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

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
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

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

正如俗语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定的人创造了特定的文化,而特定的文化又熏染孕育出特定的人物。由于社会历史、环境、地位、身份、经历等的诸多不同,在不同的历史人物身上,错综复杂的湖湘文化精神特质之显像亦展现出不同的面貌。这里以三位五位湖南人引以为傲的、也可以说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屈原早期湖湘文化代表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屈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诗人,他在效忠祖国、抵御强敌方面是和楚国人民一致的。虽然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留下的大批诗歌,却给楚国人民报仇雪耻、恢复祖国的决心以极大的鼓舞。对后来推翻暴秦,复兴楚国起了巨大的作用。历史的发展,不但没有淡化人民对屈原的怀念,反而更扩大了屈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于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隆重纪念他,屈原的名字,将永远保留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周敦颐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的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

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

先看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他在全面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六经自我开生面,无疑是积极进取的。但是,他毕竟是儒家主流文化熏陶下的传统文人,其足迹基本上没有离开华南有限数省之偏僻闭塞地区,华夷之辩的世界观和维护正统的坚守点使他始终没有脱离与庙堂及大汉民族血肉相连的六经,因而又是保守的。他虽然有着道莫盛于趋变的思变思想,但这种变始终坚守在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3]、将传统君主专制政治的天然合理性确定下来之尊君爱国的基础上;他之事随势迁而法必变的思想,触及的仅仅只是施政之法的技术性层面,并没有涉及到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改革的工具性层面,更不要说是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质疑的本质性层面;在他的身上,找不到一点江浙文化所熏陶出诸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社会开放性和思想宽容性。而后两者有着更为宽阔的时空视野,其思想中才能有更多的近代思想因子。例如黄宗羲,他认为必须对中国传统的君主独裁政治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造,建立全新的君、臣(官)、民的关系,制订人人平等的民权法规,建立一个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的高效率的国家行政机构,建立以学校为基地的培养教育人才和监督国家政治行政权力的基地。一言以蔽之,就是分权共治——分权可以制约君主权力的恶性膨胀,共治则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社会阶层之人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对传统的君主集权政治体制提出了质疑和颠覆,这体现在他的《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这三个伟大的思想家都是极端关心政治的人物,但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却是如此地本质不同,这显然是不同文化环境所熏陶的结果。就传统文化知识面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厚重感而言,黄宗羲远不及王夫之;就思想观念的时代变迁性和社会历史视野的近代性而言,则王夫之难以企及黄宗羲。两者都是其所处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产物。这一文化特征的巨大地域差异,仍然明显地展现在近现代乃至当代之江浙文化与湖湘文化之间。当然,王夫之身上还是体现了湖湘文化精神中积极进取和敢于与时俱变的一面,但是湖湘地域之封闭禁锢以及湖湘文化中之精英文化层面沉淀厚重的忧君国之忧的正统观念,却使他所了解和体认之时与周围世界大势所趋之时判若泾渭,使得他始终未能走出传统。湖湘文化对王夫之的影响,至今还在当代许多湖湘人物的身上重演。

再看曾国藩。从本质上看,曾国藩是一个传统儒家思想和正统庙堂文化的忠实维护者,有着儒家敢为天下先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以及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当然他所忧的是君主之家天下的国和作为君主政治之社会基础的草民,而非近现代意义的人民或者公民。他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既是维护儒家传统的三纲五常,又是将披着基督教外衣而实质上浸透了中国古代江湖社会中愚昧、落后之封建意识的太平天国作为异端妖孽进行排斥打击。

有人认为曾国藩及其湘军与太平天国之间是中西两种文化之争,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庙堂正统文化与江湖草泽文化之争,是较为开放进步的湖湘文化与更为闭塞落后的广西文化之争——这里的开放进步和闭塞落后,是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而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人们回顾一百五十余年来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再深入细致地考察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言行并冷静地进行反思,这次起义如果最终成功,其政教合一的封建政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祸还是福,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促进还是促退,都是值得重新掂量的。不论怎样,被称之为清朝中兴名臣和一代儒宗的曾国藩,他所怀抱的是维护当时国家政权稳定与社会民生安定的信念。他之所以屡败屡战、百折不回,正是上述儒家忧国忧民、经世致用的理想信念与湖湘文化中江湖文化层面的霸蛮精神在支撑着他。如果不是曾国藩与湘军,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可能是另一种景象。青年毛泽东在于长沙求学期间的听课笔记和读书札记《讲堂录》中以及当时与友朋往返的诸多书札中,多次流露出了对曾国藩的由衷敬佩。如他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有如彼之完满乎?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现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4]并认为其人其书统道与文能够二者兼之[5],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一言以蔽之,毛泽东认为曾国藩是具有大本大源之文化优势的人物,其收拾洪杨之完满无缺乃事所必然,便是得益于此。由此可见,曾国藩以及湘军的成功,确实是有着一种迵异于其他的文化精神在起作用。顺便提及,曾国藩受到王夫之的极大影响,战后百废待兴之际,他马上在金陵组织《船山遗书》的刊刻,便是证明。

最后看毛泽东。毛泽东是一个深受王夫之和曾国藩思想影响的人。他无疑是湖湘文化所养育出之最值得骄傲的人物,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基本特质展现得最为充分完整的人物。他领导改造了中国并建立了新中国。他的历史功绩人们已经谈得很多,这里不必赘言。他本身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对历史经典的精通甚至超过了许多专门的研究者,在他身上有着深厚的儒家或者说湖湘文化之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和忧国忧民的政治思想传统;但他又是一个出身于并非耕读世家的传统普通农家子弟,有着传统知识分子所不具备的草莽野气、江湖豪气和世俗霸气,以及深深蕴藏于湖湘民间的草根叛逆性格,这甚至在他走出韶山冲之前,就在与其父亲的日常生活矛盾中展现出来,所以他又藐视传统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人民或者说农民才更有知识,要求知识分子接受农民的再教育。这种气息是同样为湖湘文化所熏陶出的王夫之和曾国藩所不具备的——因为王、曾的耕读出身使其具有更为正统的文化遗传因子,更是江浙等其他文化系统的知识分子所不可能具有的。他有着浓郁的、诗性的庄子道家之自由和超越思想,其性格、思想和行为都追求充分的自由,任何传统的游戏规则都不能约束他,这从他的性格、思想、行为乃至所撰写的诗词中都可以看出来,这也是其他某些地域文化特质所缺少的;但他最终又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并要人们无条件地遵循。他是传统庙堂文化的颠覆者,例如他认为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和粪土当年万户侯等,他对庙堂文化的颠覆所运用的是草根文化的思想武器(例如他于1964年8月18日在《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中说:去搞阶级斗争,那是大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什么‘北大’‘人大’,还是那个大学好!我就是绿林大学的,在那里学了点东西。见《毛泽东思想万岁》一九六九年八月版第549页),最欣赏的是有着典型江湖野气、蔑视规则、藐视权威、颠覆主流、大闹天空、造反有理的孙悟空(例如他于1958年4月6日《在汉口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孙行者是无法无天,大家为什么不学习他呢?孙行者反教条主义,敢作敢为。

);但他又是庙堂文化的重构者,最终他在自我以及他人的合力作用下又重新走上了庙堂或者神坛,一旦自己走上了庙堂或者神坛,他又不能容忍其他的孙悟空存在。他有着强烈的叛逆精神,他反潮流、反规范而颠覆了传统的主流话语权威;但他又重构了一种新的话语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湖南社会科学 2010年第1期 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价值理论;通过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研究,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核提出了资本经济这个新概念和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异质化理论;通过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和科斯产权理论的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国有资产商品化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对策;通过对工业化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的研究,探讨湖南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提出了湖南工业强省的赶超发展战略思路和建议等,带动了整个全省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发展和丰富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为湖南经济建设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我个人而言,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我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经济学教授,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我,而我也为改革开放奉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30年来,我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圣殿里学习和耕耘,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思想体系,先后提出了“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理论”、“农业工业化理论”、“垄断结构企业范式理论”、“企业家阶层经营占有制理论”、“家庭经济行为理论”以及“农资商品物流管理最优化理论”等带标志性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思想。这些研究成果先后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新华文摘》、《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城市经济》、《中国软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杂志》和《美中经济评论》等国内外学术权威刊物发表,有一批成果获得省政府颁发的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有一批研究成果被高层决策部门采纳,如1995年8月25日我在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学习中心组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辅导报告中,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快速发展湖南经济应该采取“区域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高度化”的工业强省战略,得到了当时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为后来全省提出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又如2008年7月12日参加由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主持召开的“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专题调研座谈会”,我向省委和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化反梯度推移、打造超级产业和发展农业工业化等战略建议,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张春贤书记在同年7月2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座谈会议”讲话中采纳这些建议,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平均9.8%的高速度增长,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成就斐然,举世瞩目。但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出三大中国特色:一是在与发达国家巨大差距的压力下寻求经济追赶式的大发展;二是在在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约束下推进工业化的大发展;三是在传统行政治理方式下实现GDP的大扩张。这样一来便形成了长期立足于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大多数产业和产品的生产仍处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低端化阶段。因此,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增长”方式,便是当前我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提高国际竞争力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经济学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肩负起这个历史的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深入研究“化落后增长之危,抓结构调整之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变”的理论和对策,为后危机时代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更大发展贡献经济学者的智慧和力量。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与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紧密相连。一方面,它的形成发展是在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另一方面,它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湖湘文化的历史源流 湖湘文化是有着自己的历史源流、主要特质的地域文化。当然,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湖湘文化,总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从而转变自己的文化形态。但是,这种不断演变、转型的地域文化又有着明显的继承性,从而表现出文化类型固有的区域性的特质。 湖湘文化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下述不同的发展阶段。 1.湖湘文化的孕育期 在湖湘文化成型之前,这里已经出现了区域性文化形态———苗蛮文化与南楚文化。史前时期在现在湖南一带主要是三苗、南蛮人活动的地方,盛行作为部族文化的苗蛮文化。以后出现的楚文化则是一种以方国为基础的区域文化,其幅员包括后来的几个省区。楚文化是一种有特色、有成就的文化形态,尤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民风民俗、工艺器物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总是前后相继的,楚文化的产生,就是中原文化与苗蛮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样,湖湘文化的产生,也是中原的儒家文化与本地的楚文化遗存相结合的结果。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是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等因素的总和。的历史,它的历史源头是。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聚居、人口稠密、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反映的文献有中的《》、《》、《》、和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以及各种习俗的考古资料。此外,由与湖南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隶属中国传统儒家。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出现了理学开山祖—,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为核心,吸收了道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的先河。理学又称道学、,是后来出现的“”的思想渊源。 “”的奠基人,曾在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 明清之际,湖南出现了理学,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而这一时期在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形态。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的诗歌艺术、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以及“睁眼看世界”的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材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 根据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人们对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产生了再认识: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尽管炎帝与远古湖湘文明的渊源难以考证,在近代上却一直是最可信的故地,具有最浓厚的文化氛围。早在公元976年就“立庙陵前”,1371年明洪武帝又“考君陵墓在此”,到清年间祭道旁刻下“邑有圣陵”的石刻,而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又亲笔题写了“”,至此,鹿原陂作为始祖长眠之地(“茶乡之尾”)的历史地位就更趋稳定。从等资料记载可以看出,舜帝传说很可能源自湖湘一带,史记记载舜帝“崩于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记载了“湘水出,舜葬东南陬”。在流放楚国,留下不少千古绝唱,《》,《》,《》,这些很可能源自湖湘地域的民间传说,尤其是《》,可以肯定是源自当时“二妃寻夫”的传说。公元前210年到洞庭湖望祭,到718年委派张九龄遣祭,再到2004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在拜祭,2006年公祭舜帝大典在九嶷山举行,悠久的祭舜历史和繁多的舜陵祭文似乎已将“根在九嶷”的传说化作了无可争辩的史实。

概括人物形象(性格品质)适用的词语

二字词语 宽容忠诚真诚诚实谨慎 无私正直慷慨勤奋刻苦 专心公正严明俭朴节约 体贴厚道老练仁慈和善 忍耐团结勇敢开朗大方 感恩乐观热情善良自尊 自爱果断镇静朴素憨厚 淳朴诚恳谦虚虚心果断 活泼机智坚强顽强天真 有志气有远见有耐心有主见懂得感恩 四字词语 热心助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舍己为人 平易近人见义勇为实事求是善解人意 聪明好学心灵手巧足智多谋博学多才 积极进取正义正直和蔼可亲爱憎分明 坚强不屈持之以恒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自强不息风趣幽默正直无私 成熟稳重心胸宽广沉着冷静 贬义词 害羞、圆滑狡猾虚伪自私任性骄傲贪婪愚蠢奸诈、傲慢, 自高自大, 自命不凡, 刚愎自用, 清高, 冷淡, 沉默寡言, 悲观, 多愁善感、脾气暴躁, 急躁, 没有耐心, 莽撞, 鲁莽, 草率, 冒失, 怯弱

褒义词 宽容忠诚真诚诚实谨慎廉洁无私正直慷慨清高勤奋刻苦专心公正严明节俭俭朴节约体贴厚道仁慈和善忍耐团结创新勇敢开朗大方自然乐观热情善良自尊自爱果断宽容亲切镇静朴素憨厚淳朴诚实忠诚诚恳谦虚谦卑虚心果断天真活泼机智坚强顽强(钢铁般的意志)不屈刚毅务实老练有志气有远见有耐心有主见百折不挠威武不屈坚强不屈坚贞不屈宁死不屈不屈不挠意志坚定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成熟稳重善解人意风趣幽默积极进取正义正直处事洒脱淡泊名利循规蹈矩热心助人豪放不羁积极负责勇敢正义聪明好学实事求是精明强干足智多谋大智若愚嫉恶如仇愤世嫉俗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心灵手巧心直口快谨小慎微表里如一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一视同仁大公无私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严于律己两袖清风忍辱负重谦虚谨慎廉洁奉公豁达大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舍生取义一丝不苟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安贫乐道大公无私大义凛然见义勇为超然物外特立独行废寝忘食分秒必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与世无争不屈不挠百折不挠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安分守己随遇而安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知书达礼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同心协力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休戚相关休戚与共多才多艺智勇双全神机妙算神通广大文韬武略运筹帷幄足智多谋见机行事明察秋毫随机应变博学多才见多识广高瞻远瞩深思远虑先见之明独具匠心独树一帜持之以恒雷厉风行心胸宽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沉着冷静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考虑周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为五斗米折腰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呼吸,共命运 贬义词腼腆,害羞、圆滑狡猾虚伪自私任性骄傲贪婪愚蠢奸诈、傲慢,自高自大,自命不凡,刚愎自用,清高,冷淡,沉默寡言,悲观,多愁善感、脾气暴躁,急躁,没有耐心,莽撞,鲁莽,草率,冒失,怯弱

湖湘文化精神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并不完全适合于当代湖湘精神 本报记者赵晶长沙报道 “所谓…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反映的是近代湖湘精神,并不完全适合于当代。”前日,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秋光提出自己对湖湘精神的新见解。在他看来,湖湘精神可概括为4句话32个字:勤勉质朴、务实笃行;内圣外王、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变通包容、开拓创新。 “没有一种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要理解湖湘精神,要从古到今全面理解。”周秋光说,“勤勉质朴、务实笃行”,指的是古代原生态的湖湘精神。以前的湖南,交通不便,处在相对闭塞的空间。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个地方的人如一块璞玉,勤劳,质朴,做什么事情都很实在。 “内圣外王、经世致用”则对应宋至明清及于近代。周秋光介绍,自宋代周敦颐开创理学,胡安国、胡宏父子创立湖湘学派,湖南便一改昔日边鄙蛮夷的形象而入汉文化的腹心。王夫之集百家之学,变虚化之道为实有之道,将湘学推上了极致。湘学所提倡的“经世致用”,摒弃了那种空疏高谈不切实际的学风,注重与经世之务的结合。 湖湘人文精神需要充实新的内容 “所以湘人并不空谈性命,闭门修炼;而是务实笃行,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周秋光说,每当国运衰危、民生涂炭之际,湘人便挺身而出,发出“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的呐喊。“近代以来的历次救亡与革新运动,湘人力挽狂澜,舍身殉国,前仆后继,使内圣之学与外王之业相得益彰。” 发展到近现代,湖湘精神呈现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把天下的事当做湖南人的责任。别人不敢做的,湖南人敢去做。”周秋光说。 而“变通包容、开拓创新”,是周秋光特别强调的一点。他说,传统的湖湘文化虽然创造了往日的辉煌,但是到了今天,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也已发生变化,一些核心价值虽可继续保持,但也需要不断地转型和提质改造,充实新的内容。“如果不能变通包容,又怎么能开拓创新?” “重构湖湘人文精神正当时”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今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知有所谓对于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所谓“洪杨之难”,是指洪秀全,杨秀清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军交战中一战成名,由此确立了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举凡一切军国大事,几乎都少不了湖南人的身影。 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发达,有两大源头;其一是传统楚文化的孕育,这是间接源头;其二是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这是直接源头。 湖南曾是楚文化重要腹地,屈原南游沅湘,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尤其是相传作于湖南的《天问》,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质问。这种精神后来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的土壤之中,可以说,楚文化的因子已逐渐融汇到湖湘文化的小传统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保证了这些楚文化因子不致流失,当近代西方文明冲击湖湘大地时,楚文化因子历久弥珍,喷然而出,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湖湘学派是宋代理学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胡宏,字仁仲,号五峰,福建崇安人,后迁居湖南衡山,隐居衡山20余年,终老于此。张木式,字敬夫,号南轩,今四川绵州人,8岁随父亲张浚到长沙定居,后拜胡宏为师,成为胡宏的得意弟子,其学术思想较之乃师更胜一筹。张木式的名声之大,还引起了另一位大学者——朱熹的注意,由此导致了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当时(1167年)朱熹37岁,张木式34岁,却都已跻身中国学术文化的最前列。这二位青年才俊,在岳麓书院幽静的环境里,用精密高超的思维探讨着哲学意义上的人和人性的秘密,有时连续论争三天三夜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他们的学术讨论是公正无私的,研究探讨的结果是:两人越来越佩服对方,两人都觉得对方启发了自己。“朱张会讲”以及朱熹在岳麓书院的讲学,几乎成为湖湘文化的精神象征。 到了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又出现了另一位杰出学者——王夫之。 王夫之生长在湖南,肄业于岳麓书院,他在山长胡道行的教育下,受岳麓学术传统的影响,对宋代湖湘学派大师胡宏、张木式的学术思想极为推崇,并在人性论、知行观及治学思想上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湖湘学派的学术宗旨。王夫之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华文明史上居有崇高地位。谭嗣同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当代学术大师侯外庐先生也认为王夫之的思想,“蕴含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传统。”他不止是将湖湘文化,而且将整个中国学术思想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湖湘文化塑造了湖湘士人外倾感应型人格,当面临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时,经世致用的学风使一批湖湘知识分子率先认识到西方物质文明的进步意义。 早在1842年,湖南邵阳人魏源,出于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编写了《诲国图志》一书,详细介绍英、美、俄、西等5大洲90个国家的历史地理知识,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他逝世10年后,湖南人曾国藩、左宗棠又率先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社会实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1876年,湖南人郭嵩焘被清政府任命为第一任驻英法公使,他在实地考察西方社会的基础上,率先提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开设议会,实行

湖湘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湖湘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湖湘文化》课程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立项建设的特色课程,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湖湘文化精神、打造地方特色课程品牌、提升学校整体品牌形象的重大举措。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3学分,课内学时54,适用于开放教育、高职高专及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主要内容与整体目标 湖湘文化是一个兼具时间(历史)与空间(地理)双重属性的区域文化系统。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文化及湖湘文化的涵义;湖湘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及其历史发展轨迹;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或湖南人的精神;湖湘哲学;湖湘教育;湖湘文学;湖湘艺术;湖湘史学;湖湘科技;湖湘宗教;湖湘饮食文化;湖湘民俗风情;湖湘风物名胜;湖湘文化与湖南现代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湖湘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了解湖湘文化与其它地域文化的异同,掌握湖湘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各个子系统,增强对湖湘乡土的热爱,自觉以自己的行动加速湖南的现代化建设。本课程理论知识层面的教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了解、理解与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学时分配

二、教学资源 根据湖湘文化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我们选择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网络文本资源三种主要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本课程采用的文字教材为聂荣华教授主编的《湖湘文化通论》一书,约43万字,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是对主教材内容的系统讲授,共12讲。录像教材由聂荣华教授等湖湘文化名家担任主讲教师,以岳麓书院等湖湘文化胜地为场景,将全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强调重点,解答难点,同时穿插大量的素材(包括音像资料和各种照片、图片),使录像教材生动形象、内容丰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文字教材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 (三)网络文本资源 网络文本资源是本课程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网络文本资源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录像教材和文字教材的内容编写,包括各种指导性的教学文件、系统的教学辅导、学术动态、复习指导等内容,以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确保教学质量。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文化的含义 2、理解文化的两种基本形态与结构层次 3、掌握湖湘文化的内涵 [教学内容]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诸现象

概括人物性格、形象、品质的常用词语

概括人物性格、形象、品质的常用词语 一、我们的总结 性情谦卑、胆小怕事、狡黠圆滑、固执守旧、大方热情、善意真诚、机智幽默、乐观向上、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待人真诚、刚正自尊、顾全大局、不慕权贵、豪放洒脱、意志坚定、勇于创新、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勤劳朴实、憨厚老实、做事踏实、勇敢担当、率真坦荡、赤胆忠心、志向高远、幽默诙谐、磊落坦荡、热爱生活、敢于直言、颐指气使、目中无人、斤斤计较、不拘小节、能说会道、忍辱负重、自私自利、待人刻薄、从容沉稳、不拘小节、鲁莽草率、求真务实、聪明伶俐、吃苦耐劳、善解人意、心直口快、求真务实、助人为乐、不慕权贵、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伪善自大、天真烂漫、忍辱负重、善解人意、顽强不屈、待人礼貌、懦弱胆小、温和善良、友善大方、呆板迂腐、 二、他人归纳 1. 性格类: 善解人意、心细如发、体贴、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富有情趣、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顽皮淘气、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有主见、有骨气、人穷志不短、自尊自爱、倔强、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节俭、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个性张扬、心直口快、耿直偏激、严厉苛刻、严慈相济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自己、乐于挑战、永不服输、富有智慧、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勇敢、目光敏锐、狂放不羁、特立独行、 (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固步自封、妄自菲薄、固执、 吝啬、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饶舌多事、骄横火爆、横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自卑、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争强好胜、孤芳自赏、) 2. 拼搏类: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知难而进、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自立自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 3.奉献类: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爱子情深、舐犊情深 (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人物精神品质的描写

人物精神品质的描写 ①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 ②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③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④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 ⑤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心灵的宝藏;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门外清明的风景;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人间的繁花满树与灯火辉煌才会一片一片飘进窗来;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我们才能坦然勇敢走出门去,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所在。 ⑥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⑦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一)我的外婆已经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了。她留着一头灰白的头发,一双乌黑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额头上布满了稠密的皱纹。外婆是从封建社会走出来的,也许是受当时的影响,外婆一直反对现

在的人超时尚,赶时髦。可没过多久,我却发现外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瞧!乌黑闪亮的黑发盘在头上,身上穿着紫色的夹克衫,皮鞋擦得都能照出人影。我见了外婆这身“怪打扮”难免下一跳,但同时又纳闷起来,禁不住问外婆:“外婆你咋换上了这身打扮?”外婆一边理着衣服一边回答:“我以前那种想法太落后了,我们现在应该跟着时代走!”说完又照了照镜子。唉呀!外婆的脑门啥时开窍了呀! (二)我的小侄女——季子慧。她今年3岁了,长得白白胖胖。淡淡的眉毛常常紧锁着,像一位爱思考的小博士;一双大大圆圆的眼睛时不时东瞅瞅、西瞧瞧,像一位爱观察的小侦探。有一次她用白色的纸粘在鼻子下,然后又戴上爷爷的老花眼睛,呵,活像一个小丑!她弯着腰捶着胸来到我面前奶声奶气地对我说:“小姨,你看我像故事书里的智慧老人吗?”我看到她这副模样,不禁哈哈大笑。子慧看看我又看看自己,满脸疑惑地问:“怎么了?我到底像不像嘛!”她见我还是笑而不答急得跺起脚来,我这才止住笑,说:“像,像极了!”小侄女听后这才满意地离开了。

论湖湘文化精神

论湖湘文化精神 湖湘文化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其精神内核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精神。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湖湘文化的发展中。无论是其历史传承、哲学思考、传统的经世致用学风,还是敢于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都体现了湖湘文化既遵从于传统文化的和谐内核。又别有发展的独特风貌。这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并培育造就了独特的湖南人精神存在决定意识,不同地域的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地带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直接影响到水文、植被和人民生产生活,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文环境,又影响人们习俗风情、饮食习惯、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并形成具有该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我们称之为湖湘文化。

基本精神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具体表现在:一是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二是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继为贾谊。三是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 新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今天湖南人应当发掘与弘扬的湖湘文化优良传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3 □金 乐 邓和秋 摘 要:湖南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地理上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但千百年积淀的湖湘文化赋予了湖南人一种经世济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正是这种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从而较快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全面的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创新以及提出了基于湖南实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关键词:湖湘文化 湖南文化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10)02-142-05 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 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从内容上说,它主要包括湖湘哲学思想、湖湘文学艺术、湖湘史学、湖湘教育、湖湘宗教、湖湘民俗民风、湖湘饮食、湖湘广播电视、湖湘新闻出版、湖湘科学技术等等。湖湘文化产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湖湘文化为依托、以赢利为目标、以实现湖南文化强省为归宿,借助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从事湖湘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在外延上湖湘文化产业要比湖南文化产业内容丰富,我们所说的湖南文化产业都包含在湖湘文化产业之内[1]。就普遍意义而言,湖南文化产业等同于湖湘文化产业。 一、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与文化事业相对应,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 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九大门类。实际上,文化产业的范围远远不止以上门类。我国文化产业的范围最起码还应该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信息产业的成分。 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头。最早称湖南为“湖湘”者是五代十国时担任潭州军府事的武陵人周行逢。到宋代时,朱熹称南宋时由胡宏和张栻先后在南岳和长沙岳麓、城南书院讲学的这一派为“湖湘学派”。元、明、清以来,“湖湘学派”的称法被学者们沿用,但同时又有“湖南学派”、“湖南一派”、“湖南道学”、“湖南学统”、“潭学”“湘潭学派”、“湖南理学”、“湘学”等一些称法并列。到了近现代,学者们则多盛称“湘湖学”、“湖南学”或“湘学”。而真正称之为“湖湘文化”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早、中期,其时因为大陆出现“文化热”,海内外一些学者对于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湖南地方文化发生兴趣并展开研究,从而便创造了这个名词。 楚文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化。楚文化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中期,它融合了周边地区的异族文化,特别是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加上楚人博采众长、因时变革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楚地诸民族特色的新文化,这种文化一经形成,便立即向四周辐射。据载向南辐射到两广,向东辐射到江西和安徽,向西辐射到四川,向北辐射到河南等地。楚人入湘后,湖南土著居民便普遍地学习由楚国输入的文 2 413 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立项,项目课题(0809ZZ33) 作者简介:金 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湖南娄底,417000; 邓和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员,湖南娄底,417000。

人物性格特点

六上复习资料 人物特点 蔺相如: ( 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 ( 爽直磊落、知错就改 ) 郑成功: ( 收复台湾、爱国爱民 ) 肖邦: ( 热爱祖国、热爱音乐 ) 杜甫: ( 热爱祖国 ) 夏洛蒂三姐妹:(强好胜、意志坚强) 哈尔威:(于职守、舍己救人) 陆游:(热爱祖国、渴望祖国统一) 乔依: ( 乐于助人,不图回报 ) 霍金: ( 勇敢顽强、不屈不挠 ) 鲁滨逊: ( 聪明机智、毅力坚强、善于创造) 姥姥: ( 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 牛郞: ( 吃苦耐劳、心地善良 ) 织女: ( 心灵手巧、美丽贤惠 ) 王母娘娘: ( 心狠手辣、不顾亲情 ) 谭千秋:(恪尽职守、关爱学生) 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詹天佑:(身先士卒,杰出爱国) 成语分类 来自历史故事:卧薪尝胆完璧归赵四面楚歌望梅止渴 (勾践)(蔺相如)(项羽)(曹操) 人的优秀品质: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忠于职守孜孜不倦 来自神话故事:火眼金睛八仙过海开天辟地精卫填海 来自寓言故事:叶公好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画蛇添足 爱国的成语:精忠报国鞠躬尽瘁一心为国忧国忧民 描写山水的:清奇俊秀山清水秀江山如画风光秀丽 阴森森冷冰冰乐颠颠咝溜溜亮晶晶 人的口才好: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滔滔不绝 晨钟暮鼓:明争暗斗出生入死古往今来里应外合 潸然泪下:恍然大悟庞然大物井然有序戛然而止 与戏曲有关的:锣鼓喧天唱念做打有板有眼余音绕梁 珍惜时间的:争分夺秒分秒必争一刻千金尺璧寸阴 精神集中的: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专心致志 形容名气大的:举世闻名驰名中外大名鼎鼎天下闻名 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顷刻间一瞬间转眼间霎时间刹那间

湖湘文化精神

从“新时期”湖南小说看湖湘文化的担当精神 摘要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系文化,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湖湘文化名人对湖湘文化的塑造及定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新时期”湖南小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长期受湖湘文化影响和浸润的作者创作的作品多多少少保留了一些湖湘文化精神的“影子”,“新时期”湖南小说从小说中的人物这个侧面反映出了湖湘文化的强烈的担当精神。 关键词“新时期”湖南小说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秉笔直书 文学的地域性,一方面表现为同一区域的作家在题材、主题选择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特定的地域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随着源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文化湘军”的兴起,带有典型“湖湘文学”烙印的“新时期”湖南小说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些土生土长或者长期生活在湖湘大地上的湖南作家创作的小说或多或少融入了以湖南人、湖湘地域及湖湘文化为创作背景的素材。这些小说题材、内容虽有不同之处,但源于湖湘文化的担当精神却一脉相承。 一、“新时期”湖南小说 从时间方面界定,“新时期文学”是指76年4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尤其是78年12月十一届山中全会“拨乱反正”之后开始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新时期文学的历史还很短,作为一个独立时段的文学成就还有待历史的验证,但毫无疑问这个时期的文学是与这个时期的经济一样繁荣。这个时期社会现实急剧变化,受到冲击的文化观念不断变化,不同时空的价值共同交汇,大众文化的兴盛、精英文化的转型、主流文化的分化使一些貌似对立的命题和谐地共生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之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文化湘军”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成为文化界的一朵奇葩。这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深刻的变化,反映社会思潮的文学作品雨后春笋般的呈现出来。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真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本文拟以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古华的《芙蓉镇》以及阎真的《沧浪之水》为例,探讨一下湖湘文化的担当精神。 二、湖湘文化的影响因素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湘文化作为中华大地上的一支地域性文化,自有其特点。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一种特定的“生态文化”,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关于这一点,钱基博先生曾就湖南的地理环境对湖湘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发表过独到的评述: 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叠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

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的体现:《湖南九章》

湖南九章 由湖南大学文学院倡议发起并在红网大力支持下进行的《湖南九章》征集评选活动,历时两个月,经由广泛热烈的网络评选和权威审慎的专家评选最后选定。这九篇经典之作是:屈原《湘君》、贾谊《鵩鸟赋》、陶渊明《桃花源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周敦颐《爱莲说》、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序》、王夫之《船山记》、杨度《湖南少年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其中米芾的《潇湘八景图诗序》,是网友推选并经专家议定入选的作品。 《湖南九章》评选活动的倡议开展首先缘于对湖湘文化的传承。湖湘文化是湖南人的血脉和精神支柱。培育并饱受湖湘文化滋养的湖南的山、湖南的水和湖南的人,自古以来,深受世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泼墨如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堪称经典的文学篇章。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这些描写湖南的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心萃取和集中展示,深入发掘与解读其中所体现的湖湘精神内涵,推进广泛阅读和广泛传播,促进三湘子弟湖湘文化自信的提升,为建设美好新湖南提供新的精神支撑。

目录 1.潇湘晨报2012年7月12日文章:《重温经典九章,品味湖湘文化精髓》……………………………………………………………3-8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9) 3.杨度《湖南少年歌》…………………………………… 10-14 4.陶渊明《桃花源记》…………………………………… 15-16 5.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17-22 6.周敦颐《爱莲说》 (23) 7.屈原《湘君》…………………………………………… 24-25 8.范仲淹《岳阳楼记》…………………………………… 26-27 9.贾谊《鵩鸟赋》………………………………………… 28-29 10.王夫之《船山记》 (30)

湖湘文化课堂心得体会【1】

课堂心得体会 当初怀着一份敬仰的态度报选的“湖湘文化”公共课,自身的兴趣使我十分想了解湖南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想深入的了解这里的文化底蕴。 在前两周的课堂上,吴老师首先向我们概述了湖湘文化的体现方面,其中包括有各民族的信仰、图腾、婚庆习俗、丧葬习俗和农耕文化、服饰文化等等。 课上我了解了湖湘文化的渊源,用官方的话来说: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 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学者称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这两个渊源分别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两个层面。在思想学术层面,中原的儒学是湖湘文化的来源,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从社会心理层面,如湖湘的民风民俗,心理特征等,则主要源于本土文化传统。这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所以,探讨研究湘学者,能发现湖湘文化中的儒学正统特色,无论是周敦颐、张南轩,还是王船山、曾国藩,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都是以正统的孔孟之道为目标;而考察湘人者,则更会感觉到荆楚山民刚烈、倔劲的个性。当然这两种文化组合是相互渗透的:湘人的性格特质,又受到儒家道德精神的修炼,故而能表现出一种人

格的魅力和精神的升华。如曾国藩在自我人格修炼时追求的“血诚”、“明强”,常使我们体味到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妙处,"诚"、"明"的理念均来自于儒家典籍和儒生对人格完善的追求;而"血"、"强"的观念又分明涌动着荆楚蛮民的一腔血性!包括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其成员主要是湖湘之地的山民,曾国藩既看中了他们的质直、刚劲的湘人性格,又要求他们学习儒家道德和文化修养,体现了他对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自觉运用。 课上,老师生动形象的为我们讲解了湖南湘江两岸文化,运用实例向我们具体的解说了文化的起源,更进与发展。使我充分的认识到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进而以此类推,我可以解释我们陕西地方文化的特色形成原因。比如说,湖南苗族人会在木窗上雕刻蝙蝠或者石榴,是取蝙蝠中“福”的谐音和石榴多籽“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我还从这几堂课上认识到,文化因为地域而产生差异,但是也有共通之处。比如说很多地方都会有一两位公众信奉的神,以寄托人们心灵上的愿望,或者祈祷年岁平安,除此之外,很多人对蟾蜍多有“招财进宝”的认识。文化受地域影响,往往有着差异化的发展,但是因为同是人类这一个物种的生活习俗,必定是大有共通之处的。 因此湖湘文化这一门课程应当抱着以局部概观全体的态度去深入学习。说不定,还能总结出一点我陕西文化特点来。

湖湘文化与湖湘精神——朱汉民

朱汉民:朱汉民,1954年7月生,湖南省邵阳市人。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获得湖南省第七届“徐特立教育奖”,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与教学,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遴选为校级、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被湖南省委、省政授予“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被评为湖南大学首届“师德标兵” 、“科研标兵”,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担任的学术兼职有:国际儒联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客座研究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学会理事、湖南省人民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实学会副会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船山学社副社长等。 湖湘文化与湖南人精神 朱汉民 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我跟大家在这里一起讨论一个话题,我想在座的可能大多数都是湖南人,也有很多是从外省到湖南来学习的,可能都对我们湖南文化感兴趣。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这个题目就是“湖湘文化与湖南人精神”,也想试图把我们湖南人的一些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里体现最突出的湖南精神做一些介绍。回头我会留一点时间给大家再作交流。 我分几个方面来讲,首先讲一个提要,就是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是我们这个世界上、地球上唯一连续的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四大古文明中其它的古文明基本上都中断过,唯一能连续到现在的只有我们的中华文明。我们要有这个概念,像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他们是历史上的文明,因为比如古代的埃及和现代的埃及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印度和后来的古印度也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只有后来的中华文化和古中华文明是一个概念。我们追述最早的古文明和我们今天的文明是连续的,包括我们的文字都是连续的。我们今天用的文字实际上往前追溯就是我们最早的青铜器上的文字,还有甲骨文。 中华文明是这样的一个文明,到了21世纪中华文明正在崛起,以不可阻挡地趋势在崛起。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和空间的实体。说时间我们通常讲五千年文化,讲空间是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一个文明,它是由许多具体的区域性的文化所组成的,是由非常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所组成的。今天我们讲的湖湘文化就属于这些区域文化之一。同学们来自于中国的各个地方,而各个地方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区域文化。那么我们的湖南区域文化叫湖湘文化,它应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也是一个非常由区域特色的文化,其原因就是出了一大批的人才。我来自于岳麓书院,书院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句话大家很关注,当然这句话也受到许多人的非议,因为这幅对联说得的口气有点大。他们对“惟”字不了解,其实这个“惟”在古代是个发语词。当然历史上湖南人是有点自我,比如毛泽东写的诗很有大气,像“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像这样一种精神气质,确确实实体现了湖南人的一种特色文化。 所以我今天就讲两个东西,第一个就是我们的区域文化,讲一下它的来龙去脉,第二个就是区域文化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称之为湖南人的精神。第一个我们来讲湖南文化的内涵与源流。为什么叫“湖湘文化”而不叫“湖南文化”,不叫“楚文化”(因为惟楚有材),以及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叫法?为什么大家认同“湖湘文化”,在大家讨论湖南文化命名的时候,也是有争议的。因为大家都在讲湖湘文化,我们就来定义一下湖湘文化。首先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东西就是文化与自然。在人没有产生之前的茫茫宇宙,我们称之为自然,由于产生了人之后,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了很多东西,比如房子、工具、技术等等,我们不是自然采集,而是种植、养殖,植物、动物来供我们的日常之需,这就是我们称之的文化。所以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所以我们讲“湖湘文化”,通常是广义的。大家到湖南农业大学来,知不知道湖南农业的源头?以前世界上最早的稻谷最多也不过8000年前的,而在湖南道县发现的稻谷,是在12000年前。但是那些考古学者发现这个稻谷的时候,他们几乎

论湖湘文化对近现代史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个人论文 论湖湘文化对近现代史的影响 指导老师:江燕 作者:左超 班级:传媒113班 学号:1109010340 完成时间:2012年4月20日

论湖湘文化对近现代史的影响 【引言】2011年作者在参观岳麓书院时看到这样两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和“吾道南来,原 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湘楚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人杰地灵,到了近代更是人才辈出。翻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我们不难发现,活跃在中国近现代史舞台上的湖湘名人出奇得多,而且他们大多对近现代的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现代湖南人才群集现象的出现仅仅是因为偶然吗?这种特殊历史现象与独特的湖湘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摘要】本文将就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湖湘人才群集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并由此现象总结出湖湘文化中影 响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六大特征,进而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分为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时期、维新变法时期、亥革命前后到民国时期、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分别讨论这五个时期涌现出的杰出湖南人士对近现代中国的巨大影响。最后,总结性的论述近现代湖湘文化于今日中国的意义。 【关键词】人才群集近现代史湖湘文化影响 【正文】 一、近现代湖湘人才群集现象 近代以前,湖南人物罕见史传。【1】一部《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收录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名人3005人,其中湖南籍的仅23人,占同期全国名人总数的0.77%。而近代以来,情况就大不同了。据统计,从1840年到1919年,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的各类知名人物1238人中,湖南籍的就有116人,占总数的9.4%,而在著名的761位历史名人中,湖南籍的竟有83人,占总数的10.9%。 另据《中共党史人物简介》列举的515位党史人物中,湖南籍的有89人,占总数的17.3%;其中党的杰出领导人和创建时期的主要领导人有13人,占总数的48%;在1955年授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245位中将以上的将帅中,湖南籍的有73人,占总数的28.7%。这种现象常令世人惊叹不已。一篇刊登在纽约《北美日报》上的"社论"这样称道:"湘籍历史名人、学者、政治家人数之多,近百年一直居各省之冠。" 为了更直观、明了地分析并讨论近现代湖湘人才群集现象,我们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一百年的时间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 (1)鸦片战争前后 (2)太平天国时期 (3)维新变法时期 (4)辛亥革命前后到民国时期 (5)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按照时间顺序,列出各阶段涌现出来的湖湘杰出名人,如下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