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接触网迁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60页)

铁路接触网迁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60页)
铁路接触网迁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60页)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跨夹北线铁路接触网迁改工

程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

上海维管处徐州维管段

(受中铁十二局集团郑徐铁路客运专线三电迁改项目部委托)

二〇一四年三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及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工程数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施工组织机构及任务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任务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部人员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组织机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管理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期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生产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技术组织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轨道车运行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支柱装载及加固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具体每个天窗施工安排及作业区段防护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项施工方案、方法、技术组织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部施工工艺及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部施工工艺及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施工准备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资机械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资材料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劳务人员培训、上岗以及安全常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施工进度及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进度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新线铁路接触网上道作业的安全防护(2021)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新线铁路接触网上道作业的 安全防护(2021)

浅谈新线铁路接触网上道作业的安全防护 (2021)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在接触网上道作业中,新线铁路与既有线路的安全防护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在新线铁路接触网施工过程,电气化项目部除了与站前的土建施工单位长期保持合作外,还与站前的架梁铺轨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尤其是在新线铁路接触网上道作业中,只有时刻保持与架梁铺轨单位信息的交换,同时建立起内外相通、立体式的安全防护系统,才能确保新线铁路接触网上道作业的安全顺利实施。本文结合南方公司新线铁路接触网施工运行管理模式,就安全防护提出拙见。 一、安全防护人员应具备的条件与素质 防护工作是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的一项关键措施,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由于新线铁路接触网施工过程中,免不了与站前的架梁铺轨等单位争时间、抢任务。为了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争时间,抢速度完成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唯一的是加强安全防护。在新线铁路接触网上道作业中,如果不设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到位,就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轨道是铁路线路的上部建筑,铁路轨道施工是指在业已建成的先期工程如路基、桥涵和隧道等线下建筑物之上进行轨道铺设的工作。它包括铺轨和铺碴两项基本内容。 轨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在充分掌握线路设计文件中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施工的线路情况、轨道铺设起讫点里程和铺设长度、施工期限和施工进度等,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条件,确定轨道铺设方案和施工方法,编制轨道铺设进度计划,制定出加快铺设进度,保证铺设质量、安全施工、降低施工成本,确保轨道工程如期完成的相应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轨道铺设工作按其基本内容和顺序分为准备工作、基本工作和整修工作等三个阶段。 一、轨道工程施工准备工作 认真做好施工准备是确保轨道铺设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期工作,准备工作包括:资料准备、施工调查和测设,施工前准备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1.1资料准备 ⑴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 工程施工单位事前应向有关单位收集施工资料:线路施工图设计文件和路基、桥隧等工程竣工资料。如:曲线表、断链表、桥梁表、隧道表、车站表、水准基点表、中线桩控制表、架桥岔线表、路基有无路拱地段表、陡坡地段表、整体道床地段表、宽枕铺设地段表、制动地段表、桥头路基填土夯实密度试验纪录、绝缘地点表、坡度表、设计高程表和路基检查证等。 ⑵审核和复制技术(施工)文件 按照《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的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文件及施工技术资料的审核工作,查明铺轨起讫里程和工程数量,使施工资料正确可靠,避免造成返工浪费。在施工资料审核正确无误的前提下,

复制车站简图和正线施工缩图,整理施工技术文件,以供铺轨施工使用。 1.2施工调查和测设 1.2.1施工调查 施工调查使施工准备的关键,其主要内容有 ⑴考察并择定铺设基地设置方案,落实道碴采集场,并考虑采用的运输方案和道路系统。 ⑵落实所需水、电、材料及机具设备供应。 ⑶了解架梁河道概况,必要时提出临时通航及采用便桥通过方案。 ⑷了解平交道口附近地形、地貌和车辆通行情况,提出维持道路交通的临时措施。 ⑸调查站前工程完成情况,看其能否保证铺轨、铺碴、架梁工作的顺利进行。 ⑹检查路基整修情况 ⑺检查线路中线桩和临时标志埋设是否符合规定是否齐全,如有缺损应在铺轨前补齐。 ⑻检查界限情况,检查跨越路基的通讯和电力线路的高度及其他建筑物限界能否保证铺轨机、架桥机安全通过,否则必须在铺架机械到达前进行处理。 1.2.2施工测设 路基成型后,施工单位应进行线路复测,恢复线路中心线并钉设永久性中线桩,施工规范规定直线地段每隔25米,圆曲线地段每隔20米,缓和曲线每隔10米各设一桩;铺设钢筋混凝土宽枕地段,无论直线还是曲线,中线桩桩距均为10米;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起终点、平交道和道岔理论中心点均钉设中线桩。 1.3施工前准备 ⑴轨道铺设基地和轨排倒装站的设置 ⑵路基整修。不论采用何种铺轨方案,在铺轨前都必须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路基整修,使之达到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后,方可铺轨、铺碴。 ⑶预铺部分道碴。为保证铺轨列车的安全行驶,防止压断轨枕和破坏

接触网拨接方案

依据线路改造的不同情况,大体分为六种: 1、区间曲内拨转; 2、区间曲外拨转; 3、区间双线同时拨转; 4、车站过渡施工方案; 5、区间上下行换侧方案; 6、新建网与既有接触网接通方案。 一、既有支柱位于曲线内侧: 1、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 接触网施工方案:由于既有支柱影响线路转线时接触网的拨移及预铺线路场地。为此要在既有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进行过渡。即:将接触网悬挂在临时支柱上后,拆除既有支柱;在预铺线路旁,按设计要求组立新设支柱、支装,做好接触网拨移准备。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从临时支柱倒换到新设的正式支柱上,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顺利开通。随后,再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向曲内拨移后,接触网线索将变长) 2、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建线路的曲外。 在这种情况下,接触网要进行两次单支柱过渡(或采用临时软横跨过渡)才能到位。首先在既有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A,将接触网悬挂在临时支柱A上后,拆除既有支柱;在预铺线路内侧增设临时支柱B备用。在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从临时支柱A倒换到临时支柱B上;转线结束后,再按设计要求在改建区段组立新设支柱,最后,再将接触悬挂和附加悬挂倒换一新设的正式支柱上。 两者相比,第一种设计更合理、简洁,更符合现场实际。 曲内、外拨转分类相同,施工方案也相同。 二、既有支柱位于曲线外侧; 1、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 接触网施工方案是待新线预铺到位后,以预铺线路为准,在转线前按设计要求组立新设支柱并进行支装。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倒换到新设支柱上即可,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顺利开通。随后,再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向曲内拨移后,接触网线索将变长)。该段附加悬挂要进行两次跨越和换边,以确保其回路贯通。最后,拆除既有支柱,清理现场。

电气化铁路隧道接触网预埋槽道施工安装工艺

资质证书

方瑞公司有关槽道在隧道内接触网固定基础方案的应用及施工工艺 一、哈芬预埋滑槽国内外高速铁路应用情况 哈芬热轧滑槽解决方案发源于德国,距今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最初广泛应用于欧洲各国,例如德国、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瑞士、荷兰以及奥地利的隧道等,由于哈芬热轧滑槽具有非常高的防腐能力、优秀的动荷载能力、安装与维修方便以及高质量、高可靠性等特点,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各项隧道工程得到完美应用,只要是铁路隧道需要安装接触网,大家都知道只有找哈芬,并成为业界公认的标准。哈芬热轧槽钢产品也被推广到亚洲各地,如韩国的首尔-釜山铁路隧道,新加坡的地铁环线、台湾的台北-高雄高速铁路线以及香港的双行车隧道-高速公路5号线。目前,哈芬产品在我们国内也已经广泛应用到道路隧道的建设,如上海地铁、石家庄-太原、郑州-西安、武汉-广州、合肥-武汉、哈尔滨-大连,特别是在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铁京沪高铁的大规模全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将以往的线路出现的槽道安装因施工工艺不成熟造成的报废比例由30%左右降到0,因我们方瑞公司本身拥有2家工厂,工程技术人才众多,在郑西以及武广反映有一定的报废率的情况下,专门针对报废的情况做了详细的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专业的施工工艺,在京沪高铁上的运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接触网荷载要求: 1.静荷载能力:根据最大结构设计风速49m/s,计算每个螺栓处的最大拉力和剪力,隧道专业根据荷载要求与吊柱底板螺栓分布进行隧道衬砌加强设计。 隧道衬砌的设计应能满足以上荷载时的强度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接触网基础的预留设计。 2.动荷载能力:动荷载能力是槽道的最重要安全指标之一,在欧洲和美国要满足德国建筑材料监事会DIBt官方认证。 3.接触网固定基础防腐性能要求:热轧槽道表面采用热浸锌处理,处理好后的表面要颜色一致厚度均匀,不起皮。禁止用油漆层代替镀锌层,因油漆层与混凝土结合不紧密,因此也禁止槽道表面采用油漆或者在镀锌层外再覆盖油漆层。 4. 接触网固定基础防火性能要求:防范火灾,要求所有隧道内的设计和材料应采用阻燃、防止火灾蔓延、低烟、无毒气的物质。对于长度大于5km的隧道,应能保证火灾发生后15min的列车运行能力,符合DIN 4102-2防火标准要求。 5.展性能的要求:延展性是一种物理特性。其所指的是,材料在受力而产生破坏之前的塑性变形能力,不至于产生脆性破坏,特别在冲击和振动荷载作用下,要求结构的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破坏,即要求槽道有较好的延展性。

临近既有铁路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XX临近既有铁路线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1 编制依据 XX铁路局《关于重新印发<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细则>的通知》(南铁运发[2012]610号)。 《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 1.2 编制原则 1.2.1 确保施工安全的原则 本工程为临近既有线施工,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因而在施工方案中贯彻确保安全,措施得力,落实到位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施工中严格执行《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制定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方案,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千方百计减少对行车的影响,确保行车安全、确保施工中的人员安全。 1.2.2 坚持搞好协调的原则 在建设单位的协调指导下,搞好与运营单位的协调,搞好与相关部门及地方的配合,协同作战,搞好现场调查及行车、施工组织协调,做到既要满足施工需要,又符合安全运营要求。 二、工程概况 2.1概述 XX标,本段起讫里程XX km,其中XX左线隧道XXm。乌XXm. 2.2主要工程容 (1)、隧道开挖衬砌,同时隧道施工便道需通过既有动车联络线上

跨小桥,过桥后联接隧道施工便道临近既有动车联络线长度为93m,隧道洞口地段临近既有动车联络线长度89m,隧道施工材料、设备及隧道洞砟需通过该便道运输。 (2)特大桥北岸变压器设置及栈桥施工。 三、施工组织安排 3.1人员组织安排 3.2 设备配备 工程施工车辆、机械设备、机具表

浅谈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探讨

浅谈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7-11-08T19:46:11.3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作者:顿喜文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飞快,在这样的背景下,电气化的铁路接触网有关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发现,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这就引起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70 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飞快,在这样的背景下,电气化的铁路接触网有关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发现,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这就引起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技术人员都知道,接触网有着怎样施工状态,同电气化的铁路运行有着什么样运行状况,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电气化的铁路使用的牵引供电系统中核心设备就是接触网,所以说其在电气铁路中是非常重要的。本篇文章就简单地探讨一下,接触网在施工中技术的知识。 关键词:接触网;电气铁路;施工技术 近些年,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铁路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铁路运输快速发展,运输的速度也日益加快。确保铁路能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就是接触网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想要保证电力能源的充足,接触网的质量就必须要得到保证。可是,接触网不存在储备资源,不能随时更换,这就显示出接触网的重要性。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接触网一旦受到损害,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铁路运行情况,给铁路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想要有效保证铁路运行的稳定安全,就必须重视为其提供电源的接触网施工技术,认真研究接触网施工中的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施工。 1、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的概况 电气化铁路设备中核心部分是接触网,它是铁路沿线的上空架设一种输电线路,主要的作用是向电力机车提供电源。接触网的组成部分有支持装置和一级的接触悬挂以及支柱还有包括基础。其中支持装置包括了定位装置以及腕臂,专用的支持装置在多线桥的软硬横跨。支柱和基础则会承担着来自支持装置上的重量,以及接触的悬挂上的重量,并要将接触到的悬挂固定在一定的高度。 2、接触网施工技术要点 2.1基础的浇筑 接触网在开展基础浇筑工程时,主要的程序包括:钢柱基础、拉线基础、杯型基础等等,施工工艺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一是,施工的准备阶段,二是,检查和复核基坑的不同部位的尺寸,三是,安装外模并浇筑底部的混凝土和垫层;四是,对内膜安装和浇筑的混凝土开展矫正工作并进行试块取样;五是,抹面和拆模工作的实施,并进行基础的养护;六是,填写一些工程的检查项目,隐蔽工程的记录工作要做好。主要的注意事项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点:浇筑垫层和底部的混凝土时,精确计算出具体需要的混凝土数量,计算出垫层和底部混凝土的厚度,进而能够达到节省混凝土的目的。 第二点:外钢膜的安装,基础顶面、水平基准点、设计的长宽都是要依据的标准,进而能在基坑上架设固定的外模,保证定位桩同外模的距离是吻合的,外模顶部同原有基础面是平齐的状态,外模四周要被固定好,保证外模基础的浇筑工程开展时,外模不会移位。 第三点:内膜的安放,把脱模剂要涂在内膜的混凝土上,将内膜放到浇筑完成后的底下混凝土上,调整并固定好内膜,内膜的中心线还有定位桩的中心线是符合标准的。 第四点:内膜矫正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内膜四个边要做好重点的标记,内膜正确的位置就是中心线和定位桩的连线上中心线能够重合在一起。 第五点:抹面,基本的抹平工作完成后,混凝土在浇筑了两个小时后,要开始处理基础表面,使得基础表面是平整的。 第六点:基础的养护以及拆模工作,拆模共组结束后,基础的状态应该是蜂窝麻面、棱角完整、没有漏浆、表面比较平整。基础养护的时间应该是一个星期多,对基础进行浇水,保证基础是湿润的,还有就是要取到一些样块进行抗压的实验,隐蔽工程的记录也一定要做好。 2.2支柱施工工作 接触网中基本和使用最为广泛的支撑设备就是支柱,其作用是承受接触悬挂以及支持设备重量。接触网的支柱,从材质上分为钢筋混凝土类型和钢支柱类型,在其施工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立杆,立杆作业有一个必要基础条件,基底混凝土的垫层强度值必须要超过自身的75%。 第二点:整正,整正工作时,在条件同意时,可以使用撬棍、木楔子、风绳相互配合,开展整正工作。 第三点:支柱的回填,想要保证其回填的强度标准,混凝土的水灰配比要严格的执行,把混凝土回填,需要使用电动捣固棒每间隔24cm就进行一次夯实工作,回填支柱处于稳定的状态,或者说混凝土应该是凝固的,把稳定的木楔移除,杯口的部分加高或者是对其进行抹平工作。 第四点:基础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回填在结束了浇筑工作后,12天内,把混凝土进行覆盖,并且做好保湿的养护,基础养护时间是一个星期左右,如果气温低于5摄氏度,就不要进行保湿的养护,也就是不要浇水。 2.3安装腕臂 腕臂的安装同样是接触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各个方面的施工中要注意到施工的技术。 第一点:腕臂底座的安装工作,轨面要使用钢尺以及高度的测量仪将上下底座的安装点找到,并标注好。再把上下底座的力矩安装标记的位置上,使用水平尺,把底座的位置调平,使用固定的工具把它紧固,然后检验固紧后的力矩。 第二点:安装腕臂,保证作业车是停在支柱附近的,在支柱的不远的地方设置旋转形式的作业平台,将斜的腕臂棒瓷,使用的连接板在底座上插好,并且固定好,下底座的连接板孔同连接板孔对接好,穿好螺栓销。安装好腕臂,检查一下安装的质量,状态是否符合规定,填写好各种工程的检查信息。 2.4软横跨的施工 第一点:辅助绳的设置,支柱的两头固定好牵引绳以及辅助绳,一般的情况下使用钢绞线当做辅助绳,具体的长度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高速公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第一节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一)与**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文件。 (二) **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提供的中铁郑州勘察设计咨询院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设计资料。 (三)铁道部、铁路局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规则、验标等。 (四)进场后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及工程特点。 (五)我公司拥有的科技工法、管理水平和上场的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长期从事铁、公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范围 **高速公路下穿宁西铁路立交桥工程,施工范围包括立交主体、主体外两端各10米引道(不包括路面结构)以及10米引道范围内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设备及工务设施的迁移、改造及施工过渡防护。起止点桩号K67+516.18~K67+552.88。 三、编制原则 (一)严格遵守合同文件所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合同条款以及合同文件的各项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施工,在工期安排上尽可能提前完成。 (二)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三)确保既有线运营行车安全。合理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流水作业、平行作业,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均衡生产。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节奏地进行。 (四)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分项工程间的协调和配合,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 (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有设施或就近已有的设施,减少各种临时工程,尽量利用当地合格资源,合理安排运输装卸与储存作业,减少物资运输周转工作量。 (六)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按动静结合的原则,精心进行施工场地规划布置,节约施工临时用地。严格组织、精心管理,将“确保既有线安全行车、设备和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七)严格执行交通部、铁道部颁发现行的和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第二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资料 (一)、工程概况 洛阳至南阳高速公路是**省西部南北向交通主通道,根据公路总体设计走向,高速公路在南阳地区罗庄和马营街之间与宁西铁路交叉,交点公路里程K67+533.424,铁路里程DK402+840.3,公路与铁路斜交

接触网过渡改造施工分析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4-0125-02 接触网过渡改造施工分析 收稿日期:2012-11-21作者简介:刘晋明(1973-),男,工程师 刘晋明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3) 摘 要:结合工程实际,对朔黄铁路扩能改造电气化工程接触网过渡改造原则、改造方案、改造施工保证措施进行了充分的说明, 列举了接触网过渡改造方法,对解决接触网改造中的实际问题和丰富接触网施工管理经验,提高施工效率有一定的意义。关键词:接触网,过渡改造,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保证措施中图分类号:U227 文献标识码:A 朔黄铁路扩能改造电气化工程SHTLGC9010标段,施工范围 为神池南站至三汲站, 含13站12区间,全长256.6正线千米。重难点工程为:神池南、宁武西、龙宫、原平南、东冶、小觉、西柏坡 7个车站的既有接触网改造。接触网改造施工难度大,直接影响 行车,编制合理的接触网过渡改造施工方案就成了施工的关键,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经过现场调查、方案比选,编制了能指导施工的接触网过渡改造方案。1过渡改造施工原则 既有电气化改造地段接触网过渡工程以不影响正常行车为原则,改建地段设置小锚段过渡,待正式工程完成后,拆除过渡用导线及装配,支柱尽可能利用。尽量避免拆除或少拆除既有支柱。在施工时接触网专业将根据站前的施工组织计划,密切配合站前施工,施工中要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减少过渡工程量。 安全第一原则: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不盲目蛮干,确保既有线路正常运营。 时间最短原则:上足人员、机械、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站改施工。 永临结合原则:与设计沟通,优化过渡设计,将部分过渡工程列为正式工程,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节约投资原则:过渡方案力争保证工期,避免发生二次过渡。 过渡方案提高科技含量原则:采用“四个一次到位软件”保证悬挂调整一次成功,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2过渡改造施工方案 2.1 增建电气化股道过渡方案 增建电气化股道采用软横跨过渡方案,具体实施如下: 既有接触网支柱占据新线路位置,需拆除支柱,采用另立过 渡支柱, 过渡支柱按照设计图纸支柱容量、位置施工,见图1。图1既有支柱占据新建线路过渡施工示意图 新立支柱 既有支柱 新建线路 J1 X1 J3 X3 J5 X5 J6X6J4X4 J2 X2 1)定测、立杆。与站前联系取得最外两道的线路中心桩,股道高差桩。定测量后,在最外两道外按照新立支柱立软横跨支柱X1 X6。 2)软横跨安装。跨过既有承力索,安装新软横跨X1 X2,X3 X4,X5 X6的横承、上部固定绳,将承力索固定于新软横跨内,再 安装下部固定绳、定位装置,将接触线安装于新下部固定绳内。 3)既有拆除。悬挂倒换完成后,就可拆除J1 J2,J3 J4,J5 J6既有软横跨。 4)悬挂调整。进行导高、坡度、拉出值调整,保证行车。锚段 关节、道岔定位等关键部位进行细调。 2.2两端咽喉区改造过渡施工方案2.2.1道岔增减过渡施工方案 增、减道岔施工过渡示意图见图2。既有(1), (3)号道岔改移,在既有5号,8号,10号支柱处需增加1号,3号,5号道岔,拆除既有(1), (3)号道岔。图2增、减道岔施工过渡示意图 新立支柱 既有支柱新建线路 既有线路 新5 5 新7 7 新99 35 (3) 10 新108 新8新66新4区间 Ⅰ1(1) Ⅰ可采用立道岔柱作为过渡施工,并将影响道岔电气化施工的 锚段关节进行过渡改移,待增设道岔时进行道岔调整,与道岔一并开通。站改完毕更换导线。 1)测量,立杆。根据站前交桩位置,确定道岔定位柱具体位置, 立新支柱5号,8号,10号分别为道岔新道岔定位柱。立新支柱4号, 6号,7号,9号为锚段关节过渡柱。2)支柱装配。将新5号,8号,10号支柱按照道岔定位柱装配。新4号,7号,9号支柱按转换柱装配,新6号按锚柱装配。3)锚段改移。在停电点内,将在支柱9号,10号下锚改移至新6号,新9号支柱,区间端锚柱也进行相应改造,组成新锚端关节。4)道岔调整。站前拨移道岔时,接触网同时开展作业,调整 新建道岔1号, 3号,5号接触网。接触网与站前改造一并开通。2.2.2 既有锚柱影响新支柱过渡施工方案 如图3所示,下锚支柱影响线路预铺时,新立锚柱进行过渡,或下锚支延长线上立临时锚柱过渡。 1)交桩、立杆。根据站前施工单位交桩资料和过渡方案需要,提前立临时锚柱L1,进行临时拉线安装。2)补偿安装、延长线预制。按设计要求进行临时锚柱L1的补偿装置的安装,根据现场测量长度,预制好延长导线。3)倒悬挂。通过天窗停电点,对既有补偿装置卸载,并同时进行悬挂连接。 4)悬挂调整。对Y1道岔定位点、电连接、吊弦进行调整,并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 · 521·第39卷第4期2013年2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9No.4Feb.2013

时速200公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施工新工艺标准

时速200公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施工新工艺标准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〇六年二月

目录 GS200-1 基础 (1) GS200-1-01 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杯型基础 (1) GS200-1-02 硬横跨钢柱基础 (7) GS200-1-03 钢筋混凝土柱式拉线基础 (11) GS200-2 支柱安装与整正 (16) GS200-2-01 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 (16) GS200-2-02 硬横跨钢柱安装 (20) GS200-3 支持结构装配 (23) GS200-3-01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23) GS200-3-02 支柱装配预配与安装 (26) GS200-4 接触网架线与超拉 (31) GS200-4-01 承力索额定张力架设与超拉 (31) GS200-4-02 接触线额定张力架设与超拉 (42) GS200-4-03 承力索、接触线同时架设与超拉 (47) GS200-5 接触悬挂调整 (54) GS200-5-01 载流整体吊弦制作 (54) GS200-5-02 自动过分相装置安装与调整 (58) GS200-5-03 交叉线岔安装与调整 (61) GS200-5-04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调整 (65) GS200-6 接触网检测 (70) GS200-6-01 动态包络线检测 (70)

GS200-1 基础 GS200-1-01 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杯型基础1.施工准备 1.1.组织

2.1.操作程序 2.2.操作要领 2.2.1.测量 1)交桩:新线杯形基础施工一般在站前单位路基级配碎石碾压完成铺设道砟之间进行,若站前单位路基的底层做好后不能紧接着施工级配碎石,杯型基础亦可在碾压好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铁路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说明: 1.1、本施工是根据《铁路局200 年财务预算的通知》,严格按照《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及相关准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1.2、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容: 工程概况、施工日期、施工慢行速度条件、劳动力组织、机械设备、施工防护、施工作业程序即及技术标准、未交验线路的养护、施工料具的管理、线路交验、劳务工的岗前培训、安全管理措施、应急预案 2、工程概况: 2.1、施工地点:XX线KXXX+XXXX~KXXX+XXX 2.2、线路状况:均为无缝线路或冻结无缝线路 2.3、施工容:道床清筛,处理道床翻浆冒泥及接头换碴,整理道床、捣固,扣件螺栓涂油,整正及更换失效胶垫,更换扣件,降路基、清除余土、疏通侧沟。 2.4、施工重点难点:①各立交桥施工工作面狭窄,桥下面有农田、房屋及车辆行人,施工时用彩条布和竹席将桥上护栏、步行板封闭,②长大隧道、长大桥梁、路堑废土运距远,堆放困难;③图定“天窗”封锁时间兑现率低;④老K 车周转慢道碴不能及时满足施工需要。 3、施工进度安排及要求: 3.1、施工工期 XX 天。XX月XX日~XX月XX日完成。 3.2、施工慢行要求:清点封锁,封锁前1小时25Km/h,封锁时间11:10分~13.10分,120分钟,封锁开通后首列15Km/h,2小时限速25Km/h,以后至次日封锁前1小时35Km/h.。 4、施工管理组织: 4.1、段成立线路施工管理领导小组,主管线路付段长任组长,安监科科长、技术科科长、任付组长,线路科线路大、中修主管、当班调度员、所辖区主任领工员唐如清任组员负责管理、协调、技术工作(协调本单位各部门及段与外单位的配合联系)。 4.2、施工队伍组织:各车间组织施工,要求由车间主任或副主任任施工负责人,车间技术员任工程主管技术员,各车间机械化工队并补充部分民工. 4.2.1、工作责任围划分: 4.2.1.1、清筛工班负责:驻站防护,工地防护,慢行地段两端关门防护,清筛地段质量监督,回填道碴,更换失效胶垫、扣件,撤除水平胶垫,施工地段扣件螺栓涂油,降路肩,废土清理,清理侧沟,机械日常维修。 4.2.1.2、起道、拨道、捣固工班负责:工地防护,当日正在清筛地段,已清筛地段起道、拨道、捣固,补充回填道碴,机械日常维修。 4.2.1.3、整理交验工班负责:工地防护,线路起道、拨道、捣固找细作业,扣件螺栓涂油,整正胶垫,调整更换失效扣件,刷新线路标志,整理道床,机械日常维修。 4.2.1.4、各工班工作之间衔接必须融洽;工作上要认真积极主动配合,不留死角; 4.2.1.4.1、清筛工班要掌握好民工劳力状况,合理搭配使用民工,破底清筛必须在线路封锁时间完成;

探讨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

探讨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 摘要:既有线接触网的改造过渡是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铁路运 输在我国的交通事业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铁 路运输的速度在逐渐的加快,且在既有线改造过程中存在运输能力、工期目标、 设备安全稳定三大因素。如何在保证工期目标、运输能力的前提下确保改造区段 的设备安全稳定,因此,对既有线接触网的改造过渡施工方案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对既有线接触网网的改造过渡施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 一、前言 既有线接触网改造施工是铁路线路运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但影响整 个线路的施工,还对新接触网的支柱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既有线接触网过渡改 造施工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影响,更是保证线路正常运行 的重要保证之一。 二、既有线接触网设备改造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耗费时间过长,影响到运输效率 既有线接触网的改造施工与一般的线路施工不一样。如果仅仅只是既有线的 改造施工,可直接采取预铺的作业方式,简单快捷,在指定的封锁点之外,利用 同一个封锁时间,来进行线路的改造转移,比较节省时间。但是既有线接触网的 改造过渡施工则是一个比较整体全面的工程,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既有接触 网的支柱在必要时候还会进行一定的转移,在线路进行拔接之前就需要进行拆除,避免影响既有线接触网设备改造的线路拔接。在既有线接触网设备改造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过渡工程需要进行施工,来满足线路之间的拔接工程需要。线路 拔接之后,相关设计部门就会按照之前设计好的位置重新进行施工,以达到原定 的任务目标。因此,基于线接触网设备改造施工结束的时间会比较晚,持续的时 间也会比一般的工程施工时间要长很多。 (二)在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中,参与到的施工配合部门和单位比较 多 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是在已经存在的铁路路线上进行的,所涉及到的 部门和单位非常多,例如各设备管理单位和运输管理单位。设备管理单位主要包 括工务、电务、供电、信号、通信等单位,运输单位主要是包括机务和车务部门。不光是这两个单位,还有各种非常重要的部门单位相互交叉工作,例如线路和通 信的交叉工作,信号与铺架的交叉施工,这不仅仅关系到施工的质量问题,更是 运输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一旦某个单位或者部位处理不恰当,就会对整 个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阻碍铁路交通的正 常的运行。 (三)既有线接触网本身具有很多的技术难点,在改造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 现失误 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工程是整个既有线改造施工工程的重点,是最重要也 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铁路不同于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陆地上的作用十分 的额重大,并且运输量大,如果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很大的障碍。铁路的既有线接 触网改造施工工程难点主要是以现在整个线路拔接、接触网的拔移、交叉道的改造、各个关节的分相改造、天窗点内站场硬横跨更换、绝缘关节和非绝缘关节的 改造、整个锚段接触网线索更换以及多专业配合大封锁施工等等,一旦处理不当,

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1 2、......................................................................................................................... 适用范围3 3、......................................................................................................................... 工程概况3 4、...................................................................................................... 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6 5、.............................................................................................................. 安全及环保措施12

1、编制依据 (1)《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0-2003/J 290-2004) (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1-2003/J 291-2004) (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9-2015) (4)《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三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联系单:接触网硬横跨基础设计说明》(四设南三龙指联(2015)10号) (5)《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三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联系单:路基地段圆钢柱接触网基础设计说明》(四设南三龙指联(2015)11号) (6)《三明北至三明南区间-桥梁、路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南龙扩施(网)-F20CW03) (7)《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肆房(2010)8301) (8)《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扩能工程施工图-三明北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供咨询)》(南龙扩施(网)-F10CW02) (9)《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H型钢柱》(通化(2008)1301) (10)《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很实用)

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一、接触网上部技术规定 1、一般规定 1、接触网接触悬挂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正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120+CTS150,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25kN,承力索20kN;站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95+CTS120,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15kN,承力索15kN,附加导线类型:正馈线LBGLJ-240,保护线LBGLJ-120,最大工作张力正馈线15kN,保护线8kN。 1.2、接触网悬挂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高度除注明者外,均为6450mm;结构高度1600mm; 1.3、支柱基坑处地下电缆的处理,尽量采用排移的方法。排移困难时,可适当调整支柱的侧面限界,调整范围:区间腕臂柱3.1m~3.5m(含),站场腕臂柱 2.5m ~ 3.5m(含),硬(软)横跨柱按3.0m~5.0m,但牵出线上支柱的侧面限界不应小于3.1m。 1.4、车挡后的支柱距车挡不应小于10m,如受地形、地貌限制,在保证线路上接触网有效长的情况下可将车挡后的支柱设于线路一侧。 1.5在进行上部安装前,工程所用金属零部件、线材及绝缘子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规格质量及电气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安装使用。 1.6接触网上部安装施工不得使用活口扳手,应采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和力矩扳手。安装后的金具各部连接紧固螺栓、螺帽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新零件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应配齐螺帽、止动垫片。 1.7为保证工程质量,本线在部分零件试用放松效果好的止动垫片机械防松措施。 1.8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度,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销钉安装时,垂直设置时应钉帽在上,水平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1.9接触线的平直度直接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不应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 1.10凡与接触线、承力索及附加导线接触的零配件,均应清除表面氧化物,并在接触面涂电力复合脂。凡钢质部分的镙栓镙母的镙纹部分应涂油防腐 1.11上部安装前必须按《验标》要求对所安装的零部件进行检验和试验,严格使用不合格产品。

铁路建设过渡工程方案

铁路建设过渡工程方案 铁路建设过渡工程方案提要:拨移轨道线路的二种施工方案拨移量小于1m的,可封锁正线、锯断长轨一次拨移到位,重新焊接长轨 铁路建设过渡工程方案 1线路封锁的程序 封锁拨接施工是对既有线行车干扰较大的一项施工作业。时间紧、工作量、作业内容多、牵连面广、施工人员密集、管理难度大。因此,进行封锁拨接施工,必须认真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切实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 提前一个月报封锁拨接地段的计划申请(附施工组织设计),报分局、运输、基建分处;拨接封锁施工的月度方案确定后,施工单位应提前三天向所在分局运输处、调度所等部门发出申请施工电报;施工负责人在封锁现场,向要点站登记要点申请,待接到调度命令后,方可进行施工,并做好停车防护;施工负责人在拨接施工完毕,经检查质量合格并能保证安全后,可向车站登记消点,同时撤除停车防护,开通线路;当施工中出现情况,不能按时开通或按规定速度运行时,施工负责人应提前通知车站值班员,要求延长或限速运行;封锁拨接施工后,未办理交验的线路设备均由施工单位负责人检修养护。尽快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好交验手续;施工负责人亲自现场指挥,合理安排劳力,合理堆放、使用施工材料,不得侵限;“龙口”配轨尺寸精确,由配轨人员、技术主管和施工队长三级复量把关,保证进度;

必须有电务、工务在场指导,防止破坏、影响电力、通信、信号等设施。 2拨接施工工艺 本合同段施工采用两端拨移,中间用新线过渡的施工方法,拨移的施工顺序如下: 扒开道床→锯断长轨→拨移作业→到位后及时整修线路,(按设计轨面道床断面标准一次整修到位,并夯实)→焊接钢轨→检查线路状态→撤出各种机具→撤出防护限速放行列车(第一次列车限速按批准方案,根据线路稳定状态确定)→第一次列车过后详细检查线路,发现不良处及时整修消除。 施工中注意的问题:提前做好人力、物力、机具等各项准备。提前一个月报施工方案和技术安全保证措施。施工中取得电力、电务、工务、车务等部门的紧密配合。要在电力网杆,自动闭塞信号改建完成后,方可组织拨移施工。拨移线路完成后,线路维修保养要跟上,确保改线后的线路在正常状态下运行。 所有的封锁施工,都要提前一个月将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填报方案审批表报甲方和铁路局,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对行车干扰较大的施工项目,避开旅游旺季和有专用代号列车时间施工,防止造成其他不良影响。过渡施工中,所采用的线上轨料,既要利旧,又要考虑质量技术标准,确保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3拨移轨道线路的二种施工方案 拨移量小于1m的,可封锁正线、锯断长轨一次拨移到位,重新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组编制及管理办法

3.9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管理办法 3.9.1总则 1.为全面按铁路总公司“六位一体”要求建设公司管辖项目,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有效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根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 〕226 号)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施工组织设计是铁路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编制,并用以指导其建设全过程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本办法的施工组织设计分为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工程部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归口管理部门。 4.施工组织设计一经批准,就作为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纲领性技术经济文件,不得随意更改。 6.参加建设的各单位须严格执行本管理办法。 3.9.2编制和审批 1.勘察设计单位应按《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 〕226 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2.工程部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初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涵盖整个项目,其中的大型客站、极高等级风险隧道、跨越大江大河桥梁、特殊桥梁、特殊路基、铺轨架梁、无砟轨道等重点工程、专业工程应单独编制专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调试期间要编制工程调整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由公司分管

领导(总工程师)审核后报上级部门审查、审批。 3.施工单位根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本标段的实际情况编制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报公司审批。 4.控制工程(站场改造、重大桥梁隧道工程、高风险隧道工程),由施工单位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报公司审批。重难点工程及其他一般工程由施工单位编制,监理单位审批。 233 5.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报批。审批时限:标段及控制工程监理单位在7 天内完成审批报公司,公司5 天内完成审批;重难点及其它一般工 程监理单位在5 天内完成审批。 3.9.3编制原则 1.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目标,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满足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做到及时编制,超前于施工,切实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2.在充分调查当地自然环境、水文地质、气候气象和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的要求,针对可能发生的对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并做出相应的预案。 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安排好环保、水保及文物保护工作。 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快

铁路站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站场构筑物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站场构筑物工程:站台填筑13.1万m3,其中砂夹卵石3.27万m3,站台墙7910圬工方,C30钢筋砼排水沟546 m3,站台面C20砼施工4.914万m3。 二、施工方法: 一)、站台填筑 站台填筑施工工艺与货场路基填筑施工工艺相同。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填料主要来自取土场。所用填料满足设计、规的要求。站台填筑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程序,采取站台全宽水平分层填筑压实的施工方法。站台填筑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重型或振动压路机压实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如下: 分层填筑: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填筑虚铺厚度不超过30cm,采用自卸车卸土时,可根据车容量计算推土间距,在填筑面上画出卸装网格,以便平整时控制层厚度均匀。为了保证边坡压实质量,一般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30-50cm。 推铺平整:填料推铺平整应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平地机终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填筑层面应做成向两侧2%的横向排水坡,为了有效控制虚铺厚度,初平后应用水平仪或钢尺检查虚铺厚度。 洒水晾晒:填料碾压前应作含水量检测,一般应接近最优含水量,但不允许超出试验段压实工艺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限值。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应及时进行洒水,加水量可按一般规定中加水量公式计算。洒水可采有取土场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洒水搅拌两种方法;当填料含水量过大,可采用取土场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拉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出可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碾压夯实:碾压前应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容包括碾压围、压实遍数、行走速度、碾压顺序等。根据填料的不同和路堤不同部位,应配备相适应的压实机械。压实应遵循“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先两侧后中间”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在路基边坡部位,填料摊铺时先用推土机稳压1~2遍,再用压路机碾压,对路肩两侧边角压路机不易压到的地方,可采用小型压路机或夯实机及人工夯压。 检验签证:试验人员随碾压过程随时检测压实质量,碾压结束后,检查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每层填土压实质量按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否则下达质量不合格通知单,进行重新压实,直到压实合格为止,路基压实质量检测采用K30试验、孔隙率或压实度进行检测。 路基整修:路基整型在路基本体和基床底层完成时进行,填料摊铺时要严格控制虚铺厚度,一次成型:整型前先恢复边桩,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平地机精平时,通过水准仪控制路基断面三点(左、中、右)标高,使路基面的平整度、纵横坡达到设计要求。路基整修应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应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路基整修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