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并发症的防治

_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并发症的防治
_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并发症的防治

·综述·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并发症的防治

陈新河王娜娜肖厚勤

【摘要】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并发症几乎涉及所有维持性透析患者,常在内瘘穿刺后数月或

数年出现,逐年增加,其发生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手术技巧、内瘘穿刺使用、患者基础状况均有关,

与内瘘狭窄、血栓互为因果,显著缩短内瘘寿命,降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受到透析中心医师、护

士及患者三方面的影响,内瘘全程维护、积极处理血管瘤并发症有助于延长内瘘寿命。合理控制内

瘘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提高手术技巧,改善穿刺技术,改良穿刺针,减少穿刺损伤,延缓动脉硬化,

加强内瘘维护,及时手术或血管内介入处理血管瘤,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血管瘤;动静脉内瘘

Progres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mangioma complications of 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 Chen Xinhe, Wang Nana, Xiao Houqin.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Taihe Hospital of Hubei

Medical College, Shiyan 442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Xiao Houqin, Email: xiaohq7301@https://www.360docs.net/doc/eb14791906.html,

【Abstract】 Hemangioma complications of 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re common in

dialysis patients, involving almost all the maintenance dialysis patients, it often occurs after a few months

or a few years after a fistula used, increases year by year. Its occurrence is due to hemodynamic changes,

fistula surgical techniques, puncture skills and basic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Hemangioma complications

are related to fistula stenosis and thrombosis,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life of the fistulas, reduce quality of

life of dialysis patients. Physicians and nurses of dialysis centers and dialysis patients affected hemangioma

complications, their careful maintenance, early treatment of such complications will prolong the life of

fistula. To effectively control hemodynamic effects of the fistula, improve surgical techniques, improve

puncture skills and puncture needle to reduce puncture injury, delay arteriosclerosis, strengthen fistula

maintenance, timely surgical 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hemangioma of the fistula, extension of fistula

lif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dialysis patients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emangioma; Arteriovenous fistula

1966年Brecia和Cimino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至今仍在世界各透析中心广泛应用。AVF是临床效果最好、最满意的首选血管通路,对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血管通路,住院发病率及死亡率最低,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血管瘤,包括瘤样扩张、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夹层动脉瘤,狭窄、血栓、破裂出血、感染、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最终内瘘闭塞功能丧失[1]。通路相关问题是透析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再住院的主要原因[2],血管瘤并发症在透析患者中常见,在此基础上可继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4.02.024

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肾病内科

通讯作者:肖厚勤,Email: xiaohq7301@https://www.360docs.net/doc/eb14791906.html, 发内瘘狭窄与血栓,显著影响内瘘使用寿命,降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对AVF动脉瘤并发症防治综述如下。

一、AVF血管瘤

理想的AVF应扩张适度,形态均匀,弹性良好,流量充足,达到“五个6”标准:术后至少6周;内瘘流量>600 ml/min;皮下可见静脉直径<6 mm;流出道血管皮下深度<6 mm;流出道血管边界清晰且可穿刺血管长度在6 cm以上[3]。流出道瘤样扩张处于动脉瘤前期,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动脉瘤,为便于叙述,故归入血管瘤,AVF血管瘤指瘤样扩张、真性动脉瘤、PSA、夹层动脉瘤等,其中真性动脉瘤瘤体内壁为内皮组织,多发生在AVF 穿刺点远端;PSA瘤壁内侧为纤维组织及血栓机化组织;夹层动脉瘤瘤体内壁为动脉中膜及外膜组

织,血管瘤既可见于AVF,也可见于移植物内瘘,常在内瘘穿刺后数月或数年出现,逐年增加,发生率可达12%[4]。

二、AVF血管瘤发生机制

1.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AVF是人为建立的异常通道,建立内瘘后,压力高、流速快、流量大的动脉血流通过内瘘口进入静脉,压力差及血管剪切力引起静脉扩张,逐渐动脉化,使内瘘血管出现形态和功能适应性改变达到成熟。

内瘘持续的、非生理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既是内瘘成熟的动力,也是导致内瘘血管瘤的根本原因。内瘘建立后,上肢的微动脉瘤可见于所有类型的AVF,涉及所有透析患者[5],而内瘘微动脉瘤持续发展与高剪切力密切相关。内瘘血管剪切力过高与解剖异常、手术不当、狭窄、血栓有关。应用磁共振分别建立正常静脉及内瘘术后3D成像,应用软件分析可发现流出道峰值及平均高剪切力、回流静脉及内瘘连接处中血流的逆向流动,高剪切力梯度在内瘘成熟期间持续存在,促进内瘘成熟,同时也导致血管内皮的重构,并最终导致了内瘘狭窄形成[6],而90%的内瘘血栓是由于静脉流出道狭窄所致,导致内瘘功能丧失的原因内瘘血栓占90%。对大鼠的股动、静脉内瘘研究表明,建立内瘘本身可促使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激活,促进血管内皮增生及纤维化导致狭窄[7];而内瘘流出道的狭窄,引起远心端静脉高压持续扩张而形成动脉瘤,因此,内瘘并发症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最终导致内瘘功能丧失。

2. 穿刺损伤:内瘘穿刺损伤是导致内瘘血管瘤的重要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穿刺2次,每例患者内瘘穿刺达313次/年,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内瘘穿刺针为带翼金属针,穿刺时疼痛明显,刺激、损伤血管壁,血肿发生率高,反复穿刺割裂损伤内瘘血管,必然易于发生瘤样扩张、动脉瘤、 PSA 形成,影响内瘘使用寿命,且这些并发症也可见于移植物内瘘。Kershen等[8]认为静脉端流出道的PSA 常由于静脉壁菲薄,反复穿刺导致。据我国上海单透析中心研究,患者AVF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也与局部反复穿刺密切相关[4]。此外,透析中心工作人员在内瘘未成熟时过早使用,可导致血肿;长期定点穿刺、小范围内反复穿刺、穿刺技术不良使血管壁损伤,止血不充分,反复形成血肿,逐渐扩大并膨出成PSA。

3. 流出道血管壁顺应性下降:血管壁顺应性下降是内瘘发生血管瘤的重要原因之一。功能良好的AVF流出道穿刺后血管壁弹性回缩良好,可迅速止血,减少血肿发生,而血管内皮功能的完善,有助于穿刺处损伤修复,避免形成斑块。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的容量过多、持续高血压、透析不充分、钙磷代谢紊乱、合并糖尿病、年龄因素等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持续加速发展,血管壁顺应性下降,穿刺后穿刺点会回缩不足,压迫止血效果不佳,易形成血肿,最终形成PSA。内瘘流出道的动脉斑块破裂或穿刺损伤,可引起夹层动脉瘤,且斑块可引起管腔狭窄引起局部高压,导致远端动脉瘤及PSA发生。

4. 内瘘手术技巧不足:内瘘建立时手术技巧不足,内瘘血管选择不当,可导致流出道狭窄、剪切力过高,最终导致内瘘血管瘤。内瘘术前静脉狭窄未及时发现,内瘘手术后必然导致静脉流出道高压,远心端过度扩张;内瘘手术时,静脉外膜剥离过多、吻合位置动脉与静脉成角、吻合口过大、使瘘口血流速度过高可造成持续过高剪切力,内瘘静脉局部膨出;吻合时缝合不充分、对合不佳、伴有包裹性出血,易于形成 PSA及夹层动脉瘤。吻合口收针时过紧或误缝瘘口底壁形成双瘘口,造成狭窄,使内瘘杂音呈高调口哨音,可使剪切力过高导致动脉瘤。研究表明AVF血管瘤样扩张与内瘘吻合方式无关,而与手术部位密切相关,上臂内瘘较前臂内瘘更易发生瘤样扩张[4]。

三、AVF血管瘤的防治

1. 控制内瘘血流动力学效应:内瘘血流动力学效应是促进内瘘成熟并保持开放的必要条件,由于微动脉瘤在内瘘术后普遍存在,避免剪切力持续过高,是防止微动脉瘤继续发展为内瘘血管瘤的关键,最近研究表明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可防止微动脉瘤形成[9]。对成年猪端端内瘘模型研究表明,血管内剪切力与血管内膜增厚密切相关,术前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减低血管剪切力,减少内瘘失败[10],此外,血管剪切力的控制也与内瘘术者的手术技巧密切相关。

2. 减少穿刺损伤:进入临床应用的AVF应充分评估,术后至少6周以上,流出道动脉化,达到一定的流量、直径、长度、深浅,达到成熟标准后方开始应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内科的医护人

员应树立“保护血管资源”的观念,尽量避免在前臂长期固定部位输液及放置留置针,以免静脉狭窄及闭塞。血液透析中的工作人员应经过严格正规的培训,严格把握内瘘使用适应证,合理选择穿刺针,提高内瘘穿刺技术,减少内瘘穿刺疼痛,定期变换穿刺部位,透析拔针后充分止血,减少血肿发生,减少医源性损伤。

合理选择穿刺针及改善穿刺技术有助于减少穿刺损伤。1997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开始使用套管式聚苯烯内瘘留置针,每年穿刺5 000~6 000例次,成功率90%,疼痛发生率10%左右,PSA发生情况为1~2例/年,狭窄3~4例/年,对内瘘血管位置较深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取得了保护内瘘血管的较好效果[11]。

首次穿刺AVF时,应用2%利多卡因局部皮内注射后可达到无痛穿刺,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减少穿刺损伤[12],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降低穿刺时疼痛[13],采用内瘘出路离心方向、回路向心方向穿刺,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保护内瘘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14-15],绳梯穿刺法的血管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16]。应用钝针扣眼法穿刺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内瘘损伤[17]。

3. 提高内瘘手术技巧:完美的AVF手术,内瘘血管应选择恰当,瘘口大小合适、吻合血管对合良好,外翻缝合均匀、流出道避免成角、张力、扭曲,弧度自然,手术切口应尽可能小,不影响美观,内瘘成熟时间正常,不对患者心功能造成显著影响,穿刺使用时间长。血管通路是一个多学科问题,国内目前开展内瘘手术的有肾内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整形科、骨科、显微外科、普外科医师[11],外科医师具有手术基本操作熟练、手术时间短,可进行显微吻合血管精细等优点,但外科医师对内瘘认识多数仅限于吻合成功上,由于透析知识的缺乏,使其难以认识血管通路对透析患者的重要性,无法满足透析的实际需求。肾内科医师长期直接接触透析患者,对血管通路认识更为深刻,对内瘘的建立与维护责无旁贷,实践也证明,肾内科医师通过训练可熟练掌握内瘘手术,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创新术式,更好地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因为血管通路多学科性,应建立由肾内科医师为主导的血管通路团队,推广显微吻合血管,使内瘘手术精细化,并开展血管通路的研究,建立科学的内瘘评价标

准,形成标准且个体化的术式,不断提高内瘘建立的质量。

4.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迁移、增殖,可减少内瘘狭窄、血栓,促进内瘘成熟、移植物通畅,延长内瘘使用寿命[9],按照指南标准,确保血压达标,合理应用他汀类,科学设置透析处方,提高透析充分性,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保护内瘘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5. 动态监测,及时处理内瘘血管瘤:内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决定了内瘘形态和功能处于持续演变中,且受到医师、护士、患者三方面的影响,在内瘘建立与使用过程中动态监测,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内瘘血管瘤,避免其进展,防止内瘘并发症之间的相互促进,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血栓与狭窄、血管瘤互为因果,循环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连分子-1明显与内瘘血栓正相关,有助于预测内瘘血栓[18]。

内瘘瘤样扩张<3 cm时,应使用松紧适度的弹性护腕防止其持续扩张;如瘤体>3 cm,有压迫症状,伴感染,有自发破裂的危险,需进行干预。外科手术处理曾被认为是动脉瘤及PSA处理的金标准[19],包括内瘘结扎术+重建术、纵向切开缩窄术、内瘘部分切除术+跨越式移植血管搭桥术等,但因术后短期内瘘无法应用,均需再次置入导管过渡。

2002年Najibi等[20]首次采用球囊扩张覆膜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肱动脉PSA,创伤小,患者避免了血管外科手术,且术后内瘘可立即应用;此后采用单独采用经皮置入覆膜支架或手术联合血管内介治疗入治疗透析患者肱动脉PSA均获得成功[21-22],除自体AVF外,应用带膜支架修复人造血管移植物内瘘PSA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23]。Peden[24]研究显示,对动脉瘤/PSA,静脉流出狭窄,弥漫狭窄透析患者20例置入带膜支架,修复内瘘1年功能维持率为87%[25],对血管通路动脉瘤/PSA支架置入可延长内瘘寿命,应尽可能进行修复挽救[26]。Shah 等[27]对24例PSA患者共置入27个自释放支架,支架修复术成功率100%,术后内瘘可立即应用,且可同时发现和治疗内瘘狭窄。综上所述,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用于修复内瘘血管瘤并发症安全、简便、有效,且可同时发现及治疗狭窄及动脉瘤,避免再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作为内瘘血管瘤修复的一线措施,但可能导致皮肤破溃、支架异位、破

裂及断裂等并发症,如支架破裂或断裂时,会导致血管瘤再发,一旦发生,内瘘功能丧失概率极大,再次介入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必须考虑内瘘重建手术[28]。

AVF的瘤样扩张、真性动脉瘤、PSA、夹层动脉瘤等血管瘤并发症,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手术技巧、内瘘穿刺使用、患者基础状况均有关,与内瘘狭窄、血栓互为因果,缩短内瘘寿命,发生可出现在内瘘流出道动脉化之前,也可出现在内瘘应用之后;受到透析中心医师、护士及患者三方面的影响,合理控制内瘘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提高手术技巧,改善穿刺技术,改良穿刺针,减少穿刺损伤,延缓动脉硬化,加强内瘘维护,及时手术或血管内介入处理AVF血管瘤,对于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Alhassan SU, Adamu B, Abdu A, et al.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of permanent hemodialysis vascular access in Nigerians: a single

centre experience[J]. Ann Afr Med, 2013, 12(2): 127-130.

[2]Palmes D, Kebschull L, Schaefer RM, et al. Perforating vein fistula is

superior to forearm fistula in elderly ha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26(10): 3309-3314.

[3]中华医学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M]. 北京: 人民

军医出版社, 2011: 42-43.

[4]于青, 张郁苒, 池琦,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

瘤样扩张的原因探讨及预防[J]. 中国血液净化, 2009(6): 301-304.

[5]Georgakarakos EI, Kapoulas KC, Georgiadis GS, 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hemodynamic aspects of the blood flow in the venous outflow

tract of the arteriovenous fistula[J]. J Vasc Access, 2012, 13(3):

271-278.

[6]Carroll GT, McGloughlin TM, Burke PE, et al. Wall shear stresses

remain elevated in mature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 case study[J]. J

Biomech Eng, 2011, 133(2): 021003.

[7]Croatt AJ, Grande JP, Hernandez MC,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del of an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the rat: the effect of L-NAME[J].

Am J Pathol, 2010, 176(5): 2530-2541.

[8]Kershen LM, Marichal DA.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stent fracture

and pseudoaneurysm formation in arteriovenous fistula dialysis access[J]. Proc (Bayl Univ Med Cent), 2013, 26(1): 47-49.

[9]Diskin CJ, Stokes TJ, Dansby LM,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emodialysis access problems as a prelude to

developing innovative therapies[J]. Nat Clin Pract Nephrol, 2008,

4(11): 628-638.

[10]Krishnamoorthy MK, Banerjee RK, Wang Y, et al. Hemodynamic

wall shear stress profiles influence the magnitude and pattern of

stenosis in a pig A V fistula[J]. Kidney Int, 2008, 74(11): 1410-1419. [11]叶朝阳, 主编.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M]. 2版. 上

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102-103.

[12]黄家莲, 朱艳. 2%利多卡因局部皮内注射在A VF首次穿刺中的应

用[J]. 护理学报, 2012, 19(13): 39-40.

[13]刘敏.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穿刺中的镇痛效果

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12): 1428-1430.

[14]刘晓洁. 向心方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

影响研究[J]. 临床医学, 2013(7): 121-122.

[15]郎学聪, 廖运宏, 滕华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正反

方向穿刺对透析充分性及内瘘并发症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

肾病杂志, 2011, 12(5): 443-444.

[16]李小琴, 甘晓英, 李美秀. 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

瘘并发症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1, 51(8): 95-96. [17]马璐璐, 梅晓蓉, 王绿萍, 等. 钝针扣眼法穿刺在动静脉内瘘差

的血透患者中的应用及管理[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

13(5): 442-443.

[18]Zohny SF, Abd el-Fattah M. Evaluation of circul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soluble adhesion molecules as reliable

predictors of 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 thrombosi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J]. Clin Biochem, 2008, 41(14/15): 1175-1180.

[19]Yevzlin A, Asif A. Stent placement in hemodialysis access: historical

lessons,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J].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9, 4(5): 996-1008.

[20]Najibi S, Bush RL, Terramani TT, et al. Covered stent exclusion of

dialysis access pseudoaneurysms[J]. J Surg Res, 2002, 106(1): 15-19.

[21]Georgiadis GS, Nikolopoulos E, Papanas N, et al. A hybrid approach

to salvage a failing long-standing autogenous aneurysmal fistula in a

hemodialysis patient[J]. Int J Artif Organs, 2010, 33(11): 819-823. [22]Barshes NR, Annambhotla S, Bechara C, et al. Endovascular repair

of hemodialysis graft-related pseudoaneurysm: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strategy in salvaging failing dialysis access[J]. Vasc

Endovascular Surg, 2008, 42(3): 228-234.

[23]Centola M, Ferraresi R, Danzi GB. Dialysis access pseudoaneurysm:

endovascular treatment with a covered stent[J]. BMJ Case Rep, 2010,

2010: bcr0720080477.

[24]Peden EK. Role of stent grafts for the treatment of failing

hemodialysis accesses[J]. Semin Vasc Surg, 2011, 24(2): 119-127. [25]Shemesh D, Goldin I, Zaghal I, et al. Stent graft treatment for

hemodialysis access aneurysms[J]. J Vasc Surg, 2011, 54(4): 1088-1094.

[26]Belli S, Parlakgumus A, Colakoglu T,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complicated aneurysms and pseudoaneurysm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s[J]. J Vasc Access, 2012, 13(4): 438-445. [27]Shah AS, Valdes J, Charlton-Ouw KM, et 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hemodialysis access pseudoaneurysms[J]. J Vasc Surg, 2012, 55(4):

1058-1062.

[28]Zink JN, Netzley R, Erzurum V, et al. Complications of endovascular

grafts in the treatment of pseudoaneurysms and stenoses in arteriovenous access[J]. J Vasc Surg, 2013, 57(1): 144-148.

(收稿日期:2013-12-23)

(本文编辑:张志巍)

陈新河,王娜娜,肖厚勤.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并发症的防治[J/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286-289.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日常护理.pdf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日常护理 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 一个动静脉内瘘,它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进行此治疗之后,要注意日常护理和保健,以确保身体健康。 一、术后日常护理 术后做一些健瘘操促进内瘘尽快成熟;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 1、除去透析当天,每天清洗局部,保持清洁; 2、血透时有计划更换穿刺点; 3、内瘘侧肢体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不要佩带过紧饰物; 4、睡觉时不要压迫内瘘侧肢体; 5、避免低血压; 6、内瘘侧肢体避免量血压,抽血; 7、内瘘侧肢体不可负重;

8、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可扪及震颤;或将内瘘吻合部位贴附于对侧耳朵,可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每天早晚检查瘘管是否通畅。 二、做做健瘘操 每天用术侧手捏握橡皮健身球3-4次,每次10分钟;也可用手、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在吻合口上方,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15-20分钟松开一次,每天可反复3次。每天热敷或前臂浸于热水中2-3次,每次15-20分钟。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三、术后注意事项 1.血压保持在多少为宜? 一般要求收缩压维持在130-150mmHg,舒张压维持在80-90 mmHg,血压过低会导致瘘管堵塞。 2.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血栓、内膜增殖、假性动脉瘤、肢体远端缺血、心衰等。一般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自体动静脉内瘘。 3.遇到哪些情况需要立即诊治? ①震颤或杂音消失提示瘘管堵塞;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1、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请稍微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造瘘肢体的水肿。避免绷带或衣物过紧而限制肢体活动。 2、入睡时不可偏向造瘘侧,不可压迫造瘘侧,避免新瘘内血液淤滞发生栓塞,禁止在该侧做输液、输血和测量血压等。 3、手术后麻药过后伤口因人而异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建议您术后12-24小时卧床休息,如疼痛难忍可告知医生护士,我们会给予您适当的止痛措施。 4、术后观察渗血情况,每3天换药一次,10-14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如伤口敷料有少许渗血,请不用惊慌,我们会帮您及时换药处理。 术后维护: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出院后请您注意以下问题,维护好您的“生命线”: 1、首先,患者应学会自我观察,一般每天4-5次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即有无猫喘样震颤和血管杂音,如发现震颤和杂音减弱或消失,应立即和医师联系。 2、请避免在内瘘侧肢体抽血化验、输液、输血、测量血压。 3、造瘘肢体避免暴露于过热或过冷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应随时注意有瘘手臂不可长时间上举,不能受压,不能提重物等。 4、请不要穿袖子过紧的衣服及提重物、戴手表、手镯和过紧的护腕等,睡眠时不要压迫内瘘侧肢体,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请保护好您的内瘘免受碰撞,可佩带合适的护腕。 5、术后2周即可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早期成熟:可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球3-4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喜疗妥软膏涂擦内瘘表面皮肤,可软化血管;局部肿胀者可用热毛巾热敷。请您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或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 6、内瘘成熟表现为:视:血管外观显露清晰,可突出于皮肤表面;触:血管粗大、有弹性,有明显动脉震颤感;听:有血管杂音。内瘘成熟时间跟个人血管情况有关,一般至少1个月,最好在内瘘成形后3-4个月后再使用内瘘。 7、第一次开管与您的内瘘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建议您到专业的血液净化中心进行,内瘘未成熟期间,请继续使用其它血管通路进行规律透析,非透析日进行适当的血管充盈锻炼。 8、内瘘每次使用后请注意压迫止血,按压力度以不出血又可触及震颤为宜,平时可定期使用木瓜酒湿敷内瘘,防止堵塞,也可使用喜疗妥软膏涂擦内瘘表面皮肤,软化血管。 谢谢您的配合,祝您健康!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与良好的透析质量的保证。精心护理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等于延长了您的寿命。 精心的护理应从内瘘术前开始: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A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 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5.※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对瘘管进行评估: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1966年Cimino和Brescia医生首次将手腕附近彼此相近的桡动脉和头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成动静脉内瘘。血液净化自此进入一个新的篇章。 内瘘被称为透析病人的“生命线”,保护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内瘘进行近期和远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內瘘术前护理: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手术后的护理: 1、内瘘血管手术后应注意手术部位血流是否通畅,有无渗血,包扎不可过紧,及时更换敷料,抬高患肢,避免受压,以防末梢水肿。避免吻合口及该侧手臂不慎受压,禁止在该侧作输液、输血和测量血压等。内瘘的成熟,取决于自身血管条件及手术情况,若静脉扩张、管壁肥厚、有动脉震颤或搏动则表示内瘘已成熟。一般内瘘术后需4-6周,最好8-12周,待静脉血管扩张,管壁增厚方可使用。当然,过早的使用更需要加倍的谨慎,否则可能会损伤内瘘,导致并发症出现,易缩短内瘘寿命。 2、手术后24小时无感染、无渗血、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术后1周开始用橡胶健身球进行握力训练,训练强度逐渐加大,每次3-5分钟,术后2周可在上臂扎止血绑带进行握力锻炼,捏扁橡胶圈

时持续3-5秒,每次3-5分钟,每天重复10-20次。每天检查内瘘口是否通畅,在静脉如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就表示瘘管通畅,否则应怀疑有血栓形成,应立刻与医生联系并及时处理,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防止血栓形成药物。 3、严格无菌操作,内瘘感染会使内瘘功能丧失,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穿刺技术一定要过硬,尽量确保一针见血,避免血管损伤,尽量采用绳梯法,减少皮肤及血管壁疤痕,减少血管闭塞率。 4、透析中防止血栓形成:内瘘手术3个月内,血栓形成通常和血管吻合技术有关,需手术处理;后期多因血流量不足或脱水、低血压、高凝血、反复穿刺导致静脉壁纤维化和狭窄,进一步促发凝血引起内瘘闭塞,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 1、透析结束时的保护,由于动脉化的血管压力高,如处理不当,易发生血肿,特别在透析结束拔针压迫时,直接影响内瘘寿命。透析完毕穿刺处先用一次性创可贴覆盖,拔针后迅速用无菌棉球按压,压迫时间压力要恰当,压迫点位正确。 2、透析期间内瘘穿刺处反复用热毛巾热敷,使血管软化扩张,必要时涂上喜疗妥软膏,促进皮下血肿吸收,保护血管。 3、瘘侧肢体禁止抽血、测血压、提重物、避免剧烈运动。不穿紧口袖,不带手表和其他首饰物品。 4、平时外出嘱病人要注意防护,用弹力绷带保护防止外伤。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与处理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与处理 1 、血栓 ( 1 )病因:常与内瘘使用不当有关,多发生在血管狭窄处。高凝状态、低血压、压迫时间过长、低温等是常见诱因。 ( 2 )预防与处理: 24 小时内,可采用局部血管内注射尿激酶等进行药物溶栓,也可在 X 线下将导管插入血栓部位灌注溶栓剂。此外,也可采用取栓术治疗。 2 、感染 ( 1 )病因:瘘管附近部位皮肤等感染,以及长期透析患者伴有的免疫功能缺陷。 ( 2 )预防及处理 ①感染部位应禁止穿刺,手臂制动。 ②在病原微生物监测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初始采用万古霉素联合一种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初次自体内瘘感染治疗时间至少6周。 ③极少数情况下瘘管感染需要立即进行外科手术。 3 、血管狭窄 ( 1 )病因:血管狭窄易发生在瘘口,与手术操作不当或局部增生有关。 ( 2 )预防及处理:有条件可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 / 或放置支架,也可再次手术重建内瘘。 4 、血管瘤、静脉瘤样扩张或假性动脉瘤 ( 1 )病因:血管比较表浅、穿刺方法不当或内瘘血流量较大。 ( 2 )预防及处理 1 )禁止在任何类型的动脉瘤上穿刺,其表面较薄弱易于发生破溃及感染。 2 )静脉流出道的动脉瘤可采取血管成形术。 3 )切除血管瘤,重新吻合血管,重建内瘘。 4 )用 PTFE 血管做旁路搭桥手术;避免在瘘管穿刺部位放支架。 5 、心力衰竭

吻合口径大或近心部位的内瘘,在合并贫血、高血压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或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时,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一般上臂动静脉内瘘吻合口直径应限制在7mm 以下,同时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前臂内瘘发生心衰比较少见,一旦发生,可采用内瘘包扎压迫,必要时采取外科手术缩小瘘口。反复心衰者必须闭合内瘘,改用长期留置导管或腹透的方式治疗。 6 、肿胀手综合征 由于回流静脉被阻断或者动脉血流压力的影响,造成肢体远端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如果血管吻合后静脉流出道梗阻,动脉血流通过侧枝循环流经手部静脉或尺侧静脉(贵要静脉)或深静脉,严重影响手部静脉的回流,可出现较严重的肿胀手。早期可以通过抬高术侧肢体、握拳增加回流,减轻水肿,较长时间或严重的肿胀必须结扎内瘘,更换部位重新制作内瘘。 7 、窃血综合征 侧侧吻合或端侧吻合特别是伴糖尿病或其它疾病引起的血管结构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易于发生血管通路相关性的窃血综合征,导致肢体末端缺血在手术后数小时到数月出现。轻度缺血时患者感觉肢体发凉,测量相应部位皮肤温度下降,可随时间推移逐渐好转,一般对症治疗即可。如果上述治疗不见好转,患者感到手部疼痛及麻木,检查时发现手背水肿或发绀,部分出现手指末端的坏死等病变加重表现,则应当进行外科处理。治疗方式与窃血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有关,动脉吻合口近心端的狭窄应给予血管成形术,但进展性全身动脉钙化的患者除外。高流量引起的窃血综合征需要减少瘘管的流量,传统的吻合口后静脉段结扎并不理想,减小吻合口直径或在远端重新吻合对减少血流量可能更为有效。

血液透析内瘘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血液透析内瘘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5-08-05T11:19:56.7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作者:于鹏飞张艳 [导读] 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于鹏飞张艳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血液净化中心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内瘘建立后,即预见性评估自体内瘘常见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其转归,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结果:2例发生预见性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血透析;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381-01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并发症常常是使其失功的主要原因,故如何保护性地使用内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是血透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1.临床资料 选择在本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7~82岁,均使用自体动静脉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3次/周,4?h/次。原发疾病构成: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多囊肾2例,原因不明3例。内瘘选用血管为手腕部头静脉一桡动脉,其中端侧吻合20例,侧侧吻合6例,端端吻合2例,高位肱动脉和正中静脉端侧吻合2例。所有患者遵医嘱服用促红素维所有患者遵医嘱服用促红素维持血色素在正常范围,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2.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2.1?瘘口感染 与医护人员是否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护理措施 2.1.1注意室内环境卫生,减少家属探视,坚持透析间内有家属在不做内瘘侵人性操作;透析结束时采用密闭回血,回血结束后再拔针,减少针头被污染的机会。 2.1.2?穿刺处皮肤过敏,与患者胶布过敏或针柄塑料过敏有关。对针柄塑料过敏的患者,只需用胶布先将针柄裹住,使塑料不直接接触皮肤。对胶布过敏的患者,穿刺后先用无菌纱布盖住针眼,再将下机时用的止血绷带固定针柄,最后胶布贴在止血绷带上固定针尾部。 2.2?瘘管狭窄 与长期定点穿刺和穿刺方向有关。 护理措施 采取绳梯式穿刺,扩大穿刺区域,穿刺针向心或离心交叉兼用。 2.3?瘘管栓塞 与血透低血压及过度按压有关。 护理措施:对所有内瘘的患者强调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适当按压内瘘止血,自我感觉瘘管异常立即求医。 2.4?穿刺血肿 与新瘘血管不充盈及穿刺者技术有关。 护理措施:新瘘穿刺前必须有患者内瘘的彩色多普勒B超报告,由有经验的穿刺者根据B超报告和内瘘手术医生一起定穿刺点,血管不充盈者可暂缓穿刺。 2.5穿刺针滑脱 与穿刺针固定有关。 护理措施:穿刺针软管成“U”字型反折后以胶布粘贴,对年老、意识不清者,瘘侧肢体用约束带防护。 3.讨论 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后,对内瘘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由自身生理因素造成,也可由护士的操作不当引起。内瘘血管?并发症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可由血管疤痕形成,血管渐渐地变细,血流不畅,最后闭塞。正确、良好的日常护理和预防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得以长期使?用的主要环节,而护士娴熟的穿刺技术则可以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薛骏,李铭新,陆福明,等.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主要病冈的分析[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9.z6(4)l?301—302. [2]林秀梅,沈美霞.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及护理[J].稿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l?2041. [3]戎殳,叶朝阳,陈静,等.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J].中国血液净化,2003,2(9).476—478.

最新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与良好的透析质量的保证。精心护理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等于延长了您的寿命。 精心的护理应从内瘘术前开始: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 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 保护A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 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 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 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 2. 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 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 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 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 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5.※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 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 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 对瘘管进行评估:

综述:动静脉内瘘护理进展

动静脉内瘘护理新进展 金梅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安徽安庆246003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病人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最重要的必要条件,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出血量少、穿刺部位多、感染发生率低、可长久使用的特点,常被誉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动静脉内瘘即经由外科手术将表浅毗邻的动静脉做直接吻合使静脉血管血流量增加管壁动脉化形成皮下动静脉内瘘,常用血管有桡动脉与头静脉、肘静脉与肱动脉等。据估算,在我国透析患者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比例达85%-90%[2]。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感染、血栓形成、内瘘闭塞等使内瘘陷入失用状态,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透析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发展。本文就动静脉内瘘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保护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预防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 近年来,在新建动静脉内瘘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中使用明示性安全标识,增强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升,通过文字宣教及行为干预并举的方法加强了患者对内瘘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了内瘘的成熟[3]。护理重点为术前进行血管评估,重视血管保护及造瘘侧手臂皮肤护理;术后做好术侧肢体护理,加强观察,重视新内瘘穿刺的正确操作,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开通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4]。 2 动静脉内瘘穿刺改良 2.1 穿刺针斜面向下的穿刺法 王雪梅等[5]研究了穿刺针斜面向下的穿刺方法,对于减轻穿刺疼痛有一定的效果。沈娴等[6]使用改良穿刺法(针尖斜面向右旋转45°,进针角度为35°~45°)穿刺。它的主要特点是进针角度大(45°),容易穿透皮肤及血管;同时它的有效穿刺力比常规法(15-30°)大1.06倍;由于进针速度加快,缩短了穿刺针在皮下的机械性潜行过程,对皮肤及血管损伤减轻,致痛物质释放减少,疼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 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A 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 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 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 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 ※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 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 ※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 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 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 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 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一、透析前护理常规 二、透析中护理常规 三、透析后护理常规 四、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五、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常规 六、血液灌流的护理常规 七、血液滤过及血液透析滤过的护理常规

透析前护理 1.在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前,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有关化验检 查,如是否有透析指征,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透析器、透析液及不同的的透析方式。 2.告知患者及家属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解除 患者顾虑,同时需经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 3.做好透析准备工作,监测透析机,预冲透析管路,测量患者透析 前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

血液透析中的监测和护理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每小时记录一次血压、脉 搏、呼吸。 2.及时发现透析中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紧急并发症,报告医生, 并及时处理。 3.观察穿刺处或置管处有无肿胀、渗血,管路有无扭曲、受压,及 时发现及时处理。 4.处理透析机各种报警。 护理措施: 血液透析中的监护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血液透析紧急并发症的观察,血管通路监护,体外循环监测和透析液路(又称水路)的监测4个方面。 患者病情观察与监测 体温一般在透析前和透析结束前各测量体温1次,并记录于血液透析护理记录单上。 脉搏、血压和呼吸在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中,血压监测尤为重要。了解引起低血压原因,应尽量避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患者出现高血压时遵医嘱给药。收缩压超过200mmHg,口服降压药无效者可使用硝普钠持续静脉滴注,特别严重的患者要终止透析。 神志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头痛、视力模糊、嗜睡、昏迷等多与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1966年Cimino和Brescia医生首次将手腕附近彼此相近的桡动脉和头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成动静脉内瘘。血液净化自此进入一个新的篇章。 内瘘被称为透析病人的“生命线”,保护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内瘘进行近期和远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内瘘术前护理: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手术后的护理: 1、内瘘血管手术后应注意手术部位血流是否通畅,有无渗血,包扎不可过紧,及时更换敷料,抬高患肢,避免受压,以防末梢水肿。避免吻合口及该侧手臂不慎受压,禁止在该侧作输液、输血和测量血压等。内瘘的成熟,取决于自身血管条件及手术情况,若静脉扩张、管壁肥厚、有动脉震颤或搏动则表示内瘘已成熟。一般内瘘术后需4-6周,最好8-12周,待静脉血管扩张,管壁增厚方可使用。当然,过早的使用更需要加倍的谨慎,否则可能会损伤内瘘,导致并发症出现,易缩短内瘘寿命。 2、手术后24小时无感染、无渗血、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术后1周开始用橡胶健身球进行握力训练,训练强度逐渐加大,每次3-5分钟,术后2周可在上臂扎止血绑带进行握力锻炼,捏扁橡胶圈时持续3-5秒,每次3-5分钟,每天重复10-20次。每天检查内瘘口

是否通畅,在静脉如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就表示瘘管通畅,否则应怀疑有血栓形成,应立刻与医生联系并及时处理,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防止血栓形成药物。 3、严格无菌操作,内瘘感染会使内瘘功能丧失,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穿刺技术一定要过硬,尽量确保一针见血,避免血管损伤,尽量采用绳梯法,减少皮肤及血管壁疤痕,减少血管闭塞率。 4、透析中防止血栓形成:内瘘手术3个月内,血栓形成通常和血管吻合技术有关,需手术处理;后期多因血流量不足或脱水、低血压、高凝血、反复穿刺导致静脉壁纤维化和狭窄,进一步促发凝血引起内瘘闭塞,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 1、透析结束时的保护,由于动脉化的血管压力高,如处理不当,易发生血肿,特别在透析结束拔针压迫时,直接影响内瘘寿命。透析完毕穿刺处先用一次性创可贴覆盖,拔针后迅速用无菌棉球按压,压迫时间压力要恰当,压迫点位正确。 2、透析期间内瘘穿刺处反复用热毛巾热敷,使血管软化扩张,必要时涂上喜疗妥软膏,促进皮下血肿吸收,保护血管。 3、瘘侧肢体禁止抽血、测血压、提重物、避免剧烈运动。不穿紧口袖,不带手表和其他首饰物品。 4、平时外出嘱病人要注意防护,用弹力绷带保护防止外伤。 内瘘的正确使用及技巧:

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透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肾内科龚立峰 动静脉内瘘从196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优点为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活动方便。制作内瘘一般从左到右、从远到近,先上后下、先自身血管后移植血管。 既然内瘘对透析患者来说是如此重要(可以说是病人的生命线),就应该倍加爱护和珍惜。 1. 对需行维持性透析的患者来说,首先要保护好造瘘侧的肢体皮肤的完整与清洁,保护好造瘘侧肢体血管,不要在其肢体上行动静脉穿刺。 2 . 造瘘术后应适当抬高肢体约30度,保持其血流通畅避免受压,注意保暖。 3. 触摸手术部位是否有血管震颤,监听血管杂音。内瘘处不要包扎过紧,同时注意观察内瘘处有无血肿及瘀斑、局部有无渗血。 4. 术后第2天进行功能锻炼:可反复交替进行握拳动作或反复挤压握力球或间断热敷内瘘以上的静脉,每天3-4次,以促进血管的扩张。但注意功能锻炼开始时动作应轻,握拳力度应由小到大慢慢增加。 5 . 内瘘侧肢体禁止测血压、输液、抽血,衣袖不可过紧,避免提重物。 6 . 内瘘最好在术后4~6周使用。理想的内瘘特征是静脉充分扩张、肥厚。(同时应准备弹性绷带一副,以便拔针后止血用) 7 透析过程中应避免肢体过度活动,以免穿刺针头损伤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形成。 8. 透析结束拔针后,压迫止血也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患者应自己掌握压迫的技巧。针眼处一般用1厘米大小的正方形纱布压迫止血,也可先用创口贴贴在上面再用纱布块压迫。压力要适当,以既能止血又能感到血管震颤为好,一般半小时放松,2小时取下纱布,24小时内禁止擦洗穿刺点。移植血管透析结束后,应压迫穿刺针进入处,压迫时间长于直接动静脉瘘者。如果按压不当:过重过轻或时间过长,都会造成皮下血肿,不同程度损伤血管,造成内瘘闭塞。 9. 透析前应保持手臂清洁,经常湿热敷,穿刺后可涂些喜疗妥软膏。冬天注意肢体保暖,以免血管受冷痉挛。 10 . 透析患者平常应经常进行自我检测瘘管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以免瘘管感染或闭塞。一旦发现瘘管震颤或杂音消失或疼痛,立即到医院就诊。 11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防止医源性损害的发生。如何保护内瘘? 1、内瘘术后第三天就可以开始握拳活动,促进内瘘的成熟,10-14天拆线后可以做负重的握拳活动,内瘘最好在8周后使用,成熟的时间越长使用的寿命越长; 2、第一次适用内瘘,要找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穿刺,选择较细的穿刺针,开始血流量不要打太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改用大针穿刺,提高血流量; 3、内瘘侧衣服要宽松,内瘘侧不能量血压,避免挤压;北京301医院肾病科张冬 4、透析拔针后腰压迫20-30min,力度要合适,以能摸到震颤为适,不建议用止血带绑缚; 5、要养成每日检查内瘘来的习惯,一般内瘘堵塞的时间多在傍晚和夜间,因此睡前要检查内瘘情况,夜间如果醒来,也要检查; 6、内瘘堵塞多发生在脱水过多出现低血压后,尤其是在冬季,因此要避免一次脱水太多,另外发生低血压后,要注意加强热敷内瘘,若声音减弱,要加强握拳活动,服用活血化瘀药物; 7、出现内瘘杂音消失,要及时联系透析室医生,及时处理,可以避免二次手术。

动静脉内瘘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定义及概述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并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适应证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适用于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1)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25ml/min 或血清肌酐>4mg/dl(352μmol/L),应考虑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2)老年患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尽早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绝对禁忌证 (1)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明显血栓或因邻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 (2)患者前臂ALLEN 试验阳性,禁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 禁忌证 (1)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 个月。 (2)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控制获低血压患者。 (3)手术部位存在感染。 (4)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1、术者资质经过相关专科培训、达到熟练操作的医生才可独立实施手术。 2、手术环境手术需在符合卫生管理部门要求的手术室中进行。 血管条件 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预期选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选择前臂端端吻合术式,患者同肢体的掌动脉弓应完整。 手术部位 (1)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 (2)可选用的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其次为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前臂静脉转位内瘘(主要是贵要静脉-桡动脉)、肘部内瘘(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肱动脉或其分肢的桡动脉或尺动脉)、下肢内瘘(大隐静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胫前或胫后动脉)、鼻咽窝内瘘等。 血管吻合方式 主要包括三种:动、静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首选动、静脉端侧吻合。 全身状态和凝血功能 术前应对患者心脏、肺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和循环血液动力学状态进行充分评估,检测血常规、凝血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内瘘并发症及护理

内瘘并发症的护理 一、出血:主要表现为创口处渗血及皮下血肿。皮下出血如处理不当可致整个手中上臂肿胀。 1、原因 1)术后早期出血,常发生于麻醉穿刺点及手术切口处;2)内瘘未成熟,静脉壁薄; 3)肝素用量过大; 4)穿刺失败导致血肿; 5)压迫止血不当或时间过短; 6)内瘘手臂外伤引起出血; 7)透析结束后造瘘肢体负重; 8)迟发性出血见于动脉瘤形成引起破裂出血及感染。 2、预防和护理 1)术前准备应充分,操作细心,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2)避免过早使用内瘘,新建内瘘的穿刺最好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 3)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凝剂; 4)提高穿刺技术,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5)止血力度适当,以不出血为准,最好指压止血; 6)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防发生动脉瘤破裂;

7)指导患者放松止血带时观察有无出血及出现出血的处理方法。 二、感染:瘘管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有时伴有内瘘闭塞,全身症状可见寒战、发热,重者可引起败血症、血栓性静脉炎。 1、原因 1)手术切口感染; 2)未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消毒不严或穿刺针污染; 3)长期使用胶布和消毒液,致动静脉穿刺处皮肤过敏,发生破损、溃烂或皮疹,用手搔抓引起皮肤感染; 4)透析后穿刺处接触污染液体引起的感染; 5)穿刺不当或压迫止血不当致血肿形成或假性动脉瘤形成引起的感染; 6)内瘘血栓切除或内瘘重建。 2、预防和护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及时更换可疑污染的穿刺针; 2)避免在有血肿、感染或破损的皮肤处进行通路穿刺,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发生血肿; 3)内瘘有感染时应及时改用临时性血管通路,并积极处理感染情况:局部有脓肿时应切开引流,并全身使用抗生素;

动静脉内瘘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 1. 手术成功后适当抬高手术侧肢体,减轻肢体水肿,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过多的渗出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2. 促使内瘘尽快成熟。通常在术后一周伤口无渗血、无感染的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捏握力球数次,要求有节奏,每次3-5分钟,时间不宜过长,以不感到疲倦为宜。2周拆线后适当增加锻炼幅度。 3. 禁止在瘘侧腋下测体温。 4. 使用内瘘透析当天不洗澡禁止揭去覆盖在针眼处的敷料,以免内瘘出血、感染。 5. 热敷透析后第二天热敷,每次0.5- 1h有消炎消肿的作用。或外涂喜疗妥软膏,软化血管及促进皮下淤血的吸收。内瘘处如有硬结,可每日用喜疗妥涂擦按摩。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 6. 如果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并用冰袋冷敷。皮下淤血皮肤颜色会成深紫色不要惊慌,待淤血完全吸收后皮肤会成正常颜色,大约一个月左右。 7. 在脱水量大、腹泻、大量出汗、高热、低血压时注意内瘘是否通畅 8. 穿着宽松上衣,注意睡眠姿势避免肢体受压、不要将患肢枕于头下,不在术侧肢体进行输液、测血压等治疗,术侧肢体不带任何饰品。平时勿提重物 9. 慎防局部感染,注意内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搔抓引起破溃感染而造成静脉炎。 10. 养成每日检查动静脉内瘘的好习惯(3-4次)。将2-3个手指指腹放于内瘘吻合口近心端,感觉血管震颤是否存在。可以用对侧耳朵倾听血管杂音(流水音、沙沙声),如果震颤和杂音消失,变弱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11. 血液透析当日不宜淋浴或泡澡。过长时间的淋浴或泡澡可引起血压及血糖的降低。过低的血压不但可以引起晕厥,严重的会发生休克、动静脉内瘘自然闭塞,同时休克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 12. 随时保持清洁,透析前用肥皂水清洁造瘘侧手臂. 13. 注意内瘘侧肢体保暖. 14. 止血绷带包扎不超过20分钟,回家路上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一、解剖 1、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并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 2、可选用的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其次为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前臂静脉转位内瘘(主要是贵要静脉-桡动脉)、肘部内瘘(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肱动脉或其分肢的桡动脉或尺动脉)、下肢内瘘(大隐静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胫前或胫后动脉)、鼻咽窝内瘘等。 3、血管吻合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动、静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 二、适应症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适用于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三、麻醉方式 局部浸润麻醉或臂丛麻醉 四、手术体位 仰卧位或坐位 五、手术切口 纵形切口或横行切口 六、器械准备 烧伤整形包显微器械血管夹 七、辅料准备 一次性手术包 八、特殊用物 0/7抛灵线利多卡因肝素钠听诊器 九、手术步骤(以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为例) 1、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手术侧上肢外旋外展,平放于手术操作台上。用 手术画线笔或龙胆紫棉签标记动静脉血管走行。 2、常规碘伏消毒、铺巾。 3、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也可以采取臂丛麻醉。 4、在桡动脉和头静脉之间纵行切开皮肤3~4cm,有时根据血管走行也可 采用横切口或其他形状切口,切口选择应尽量能充分暴露桡动脉及头静脉,便于 分离血管。若动脉与静脉相距较远,也可在动脉和静脉侧分别做两个纵行切口。 5、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寻找并游离头静脉,结扎并切断近心端分支 6、头静脉游离长度为2~3cm,以能搭到桡动脉处为宜,远端穿1 号或0 号丝线备用。 7、游离桡动脉1.0~1.5cm 并结扎分支,再穿一根专用皮筋备用。 8、用血管钳挑起已游离好的头静脉并确保头静脉无扭曲,近心端夹血管夹, 远心端结扎。在远心端斜行剪断头静脉,斜面应与动脉走行平行。5ml 注射器接 无创针头(可用18 号或20 号无翼套管针外芯),1:1 肝素生理盐水(肝素100mg: 生理盐水100ml)注入头静脉管腔冲洗残余血液,如头静脉细小,可作液性扩张。 9、血管吻合 (1)端侧吻合:将桡动脉控制皮筋提起,两端夹血管夹,将两侧皮筋用血管钳固定,注意张力不易过大,以免引起血管痉挛。用眼科剪尖刺入桡动脉,或用手术刀尖(11 号尖刀)

血液净化护理常规

血透病人护理常规 一、透析时严密观测生命体征,每小时测T、PR、B;二、严格按照医嘱设定透析条件(降水量、透析时间、;三、透析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四、随时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漏血,及时处理;五、了解患者体重变化,随时与医生联系调节除水;六、透析中出现低BP时,取头低脚高位,减慢除水速;七、透析中高BP患者注意并发脑出血可采用低钠透析;八、加强透析中 一、透析时严密观测生命体征,每小时测T、PR、BP遇有特殊情况随时监测,并记录。 二、严格按照医嘱设定透析条件(降水量、透析时间、除水速度),并经第二人查对。 三、透析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四、随时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漏血,及时处理。 五、了解患者体重变化,随时与医生联系调节除水。病情变化,保证透析充分。 六、透析中出现低BP时,取头低脚高位,减慢除水速度,适当补充0.9%生理盐水。经常低BP者可采用高钠或取梯度高钠透析。 七、透析中高BP患者注意并发脑出血可采用低钠透析或考虑血容量增多的因增加除水。 八、加强透析中生活护理。 九、加强健康教育,积极进行卫生!宣传,了解病人心理,教会病人心理,教会病人自己调整入量,计算体重及保护内瘘的方法。 十、向患者介绍护理内瘘的知识,教会其爱护保养内瘘。

内瘘的护理 1、保护术肢血管避免反复穿刺为内瘘吻合术创造条件。 2、动一静脉内瘘吻合术后,术侧肢体发生肿用、疼痛、应抬高术肢,切忌压迫手术部位。鼓励患者活动术肢,反复握拳,增加血液循环。 3、严密观察术后瘘情况可触摸到血管内搏动、听到血管杂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4周后、内瘘成熟可应用。 4、内瘘仅限于透析用。不得用于取血或注射药物,且不能在内瘘侧肢体测量血压(抢救除外)。 5、不断更换穿刺点,依次顺序更换以保护血管。 6、防止血管瘤的形成,以松紧适度的护腕压迫血管怒张的部位。 7、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敏捷。 8、回血拨针后贴创可贴,上面用消毒纸卷压迫止血,嘱病人15分钟后取下,切忌压迫时间过长而形成瘘血栓。 9、压迫纸卷松紧度以在两侧触摸到血管转动为适宜。 10、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内瘘血栓,应极时到医院做相应处理。 血管通路护理常规 一、临时血管通路护理常规(双腔静脉导管的护理) 1、插管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并告知患者插管过程中如何配合,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2、严格无菌操作,插管处按时换药(颈内静脉1次/隔日,股静脉1次/日),并妥善固定。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道,它的出现推动了血液净化的发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故称之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内瘘的穿刺 穿刺力求准确,争取一次成功。并尽量不用止血带。穿刺点离吻合口3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的距离应大于6~8cm,以上减少血液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应慎重,最好由有经验的专业护士操作,已确保“一针见血”。穿刺部位忌定点穿刺,宜选用绳梯式或线式穿刺,使整条瘘管受力匀等,血管粗细均匀,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动静脉内瘘医源性感染。 正确的指压止血方法:透析结束后,以拇指用无菌纱布团或棉球轻轻压迫皮肤穿刺点及血管进针点,用弹力绷带包扎。加压止血力度及绷带包扎以不渗血且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 日常护理 1、透析完毕当日穿刺部位不沾水。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发现渗血、肿胀应立即压迫止血,力度以不再渗血又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有肿胀时给予冰袋冷敷,24小时内忌热敷,24小时后确认不再渗血时可热敷消肿。动静脉内瘘处如有硬结或血管硬化,可局部每日热敷数次或涂搽西辽妥2次并按摩15分钟。 2、保持瘘侧肢体清洁,切勿抓伤、碰伤皮肤。有动脉瘤者,可采用绷带或护腕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但松紧应适度,

以保持瘘管通畅。 3、血液透析间期体重不宜过度增加,以2~3kg为宜,防止血液透析时大量脱水、过度超滤,使血液浓缩粘稠形成血栓或发生低血压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 4、严禁在瘘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输血等操作,以免造成内瘘闭塞。 5、嘱患者做适当的肢体运动,不要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睡眠时避免有瘘肢体受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