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14教育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14教育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1.决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决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长期决策是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如投资方向的选择、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组织规模的确定等。

短期决策是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短期战术决策,如企业日常营销、物资储备以及生产中资源配置等问题的决策都属于短期决策。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战略决策是对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这些决策牵涉组织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集体决策是指多人一起作出的决策;个人决策则是指单个人作出的决策。

(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它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环境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就是追踪决策。

(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6)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无法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无法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2.简述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基础

【答案】它要讨论教育活动中的管理,即如何通过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这里的管理就必须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管理的研究必须建立在教育理论或说教育科学的基础之上;教育管理学要讨论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管理效益的提高,教育管理也必须遵循管理的规律和一般原理,教育管理学又必须建立在管理科学的基础之上;教育管理活动本身又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复杂的活动,涉及到教育管理内外的诸多因素,深刻分析、明确认识的方法论工具便是系统科学;当然哲学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也不例外。这就是说,教育管理学作

为一门交叉学科,其母体学科是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哲学是研究教育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系统科学是研究教育管理学的一般方法论。

3.简述教育法的含义与特征。

【答案】教育法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任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从狭义上理解,教育法律主要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文件。从广义上理解,是以国家权力为保障而强制执行的教育行为规范的总和,既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行政法规和规章,还包括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规章。

教育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教育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物质生活条件。从法的本质上说,教育法所确定的行为规范首先和主要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2)教育法为人们提供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则。教育法就是为所有参加教育教学及相关活动的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和指明方向。

(3)教育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教育法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其实施,这是教育法与教育政策和职业道德等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之处。

(4)教育法以教育方面普遍而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为重要内容。教育法对教育关系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享有哪些权利,应履行什么义务进行规定。

4.实施学校计划过程中的控制和协调要求各有哪些?

【答案】(1)控制是学校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学校计划相一致,或为使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所采取的监督和矫正等管理行为,它的目的是指出偏差,以便纠正错误。对控制活动的要求:①围绕目标和计划进行;②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加以保证;③要及时、迅速发现问题并立即加以纠正;④对待计划要有适度的灵活,内外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控制目标和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⑤控制措施方面有一定的力度。

(2)协调是为了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对各项工作及各位人员的活动进行调节,便之同步,互为依托。对协调应遵循的原则:①全员参与的原则;②有效沟通的原则;③及时协调的原则;

④连续性原则;⑤直接接触的原则。

5.简述班级与班集体的关系。

【答案】班级与班集体并不是相同的概念。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高级形式。通常,几十个素不相识的学生组成了一个班级。班级的组成主要是通过外部力量来组织的,而不是学生个人自愿的组合。在班级建立之初,学生除了年龄及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外,彼此之间互不了解,既没有感情基础,也不产生互动作用。随着班主任一系列的建班工作的进行,学生的逐步接触,班级学

生很快就成为一个接触性群体,并逐步成为有组织的群体。在这个基础之上,班级学生通过共同的活动,对不同的个人目标不断进行整合,不断发展成员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形成班集体。班集体的形成并非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要用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班集体是指全班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已经形成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以及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学风的班级。它不是自发形成的,要经过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建设才能形成,主要标志是:(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符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要求,实现目标一般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师生关系融洽,个人与集体关系正确。(3)有健全的组织和骨干。班委会是由一批能够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的积极分子所组成的。(4)有正确的舆论。大部分学生对本班学生的行为和班级的各种事情,能够明辨是非,分清好坏,提倡和支持正确的东西,批评和抵制错误的言行。(5)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外,还积极组织其他有意义的课外活动。(6)有一定的集体纪律,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都有章可循。

6.简述教学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答案】是学校教学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意义:

(1)它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

(2)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3)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提高

(4)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5)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任务: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

(2)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3)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

(4)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不断促进教学的科学化

7.简述政策过程及其包含的环节。

【答案】政策过程是指发生于政治制度中的一系列事件或者环节,包括政府考虑解决某公共问题的多种方案,从中选择一种方案,实施这一方案对其进行评估。政策过程包含如下环节:(1)问题界定。政策问题是政策的基础,任何政策行为和结果都是以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每个社会都会有许多社会问题,但其中只有一些被确定为公共政策问题。

(2)政策议程。如果人们希望一个政策问题最终成为政策,政府就必须将政策问题列入议程,或者列入政府官员以及与这些官员联系密切的政府之外人士的视野之中,使其在任何时间内特别地给予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