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案例问答题集

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案例问答题集
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案例问答题集

三级和二级案例问答题

二级案例问答题

一、简述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答:1、学习放松技巧;2、构建焦虑等级;3、系统脱敏。

二、使用系统脱敏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分别对每一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

2、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说明焦虑等级表构建得不合理,应该将焦虑等级表划分得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夸度不要太大。

3、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和情境不同而不同。

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它方法。

三、简述满灌疗法的原理。

答:满灌疗法又叫冲击疗法、暴露疗法,其基本原理是消退性抑制。只要持久的让被试者曝露在刺激因素面前,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措施,惊恐反应给将自行耗尽。

四、实施冲击疗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要让求助者对冲击疗法有足够的了解,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方可用此法。

2、如果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治疗,或者是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咨询师劝说无效,应立即停止,不可一意孤行。

3、治疗中出现通气过渡综合症、晕厥或休克,应停止治疗,并对症处理。

五、模仿法有哪几种具体方式?

答:1、生活示范;2、象征性示范(电影、录像带);3、角色扮演;

4、参与示范(咨询师参与);

5、内隐示范(想象示范行为)。

六、若使用生物反馈法,说出基本原理。

答:使用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记录,将这种记录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使求助者了解其生理状态,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它躯体机能,通过调节生理状态,达到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防治其它疾病的目的。

七、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是什么?

答:该疗法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要从认知中找原因,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使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情绪及行为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八、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其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资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九、按照贝克的理论,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包括什么?

答:1、主观推断;2、选择性概况;3、过渡概况;4、夸大和缩小;

5、个性化;

6、极端思维;

7、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

答: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阶段;

2、求助者“有所动”阶段;

3、能够较为流畅、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4、能够自由的表达个人感情,还是有所顾虑;

5、能够自由地表达个人感情,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有迟疑;

6、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自我情感变得协调;

7、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例如关注、接纳等已再不看得那么重要。

十一、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

答:(一)社会接纳程度的评估。主要评估求助者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情况。评估方法:1、家属和四周人的观察;2、咨询师本身的审查。

(二)自我接纳程度的评估,主要评估内容: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2、主要 阶段

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评估方法:1、求助者口头报告;2、量表评估。

(三)随访调查。

回访方式:追踪卡、电话、面谈、通讯。

评估内容: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

十二、阳性强化法的操作程序

答: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十三、阳性强化法的原理

答:一个习得行为得于持续,一定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进行奖励,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和淡化异常行为。

十四、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答:埃利斯认为引起求助者情绪反常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一些事情,而是他对谈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即不合理的信念。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们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该理论的核心是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不合理信念;C、代表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十五、合理情结疗法的工作程序

答:1、心理诊断阶段;

2、领悟阶段;

3、修通阶段;

4、再教育阶段。

十六、合理情绪疗法的完善和不完善目标。

答:1、不完善目标:尽可能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这称为不完善目标。

2、完善目标:不仅帮助求助者消除现有症状,也尽可能减少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倾向性。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

十七、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

答:该疗法是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对猫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

弱焦虑的刺激,重复暴露在求助者面前,同时让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十八、冲击疗法的操作方法。

答: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2、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准备工作(首先确定刺激物);

4、实施冲击治疗。

十九、厌恶疗法的基本原理。

答:原理是经典性条件反射,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的同时产生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使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二十、厌恶疗法的操作方法。

答:1、确定靶症状;

2、选择厌刺激;

(1)电刺激;(2)药物刺激;(3)想象刺激;(4)其它刺激。

3、把握时机实施厌恶刺激。

二十一、模仿法的原理:社会学习理论。

答: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

二十二、模仿法的操作方法。

答:1、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2、设计示范行为;3、强化正确的模范行为。

二十三、生物反馈法的操作技术。

答:1、治疗前准备;2、诊室训练;3、家庭训练。

反馈仪分类:1、肌电生物反馈仪;2、皮肤电反馈仪;3、皮肤温度生物反馈仪;

4、脑电生物反馈仪;

5、其他反馈仪。

二十四、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具体程序。

答: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2、要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3、教求助者觉察那些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5、让求助者注重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二十五、梅肖鲍姆设计的三个阶段模型。

答:1、概念阶段:建立工作关系;

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教给应对技术;

3、应用和完成阶段:实现迁移。

二十六、贝克的几个重要概念。

答:1、共同感受;2、自动化思维;3、规则。

二十七、贝克提出的五种认知治疗技术。

答:1、识别自动性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

3、真实性验证(认知治疗的核心);

4、去中心化;

5、忧郁和焦虑水平的监控。

二十八、贝克和雷米理论的区别。

答:贝克理论所关心的是错误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念。

雷米理论则强调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即这些观念是以什么样顺序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

二十九、梅肖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三个阶段。

答:1、自我观察;2、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3、学习新的技能。

三十、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

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化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真正的自我。

三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治疗的结果或目标。

答: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

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从根本上说: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目标就是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使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三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

答: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

(1)关注;(2)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

(3)非言语交流庙身处地的理解;(4)沉默作为交流设身处地的一种方式。

2、坦诚交流的技术。

(1)并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无防御反应;

(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

3、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接受尊重珍视关心

三十三、求助者中心对人性的看法

答:(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三十四、求助者中心的自我理论。

答:1、经验;2、自我概念;3、价值条件化。

三十五、心理失调的实质。

答: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

三十六、心理治疗的实质。

答: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或者是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三十七、厌恶疗法的注意事项。

1、厌恶刺激应有足够的强度,它必须是无害的,起码是安全的;

2、求助者与咨询师定要签订知情同意书;

3、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动作要单一而具体。

(廖先东注:各疗法要掌握的内容有:疗法名称与字母、原理、程序、主要技术、错误观念、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可以列表记忆)

三级案例问答题

一、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或者说切入点。

答: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咨询师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谈话内容若不止一个,应分别处理。

二、在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要注意提问避免失误。

主要体现在: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强烈的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这类问题是封闭性,会影响咨询师获取信息;

3、避免多重问题,这类问题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5、避免责备性问题,这类问题会使求助者产生防备心理;

6、避免解释性问题,这些问题会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三、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是什么?

答:1、要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4、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5、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6、对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四、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

答: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避免失误;

3、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讲任何题外话;

4、不用指责、批判性的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五、对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试及理由。

答:1、MMPI:测定求助者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

2、EPQ,了解求助者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类型;

3、SCL-90,了解求助者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程度;

4、SDS 、SAS ,测定求助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程度;

5、16PF ,了解求助者心里障碍的个性原因。

六、对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答:根据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初步印象,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理由是: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将问题的严重程度量化;

2、选择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量表如,SDS ,SAS ;

3、选择进行病因性探索的量表,SCL-90;

4、选择为排除其他诊断而使用的量表MMPI 2。

七、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答:在近期发生,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八、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

答:1、经历较强烈的现实刺激;2、痛苦情绪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

4、内容溶化;

5、工作、生活受影响。

九、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1、是否经历较强烈的现实刺激;

2、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心理、生理、社会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4、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5、结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十、怎样理解尊重?

答: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十一、热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答: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怀;

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

3、咨询要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4、咨询结束时,应让求助者感到温暖。

十二、表达真诚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3、真诚应实事求是;

4、真诚应适度。

十三、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注意以下几点。

答:1、咨询师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十四、积极关注应当注意几点。

答:1、避免盲目乐观;

2、反对过分消极;

3、立足实事求是。

十五、与求助者会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答:1、年龄特征;

2、性格特征;

3、问题特征;

4、文化特征。

十六、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应具有以下几个因素。

答:1、具体;

2、可行;

3、属于心理学性质的;

4、双方可以接受的;

5、可以评估的;

6、多层次统一的;

7、积极的。

十七、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的错误观念。

答:1、有人认为咨询师应完全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自己任何的价值观念;

2、有人认为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传授、灌输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3、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十八、咨询的三个阶段及任务。

答:1、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信息、进行诊断、调整求助者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

2、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不适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3、巩固阶段:总结、提高。

十九、咨询方案所包含的内容。

答:1、咨询目标;

2、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的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它问题及有关说明。

二十、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答:1、急于下结论;

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5、不适当的运用咨询技巧。

二十一、在运用咨询技巧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不适当的咨询技巧有以下一些。答:1、询问过多;

2、概述过多;

3、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二十二、开放式询问和封闭式询问。

答: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

1、带“什么”的询问能获得一些事实、资料;

2、带“如何”的询问牵涉到某一事件的过程;

3、“为什么”的询问可引起对原因的探讨;

4、“能不能”、“愿不愿”起始的询问,以促进求助者自我剖析。

封闭式询问: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

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以澄清实事,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二十三、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采取具体化对策。

答:1、问题模糊;

2、过分概括;

3、概念不清。

二十四、面质技术针对以下一些矛盾。

答:1、言行不一致;

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3、前后言语不一致;

4、咨询意见不一致。

二十五、面质的目的是什么?

答:1、促进求助者对自己感受、信念和所处境况的了解;

2、激励求助者放下掩饰、防御心里,正视现实,从而产生有建设性的行为;

3、促进求助者言语与行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

4、帮助求助者发掘自身资源,并善加利用;

5、为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以便将来有能力为自己或他人作面质。二十六、面质的注意事项。

答:1、要有事实根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可偿试性面质;

5、要有良好的咨询关系作基础。

二十七、阻抗的表现形式。

答: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语、赘言;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理论交流、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诱惑咨询师。

二十八、阻抗产生的原因。

答:1、因为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消除和结束旧有行为,建立新的行为会给求助者带来冲突和焦虑,从而产生阻抗;

2、因为行为的失调是机能性的,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里需求的空白,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3、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二十九、应对阻抗的要点。

答:1、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的态度帮助对方。

三十、沉默的类型。

答:1、怀疑型;2、茫然型;3、情绪型;

4、思考型;

5、内向型;

6、反抗型。

三十一、多话的类型。

答:1、宣泄型;2、倾吐;3、癔症型;4、表现型;

5、表白型;

6、掩饰型;

7、外向型。

三十二、依赖和移情的区别。

答:1、依赖是信任,移情是好感;

2、依赖是寻求现实帮助,移情是弥补过去情感;

3、依赖是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移情是时常想见到咨询师;

4、依赖是寻求心理依靠,移情是寻求感情依靠。

三十三、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答: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和制定的原则;

2、按照咨询目标、咨询的过程、原理和方法,双方的责、权、利,咨询效果与评估手段、咨询的次数与时间的安排、咨询的费用,其它有关问题等内容逐一商定。

3、商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4、咨询方案由双方商定,不能单方制定;

5、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三十四、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答: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和制定的原则;

2、制定的咨询目标应符合具体的、可行的、积极的,属于心理学性质的、可以评估的、多层次统一的、双方商定的等七个要素特征;

3、咨询目标由双方商定不能单方制定。

4、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应以求助者的意见为准;

5、最后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6、咨询师要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7、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三十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答:选择咨询方法的原则:

1、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3、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三十六、咨询师怎样进行转介?

答:1、咨询师发现与求助者不匹配时,应本着高度员贡的态度,明智地进行转介;

2、首先应征求求助者的同意,说明转介的原因和理由;

3、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情况;

4、向新咨询师介绍求助者的情况;

5、不能在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技术和方法、为人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6、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三十七、在本案例中,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特征有哪些?

答:1、人格基本健全;2、动机合理;3、内容合适;

3、信任度高;

4、有一定的智力基础;

5、有交流能力;

6、年龄适宜;

7、行动自觉。

三十八、对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答: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时,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估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1年以上,评为3分;

2、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摆脱不了,需要借助别人才能摆脱,评为2分;

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显著下降,回避社交场合,评为2分。

总分7分,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变超过3个月,神经症的诊断成立。(具体评分根据案例决定)

三十九、在本案例中,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

答:1、改善认知、情绪和行为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里健康是积极的;

3、从该求助者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是可行的;

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评价,情绪和行为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用咨询目标可以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

6、本案例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的;

7、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四十、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答:1、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1)在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3)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咨询评估的方法:

(1)根据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

(2)根据求助者周围人的报告评估;

(3)根据求助者的自身报告评估;

(4)根据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进行评估;

(5)根据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

四十一、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

答: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四十二、精神病案例如何处理?

答:1、本案例具有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属于精神病性障碍,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2、本案例的处理原则:转入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四十三、双方的责权利。

答:1、求助者的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相关的真实资料;

(2)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3)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2、求助者的权利:

(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选择和更换咨询师;

(3)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4)有权提出转介和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的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咨询方案的各方面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的时间,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有权提出转介和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咨询方案的各方面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四十四、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

答: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关系;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等;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准确的共情,不求报偿的热情与诚恳;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四十五、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

答:1、渲泄疏导求助者的情感以缓解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吐内心痛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促使其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构,学会合理思维;

5、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与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四十六、制约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因素。

答:1、一般性有效因素:如求助者动机、信心、希望等;

2、特殊有效性因素:有针对性的咨询;

3、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

2014年-2017年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题解

2014年5月考题 1、按照贝克的理论,说出该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及其特点。 答: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我觉得自己这辈子肯定是完了”;“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想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认为失败和剥 夺的事件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对方嫌弃我只是大专学历”;“我觉得自己没有本 事”; (3)过度概括:有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识的事情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景。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这说明我命运不好”;“但儿子不争气” (7)极端思维:用全无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2、请说出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答:1)以上述案例中所提供的资料为真实可靠,初步诊断:抑郁性神经症; 2)诊断依据: 1、求助者排除躯体病的影响;(躯体疾病) 2、求助者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精 神病性障碍) 3、求助者虽具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神疲乏、对前途悲观失望” 等症状,但其症状已经持续超过2年,可以排除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鉴别诊断) 4、求助者目前的问题与现实无明显关系,不含道德色彩,属于变形冲突。 (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鉴别) 5、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定标准,以下是该求助者情况:(诊断病 症依据) 病程:超过2年,评3分; 精神痛苦程度:痛苦难以摆脱,评3分; 社会功能:工作受到影响,但可以工作,评2分; 总分8分,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故神经症诊断成立。 6、求助者以“情绪低落悲观,兴趣减退,精神疲惫、对前途悲观失望, 自我评价下降”等为主要症状,故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3、请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求助者生理、社会、心理原因来分 析发病诱因) 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事业、家庭以及社会,谁又能游刃有余?因而许多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变得郁郁寡欢,终日愁眉不展。大学生也是这一群体里的一员。 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开始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岗位。有许许多多问题都得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会选择逃避。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某某高校的学生自杀,而且听过不止一次。当时我就在想生命是最可贵的,是什么让他们放弃生命选择死亡呢?后来我又听说了马加爵事件。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云南昆明市云南大学六幢三一七宿舍发现四具男尸,他们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此时马加爵已经失踪数天。他还不到二十三岁,杀人手段却很残忍。尸体死亡原因都是脑部钝器击打所致。他为什么杀死他们呢?因为那四个同学为了打发时间约马加爵打牌,他很乐意的接受了。他的智商很高所以打牌经常赢。那几个同学便怀疑他作弊,他坚持说没有,他们就把他以前的许多伤疤都揭开了。马加爵感到自己的人格被侮辱并且受到了巨大的歧视,因而杀了他们。 这件事令许多人都感到惋惜,为了国家失去马加爵这样的人才而惋惜。他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他曾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日子里光脚和逃课;他曾把自己辛苦挣来的一百元丢在过道里让丢钱的母亲捡到;他上大学的钱也都是他自己挣来的。是什么让这么一个品学兼优、吃苦耐劳、淳朴孝顺的他成为杀人犯呢? 首先得从他的同学说起,这四名同学是他自以为平时没有歧视过他的,一直平等对他的人竟然恶语中伤他,蹂躏他的人格,还揭开了他的伤疤。使他认为每个人长期以来都一直凶悍的歧视他,残忍的嘲笑他,他的尊严被无情的践踏。他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所以他决定了玉石俱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无情践踏和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因而他杀了他们。这四个同学实在太让他失望了,他们没有对穷苦人的同情,有的却是嘲笑。他们的心里十分好强,不服输,因而他们选择了污蔑他作弊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试想如果他们的心里有的不是优越感也不是虚荣感,而是一种深切的同情和默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还会被杀吗? 从马加爵方面讲,他宿舍的同学曾在他的被子上撒尿,也曾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给他一两块钱让他帮自己洗衣服。在那时他的心里就已经十分不平衡。他感到了别人的侮辱与歧视,也感到了自己的尊严被无情的糟蹋,但在那时他并没有释放出来,于是打牌成了导火线。再者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得不好或者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一开始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还有以前他经过别人宿舍,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音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由此可以看出马加爵不希望自己处于弱势,不想被别人欺负。他的心里极度不平衡,也开始有点扭曲。但他不懂得理智的调控情绪,也不懂得用音乐来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他只知道在事情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就发泄到别人身上,因而他渐渐开始孤独了,就连老乡也不想理他。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他的东西,他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那位同学。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计较的人,他不懂得容忍与包容,更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是心理问题,是他强烈、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报告.doc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xxx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xxxxxxxxxxxxxxxxx 所在单位: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小红(化名),女,15岁,初三的一名学生。她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她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在小学阶段,通过了钢琴业余十级。进入初中后,其学习更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至今,她似乎都没有过失败,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三、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

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各类考试,想到中考就更加烦躁。 个人自诉:进入初中后,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市最好的高中。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读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中考?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物理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中考,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 四、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人格稳定,生活习惯均无异常。 社会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学习,做好班长工作,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母亲曾带求助者上医院作医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

二级心理咨询师必考案例问答题

二级案例问答题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三级P5-6)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三级P12-13)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三级P13)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 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 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三级P13)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三级P26-29)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

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 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五、心理咨询师如何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三级P28-29) 心理咨询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要有自知之明有,不能包揽一切。 1、明确自己的胜任力。 2、理论上,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 3、对精神病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工作。 4、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 5、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 七、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三级P14) 1.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2.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3.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4.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5.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6. 选用SRRS 测验,用来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 八、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三级P9、P15-16) 1.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及婚恋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该求助者的家族史。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2020年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模拟题

2020年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模拟题 案例 形成真动知觉的条件:物体确实以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的移动,而 且该物体的移动速度可以被我们肉眼察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1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部门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另一家公司的一位经理,对方虽然有家庭,但猛 烈地追求她,多次发誓要离婚娶她。求助者不想介入婚外情,多次婉拒。但几年中,对方 痴心不改,也颇另求助者感动。去年发现自己的丈夫有婚外情,求助者主动提出离婚。离 婚后求助者找到那个追求自己的人,想共同组建家庭,但他总是说妻子不同意离婚,一年 多没有实质进展。为此两人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么? 求助者:他以前总在追我,多次发誓要离婚娶我,说实在的,我确实有些感动,但我 不想卷入婚外情,所以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事情发生。去年我丈夫先出轨了,我就离了婚。离婚后我想和他组建家庭,可他总拿妻子不同意离婚应付我,都一年多了,也没有个结果,他过去追我时说的多好听啊,现在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啊!我越想越生气,什么人啊!为这些 事我们之间发生了矛盾,现在搞得关系很紧张。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他过去多次发誓要娶你,可你真的离婚了,他却没能马上 娶你,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实施冲击治疗:刺激强度超过以往,要达到极限,以情绪逆转为标志;逆转后再呈现5~10分钟,直至求助者对刺激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治疗中未出现逆转,原因有二: 一是刺激强度不够,二是不适合此法 案例介绍:求助者工作认真,几年来从未出过差错。一年前其同事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受到了处分,求助者因此受到触动,工作更加认真仔细。给病人服药、打针、输液都要 反复核对姓名、药名、剂量等。后来逐渐加重,一个病人就要反复检查十多遍,严重时多 达几十次,延长了工作时间,耽误了病人的治疗,为此受到病人的指责和护士长的批评。自己也知道检查这么多遍肯定不会出问题了,但就是不放心,还要检查,无法摆脱。求助 者为此非常痛恨自己,焦虑不安,烦躁,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严重影响了日常工 作和生活。内心十分痛苦,迫切要求治疗。

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报告

一例高中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单位:姓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高一男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 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新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 确定了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咨询技术, 使其改变了绝对化认知倾向, 消除了仅凭两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等不合理认知和对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神的过度焦虑状态。经过六次咨询, 引导来访者建立了合理认知, 增强了自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 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学校适应不良 一、一般资料 (一)基本情况 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小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被学校免学费录取。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根据最近一次学校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李某出生在农村家庭,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妹妹。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妹妹。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高中入学时,因中考成绩优秀被免费录取。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仔细。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意识清醒,略微有点焦虑,人格较稳定。近两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较差。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测试结果:焦虑,抑郁:,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免费录取,但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年级前10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觉得自己很失败,担心自己再也不会考好,得不到老师的赞赏,感觉对不起父母,最近两周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二)个人陈述 因家境不好,觉得父母不容易,从懂事起就帮着父母照顾妹妹,上学后想通过取得好成绩使父母感到欣慰。从小成绩就很好,深得老师和家长喜欢。升高中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免费录取。可是入校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入年级前十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非常失落,担心自己再也考试不好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感觉对不起父母。月考后两周一直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都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求助者渴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现状,把成绩提上去,但又对高中的学习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方法。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清晰有条理,语速稍快,情绪略显焦虑。无躯体症状,自知力完整,无幻想、妄想。有迫切的求助要求。同学反映,李某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性格内向,自从月考完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三、评估与诊断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选择题与案例

2008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道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8岁,医院主治医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大学时与同学谈恋爱,打算毕业后结婚。但毕业后女友出国留学,结婚的事就耽搁了下来。四年来女友不断督促他出国,可他放不下自己在国内某闻名医院的工作和进展机会,反而力劝女友回国进展,遂与女友产生矛盾。为此专门苦恼,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求助者是第一次做心理咨询,他看到咨询室大约十五、六平方米,室内摆设只有两张沙发,中间有一茶几。上面有录音机、鲜花和纸巾盒。在沙发的对面墙上有“告不痛苦,迎来欢乐”、“幸福是自己制造的”、“摆脱苦恼,塑造欢乐”等横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的一段咨询谈话: 因为你是第一次做咨询,因此我先给你介绍一下心理咨询是如何回事。心理咨询是我关心你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确实是我把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合在我的语言里来关心你,通过促进你的心理成长,你自己探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必要时我也会给你开一些专门有效的药物。请注意,是我关心你而不是替你解决问题。在心理咨询中我作为心理咨询师将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我会绝对遵守,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你。我还将遵守保密原则,在咨询时你所谈到的任何内容不管是否涉及到你的个人隐私,我都绝对为你保密,请你放心。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需要时刻,你每次来咨询都需要预约,每次咨询的时刻能够灵活掌握。心理咨询按规定是要收费的,我们没有其它收费。 多选:1.该心理咨询室的设置呈现出的特点是(BC)。约12平米

A.简洁 B.面积过大 C.简 陋 D.面积过小 单选:2.该心理咨询室内的横幅最可能对求助者产生的作用是( B )。 A.阻碍观看力 B.分散注意力 C.干扰经历力 D.降低想象力 单选:3.对使用录音机录音的问题,正确的理解是( D )。A.任何情况都不能录音 B.都应该录音 C.不必征得求助者同意 D.一般不录音 多选:4.心理咨询师的谈话表明其(ABC )。 A.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 B.正确掌握相关原则 C.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 D.正确掌握相关技术 多选:5.对价值中立原则的正确的理解是(CD )。A.价值中立是绝对的 B.可不能有例外情况 C.价值中立是相对的 D.可能有例个情况 多选:6.对保密原则正确的理解是(BC )。 A.维护咨询师的身心健康 B.涉及隐私问题应当保密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案例

个案分析:解开咬指甲之谜 一、背景: 毅毅已六岁了,长着乌黑发亮的眼睛,挺惹人喜爱的。可不知何时,毅毅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咬指甲 二、实录: 有一天午睡,小朋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我发现毅毅蒙着头,棉被一动一动,就轻轻地走到毅毅的床头,掀开棉被,只见他正津津有味地咬指甲,我将他的手从嘴边轻轻拉上来放在旁边。可是,不一会儿手指不由自主地又伸到嘴里去了,这样一连反复了好几次都无济与事。 妈妈来接毅毅,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惊讶,怎么会咬指甲呢在家里妈妈有意观察了几天,发现毅毅确有这一坏习惯。妈妈心里很着急,她曾耐心地给毅毅讲解咬指甲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等。但收效甚微。她曾多次尝试着涂抹辣椒水,红药水等之类,但过后又忘。有一次,毅毅没事干的时候又将手伸入口,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事后,有所收敛,但没过几天又“我行我素”了。毅毅什么时候,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呢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在家访中知道了毅毅的成长过程:毅毅父母工作很忙,毅毅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俩口样样事儿都由着他,后来,老俩口因年纪大,行动不方便,换成保姆照看,可是由于毅毅不适应接连换保姆。 三、反思: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毅毅以“一切由着他”的爷爷奶奶那里,转向严厉管教的父母和不熟悉保姆。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毅毅就是希望通过咬指甲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毅毅在咬指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时常注意他,盯着他看,忍不住狠狠地打了他,使他产生了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成人的“严厉”攻势下,虽然会有所改正,但在成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咬得更加厉害,从而产生安全感,这就是父母采取多种办法但收效甚微,反而“变本加厉“的缘故吧! 为了纠正毅毅咬指甲习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 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创设一种洋溢着温馨气氛的环境,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 2、孩子在无事做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地咬指甲时,因此,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父母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多带孩子参观、观察各种事物,引导他们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画画做游戏、折纸工、看图书等学习知识上,并指导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孩子不觉得寂寞无事做而咬指甲。 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六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可带孩子到自然博物馆去看一些寄生虫的实物,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的,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嘱咐他逐渐改正不良习惯。当孩子稍有进步时,父母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在幼儿园的老师要关爱他、友好地提醒他,教育小朋友不要叽笑他,或是老是盯着他看,而要帮助他,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成人要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这样一段时间后,他自然就不去咬指甲了。 四、对策 1.照照镜子 和孩子一起站在镜子前面,观察和询问他边吮手指边微笑和不吮手指时的微笑有什么不同,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 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 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 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 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 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 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首先明确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2.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的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不方便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他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来转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文章 初中生学校恐怖症倾向的案例报告 摘要:此文为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一个初中女学生小王,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对学校的恐怖。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小王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王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小王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小王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学校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小王,女,15岁,初三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背唐诗100首,深得长辈老师喜欢。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6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6岁以后跟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小王要求高。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害怕上学三个月”而就诊。 个人陈述:诉在三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时发呆,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就根据当堂所讲内容猜测回答,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历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第二天上学时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不敢进校门,遂到学校旁边的书店看书。老师发现她没有上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一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 福建美佛儿学校初中部 案例一:李某,高一女生。初中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进入高中后,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惨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刚开始,他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他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吃紧,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成绩也每况愈下。 案例二:张某,高女学生,中考成绩大凡。考入高中后,虽刻苦有余,成绩却不理想,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原因是:数学极差。虽然情况如此,但该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专心笔记,考试时却手忙脚乱,似是而非,与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差距很大。寒假考试数学竟不及格,而当时班上只有少数同学不及格,其它科也成绩平淡。本学期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第一次数学测验破天荒的考了90分,这给了他极大自信和动力。以后他感觉上数学课很有兴趣,听得也很明白了,慢慢的对数学产生了信心,不怕考数学了,而且还带动了其它科的学习。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健的心理压力之中,但结果例外。 从根源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而张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上述两个案例代表了高一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压力,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班级管理中的严重内容。 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一、案例:小红,8岁,来自农村。智力正常,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一天小红叔叔不见5 毛钱,怀疑是小红偷的,小红的妈妈证实真的是小红的偷的情况下,打了小红,小红还是说不是她偷的,他妈妈说不承认就把她的手砍掉之类的话。令人想不到的是,小红真的自己用小刀把自己的小手指割了下来,拿着手指去找他妈妈并恳求妈妈说,自己已经把手指割掉了,求妈妈相信钱真的不是她偷的。幸好及时送到医院才保住了那个小手指。 二、相关背景: 1、小红:上一年级,平时比较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很听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在出院后记者问她割手指的时候疼不疼的时候,她说很疼,但是为了让妈妈相信她,她必须这么做。 2、小红家庭情况:爸爸对她没有那么严格,比较放松。相反,妈妈比较严格,做错事会挨骂,挨打。记者问他妈妈,对这件事的看法时,她妈妈说,虽然不确定是不是她偷,只是吓吓她而已,给她个提醒,好让她以后注意,就只是教育教育。 三、对这件事案例的分析: 首先是小红性格比较内向,不懂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小到大,小红的妈妈都是很严,小红就把妈妈当做权威,很怕妈妈,怕妈妈生气。所以当妈妈威胁说砍她的手时,以为妈妈真的是要砍她的手,为了不让妈妈生气,让妈妈相信她。他就去把自己的手指砍掉,让妈妈不生气,相信她、原谅她。 其次她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不懂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平时她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都是以打骂的方式,让小孩听话。其实小红平时不说话,和听妈妈的话都是

被妈妈威胁的,其实就是怕妈妈。

以上两个原因就造成了小孩割自己手指的悲剧 四、处理办法 1、对妈妈进行教育。首先,让妈妈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过分严格,也不是一味的溺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下定论,有什么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孩子。就算是孩子做错了,也要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抛弃“棍棒之下出天才”的落后的教育方法。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平等地进行对话,做个民主的家长。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让孩子多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于小红,我们可以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她明白,妈妈其实很爱她,不是真正的想要砍她得手,只是想趁机教育她而已,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只是用错方法而已。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跟妈妈交流。妈妈以后不小心再说要砍她的手啊、叫她去死这样类似的气话的时候,不能盲目听话,要好好爱护自己。 步骤如下: 1、试着给小红解释一下ABC理论,如果还是不完全明白的话,可以边引导边治疗。 2、首先问她为什么要在很痛的情况下,还要割自己的手指(自虐),这就是诱因事件A,从上面的背景知道,她是因为觉得是被妈妈误会,妈妈生气要砍她得手,所以她要自己砍手,让妈妈消气,相信她。 3、其次,问她在在妈妈说要砍她得手的看法,也就是说对产生A的看法,通过记者的对话,她说她认为只要她砍了手,妈妈就会不生气,就会相信她,所以她必须这样做。

(情绪管理)心理咨询师二级全国统一考试真题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二级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70题,共70道题) 本部分由四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共70道题,每题1分,满分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王某,女,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自我陈述:心情郁闷,唉声叹气、哭泣一月余。 我于1994年考入北京某重点大学,刚入学时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小城里这几年来少有人能考上重点大学,开始感觉还行,只是觉得洗衣服、料理自己的生活都需要自己去做,以前都没有做过,做起来比较困难,在饮食起居上也很难适应。快到期中考试了,我想努力学习争取成绩考好一些,功课紧张起来。有时因为功课太多了就错过了吃饭时间,衣服也没时间洗,整个人都非常紧张忙碌。大学的课程很多,我虽然很努力,可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却不理想,有两科刚刚及格。我觉得心里非常难受,打电话回家,父母又很严厉的批评我,让我好好读书,不要想别的。我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其他事情也做不好,同学们肯定看不起我,父母肯定也不会喜欢我了,自己真是没用,这点事情也做不好,以后可怎么办。心情很不好,没什么事情能让我高兴起来,也不想和别人交往,老一个人在宿舍想我以后该怎么办,常常唉声叹气、哭泣,觉得自己很差劲。现在晚上很难入睡,第二天又头昏脑胀的,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我真的不想读下去了。 了解资料:该生是独生女儿,父母非常宠爱她,从来不让她做任何家务事,但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她整天的任务就是看书学习,也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她的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她考入某重点大学的事在当时轰动了他们小城,父母也感到非常光荣。她的性格内向,但争强好胜,从小不甘心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 SCL-90测试结果如下: 躯体化 2.3 强迫 1.9 人际敏感 2.6 抑郁 2.8 焦虑 2.4 敌对 2.2 恐怖 1.6 偏执 1.9 精神病性1.5 其他 2.5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X用锋 XX星耀生物制品XX 摘要: 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的焦虑情绪进行咨询,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方案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关键词:焦虑;严重心理问题;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陈某某,女,39岁,某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身高168厘米,体重45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高中文化。家庭和睦,有一儿子,今年5岁。现与父亲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陈某某于1973年生于XX,祖籍为XX,出生时,父亲在某林场工作,母亲无业,跟随父亲一起生活,陈某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均跟随父亲一起生活。2岁时,父亲将陈某三兄妹及其母亲送回XX 老家生活,父亲单独一人继续在XX工作。 陈某的童年具有不幸的经历。回XX老家农村后,由于是一个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所以经常受村里同族长辈的欺负。据其回忆,从她记事起,她家每一星期就会与同族的伯母或阿姨打架的经历。这种打架的经历一直持续到她18岁去东北。在放学的时候,只要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打架的声音,她就知道是她家在打架。每次打架,她都感觉很害怕,心里总会突突的跳,由于当时还小,她总是悄悄的躲藏在一边,等到打架结束时才出来。问及是由于何种原因导致经常性的家庭冲突时,陈某称,当时她们家族很庞大,有大约上百口人,男性说了算,妇女在家族中没有地位。而她家从小在东北生活,直至她妈妈带着3个孩子回到老家。当时整个家族都很穷,她们回家后,无异是和同族中其她叔叔伯伯们争夺了生存空间,并且她母亲很能干,不服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题总结(历年真题大题汇总)

二级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案例分析总结 一、诊断篇 1.1对该求助者需要考虑哪些初步诊断。(20分)/、简述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10分)/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20分) 答:作出诊断: 诊断依据:(1)排除标准:按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观是否一致,内在的精神活动与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否一致,个性是否相对稳定。是否有自知力,是否有幻想的精神病性障碍。 (2)症状表现:是不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心理冲突是常形还是变形)。认知、行为、情绪、躯体症状 (3)病程标准:症状持续时间。 (4)严重程度:精神痛苦程度,求助者的症状是否影响了社会功能,是否有泛化、回避出现。 1.2对该求助者应考虑哪些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理由(30分) 答:(1)疑病性神经症,理由如下:求助者表现出对身体的过分注意和感觉过敏,在医院进行过检查后仍不相信,多次到医院看病,均被告知没有异常,但是仍然不信。 (2)焦虑型神经症,理由如下:焦虑型神经症是一种一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广以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 (3)精神分裂症,理由如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一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能维持清晰的意识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长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4)人格障碍,理由如下:人格障碍的要素包括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对病人带来通过或贻害周围。(5)恐怖症,理由:求助者对不应该感到恐惧的对象情景恐惧,由此产生内心的变形冲突。病程,严重程度,社会功能损害程度。 (6)抑郁症,理由:兴趣下降或消失,情绪低落 (7)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理由:强烈的精神创伤,创伤性体验后反复出现,强迫性回忆 (8)适应障碍,理由:应激性时间,反应性情绪障碍,社会功能损害 2、请对该求助者进行病因分析。(20分)/造成该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0分) 答:每个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都是有生物原因、社会原因、心理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生物原因(2)社会原因: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3)心理原因:认知、不合理信念、行为模式、情绪、个性因素(认知、情绪、行为、人格) 3、请分析求助者经受的压力的种类。(10分)精神压力、生理压力、社会压力 4、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0分) 答:(1)心理症状(2)生理症状 5、针对求助者的摄入性谈话,需要注意哪些内容?(10分) 答:(1)心理咨询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会谈中,出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将任何题外话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题整理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措施 1.学习问题和障碍:学习障碍、学业不良、厌学情绪、学业倦怠、学习习惯不良等。 2.情绪问题和障碍:考试焦虑、抑郁、暴躁情绪、孤独、 孤独症、儿童恐怖症。 3.交往问题: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 4.个性问题和障碍(人格缺陷、人格障碍):自我同一性混乱(自卑、自负等 )、压弹力差、依赖、逆反心理等。 5.行为问题和障碍:网络成瘾、儿童多动症等。 6 7 性心理方面 8、神经症(不是重要考点)(参考《心咨》三级):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落、疑病性神经症、强迫症。 9、精神病: 一、学习问题和障碍 5%-10%) (1)什么是学习障碍 (定义) 儿童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获得或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计算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其适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困难,从而导致学习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态。 即学习技能缺乏,如阅读困难、计算困难等。(能力问题,多与先天有关。无智商问题。)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案例:爱说不爱写的张某 张某今年九岁6个月,上小学三年级,他的父亲为大学教师,母亲是会计, 家 青春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幻觉;(2)妄想

长说,张某幼儿园时表现正常,经常上台表演节目,老师都说他聪明漂亮,将来一定错不了。可谁知一上学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第一天上学把数字都写反了,拼音记不住,写字特别吃力,计算则经常看错数字,加减号经常搞混。有时考试时也是全班最后写完的,更多的时候是写不完,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磨蹭到半夜,第二天不能按时起床。起初家长以为是智力问题,可生活中孩子做什么都行,口算为班上前三名,课堂上有些难题,别人回答不上来,他偶尔能给人以惊喜。 测评时发现,该生视-动统合能力为七岁三个月;听觉记忆和听觉广度正常;感觉动作能力落后两岁左右,不会跳绳和拍球。他的智商为105,属于正常。他较为好动,但缺少运动技巧,手眼配合较差,老师让他接球,他接不到,直到球落在头上,才有伸手动作。眼睛的追踪能力落后,如果让他双眼盯住移动的物体,他的头必须一起移动,不会做眼睛的运动,眼睛肌肉调节能力低下。做手工和画画儿是他最差的项目,视-动统合测验中,画的线条不直,间距误差很大。特别简单的几何图形都画不好。 (2)儿童学习障碍常见类型(表现) 书写障碍 阅读障碍 读写障碍(最常见) 数学障碍 A、书写障碍 书写障碍是指在写字和书面表达方面出现困难。写字方面包括空间知觉、视动协调和肌肉控制的能力,书写的表达包括词汇,语句和文章的书写。 书写困难的主要表现 1、字反写,多一撇少一划,经常把字写错 2、写得很慢,很吃力 3、字不匀称 4、笔顺问题 B、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包括认字和理解方面的困难。 阅读障碍主要表现: 1.记不住字 2.朗读时增字减字 3 、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逐句地读 4、无法理解文字符号 C、读写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