱发因素:体外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疾病发生的条件改变机体的抵抗力和病因的致病力,它们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也不总是引起疾病的必须因素,但是它们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病因作用的后果。 第三节发病学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沟通临床和基础医学的“桥梁”性学科。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低钾血症,水肿等。 综合征(syndrome,各论):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为~ 健康(health):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强壮体魄+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简言之,疾病时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死亡(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以脑死亡(brain death)为标准(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脑死亡标准:呼吸心跳停止(特别是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角膜、咳嗽、吞咽反射等);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成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分子病:基因突变引起分子病。如血友病。 染色体病:染色体引起~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原因:水摄入减少;水丢失过 多。影响:口渴;有脱水症;细胞内液向外液转移;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也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natremia),特点:失钠>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原因: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 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措施不当所致,如只补水不补盐。影响: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经肾失钠-尿钠增多,肾外失钠-尿钠减少。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特点:失钠=失水,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等渗性液体的大量丢失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均可致等渗性脱水。不处理-高渗 性脱水(不感蒸发+呼吸等丢失水分);补给过多低渗溶液-低渗性脱水。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原因:主要是多过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引起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影响: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释;细胞内水肿;CNS症状;尿量早期增加,尿比重(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与固体总量成正比,常用来衡量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下降;体重增加。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 但体内钾总量不一定少,但多数情况,低钾血症伴有缺钾。原因:钾摄取不足;钾丢失过多;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毒物中毒;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影响:神经肌肉松弛-超极化阻滞状态腱反射减弱,呼吸肌麻痹,消化道运动降低;体外性低血压。心肌-3高1低:收缩性减弱,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增高。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 极少伴有细胞内钾含量的增高,未必总是伴有体内钾过多。原因:钾摄入过多;钾排出减少;细胞内钾转运到细胞外;假性高钾血症。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去极化阻滞状态,肌肉软弱无力至迟缓性麻痹;心肌-3低1高:兴奋性增高(严重时降低),收缩性、自律性、传导性降低。 反常性酸性尿(paradoxical acidic urine):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的现象。 反常性碱性尿(paradoxical alkaline urine):高血钾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的现象。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原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 脱水热:高渗性脱水严重患者,尤其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收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即~ 心性水肿:通常指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29518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基本病理过程fundamental pathological process】或称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综合征syndrome】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到晚期)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综合征。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和社会交往上均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大脑两半球和脑干)脑 功能的全部、永久性停止。 【跨细胞液(第三间隙液)】胃肠道消化液、脑脊液、关节囊液等(胃肠道、颅腔、关节囊、胸膜腔、腹膜腔等中的特殊分泌液)。 【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标准碳酸氢盐SB】在38℃,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PCO2为5.32kPa(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是失水>失钠,血清[Na+] >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ECF和ICF均减少。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特点是:失钠>失水,血清[Na+] <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伴有ECF减少。【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高容量性低钠血(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的病理过程,血钠下降,血清[Na+] < 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K+]<3.5 mmol/L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K+] > 5.5mmol/L 【去极化阻滞hypopolarized blocking】静息电位等于或稍低于阈电位,使细胞兴奋性反而降低的现象。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ECF[H+]↑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ECF碱增多或H+丢失引起的以血浆[HCO3-] 原发性增加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调节Compensation of respiratory alkalosis】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碳酸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缺氧Hypoxia】因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CO2max】100ml血液中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氧量。(结合氧)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体内100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溶解氧(0.3ml/dl)+结合氧)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 -CvO2】动脉血氧含量- 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O2】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血氧含量-溶解的氧量\血氧容量′100%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各种原因引起的以PaO2↓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Hypoxic hypoxia) 【呼吸性缺氧repiratory hypoxia】肺换气功能障碍使经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氧减少,PaO2和血氧含量不足,称为呼吸性缺氧?????课本P71???? 【发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50g/l,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由于Hb数量↓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而引起的缺氧。外呼吸功能正常,PaO2及血氧饱和度不变,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emia。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应激Stress】机体对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或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应激原Stressor】(接上题32)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 【兰斑】位于桥脑与中脑交界处后侧的核团,含约20,000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应激反应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非分泌型蛋白。 【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 【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产生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总结

疾病概论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即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 发生的功能、代谢、形态的异常变化,并由此出现临床的症状和 体征。 三、亚健康(Subhealth)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 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又称次健康 状态或“第三状态” 病因学(Etiology)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2.物化因素4.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5.遗传性因素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 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能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如环境、营养状况、性别、年龄等。 诱因: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发病学(Pathogenesis)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二)因果交替(三)局部与整体 疾病转归 (一)康复(rehabilitation)(二)死亡(Death)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 传统的临床死亡标志: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脑死亡(braindeath):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第一节水、钠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 包括血浆5%、组织液15%和细胞内液40%,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 二、体液渗透压 l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引起的渗透压。数值上接近总渗透压。 2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的渗透压。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但有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 三、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平衡 正常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正常血清钾浓度:3.5~5.5mmol/L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四、.水、钠正常代谢的调节 渴中枢作用:引起渴感,促进饮水。 刺激因素: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ADH)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促释放因素:1)血浆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