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注意]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

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5、珠江:

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全长2197千米,流域面积45万平方干米,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主要支流有右江、左江、桂江、郁江。珠江水系包括西江、东江、北江三大江,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西江上游红水河段实行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建设大型水电枢纽,积极发展航运。

[补充]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程。

①西电东送的龙头: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防洪效益: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③航运效益: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④促进西部大开发: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前沿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粤港澳资本、技术、产业西进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龙滩水电站将为广西境内的区域合作提供有竞争力的电价,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这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促进工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拉动力。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①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我国不少湖区风景秀丽,如西湖、太湖、洱海、天池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关注湿地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我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①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②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①调蓄水量、调节气候;②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

③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④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⑤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

⑥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高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知识点复习 1、河流的基本特点 2、 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3、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防洪与灌溉

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1)母亲河的奉献

高三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复习教案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复习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⒌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中国自然地理测试题

中国自然地理测试题 一、单选题 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别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离支”后写成“荔枝”。荔枝在我国主要分布于18°N-29°N,两广地区栽培最盛。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北方某中学地理小组研究贵妃所食荔枝来源,发现存在四种学说,下图为四种学说运输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 A. 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 地理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 A. 说路线翻越南岭 B. 说路线翻越秦岭 C. 两广说路线经过云贵高原 D. 合江说路线经过青藏高原 3. 地理小组所在学校附近居民如今也能吃到新鲜的荔枝,这主要得益于 A. 荔枝新品种的培育 B.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 C. 市场需求快速增加 D. 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N为塔里木盆地的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 地下水、夏季 B. 冰雪融水、冬季 C. 冰雪融水、夏季 D. 地下水、秋季 5. 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湖泊水是主要水源 B. 棉花、瓜果是主要经济作物

C. 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 农作物分布在山坡地区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6. 此时,( ) A. 降水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 以晴天为主 D. 气温日较差小 7. 与省相比,省( ) A. 冬季低温危害较大 B. 全年太阳辐射充足 C. 洪涝灾害多在冬季 D. 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下图所示右侧圆形区域是左图P区域的放大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 P地形区名称及成因分别是:( ) A. 华北平原;流水沉积 B. 华北平原;风力沉积 C. 黄土高原;流水沉积 D.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9. P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分别是( ) A.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流水沉积 B. 地势较高,开阔平整;风力沉积 C.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D. 地表崎岖,岩石裸露;风力侵蚀 10. 上图中甲、乙、丙代表黄河流域拥有的能源资源,从甲至丙依次是 A. 水能、煤炭、石油 B. 煤炭、水能、石油 C. 煤炭、石油、水能 D. 太阳能、风能、煤炭 黄河入一带盛产海盐,使滨州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及周边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黄河入一带盛产海盐的原因是

地理专题: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地理专题: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河流 1、河流的基本特点 2、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延伸内流湖) [注意]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补充:河流水系特征指:河流的发源地、流向(地势高低、河道大小来判断)、河流长度(距海的远近)、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其分布、河流的形状(如树枝状、辐射状、辐合状水系、平行状或称为梳状水系、格子状和网状等)、河道宽窄曲直(上游山区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成V字形;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或三角洲)等。基本上受地形地势影响(相对高度、倾斜方向、山脉走向、表层岩性)如: ①树枝状水系:是最常见的水系形式。它常见于原始地形平坦、岩性均一的地区,如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如长江。 ②平行状水系:以各级河流相互平行排列为特点。常见于有适当的坡斜,或坡度较陡的地区。平行水系不仅见于由于掀斜式构造上升区域,如云南西部横断山区的平行峡谷区,及单斜区顺岩层倾向的斜坡上,甚至发育在大片缓斜的泛滥平原上,如淮河在豫、皖两省黄泛区的各支流也见到这种水系。 ③放射状水系:以高地为中心,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外流,构成放射状水系,常见于穹窿山地和火山锥分布区。若各河由四周山地向盆地中心流注,则构成向心状辐合水系。 ④环状水系:在穹窿山地外围和火山周围,发育环状水系。 ⑤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如沱沱河,黄河三角洲、阿拉斯加育空河、北美普拉特河、新西兰、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辫状水系;例如描述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系属横断山脉余脉)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山区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成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其中湄公河平原是本区最大平原。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逐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中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 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②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原,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暖湿,

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分地区被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 (二)、四大盆地。 ①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到3100米,盆地四周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约25.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油气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富,作物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有聚宝盆之称。 ②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3×10的4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盆地,由于身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其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中国最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的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其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③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约38×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④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

中国自然地理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

中国自然地理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大陆度-表征大陆性气候强弱的用气温年较差计算的一种参数。 干燥度-年最大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 季风-广义指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方向变化120°)有明显转变的现象。 狭义指海陆热力学变化引起的风向变化的现象。 大陆性气候-指受大陆热力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所影响的气候。 海洋性气候-临近海洋地区受海洋气团控制的气候。 水团-海洋中理化性质(温度,密度,盐度等)比较均一的大块水体。 地理区划-根据地理环境总体特征、结构、发生发展规律,地域差异和利用改造、保护进行不同目的不同尺度区块划分的过程。 二简述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 自然区划原则,是反映自然地理区域分异的基本法则,是进行自然区划的指导思想,是选取区划指标、建立等级系统、采用不同方法的基本准绳。 1 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环境的各组成成分和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和差别,然后挑选出一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贯彻综合性原则,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的单位,是一个具有特点的自然综合体。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原则强调选取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主导标志来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根据,并且特别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按统一的指标来划分。 2 发生学原则。发生学原则应理解为区域单位成因的一致性和区域发展性质的共同性原则。由于地域分异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追溯发展历史以论证其发生、发展的异同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发生学原则,有利于深入研究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各区划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再了解区域分异规律。 3 区域共轭性原则。每个具体的区划单位都要求是一个连续的地域单位,不能存在着独立于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的单位。区划的这一属性,称为区域共轭性。这一原则决定了区划单位永远是个体的,不能存在着某一区划单位的分离部分。 区域单位的划分与合并,主要是根据区域发生上的共同性,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区域共同性来进行,因此,上述三个原则是进行自然区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概述中国土壤、植被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规律: 1.水平地带分布规律 我国土壤的水平分布总的规律是:在东部湿润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由高纬向低纬递增。土壤带基本随着纬度变化,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自北而南依次出现寒温带针叶林寒棕壤;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南亚热带和热带雨林、季雨林赤红壤与砖红壤。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与暖温带广大地区,自东而西,干燥度逐渐增加,土壤按东西近乎经度方向更替,表现出干湿带性分布规律。在温带,土壤的演替顺序是从暗棕壤经东北平原的黑土,向西出现黑钙土、栗钙土以至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暖温带土壤分布则由东部的棕壤向西北依次为褐土、黑垆土、灰钙土,而止于欧亚大陆干旱中心的棕漠土。 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带性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干湿带性分布中仍有纬度地带性差异,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中国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2. 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 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 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

武汉大学自然地理题库期末考试(最终版)

厄尔尼诺:源自西班牙语,原意“圣婴”,用来表示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气候分异: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决定了全球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即气候分异。 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显示土层序列及其组合状况的垂直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白浆化过程:是指在较冷的湿润地区,土壤表层由于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表层铁锰还原,并随水侧向流失或向下积淀,部分则在干季就地形成铁锰结核,使腐殖质层下的土层逐渐脱色,形成粉砂含量高,铁,锰氧化物含量较少的灰白色白浆层。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完成一定功能的统一体。 生物放大作用:某些物质,尤其是一些进入生物体后难以分解或排出的物质,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地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即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土壤也称为显域土,是指那些受气候和生物因素强烈影响的土壤。地带性土壤大多是受不同程度的灰化、铁铝化和钙化作用而发育形成的,剖面发育完善,土壤分布与相应的生物气候带一致。 非地带性土壤:非地带性土壤也称泛域土,是指那些土壤发育极弱,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土壤特性主要仍受母质影响的未成熟土壤。 土壤退化:土壤退化一般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土壤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土壤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地承载力变弱的过程。 洋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地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海区大规模且非周期性地运动。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海沟:海洋中最深区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与大洋盆地交接处,深度一般超过6000m 冰川:是陆地表面的一种固态水体,是地表固态降水的积累与演化形成的能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系。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层层序律:如果一个地区沉积岩没有受到扰动,先沉积的是较老的岩层,后沉积的是较新的岩层,这种上新下老的地层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答案版)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滚动训练 一、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威特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濒临波斯湾,城市化水平高达98.3%;人口396.5万(2013年),其中科威特籍人口只占总人数的38%,外籍人口中以印度人最多,其次是埃及。该国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几乎全部农产品都需进口。近年来,该国重视发展多种经济,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下图示意科威特位置和范围。 (1)简述科威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吉首市为湘西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具有肩挑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优势。枝柳铁路纵贯南北,209、319国道相互交汇。年降水量1,440.5毫米,日照1,382.5小时,无霜期285.8天。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吉首山川绮丽,风情独特。南联凤凰城,北接张家界,为湖南西部旅游黄金 线的中心,已成为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热点。已探明有很高开发价值的磷、石灰石等矿藏50余种。 材料三 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上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即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图为我国“一带”建设局部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描述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4.纺锤树为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的落叶乔木,高约30米,树干粗大,但木质却非常疏松(表硬里软),根系较发达。该树种耐旱忌涝,喜热、喜光、忌寒。现我国福建与广东都有栽植,下图所示纺锤树由珠海农科所从国外引进。下面为哥伦比亚示意图与纺锤树景观图。 (3)据材料说明纺锤树适应哥伦比亚自然环境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 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 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A.蒸发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3.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加D.土壤肥力下降 2019年4月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森林火灾,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灭火难的特点.计划烧除是指在经营和保护森林中,通过控制火强度,在规定范围内,烧除林区内积累的可燃物,达到预防森林火灾、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等多目的的科学用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我国近年来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特点的人为原因是

A.枯枝落叶分解产生易燃气体,加剧火势 B.林区植被以松、柏类为主 C.生活用能源从薪柴向其他能源转变 D.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枯枝落叶积累多 5.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A.不利于促进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转化 B.可以防治病虫害,促进森林更新成长 C.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 D.可直接提高森林叶子的光合效率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质因素 B.人为因素 C.气候因素 D.植被因素 7.4-6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温②降水③泥沙淤积④地壳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4-6月河床抬高,水位上升B.8月水量减少,泥沙淤积 C.4-6月河水侵蚀作用增强D.6月水量大,含沙量大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 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 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 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 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 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 12.海岸均衡剖面 13.风沙地貌 14.对流层 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1.(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 3.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6题。 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 一 月 七 月 一 月 七 月 全 年 ①23° 08′②39° 48′③48° 58′

4.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 30度附近 5.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着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6.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2010海南卷)图6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8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9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2010天津卷)读图3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10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 11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三合中学何林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我国外流河和外流区域,内流河和内流区域的分布和划分,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主要水文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及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独立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认知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布 难点:理解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及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方法:读图,查找河流名称、源头、流经地区、长度、水量大小及其随季节的变化、 有无结冰期、含沙量以及注入的海洋。 2、讨论比较法:让学生认真阅读,共同参与,分组讨论。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它们的 概念是什么?形成如此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就是从黄河流域起源发展到今天。大地养育了众多的人口,而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誉为大地上的明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二)共探新知 1 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 读课文,说一说 ⑴什么是水系,什么是流域?

5、思考: 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6、图片展示:我国河流风光 7、过渡:河流是大地的动脉,湖泊是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找出中国的主要湖泊。 板书: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也是咸水湖 我国主要淡水湖泊: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洪泽湖 巢湖 8、图片欣赏:湖泊风光 (三)课内拓展: 世界最长的人工河 读图:京杭运河 指出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河流。 小结: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图片欣赏:京杭运河沿途风光 10、课堂总结:在中国大地,大江大河如丝绸般,如锦绣般,交织纵横,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如珍珠般镶嵌映衬。一条条大河奔涌东去,昼夜不舍,注入海洋,一条条细流在田园间,一路欢歌,悠悠流淌。中国大地是如此之美,我们要学好本领,有机会到祖国的大地上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夏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水量大 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无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大 夏季气温高 冬季风盛行时 水文 特征 水量小 水位下降,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小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提纲

《中国自然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注:★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国土概况 1、国家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数理位置) 2、什么是领海、领海基线? ★3、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四种特征) 第二章:地貌 4、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三种特征) ★★5、主要山系图 6、阶梯的分界线 7、秦岭、南岭的自然地理意义。 8、新疆吐鲁番盆地内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以下155米。 9、柴达木盆地是海拔最高的盆地,平均海拔2600~3000米。 10、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11、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12、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天府之国)。 13、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14、影响我国地貌发展的内外因素(四种因素) 第三章:气候 ★15、我国的气候特征(四中特征) ★16、我国各种气候形成因素(四中因素) 17、希克的季风指数公式:I s =(F 1-F 7)+(F ’7-F ’1) 18、焦金斯基大陆度公式:大陆度= 4.20(sin 7.1-??是纬度) )气温年较差(??C 19、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shao 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 20、海洋区与大陆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横断山→冈底斯山 21、干燥度的概念 22、华南春、秋雨区(“双峰型”前峰高于后峰) 23、海南热带夏秋雨区(“双峰型”后峰高于前峰) 第四章:陆地水 ★24、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 25、第一、二、三河源带 26、径流变差系数(Cv ) ★27、我国五大湖区 28、黄河河源扎陵湖、鄂陵湖是较大的淡水湖 29、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 ★30、黄河水文特征 ★31、长江水文特征、发源、上中下游以及长江三峡为那三峡? 第五章: 中国近海 ★32、渤海的水文特征 ★33、四个近海的分界线 ★34、中国三大岛屿的类型

自然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地理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右图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下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图中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结合图丈资料回答小题。 3.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 要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日珥 D.耀斑和太阳风 4.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不可能产生的 影响是() A.全球降水异常 B.影响固定电话通话信号 C.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D.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5.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界线的变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A.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下降 B.高山的森林、草原界线海拔高度不变 C.水稻、小麦生长分界线向低纬度推移 D.橡胶、甘蔗栽培北界向高纬度推移

6.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A.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增强 B.低纬海区台风强度增大 C.中纬内陆地区干旱面积减小 D.全球水旱灾害发生频次降低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7. 如果该图为在热力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 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气流①从高压流向低压 8.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使地表崎岖不平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9.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洋流②为寒流,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该环流在北半球 C.洋流③沿岸有渔场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第四单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复习目标: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与黄河的源流概况;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水系的 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目前通航河段。 复习方法:读图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 1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如中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2、外流区和内流区:(图中理解) 范围 占全国总水 量占全国总面 积 分布 内流 区内流河流域V 5%1/3 ①西北(内家古、新疆、青海、 西藏)②黑龙江一小片③陕、 宁、内家古一小片 外流 区外流河流域> 95%2/3 注意:①新疆阿尔泰山;②西藏 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和印度河源 头。 思考:西藏有内流区也有外流区。柴达木盆地属内流区 3、水系的划分(流域划分) ①太平洋水系:黑龙江一鄂霍次克海,图们江一日本海; 鸭绿江—黄海,黄河—渤海;长江—东海,澜沧江(湄公河)—南 海。 ②印度洋水系:怒江(萨尔温江)—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湾 ③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北冰洋 思考: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属太平洋水系;怒江属印度洋水系 二、中国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与气候和地形,植被相联系) 1水文特征分析方法: ①水位,流量:以补给类型,降水季节,汛期为线索分析。 ②含沙量:以流域植被状况好坏分析。 ③有无结冰期:秦岭--- 淮河以南外流河无结冰期。

④水能 2、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方法:横纵比较)理解原因:例黄河上、中、下游含沙量的比较。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 东北黑龙江 松花 江 水量丰富 (雨水,融雪水补 给) 汛期较短 (春汛、夏 汛) 小 (森林茂密) 长 (中温带,寒温 带) 秦淮以北辽河 海河 黄河 水量较小 (雨水补给) 汛期短 (雨季短) 大 (植被少,水土 流失) 短 (暖温带) 秦淮以南长江 珠江 水量丰富 (雨水补给量大) 汛期长 (雨季长) 小 (但在增大)流 域内植被较好 无 (T i 月〉0C) 思考:我国内流河的特点和水文特征: 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少量山地降水补给。 ②夏汛,或存在断流(冬季结冰)或形成季节性河流。 ③流程不长。 原因:支流少,降水少,补给少;蒸发多,下渗多,灌溉引水多。 ④干旱地区重要的灌溉水源。 三、湖泊 1内流湖:①大部分属咸水湖。(例:青海湖——我国最大湖泊,最大咸水湖) ②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我国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其中有咸水湖也有淡 水湖。(也有内流湖,又有外流湖) ③合理利用或保护:湖泊周围草地植被保护,禁止过度垦殖和放牧; 合理引 湖泊补给水源灌溉。 2、外流湖:①主要分布东部平原,属淡水湖。 ②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洪泽湖(南水北调蓄水作用) ③防治水污染,治理水污染。(“三湖”——太湖、巢湖、滇池) 四、长江、黄河综合分析(参照长江、黄河流域图分析) 长江黄河

中国自然地理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25分,每小题5分) 1、溶沟与石芽 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宽0.05—0.5m,深0.15—1.5m,其断面呈“V”型或“U”型。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形态。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较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径流系数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3、沙尘暴 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 的天气现象。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 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的地方。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 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 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 (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主要指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早第三纪的红色、紫红色砂砾岩为主,夹有泥岩、火山碎屑岩等,在流水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的丹霞地貌。大约在1亿年前,山地隆起时,下陷地区形成山间盆地。周围山上的泥沙碎石被流水带到盆地内部沉积下来,形成了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及砾岩、砂岩、粉砂岩。由于当时地球上的温度比较高,盆地内部降水较少,形成一种高温、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环境,F e2O3在沉积物中大量富集,成为赤红色。直到距今约3Ma以前,形成了一套厚度约数千米粗细相间的红色沉积地层,地质学上称为第三系地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