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区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南

福建省区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南
福建省区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南

福建省区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南

一、资源概况

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濒临东海和台湾海峡,海岸线长达3324km,受季风和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福建沿海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中中部沿海最丰富,南部沿海次之,北部沿海再次,具有由沿海向内陆迅速递减的特点。年变化特征是秋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

福建沿海70m高度平均风功率密度≥200W/km2的技术开发量为13410MW,可开发面积为3780km2;≥250W/m2的技术开发量为10910MW,可开发面积为3058km2;≥300 W/m2技术开发量为9550MW,可开发面积为1825 km2。

闽江口-夏门一带沿海,是风能资源开发条件最好的区域,另外,受台湾地形屏障保护,热带气旋灾害风险相对较小,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漳浦以南沿海是另一个风能资源可开发条件好的区域,特别是东山、诏安一带,南部沿海的诏安存在风功率密度较高区域,但由于该区域有可能遭受来自于巴士海峡和南海直接比上的热带气旋袭击,有一定热带气旋灾害风险;北部沿海较差,但局部区域隐含一些具有较高可装机密度的地方,如霞浦的东冲半岛和连江北茭,以及海岛区域。

二、电价

2014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适当调整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3008号),决定陆上风电继续实行分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同时,将第I类、II类和III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降低2分钱,调整后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49元、0.52元和0.56元;第IV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维持现行每千瓦时0.61元不变。

图1:全国风力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分区图

新的风电标杆电价适用于2015年1月1日以后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准但于2016年1月1日以后投运的陆上风电项目。

表1:2014年调整后的全国风力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表

福建省属于Ⅳ类资源区,本次调价对福建地区的风电建设投资收益没有影响。三、经济性评价

如按照风电项目满发小时数最低的1700小时计算,则单位千瓦静态投资应控制在7500元/kW以内,才能保障8%的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当满发小时数达到2000小时,则单位千瓦静态投资不超过9000元/kW即能保障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不低于8%。

图2:不同满发小时数和投资水平下的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图

四、风电建设情况及利用小时情况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4年风电产业监测情况》,截止到2014年底,福建省风电项目累计核准容量242.75万千瓦,累计在建容量83.4万千瓦,新增并网容量13.2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159.35万千瓦。根据能源局《201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2 015年上半年,福建省风电新增并网容量4.2万千瓦,到6月底,风电累计并网容量163. 55万千瓦。

表2:福建地区风电利用情况

从近几年数据来看,福建省风电利用小时数基本保持在2500小时以上,其中2014年风电利用小时数2478小时可能是因为气候影响造成的(据中国气象局分析,2014年我国风电集中分布地区的70m高度风速比2013年偏小8-12%)。

综上分析,福建省沿海地区风资源非常好,投资收益比较高,但是沿海地区易受台风影响。内陆地区也存在风资源偏高地区,但是资源整体条件不太好,风资源不连续,地势起伏及电网薄弱,可能增加前期建设成本和送出问题。由于福建省属于生态保护区,应避开重要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自然遗迹、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和生态敏感目标。因此,具体项目需要具体分析,选址需要考虑资源、地形、气象、电网和生态保护等因素,做好项目前期的选址、评价和分析工作。

五、核准流程

目前,福建省风电项目申报/核准流程执行国家有关要求。

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流程

一、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流程

(一)风电项目宏观选址工作流程说明图解

风电场宏观选址流程说明 一、流程总说明 1.风电场宏观选址的概念 风电场宏观选址是在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风电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详细调查地区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广泛收集区域风电场运行数据,通过对若干场址的风能资源、电网接入和其它建设条件的分析和比较,确定风电场的建设地点、开发价值、开发策略和开发步骤的过程,是保证公司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风电场宏观选址主要指导文件:《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2.影响风电场宏观选址的主要因素 风电场宏观选址,要结合以下因素对候选风电场进行综合评估,并拟定场址:风能资源及相关气候条件、地形和交通运输条件、土地征用与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地质、接入系统、环境保护以及影响风电场建设的其他因素。 3.风电场宏观选址的基本原则 1)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质量好 拟选场址年平均风速一般应大于6m/s,风功率密度一般应大

于200W/m2;盛行风向稳定;风速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风切变较小;湍流强度较小;无破坏性风速。 由于各地区风电上网电价不同、风电场建设条件与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可安装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同,风电场最低可开发风速从6~7米/秒不等。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3)满足联网要求 认真研究电网网架结构和规划发展情况,根据电网容量、电压等级、电网网架、负荷特性、建设规划,合理确定风电场建设规模和开发时序,保证风电场接得进、送得出、落得下。 4)具备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 拟选场址周围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应满足风电机组、施工机械、吊装设备和其它设备、材料的进场要求。场内施工场地应满足设备和材料存放、风电机组吊装等要求。 5)保证工程安全 拟选场址应避免洪水、潮水、地震、火灾和其它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气象灾害(台风)等对工程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

ICS 备案号: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xxxx-200x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 (征求意见稿) 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DL/T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xxxx-2QQx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 批准文号: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电力「2009]16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委托开展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编制风电并网技术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 2005于2005年发布实施,对接入我国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提出了技术要求。该规定主要考虑了我国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风电机组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接入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对风电场的技术要求较低。根据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情况,各地区风电装机规模和建设进度不断加快,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原有规定已不能适应需要。为解决大规模风电的并网问题,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实现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土要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提出技术要求,由风电场技术规定、风电机组技术规定组成。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小东宋漩坤张琳郭佳李炜李冰寒韩晓琪饶建业佘晓平

风电项目管理经验

风电项目管理经验 一、要作好项目前期的施工策划工作 由于风电安装项目是一个新起步的非水电项目,其工程特点就是工期短、施工场面开阔、所用施工设备大而多,往往中标后就面临着施工履约,用于施工准备的时间不多。因此,作好项目前期的施工策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项目中标后,首先要选定项目经理,并以有一定风电施工经验的人员组建项目施工团队——项目部,这些人要尽快熟悉招标文件,了解合同边界条件。; 其次要确定资源配置特别是主吊设备。风电机组安装现场条件差、场地狭小、安装部件尺寸大而且单位重量大、吊装高度高,施工难度特别大,安全风险特别高。如1.5Mw风电机组,其塔筒高度就达到60m,转轮直径77m,机舱重达61t,安装用的主吊设备必须是350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500t汽车起重机,而国内吊车市场是需大于供,属卖方市场。因此必须锁定主吊设备,只有优质的施工设备,才是项目履约的保证。第三要确定经营管理模式。目前风电施工基本采用外协队伍的方式,因此明确分包工程项目及工作范围,按工程局的管理要求立项、招标,选定合格的分包协作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第四是现场管理人员的选择确定。风电场施工战线较长,需要沟通、协调的工作量较大,一个人要同时应付许多方面,对外要协调跟业主、监、厂家和地方征地等关系,对内要与局内土建分局处

理分包管理等事宜,加之单台风机安装时间短,因此资料整理、文函往来就必须快,“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显现无疑。所以现场管理人选必须具备效率高、作风过硬且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等特质。 二、强化执行力度,严抓内部精益化管理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风电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是十分形象的。1天就可能吊装一台风机机组,一周就可以完成单台风机的附件安装、风机调试及并网发电,一天的到货就可能摆满规划的设备堆放场。因此,风电施工必须要强化执行力度,严抓精益化管理,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只有超前的施工计划、超前资源安排投入,快速处理每天的事务,现场遇到的问题才能及时得到业主解决,才能给物供部门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物资采购的询价、比价,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工期内、在市场价格较低的时段内购货,节约采购成本,以免在很快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时,耽误时机。由于风电场布置分散、安装场地狭小,但风机塔筒、叶片太长,安装现场一般都不具备堆放的条件,同时机组吊装使用的都是超大型吊车,这些吊装、运输设备不管是我们内部的还是对外租赁的,每天的固定费用都是好几万,所以要控制现场的成本,首先就必须控制好吊装、运输设备。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在制定风机安装的工期计划的同时要制定设备供货计划,还要多与业主、监理沟通,确保设备供货满足现场安装需要,避免施工设备等待时间,减少长距离的设备转场。集中时段使用大型设备,尽可能减少大型设备在施工现场的闲置,这样既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又节约施工机械的使用成本。如果风电项目的机械费用控制不好,那风电项目的经营将

风电相关国家标准整理

国家相关标准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 主要依照IEC61400-12-1:2005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是目前唯一一个正式版本电流互感器级别应满足IEC 60044-1 电压互感器级别应满足IEC 60186 功率变送器准确度应满足GB/T 13850-1998要求,级别为0.5级或更高 IEC 61400-12-1 功率曲线 IEC 61400-12-1 带有场地标定的功率曲线 IEC 61400-12-2 机舱功率曲线 IEC 61400-12 新旧版本区别 对于垂直轴风电机组,气象桅杆的位置不同 改变了周围区域的环境要求 改变了障碍物和临近风电机组影响的估算方法 使用具有余弦相应的风速计 根据场地条件将风速计分为A、B、S三个等级 根据高风速切入和并网信号可以得到两条功率曲线 风速计校准要符合MEASNET规定 风速计需要分级 电网频率偏差不超过2HZ 场地标定只能通过测量,不能用数值模拟 场地标定的每一扇区分段至少为10° 可以同步校准风速计 改进了对风速计安装的描述 通过计算确定横杆长度 增加针对小型风机的额外章节 MEASNET标准和旧版IEC61400-12标准区别 使用全部可用的测量扇区,否则在报告中说明 不允许使用数值场地标定 场地标定更详细的描述,包括不确定度分析 只允许将风速计置于顶部 风速计的校准必须符合MEASNET准则 不使用AEP不完整标准 轮毂高度、风轮直径、桨角只能通过测量来判定,不能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判定报告中必须提供全方位的照片 IEC61400-12-1:Pow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electricity producing wind turbine(2005)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 可选择:场地标定 IEC61400-12-2:Power curve verification of individual wind turbine,单台风电机组功率曲线验证(未完成)

风电机组检修维护工作经验总结与探索资料

风电机组检修维护工作经验总结与探索 (中电投东北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中电联科技中心为我们创造了这次学习和交流机会。中电投东北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在集团公司和东北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有北票北塔子、大连驼山、赤峰亿合公和煤窑山四个风电厂投产发电,装机台数229台,运行容量29.74万千瓦,资产总额20.8亿元。下面我就公司在风电厂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积极推行标准化作业 由于风电行业规模发展时间较短,各项标准相对不够完善,而且风电厂存在地理位置偏僻、机组分散、运行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使风电机组检修维护作业存在很多困难。为此,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适用于风电厂的检修维护模式和管理方法。首先,我们从建章立制做起,编制并修订了符合风电厂特点的21项安全管理制度和27项生产管理制度,制定了风电厂防雷、防汛、防暴风雪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反事故措施。其次,做好风电厂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要求,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同时,参照中电投东北公司下发的《火电机

组检修标准化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风电厂检修项目计划,提前做好检修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执行检修文件包制度,严格执行风机半年检和全年检的项目清单,为提高风机设备维护、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二、加强风机运行指标分析和维护消缺管理 通过对发电量、可利用率、平均风速等统计指标的统计分析,并把风机频发的故障作为分析的重点,逐步积累风机运行维护经验。其中,发电量的多少是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影响发电量的因素主要包括风资源情况、机组性能情况、电网情况等多种因素,风资源情况是最主要因素,但是一经选址,一个风场的风资源状况就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这就使得机组性能、机组可利用率、风电场运行维护水平成了决定一个风电场出力的主要因素。 1. 各风厂年利用小时指标 2010年,北塔子风电厂利用小时为2409小时,亿合公风电厂利用小时为2432小时,驼山风电厂利用小时为2434小时,煤窑山风电厂利用小时为497小时。 2. 年度发电量指标分析(以北塔子风电厂为例)

风电项目的建设流程

风电项目开发实施同题建议 风力发电是一种主要的风能利用形式,风力发电相对于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我国自l 989年建成首个现代化风电场,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风能协会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81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9637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7%,占全球风电装机的27%。去年风电上网电量1534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8%。20年来,风力发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规模经济性日益明显。资料显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经初步估算,我国可用于风力发电的风场总装机客量超lO亿kW。约相当干50座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按2006年国家发改委修订的我国风电发展规划目标,2020年将达到3000万kW。除国家特许权招标的风电项目及国家发改委核准的5万kW以上的风电项目外,各省核准的49.5Mw风电项目占了很大比例,本文就49.5Mw风电项目开发和实施的过程进行介绍并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1 49.5MW风电项目开发 1.1 49.5MW风电项目开发流程 风电场选址、与地方政府签订开发协议、风能资源测量及评估,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初可研及评审、报发改委取得立项批复、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可研、取得相关支持性文件报发改委核准。 1.1.1风电场选址 目风电场选址可委托有经验的咨询单位进行,主要考虑选址凤能质量好、风向基本稳定、风速变化小、凤垂直切变小、揣流强度小、交通方便,靠电网近,对环境影响最小、地质条件满足施工的地区。 1.1.2与地方政府签订开发协议 投资商与地方政府共同组织现场勘查,收集相关资料后签订风电开发协议.主要包括风电开发区域、近期开发容量,远期规划,年度投资计划、工程进展的时间要求等。1.1.3风能资源测量及评估 委托专业安装公司安装测风塔,安装地点应选址该风电场有代表性的地方,数量一般不少于2座,若条件许可,对于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区应增加至4~8座,测风仪应安装在10m、

我国的风能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国的风能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南京工程学院张德军 摘要: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尤其是风力发电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而对应用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和调制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重点介绍了我国的风能资源情况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明确了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并进一步阐述了风力发电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风力发电的优势。 关键词:风力发电;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内容: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Wind Power Technology .LI Jianlin,GAO Zhigang,FU Xunbo,LI Zhengmin(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circumstance and the short supply of the energies,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enerable energies,especially the wind energy.It i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the various countries’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wind electrical machinery, focusing on our country’s wind energy resources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pointing out the main problems, analyzing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clarifying the main measures and means of wind power faciliti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advantages of wind power are further elaborated on. Keywords wind power gener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一、我国风力资源与风电发展的现状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西北、东北和华北等地区。我国风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32.26亿kW,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就有2.53亿kW,居世界首位,与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3.78亿kW)为同一量级,具有形成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资源潜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kW。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风力发电产业,1996年就制订的《乘风计划》,旨在鼓励提高中大型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和国产化率,“十五”期间计划在风力发电产业投资15亿元。目前,全国累计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近20万台,用作解决西部无电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广东、福建、内蒙古、新疆等地已建成26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近50万kw。尽管我国近几年风力发电年增长都在50%左右,但装备制造水平与装机总容量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的0.11%,风力发电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的风力发电建设规模小,没有形成经济批量,且风电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我国风电场每千瓦造价约8000~9000元,风电场的风能年利用小时数一般为2700h,发电成本约为0.6~0.9元/kWh;一些地方的风能利用小时数达到3200h,发电成本可降到0.45~0.70元/kWh,与常规的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相比,成本仍然偏高。存在的问题包括:(1)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在生产工艺、外观质量、运行的可靠性方面与国外机组有一定的差距; (2)产品品种还不齐全,目前,我国百瓦级的户用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可大批量生产,千瓦级的风力发电机组也可小批量生产,而10千瓦级的产品在国内还不能够生产,没有可供的产品;

丹麦海上风电发展及其经验借鉴_严晓建

丹麦海上风电发展及其经验借鉴 严晓建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在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海上风电正逐渐成为各国风能开发的重要战略方向。我国拥有丰富的近海风能资源,为我国的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但相对于发达国家风电产业的发展,我国的风能利用和海上风电发展还远远不够。丹麦是海上风电强国,为了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其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规划与强制性措施和财税激励政策以及海上风电场建设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丹麦;海上风电;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T K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13-0082-03 随着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和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世界各国都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其中风力发电因其相对其他新能源较为成熟的优点,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当前,全球陆上风电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08年12月底,全球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2亿k W,2008年,全球风电增长速度为28.8%,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700万k W,同比增长36%。其中,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约1215.3万k W,成为全球第四大风电市场, 2008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24.6万k W,同比增长89%。随着陆上风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海上风电因其风能资源更加稳定丰富、不占用土地空间等优势逐渐引起各国重视。 1 世界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就开始了大范围的海上风能资源评估及相关技术研究。欧洲海上风电的开发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2000年小规模项目的研究及示范阶段。1990年,世界上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安装于瑞典N o g e r s u n d,容量220k W,离岸距离250m,水深6m。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风电场建于丹麦波罗的海的洛兰岛西北沿海的V i n d e b y附近。随后,荷兰、丹麦和瑞典陆续建成了一批海上风电示范工程项目,装机规模为2M W~10M W,风机的单机容量为500k W~600k W。这些早期的风电场多建于浅水海域或带有保护设施的水域。自2000年起,兆瓦级风电机组开始用于海上风电项目。如瑞典的U t g r u n d e n风电场安装了E n r o n W i n d70/1500机组(单机容量1.5M W);英国B l y t h 风电场安装了2台V e s t a s V66/2000机组(单机容量2M W)。至2000年年底,全球仅有8个小型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最多为10.5M W,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为220k W~2M W。 2001年3月,全球第一个具有商业化规模的海上风电场M i d d e l g r u n d e n在丹麦哥本哈根附近海域建成,总装机容量40M W,共安装了20台B o n u s76/2000(单机容量2M W)机组,年发电量1.04亿k Wh。该项目开启了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的大门,也标志着海上风电步入了商业化阶段。 2002年12月,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场H o r n-s R e s在丹麦的E s b j e r g北海海域建成,总装机容量160M W,共安装了80台V e s t a s V80/2000风电机组,年发电量6亿k W h。随后,丹麦的F r e d e r i k s h a v e n、R o n l a n d和S a m s o等大中型海上风电场相继建成。 2003年11月,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N y s t e d海上风电场在丹麦L o l l a n d建成,总装机容量165.6M W,共安装了72台B o n u s82/2300风电机组。 2007年5月,苏格兰东海岸的B e a t r i c e海上示范风电场成功地安装了全球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R e p o w e r5M风电机组,装机规模10M W,单机容量5M W。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将为全球多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开发、建设、运行和维护等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到2007年6月底,全球新建了18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中以大中型海上风电场居多,最大的装机规模达165.6M W。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全球已有8个国家包括丹麦、英国、荷兰、爱尔兰、瑞典、德国、西班牙和日本建有海上风电项目,共安装了439台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达91.8万k W。其中,丹麦装机容量42.6万k W,位居第一,英国以31.4万k W的装机容量位居第二。 根据欧洲风能协会200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建成的海上风电场已达到30余座,目前正在建设的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已有1600多M W,增长超过70%,欧洲已计划建设或批准建设的风电场装机容量达1442M W。欧洲之外的其他国家正在规划的一些海上风电场也颇具规模,如中国和日本。 2 丹麦海上风电开发及其经验借鉴 丹麦是当代世界风电发展最快最好的国家,目前风力中国市场 2010年第13期(总第572期) 理论研讨 82  2010.3

中国华能风电工程设计导则

中国华能风电工程设计导则 1 范围1 2 总则2 3 风能资源测量12 3.1 风电场宏观选址12 3.2 测风方案13 3.3 测风数据采集与整理18 4 风能资源分析评判21 4.1 风能资源分析21 4.2 风能资源评判26 5 风电场总体规划29 5.1 建设条件初步分析与评判 29 5.2 风电场总体规划34 6 风电机组选型36 6.1 风电机组选型原则 36 6.2 风电机组选型比较 37 6.3 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选择40

6.4 风电场发电量估算 40 7 风电场总体布置42 7.1 风电机组布置方案 43 7.2 微观选址45 7.3 升压变电站位置选择48 8 风电场测量50 8.1 测量原则50 8.2 测量技术要求51 8.3 测量成果59 9 风电场地质勘察60 9.1 勘察时期划分60 9.2 各时期勘察技术要求62 9.3 勘察成果整编69 10 风电场土建设计71 10.1 交通工程71 10.2 风电机组基础设计78 10.3 箱变基础设计 101 11 升压变电站土建设计102

11.1 升压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原则 102 11.2 建筑设计107 11.3 结构设计112 11.4 采暖、通风空调设计 117 11.5 给排水设计123 12 电气设计128 12.1 接入电力系统设计128 12.2 电气一次设计 143 12.3 电气二次设计 158 12.4 场内架空线路设计186 13 消防设计193 13.1 一样设计原则 193 13.2 消防总体设计 194 13.3 工程消防设计 195 13.4 施工消防设计197 14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98 14.1 一样规定 198 14.2 要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00

欧洲风电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风电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盟是世界最主要的经济共同体之一,目前有25个成员国,总面积约为3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6亿。2006年,欧盟国民生产总值为10.8万亿欧元,居世界首位,能源消耗总量17.47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优质能源约占83%,煤炭等固体能源占17%,能源对外依存度为64%。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并应对气候变化,欧盟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自1990年以来,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能源消耗的缓慢增长,至2006年间,GDP年均增长速度2%,能源消费增长0.83%,15年能源消费总量仅增加了约2亿吨油当量,并且通过改善能源结构,使吨油当量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1990年的2.43吨下降到2004年的2.21吨。欧盟能源结构的有效改善与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密切相关,到2006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占其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已达到6.3%。风电在欧盟可再生能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05年欧盟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4000多万千瓦,提前5年实现了2010年风电装机4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2006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在全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达到了30%以上,仅次于天然气发电的新增容量,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4855万千瓦,占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的65%。这些指标充分证明欧盟已成为世界风电发展的领头雁。 一、风电已成为主要替代能源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欧盟就提出了大力发展风电的计划和目标,即: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并且要求其成员国根据这一发展目标制定本国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计划。在丹麦、德国和西班牙等国的带动下,风电在欧盟大多数国家得到了发展,到2006年底,欧盟已有7个国家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100万千瓦,在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前10名的国家中,欧盟成员国占了7个。2006年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欧盟25国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比例达到5.4%和3%,其中丹麦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该国总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比例分别为25%和 20%、德国为17%和7%,西班牙为15%和6%。2006年,在欧盟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风电的增长量超过核电、水电和煤电等,仅次于天然气发电,占全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30%。

风电项目开发流程

一、踏勘现场、确定风电场规划范围 √业主方进行实际现场考察,确定风电场规划建设范围 根据风机布点间距要求,场区实际可利用情况确定风电场规划开发范围,利用GPS确定风电场范围拐点坐标。 二、与政府相关部门签订项目开发协议 √与政府相关部门确定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函 (根据省份要求办理) 需相关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盖章批复同意此风电场开展前期工作(将拟选风电场范围坐标进行盖章确认),通常本文有效期为1年,同时文件抄送省国土厅、环保厅、国网电力公司。 三、设立测风塔与服务 √ 委托相关单位进行该风电场测风塔设立并进行测风服务 ①测风塔宜选在风电场1km~5km范围内且不受风电场尾流效应影响及其他 大型障碍物影响,宜在风电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②采集量应至少包括10m、50m及轮毂高度的风速和风向以及气温、气压等信息,应包括瞬时值和5min平均值; ③委托相关单位对测风数据进行收集,测风数据应连续且不少于1个完整年; 四、风资源评估 √ 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风资源评估分析,编制风资源评估报告 (根据地方要求及业主需求) ①业主协助相关单位收集临近气象站资料(气象站同期测风数据、累年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风速、盛行风向及风能情况); ②委托单位对收集的风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完整性、合理性、缺测及不合理数据处理、代表年分析、湍流强度分析、风切变分析、威布尔分布情况等); ③风资源条件判断(分析测风塔代表年风资源判断,盛行风向及盛行风能方向,可利用小时数,发电量初步估算);

④根据风资源评估情况,判定拟选风电场风机类型,判定该风电场是否具有开发使用价值,给出合理化风资源建议; 五、项目总体规划及可研 √ 项目地形图购买 业主向项目所在地相关测绘单位购买所需地形图(可研阶段:1:10000);√收集资料 1、向项目所在地气象站、气象局收集气象资料: ①距离风电场现场最近气象站的基本描述,包括建站时间、仪器情况、测风仪器变更及安装高度变更记录、站址变迁记录、气象站所在地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 ②气象站基本气象参数,包括累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及持续小时数,累年平均气压、相对湿度、水汽压,累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日照小时数,累年平均冰雹、雷电次数、结冰期、积雪、沙尘、温度低于-20℃、-25℃、-30℃的天数统计等,气象站累年的各个风向百分比统计; ③气象站近30年各年及各月平均风速资料; ④气象站测风仪器变更后对比观测年份人工站和自动站的月平均风速各为多少; ⑤气象站建站至今历年最低气温和大风(最大风速与风向)统计; ⑥气象站关于该地区灾害性天气记录; ⑦与风电场现场实测测风数据同期的气象站逐小时风速、风向资料; ⑧风电场现场测风塔的基本描述,包括经纬度、安装时间、高度、所用仪器型号和仪器标定书等; ⑨风电场现场测风塔一年完整逐小时测风数据与逐10分钟测风数据; 2、向电气主管部门收集资料: ①项目当地电网状况、区域电力系统概况及发展规划; √现场踏勘

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流程

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流程 来源:华人风电网作者:未知发布时间: 2013-8-5 14:46:11 风力发电是一种主要的风能利用形式,风力发电相对于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我国自l 989年建成首个现代化风电场起,截止到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万kW,其中2008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66万RW。20年来,风力发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规模经济性日益明显。资料显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经初步估算,我国可用于风力发电的风场总装机客量超lO亿kW。约相当干50座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按2006年国家发改委修订的我国风电发展规划目标,2020年将达到3000万kW。除国家特许权招标的风电项目及国家发改委核准的5万kW以上的风电项目外,各省核准的49.5Mw 风电项目占了很大比例,本文就49.5Mw风电项目开发和实施的过程进行介绍并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1 49.5MW风电项目开发 1.1 49.5MW风电项目开发流程 风电场选址、与地方政府签订开发协议、凤能资源测量及评估,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初可研及评审、报发改委取得立项批复、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可研、取得相关支持性文件报发改委核准。 1.1.1风电场选址 风电场选址可委托有经验的咨询单位进行,主要考虑选址凤能质量好、风向基本稳定、风速变化小、凤垂直切变小、揣流强度小、交通方便,靠电网近,对环境影响最小、地质条件满足施工的地区。 1.1.2与地方政府签订开发协议 投资商与地方政府共同组织现场勘查,收集相关资料后签订风电开发协议.主要包括风电开

发区域、近期开发容量,远期规划,年度投资计划、工程进展的时间要求等。 1.1.3风能资源测量及评估 委托专业安装公司安装测风塔,安装地点应选址该风电场有代表性的地方,数量一般不少于2座,若条件许可,对于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区应增加至4~8座,测风仪应安装在tOm、30m、50 m、70m的高度进行测风,现场测风应连续进行,时间至少1年以上。 在进行凤能资源评估时选用平均风速、凤功率密度,主要风向分布、年风能利用时间作为主要考虑的指标和因素。 1.1.4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初可研及评宙 测风数据收集齐全后可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初可研,初可研主要包括:(1)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2)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5)项目大体进度安排;(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评价。初可研编制完成后,由业主组织专家 对初可研进行评审,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咨询单位根据评审依据进行修改。 1.1.5报发改委取得立项批复 初可研编制完成后由投资商把初可研上报发改委,等发改委给予立项批复。 1.I.6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可研 可研是在初可研的基础卜进行细化,主要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和规模,论证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查明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工程地质评价和

风电并网运行技术导则自动化部分(试行)1

风电场并网运行技术导则自动化部分(试行) 宁夏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二O一一年七月

批准:丁茂生 审核:马军 编制:施佳锋、孙全熙、田炯、程彩艳

总述: 本导则严格遵循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风电功率预测功能规范(试行)》、《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相关技术要求,综合考虑宁夏电网的特征、宁夏风电发展的趋势及宁夏电网内并网运行风电场的现状,诣在规范宁夏风电的发展,提高宁夏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增强大规模风电并网后与宁夏电网的协调能力,保证宁夏电网能够最大限度的接纳新能源发电。 本导则共包括三部分内容:信息接入及通讯导则、预测系统导则、有功/无功控制导则。

第一部分信息接入及通讯导则 一、总则 本部分内容主要规范调通中心与风电场的通讯方案及信息交互标准,该导则适用于宁夏电网内所有并网运行的风电场。 《调自[2009]319号文附件-省级及以上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总体设计(试行)》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系列导则第532部分:水电及新能源监测分析》 《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Q/GDW 215-2008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导则 DL/T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IEC60870-5-101:2002,IDT) DL/T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IEC60870-5-101:2002,IDT) 二、信息接入要求 调度系统不仅需要接入风电场升压站的信息,还需要接入风电场场内的信息: a)遥测信息: 风电场总有功功率和总无功功率; 单台风机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电流、风向、风速; 风电场的气象信息(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

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流程

风电项目开发前期 工作流程

一、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流程

(一)风电项目宏观选址工作流程说明图解

风电场宏观选址流程说明 一、流程总说明 1.风电场宏观选址的概念 风电场宏观选址是在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风电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详细调查地区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广泛收集区域风电场运行数据,经过对若干场址的风能资源、电网接入和其它建设条件的分析和比较,确定风电场的建设地点、开发价值、开发策略和开发步骤的过程,是保证公司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风电场宏观选址主要指导文件:《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2.影响风电场宏观选址的主要因素 风电场宏观选址,要结合以下因素对候选风电场进行综合评估,并拟定场址:风能资源及相关气候条件、地形和交通运输条件、土地征用与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地质、接入系统、环境保护以及影响风电场建设的其它因素。 3.风电场宏观选址的基本原则 1)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质量好 拟选场址年平均风速一般应大于6m/s,风功率密度一般应大于200W/m2;盛行风向稳定;风速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风切变较小;湍流强度较小;无破坏性风速。 由于各地区风电上网电价不同、风电场建设条件与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可安装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同,风电场最低可开发风速从6~7米/

秒不等。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3)满足联网要求 认真研究电网网架结构和规划发展情况,根据电网容量、电压等级、电网网架、负荷特性、建设规划,合理确定风电场建设规模和开发时序,保证风电场接得进、送得出、落得下。 4)具备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 拟选场址周围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应满足风电机组、施工机械、吊装设备和其它设备、材料的进场要求。场内施工场地应满足设备和材料存放、风电机组吊装等要求。 5)保证工程安全 拟选场址应避免洪水、潮水、地震、火灾和其它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气象灾害(台风)等对工程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6)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避开鸟类的迁徙路径、侯鸟和其它动物的停留地或繁殖区。和居民区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噪声、叶片阴影扰民。尽量减少耕地、林地、牧场等的占用。 7)规划装机规模满足经济性开发要求,项目满足投资回报要求,一般要求风电场资本金回报率不低于8%。 二、风电场宏观选址工作流程说明 1.研究规划

2020年(发展战略)风电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简化)

(发展战略)风电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简化)

风电行业现状概要及发展前景 一、风电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风力资源的储约53万亿千瓦时/年,理论上只要能开发出50%的风力资源就可满足全球的电力能源需求。2010年底,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99亿千瓦,发电量超过4099亿千瓦时,占世界电力总发电量的1.92%。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开始发展风电,欧盟、美国和中国风电市场现阶段左右着世界风电发展的大局。目前风电累计装机位于前10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德国,西班牙,印度,意大利,法国,英国,葡萄牙,丹麦。2010年新增装机位于前10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西班牙,德国,印度,意大利,法国,英国,加拿大,葡萄牙。 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与目前风电五大国相比较,我国的风电资源与美国接近,远远高于印度、德国、西班牙,属于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国家。“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实施。此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为风电产业的电网接入、电量收购、电价分摊和结算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是2009年出台的《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按照四大风能资源区统一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消除了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发电企业投资风电的信心。截至2010年底,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2020年3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目标也在2010年提前实现)。 未来风电发展趋势中国政府把大力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行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并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从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争取使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 第一章“范围”的说明 第1.0.3 条对于目前尚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技术要求且已投运的风电场及风电机组,在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情况时,须参照本标准实施改造。第三章“术语”的说明 1、第3.0.3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风电有效容量的概念。根据统计结果,东北电网已投运风电场出力在4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西北电网中甘肃酒泉地区风电场(总装机为 5160MW)出力在8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内蒙电网的风电出力在6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张家口地区风电场出力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75%以下的概率为95%;张家口某一风电场(装机容量为30MW)出力在风电装机容量90%以下的概率为98%。风电有效容量应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来确定。风电有效容量的确定考虑因素较多,计算复杂,根据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研究,暂提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的选取建议值:对于单个风电场而言,根据风电场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5%~100%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场有效容量。 2 对于风电基地而言,根据风电基地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0%~95%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2、第3.0.4 条和第3.0.8 条关于“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定义。 图1 中以1 个接入220kV 电网的风电场为例进行“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说明。图1“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图例 本定义仅用于本技术标准,与产权划分无关。第四章“风电场技术规定”的说明 1、第4.1 节风电场接入系统 66kV 220kV 并网点公共连接点 3 本技术标准提出用风电有效容量来选择风电场送出线路导线截面和升压变容量,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 2、第4.2 节风电场有功功率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目的: 在电网特殊情况下限制风电场输出功率控制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 3、第4.2.2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每分钟有功功率变化率不超过2%~5%的要求。 本条的制定参考了德国、丹麦、英国等国家相关技术规定:德国要求每个风电场必须具备一定的有功调节能力,可运行在最小出力和最大出力之间的任何一点,可按每分钟1%额定功率的变化速率改变出力。 丹麦要求风电场可将出力约束在额定功率的 20%~100%范围内的任意点上,出力调节速度在1%~10%额定功率/分钟。英国要求风电场可将出力维持在任意设定的运行点上。根据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研究,目前系统调频问题并不突出,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考虑到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增长,借鉴国外风电发展的经验,应对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率提出要求。 根据甘肃目前运行情况,在甘肃现有风电装机648.1MW 情况下, 1 分钟最大爬坡速率值为22.5MW,每分钟有功功率变化率为3%,可

风电发展现状与经验

一、世界风电发展现状与经验 􀂾 风力发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条件:风力发电在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为成熟,过去20年里风力发电成本下降了80%,成为发电成本最接近火电的新能源。这使得风力发电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基础。至2006 年底,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约为7422 万千瓦,当年风电新增装机1500 万千瓦。预计到2020 年风力发电量比重可升至12%。 欧洲是风电发展的领先地区: 风力发电的领先国家有德国、西班牙、美国、印度、丹麦等,它们同时也是风电设备的制造大国。欧洲是世界上主要的风电市场和设备供应商。 􀂾 2006 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7422 万千瓦,其中欧盟25 国总量为4855 万千瓦,占65%。 􀂾 在全球风电制造业中,欧洲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在2006 年全球已安装的风机中,欧洲企业生产的产品份额占85%,在2006 年当年新增份额中占据75%,逐步形成了以丹麦的Vestas、西班牙的Gamesa、德国的Enercon、Siemens 和Repower 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风电制造企业。 􀂾 目前,欧洲是世界各国风电制造企业的重要技术供应商,向世界各地输出技术已经成为欧洲风电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世界风机双馈齿轮驱动技术、无齿轮直驱技术和混合驱动技术三大技术都是首先在欧洲发展起来的。我国30 多家风电制造企业的原始技术均来自欧洲。

欧洲以外的大型风电制造企业有美国的GE Wind 和印度的Suzlon 等。 􀂾 单机容量加大,风能转换效率不断提高:世界风电设备技术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变桨变速恒频型风电机组取代失速型风电机组;发电机驱动方式由直驱式和混合式取代双馈式。 􀂾 政策支持:国外风电发展的成功经验:风电发展较快的国家,如德国、丹麦、印度等国的风电产业都无一例外的得益于政府对风电产业的政策支持。政府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专项低息贷款、国际援助项目等措施积极培育国内风电市场和风电设备制造企业。 二、我国风电发展现状􀂾 我国风力资源储量:“三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储量丰富。我国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 亿千瓦。陆地10米高度层实际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为2.53 亿千瓦,近海地区可开发风能储量为7.5 亿千瓦,共计10 亿千瓦以上。 􀂾 我国风电发展规划与相关政策:从2005 年开始,我国加快了风电发展速度,不断出台各种扶持政策,促进风电产业发展。这些政策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主要涉及技术要求、国产化要求、价格扶持、上网保障、税收优惠、专项资金、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效的促进的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 国内企业逐步取代外国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国内有20 多家企业陆续进入到风电设备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