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组成基础

第一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1.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出/输入设备组成的。输入设备是用来输入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设备。输入的信息有数字、符号、字母、图像、声音和控制符等。输出设备用来输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输出的可以是字母、数字、表格和图形等。常用输出设备为打印机及显示器。常用的输入设备为键盘、鼠标、扫描仪等。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各种信息的存储和交流中心。存储器又有主存储器与辅存储器之分。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存放在主存储器中的,主存储器是高速、暂存性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用来存放大量的、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当计算机需要处理存放在辅助存储器中的数据时,需要将数据从外部存储器调入主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又称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运算器是对信息或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主要实现计算机本身运行过程的自动化。在早期的计算机内它们是分开的,由于电路集成度的提高,现在已把它们集成在一个芯片里。在计算机中,各部件间来往的信号可分成3种: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通常这些信号是通过总线传递的。如图1-3所示。

图1-3 硬件系统示意图

CPU发出的控制信号,经控制总线送到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控制这些部件完成预定的操作。与此同时,CPU经地址总线向存储器或输入/输出设备发送地址,使得计算机各个部件中的数据能根据需要互相传送。如图1-4所示。

图1-4 各部件数据互相传送

1. 运算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对信息进行加工、运算的部件,它的速度几乎决定了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编码进行算术运算(加、减、乘、除)和逻辑运算。参加运算的数(称之为操作数)由控制器指示从存储器或寄存器内取到运算器。实

现对数据的算术与逻辑运算是运算器的核心功能,这些功能是由运算器内部的一个被称之为算术与逻辑运算部件(ALU)完成的,ALU往往也是运算器内部传送数据的重要通路。2.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来保存计算机工作所必需的程序和数据。CPU直接从内部存储器取指令或存取数据。存储器的基本容量计算单位是二进制位(bit),8个二进制位叫做一个字节(Byte),1024(210)字节叫做1KB,1024KB叫做1GB,1024GB 叫做1TB。

计算机中常用的存储部件,按它们的物理介质不同,分为半导体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光电存储器以及光盘存储器。在半导体存储器中,RAM是易失性存储器,这种存储器一旦去掉其电源,则所有的信息全部被丢失,ROM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当去掉其电源后,所保存的信息仍保持不变。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外存有磁盘、光盘和磁带等。目前最常用的是磁盘。磁盘又分为硬盘和软盘。

4.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存放到内存中。输入设备主要完成输入数据和操作命令等功能,也是进行人机对话的主要部件。

键盘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输入设备,它是由一组排列成阵列形式的按键开关组成的,每按下一个键,则产生一个相应的字符代码(每个按键的位置码),然后将它转化成ASCII 码或其他代码送往主机。图1-10所示的是键盘。

图1-10 计算机键盘

其他的输入设备还有鼠标、光笔、图形板、扫描仪、跟踪球、操纵杆等。鼠标是一种手持式的坐标定位部件,它分为光机式和光电式。跟踪球是用手指或手掌推动的一个球体,它的工作方式类似于鼠标,用手来转动球体,得到相对的位移。图形输入设备则有摄像机,扫描仪等。现在又出现了语音与文字输入系统,可以让计算机从语音的声波和文字的形状中领会到含义。图1-11所示的是鼠标。

图1-11 计算机鼠标

5.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设备、打印机、音箱、绘图仪等。

以可见光的形式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设备叫显示器。显示器可显示程序的运行结果,显示输入的程序或数据等。按所用的显示器件分类,有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等。

1.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计算机硬件而言,软件是计算机的无形部分,但它的作用是很大的。这好比是人们为了看录像,就必须要有录像机,这是硬件条件;但仅有录像机还看不成录像,还必须要有录像带,这是软件条件。由此可知,如果只有好的硬件,但没有好的软件,计算机是不可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的。所谓软件是指能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与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以及与这些程序和数据有关的文字说明和图

表资料,其中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又称为文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硬件资源和扩充计算机功能,提高计算机效率的各种程序。包括:各种语言的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针对某一个专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财务管理系统、辅助教学软件、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具软件、游戏软件等。

3. 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在计算机中任何由软件实现的操作,都可以由硬件来实现,反之亦然。只不过由硬件实现的操作速度更快,但缺乏软件实现的灵活性。软、硬件的这种特性,叫做逻辑等价性。这是特指在实现计算机指令和程序功能上的逻辑等价。

1.3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如图1-13所示。

图1-1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主机是安装在机箱内,主机箱有卧式和立式两种。主机箱内含:主机板、硬盘、光驱、软驱、显示卡、电源。一般来说主机板上集成了软盘接口、两个IDE硬盘接口、一个并行接口、两个串行接口、两个USB接口、AGP总线、PCI总线、ISA总线和键盘接口等。

1.主板

主板也被称为母板或系统板,是安装在主机机箱内的一块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有电脑的主要电路系统。主板是微机内最大的一块集成电路板,它包括微处理器(CPU)、内存、总线扩展槽、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主板上安装有控制芯片组BIOS芯片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件、扩充插槽及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CPU、内存条插接在主板的相应插槽中,驱动器、电源等硬件连接在主板上。主板上的接口扩充插槽用于插接各种接口卡,这些接口卡扩展了电脑的功能。常见接口卡有显示卡、声卡等。

2.CPU芯片

CPU芯片即中央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电脑处理数据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决于CPU。通常用主频评价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III 800CPU,表示主频为800 MHz。通常对微机的称呼是根据CPU的型号得来的:如Pentium II和Pentium III 1GB。图1-14展示了CPU芯片。

图1-14 CPU芯片

3.总线

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外部总线是指CPU和其他部件之间的连线,主要有数据总线(Data Bus)、控制总线(Control Bus)和地址总线(Address Bus)。内部总线是指CPU内部的连线。ISA总线(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16位总线传输速率为8 MB/s。PCI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微机中使用较多的总线标准,传输位数为32/64位,传输速率为132 MB/s。AGP总线(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加速图形接口,是Intel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图形显示卡专用总线。

4. 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用于存放当前待处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导体芯片。内存的最大特点是关机或断电时数据便会丢失。内存越大的电脑,能同时处理的信息量越大。

5.显示卡

显示卡。又称显示器适配卡,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其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色等信息,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显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扩展插槽中。

6.声卡

声卡是多媒体电脑中用来处理声音的接口卡。声卡可以把来自话筒、收录音机、激光唱机等设备的语音、音乐等声音变成数字信号交给电脑处理,并以文件形式存盘,还可以把数字信号还原成为真实的声音输出。声卡尾部的接口从机箱后侧伸出,上面有连接麦克风、音箱、游戏杆和MIDI设备的接口。

7.光盘驱动器

光盘驱动器是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是多媒体电脑不可缺少的硬件配置。光盘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保存时间长,适宜保存大量的数据,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电影等多媒体信息。

8.高速缓冲存储器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由双极型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构成。它的访问速度是DRAM的10倍左右,容量比主存储器小得多,CPU在读写时,首先访问Cache。Cache 分为两种:一级Cache集成在CPU内部,容量较小;二级Cache在系统板上,容量较大。9.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包括有软盘驱动器接口电路、硬盘驱动器接口电路。常见的硬盘驱动器接口类型有IDE接口和SCSI接口。

1.3.3微型计算机常用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种系统软件,它对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软、硬件和数据资源进行统一控制、调度和管理。其主要作用及目的就是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使用户能够灵活、方便地使用计算机,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微机操作系统,支持高级语言,方便了普通用户。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第二节windows下基本网络命令使用

2.1Ping命令

Ping命令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它是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成功交换(发送与接收)数据包,再根据返回的信息,就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网络是否通畅等。

默认情况下,传输四个包含32字节ICMP(网间控制报文协议)数据(由字母组成的一个循环大写字母序列)的回显数据包。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还能显示TTL(Time To Live存在时间)值,你可以通过TTL值推算一下数据包已经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可以使用ping测试计算机名和计算机的IP地址。如果IP地址已经验证但计算机名没有,您可能会遇到名称解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请确保正在查询的计算机名在本地“主机”文件中或在DNS 数据库中。以下显示的是ping结果输出:C:\ >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Ping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220.181.28.5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20.181.28.52: bytes=32 time=38ms TTL=49

Reply from 220.181.28.52: bytes=32 time=37ms TTL=49

Reply from 220.181.28.52: bytes=32 time=38ms TTL=49

Reply from 220.181.28.52: bytes=32 time=37ms TTL=49

Ping statistics for 220.181.28.52: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37ms, Maximum = 38ms, Average = 37ms:

下面就ping命令常用参数-n、-t、-l做一个简单介绍。

(1)发送指定数据包数:-n

在默认情况下,一般都只发送四个数据包,通过这个命令可以自己定义发送的个数,对衡量网络速度很有帮助,比如我想测试发送50个数据包的返回的平均时间为多少,最快时间为多少,最慢时间为多少就可以通过以下获知:

C:\ >ping -n 50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Ping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202.96.107.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32 time=8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32 time=8ms TTL=118

……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32 time=8ms TTL=118

Request timed out.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32 time=9ms TTL=118

……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32 time=8ms TTL=118

Ping statistics for 202.96.107.2:

Packets: Sent = 50, Received = 49, Lost = 1 (2%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8ms, Maximum = 10ms, Average = 8ms

从以上我就可以知道在给202.96.107.2发送50个数据包的过程当中,返回了49个,其中有一个由于未知原因丢失,这48个数据包当中返回速度最快为8ms,最慢为10ms,平均速度为8ms。

(2)不间断的发送数据包:-t

上面的-n参数定义了发送包的数量,而-t参数则表明不间断的发送包,用ctrl+c中断发送。

C:\ > ping -t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Ping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202.96.107.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32 time=9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32 time=8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32 time=8ms TTL=118

Ping statistics for 202.96.107.2:

Packets: Sent = 3, Received = 3,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8ms, Maximum = 9ms, Average = 8ms

Control-C

^C

C:\Documents and Settings\lius>

(3)定义发送数据包的大小:-l

在默认的情况下windows的ping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为32byte,我们也可以自己定义它的大小,但有一个大小的限制,就是最大只能发送65500byt,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限制到65500byt,因为Windows系列的系统都有一个安全漏洞就是当向对方一次发送的数据包大于或等于65532时,对方就很有可能挡机,所以微软公司为了解决这一安全漏洞于是限制了ping的数据包大小。

我用1000byte的包ping下面这个地址没有丢包,但用5000byte的包ping这个地址就有丢包。测试网络性能时就可以用大包ping目的网址,查看有无丢包。

C:\ >ping -l 1000 -t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Ping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202.96.107.2] with 1000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1000 time=16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1000 time=16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1000 time=16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1000 time=16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1000 time=17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1000 time=16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1000 time=16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1000 time=21ms TTL=118

改用5000byte的大包ping:

C:\ >ping -l 5000 -t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Ping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202.96.107.2] with 5000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5000 time=35ms TTL=118

Request timed out.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5000 time=35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5000 time=35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5000 time=39ms TTL=118

Request timed out.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5000 time=36ms TTL=118

Reply from 202.96.107.2: bytes=5000 time=35ms TTL=118

2.2Ipconfig命令

IPConfig命令显示主机TCP/IP协议的配置信息。显示的具体信息包括: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查看主机的相关信息如:主机名、DNS服务器、节点类型等。其中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在检测网络错误时非常有用。这些信息一般用来检验人工配置的TCP/IP设置是否正确。但是,如果计算机所在的局域网

使用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这个程序所显示的信息更加实用,它允许用户决定由 DHCP 配置的值。

如果没有参数,那么 ipconfig 实用程序将向用户提供所有当前的 TCP/IP 配置值,包括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比如:

C:\ >ipconfig

Windows IP Configuration

Ethernet adapter 本地连接:

Media State . . . . . . . . . . . : Media disconnected

Ethernet adapter 无线网络连接:

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 . :

IP Address. . . . . . . . . . . . : 172.16.2.58

Subnet Mask . . . . . . . . . . . : 255.255.240.0

Default Gateway . . . . . . . . . : 172.16.1.10

2.3Tracert命令

Tracert命令确定到达目标IP地址的路由。这个程序的功能是判定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数据包经过的中继节点清单和到达时间。还可以使用参数-d决定是否解析主机名。

该诊断实用程序将包含不同生存时间(TTL)值的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MP)回显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用的路由。要在转发数据包上的TTL之前至少递减1,必需路径上的每个路由器,所以TTL是有效的跃点计数。数据包上的TTL到达0时,路由器应该将“ICMP已超时”的消息发送回源系统。Tracert先发送TTL为1的回显数据包,并在随后的每次发送过程将TTL递增1,直到目标响应或TTL达到最大值,从而确定路由。路由通过检查中级路由器发送回的“ICMP已超时”的消息来确定路由。以下显示的是ping结果输出:

C:\ >tracert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Tracing route to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202.96.107.2]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 ms 1 ms 1 ms 172.16.1.10

2 9 ms

3 ms 8 ms 202.96.123.33

3 12 ms * 2 ms 61.174.64.113

4 2 ms 2 ms 2 ms 61.130.124.85

5 3 ms 2 ms 2 ms 61.130.125.49

6 3 ms 6 ms 6 ms 220.191.128.241

7 7 ms 8 ms 7 ms 220.191.128.117

8 15 ms 13 ms 13 ms 202.97.68.42

9 13 ms 12 ms 12 ms 220.187.248.66

10 8 ms 10 ms 8 ms 220.187.248.173

11 9 ms 9 ms 8 ms 220.187.248.146

12 8 ms 8 ms 8 ms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202.96.107.2]

Trace complete.

使用参数-d则不会解析路由器名,请注意最后一跳。

C:\ >tracert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d

Tracing route to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202.96.107.2]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2 ms 1 ms 1 ms 172.16.1.10

2 5 ms

3 ms 3 ms 202.96.123.33

3 2 ms 2 ms 2 ms 61.174.64.113

4 4 ms 3 ms 4 ms 61.130.124.85

5 2 ms 2 ms 2 ms 61.130.125.49

6 4 ms 6 ms 3 ms 220.191.128.241

7 7 ms 17 ms * 61.130.124.57

8 13 ms 13 ms 13 ms 202.97.68.42

9 15 ms 14 ms 12 ms 220.187.248.66

10 8 ms 8 ms 14 ms 220.187.248.173

11 8 ms 8 ms 8 ms 220.187.248.146

12 11 ms 33 ms 8 ms 202.96.107.2

Trace complete.

第三节UNIX 操作系统基础。

3.1U NIX与其他操作系统的比较

随着UNIX 成为网络和数据库应用的平台, UNIX 开发商将重点放在了UNIX系统的成熟性, 易用性和安全性方面. 即使Microsoft Windows 的应用在不断增加, UNIX 在工业界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UNIX 现在变得更成熟, 更稳定, 更具有可扩展性而且比Microsoft Windows NT具有更多的应用. 许多人认为windows 是未来的开放的操作系统, 这有可能, 但UNIX 是现在的。

UNIX系统有规模小, 功能通用的特点. 虽然许多UNIX变体十分巨大且具有一些非通用的功能, 但在其核心命令中仍体现着UNIX早期设计时的哲学, 包括:

●简单, 通用的命令.

●用管道连接不同的命令.

●通用可选择的接口风格.

●无文件类型.

UNIX 不关心文件的类型( 除非把一个文件当作命令运行) , 文件中字符的含义

由使用该文件的命令确定 . 无文件类型意味着在UNIX系统中任何程序都可以对

任何文件操作, 但只有真正理解文件格式的程序才能获得文件记录的信息.

3.2U NIX 内核.

UNIX操作系统是由核心程序及其它系统程序组成。核心程序(KERNEL)负责存储器、各个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各个进程、调度及网络等控制与管理。其他的系统程序提供用户各项服务工作,当然还要配合核心程序一起完成。在操作系统中其核心程序命名为VMUNIX或UNIX,其它的系统程序则分散至各个系统目录下。

3.3U NIX SHELL 概念及其变体。

●Shell是用户和核心程序沟通的界面。它接收用户发出的命令并解释,然后将可执行的

命令送给Kernel。

Shell 的原意是壳,在UNIX 里面就是一个提供使用者使用的环境。每一个使用者在login 後系统会提供使用者一个login shell , 在使用期间使用者亦可自行开启其他的shell 用以执行shell script 或是另外建立一个使用环境。

Shell 本身是一种解译器( Interpreter ), 它提供一种语言,供使用者对作业系统下达指令,我们一般的指令就是它的语言的一个最简单的格式。你也可以在使用期间根据一些使用的状况来加上回圈及判断结构,通常我们在写一个shell script 时比较会利用到shell 的其他语言结构( if , for , while 等),不过在命令列提示号之下亦可直接使用。

3.4U NIX系统管理和常用命令操作。

开关机操作

?启动系统:

1)确定所有电缆正确连接,检查电源及网线的联接是否正确。

将主机外设(如外置硬盘等)首先加电,一分钟后,看一看外设有无异常现象,一切正常后,给主机加电,如果系统有异常现象,则在主机boot的过程中会有显示。应注意观察系统启动过程所提供的信息。

2) 打开电源开关。

当你启动系统时,系统运行自检程序并显示启动信息,这些信息被拷贝到

/var/adm/SYSLOG文件中。

如果系统认为文件系统需要检查,fsck程序检查文件系统(EFS类型文件系统)。

系统进入多用户状态,用户可以登录。

?关闭系统:

1、多用户状态关闭系统:

为了从多用户状态关闭系统,执行以下步骤:

1) 使用who命令查看是否有其他用户登录在系统上。

2) 使用wall命令通知用户系统将要关闭。

3) 使用shutdown命令关闭系统。(或运行poweroff命令,服务器会自动关闭电源)

#/etc/shutdown -y -i0 -g600

-y:确认系统的所有提问;-g600:600秒后系统开始关闭;-i0:系统进入0运行状态(shutdown)。

十分钟后,可以看到系统提示信息

INIT:New run level:0

The system is coming down.Please wait.

出现系统维护菜单。关闭电源前必须等待系统维护菜单出现,否则将损坏硬盘。

4) 关闭电源。

2、单用户状态关闭系统:

如果系统在单用户状态,执行以下步骤:

1) 使用shutdown命令关闭系统。

2)关闭电源。

系统故障应急解决方案:

非正常掉电:主机突然掉电,此时应将主机电源及外围设备的电源全部关掉。(主机虽然暂时没有电,但还应关一下电源开关)。

检查掉电原因:恢复正常后,按正常的开机顺序开机。

主机在boot的过程中,可能有错误信息,应记下错误信息,系统启动后做正常修复。

进入单用户状态,运行fsck,对fsck 不能修复的区可考虑重新format等。

UNIX 手册页(帮助)

著名的RTFM (Read The Fine Manual )指的是安装在UNIX系统上的手册页,手册页中包含每一个UNIX命令,C 函数调用及数据文件的文档和说明。

可以使用man命令来查询具体命令使用方法。

例:

# man man

# man hosts.equiv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118919.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笔记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硬件篇) 1、计算机的cpu: (1)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3—5个月更新一次) (2)Intel和AMD公司为主流CPU (3)Intel的赛扬与奔腾已过时,目前为酷睿i系列为主流;AMD 略 (4)Cpu的核心类型:即芯片中的电路设计方案 (5)生产工艺:纳米技术,精细到何种程度,越小说明月先进,产品越精密 (6)核心数量:cpu小红处理核心的数量(牵涉到超线程技术) (7)缓存:集成在cpu中的高速储存器,临时存储,提高cpu的处理速度。一般分为三 级缓存,L2或L3的缓存越大性能越好 (8)品牌与系列确定后,相同系列的区别参数:主频率,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GHz, 越高处理速度越快 (9)Cpu接口:cpu与主板连接的插口(不同时期的cpu接口不同),intel主流LGA 1155 (1155个金属针脚)接口。Intel与AMD的接口不同。 (10)是否集成了显示处理芯片(注意集成显卡类型) (11)T DP技术、功率、超线程技术等。 (12)C pu配有散热器,温度很高,很容易烧坏cpu:类型有风冷式(主流)、水冷式等。 (风冷式原理:通过散热片传递热量,然后利用风扇将热量吹散到空气中)。注意 风扇风量以及噪音。散热器与不同的cpu相对应。 2、计算机的主板: (1)连接各部件的物理通道、数据传输的逻辑通道,微机系统中最大的电路板。知名品牌:华硕(元器件质量较为稳定),根据cpu所制定 (2)适用类型:台式、笔记本 (3)(芯片厂商是指南北桥芯片)南北桥芯片:主板上的核心部件,影响着整个主板的性能。近期趋向于简化南桥芯片,保留北桥芯片(有散热器)。插槽较多所 包围的芯片,为北桥芯片。 (4)支持的cpu类型(一般会有注明) (5)主板的构架:主板各元器件的大小、形状以及排列次序,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的通用标准。A TX是目前最主流的构架(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有4—6 个)。Micro A TX又称Mini ATX是A TX的简化版(扩展槽较少,PCI插槽在3 个以及3个以下)。PCI:PCI插槽是基于PCI局部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周边元件扩展接口)的扩展插槽,是主板的主要扩展插槽,通 过插接不同的扩展卡可以获得电脑能实现的几乎所有功能,是名副其实的“万用” 扩展插槽(内存插槽除外)。 (6)PCI是通用总线接口,已经逐步淘汰,目前用于各类慢速窄带宽的设备,如声卡,网卡,TV卡等............PCI显卡是99年以前普遍使用的显卡,目前已很少使用。 PCI-E是增强型通用总线接口,是04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替代AGP和PCI的新式 总线接口,目前已经开始普及。PCI-EX16显卡是取代AGP显卡的新显卡。 (7)AGP(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加速图形接口。随着显示芯片的发展,PCI 总线日益无法满足其需求。英特尔于1996年7月正式推出了AGP接口,它是 一种显示AGP显卡图片卡专用的局部总线。严格的说,AGP不能称为总线, 它与PCI总线不同,因为它是点对点连接,即连接控制芯片和AGP显示卡,但

计算机1级基础知识

判断 1.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类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Y 2.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Y 3.在数据库中降低数据存储冗余度,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此数据库的数据冗余度应该做到零冗余。N 4.关系数据库采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及其间的联系,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许多张二维表组成。Y 5.DBMS提供多种功能,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时刻或不同时刻建立,修改和查询数据库。Y 6.DBMS一般都具有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功能,由此实现对于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Y 7.由于DBMS提供模式转换机制,可以做到应用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当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应用程序。Y 8.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数据表示和操作的一组概念和定义。在关系数据模型中,对关系操作的结果也是关系。Y 9.描述关系模型的三大要素是:关系结构,完整性和关系操作。Y 10.关系模式的主键是一个能惟一确定该二维表中元组(行)的属性组(也可以是单个属性)。Y 11.在一个关系数据库中存在多张二维表,这些二维表的“主键”不允许相同。N 12.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主键”不允许由该模式中的所有属性组成。N 13.在关系数据库中,用关系数据模式R说明关系结构的语法,每个符合语法的元组都能成为R的元组。N 14.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许多张二维表组成。二维表相互之间必定都存在关联。N 15.关系数据库中的“连接操作”是一个二元操作。它基于非共有属性把多个关系组合起来。N 16.为了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库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一般都配置有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供用户使用。Y 17.数据库一般的应用情况可能是:①用户与数据库不在同一计算机上,必须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②被查询的数据存储在多台计算机的多个不同数据库中。Y 填空 18.目前为关系数据库配备非过程关系语言最成功且应用最广的语言是__?__。SQL 19.电子商务中交易商品有两种:一是有形商品的电子订货和付款;二是__?__和服务。无形商品 20.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这种方式被称为__?__。电子政务 21.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异地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模式被称为__?__。远程教育 单选 22.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绝大部分数据是持久的,它们不会随着程序运行结束而消失,而需要长期保留在________中。A A. 外存储器 B. 内存储器 C. cache存储器 D. 主存储器 23.以下所列各项中,________不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特点。D A.涉及的数据量很大,有时甚至是海量的 B.除去具有基本数据处理的功能,也可以进行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C.系统中的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和多个用户所共享 D.数据是临时的,随着运行程序结束而消失 24.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在系统中可实现分类查询的表单和展示查询结果的表格窗口________。C A.属于业务逻辑层B.属于资源管理层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 整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稿 2011/10/5) 1、计算机发展简史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我国计算机发展 我国电子计算机研究工作起步于1956年 1958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DSJ-1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精确度高 (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字长 (2)主频 (3)运行速度 (4)内存储容量 5、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只能 (6)网络应用 (7)多媒体应用 6、计算机的分类 (1)从计算机规模来分,有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2)从信息表现形式和被处理的信息来分,有数字计算机(数字量、离散的)、模拟计算机(模拟量、连续的)、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按照用途来分,有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4)按采用操作系统来分,可分为单用户机系统、多用户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实时计算机系统。 (5)从字长来分,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计算机。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模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既为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体系设计思想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测试题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

测试题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选择题 1.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 A)查尔斯·巴贝奇 B)阿兰·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 2.在下列关于图灵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灵机是由图灵提出理想机器 B)图灵机不可以计算的问题现代计算机也不能计算 C)图灵机是晶体管计算机 D)只有图灵机能解决的计算问题,实际计算机才能解决 3.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 4.在计算机运行时,把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内存中,这是1946年由领导的小组正式 提出并论证的。 A)图灵 B)布尔 C)冯·诺依曼 D)爱因斯坦 5.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CAD/CAM/CIMS 6.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是。 A)CAD B)CAM C)CAT D)CAI 7.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 A)B2B B )B2C C)C2C D)C2B 8.“十五年周期定律”认为,2010年左右将发生新一轮革新浪潮,即“智慧地球”发展策略,它 是以的兴起和发展为标志。 A)大型机 B)个人计算机 C)互联网 D)物联网 9.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中一层意思是指。 A)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B)物联网可以脱离互联网而存在 C)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另一个名称 D)任何物体都可以自动沟通 10.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最核心是。 A)二进制数 B)CPU控制 C)硬件和软件 D)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1.在下面关于计算机硬件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Cache)组成 B)当关闭计算机电源后,ROM中的程序和数据仍然存在 C)软盘和硬盘均可由CPU直接存取 D)软盘和硬盘驱动器既属于输入设备,又属于输出设备 12.计算机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下面各项中,不属于这五个基本组成。 A)运算器 B)控制器 C)总线和接口 D)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13.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CPU,它由组成。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 C)内存和外存 D)RAM和ROM 14.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 A)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存储各种控制信息 C)保持各种控制状态并输出结果 D)指挥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15.计算机系统的主机是指。 A)CPU和内存 B)CPU和外存 C)CPU和控制器 D)运算器和控制器 16.计算机系统的外部设备是指。 A)I/O设备 B)外存 C)I/O设备及外存 D)机箱及电源

测试题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测试卷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 A)查尔斯·巴贝奇 B)阿兰·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 2.在下列关于图灵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灵机是由图灵提出理想机器 B)图灵机不可以计算的问题现代计算机也不能计算 C)图灵机是晶体管计算机 D)只有图灵机能解决的计算问题,实际计算机才能解决 3.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 4.在计算机运行时,把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内存中,这是1946年由领导的小组正式提出并论证 的。 A)图灵 B)布尔 C)冯·诺依曼 D)爱因斯坦 5.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CAD/CAM/CIMS 6.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是。 A)CAD B)CAMC)CATD)CAI 7.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 A)B2B B )B2C C)C2C D)C2B “十五年周期定律”认为,2018年左右将发生新一轮革新浪潮,即“智慧地球”发展策略,它是以的兴起和发展为标志。 A)大型机 B)个人计算机C)互联网D)物联网 9.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中一层意思是指。 A)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B)物联网可以脱离互联网而存在 C)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另一个名称

D)任何物体都可以自动沟通 10.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最核心是。 A)二进制数 B)CPU控制 C)硬件和软件 D)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1.在下面关于计算机硬件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新版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电子计算机是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 计算机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工具。“21 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 应用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1.1.1 计算机的发展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年2 月,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克利(J.Mauchly)和工程师埃克特(J.P.Eckert)等人共同开发的电子数值积 分 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 ENIAC 体积非常庞大,其占地面积为170 平方米,总重量达30 吨,如图1-1 所示。机 器中约有18 800 只电子管、1 500 个继电器、70 000 只电阻以及其他各种电气元件,每小时耗电量约为140 千瓦。这样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进行5 000 次加减运算,相当于手工计算的20 万倍、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 倍。这台计算机的功能虽然无法与今天的计算机相比,但它的诞生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展现出新技术革命的曙光。图1-1 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 虽是第一台正式投入运行的电子计算机,但它却并不具备现代计算机“存储程序”?2 ?大学计算机基础 的思想。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ENIAC 的开发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1946 年6 月,冯·诺依曼博士发表了“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论文,并设计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The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简称EDVAC),于1952 年正式投入运行,其运算速度是ENIAC 的240 倍。冯·诺依曼提出的EDVAC 计算机结构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结构。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ENIAC 诞生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依据计算机性能 和当时的软硬件技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如表1-1 所示。 表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年代 第一代 1946~1957 第二代 1958~1964 第三代 1965~1970 第四代 1971~现在 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存储器 延迟线、磁芯、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1

第1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1.1 练习题 1.1.1 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是。 A、MARK I B、Z1 C、ENIAC D、EDVAC 2、计算机存储程序的理论是由提供的。 A、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B、莱布尼兹(W.Leibniz) C、查尔斯〃巴贝齐(C.Babbage) D、艾肯(H.Aiken) 3、ENIAC的加、减运算速度为每秒次。 A、50万次 B、500万次 C、5 000次 D、5 000万次 4、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器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6、第三代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7、第四代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8、我国研制成功的“银河”、“曙光”和“神威”系列计算机都属于。 A、巨型机 B、小型机 C、大型机 D、工作站 9、微处理器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器。 A、CUP B、MPC C、CPU D、PUC 10、第一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 A、1971-1977年 B、1978-1984年 C、1985-1992年 D、1993年至今 11、第二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 A、1971-1977年 B、1978-1984年 C、1985-1992年 D、1993年至今 12、第三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 A、1971-1977年 B、1978-1984年 C、1985-1992年 D、1993年至今 13、第四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

计算机基础知识 Word 文档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统 第三章 WORD20 第四章 EXCLE2000 第五章 PowerPoint2000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七章网页第八章信息安全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1.2 计算机的组成 - 硬件 §1.3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方式§1.4 计算机软件§1.5 计算机安装与维护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一、ABOUT COMPUTER … 二、计算机的发展 三、多媒体计算机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ABOUT COMPUTER … ●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高速、自动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自1946年2月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起了质的变化,产生了相对于人类传 统文化(哲学、自然科学、数学等)的第二文化—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能干什么?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ABOUT COMPUTER … 学习、办公、娱乐、设计、排版、金融、炒股、医疗、购物、通讯……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 信息处理能力倍增 2. 信息网络成为社会活动中心 3. 信息的速传使人类互相间时空“缩短” 4. 信息产业称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5. 科技人员成为重要的社会阶层,而对科技的投入相对增加 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946年2月,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1900个电子管,重30t,占地约167m2 运算速度5000次/秒,只能存储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不能存储程序 第一台计算机不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原理特征: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 B 最早的有存储功能的计算机: 1946~1950 EDVAC 美国冯· 诺依曼 ★1947~1949 EDSAC 英国剑桥大学维尔克斯 (EDSAC是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 1946年,冯·诺依曼首次提出了电子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概念(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并提出了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存储器、计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计算机的发展 C

计算机基础知识1

1.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___。 A. 1946年 B. 1952年 C. 1959年 D. 1962年 2. 计算机当前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______。 A. 数据处理 B. 科学计算 C. 辅助设计 D. 过程控制 3.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有五大部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五大部分的是______。 A. 运算器 B. 软件 C. I/O设备 D. 控制器 4.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不属于系统软件的是______。 A. 操作系统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客户管理系统 D. 语言处理程序 5. 计算机系统中,最贴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______。 A. 语言处理程序 B. 服务性程序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操作系统 6. 计算机内部用于处理数据和指令的编码是______。 A. 十进制码 B. 二进制码 C. ASCII码 D. 汉字编码 7.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是 ______。 A. 机器语言 B. 汇编语言 C. 算法语言 D. 高级语言 8. 二进制数10110001相对应的十进制数应是______。 A. 123 B. 167 C. 179 D. 177 9. 计算机断电后,会使存储的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______。 A. RAM B. 硬盘 C. ROM D. 软盘 10. 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的是______。 A. 控制器和运算器 B. 控制器和存储器 C. CPU和控制器 D.运算器和I/O接口 11. 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其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______。 A. 运算速度 B. 字长 C. 存储容量 D. 进位数制 12. 保持微型计算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是______。 A. 键盘和鼠标 B. 显示器和打印机 C. 键盘和显示器 D. 鼠标和扫描仪 13. 计算机中,信息的最小单位是______。 A. 字节 B. 位 C. 字 D. KB 14. 在微型计算机中,将数据送到软盘上,称为______。 A. 写盘 B. 读盘 C. 输入 D. 打开 15. 下列各项中,不是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是______。

-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讲课讲稿

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第五代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计算机 创新:基本元器件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网络化微型化智能化 (功能巨型化(资源网络化)(体积微型化)(处理智能化) 计算机的分类 1.按计算机用途分类 通用计算机:为了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而设计的计算机。 它具有一定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带有通用的外设,配备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专用计算机:为了解决一个或一类特定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 其软硬件的配置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定。 2.按处理对象分类 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处理非连续变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时间上是离散的。 其基本运算部件是数字逻辑电路。 模拟式电子计算机:处理连续变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时间上是连续的。 其基本运算部件是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微分器、积分器和通用函数运算器等组成。 混合式电子计算机:可处理数字量和模拟量 3.按规模和处理能力分类(IEEE) 巨型机:超级计算机,功能最强,价格最贵。 小巨型机:与巨型机相比,价格大幅降低。 大型机:主机,具有很强的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大企业、银行等单位使用。 小型机:中小企业,V AX-II, DJS-2000。 工作站:高档微机,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Sun工作站。 个人计算机:IBM PC,Apple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每秒数万亿次,气象预报 2.计算精度高:理论上不受限制,圆周率 3.存储能力强:中等规模图书馆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算术运算 逻辑运算 判断或比较 5.具有自动执行能力:无需人工干预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 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 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计算量大。 2.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 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检索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电脑基础课 1.复制、剪切与粘贴 选中对象后右键单击,出现复制/剪切,之后,粘贴。 快捷键:复制(Ctrl+C) 剪切(Ctrl+X) 粘贴(Ctrl+V) 2、新建文件及文件夹的命名 新建文件夹:在桌面或者是一个文件夹内,右键单击空白的地方,出现“新建”,在新建右侧会出现“文件夹”字样。 文件夹的命名(重命名):新建文件夹后默认的名称为“新建文件夹”。 选中要重命名的文件夹,右键单击,出现“重命名”字样,点击即可重命名。快捷键为F2 3、文件的选择(单选、跳选、全选、框选、连续性选择) 单选:在要选中的对象上单击左键即为单选,即:只选中一个。 跳选:按Ctrl选择不连续的对象 全选:在一个文件夹内点击“编辑”,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全部选定”。 快捷键为Ctrl+A 框选:按住鼠标左键不动,拖动鼠标,会出现深颜色的框,框的范围就是被选择对象的范围。 连续性选择:单选第一个对象,按“Shift”键,再选择最后一个对象。 4、隐藏及显示文件 (1)隐藏文件:为了保证重要文件的安全性,有时候我们会设置文件的属性为“隐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文件的安全。 方法:右键单击要设置为隐藏的文件,选择“属性”,选择“隐藏”。、

(2)显示文件:有些时候设置为“隐藏”的文件仍然是可以看到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更改文件夹显示的属性,这样就彻底看不到文件了。 方法:打开文件→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隐藏文件和文件夹 5、压缩、加密文件 压缩文件作用:大大缩小了所占电脑的空间,也可以通过密码设置增加安全性。 压缩方法:选择需要压缩的文件,右键单击在出现菜单中选择“添加到压缩文件”。 在高级选项中,可设置解压密码。 6、创建快捷方式 创建快捷方式的作用:比较常用的软件,可以采用快捷方式,一方面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占桌面空间的大小。 方法:(1)在电脑硬盘中选择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通过“开始”按扭,选择需要的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7、删除文件 (1)不彻底删除 A,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在选中的区域内右键单击出现“删除”。 B,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按“Delete”,即可删除。 (2)彻底删除 A,删除后清除回收站 B,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按“Shift+Delete”,即可 C,勾选回收站属性中的“删除时不将文件移入回收站,而是彻底删除”。 8、设置系统密码,更改图片。 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用户账户”,选择“计算机管理员”,然后“创建密码”或“更改我的图片”。 9、文件共享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各大硬件设备、计算机的数制和信息的表示与存储,并熟悉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中字符编码的概念。 计算机概述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1世纪的今天,掌握和使用计算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技能。 1.1.1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使用了17468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体积3000立方英尺(1立方米=35.346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74千瓦。内存17K,字长12位,运算速度每秒5000多次加法运算,300多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耗资40万美金。在当时用它来处理弹道问题,将人工计算使用20小时缩短到30秒。但是ENIAC却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能存储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几乎在 同一时期,着名数学家提出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概念。其主要思想为: 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工作方式。 所谓存储程序,就是把程序和处理问题所需的数据均以二进制编码形式预先按一定顺序存放到计算机的存储器里。计算机运行时,中央处理器依次从内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按指令规定执行一系列的基本操作,最后完成一个复杂的工作。这一切工作都是由一个担任指挥工作的控制器和一个执行运算工作的运算器共同完成的,这就是存储程序控制的工作原理。

2019年计算机基础知识精彩试题-精选

选择题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____ 。 A)主机、键盘、显示器 B)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C)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D)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解答: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计算机的硬件是一个物质基础,而计算机 软件是使硬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对于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这两者缺一不 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的总称是____ 。 A)CPU B)ALU C)MPU D) 主机 解答:CPU 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包括MPU 和ALU ;MPU 是微处理器的简称;ALU 是算术逻辑单元的 简称;CPU 和内存储器的总称为主机,它是微型机核心部分。 本题正确答案为D。 3.“长城386 微机”中的“386指”的是 ____ 。 A)CPU 的型号B)CPU 的速度C) 内存的容量D) 运算器的速度 解答:CPU 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微机的档次,在奔腾出现之前,微机名称中直接使用微机中的CPU 型号,3 86 机表示了它们使用的CPU 芯片为80386 。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在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 。 A)算术逻辑运算及全机的控制 B)逻辑运算 C)算术逻辑运算 D)算术运算 解答:微处理器是计算机一切活动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算术逻辑运算及全机的控制。 本题正确答案为A。 5.反映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 。 A)二进制位B) 字节C) 字D) 双字 解答:存储容量大小是计算机的基本技术指标之一。通常不是以二进制位、字或双字来表示,因为这些表 示不规范,一般约定以字节作为反映存储容量大小的基本单位。 本题正确答案为B。 6.在微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____ 。 A)ASCII 码B)BCD 码C) 汉字编码D) 补码 解答:字符编码是指对英文字母、符号和数字的编码,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字符码,简 称为 ASCII 码。BCD 码是二—十进制编码。汉字编码是对汉字不同表示方法的各种汉字编码的总称。补码 是带符号数的机器数的编码。本题正确答案为A。 7.DRAM 存储器的中文含义是____ 。 A)静态随机存储器 B)动态只读存储器 C)静态只读存储器 D)动态随机存储器 解答: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原文是(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 :DRAM) 。随机存储器有静态随机存 储器和动态随机存储器之分。半导体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的存储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价格比静态随机 存储器便宜。通常所指的64MB 或128MB 内存,多为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大纲要求: 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2.数制的概念,二、八、十及十六进制的表示及相互转换; 3.计算机的数与编码,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字符、汉字的编码; 4.计算机中信息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字长的概念; 5.汉字常用的输入方法(熟练一种);了解汉字输入码(外码)、内码、字库的概念。 大纲知识点: (一)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1.计算机的发展史【熟记】第一台计算机的名称、诞生时间和地点;各代计算机的元器件。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的诞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通常根据计算机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将计算机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分别称为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 2. 计算机的特点【熟记】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运行速度: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 单位:MIPS(百万条指令/秒),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主频:2GHz的Pentium 4 运行速度为40亿次/秒,即4000MIPS。一般来说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2)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计算精度一般用字长来表示。 字长:指的是CPU一次能并行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字长总是8的整数倍。一般有16位、32位、64位等。通常PC机的字长为16位(早期)、32位、64位。一般来说,

字长越大,计算精度越高。 3)存储能力强 不仅可以把原始数据、中间结果、运算指令等信息存储,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同时还可以保存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资料。 硬盘:1956年9月IBM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只有区区的5MB 。 40GB、80GB、160GB、 320GB、1TB=1024GB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算术运算,同时也能进行各种逻辑运算,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是计算机智能化必备的基本条件。如果计算机不具备逻辑判断能力,那么计算机也就不能称之为计算机了。 因此,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是计算机与其他计算装置的一个重要区别。 5)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计算机是自动化的电子装置。具有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在计算机的内部,操作运算都是自动进行的。 只要预先把处理要求,处理步骤,处理对象等必备元素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内,计算机启动工作后就可以在无人参与的条件下自动完成预定的各种处理任务。 3. 计算机的分类 1)按处理数据的形态分类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不同,可将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处理以“0”、“1”表示的二进制数字。运算精度高,储存量大,通用性好。 模拟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时连续的,运算速度快,但精度低,通用性差。 混合计算机:集数字、模拟计算机特点于一身 2)按使用范围 按计算机使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专门为某种需求而制作,不能作他用。效率高、精度高、速度快。 通用计算机:使用一般应用领域,即我们常说的“计算机”。 3)按性能分类 依据计算机的主要性能(如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外部设备、允许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的用户多少和价格高低)来分类,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单片机和工作站。这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计算机二级基础知识整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1计算机概述 考点1计算机发展简史 1946年2月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对于传统的大型机,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而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我国在微型计算机方面,研制开发了长城、方正、同方、紫光、联想等系列微型计算机我国在巨型机技术领域中研制开发了“银河”、“曙光”、“神威”等系列巨型机。 考点2计算机的特点 现代计算机算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处理速度快(2)存储容量大。(3)计算精度高。(4)工作全自动。 (5)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3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具有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强等许多特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领域,并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进人了家庭。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2)过程控制。(3)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4)信息处理。(5)现代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教室、网上教学和电子大学)。(6)家庭生活。 考点4计算机的分类: 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 1.3 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考点7 西文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编码有码和码。系列大型机采用码,微型机采用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化组织指定为国际标准。它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国际的7位码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其编码范围从0000000B一1111111B,共有7=128个不同的编码值,相应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编码。 7位码表:p41 考点8汉字的编码 1.汉字信息的交换码 汉字信息交换码简称交换码,也叫国标码。规定了7 445个字符编码,其中有682个非汉字图形符和6763个汉字的代码。有一级常用字3755个,二级常用字3 008个。两个字节存储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认识计算机 1、计算机的发展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名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简称ENIAC(埃尼阿克)。ENIAC最初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但后来通过改变插入控制板中的接线方式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成为一台通用计算机。 (2)计算机发展的阶段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不同,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他将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的综合产物,其显著特点是计算机具有人的部分智能,能识别和处理声音、图像,具有学习的推理功能。 (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微型化:指计算机的体积日趋变小。 ?巨型化: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功能更强大。 ?网络化:指计算机与网络联系更紧密。 ?智能化:指计算机具有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但目前尚未研制成功。(4)中国计算机的发展 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标志着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1965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在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输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1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型机。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2通用并行计算机,峰值速度达到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 2001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曙光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及曙光Linux操作系统,他是我国第一台完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2013年11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成为国际TOP500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 (5)中国高性能计算机 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三大系列:银河系列,曙光系列,神威系列。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的银河系列计算机的三代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