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史复习题

生物学史复习题
生物学史复习题

生物学史复习题

一、生物学史的内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内涵:生物学史是研究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历史科学。

研究对象:前人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包括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推理等)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1)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2)生物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人类社会(尤其是创新意识)对生物学发展的影响;

4)科学方法论对生物学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生物学史有何意义?

1、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

思想受文化背景和科技水平制约,生物学新知识的产生需要首先从思想方法上有所突破。“物种演变”思想是对“物种不变”思想的突破。思想影响认识。反过来,通过对事物的科学探究,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又会改变人的思想,认识上产生一次飞跃。

2、展示了生命科学各个分支学科形成的历史

它能够从整体上告诉我们各个学科是在解决什么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还能告诉我们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学习者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3、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

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定量化;观察、实验;在自我更正中完善和积累。

4、展示了人们的合作过程

生命科学史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相同研究方向的人们之间和不同研究方向的人们之间的合作。

5、展示了各种观点的碰撞和论争过程

生命科学史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科学家所持观点之间的碰撞和论争,在碰撞与论争中,知识得到不断的澄清。

6、展示了成功的实验与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是分不开的

7、呈现着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

科学态度:实事求是;

科学精神:敢于怀疑、敢于求真、敢于创新;

科学世界观:世界是可知的,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养成负责任的态度。

三、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缺陷

1、在没有了解事物本质之前,急于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往往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

如:亚里士多德解释呼吸的目的:使空气与血液接触,以冷却血液,这一结论明显是错误的。

2、关于世界的起源和性质的设想

(1)持续时间短的静止世界(犹太-基督教创造世界);

(2)持续时间无限的静止世界(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

(3)循环变化的世界,鼎盛期与衰败期交相更替;

(4)逐渐进化的世界(拉马克,达尔文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坚信世界基本完美无缺从而排除了进化的观点。

3、他认为人是最完善的动物,而其它动物都是低劣的、有缺陷的,因此在描述动物的特征时总要与人作比较。

如:海豹缺乏外耳,他认为这是一种畸形。

他认为女人也是男人缺少某些器官的产物。在新个体产生过程中,男人提供“形”的要素(产生和发育的动力)即精液,而女人则贡献以经血为主的质料。

四、论述盖仑的“三精气学说”,该学说有何主要缺陷?

他从生命最终取决于空气(气)概念出发,提出了“三精气说”。即人体内有三种“精气”:自然精气、生命精气、动物精气。

1、自然精气:产生于肝脏,由静脉运输;盖仑认为,食物经过消化,变成乳糜,经门静脉输入肝脏,形成血液并加入在那里产生的自然精气,再由静脉将充满自然精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提供营养和生长;

2、生命精气:产生于心脏,由动脉运输;盖仑认为,心脏产生的生命精气,它是热的,加入动脉血中,并由动脉送至全身,使身体各部分温暖和活化;

3、动物精气:产生于脑,由神经运输。盖仑认为,有一部分动脉血送向脑,脑产生的动物精气由神经传送到全身,使机体生成感觉和运动。

盖仑的“三精气学说”的主要缺陷:

由于他对宗教的信仰和当时知识水平的局限,他的理论不可避免地有许多错误,但由于迷信权威,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阻碍了生理学的发展,直到1000多年后,英国的哈维才鼓起勇气将它推倒。

1、盖仑是神创论者,他认为神的智慧创造的世界和生物。加之“三精气学说”符合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因此,盖仑的著作很容易被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接受。他试图用实验证明造物主的力量和智慧,展示神在设计万物时的伟大构想。

2、盖仑的最大错误是认为动脉、静脉是两种互相隔离的脉管系统,不互相沟通。

他认为血液在这两种脉管内部像潮水时涨时落那样作前后进退的运动;左右心室间隔上存在着许多纤细的、肉眼看不见的“小孔”,血液可以通道这些小孔不断地从右心室渗向左心室。

3、他认为神经与血管同样是中空的。这些“精气”送至全身组织后,被组织利用。剩下的“废气”则由人的呼气排出体外,就如通过烟囱把燃烧生成的“烟尘”排向大气一样。

4、以动物的解剖结构来代表人。

如:认为人的肝脏是5叶的,大腿骨是弯曲的等。这在狗是对的,但在人是错误的。他否认心脏是肌肉的,因此认为心脏搏动是膨胀,而不是收缩

五、试述维萨里和哈维的主要贡献。

安德烈·维萨里:比利时人,是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维萨里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维萨里经常与学生一起,深夜里在城市郊外,寻找墓地,掘墓盗取尸骨;或者趁更深人静之际,独个儿出去,把绞刑架上已经腐烂不堪、发出恶臭的尸体放下来,割下有用的肢体,包起来藏在大衣里面带回家,然后彻夜工作,研究人体秘密。因而被称为“盗尸医学家”。他冒着受宗教迫害的危险,亲自从事人体解剖,著有《人体构造》(1543年)这一伟大的解剖学巨著,全书共七册,系统完善地记述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构造,纠正了很多Galen的错误论点,为医学的新发展开辟了道路。

1.唯物主义的治学方法和解剖学的成就

维萨里在他的《人体构造》一书中这样写道:“我在这里并不是无端挑剔盖仑的缺点。相反,我肯定盖仑是一位伟大的解剖学家,他解剖过很多动物。但限于条件,就是没有解剖过人体,以致造成很多错误,在一门简单的解剖学课程中,我能指出他二百种错误。”

2.勇于实践、寻求真理

维萨里这种勇于实践、寻求真理的精神和他这本书的发表引起了当时的解剖学家和医生们的震惊。盖仑的后继者们更是疯狂地攻击维萨里。宗教的书报检查机关严密地检查了他的解剖学著作,竟以荒谬的所谓的“根据”攻击维萨里。

3.勇于实践、寻求真理

这“根据”就是《圣经》:男人身上的肋骨应该比女人少一根,因为圣经上说,上帝命令亚当抽去一根肋骨变成夏娃。再如:维萨里在书中说人的股骨是直的,而不是像狗的那样是弯的。他们却硬说什么:人体结构自盖仑时代以来有了变化,人们现在之所以看到人的腿骨是直的而不是弯的,是由于当代人穿紧腿窄裤把腿骨弄直的。假如不是人为的结果,在自然状态下人腿还应该是弯的

威廉·哈维(1578~1657):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

哈维从老师的发现中受到启发,他从实验入手,做了绑扎人体上臂血管和计算血流量的实验。

他发现,当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丝带下方的静脉鼓起来,动脉却变得扁平;在丝带另一方,动脉膨鼓起来,静脉变平。这表明,动脉和静脉中血液流动的方向相反:一个从心脏流向肢端,一个从肢端流回心脏。

哈维还对动物搏动着的心脏进行了仔细观察。他发现,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的房室口的瓣膜是单向阀,静脉中的静脉瓣也是单向

阀。很明显,血液从心脏里被推送出来后,沿着动脉流到全身,又循着静脉回到心脏,瓣膜起到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通过观察动物搏动着的心脏,哈维还对血流量进行了计算。他发现,心脏每半小时搏送出来的血量将超过全身所含的血液总量。

盖伦认为血液是由肝脏制造出来的,哈维从血流量的计算感到,肝脏不可能在半小时内造出这么多血,而且血液也不可能在肢体末端这么快地吸收掉。

唯一可能的是,血液在全身沿着一个闭合路径作循环运动。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学说: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然后流入肺中,在那里接触空气,暗红的静脉血变成鲜红的血液,流回左心房,再从左心室进入动脉血管中,流遍全身;血液逐渐变成暗红色,再通过静脉流回右心房,一个循环完成。

心脏的不断搏动,推动着血液循环不止地流动。

哈维在1616年公布了他的发现,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理论。在书中,哈维用大量实验材料论证了血液的循环运动。

他特别强调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40种不同动物的解剖观察,他证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他把心脏比作水泵,并认为心脏在人体中的地位,就像宇宙中的太阳,而太阳是宇宙的心脏。《心血运动论》同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一样,也遭到了当时学术界、医学界、宗教界权威人士的攻击,但由于哈维当时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御医,才使他没有像维萨里那样付出生命的代价。

六、试述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演化。

生物进化论简称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进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种起源》有详细的论述。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重演律。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神创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新达尔文主义、现代达尔文主义(现化生物进化理论)。

1.神创论:十八世纪的欧洲是宗教的世纪,神创论压抑着生物学科的发展。“万事万物皆由神创”是条当时的“真理”,神创造了世界,那么事物就不会改变,就连当时的生物学家林耐也承认神创论。这一定律直到了拉马克的出现才被打破。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内容: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拉马克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变异性。环境条件的变化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生物的多样性是环境多样性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

⑵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核心。

拉马克认为,生物在新的环境直接影响下,某些器官经常使用就发达增大,不使用的器官就削弱或衰退,直至消灭。拉马克认为上述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即获得性遗传。生物经过这样长期地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形成新种。通过这些后天的获得性遗传,使生物持续演变,不断进化。

⑶生物具有按等级向上发展的倾向

拉马克不仅肯定了生物的进化,而且提出向上发展的方向。他认为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都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方向进化,这种进化是连续、缓慢和不可逆转的过理。

缺陷:⑴关于生物进化的原理和机制问题拉马克以用进废退与获得性的遗传来解释生物性状产生的机制和进化的原理。尽管科学发展到了今天,生物的进化已从宏观的个体形态结构的描述进入到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分析,而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理论始终得不到现代科学的证明。

⑵关于进化的动力和方向问题拉马克认为生物具有天生向上发展的倾向和内在的愿望,是生物体内要求完善化的冲动,是改进自己来适应环境的努力。事实上,生物的进化同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自然选择是外因,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是内因,从大量的不定变异中选择出适应的性状是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力量。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有四方面:

⑴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爱能力。

⑵生存斗争:生物的生存资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须与无机环境、异种及同种的其他个体进行斗争

⑶遗传变异:生物产生的后代会发生变异,产生各种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⑷适者生存: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因而在斗争中得以生存;有的却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缺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很好地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原因,而且仅限于对生物进化个体的分析,因而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并存的现象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

4.新达尔文主义:

新达尔文主义的主要代表

?魏斯曼(1834-1914):种质连续论

?孟德尔(1822-1884):遗传因子说

?德弗里斯(1848-1935):突变论

?摩尔根(1866-1946):基因论

魏斯曼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认真探讨了遗传和进化问题。他做了著名的小鼠尾巴切割实验,发现连续切割22代,小鼠尾巴并未变短,他由此否定获得性状遗传。

他提出了种质连续论:

⑴多细胞生物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负责生殖和遗传;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⑵种质是“潜在的”,世代相传,不受体质和环境影响,所以获得性状不能遗传;

⑶体质由种质产生,是“被表达的”,不能遗传;

⑷种质在世代间连续,遗传是由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一定分子性质的物质(种质)在世代间传递实现的。

摩尔根的基因论:摩尔根在研究果蝇时,发现了大量的突变,并且通过对突变的研究,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就证实了魏斯曼的种质学说,从而彻底否定了后天获得性能够遗传。基因突变被视为是产生新性状的唯一源泉,进化中的变化都是由于出现新的突变导致的。

5.现代达尔文主义:由杜布赞斯基(T.Dobzhansky)等提出。现代达尔文主义是达尔文主义选择论和新达尔文主义基因论综

合和提高的产物。现代达尔文主义重申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在生物进化中的主导地位,并用选择的新概念(“选择模式”)解释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许多难点,否定了“获得性状遗传是进化普遍法则”等流行很久的假说,使生物进化论进入现代科学行列。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并引起生物类型的逐步演变。

七、论述关于发生学理论的演化过程。

1.2500年前,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首先推测说,个体身上的各部分能产生各种“精液”(是“精华之液”的意思,而非现今男性之精液),幼体是亲体各部分“精液”凝合而成的,所以子代都类似于亲代。希波克拉底虽没把自己的观点定位为“先成论”,事实上,他是先成论的开山鼻祖。

2.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个体发育的两种可能性:

⑴先成论(preformation,又称预成论),即胚胎中的每件东西从一开始就预先形成好了,发育期间只是简单地放大。

⑵后成论(epigenesis,又称渐成论),即新的结构是在发育期间渐渐产生的,并将其比喻为织网。

?亚里士多德在观察鸡胚和其它动物胚胎的发生后,认为胚胎发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整体活动。

?亚里士多德虽没用“渐成论”(epigenesis)这一名词,但他是赞成渐成论观点的人,但他同时又是唯心论者,认为这是由灵魂在支配。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先成论因神创论的支持而占有统治性地位。

3.中世纪:中世纪在欧洲是宗教统治的一段黑暗时期,“先成论”是不容怀疑的。

4.公元15世纪,欧洲进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逐渐从神权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而变得活跃起来。

?17~18世纪,显微镜发明后,许多学者报道了很多过去用肉眼看不到的胚胎发育资料。

?如列文虎克(Leeuwenhoek,1677)看到了精子;

?格拉夫(Graf,1672)看到了卵泡等;

?随着胚胎发育资料的不断积累与丰富,继而又引发出先成论与渐成论的争辩。

5.沃尔夫:1759年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夫(Wolff)提出渐成论,他用显微镜观察鸡胚,发现卵是没有组织结构的一团物质,各种组织结构是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沃尔夫认为从受精卵到新生个体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6.冯·贝尔:1827年,德裔俄国胚胎学家冯·贝尔观察到人和各种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极为相似,于次年提出了著名的“生物发生律”(Biogenetic),阐明了胚胎发育和进化的联系,后经达尔文、海克尔的研究进一步确证:个体发育是对种系进化史简单而迅速的复演。这一认识彻底否定了机械扩大的先成论。

7.细胞理论:1839年德国施来登和施旺提出细胞理论(Cell Theory),指出所有生物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其他细胞。因此,发育必然是逐渐变化的过程。

自沃尔夫以后,那种认为卵内预先存有小个体的说法,即先成论受到了重创。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结构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渐成论成为主流。

8.新先成论:新先成论(Neopreformation)反对卵(或精子)内存有小个体的看法,主张卵(或精子)内存有决定胚胎发育成为亲体相类似的新个体的因素,亦即遗传物质。如像“微粒”、“种质”、“决定子”,直至后来提出的“基因”。

摩尔根(T.H.Morgan,1912)以“基因”这个名词作为遗传的物质单位,创立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基因学说。

?遗传的物质单位是基因,它呈直线排列在染色中,在细胞分裂或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或交换,基因也随之交换。

?动物的一切特征都预先存在于基因,即动物的一切性状是由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发育的基础是在核内预先规定好了的。变异是由于基因突变。

?摩尔根学说属于先成论体系。

?特别是摩尔根学说的许多基本论点不断被现代遗传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所佐证,所以摩尔根被认为是新先成论的奠基者。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断地揭示着“基因”(DNA)的化学本质及其功能。1953年,Watson和Crick用x射线衍射法,得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从而使Morgan使用的那个遗传物质单位“基因”初露真容。

?1982年,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 Microscope),人们已能够真正直接地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DNA表面形貌进行观察。

?1989年《Science》上首次展示了DNA真真实实的图像,宣告了基因的客观存在。

小结:“新先成论”:生物个体发育中一切形态、生理特征表现的依据无不预先存在于基因之中。至今并没有看到有一个系统有据的“新渐成论”与之对恃和抗衡。

八、从生物电理论的发展过程,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生物电的提出及发展

1.2000年以前,发现尼罗河中有一种鱼可以放电。200年前才了解此鱼是电鳗,放电器官为特化的肌肉组织,每一肌肉细胞为一放电单位,所放电压为0.14伏,每一电鳗有5000-6000个放电单位,总电压可达600伏。

2.伽瓦尼①提出“动物电”理论;②设计著名的“非金属实验”。

3.伏打:①提出“物理电”理论;②发明“蓄电池”(伏打电池)

4.雷蒙:19世纪中叶,雷蒙提出:损伤电位。

A:将电极置于神经干表面,无电位差存在。

B:将神经干切断或损伤,将一电极放在损伤表面,另一电极放在完整表面,可见电位计发生偏转,损伤部位为负,完整部位为正,称为损伤电位。

5.化学通透性理论---膜学说建立的基础

1890年,著名的化学家Ostwald提出了膜的通透性理论,即如果在电解质弥散的途径上有一层半透膜,它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而带有相反电荷的另一种离子不能通过,就会通过静电作用限制透过膜的离子不能进一步弥散,如此,在膜两侧就会形成电位差,它的大小可按Nernst公式计算。

6.膜学说:伯恩斯坦(Bernstein),接受了Ostwald通透性理论,于1902年提出生物电发生的膜学说。

?实验依据:细胞内液含较多的K+,而损伤处电位较完好处为低。

?推测:静息时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K+顺浓度差扩散到膜外,相应的负电荷仍留在膜内,使细胞膜呈现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形成静息电位。

?当细胞兴奋时,膜的通透性改变(选择性消失),对各种离子均具有通透性。

如何证明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差的存在?

?方法:细胞内记录,两电极,一内一外。

?细胞内记录电极:微电极。

?难点:微电极直径太大(几十个微米)。

7.Hodgkin和Huxley的主要贡献

①首次通过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证明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差(生物电)的存在。

②提出离子假说,通过电压钳技术证实离子假说,并提出了“通道”的概念。

8.Eccles的主要贡献

利用微电极技术,记录并阐明了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引起的电反应。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pdf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的T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试求固定端A的约束力。 解:取T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q=60kN/m,2q=40kN/m,机翼重1p=45kN,发动机重2p=20kN,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力1 偶矩M=。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F F F, 求:A,D处约束力. 12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求杆CD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端采用铰链约束,B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在节点E和G上分别作用载荷 F=10kN,G F=7 kN。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E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又EC=CK=FD=DM

2-2 杆系由铰链连接,位于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上,如图所示。在节点D沿对角线LD方向作用力D F。在节点C沿CH边铅直向下作用力F。如铰链B,L和H是固定的,杆重不计,求各杆的内力。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原创)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生物选修三综合测试题完整版

生物选修三综合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选修三综合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为DNA 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 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 淋巴细胞是来自 A .骨髓的 B 淋巴细胞 B .脾脏的能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 C .胸腺的B 淋巴细胞 D .脾脏经过筛选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B 淋巴细胞 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A .植物体细胞杂交 B .受精过程 C .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 .效应B 细胞产生抗体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形态发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而这除需要 必备的营养和一些刺激因素外,还需要有起诱导作用的物质,它是 A .铜、锌等微量元素 B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C .蔗糖和葡萄糖 D .维生素和氨基酸 5.下列不. 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 .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 .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 的皮肤细胞 C .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 D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 种畜的繁殖 6.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 性为 106μg /ml ,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 ─→ ① ─→ ② ─→ ③ ─→ ④

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 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C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B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各界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 TP(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 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 TP的γ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 (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1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过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与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带有标记。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A 卷 第 1页 蚌埠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力学Ⅱ》期末考试试题(A )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班、2012级水利水电班、2012级车辆工 程班 2、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 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 )3.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 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 )4.刚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这3个力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 ( )5.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 ,y 轴一定要相互 垂直。 ( )6.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 程最多只有3个。 ( )7.刚体的平移运动一定不是刚体的平面运动。 ( )8.说到角速度,角加速度,可以对点而言。 ( )9.两自由运动质点,其微分方程完全相同,但其运动规律不一定相同。 ( )10.质点系总动量的方向就是质点系所受外力主矢的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力系对一点A 的主矩等于零,则此力系 。 A.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B.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 C.一定平衡 D.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 2.刚体在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四个力的作用线 。 A.一定通过汇交点 B.不一定通过汇交点 C.一定不通过汇交点 D.可能通过汇交点,也可能不通过汇交点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A.变形体 B.刚体 C.刚体系统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4.在点的复合运动中,牵连速度是指 。 A.动系原点的速度 B.动系上观察者的速度 C.动系上与动点瞬时相重合的那一点的速度 D.动系质心的速度 5.设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和B ,在同一段时间内,A 作水平移动,B 作铅直移动,则 两物体的重力在这段时间里的冲量 。 A.不同 B.相同 C.A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D.B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三、计算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质量为 100kg 的球,用绳悬挂在墙壁上如图所示。平衡时绳与墙壁间夹角为 30°,求墙壁反力和绳的张力 2.某三角拱,左右两个半拱在C 由铰链连接,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如果忽略拱的重量,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普通生物学实验整理全套

普通生物学实验 内容提要 本书共编入20个实验,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动植物组织、个体解剖以及制片、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印证理论,学习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后附有思考题,能启发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我院本科、基地班及大专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和中学教师参考。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生物绘图技术 实验三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四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五植物组织 实验六植物组织制片技术 实验七叶绿体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还原作用 实验八植物根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九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一植物的繁殖器官 实验十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实验十三动物组织(一) 实验十四动物组织(二) 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 实验十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十七血细胞的计数 实验十八原索动物及脊椎动物类群(一)鱼类 实验十九脊椎动物——鸟类 实验二十脊椎动物类群(二)哺乳类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学习本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 二、材料和用品 生物切片标本;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 三、方法和步骤 (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光学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常用工具,由一组光学放大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它的机械系统组成,有的还带有光源部分。其结构见图1。 图1 显微镜的结构 1、机械系统 (1)、镜座和镜柱 镜座是显微镜底部的沉重部分,它使显微镜重心较低,以使之不致倾倒。其上直立的短柱部分为镜柱,支持镜臂和镜台。 (2)、镜台 又名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板。其中央有一圆孔,称镜台孔,以便从下方来的光线由此通过。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标本。较好的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或称推进尺),既可固定载玻片又可转动螺旋前后左右移动标本。有的标本移动器上还带有标尺,可利用标尺上的刻度寻找所要观察的标本位置。 (3)、镜臂 为镜柱之上弯曲的部分,以便于持握,有些老式显微镜的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B

工程力学(Ⅱ)期终考试卷(A )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题分 25 15 15 20 10 15 100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杆AB 绕A 轴以=5t ( 以rad 计,t 以s 计) 的规律转动,其上一小环M 将杆AB 和半径为 R (以m 计)的固定大圆环连在一起,若以O 1 为原点,逆时针为正向,则用自然法 表示的点M 的运动方程为_Rt R s 102 π+= 。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O 1O 2,且 AB =O 1O 2=L ,AO 1=BO 2=r ,ABCD 是矩形板, AD =BC =b ,AO 1杆以匀角速度绕O 1轴转动, 则矩形板重心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 为v =_ r _,a =_ r 。 并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两全同的三棱柱,倾角为,静止地置于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相等的圆盘与滑块分 别置于两三棱柱斜面上的A 处,皆从静止释放, 且圆盘为纯滚动,都由三棱柱的A 处运动到B 处, 则此两种情况下两个三棱柱的水平位移 ___相等;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_两个系统在水平方向质心位置守恒 。 4. 已知偏心轮为均质圆盘,质心在C 点,质量 为m ,半径为R ,偏心距2 R OC =。转动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若将惯性力系向O 点简化,则惯性 力系的主矢为_____ me ,me 2 ;____; 惯性力系的主矩为__2 )2(22α e R m +__。各矢量应在图中标出。 5.质量为m 的物块,用二根刚性系数分别为k 1和k 2 的弹簧连接,不计阻尼,则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受到干扰力F =H sin (ωt ) 的作用,则系统受迫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系统将发生共振。 二、计算题(本题15分)

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一、二、三章 1生物得特征:①特定得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与应激④生殖与遗传⑤生长与发育⑥进化与适应 2、生物界得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得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就是一个多层次得有序结构,生命得基本单位就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得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与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得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得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得小分子组成得长链 8、单糖得结构与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得分子主要就是葡萄糖,葡糖糖与其她单糖也就是细胞合成别得有机分子得得原料。 9、脂肪得功能:①脂质中主要得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得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与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得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得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得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得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就是磷酸。 11、蛋白质得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就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得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得基本结构单位就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得七个特征:①水就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得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得氢键使水能缓与温度得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就是极好得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得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与糖形成得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得表面存在一个大沟与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得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得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得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就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得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得关系问题,两者得关系就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得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得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得调节与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得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得机理等基本得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得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就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得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就是如何传递得;二就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与装配成细胞得结构,并使细胞正常得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得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得阐明,研究得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得水平研究蛋白质得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得研究,同时对糖类得研究将提升到新得高度.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得差异:最大得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得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得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与核仁。核被膜就是包在核外得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得内质网相连;染色质就是核中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得基因片段,就是生命得遗传物质;核仁就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与RNA,产生核糖体得细胞器。染色质与核仁都被液态得核基质所包围.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综合练习题

2012届高三二轮复习综合练习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最符合题意。 1.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结论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A.钙或硼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B.适宜浓度的硼或钙明显有利于花粉萌发或花粉管生长 C.钙对花粉管生长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的萌发 D.硼对于花粉萌发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生长 2.右图示向日葵在24h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一天中,植物体内水分最少的是b点 B.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植物吸收和蒸腾水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进行的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3.下图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离地面不同高度的CO2浓度情况。图中实线表示上午10时的测定结果,虚线表示夜晚22时的测定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图中c点会右移 B.上午10时玉米植株不同高度CO2的吸收量不同 C.夜晚时分,土壤中释放的CO2大多被玉米所固定 D.图中b点所对应的是玉米植株叶面积较大处的高度 4.下图表示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 mol谷氨酸分解为1 mol氨基丁酸和1 mol CO2)。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A.曲线1表示的是反应物的浓度变化,曲线2、3、4表示的是产物的浓度变化 B.曲线2表明,在该条件下谷氨酸在大约20 min后完全分解 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 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 D.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 5.小李同学做了一个测定光照强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关系的实验:将小球藻、水草及小鱼各一份(完全相同)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乙缸进行遮光处理。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从距玻璃缸0.3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lh,期间定时用仪器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g·m-3),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017皖北协作区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7皖北协作区高三理综 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会促使癌细胞扩散和无限增殖 B.抑制载体的活性或服用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可能会阻碍离子的吸收 C.与静息电位相比,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较大 分子碱基不同的配对方式,决定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调控,衰老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B.细胞生长使物质交换效率增强,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效应T细胞与癌变的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癌变的细胞裂解死亡 D.用台盼蓝染色判断细胞是否死亡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 I、COP II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甲代表内质网,乙代表高尔基体 B.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生物体内的病菌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膜的结构特性 II可以帮助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回到甲中 4.下列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小实验误差 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做预实验以有效减小实验误差

D.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5.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某科研小组用黄化豌豆幼苗的茎切段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由图2可知,促进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10-7—10-5mol/L之间 B.图1中,乙烯从M点开始合成,由此可以看出生长素和乙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C.图1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图2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由图1可知,当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中的乙烯含量增高时,生长素可能会失去生理作用 6.生物研究小组调查得到某家族的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经分析得知,该病由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且都可以单独致病)控制。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由患者II3与II4的后代正常,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若患者II3的基因型为AAbb,且后代均正常,则II4的基因型为aaBB C.若某夫妇的基因型与III1、III2相同,则它们后代患病的概率为9/16 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00%,II2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卷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 用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练习题

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 1.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a. 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h a ——H~■it 糖原可以存在于a中③a与b、c、d相比的蛋白质含量较咼④正 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⑤a、b、d是细胞代—站 谢的主要场所⑥b中的有些物质经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a⑦内环----- 境成分稳定,机体达到稳态。 A .一项正确 B .两项正确 C .三项正确 D .四项正确 2.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n、川、w表示能直接与 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B. n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w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D.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 3.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诩'热麻丹宓------------ 结曲A r |卄険斋仆帳坤刨|n戟崇芬 1 i1T 1 ---- 血WJ滋窪卜-降 ---------- 皓杓A A. n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 i、n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 川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D. 血糖调节存在反馈调节。 4.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 、b 、c 、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 c 、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 e 激素 ⑤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 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5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 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l ,散热为bl ;处于3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同30C 环境相比,人处于 0C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 维持体温稳定,因 此 a1>a2, b1

高三理综生物试题1

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ATP是细胞中直接提供能源的物质。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能反应与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断裂相联系 B.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缺乏线粒体,不能合成ATP D.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B.调查太平河鲤鱼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记名计算法 C.健那绿染液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此染色法可用来判断上皮细胞是否死亡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将吡罗红和甲基绿混合后使用 3.下图是某类生物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由一条环状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 B.该类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该类生物不能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D.①是该类生物唯一具有的细胞器 4.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截止到2016年5月,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共81万多例,预防艾滋病迫在眉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

B.HIV只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所以患者体无HIV抗体 C.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D.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 5.下列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分体时期若发生交叉互换,一定会导致基因重组 B.减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C.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D.减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6.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物种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B.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数 C.d越大,M、N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量 D.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二、非选择题 29.(10分)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下图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与应激④生殖与遗传⑤生长与发育 ⑥进化与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就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就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与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与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就是葡萄糖,葡糖糖与其她单糖也就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与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就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就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就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与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就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与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与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就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就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就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就是如何传递的;二就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与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与核仁。核被膜就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就是核中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就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就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与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与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七年级生物综合练习题1

七下生物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葡萄糖 2.卡介苗对于接种的人体来说属于() A.病原体B.抗体C.抗原D.传染源 3.分泌胆汁的消化器官是() A.胆囊B.肝脏C.胰腺D.唾液腺 4. 下列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顺序是() A. 淀粉、脂肪、蛋白质 B. 淀粉、蛋白质、脂肪 C. 蛋白质、脂肪、淀粉 D. 蛋白质、淀粉、脂肪 5.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A.动脉B.静脉C.心脏D.肺 6.下列关于人在吸气时膈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膈肌舒张,膈顶下降 B.膈肌舒张,膈顶上升 C. 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D.膈肌收缩,膈顶上升 7.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 A.血小板、血浆B.血小板、白细胞 C.红细胞、血浆D.白细胞、血浆 8.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的部位是() A.左心室B.肺动脉C.肺泡外的毛细血管D.手部毛细血管 9.正在患流行感冒的病人属于()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10.尿液形成过程中,既能被滤过又能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 A.无机盐B.水C.尿素D.葡萄糖 1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下列饮食中正确的是() A.每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B.只吃蔬菜,不吃鱼肉 C.吃少量的饭,主要依赖喝牛奶D.按“平衡膳食宝塔”定时进餐 12.长期以精米为主食的人可能会患脚气病的原因是身体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3.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浙大普通生物学复习要点

普通生物学复习要点 第七章原生生物和动物的类群 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个细胞内完成全部生命活动--营养,呼吸,排泄,生殖,运动和感应等。 原生动物的细胞,除具有真核生物细胞所具有的一切基本结构(质膜、细胞核),还具有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细胞内“器官”-胞器。 体积小,分布广。 生活方式多样,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 2、★原生动物的主要门类及其种类。 肉鞭门:冈比锥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顶复门:间日疟原虫 纤毛门:草履虫 微孢子门:微孢子虫 粘体门:粘孢子虫 盘蜷门: 3、★疟原虫生活史。 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都需要人和雌性按蚊做宿主,并经历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世代的交替。 血红细胞前期:当被感染的雌按蚊叮人时,疟原虫孢子进入人体,随着血流先到肝脏,侵入肝细胞内寄生,此时期称滋养体,成熟后通过复分裂进行裂体生殖。 血红细胞内期:裂殖子成熟后胀破肝细胞入血,一部分裂殖子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裂殖子侵入红血细胞内寄生,形成滋养体。重复进行裂体生殖。这些裂殖子经过几次裂体生殖周期后,或机体内环境对疟原虫不利时,有一些裂殖子进入红血细胞后,发育成大、小配子母细胞。 在按蚊体内:配子母细胞被按蚊吸去,在蚊的胃腔中进行有性生殖,大、小配子母细胞形成配子。在蚊胃腔内结合而成合子。合子能蠕动因此称动合子。动合子穿入蚊的胃壁,定居在胃壁基膜与上皮细胞之间,体形变圆,发育成卵囊,进行多次分裂,形成很多子孢子,成熟后卵囊破裂,子孢子到体腔里,到蚊的唾液腺中。当蚊再叮人时这些子孢子就可随着唾液进入人体。 4、概念:纵二分裂、横二分裂、二分裂、★世代交替、顶复合器、★接合生殖、鞭毛和纤 毛、波动膜。 纵二分裂:先是核进行有丝分裂,在分裂时核不消失,基体复制为二,继之虫体开始从前端分裂,鞭毛脱去,同时由基体再长出新的鞭毛。胞口也纵裂为二,然后继续由前向后分裂,断开成为两个个体。 横二分裂:无性繁殖中单细胞沿着横轴分裂繁殖的方式,分裂时小核先分裂,大核再进行分裂,接着虫体中部横溢,分成两个新个体。 二分裂:一个细菌细胞壁横向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