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法试题和答案练习题

教材教法试题和答案练习题
教材教法试题和答案练习题

教材教法试题和答案练

习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教材教法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

1、《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2、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4、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5)撰写教学案例.

5、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6、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问题。

7、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8、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9、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10、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11、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它将

教学的诸因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中介性、针对性等特点”。

1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3、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以合作者、引导者为主。

4、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5、《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6、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7、“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应该区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

8、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简答题。

1、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要点:一是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2、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应注意什么?

①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对提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谈话所需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简洁,使学生能理解。

③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准备,然后再点名某个学生作具体回答,以利于全班同学积极思维,发展智力。不同程度的问题,可考虑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

4、使用探究法应注意什么?

①精选探究材料?②注重教师的引导?③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④所设立的问题难易要适中?

5、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②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③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④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⑤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间

6、举例说明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

答:(1)有些基本知识的学习经过这一过程根本行不通。例如:“兀代表圆周率”这一知识,只能采用配对联想记忆来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过程性目标。(2)有些数学知识、技能经历这一过程则没有必要。如,“年月日”中闰年、平年的概念,产生闰年的原因,这些知识,尽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教师手头有详尽的文献,课堂上可以直接抛出。(3)有些知识、技能经历探究过程的习得效果则更差一些。例如,46÷5的竖式写法,现代学习心理学一致认为,采用接受学习的效果要比发现学习的效果更好。如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重心放在经历、探究等过程性目标上,往往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过程性目标的落实,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特点而定,而不必任何时候都要刻板地去落实这一目标。

7、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要点:(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8、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

要点: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主体性,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9、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举例:《小数加减法》让学生尝试计算+或《9加几》尝试计算9+5第一步:出示尝试题第二步:自学课本第三步:尝试练习。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第五步:教师讲解归纳

一、新课程考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22、“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运用)为主题。

23、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减),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4、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5、“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6、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2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8、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2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新课程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三、教材计算综合题

1、2009++++991+++=(3333)。

2、2009×2009×2009×2009×2009×2009×2009×2009的积的个位数是(1)。

3、99999×7+11111×37=(1111100)。

4、观察前三个算式,找出规律,在最后的式子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数。××

××(

5、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勇夺金、银、铜牌100枚。其中,金牌数比银牌数的2倍多9枚,铜牌数比银牌数多7枚。请算一算:中国运动健儿获得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

6、列车通过420米长的海底隧道用16秒;通过一座120米长的桥梁用10秒。列车的车身长(380)米。

7、4条直线最多能把一个长方形割成(11)块。

8、有5位同学参加数学比赛,比赛分数都为整数。5人中最高分数100分,最低分数是60分,且每人所得分数不相同,5人的平均分数是85分。请估算一下,排在第三的那位同学最少得(84)分。9、箱子里有红球30个,白球20个,黄球15个,蓝球25个。那么最少要从箱子里摸出(76)个球,才能保证摸出的球有红球,白球,黄球,和蓝球。10、开学前打扫教室,小明30分钟能打扫完毕;小芬却要50分钟才能打扫完毕。现在小明先打扫6分钟,然后小芬也来参加一起打扫,那么,还要(15)分钟就可以打扫完毕。

11、科学家进行一项科学实验,每隔2小时做一次记录,做第六次记录时,挂钟时针指向“11”,做第一次记录时,时针指向(1)。

1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出发后2小时,两车相距282千米;出发后5小时,两车相遇。请回答:A,B两地相距(470)千米。

13、把19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重叠起来,如右图,拼成一个立体图形,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45)平方厘米。

2014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2分,共38分)

1.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小学数学思维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

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时钟报时,5时敲5下,8秒敲完。那么11时敲11下,(20)秒敲完。

6.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占面积约720000平方米,合(72)公顷。

7.甲数的等于乙数的,乙数比甲数多(40)%。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

1.“空间与图形”第二学段的内容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2.数学活动是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交流。(√)

3.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4厘米,5厘米,9厘米。(×)

4.小强是2000年2月29日出生的,到今年3月他过了3个生日。(√)

5.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6.把一根12米长的铁丝剪了3次,平均每段长4米。(×)

7.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8.一个小数先扩大到它的10倍,再缩小到它的,小数点的位置实际没有变化。(√)

三、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聪聪有5种笔,林林有4种,其中他们有2种笔相同,两人共有(②)种笔。

①11②7③13

÷的商是两位数,里应该填(.③)。

①7②8③9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②)个锐角。

①1②2③3

4.圆的周长扩大2倍,面积就(②)

①扩大2倍②扩大4倍③不变

5.从镜子中看“好”是(.③)

6.一只鹅的重量相当于2只鸭的重量,3只鸭的重量等于15只鸽子的重量。一只鹅的重量相当于(②)只鸽子的重量

①5②10③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1)主体性原则(2)目标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5)有效性原则(6)整体性原则。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答:(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五、分析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请你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谈谈你的看法。

〔片断回放〕“抛硬币”

(教师演示,学生猜,介绍硬币正反面及操作要领。)

师:抛硬币时你发现了什么(生:有时正面朝上,有时反面朝上。)

师:硬币未落地前,你能确定哪一面朝上吗(生:不能,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师:(每桌发一枚一元硬币)是不是这样呢?请同桌合作,每人抛10次,一人抛,另一人猜,看你猜对没有。

1.答: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抛硬币”的活动中创设“猜一猜”的情境,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这与教学目标是相背离。课本以“抛硬币“为情境,意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直观感知,体验哪面朝上是不能确定的;同时,理解因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难以每次猜对的道理,进而使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显然,把活动的重点放在猜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指向上,偏离了“感受不确定现象”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时,应将活动的重点转移到记录硬币朝上面的结果上来,使操作与目标并轨。

2.根据以下教学片段,请你对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作出分析。

教学片段:

2.展开

(1)初步感知:40+56=9656+40=96

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2)鼓励猜测: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符合这一规律呢?

(3)合理验证:学生举例来说明猜测。

(4)汇报交流:

47+36=36+47128+235=235+128456+243=243+456

879+654=654+8793408+7098=7098+3048

(5)抽象概括:

师:这样的算式能列举完吗?

生(齐):不能。

师:那有没有办法写个自已喜欢的一般形式,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呢?

生1:水+汗=汗+水

生2:桌子+椅子=椅子+桌子

生3:人+电视机=电视机+人。

(教师一一点头默许。)

生4:□+▲=▲+□。

生5:a+b=b+a

……

3.抽象

师:在加法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答:教师通过设计“猜测—列举—验证—概括”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探索中采取不完全归纳提炼形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富有个性的符号化方式来抽象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中着力体现数学的简洁美,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不足之处:教师在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化方式来抽象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过程中,发生了“顾

此失彼”的现象。片断中学生用“水+汗=汗+水”等来表达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的时候,学生列举的这些表达形式,从表面上看,是切合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但从加法交换律的本质上来却又违背了“和不变”(即量的守恒)。所以,片段中的“水+汗=汗+水”的表达形式,从数学加减法的意义上看,它们难以完全满足加法交换律量的守恒这一本质属性。

六、解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同学们到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坐6人,还多16人;如果每条船坐8人,还差4人。那么船有多少条同学有多少人

解:船数(16+4)÷(8-6)=10(条)

人数6×10+16=76(人)

答:船有10条,同学有76人。

2.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按九折卖出,共得利润88元。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解:88÷〔(1+20%)×90%-1〕

=88÷8%

=1100(元)

答:这件商品的成本是1100元。

3.有一条大白鲨鱼头长3米,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这条大白鲨鱼全长是多少米?

.解:设鲨鱼的身长为X米。

X-3=3+X÷2

X=12

尾巴:12-3=9(米)

全长:3+12+9=24(米)

答:这条大白鲨鱼全长24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