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2012-13-1理论

LINUX2012-13-1理论
LINUX2012-13-1理论

诚信应考 考出水平 考出风格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2 — 2013学年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LINUX 系统管理 》

开课单位: 计算学院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2013年1月10日; 所需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 Linux 操作系统内核创始人是( )。 A .Bill Gates B .Richard Stallman C .Linus Torvalds D .Dennis M.Ritchie

2. 以下( )是按常规命名的静态内核映像。 A ./boot/image-2.6.18-53 B ./boot/zimage-2.6.18-53 C ./boot/vmlinux-2.6.18-53 D ./boot/vmlinuz-2.6.18-53

3. 下面( )文件是GRUB 的配置文件。 A ./boot/grub/grub.conf B ./boot/grub.conf C ./etc/sysconfig/grub D ./etc/grub/grub.conf

4. 运行级定义在文件( )中。 A .kernel B ./etc/inittab C ./etc/runlevels D .命令 rl

5. 在Linux 操作系统中把外部设备当作文件进行统一管理,外部设备文件通常放在( )中。 A ./dev B ./lib C ./etc D ./bin

6. 有关Linux 的目录结构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in 主要存放可执行文件,但不包括任何命令 B ./proc 是一种文件系统,可以用来存储并且快速的读取数据 C ./etc 系统内部存放配置文件的位置 D ./misc 用来恢复意外删除的文件

7. 在rpm 命令中,安装新的RPM 包软件使用的参数是( )。 A .-i B .-v C .-h D .-e

8. 在给定文件中查找与设定条件相符字符串的命令为( )。 A .grep B .gzip C .find D .sort

年级: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年级: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9.文件exer1的访问权限为rw-r--r--,现要增加所有用户的执行权限和同组用户的写权限,下

列命令正确的是()。

A.chmod a x g w exer1B.chmod 765 exer1

C.chmod o x exer1 D.chmod g w exer1

10.删除一个非空子目录/tmp使用命令()。

A.del /tmp/* B.rm -rf /tmp C.rm -Ra /tmp/* D.rm -rf /tmp/*

11.用ls –al 命令列出下面的文件列表,()文件是符号连接文件。

A.crw-rw----. 1 root root 10, 54 12月27 15:58 autofs

B.drwxr-xr-x. 2 root root 640 12月27 15:58 block

C.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12月27 15:58 cdrom -> sr0

D.brw-rw----. 1 root disk 253,0 12月27 15:58 dm-0

12.使用命令()可快速切换到用户John的主目录下。

A.cd @John B.cd #John C.cd &John D.cd ~John

13.设超级用户root当前所在目录为:/usr/local,键入cd命令后,用户当前所在目录为()。A./home B./root C./home/root D./usr/local

14.不是shell具有的功能和特点的是()。

A.处理程序命令B.管道C.执行后台进程D.输入输出重定向

15.在Linux系统中的脚本文件一般以()开头。

A.$/bin/sh B.#!/bin/sh C.use /bin/sh D.set shell=/bin/sh

16.crontab文件由六个域组成,每个域之间用空格分割,其排列如下()。

A.MIN HOUR DAY MONTH YEAR COMMAND

B.MIN HOUR DAY MONTH DAYOFWEEK COMMAND

C.COMMAND HOUR DAY MONTH DAYOFWEEK

D.COMMAND YEAR MONTH DAY HOUR MIN

17.以下()是SCSI ID 为3 的SCSI 磁盘的设备节点。

A./dev/sd3 B./dev/sdc C./proc/scsi/sdc D.以上信息不足

18.Linux下硬盘分区,最多可以有()个主分区和扩展分区。

A.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共三个,一般扩展分区只有两个

B.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共三个,一般扩展分区只有一个

C.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共四个,一般扩展分区只有一个

D.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共四个,一般扩展分区只有两个

19.我们一般使用()工具来建立分区上的文件系统。

A.mknod B.fdisk C.format D.mkfs

20.通过修改文件(),可以设定开机时候自动安装的文件系统。

A./etc/mtab B./etc/fastboot C./etc/fstab D./etc/inetd.conf

21.系统当前已经加载的所有文件系统在()文件中得到反映。

A./usr/sbin/cfdisk B./sbin/fdisk C./etc/mtab D./etc/fstab

22.以下()命令行可以将使用v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的设备/dev/hda3 挂在挂载点/dosc。A.mount -o vfat -d /dev/hda3 /dosc B.mount -t vfat /dev/hda3 /dosc

C.mount -t vfat -o /dosc /dev/hda3 D.mount -o vfat /dosc /dev/hda3

23.在使用edquota配置磁盘定额内容时,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不设置()内容。

A.软限制B.硬限制C.分区限制D.缓冲期间

24.下列()是第一个以太网接口的设备节点。

A./dev/net0 B./dev/eth0 C./dev/net/eth0

D.问题有误导性,因为网络接口不与设备节点关联

25.接口eth0 的接口配置文件应该在()。

A./etc/network/eth0.cfg B./etc/sysconfig/ifcfg-eth0

C./etc/netcfg/ifcfg-eth0 D./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2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ifconfig命令作用范围的是()。

A.配置本地回环地址B.配置网卡的IP地址

C.激活网络适配器D.加载网卡到内核中

27.在下列()目录中可找到机器当前DHCP租赁的信息。

A./etc/dhcp/ B./var/lib/dhcp/ C./usr/lib/dhcp/ D./var/spool/dhcp/

28.在接口配置文件中,下列()行指定了应该使用DHCP配置接口。

A.DHCP=yes B.IPADDR=DHCP

C.ONBOOT=DHCP D.BOOTPROTO=DHCP

29.在DHCP服务器的配置中,指定IP地址范围的配置选项是()。

A.host B.fixed-address C.range D.pool

30.使用Linux网络系统,在测试网络连通时,由于没有配置DNS服务,在用ping的命令时,

ping 对方ip地址时,可以连通对方;但在ping对方主机名,却无法连通,那么在Linux 下可以配置( )文件用主机名来访问对方主机。

A./etc/hosts B./etc/host.conf C./etc/services D./etc/nsswitch.conf

31.Linux配置网络连接,需要将DNS服务器指向当地电信运营商提供的DNS服务器,可以

通过修改()文件来完成。

A./etc/hosts B./etc/host.conf C./etc/resolv.conf D./etc/nsswitch.conf

32.关于DNS服务器,叙述正确的是()。

A.DNS服务器配置不需要配置客户端

B.建立某个分区的DNS服务器时只需要建立一个主DNS服务器

C.主DNS服务器需要启动named进程,而辅DNS服务器不需要

D.DNS服务器的named.ca文件包含了根名字服务器的有关信息

33.在DNS服务器的区数据文件中,一般都包含着多种类型的多条资源记录(RR)。PTR类型

的资源记录的作用是()。

A.定义主机别名B.转换主机名到IP地址

C.转换IP地址到主机名D.描述主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信息

34.Samba服务器的默认安全级别是()。

A.share B.user C.server D.domain

35.WWW服务器是在Internet上使用最为广泛,它采用的是()结构。

A.服务器/工作站B.B/S C.集中式D.分布式

36.Apache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是()。

A.apache.conf B.web.conf C.httpd.conf D.Named.conf

37.Apache服务器默认的接听连接端口号是()。

A.1024 B.800 C.80D.8

38.在一台安装并启动了Apache服务的Linux主机上,管理员需要配置虚拟主机来满足在单台

计算机上提供多个独立网站的需求。请问可以使用基于IP地址和()的虚拟主机的方法来解决。

A.基于mac地址B.基于用户C.基于端口D.基于名字

39.下列()命令行会配置新安装的httpd 服务,以便在重启时自动启动。

A./etc/rc.d/init.d/httpd on B./sbin/httpd on

C.chkconfig httpd on D.chkconfig httpd start

40.下列关于vsftpd的配置文件中的条目,说法正确的是()。

A.local_umask=022 用户访问FTP服务器的权限

B.anon_upload_enable=no 匿名帐户可以进行上传操作

C.anon_root=yes 更改匿名帐户的根

D.local_root=yes 更改本地账户的默认访问地址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F )处于实验状态或开发状态下的内核,版本号被标记为偶数号码以方便区分。

2.(T )安装Linux系统对硬盘分区时,必须有两种分区类型:文件系统分区和交换分区。

3.(T )linux系统给每个进程分配唯一的进程ID,用户在进程存在期间用进程ID标识一

个进程。

4.(T )在linux系统下,我们可以将文件系统视为一个统一的目录树结构。

5.(T )/sbin目录用来存放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程序。

6.(F )/boot目录用来存放Linux启动时所需要的一些数据和文件,如果该目录被破坏,

系统将不能够启动。缺省情况下该目录应能由普通用户读和写。

7.(F )/etc/fstab文件中描述的文件系统不能被卸载。

8.(F )i节点描述了文件大小和指向数据块的指针,因此i节点和文件是一一对应的。

9.(T )文件链接分为硬链接和符号链接。

10.(T )Linux文件权限一共10位长度,分成四段,第三段表示的内容是文件所有者所在

组的权限。

11.(T )mv 命令可以移动文件和目录,还可以为文件和目录重新命名。

12.(T )目录的可写意味着在该目录下建立文件和从该目录中删除文件。

13.(T )除root用户外,其它用户只能用kill命令终止自己的创建的进程。

14.(T )根用户显示Linux系统中正在运行的全部进程,使用的命令及参数是ps -aux。

15.(F )每小时执行一次clear命令,crontab文件中应为:0 */1 * * * clear。

16.(F )为了建立用户的磁盘限额,我们只需要在该用户的工作目录下建立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408755.html,er和

quota.group文件就可以了。

17.(T )配额数据库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文件保存用户和用户分组配额信息。root用户能读取

它们的内容。

18.(F )如果命令在前台运行,那么用户在此进程结束前仍能继续使用当前的shell。

19.(T )shell不仅是用户命令的解释器,它同时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

20.(F )使用?每次匹配若干个字符。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init启动进程需要读取(/etc/inittab)配置文件。

2.可以用命令(ls –al)来观察文件的权限。

3.改变文件所有者的命令为(chown)。

4.某文件的权限为drwx------,该文件属性是(目录)。

5.每个系统用户分别在(/etc/passwd)和/etc/shadow文件中有一条记录。

6.为脚本程序f1.sh指定执行权的命令及参数是(chmod a x)f1.sh。

7.从后台启动进程,应在命令的结尾加上符号(&)。

8.将前一个命令的标准输出作为后一个命令的标准输入,称之为(管道)。

9.(LVM)即逻辑卷管理器,它改变了传统的磁盘空间管理理念。

10.DHCP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简称,其作用是(为网络中的主机分配IP地址)。

11.DHCP服务器的进程命名为dhcpd,配置文件为(/etc/dhcpd.conf)

12.Linux下架设DNS服务器通常是使用(Bind)程序来实现。

13.DNS服务器默认是以(named)用户来启动。

14.在Linux系统中,测试DNS服务器是否能够正确解析域名的的客户端命令,使用命令

(nslookup)。

15.Samba服务器设置完配置文件中的基本参数后使用()命令可检查语法错误。

16.Samba服务器的进程有两个,分别为smbd和(nmbd)。

17.Apache服务器的进程命名为(httpd)。

18.在Linux操作系统中安装Apache服务器时,默认的Web站点的目录为(/var/www/html)。

19.ftp有两种登录方式:匿名登录和授权登录。当用户名为anonymous时,本质上是将该用

户转为(ftp)用户。

20.ftp客户端的常用命令很多,其中mget的作用是(下载一批文件)。

诚信应考 考出水平 考出风格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2 — 2013学年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答卷

《 LINUX 系统管理 》

开课单位: 计算学院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2013年1月10日; 所需时间: 120 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总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得分 年级: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

得分 年级: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诚信应考考出水平考出风格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2 —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 LINUX系统管理》

开课单位:计算学院;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2013年1月10日;

所需时间: 120 分钟

题序一二三总分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 得分

色彩基本理论

设计师必修课:色彩构成基本理论知识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 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一个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引诱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动机定义为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和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引诱(如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具体地说,我们把内在需求、外在引诱和自我调节之间的作用理解为一种动机过程。如图2-1所示。如此引起新的需要,形成一系列螺旋式循环动机行为。 偏差,它会引取学习需求方面的减少,就表现为厌学情绪。 ①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由于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对学习动机作用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由此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动机理论,分别强调不同的侧面。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 2.4.1强化理论

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强化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学习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从学校来说,强化手段有正强化手段和负强化手段。一般 来说,正强化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奖赏、竞赛等便是正强化手段;负强化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如惩罚、考试不及格等便是负强化手段。在学习中合理地增强正强化,减少负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后果。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他们就会又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会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中职生往往由于考试失败而受到教师、家长的指责甚至打骂,而逐渐产生对学习、考试的恐惧心理,成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求知欲望不断遭到削弱。 2.4.2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 Array提出的。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 性质的需要所组成,而各种需要之间,又有先 后顺序高低层次之分。其理论要点如下: (1)按 性质由低到高,需要层次可分为七个层次:生理 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从属与爱的的需要、自 尊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各需要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学习动机的主 要理论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一)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与此相应,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对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按此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其中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的产生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也缺失性需要,一旦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 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且引起的。 2.自由学习理论 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5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主题是() A改革B开放C发展D建设 答案:C 2、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 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3、()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科学发展、B社会和谐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坚持改革答案:C 4、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A 主体 B 主题 C 主线 答案:B 5、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全体党员B统治阶级集团 C最广大人民群众D工人阶级 答案:C 6、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怎样发展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 C主体D依靠力量 答案:B 7、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C主体D依靠力量 答案:A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B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答案:C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答案:C 11、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概述 1.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概念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间色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着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纯度也称彩度、艳度、浓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其他色彩名词 5)色彩的调和 光源色调和 在带有明显光源色的影响下,统一染上光源色所构成的色彩调和。

调色基础知识

Ps 实际的绘画中所用的是三原色:品红,柠檬黄,普蓝.再加白色,黑色很少用到,一些用三原色调出来比较暗的颜色,但是电脑中印刷色是C(青),M(洋红),Y(黄),K(黑色),配色中要都是按他们的百分比来配,这之间的关联还有待自己进一步的思考.不过对于色彩之间的组合自己还是学到了很多. 还有在看色彩配色中它们分为补色色彩组合,三次色色彩组合,单色色彩组合,分裂补色色彩组合,类比色彩组合,中性色彩组合,冲突色彩组合,分裂色彩组合, 而且他们之间的数值只有一位,是为什么呢? 先不管,还是看一些色彩基础理论再好好想想,呵呵!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1.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2.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 种明显不同的颜色。而对于艺术设计师充分理解的色环和色论的重要方面. 3.三原色RGB: 红、黄、蓝(发射光,本身会发光正色) 4.CMYK: 青,洋红,黄,黑(吸收光,通过光源才可见,在黑暗中是看不见的. 负色)。 5.色彩的相貌,例红,黄,蓝,绿,橙,紫...... 大致分为冷色和暖色以及中性色(绿和紫)

6.暖色:暖色给人以温暖活力的感觉 7.冷色:给人凉爽沉静的感觉 色调可以指色彩的状态指的是色彩给人的感觉与氛围,是影响配色的视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配色时必须充分重视。 1.纯度与色调的关系:鲜艳的色彩纯度高,混浊的色彩纯度低。 2.同系色:指在同一种颜色中混入白色或者黑色后和成的颜色 3.近似色近似色可以是我们给出的颜色之外的任何一种颜色。如果从橙色开始,并且你想要它的两种近似色,你应该选择红和黄。用近似色的颜色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洽和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看到的色彩接近起来。 4.补色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相对色一样,补充色是色环中的直接位置相对的颜色。当你想使色彩强烈突出的话,选择对比色比较好。假如你正在组合一幅柠檬图片,用蓝色背景将使柠檬更加突出。 5.分离补色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你选择一种颜色,就会发现它的补色在色环的另一面。你可以使用补色那一边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6.组色组色是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当组色被用作一个色彩题时,会对浏览者造成紧张的情绪。因为三种颜色形成对比。上面所讲的基色和次色组可以被称作两组组色。 7.暖色暖色由红色调组成。比如红色、橙色、黄色。他们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 动机与学习动机 2.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3.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4. 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学习动机理论 1. 强化论 2. 需要层次说 3. 自我效能感理论 4. 成就动机论 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 内部条件 2. 外部条件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2.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理论》 简介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学习动机理论》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

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接着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的测量技术,最后介绍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第一章、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述。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它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在许多有关动机的文献中,心理学家们往往用动机作用(motivation)这一术语来描述个体发放出能量和冲动,指引行为朝向某一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如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学习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学习兴趣亦被为求知欲,是特殊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上的表现。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 学习能力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也有人称之为"自我效能感",其反面为"无力感"。它影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坚持性,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达到学习目标的耐力。成就归因指的是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主观分析。人们经常从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这样两个维度将成功或失败归结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类原因。将学习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引起学习期待与情感上的不同变化,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二、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食物的色泽、芳香等。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当机体达到了某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性体系、阶级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基本理论问题及形成条件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基本理论问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 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心底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总结 (3)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4)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三、“三个代表”的内容及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及本质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飞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体内容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四、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尤其是二者的区别 联系: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最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是实践的现实性的内在要求与体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是使思想和实际、主官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区别: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力,把思想认识从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束缚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实事求是,是指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探索他的规律性,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从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要求不同:解放思想讲的是要不要,敢不敢冲破思想禁锢的问题,是从“破除” 的角度来谈的;实事求是讲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是从“确立” 的方面来谈的。 (2)判断不同:解放思想是价值判断,就是关于主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为最好的判断;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导语:色彩,渲染了这世界的黑白,也安抚了人们内心的伤痛,从一张白纸,到泼墨点缀;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1 一、色彩的理论知识 培养孩子敏锐的色彩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意识,意识形成后,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及对色彩有意和无意的观察,眼睛对色彩的分析逐步提高,为孩子未来从事与色彩相关的工作提供一个视觉基础。 现将基本的色彩知识总结如下,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为孩子对色彩的辨析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1、原色 理论上指不能调和出来的色彩叫原色。三原色指:大红、柠檬黄、钴蓝;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1)三原色不能通过其他的有色材料混拼而成的颜色。能配合成各种颜色的基本颜色。也叫基色。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几乎所有的颜色。 (2)光线会越加越亮,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yellow黄,cyan青,magenta品红(或者叫洋红、红紫)。

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 颜料中的原色是红、黄、蓝,蓝和黄可以配成绿,红和蓝可以配成紫,黄和红可以配成橙。 色光中的原色是红、绿、蓝,红和绿可以配成黄,红和蓝可以配成紫。 2、间色 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在专业上,由三原色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我们把它们叫做间色。当然三种原色调出来就是近黑色了。间色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一个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引诱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动机定义为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和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引诱(如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具体地说,我们把内在需求、外在引诱和自我调节之间的作用理解为一种动机过程。如图2-1所示。如此引起新的需要,形成一系列螺旋式循环动机行为。 图2-1动机模式图① 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被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学习动机支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是满足学习需要的过程。因此,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都是以学习需要为轴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由于中职生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它会引取学习需求方面的减少,就表现为厌学情绪。 ①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由于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对学习动机作用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由此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动机理论,分别强调不同的侧面。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 2.4.1强化理论 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 释动机的引起。强化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 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人的某 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学习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 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从学校来说,强化手段 有正强化手段和负强化手段。一般 来说,正强化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奖赏、竞赛等便是正强化手段;负强 化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如惩罚、考试不及格等便是负强化手段。在学 习中合理地增强正强化,减少负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 们的学习行为及其后果。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他们就会又较强的学习动 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会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 受到了惩罚,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中职生往往由于考试失败而受到教师、 家长的指责甚至打骂,而逐渐产生对学习、考试的恐惧心理,成为“应试教育的 失败者”,求知欲望不断遭到削弱。 2.4.2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rray (A.H.Maslow)提出的。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动机 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而各种需要之 间,又有先后顺序高低层次之分。其理论要点如 下: (1)按性质由低到高,需要层次可分为七个 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从属与爱的的 需要、自尊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各需要层次不但 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次需要满足后,高一层次需要才 会产生。(3)马斯洛又将七层需要分为两大类:前四层称为之为基本需要,由于是 生理上或心理上缺乏而造成的,故又称为缺失需要;后三层称为生长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对学生厌学的分析如下:部分中职生因学业的挫折或别人的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理论。 ( 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奈达翻译理论初探

第27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5月Vol. 27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5 奈达翻译理论初探 尹训凤1,王丽君2 (1.泰山学院外语系,山东泰安 271000;2.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从语法分析角度来讲,相同的语法结构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逆转换将表层形式转化为相应的核心句结构;翻译含义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奈达;分析;转换;重组;核心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3-0034-03 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被誉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与塔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翻译界影响颇深。此书说明了中国与西方译界人士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前者是静的,崇尚“信、达、雅”,讲究“神似”,追求“化境”;后者是动的,将语言学、符号学、交际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当中,提倡“动态对等”,注重读者反应。中国译论多概括,可操作性不强;西方译论较具体,往往从点出发。他在该书中提到了动态对等,详细地描述了翻译过程的三个阶段:分析、转换和重组,对于翻译实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拟结合具体实例,从以下角度来分析其理论独到之处。 一 一般来说,结构相同的词组、句子,其语法意义是相同或相近的。然而奈达提出,同样的语法结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名词+of+名词”这一语法结构可以对此作最好的阐释。如下例: (1)the plays of Shakespeare/ the city of New York/ the members of the team/ the man of ability/ the lover of music/ the order of obedience/ the arrival of the delegation 在以上各个词组中,假设字母A和B分别代表一个名词或代词,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在the plays of Shakespeare 中,Shakespeare是施事,plays是受事,用公式表示就是“B writes A”;在the city of New York中,city和New York是同位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A is B”;the members of the team中,members和team是所属关系,即“A is in the B”;在the man of ability中,“B is A’s characteristic”;在the lover of music中,lover表示的是活动,即动作,music是它的受事,因此可以理解为(he/she)loves the music, 用公式表示就是“X does A to B”(X施A于B)或“B is the goal of A”(B为A的受事);在the order of obedience中,obedience表示的是活动,order是它的受事,因此用公式表示就是“X does B to A”(X施B于A)或“A is the goal of B”(A为B的受事);在the arrival of the delegation中,arrival表示动作,而delegation是动作的发出者,所以是“B does A”。 因此它们的结构关系如下所示: the plays of Shakespeare——Shakespeare wrote the plays. the city of New York——The city is New York. the members of the team——The members are in the team. the man of ability——The man is able. the lover of music——(He/She) loves the music. the order of obedience——(People) obey the order. the arrival of the delegation——The delegation arrives. ────────── 收稿日期:2004-06-10 作者简介:尹训凤(1976-),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外语系教师,现为天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200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 3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

第4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 考查内容: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 2.学习动机的分类 3.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自由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望一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学生从小就有成为科学家的愿望,为此他特别认真地学习数学等理科学科,他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一般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3.有关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动机决定行为的方向 B.动机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C.动机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结合 D.动机是行为的启动机制 4.韦纳提出了学习动机的( ) A.强化论 B.自我效能感理论 C.成就动机论 D.归因论 5.罗杰斯提出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A.需要层次论 B.强化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自由学习理论 6.关于学习动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应当以外部动机为主,内部动机为辅 B.应当尽量多地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励,作为强化 C.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别,鼓励学生的学习 D.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竞赛 7.表示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B.王丽每天独自看几小时书

C.老师表扬爱学习的学生 D.老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表示满意 8.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的学习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学习动机是( ) A.“我能行” B.“学好了就有奖励” C.“我喜欢” D.“我不得不学好” 9.不属于认知理论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A.自由学习理论 B.自我效能感 C.成败归因理论 D.自我价值理论 10.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默里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麦克里兰 11.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韦特海默 B.罗特 C.韦纳 D.海德 12.关于归因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期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B.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C.归因理论是由罗杰斯提出的 D.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13.韦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4.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 ) A.惊喜和感激 B.满意和自豪 C.内疚和无助 D.学习没有积极性 15.不属于阿特金森所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缺陷的是( ) o A.人的成就动机被看成仅仅由内部因素所激发,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 B.初步把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结合起来 C.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了解和探讨不全面和不够充分 D.对认知的作用的了解是模糊的、笼统的、不具体的 16.需要层次论是( )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 ) A.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B.行为主义心理学、班杜拉 C.认知主义心理学、苛勒 D.人本主义心理学、韦纳 17.如果利用竞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则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B.容易导致学生一直紧张和焦虑 C.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上进心 D.不利于团结同学 18.关于学生动机培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 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 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 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 19.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是( ) A.自我价值感 B.需要的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