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

200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全面详解

“品茗网”站长大胡子按:本详解参用了浙江宁波李克刚、戴孟姣老师的成果。在此表示感谢!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 A项:“粳米”的 “粳”应读:jīnɡ;B项:“伉俪”的“伉”应读:kànɡ,“引吭高歌”的“吭”应读:hánɡ;D

项:“恰当”的“当”应读:dànɡ,“螳臂当车”的“当”应读:

dānɡ。

2.D A项:“忧柔寡断”的“忧”应为“优”;B项:“良晨美

景”的“晨”应为“辰”,时辰的意思,“各行其事”的“事”应

为“是”,意思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饥肠漉漉”的“漉漉”应为“辘辘”。

3.A 申述:详细说明;申诉: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②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 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 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依据上述解释已可确定答案A。第③句抓住第二空格,前后是转折关系,只能选择“而”。

4.B “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山不转水转”:强调事在人为,想办法总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亦作“山不转路转,石头不转磨砖”“山不转路转,河不弯水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楚汉相争中,刘邦在进军南郑途中烧掉栈道,表示不再返回关中,用以打消项羽的顾虑;随后又暗渡陈仓,打败楚军,又回到咸阳。后用来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5.C A项:搭配不当,“优质化”不能修饰“农户”。B项:成分赘余,“不可缺少”与“必需”重复,删除“不可缺少”。D项:结构混乱,“发挥”与“起到”共用了同一宾语“作用”。应在“起

到”和“无可替代”之间加上“的”。

6.C A项:两个逗号应改为问号。B项:括号应删除。D项:第一对引号中是一个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应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二.(12分,每小题3分)

7.C 本题要求选择“最准确”的一项。命题者的命题思路是这样的:要考生抓住两句话,一是“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超敏反应”,二是“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

常免疫反应”。命题者用第二句话中对“超敏反应”的解释部分代替第一句话中的“超敏反应”。A C D三项的陈述,都是不准确的。

8.B 本题的答案可以采用直选法得到,依据在第三段。“自身免疫反应如果达到一定强度以致能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如包括全身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类风湿病在内的自身免疫病有数十种之多。”这两句话说明了两个问题——自身免疫病及其种类。命题者在命题的时候没有直接问“根据原文,下列明显属于自身免疫病的一项是什么?”又是用了“等量代

换”的方法。此题的命题思路与第7题的完全相同。

9.B 判断依据是“在健康人中,自身抗体出现的频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命题者设计本题,没有给考生设计任何有效的障碍,只须在文中直接找出判断的依据即可。而正确选项的设计几乎都是原文的摘抄。10.D 判断依据是“不少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很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有些还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命题者设计的此选项对不仔细阅读文章的考生具有迷惑性。因为命题者在提供的前提中同原文相比删除了关键字——很。“尚无有效”与“尚无很有效”的意思差别极大。提供的前提错误,依据前提推断的结论必然错误。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B 坏:倒塌。《智子疑邻》“天雨墙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

12.A 其,指示代词,那些。前一个“以”,介词,凭借(或因、因为);后一个“以”,介词,用。前一个“而”,连词,表(时间上)承接关系;后一个“以”,连词,表层进关系。 前一个“乃”,副词,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却、反而、竟然;后一

个“乃”,连词,表示顺接,于是、便。

13.C ①陈述“许逖”为官经历。④陈述萧何修建的堤堰的作用,与“许逖”无关。

14.D “最终落得家破人亡”错误。原文是“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正确的翻译是“(官宦子弟)出入乡里做违法的事,有时甚至弄得乡人家破人亡”。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8分)

(1)(许逖)陈述茶制和盐制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2)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3)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16.(6分)

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17.(4分)

(1)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

(2)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3)商女不知亡国恨 不尽长江滚滚流

五.(18分)

18.(4分)

野性、神秘、幽黑、深邃、寂静。

19.(4分)

(1)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2)四周没树,鹤池没水,白鹤远离。

20.(6分)

含义: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渴盼恢复大自然的原貌。

表达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21.(4分) B D(命题者在设置本题的A C E项时,都采用了“节外生枝”法,故意让考生感到模棱两可。但是只要明确文章主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A项错在“至今没有人能够听懂它,理解它”。C项错

在“又凸现书法的行云流水”。E项错在“抒发了作者对道教衰落的遗憾”。)

六.(12分)

22.(3分)

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23.(4分)

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要慎重;对供血者的检筛工作要加强和完善。24.按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5分)

(1)自由,自由就像晨光里翱翔的雄鹰,随风吹风拂。

(2)参考答案:翻阅忘晨昏(把“学问”当作动词) 数码接地天(把“学问”当作名词)

七.(60分)

25.

现代文阅读参考资料

在各种文体中,散文的特性是“散”,不散就不是散文了。这种文体的考验人,在于看他是否能把握这个“散”字。人们也许要说,文章写严密不易,写散又有何难?殊不知散文的难处就在一个“散”字上。刘长春认为散文就是“散开之文”这话说得很机智。散开就不是收拢,也许最后要收拢,但基本的行文特点是散开。刘长春解释他的“散

开”说:“散开的是作者的性情、襟抱、领悟、才华。”他没忘了强

调“散只是表象”“不散的是思想、是内核”。这就是说,我们在强调散文的“散”的同时,时刻也不应忘记它的“不散”。又要散,又要不散,这真的难为了所有的散文作者。

散文的基本精神是自由,它的表现形态是行云流水。内容愈是整饬、严谨的散文,其外在形态愈是流动的,便愈佳。所以,我很赞同刘长春对于散文文体特性的界说,是自由,而非别的,是在写法、题材、思想、心态、乃至风格、表现空间上的自由。但话说回来,无节制的自由,就容易流于散漫。若是以为散文是“散漫之文”,那就大错了。所以散文写好是极难的。

刘长春在这点上,不仅是一种体认,而且更是有效的实践。《白鹤翔集的地方》是一篇短文,不过千字左右。开头是“一条弯弯扭扭很窄的路,牵引着我们走进山中”。山中极静,“抬头望山,四围皆松,它们都很寂寞”。先写发现一洞,次写洞中探幽,再次写出洞见有鹤飞翔——忽地,惊起一池白鹤。一只鸟儿自水中腾空而起,白的;又一只,也是白的。然后聚集在池边的,休憩于树间的,站立于岩上的,成千上万的白鹤飞舞而起,遮掩了一角蓝天。……却看见它们悠闲地拍打着翅膀,恍若千万双生命之手,饱蘸着浓墨,以行云流水般的笔画在天空的大纸上书写着逆入、平出、左倾、右斜、重叠、穿插与回锋……鹤鸣于天,几声呖呖……滴下来的几点墨汁,洒落在我的心头,又在另一张宣纸上渗透开去。

读这文字,以为他写的是现时景,再由现时景转入绘画景。其实,

我们被作者“骗”过了。这文章文字极曲折,布局甚奇幻,峰回路转,乱花迷眼,我们只能随着他的笔走。直至文章的后部,他才狡黠地点出:“这是四十年前留在我脑海中的画面与记忆”。原来他一开始就没打算老老实实地按着时序写,整篇文章是一个大倒笔,从过去往现在写。到了末了,他才点明:委羽山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郊外。紧接着,引用了两句诗:“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留下的是缠绵的思绪。

四十年沧海桑田,那鹤是再也不来了!毁林烧荒,开山种粮,树没有了,水也没有了。这里早已失去方志上写的“长林郁郁,幽涧泠泠”的景象,那白鹤翔集的地方,只能是旧时景了。作者最后说,“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也会像普里什文笔下的别连杰耶娃那样:‘就会跪下来……’”绕了这么多圈子,这才归结到他所原本所重视的文章的“思想”与“内核”上面来。这原是一篇有关生态环境的文字。文章很短,也就是千字光景,可却是九曲回转,风情万种。你说散文好写吗?好散文写来真是不易。你说这里没有运思,没有技巧,而只是一味地散漫开去,那能是一篇好散文吗?

刘长春的散文写作,在艺术方面表现出来的这种聚散、开合、舒缓有度的成熟性,给人留下来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散文充满了灵思,在不经意中见机巧,见缜密。这无疑是刘长春散文的价值所在。他有很漂亮的文笔,许多文字让人感动。一处写:“山一高,云就缠绵”,又一处写:“到了半山腰,止步四望,白云牵衣,迷漫一色”,这是何等幽深的景象!“石为铜壶,水为滴漏,那瀑声飘向远处松林的更远处,落在枕边,落在人的无尽思念中”,这又是何等细腻的笔墨!

但我似乎更重视他的文章所传达的那种坚定的精神。他的许多文化性散文,通过特定的人物,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精神关怀,是很感人的。《晚年的跋涉》写唐代那位被莫名其妙地从长安远谪台州的郑虔。郑虔是一位名士,时称诗、书、画三绝。但他的书法早失传,画则

是“传世绝少”,而诗在《全唐诗》中也仅存一首五言绝句。他以布衣终老台州,应该说是功名无所就的悲剧性的寂寞一生。但刘长春看重的是此人身上体现的“文化人格”,他深情地说:“不该寂寞的是精神,一种历久而弥深可以影响后世百代的文化精神”。《文人风骨》更是饱蘸着情感写方孝儒感天动地的悲情故事。数百年后,作者寻到了方孝儒的故里宁海溪下庄,在桃花溪的雨点中望见了、并听到了“生命的放达与不羁”,即所谓的“台州人的硬气”。

若是说,刘长春在文化散文中更多地关注传统精神的话,那么,他在许多写景抒情的短文中却鲜明地体现着现代人的情怀。作者走一路,写一路,也思考一路。《走进蓝色的黄河》发出了黄河首曲是什么颜色

的问话,“是的,蓝色、蔚蓝色、让人简直惊骇莫置而又不能不相信的蓝色。就像梦幻似的,从轻微微颤音开始,于小提琴上奏响的‘蓝色的多瑙河’一样的蓝。”对此,作家要问的是,黄河是怎么变黄的?问苍天,问大地,问人间!这里有一种亘古的哀愁。《雁荡无荡》,但看题目,便知不是寻欢之文。旧时雁荡山巅有湖十里,水草丛生,雁群来归。乱砍滥伐的结果,水荡没有了,雁当然不来,雁荡徒具空名!这里同样有深重的忧患。

刘长春写山水,极幽、极美、极壮丽、深得山水的精髓。但他不是一般地怡情和陶醉,而是思忖,甚至是痛苦地思忖。他是在无的时候,想起曾经的有,他为如今失落的生态而悲哀,他有无限的忧思。这种忧思不属于昨日,而属于现代化的今天。人类为了今天的利益,正在毁灭它的昨天,而昨天是不再有的。《找不到田野》、《哭泣而又忧愁的小河》,单看这题目,就知道作家的哀愁有多深。每当触及这些,刘长春就非常地动情,而他的文章也就格外地感人。可以给他的散文一个总题目,叫做“大地的怀念”。

刘长春写散文的状态甚好,有点随意,也有点闲适,但在轻松中见厚重,在展开中见缜密。他的文章有文人气,但从不故作高雅;有书卷气,但绝不故弄玄奥。行文清新,雅洁端正,最动人的是那种深切的关怀,从自然到人文的关怀。有点感伤,有点悲凉,是那种浅浅的、淡淡的、但又是深深的、浓浓的忧愁——为着人类的明天,为着我们的后代。他发自内心,却不事张扬。

——选自谢冕的《大地的怀念》,有删改。

〖古代诗歌鉴赏参考材料〗

季节和时令的变化对敏感的人来说常是触发感兴的媒介。黄昏,是动感情的时刻。风烛残年的老人惆怅地倚闾盼望浪子归家;少女们咬着嘴唇,心旌摇簇地倾听着窗下求恋者的小夜曲;而那远离乡井的旅人,也不禁在异地的暮色中勾起浓重的相思。诗人为了抒写暮色中勾起浓重的相思,往往选择“烟”这一意象来渲染惹愁的暮色,而不用华灯和暮归者的喧笑。

李白的《菩萨蛮》正是用画笔在广漠的平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暮烟。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它暗含着时间在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当远眺着暮霭笼罩的平林的第一眼,望中还呈现着寒碧的山光,该是太阳垂没未久吧!只是诗人避免了落日余辉这样的明调子,以免损害苍凉味的基调的统一罢了。但是一转眼,暝色已悄悄地降临了。诗人在“暝色”之下用了一个神来之笔的“入”字,把暝色人格化,比作一个带来

了离愁的闯入者,比“夜幕”这一类平泛的静物更能使景色活跃在读者的心头眼底。于是,高楼上孤单的愁人,就益发和冉冉而入的暝色融合在一起了。

这楼上的远眺者是因何而发愁呢?我们不禁要想起“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这两句汉代诗句。她是在怀念、期待远人。从下片,可以想象,那征人是已经有了行将归来的信息吧!但此刻,他在何处?在做什么?是日暮投宿的时候了,他正在走入一家村舍吗?还是早已打尖,此刻正和旅伴在酒肆中畅饮,乃至在和当垆的酒家女调笑?或者,由于什么事情的牵扯,至今还未踏上归程?向心头袭来的各种怪异的联想,不断增添这女子的愁思。这里面当然也缠夹着往昔的甜美回忆,遐想着久别重逢的情景。这时令会增添她期待的激情的浓度。

这惆怅、哀怨而又缠绵的期待,自然会使楼上人产生有如王维诗“心怯空房不忍归”的心情。这驱使使他伫立于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匆遽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这归鸟,又惹起无限的愁思。那阻挡在她和征人之间的遥远的归程啊,这一路上不知有多少长亭、短亭!

眼前所见的日暮景色,这平林笼烟,寒山凝碧,暝色入楼,宿鸟归林;心头所想的那远人,那长亭、短亭,以及横隔在他们之间的迢迢路程……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历来解说这首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后一种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莹《湘山野录》所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一语的影响吧。以为既然题于驿楼,自然是旅人在抒思归之情。其实,古代的驿站邮亭等公共场所以及庙宇名胜的墙壁上,有些诗词不一定是即景题咏,也不一定是写者自己的作品。细细玩味这首词,也不是第一人称,而是第三人称。有如电影,从“平林”“寒山”的远镜头,拉到了“高楼”的近景,复以“暝色”作特写镜头造成气氛,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摹的场景变换。下片的歇拍两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而且,词中的“高楼”“玉阶”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驿舍邮亭是不大会有高楼的;它的台阶也决不会“雕栏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用“画栋雕梁”来形容一样。同时,长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中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及。何况“长亭更短亭”,不知凡几,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不能呈现于楼上人的眼底。

——节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第3页,内容有删改。文言文阅读材料参考译文

许逖(tì),字景山,其家族世代居住(定居)歙(shè)州。年轻时候在五代后唐做过官,担任监察御史。李氏国灭亡,便带领族人向北迁徙。把自己写的若干文章献给朝廷,得到皇上召试,担任汲县尉冠氏的主簿。(后来)晋升为秘书省校书郎,主持县里事务,多次上书朝廷谈论北边防御事务。当时赵普担任宰相,全国各地呈上的奏疏若不符合他的意思的全被丢弃在两口瓮中,奏疏充塞满瓮后就被拿出来并且焚毁,这些奏疏未尝得到赵普的认可,而赵普唯独称赞许逖的才能,

说:“他上书的内容同我的想法多有吻合。”

又过了二年,许逖被授予太仆寺丞,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钱帛粮草,监察永城和籴(古代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老百姓摊派粮食叫和籴),行使海陵监的职责。三年后,因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最优晋升为大理寺丞,朝廷赏赐给他红色的衣服、鱼形银质佩饰。后来又升迁为太常丞,主持鼎州的事务。鼎州境内杂居着少数民族,他们喜欢凭借攻劫来维持生计,有一百多少年私自定立名号,常常趁夜色出来抢劫当地百姓,百姓痛恨他们,没有人敢指斥他们。许逖上任后叹息说:“政令,是百姓的庇护神。若威权不能先除恶,则恩惠也不能使百姓受益。” 许逖行使政令后,盜贼都逃到别的州了,等许逖离任后才回来。升迁为国子博士,奉命出使两浙、江南。他陈述茶制和盐制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出朝执掌兴元府,大力整修山河堰。原来堰水灌溉百姓田地达四万多顷,世人传说堰是汉朝的萧何主持修建的。许逖巡察倒塌的堰,回头对他的随从说:“萧何当时正辅佐汉朝夺取天下,竟然有时间修建此堰来灌溉百姓的良田。古代的圣贤们,有认为对百姓有利的事没有不做的。现在我怎么能害怕一时的劳累,而废除古人万世的功业呢?”于是率领工徒整修,且亲自管理木石,一天,石头坠地,砸伤他的左脚,他更加卖力,不敢懈怠。堰整修后,当年的收成特别好。

后来升迁为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派遣到荆湖南路,荆湖南面接壤溪洞诸蛮,每年溪洞诸蛮出来危害州县。许逖说:“鸟兽尚可驯服,何况诸蛮是人呢!” 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满三年,朝廷再也没有听说过溪洞诸蛮为患了。许逖返回朝廷,真宗当面称赞他的才能。适逢有司说荆南府久不能治理好,真宗授予许逖度支员外郎,主持府里事务。荆南府统辖北路兵马,在荆湖是大府,故常委派朝廷重臣治理,到许逖的时候是凭借才能而特别任用的,用员外郎治理荆南府(大府)是从许逖开始的。

第二年,升迁为司封员外郎,皇上赏赐给他黄金和紫色绶带,派遣

到扬州主持事务。扬州是南方的都会,当时在南方做官的和那些已死在这里不能回乡的官员,都把自己的家安在扬州,故这些官员的子弟杂居在民间,往往凭借自己权贵身份,倚仗当时法令规定权贵犯法能够赎罪的条文,便出入乡里做违法的事,有时甚至弄得乡人家破人亡。许逖抓捕且鞭笞他们中罪行最重的人,说:“这不是官吏行使法令,是我代替你们的父兄教育你们啊!” 这些官员的子弟羞愧悔过,逐渐开始学习知识,最终成为好人,扬州的社会风俗发生大的变化。

许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最终能在生前有所建树。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他的才能匹配他担任的职务,他的所作所为都可以记载下来传给后人。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题最新点评和试题详细解析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最新点评与试题详细解析 【坊主综述】今年浙江的高考语文卷说得直接一点,真的是乏善可陈;说得冠冕一点,依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说得严肃一点,也就是政治气候把握得十分精准;说得逗逼一点,那就是徘徊于厅堂和厨房之间,不尴不尬……从整份试卷来看,今年的核心主题当为“新”与“旧”的迎和守。大阅读《母亲》和作文“虚拟与现实”皆如此。文言文选了篇张岱的《琅嬛福地记》,一篇近似《桃花源记》的小品文。张岱是浙江绍兴人,《琅嬛福地记》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张华的博学之人偶然误入琅嬛福地这个藏书圣地的神奇故事。浙江是个好地方啊,人杰地灵,琅嬛福地,天下文化包容交会,刚好G20要来杭州嘛。G20主题是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再看古诗词选的啥,南宋刘克庄的两首爱国诗,传统文化经典赏读选的是墨子的“为政”思想:兼爱、非攻、节约。嗯嗯嗯,有人说,文史不分家,考语文跟考历史差不多。哈哈哈,今年感觉有点像考政治。“时尚外衣,严肃面孔。”今年的试卷大抵如此吧。至于作文嘛,有人说是在歧视农村孩子,我就呵呵吧。反正这题目我得皱着眉头想半天,倒不是不能写,而是寻思怎么写才能迎合出题者的初衷。当然,我不是高考生,但也为那些随时扑街的高考生们捏一把汗。依我之见,辩证肯定要辩证,但是呢,迎新的戏码还是得足,要不然怎么配合G20这个大背景呢?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煲汤(bāo)恫吓(dòng)脐带血(jì)整齐划一(huà) B.古刹(chà)衣钵(bō)挑大梁(tiǎo)言为心声(wèi) C.掣肘(chè)卤味(lǔ)处女座(chǔ)寅吃卯粮(yín) D.笃定(dǔ)痤疮(cuó)病恹恹(yāng)血气方刚(xuè)【答案】C 【解析】A脐(qí)带血,B言为(wéi)心声,D病恹恹(yā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 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最新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了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秘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 个意义上,欧洲开启 ..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只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 ..我们 的使命。[乙]不管 ..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 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 ....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奋发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7)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高考真题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班级:: 一、2010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①〔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二、2011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浙江卷(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浙江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钉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 ..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 ..我们的 使命。[乙]不管 ..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 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 ....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懵.(m ěng )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 (b ìng )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 ǐ),淬.(cu 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 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 (li áo )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 (ch ěng )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 (h āo )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 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络绎不绝 B.跃然纸上 C.关于 D.观照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 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B.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C.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D.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①,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②,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③,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 □□□□□□□□□□□□□□□□□□□□□□□□□□□□□□□□□□□□ □□□□□□□□□□□□□□□□□□□□□□□□□□□□□□□□□□□□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0分) ------------- 在--------------------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语文试卷(二)(附答案与解析)

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语文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瞋.视(chēn)诧.异(chà)一蹶.不振(jué) B.隽.永(jùn)船棹.(zhào)鱼翔.浅底(xiánɡ) C.匀调.(diào)步履.(lǚ)即.景生情(jí) D.乍.看(zhà)韶.光(shào)应.运而生(yìnɡ)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足迹,从此踏进寥阔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B.相信不曲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C.从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中寻找诗情,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体会时代的精神。D.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骑士主场迎战老鹰,比赛进行到第一节5分33秒,詹姆斯连续在两次攻防转换中上篮得分,快速突袭势不可挡 ....。 B.目前杭州月嫂的普遍月薪都在6 500~8 000元左右,最高端的月嫂月薪甚至达到12 000元,是相当一部 分白领都不可企及 ....的“高薪职业”。 C.他一向缺乏时间观念,做事磨蹭,聚会经常迟到,时间久了,朋友们就习惯了这位不速之客 ....。 D.珠海金湾有一个综合应急体验中心,它通过设立固定场馆,以实物陈列、情景模拟、视频影像、现场体 验等形式,让市民身临其境 ....地了解各类安全知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所以各界对于本届G20峰会的最大期待,就是希望能够出台一些针对各国更具强制性的规定,让此前和最新的改革方案切实落地。 B.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周瑜等人物,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桃园结义、六出祁山、火烧赤壁等故事他们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C.中国手机平均连接速度名列全球倒数第二,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监管部门,都须深入反思。 D.经典是人类的财富,能对人生内涵进行提升和扩展,能为人们带来教养,因而,也就成为人类最具个性化的成长或者成熟方式。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里若描写山川的秀美,星月的光辉,那必是因它们曾给人的灵魂以力量;文学里若描写华灯照夜的咖啡店,“为秋风所破的茅屋”,那必是因为人的灵魂曾为它们所骚扰;文学里若描写人的“健饭”“囚首垢面”,那必是因为这些事有关于他的灵魂的历史:总之,文学所要写的,________。 A.只是人的灵魂的小说,其余都是配角而已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了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风靡( m 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 通,成为城市“烂疮(chu āng )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 .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 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 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秘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 é)。 C .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 ú) 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 ìn )潸然泪下。 D .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 ī)毒战 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 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 2-3 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 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 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 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只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 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 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 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启 B .付与 C .不管 D .独一无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甲 B .乙 C 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国产大飞机 C919 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奋发努力把大型客机 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A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 . . . . . . . . .. .. .. ....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00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从懵.(mē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2.(5.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 ....,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蜂、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 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 ..绘本创作者,需要 1

2017年浙江省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全国卷word版

2017年浙江省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 ..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 ..我们的 使命。[乙]不管 ..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 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 ....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2017年11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消遣.(qiǎn) 教诲.(huì) 荒诞.不经(dàn) B.贮.藏(zhù) 沉吟.(yín) 跬.步千里(guǐ) C.猝.然(cù) 胆怯.(qiè) 不速.之客(sù) D.呜咽.(yàn) 分歧.(qí) 蓊.蓊郁郁(wěng)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篇幅狭隘奏鸣曲 B.簇新摇篮挖墙角 C.烟霭伺侯杀手锏 D.辨论斑驳踢踏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成功演示启示国人:在创新方面,我们不必妄.自菲薄 ...,也不可妄自尊大。 B.要细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责任清单,对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和人员予以 ..问责。 C.讲好浙江故事,展示好浙江的人文之美,是建设好文化浙江不可或缺 ....的重要内容。 D.在全运会男子200米决赛中,谢震业打破全国纪录,继百米大战后一再 ..获得金牌。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将为打造金砖国家下一个“金色十年”贡献新倡议,搭建新平台,注入新活力。B.通过特色民俗活动,使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C.“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旨在提升公民防艾抗艾意识,改进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D.《战狼Ⅱ》表达的不仅仅是大国崛起的集体共识,而且是国内许多观众的英雄梦想。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对阅读的信仰就是对思想的信仰。。,。,而不是一个用清晰的思想来观察世界的人。 ①正是由于阅读,才使人的感触从目之所及达到了思之能及 ②阅读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思想的格局 ③才让人可能超越时空的局限 ④不阅读,就是躺在书海之中,也只是一个用混浊的眼睛观察世界的人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孩子们的脸,像朝阳下初开的百合花,显得如此的鲜嫩、光洁。(比喻) B.车过故乡,钱塘江隔岸的青山,万笏朝天,渐渐露起头角来了。(借代) C.池塘里,只剩下些残叶,荷花们蜷缩在淤泥里,做着春天的梦。(拟人) D.杨梅有多么奇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排比) 7.下列诗句内容与浙江风景名胜无关的一项是 A.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B.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017年浙江省单独招生文化考试语文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7年浙江省单独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试题卷 姓名:准考证号: 本试题卷共六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花谢之后,春意澜珊。有人唏嘘.(xū)惋惜,有人企图留春常驻。唏嘘惋惜于事无补,留春常驻也徒劳无益。我们不妨顺应自然,不因外物而悲喜,这样岂不更好? B.在各类糖中,蔗.(zhē)糖作为一种“中西合壁”的产品,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C.你看人家木匠做出的板凳,榫.(sǔn)卯结构,一个钉子不用,扔出去捡回来,不会散架;瓦匠砌出墙来,不用挂线就垂直,一不塌,二不漏…… D.当下,在技术浪潮和消费主义中沉溺与迷惘(máng)的年轻人,需要给自己一个契机,让传统“灌”顶,唤回应有的青春活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国粹 ..”之誉,是联系全球华人乃至“汉字文化圈”的重要纽带,具有很强的民族象征意义。 B.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在马拉卡纳体育馆举行,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 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实现成功卫冕 ..。 C.萧红具有那种化平淡为神奇的能力,她的笔触有幽默和讽刺,不时使人忍俊不禁,但多 半是“含泪的微笑 .....”。 D.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的共鸣,您真的是散文大家 ..啊! 3.请找出与例句不相同 ...的一组熟语 例句:兔子不吃窝边草——近水楼台先得月 A.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者黑 C.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D.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下面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东栏的那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有一种惆怅之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 A.夸张、设问、引用 B.比喻、反问、引用

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解析

语文2017年高三2017年浙江卷语文 语文 考试时间:____分钟 题型单选题简答题填空题书面表达总分 得分 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 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 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 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C.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D.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订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____________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 (2)文段中加粗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6.(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温州卷) 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1)(2)题。(7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喝 小巷(yǒu)②深,院子里(fán)③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án)④眠 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3分)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B.过了冬至大一岁C.冬至一阳生。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①桃花流水,。(李白《山中问答》) ②,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③子曰:“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 “,。” ⑥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你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 ⑦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3.名著阅读。(8分) (1)“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3分) 【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A.武松B.李逵C.鲁智深 (2)根据《沙乡年鉴》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5分) 《沙乡年鉴》阅读任务单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7分) 天道立秋 张承志 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答案

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D 【解析】A.风靡(mí)—风靡(mǐ);B.密决—秘诀;C.装钉—装订,不禁(jìn)—不禁(jīn)。 2.【答案】B 【解析】B项,付与:交给。一般指交给别人某具体事物。这里应用“赋予”,“赋予”也是交给的意思,但一般是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A项,开启:打开;开创。用于此处正确。C项,不管:连词,不论。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与之呼应。用于此处正确。D项,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用于此处正确。 3.【答案】B 【解析】“想象与思考”和“理性与善良”之间的逗号应改成顿号,因为二者是并列的关系,同作“升华”的宾语。 4.【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大型客机”与“工程”不搭配,应将“工程”改成“运输工具”。B项,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不是朗读爱好者,可在“留学生吟诵社”后加“的学生”。D项,成分残缺。“按照”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生态乡”后加“的构想”。 5.【答案】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解析】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即用归谬法仿照示例写一句话来反驳生活中的错误看法或观点。解答时需先假设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某一错误观点,然后依据此观点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可。句式上可采用“如果……那么……”的模式。 6.【答案】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解析】本题用一首小诗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场景,并且要有人物“他”的心理描写。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小路、十八台阶、

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doc

附: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12篇)1.《论语》—— 一、为政以德 2.1 2.3 13.6 16.1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克己复礼12.1 3.1 16.2 13.3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18.5 18.7中“子路曰:“不士无义。…………。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五、仁者爱人 1.6 5.26 六、君子之风15.9 4.16 6.11 7.16 7.19 6.23 8.7 八、周而不比 2.14 16.4 15.23 12.24 十一、诲人不倦7.8 11.22 9.11 17.4 十二、高山仰止17.4 9.11 十三、沂水春风11.26中““点,尔何如?”…………。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十四、中庸之道11.16 13.23 13.24 17.13 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修四) 3.《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荀子》必修一) 4.《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必修五一、二、三段) 5.《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必修五第74-75页第五、六段) 6.《陈情表》(李密必修五)

7.《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 (王勃必修四第70-71页第二、三段) 8.《师说》(韩愈必修一第37页) 9.《阿房宫赋》(杜牧必修二第71页) 10.《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必修二第70页) 11.《赤壁赋》(苏轼必修一第84页) 12.《五人墓碑记》(节选:从“嗟乎”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必修三) (二)古诗词曲(12篇) 1.《氓》《诗经》 2.《渔父》(《楚辞》必修五第77页) 3.《蜀道难》(李白必修四第59页) 4.《登高》(杜甫必修四第61页) 5.《琵琶行》(白居易必修四第62页) 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必修四第66页) 7.《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必修四第67页) 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必修二第75页) 9.《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必修四第67页)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必修二第76页) 11.《长亭送别》(【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王实甫必修五第50页第一、二支曲;第54页最后两支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浙江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浙江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2017浙江,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 (chuānɡ)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 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钉 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 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 解析本题涉及“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两个考点。A项,字音有误,“风靡”的“靡”应读“mǐ”。B项,字形有误,“密诀”应为“秘诀”。C项,字形有误,“装钉”应为“装订”;字音有误,“不禁”的“禁”应读“jīn”。 (2017浙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 洲开启 ..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 ..我们的使命。[乙] 不管 ..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 独一无二 ....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付与”,交给,使用的对象较小,一般指具体的事物。句子的主语是“时代”,宾语是“使命”,这里改用“赋予”这个词更恰当。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乙句“达到临界值”与“超过人类智能总和”都作“奇点时刻”的并列定语,两者之间应该用顿号而不是逗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 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

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