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

N A。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L?mol-1。

(2)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V m)之间的关系:n = V

V m。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九、化学平衡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化学平衡的移动:当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

十、原电池

1.定义: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闭合回路。

3.负极——较活泼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

正极——较不活泼导体——得到电子(被还原)。

4.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负极:Zn – 2e-=Zn2+;正极:2H+ + 2e-=H2↑;总反应:Zn + 2H+ = Zn2+ + H2↑。

十一、无机物

学习笔记

十二、有机物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

+ NaOH CH

学习笔记

第二部分练习题

一、物质的量

1.山东蒙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被称为“天然氧吧”,其原因是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空气负离子,O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

A.32 g B.33 g C.32 g?mol-1 D.33 g?mol-1

2.标准状况下的1 mol CO2的体积约为()

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的摩尔质量是28 g B.17 g NH3的物质的量是1 mol

C.22.4 L N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D.标准状况下NH3的体积为22.4 L

4.(20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B.32 g O2含有的氮原子数为2N A

C.常温常压下,11.2 L Cl2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 A

D.1 L 0.1 mol?L-1NaCl溶液中所含的Na+数为N A

5.(20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1 mol S与铁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B.32 g O2和32 g O3所含原子数目均为2N A

C.在常温常压下,22.4 L NH3所含质子数为10N A

D.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分子数为0.1 N A

6.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氯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B.22.4 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

C.14 g氮气中含有7 N A个电子

D.N 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7.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A.0.8 mol 氧气B.标准状况下2.24 L氮气

C.3.6 g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1)D.含N A个氢分子的氢气

8.实验室中配制250 mL 0.10 mol?L-1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A.锥形瓶B.试管C.分液漏斗D.容量瓶

9.1 mol H2SO4分子中含mol硫原子,mol氧原子。

10.(2010)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数之比为,物质的量之比为,原子总数之比为,电子总数之比为,质量之比

为,密度之比为。

11.等物质的量O2和臭氧(O3),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为,其质量之比为。

1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和CO2 :

(1)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2)二者的体积之比,

(3)二者的氧原子之比,(4)二者的密度之比。

13.实验室欲配制0.5 mol/L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②100 mL量筒③

1 000 mL容量瓶④500 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填代号),还缺少的是。

(2)实验开始前,需要检验容量瓶是否。

(3)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

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每步只能使用一次)

学习笔记

二、物质的分类、胶体

1.(2010)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实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B.盐类C.有机物D.非金属单质2.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B.氧化物C.碳酸盐D.钠盐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对于Na2O的分类合理的是()

A.属于盐B.属于碱C.属于酸D.属于氧化物4.三聚氰胺(C3H6N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

A.单质B.混合物C.有机物D.无机物5.下列关于CH3COOH类别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含氧酸B.有机酸C.电解质D.氧化物6.(2010)下列物质①烧碱、②Fe(OH)3胶体、③NaCl、④CO2、⑤铁片、⑥石墨、⑦甲烷、

⑧HNO3、⑨CaCO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请填写序号,下同);属于酸的

是;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7.(2009)下列物质①NaHCO3②氢氧化钠溶液③乙醇④Fe(OH)3胶体⑤HNO3⑥SO2⑦Cl2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属

于盐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8.(2010)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B.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C.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发生丁达尔现象D.采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净化胶体9.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硫酸铜溶液B.氢氧化铁胶体C.溴水D.稀硫酸10.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11.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盐酸B.Fe(OH)3胶体C.NaCl溶液D.CuSO4溶液

三、电解质、离子反应

1.(20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它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它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H3CH2OH B.Al C.CH4 D.H2SO4

3.(20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H+ + OH-= H2O

B.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O32-+ 2H+ = H2O + CO2↑

C.铁粉投入FeCl3溶液中:Fe + Fe3+ = 2Fe2+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 2H+ = CO2↑+ H2O

4.(200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Zn + Ag+ = Zn2+ + Ag

B.盐酸加到氢氧化铜中:Cu(OH)2 + 2H+ = Cu2+ + 2H2O

C.少量金属钠放到冷水中:Na + 2H2O = Na+ + OH-+ H2↑

D.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SO4与NaOH反应:H+ + OH-=H2O B.HCl与AgNO3反应:Ag++Cl-=AgCl↓C.CH3COOH与KOH反应:H+ + OH-=H2O

D.Na2CO3与BaCl2反应:CO32-+Ba2+=BaCO3↓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粉加入稀盐酸中:2Fe3++6H+=2Fe3++3H2↑

B.金属钠投到水中:Na+H2O=Na++OH-+H2↑

C.石灰石投入到稀盐酸中:CO32-+2H+=CO2↑+H2O

D.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OH-+H+=H2O

7.(2009)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K+HCO3-NO3-ClO-B.Na+SO32-NH4+Ba2+

C.Ba2+S2-Cl-SO42-D.AlO2-CO32-Cl-Na+

8.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CO32-B.Ba2+Cl-SO42-

C.NH4+SO42-OH-D.Al3+NO3-H+

9.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Ba(NO3)2、CaCl2、K2CO3,现做以下实验。

(1)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2)向(1)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3)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可能含有(填化学式)。写出(3)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H2O2催化剂2H2O + O2↑B.2Al(OH)3△

Al2O3 + 3H2O

C.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D.Fe + CuSO4=== FeSO4 + Cu

2.(2010)下列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Fe3+→Fe2+ B.CuO →Cu C.Cl-→Cl2 D.H2SO4→BaSO4 3.在反应4HCl(浓)+Mn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l2↑+MnCl2+2H2O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离子方程式为:。

4.铝热反应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Fe2O3 + 2Al 高温Al2O3 + 2Fe 。在该反应中,Al作(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若反应中消耗1 mol Al,则生成mol Fe 。

5.已知铜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铜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或“降低”),被(填“氧化”或“还原”),作剂;

(2)浓H2SO4作剂(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具有性。

(3)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1 mol Cu ,则生成mol SO2 。

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

五、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1.质量数为37的氩原子(Ar )的中子数为( ) A .18 B .20 C .19 D .37

2.12 6C 是确定N A 标准的原子,12

6C 原子核中子数是( ) A .12 B .6 C .18 D .4 3.(2010)最新报道,科学家又发现了某元素的一种原子,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 .111 B .161 C .272 D .433 4.下列关于12C 和13C 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者互为同位素 B .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C .两者属于同一种核素 D .两者属于不同的元素 5.下列元素中,属于第3周期的是( ) A .氢 B .氧 C .锂 D .氯 6.(2010)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 A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C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D .稀有气体元素 7.根据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不能确定的是(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最高正化合价 8.下列同族元素的单质,在相同条件下最易与水反应的是( ) A .Li B .Na C .K D .Rb 9.原子序数为17的氯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10.A 元素原子M 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B 元素与A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B 元素

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

(1)A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B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A 、B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

分。

(1)阴影部分元素N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根据元素周期律,请你预测:H 3AsO 4、H 3PO 4的酸性强弱:H 3AsO 4 H 3PO 4 。(用“>”、“<”或“=”表示) (2)元素S 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分别为 、 ,S 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属于 (填

“强”或“弱”)电解质。

(3)其中Si 、P 、S 、Cl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C 、N 、O 、

F 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差的是 。(填写化学式) 12

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笔记(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分子YH3,写出该粒子的电子式。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的是。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4)T、X、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六、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原电池

1.(2009)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B.共价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

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D.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A.HCl B.NaOH C.H2O D.NaCl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KCl B.NH4Cl C.H2O D.CH4

4.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苛性钠B.碘化氢C.硫酸D.醋酸

5.(20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B.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6.(2009)有关能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B.核能是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C.氢能是可再生能源D.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

7.(2010、2009)下列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H2→2H B.2H2 + O2 = 2H2O C.CaO + H2O = Ca(OH)2 D.2Cl →Cl2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B.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小

9.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C.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为光能

10.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学习笔记 11.(2009)下列组合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12

13.(2010)(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

稀硫酸 稀硫酸 酒精 稀硫酸 稀硫酸 ① ② ③ ④ ⑤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 是负极,发生 反应, 是正极,

该极的现象 。 (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2009)(1)化学反应中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键的断

裂和形成是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时会 能量(填“放出”或“吸收”);如果一个化学

反应,化学键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大于化学键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属于 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该反应属于 反应。

(2)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如:化学能和电能、热能之间的相互

转换。如图是一个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试回答: ①从能量角度看,它属于 能转化为 能。 ②装置中Zn 为 极。

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下列措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减小压强

D .降低反应物浓度 2.下列措施中,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食物储存在冰箱里

B .将块状固体药品研细后再反应

C .用MnO 2作H 2O 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 .用30%H 2SO 4溶液代替5%H 2SO 4溶液与锌粒反应

3.(2009)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C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

D .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金属导线 稀硫酸

4.(20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学习笔记A.化学反应速率是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D.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反应物温度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使四份质量分数不同的H2O2溶液发生分解反应:2H2O2 = O2↑+ 2H2O,其中氧气生成

速率最大的是()

A.5% H2O2溶液B.10% H2O2溶液C.20% H2O2溶液D.30% H2O2溶液

6.反应4NH3(g)+ 5O2(g )4NO + 6H2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3 s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045 mol/L,则用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0.045 mol/(L?s)B.0.015 mol/(L?s)

C.0.010 mol/(L?s)D.0.0075 mol/(L?s)

7.对于可逆反应N2(g)+ 3H2(g )2NH3(g),下列特征不能表明体系达到平衡的是()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的浓度保持不变

C.N2、H2、NH3的浓度相等D.N2、H2、NH3的百分含量不变

8.在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 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

C.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9.对于某可逆反应的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A.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B.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C.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最大限度D.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八、化学常识、无机物

1.(2009)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是()

A.用SO2熏制银耳B.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C.用苏丹红做食品添加剂D.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2.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化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下列有关化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B.人类使用的材料,经过石器、青铜器、铁器等时代

C.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一般步骤依次是:矿石的富集、精炼、冶炼

D.能源、信息、材料通常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

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示了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太阳能技术,下列有关太阳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B.太阳能可转换为热能

C.利用SiO2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

4.“低碳生活,节能减排”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下列气体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NO2B.SO2C.CO D.N2

5.五岳之首泰山是著名的游览圣地,为保证旅游圣地的环境,泰安市推出了“蓝天碧水工程”,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A.加高工厂的烟囱,使烟尘和废气远离地表B.植树造林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改进汽车动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D.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6.2010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环境问题”的直接来源主要是()

学习笔记A.温室效应B.厄尔尼诺现象

C.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D.火山喷发和地震

7.为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B.华罗庚C.侯德榜D.钱学森8.(2010)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9.下列有关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

B.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10.有一关于实验操作的谜语:“我入水中较安全,水入我中真危险,我与水合多放热,实验牢记保安全。”这一实验操作是指()

A.将金属钠保存在水中B.将盛有一粒白磷的一烧杯水加热至60 ℃

C.用压强剂测某一深度处的水压D.稀释浓硫酸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12.(2009)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溴化银常被用做感光材料

C.小苏打和氢氧化铝均可治疗胃酸过多D.硝酸可用于制造炸药

13.硅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一直扮演着主角。形成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A.单质硅B.硅酸盐C.二氧化硅D.不含硅元素14.地震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过后,受灾地区的水源常被严重污染,下列物质中能对污染的饮用水起消毒杀菌作用的是()

A.生石灰B.明矾C.绿矾D.漂白粉15.山东淄博生产的艺术陶瓷造型淳厚古朴,色泽绚丽多彩,闻名遐迩,其主要成分为()A.氧化铝B.硅酸盐C.二氧化硅D.有机物16.关于Na2O2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B.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O2

C.可用于潜水艇的生氧剂D.属于典型的碱性氧化物

17.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无毒B.无色C.无味D.红棕色18.下列气体中,可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A.CO2B.Cl2C.HCl D.NH3

19.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KCl B.FeCl2C.FeCl3D.Na2O 20.(2010)下列物质与Fe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与KSCN溶液作用使溶液变红色的是()A.Cl2B.盐酸C.CuSO4溶液D.稀H2SO4

21.为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学习笔记A.KSCN溶液B.铁片C.氯水D.石蕊试液

22.下列反应中,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

A.往氨水中滴加酚酞试液B.往稀硫酸中通入氨气

C.往品红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气体D.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

23.(2009)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固体

B.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有色布条后,Cl2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

C.检验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可以用KSCN溶液

D.镁铝合金应用广泛,属于纯净物

24.除掉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应选用适量的试剂是()

A.稀硫酸B.硝酸银C.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

25.为了除去混入CO2中的SO2,最好将混合气体通入下列哪种溶液中()

A.饱和烧碱溶液B.饱和小苏打溶液C.饱和纯碱溶液D.浓硫酸

26.金属铜不能与浓盐酸反应,却能与浓硝酸反应,是因为浓硝酸具有()

A.脱水性B.吸水性C.强酸性D.强氧化性

27.(2010)将3.2 g Cu投入到一定浓度的HNO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共0.08 mol。则原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为()

A.0.34 mol B.0.38 mol C.0.28 mol D.0.18 mol

28.取适量Na2CO3和Na2SO4混合物加入过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6.63 g ,将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中,沉淀变为4.66 g,混合物中Na2CO3与Na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1 D.3∶1

29.铜与1 mol?L-1的硝酸反应,若NO3-的浓度下降了0.2 mol?L-1,则溶液中c(H+)同时下降()

A.0.2 mol?L-1B.0.4 mol?L-1C.0.6 mol?L-1D.0.8 mol?L-1

30.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100 mL 2 mol·L-1的稀HCl中完全溶解后,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 mol/L的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全部沉淀出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

的体积最小的是()

A.100 mL B.50 mL C.25 mL D.由于Fe、Fe2O3的质量未知无法判断

31.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FeCl3三种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相等,则上述三溶液的体积比为()

A.1∶1∶1 B.3∶2∶1 C.6∶3∶2 D.9∶3∶1

32.Cl2气体中含有少量HCl杂质,除去该杂质所用的试剂最好是。

33.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分液B.升华C.加热分解D.蒸馏E.渗析

填下表(填字母)

34.钠、铁两种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

(1)两种金属中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的是,由此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铁(填“强”或“弱”)。

(2)某些补铁剂的成分中含有硫酸亚铁,长期放置会因氧化而变质。检验硫酸亚铁是否变质

学习笔记

的试剂是 (填序号)。

①稀盐酸 ②石蕊溶液 ③KSCN 溶液

(3)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

褐色,此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35.(1)中学所学的金属单质中,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的有 (填

化学式)。

(2)许多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发生反应。其中钠与水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填序号)。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熔成小球 ③钠四处游动 ④溶液变为红色

写出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铝分别与足量的NaOH 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若两个反应在相同状况下放出等量的气体,则两个反应中消耗的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6

(1)写出下列微粒的表示符号:④的元素符号 、⑥阳离子符号 ;⑤正一价

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2)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 (填名称);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①、③两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37.(2010)已知A 、B 、C 、D 、E 是短周期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零;C 、D 、E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以两两反应;A 与C 同主族;B 与E 同主族;E 的单质为淡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 (1)请写出A 、E 元素的名称:A ,E ; (2)画出C 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3)写出C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A 、B 、C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

(5)B 、C 、D 、E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用元

素符号表示)。 38.(2010)为了探究HClO 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写出Cl 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入Cl 2后,集气瓶A 中的现象是 ,

集气瓶B 中的现象是 , 可得出的结论是 。

干燥的溶液

学习笔记九、有机物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纤维素B.葡萄糖C.淀粉D.蛋白质

2.(2010)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

A.水B.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

3.(2009)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A.苯和水B.酒精和碘水C.乙酸和乙醇D.乙酸和水

4.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方法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B.食盐溶液C.悬浊液D.水和四氯化碳

5.将碘酒滴到新切开的马铃薯(又称土豆)表面上,马铃薯表面变蓝色,该现象表明马铃薯中含有()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纤维素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2H4B.平面结构C.不可以燃烧D.可发生取代反应7.(2009)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与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D.分子中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8.下列有关乙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C2H6B.结构简式:CH2CH2C.性质与甲烷不同D.不能燃烧

9.阿胶是山东特产,食用阿胶可提供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下列关于蛋白质描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属于烃B.蛋白质主要含氮元素

C.蛋白质可通过灼烧鉴别D.蛋白质属于小分子

10.下列物质不可用来鉴别乙酸溶液和乙醇溶液的是()

A.金属钠B.CuO C.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

11.(2009)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所需活动和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

C6H12O6+6O2→6CO2+6H2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B.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氧气的含量减少

C.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来补充能量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如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则血液的pH将增大

12.(2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使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都可鉴别乙烯和甲烷

C.在加热或加入重金属盐的情况下,蛋白质都可发生变性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13.(200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能入Cl2,进行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4.(1)实验室利用4HCl(浓)+Mn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l2↑+MnCl2+2H2O反应制备少量

的氯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的Cl2时,参加反应的HCl

的物质的

学习笔记量是mol,其中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mol。

(2)反应生成的Cl2与甲烷或苯中的一种物质在光照时能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另一分子中所有原子(填“共平面”或“不共平面”)。

15.(2009)已知有机物A能发生以下转化,并且A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在一定条件下,A可以发生自身加成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B ;D 。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反应类型;

②,反应类型。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2018-2019学年度 第一学期中段试高二化学文科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N 14O16 Na23Cl 35.5Fe 56把所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工程,“西气”指的是() A.石油气 B.天然气 C.水煤气 D.煤气2.18 g水的物质的量是( ) A.0.5 mol B.1 mol C.0.1 mol D.6.02×1023mol 3.下列各组互为同位素的是( ) A.O和O B.CO和CO 2 3 2 C.H O和H O D.24Mg和26Mg 2 2 2 12 12 4.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有纯净物,又有混合物的是( ) A.硫酸、盐酸B.烧碱、纯碱 C.氨水、氯水D.明矾、胆矾 5.如右图图标所警示的是( )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红可用作红色涂料 B.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大的金属元素 D.氧化铝能与酸和强碱反应 7.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Cl B.S C.Na D.Mg 8.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磷的原子结构的是( B ) 9.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Na S B.NaCl C.Na O D.BaCl 2 2 2 10.下列物质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2 A.CO 2B.SO 2 C.NH D.H 3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

20XX 年高中毕业会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Na 、K 、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Mn :+2,+4,+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AgBr 、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 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祝天下学子都能学有所成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 概念含义概念含义 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还原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在反

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的化合物H2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NH3等. (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试卷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中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料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电中性 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 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D.质量数为2 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氯化钾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乙烷 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O2 B.CO2 C.NH3 D.SO2 4.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A.NO3-B.Fe3+ C.SO42- D.Mg2+ 5.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燃烧是放热反应 B.H2SO4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 C.CaO与H2O反应是吸热反应 D.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 7.下列化学反应中,H2SO4作为氧化剂的是() A.2NaOH+H2SO4=Na2SO4+2H2O B.C+2H2SO4(浓)CO2↑+2SO2↑+2H2O C.BaCl2+H2SO4=BaSO4↓+2HCl D.CuO+H2SO4=CuSO4+H2O 8.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 Na+ OH- B.Na+ NO3- Cl- C.K+ H+ HCO3- D.Ca2+ SO42- CO32- 9.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较多的黑烟 B.分子中含有三个C-C键和三个C=C键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最新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1 2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3 1.氧化还原反应 4 [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5 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6 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7 8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9 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10 11 [氧化剂与还原剂] 12 概念含义概念含义 13 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还原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14 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15 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16 降低的过程 17 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18 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在反应过19 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 20 21 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 22 23 24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5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26 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要的氧化剂有: 27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 28 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29 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 30 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 31 32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33 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34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 35 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36 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的化合物H2S、Na2S、H2SO3、37 Na2SO3、HI、HBr、FeSO4、NH3等. 38 (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39 Fe2+等. 40 (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41 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 42 4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供参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混合物:含多种物质,不可用化学式来表示 纯净物:仅含有一种物质,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氧(氧化剂)--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还(还原剂)--失(失电子)-- 升(化合价升高)--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表示方法: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 2 ==== Br 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符号:n 单位: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 表示。 约为6.02x1023 3、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公式:n=NA N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土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mol-1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V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 B单位:mol/L nB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V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v×M ②.称量③. 溶解④.转移⑤. 洗涤(2---3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光亮的通路)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 SO2 CO2 NH3等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2SO4 HNO3 强碱NaOH KOH Ca(OH)2 Ba(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如:KCl和KNO3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溴水 CCl4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不 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钠焰色:黄色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4+ 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SCN)3 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非常好)

2015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核外电子 Z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本节考点(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一.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在化学实验中,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者的安全,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为保证实验安全,必须做到:①遵守实验规则;②了解安全措施③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④了解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如药品的取用与存放,为保证人身安全,要做到“三不”: 不手拿、不口尝、不直闻;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二)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 用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要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本节考点(1)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关系。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一.化学计量涉及的有关概念:

二.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 三.有关物质的量计算四个基本公式与应用条件: n= m M (任何物质适用)可变形为m=n ·M n= A N N (适用于由微粒数求物质的量) 可变形为N=n ·NA n= V Vm (适用于气体)=22.4/V L mol (L )(适用于标况下气体,可变形为V=n ·22.4L/mol ) n B = C B V (aq ) (适用于溶液)变形为B B C n = 或B V n = 四.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1.步骤:①计算②量取或称量;③溶解;④移液;⑤定容;⑥摇匀⑦贮存、贴标签 2.方法①用固体配溶液如用NaCl 固体配溶液;②用浓溶液配稀溶液,如浓硫酸配稀硫酸; 使用仪器:一定容积的容量瓶、烧杯、托盘天平(或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容量瓶规格有: 100mL 、250 mL 、500 mL 和1000 mL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化学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CH3COOH、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Br 80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干馏 C.结晶 D.萃取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玻璃棒 C酒精灯 D容量瓶 3.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 HI B. NaOH C. H 2 D.NaCl 4.某物质仅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 B纯净物 C混合物 D化合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二氧化碳 B银 C硫酸钡 D烧碱溶液 6.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 A B C D 7.下列物质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甲烷 B.盐酸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8.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NaCl B.SiO 2 C.C 3 H 8 D.Al 9.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

.乙烯 B.苯C.甲烷 D.乙醇 10.下列有关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纤维素没有甜味 B.糖都能水解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11.把abcd四种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不同的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电流由d到c,ac相连c为正极,bd相连b 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序列为() .abcd B.acdb C .cabd D. bdca 12.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H 2(g)+I 2 (g)2HI(g) 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 B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再变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I 2 同时生成2molHI 13.下列有关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天然气的燃料 铝粉与二氧化锰的反应 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 14.锌粒与稀盐酸反应时,下列因素不会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是() 盐酸的浓度 B 用同质量锌粉替换锌粒 C溶液的温度 D 加少量硫酸钠 15.向FeCl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Cu 2+、Fe3+ B.Fe3+、 Fe2+ C.Cu+、 Cu 2+ D. Fe2+、 Cu 2+ 16.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目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 高中化学重点……………………………………………( 16 ) 化学计算………………………………………………....( 2 1 )解题技巧…………………………………………………( 2 5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 茫然无措。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 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切实掌握物质的结 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这也是 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复习资料(详细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就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 N A。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与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L ?mol-1。 (2)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 m)之间的关系:n = V V m。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 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 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与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就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学习笔记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有答案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有答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为实现“绿色奥运”,下列建议不合理... 的是 A .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B .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 C .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D .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A .126C 和146C B .氧气和臭氧 C .甲烷和乙烷 D .正丁烷和异丁烷 3、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A Al (OH )3 B Al 2O 3 C Al D NaHCO 3 4、下列各图所示的分子结构模型中,分子式为CH 4的是 A B C D 5、下列反应不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Al (OH)3+3HCl==AlCl 3+3H 2O B .3Fe+4H 2O(g)==Fe 3O 4+4H 2 C .3NO 2+H 2O==2HNO 3+NO D .Cl 2+H 2O==HCl+HClO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u 与浓硝酸的反应:Cu+2H +==Cu2++H 2↑ B .FeCl 2溶液与Cl 2的反应:Fe 2++Cl 2==Fe 3++2Cl — C .H 2SO 4溶液与KOH 溶液的反应:H ++OH —==H 2O D .CuCl 2溶液与NaOH 溶液的反应:CuCl 2+2OH —==Cu(OH)2↓+2Cl — 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B .水变成水蒸气 C .天然气与氧气的反应 D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8、用15mol /L HNO 3溶液配制500mL lmol /L HNO 3溶液时,不需.. 用到的仪器是 A .分液漏斗 B .胶头滴管 C .烧杯 D .500mL 容量瓶 9、X 、Y 、Z 是同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XO 4>H 2YO 4>H 3ZO 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 >Y >Z B 、元素的非金属性:X >Y >Z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D 、原子序数:Z >Y >X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金属的单质中,锂的还原性最强 C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 .第ⅠA 族元素比第ⅡA 族元素的金属性强D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第三周期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11、下列元素属于第ⅠA 族的是 A .氟 B .钾 C .磷 D .铁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Cl 的摩尔质量是 B 、在1L 水中溶解,即可配制得L 的NaCl 溶液 C 、标准状况下, H2O 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NA D 、17g NH3中含有分子数为NA 13、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A .Br 2 B .CO 2 C .KCl D .H 2O 1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盐酸 B .Fe(OH)3胶体 C .NaCl 溶液 D .CuSO 4溶液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总复习资料

学习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2)1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1。 (2)标准状况下,≈22.4 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n = 。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n = ?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