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第三章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本章摘要:本章是德育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主要论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目标就是讨论德育所要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德育目标,是中小学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制约着整个中小学德育活动及其进程。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是中小学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第一节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概述

一、教育目标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

按照既定的目标行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恩格斯在说到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时曾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目标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或称行为活动的指标。人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人在活动之前,总是根据可能并结合自己的需要,在头脑中设定活动目的,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和达到目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有既定目标的。一般把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的教育活动的总的目标,称之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把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称作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有赖于目标的实现。就教育目标而言,目标总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导向,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可以实现的,且能预测未来的效果。

德育目标就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它是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教育目的对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划,是培养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教育目的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并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

德育目标的确立是德育的首要问题。它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和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德育效果的检测与评定,对整个德育过程具有导向、选择、协调、激励的作用。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是内在一致的,他们具有共同的特征:第一,都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的。一定的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都是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的要求,并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目标,也必然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他们都是由人规定的,体现了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培养人的要求。第二,都具有继承性和超越性。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都是反映人类生活的共同要求,表现出社会生活、社会规范、德育实践领域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教育目标是对培养人的结果的设想或期望,德育目标是对受教育者未来思想、道德面貌的设想或期望。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选择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又要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的德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方面,要求受教育者既能掌握当前现成的社会规范,适应当前的社会精神生活,又要为未来社会生活作准备,体现超越性。超越性意味着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要求方面略高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有的发展水平。总之,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确立在现实基础上,又高于现实,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因而是超越性、先进的,又是现实的、可行的。

二、确定德育目标与内容的依据

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是德育指导思想的核心。制约德育目标、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1、国家对培养人的需要是确定德育目标、内容的根本依据。国家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的根本依据。国家培养人的需要一般包括政治需要和经济需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随着国家发展的形势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随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不同,德育的培养目标与内容也就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始终以巩固政权为中心任务,学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也始终与这一要求吻合。在十一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由抓政治斗争

转向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成了这个历史时期的培养目标,德育内容也是根据这一要求来确定的。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所以德育目标、内容的制定要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来认识德育目标,要站在国家中心任务的高度来认识德育目标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善于随着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认识。

2、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适应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目标、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发展是直接相关联的。我们的德育面临的主要对象是现时代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品德价值观都具有现时代的特征。现时代条件下,受教育者作为主体存在,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在社会物质生产高度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他们对于自身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变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同时,中小学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是一致的。从社会方面看,人的需要是社会需要的主观形式;从人的发展方面看,人的需要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因而德育不能离开社会需要来讲人的需要,也不能离开人的需要讲社会需要。德育目标、内容致力于受教育者德性的发展,同时要体现两种需要。所以在制订德育目标、内容时,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以他们的现有发展状况为基础设定德育目标、内容,并通过德育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3、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对德育目标、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水平。如6、7——11、12岁,即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协调性时期,此时出现比较协调的外部和内部的动作,道德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言行比较一致,动机与行为也比较一致;随着年龄的递增和道德动机的发展,言行一致和言行不一致的分化逐步增大。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道德信念,以提高道德行为的思想境界。11、12——13、14岁,即少年期,为动荡性品德发展时期,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时期一方面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的时期,是世界观萌芽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理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又是心理的发展跟不上生理迅速成熟的时期,是逆反心理、对抗心理出现的时期,是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与依赖错综并存的时期。因此,少年期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过度时期的各种矛盾,使他们日渐趋于成熟化。1

4、15——17、18岁,即青年初期,这时品德发展的明显特点是成熟性。成熟的指标,一是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点、原则、信念来调节行为;二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形成道德行为的观念体系和规划,并促使这些青年发展进取和开拓精神。协调性、动荡性、成熟性,反映了中小学学生品德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即一般性、典型性、本质的特征。当然,各个阶段的特点之间都是交错和联系的,在一个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一个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因此,在确定德育目标、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水平,然后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的重点和要求。如果德育目标、内容一般化,会使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如何使德育工作落在实处呢?这要求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除总体性的、一般性的目标、内容要求外,要有层次目标和内容的序列。如《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在目标部分,分别提出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在德育内容部分,将中、小学分开,提出小学“德育内容和要求”、“初中阶段内容要点”和“高中阶段内容要点”,这样既能保持目标和内容的衔接,又能加强不同年龄阶段的针对性。

4、确定德育目标、内容要有科学理论提供的依据。德育目标、内容是由人来制定、设计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认识,就有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世界观,于是就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内容的设计。所以,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确立德育目标、内容的总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有关文献以及领导人有关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论述,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思想。如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和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决定,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

第二节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一、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德育目标概述

1988年6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同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现在的中小学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现在起,就必须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通知》还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是我国建国以来,以党中央的名义专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颁发的第一个文件,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1990年4月13日,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指出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认知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并逐步树立阶级分析的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主义观点以及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标是做好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来思考:(1)它较为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体制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对公民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比以前更为重视;(2)体现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有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注意到了德育目标分类的必要;(3)体现了社会和个人的统一,对个体道德观念、责任感和道德批判能力等等的培养比以前更为强调;(4)体现了德育目标的相对稳定性,在继承以往的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现实和未来社会发展对学校德育的新的要求。

从以上对我国现行德育目标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我国的德育目标体现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突出了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方向性、全面性、科学性,初步形成了具有逐个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目标体系。

二、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德育目标特点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

1、改变了以往中小学德育目标片面强调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忽视文明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养成的教育,根本否定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在重视初步的政治观点和思想情感教育的同时,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2、改变了以往中小学德育目标脱离我国社会实际,要求过高过大过空的状况,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

3、改变了以往中小学德育目标忽视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状况,针对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他们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小学德育目标、中学德育目标、大学德育目标的相互区别。在小学阶段,强调以“养成”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在中学阶段,改变以往只单纯规定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目标的状况,把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作为德育要求。

4、改变以往中小学德育目标只注重政治思想道德内容准则的教育,忽视了生活能力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明确提出小学生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作为小学德育目标。初中生要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这些变化更加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更加贴近中小学学生的生活实践。

(二)德育目标更加具有层次性

大纲中规定的德育目标,是总结了以往德育目标脱离我国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发展的实际,要求过高、过空的状况,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的,有了较高要求和基本要求两个层次。如1988年《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的“实事求是地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在德育目标要求上区分层次,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和对其中的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别开来。

(三)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

在小学阶段,强调五爱教育,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初中阶段,提出树立国家观念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能力的培养。而高中阶段在政治教育目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以及人生观、社会责任等思想方面要求;此外还提出生活方式、思想方法以及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方面的要求。这些都表明,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性。

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

德育目标体系是指,在一定德育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确定的各级各类具体目标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德育目标的网络系统。按要素结构分,可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德育目标。他们全面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德育目标的横向系统。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小学和中学的德育目标体系。

(一)小学德育目标体系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德育纲要》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具体说,小学德育目标体系按照五大要素的结构,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道德教育素质目标。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应包括:(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热爱生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真诚友爱,礼貌待人。要教育学生树立心目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师生、睦邻友好相待。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3)勤奋学习,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养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盲目消费,在家庭中要尊敬、热爱、关心父母,听从他们正确的教导和指点。(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要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公德,

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小主人。

2、法纪素质目标。教育学生知道国家法律中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等。通过教育使学生理解,纪律是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保证,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交通规则是政府制定的法规,要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从小养成遵守法纪的品质,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教育学生学习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使他们逐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知法和护法的关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

3、心理素质目标。(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正直、宽厚、有同情心,使他们懂得做人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要讲信用,守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知道为人要正直、宽厚的道理。有同情心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之一。(2)教育学生要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使他们知道这些良好的意志和品质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品质。(3)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立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知道生活自理,自觉学习,不依赖他人是自强独立的表现。(4)教育学生确立时效观念,重视质量,勇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

4、思想素质目标。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和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集体中能互帮互助,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2)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祖国的建设,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道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要热爱劳动,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3)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初步学习全面发展地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政治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品质。(1)要教育小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的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着名人物,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要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教育学生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果。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3)要教育学生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初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中学德育目标体系

中学德育目标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核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以此为依据,中学德育目标体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道德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品质,教育学生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热心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劳动,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和珍稀动植物,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育学生真诚友爱待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对人诚恳、善良、公道。能热情帮助别人,讲求信用,尊重异性同学。教育学生生活节俭,自重自强,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要求,能礼貌待人,对人友善,珍惜名誉,不做有损自己和他人人格的事情。穿着整洁大方,符合中学生身份。仪表端庄,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举止;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一定的审美素养。

2、法纪素质目标

教育学生进一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掌握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内容

和法律的基本常识,做到知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帮助学生了解宪法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树立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知道公民依法办事,违法必受制裁。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学校和班级的纪律及有关规章制度,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品质,对违纪违规行为能主动抵制。

3、心理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强意志,耐挫能力等现代人应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并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过分自卑。给自己定下切合实际的努力目标,且能勇敢地接纳自己。培养学生凡事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全面深入地考虑问题,不轻信盲从。学会独立支配自己学习、生活、休闲的时间和方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认真干好力所能及的。对腐朽庸俗的精神产品和活动以及不宜青少年活动的场所有一定的鉴别和抵御能力。

教育学生积极进取、锐意求新,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忍耐力、耐挫力。不轻易被失败和挫折所吓倒。做事持之以恒,在克服困难中找到乐趣。教育学生诚实正直,能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不任性,对自己和他人的事,对大家有利的事能负责到底,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制能力。

4、思想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确立为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而学习的动机,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实际行动。初步树立革命理想,初步懂得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初步具有为人民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教育学生坚持辩证的观点,从实际出发,学会实事求是,全面的看问题,了解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具有较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具有辩证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社会。

5、政治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了解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景和国际形势。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时局的变化,懂得我们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响应党的号召,不说不做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话和事,对违背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能识别和抵制,对团组织的活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党的性质和纲领。提高对党的先进性认识。

[资料] 国外德育目标简介

1、英国尽管没有统一的德育目标,但处处把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在英国政府规定的普通学校8条基本目的中,就有4条谈到德育:“(2)使儿童理解道德的价值,尊重不同的种族、宗教和观点;(3)帮助儿童了解现实世界,了解国家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5)

使儿童了解国家如何确立并保持人们的生活标准以及经济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7)使儿童认识人类在科学、艺术、宗教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他们为获得更多的社会公正所做的探索。”可以说,中学德育是培养英国社会所需要的现代绅士的重要手段。

2、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生活的主体”,使学生产生一种把学校看成是一个“生活共同体”的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换言之,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负有责任,使每个公民都成为有教养的社会公民是法国德育的目标。它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个人道德教育,国家和社会公民教育,国际公民教育。

3、日本于1958年开设德育课,此后进行了多次改革。1984年成立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在3年中相继提出了两大德育改革目标:(1)认为日本德育“最重要的是要打破划一性、僵死性、封闭性等弊端,树立尊重个人、尊重个性、自由、纪律、自我责任或意识——也就是确立重视个性的原则”;(2)把德育放在首位,改“智、德、体”为“德、智、体”,并实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战略。

1990年日本又根据形势的发展,重新颁布了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强调德育应有助于培养建设和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的人,能够为实现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能够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并具有创造性的人。这里的要点一是培养人的尊严,二是培养日本人,其实质在于培养懂得廉耻、服从国家意识的有健全人格的个体,并使全体日本人树立起民族意识。

4、新加坡是一个新兴的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长期的殖民经历、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使新加坡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这些特点也使得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独具特色。

新加坡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西方价值观不断渗入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人们一方面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所体现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对知识及其在生产中应用的不懈追求等价值观念是值得学习的,另一方面,对于西方社会那种纯粹的个人主义行为模式、极端享乐主义以及精神空虚等则必须摈弃。新加坡所要做的正是把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优点结合起来,从可接受的西方价值中吸取精华,同时复兴并加强那些可以赋予生活以意义和目的的东方价值。以上正是新加坡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所面临的任务,即它们应该在灌输共同的忠诚于国家的价值观念、塑造国家精神气质及形成较强的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此,前总理李光耀在1979年对“教育应达到的目标”中有明确的指示:教育一个儿童使他发挥出所有的潜能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和一个有用的公民,他应当被正当的道德观念所指引,能够按照文明的方式生活、工作、竞争和合作。也就是说,“东方和西方最优秀的品质必须融合成新加坡人的优秀品质,儒家伦理、马来传统和印度民族的精神气质必须同科学探究怀疑论的方法及探求真理公开辩论的方法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一点,1979年的《道德教育报告书》第一次明确规定把道德教育正式作为一门课程在学校中开设。该报告指出道德教育应该兼顾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同时还列举了应向年轻人传递的一系列价值“孝敬仁慈、尊敬老人、公民责任感、爱国心、宽容心”等。目前,以下价值观被看作具有深远意义:社会为先;家庭为根;求同存异、协商共处;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第三节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提出的是培养人的规格要求,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因此,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德育内容的实施。那么什么是中小学德育内容?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有哪些?确定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有哪些?这些也是中小学德育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小学德育内容概述

(一)、中小学德育内容的意义

德育内容是规定教育对象必须掌握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中小学德育内容是中小学学生所应掌握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的总和。它是中小学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是进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依据。

(二)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

要确立实施中小学德育应有的内容,应首先了解德育内容自身的特点。中小学德育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阶级性和历史性

所谓阶级性,就是指不同的阶级对中小学实施德育时,有不同的内容。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德育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和手段,“德”首先要符合、体现和反映统治阶级的标准和要求,因

此它必然要用本阶级的政治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去塑造年轻一代。所谓历史性,就是指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教育对象的不同,有的德育内容已不适应现实社会的实际,有的德育内容需要赋予其新的内涵,才能为当代中小学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共同性和继承性

人类社会总是继承和发展的,各个社会总有历史的渊源关系,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如诚实、正直、勤劳、勇敢、合作、关心他人等等,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要努力倡导的,是需要继承的。在以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古代将“礼”“仁”作为德育内容的核心,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德育内容不断扩充,但都没有离开儒家思想“礼”“仁”这个核心。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结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思想瑰宝的一部分,既有其因循守旧的一面,又有其充满教益和活力的一面。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它,批判地继承它,在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稳定性和可变性

所谓稳定性,包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各个时代,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存在着共同性继承性,因而它有一些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在每个社会都有其相对稳定的时期,它有自己的基本的政治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这些也就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它是稳定的。中小学德育的可变性,一方面是由于它具有历史性,在各个社会、各个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政治体系、道德规范,因而德育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必然要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发展,既使是同一个社会、同一个时代,德育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它也是变化的,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德育内容赋予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时代精神。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和中小学德育目标或任务以及中小学学生的年龄和思想实际确定的。它规定着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具体规定了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与道德规范等。它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文明礼貌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的文明礼貌反映了社会主义内部人们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以礼待人;它是自觉的,从真诚地关心人尊重人出发;它是真实的,形式和内容相一致。同时,文明礼貌又是一个人文化思想、道德素养的综合反映,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起码条件。一个讲文明礼貌的人,必然会以礼待人,乐于助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也必然会同他人友好相处,亲密无间。现在一些中小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讲文明礼貌的意识淡薄,文明行为习惯差。因此,我们从文明礼貌入手,培养中小学生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一代,共同建筑一个团结友好的大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纪律是人类维持社会生活和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自觉纪律是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的手段。纪律和集体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一个人破坏纪律,就等于违背了集体和其他成员的利益,剥夺了他人的自由。因而要使学生成为集体主义者,就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对学生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小学德育纲要》对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对人热情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不讲粗话,不打架,不骂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场所的秩序;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养成文明礼貌、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对小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训练他们的行为举止。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首先要求对他们提出一些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要求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要求他们在家尊敬长辈,礼貌待客;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帮助同学,不打架骂人;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等等,做文明的小乘客、小顾客和小公民。文明礼貌体现在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上。中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必须有一个不断反复训练的过程,才能实现行为的习惯化和自动化。通过训练使他们具有基本的文明行为,如说话和气、举止文雅、大方,注意语言美、仪表美和行为美等,并且能够自觉地对不文明的言行进行批评。

第二,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和共同生活中根据共同的社会生活需要而逐步形成的,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最简单、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对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使之遵守社会公德。要教育学生具有基本的文明行为,如在公共场所讲规矩,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妨碍他人的权益,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等。要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明行为价值的认识,养成文明的习惯,并厌恶那些粗野、粗暴或其他不文明的行为表现,自觉地同不文明行为做斗争。

第三,自觉遵守纪律。要使学生懂得遵守纪律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纪律观念,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要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使学生能按时上学,不迟到,不逃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校内与校外一个样,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

2、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就是教人通过掌握道德原则和标准学会如何规范自己做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做恶愈大”;吕型伟先生在《东方传统道德与青少年教育》一文中也强调指出:中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而在基础教育中,首先要打好做人的基础,也就是从小做有道德的人。由此可见,道德教育对中小学学生来说,从小养成做人的基础伦理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待人处世习惯,是扎根基的工作,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否则,恶习一旦养成,矫正起来就相当困难。

对中小学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打好做人的基础,不仅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与会者在讨论和分析21世纪人类面临哪些挑战时,被列入第一位的是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并提出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即“学会关心”。全世界对加强道德教育的趋势的共同点在于:加强基本的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优良传统;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和人生观;在国际变化的新形式下扩展道德教育的内容等等。在中小学德育中,让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真正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才能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深入开展下去。人一旦失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人生价值的追求,那么,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富裕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中学德育纲要》对道德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社会公德和分辨是非能力的教育;社会职业道德、环境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高中阶段,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代交往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道德教育的要点是:第一,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学生正直,善良,宽容,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的良好品质。第二,家庭美德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及文明礼貌的教育。第三,社会公德教育。教育学生注重仪表,维护尊严;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真诚友爱,礼貌待人。第四,环境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知识、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行为的教育,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和保护环境道德技能的教育。

[资料] 谦逊

(苏)苏霍姆林斯基

人们称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为它将自觉的纪律、天职、义务以及意志的自由和谐的融会到一起。

要善于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无论人家怎样夸奖你,你都要明白,你永远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你要懂得。人们赞扬你,多半是要求你这样进行自我教育: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再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那就是一种自高自大的表现。

学习是你品德表现的最重要领域。谦逊是生活理想形成过程中很重要的东西。你应当正确看待自己,冷静地估计自己能做些什么,在未来提出主张和计划的时候,你越是谦逊,为克服困难和达到似乎不可能的目标时,你身上表现出来的毅力就越大。凡是能够谦逊地估计自己能力的人,在掌握知识时都会获得很大的成就。

谦逊是爱好劳动、尽心竭力、坚定顽强的亲姊妹。夸夸其谈的人从来不是勤奋的劳动者。脑力劳动是一种需要非常实际、非常清醒、非常认真的劳动,而这一切又构成谦逊的品德——谦逊好像是天平,人用它可以测出自己的分量。傲慢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这是现代人常见的通病,它往往表现在:把对于某种复杂事物的模糊的、肤浅的、表面的印象当做知识。

做一个谦逊的人——就是说要做一个对别人的微小缺点宽宏大量的人,假如这些缺点并不能对社会构成危险的话。要是每个人对别人严格要求都以这条规则为准绳,要是每个人不但善于要求别人,而且善于不去注意别人的小缺点,善于体谅、宽容,那么,人们的生活就会轻松得多——我们每个人是这样,整个社会也是这样。许多不幸之所以发生,都是由于很多人只对别人要求严格,而对自己则不然。即所谓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正因为这样,在生活中才发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争吵、冲突、家庭悲剧,也因此出现了不幸的儿童。人们将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为它将自觉的纪律、天职、义务以及意志的自由和谐的融会到一起。一个谦逊的人如果将自己身上一切值得赞扬的东西都看做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那么它就会将纪律当做真正的自由,并且为之努力奋斗。(《科学24小时》2003年第九期)

3、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指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尤其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态度、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它直接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工作成效和社会评价。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对世界和自我的客观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适度,意志坚强,行为正确,个性健全。

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交往心理。即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需要人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与他人的关系等,应建立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和相互依存的观念。因此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做到说真话,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正直勇敢,对人真诚,为人正直,做事讲究信用。在与他人相处共事中,既能勇于竞争,又能成果共享;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以待人;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自尊自爱,严格要求自己,爱护自己的名誉,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等。第二,学习心理。主要是帮助学生热爱学习,并掌握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思考的技能。这包括学习动力激励,学习环节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指导,学习中的心理卫生指导等。第三,个性心理。主要包括自尊自爱、独立自主、开拓进取教育,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青春期教育及坚强意志,耐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训练等。

[资料]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

第一封信:

亲爱的女儿:

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

今天你已经14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

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

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是的,几百万年轻的14岁的少女怀着一颗跳动的心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爱情?每一个人

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希望成长为男子汉的年轻小伙子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亲爱的小女儿,现在我给你写的信不再是过去那样的信了。我内心的愿望是:告诉你要学会明智地生活,也就是要善于生活。我希望做父亲的每一句话都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促使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萌发出来。

爱情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平静。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我最亲近的人是玛丽娅,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渗透到我内心的一切美好、明智和真诚的品质都是受恩于她。她死于战争前夕,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本族语言和人性美的世界。有一天,在一个早秋的寂静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叶茂密的苹果树下,望着空中正在飞往温暖的边远地区的仙鹤,我问祖母:“奶奶,什么叫爱情呀?”

她能用童话讲解最复杂的事情。此刻她的一双眼睛呈现出沉思而惊异的神情。她以一种特别的、与往日不同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说:“什么叫爱情?…当上帝创造人类时,她在地球上播下了一切有生命的种子,并教会他们延续自己的后代,生出和自己同样的人。他把土地分给一个男人和女人,告诉他们怎样搭窝棚,给男人一把铲子,给女人一捧种子,然后对他们说:‘你们在一起过日子吧!延续后代,我要办事去了,一年之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情况怎么样。’

整整一年之后,有一天一大早,他和大天使加弗利尔来了,他看见这一对男女坐在小棚子旁边,地里的庄稼已经熟了,他们身旁放着一个摇篮,摇篮里睡着一个婴儿,这一对男女时而望望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就在这一瞬间,他俩的眼神相碰在一起,上帝在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远远超过蓝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总之,比上帝所制作和创造的一切都美,这种美使上帝颤抖、惊异,以致惊呆了。

他向大天使加弗利尔问道:‘这是什么?’‘这是爱情’。‘什么是爱情?’大天使耸耸双肩,上帝走向这对男女,问他们什么是爱情,但是,他们无法向他解释,于是,上帝恼火了,他说:‘那么,好吧!我要处罚你们,从即刻开始,你们要变老,你们生命的每一小时,都要消耗掉一点你们的青春和精力!五十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眼神里表现出什么,人’”

“上帝为什么还能生气呢?”我问奶奶。

“是的,要知道,一个人不能擅自创造连他自己本人也没有见过的东西。但是,你往下听啊!五十年后地和大天使加弗利尔又来了。他看见了一座非常好的小木屋代替了原来的小棚子,草原上修起了花园,地里的庄稼已经熟了,儿子们正在耕种,女儿们正在收麦,孙子们正在绿草地上玩耍。在小木屋门前坐着一个老头和老太婆,他们时而看看红色的朝霞,时而又彼此望望。上帝从他俩的眼神里看见了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而且好像又增加了新的东西。

‘这是什么?’上帝问大天使。‘忠诚!’大天使回答说,但是,他还是不能解释。这次上帝更加恼火了。他说:‘人!你们为什么没有老多少?那好吧,你们的日子不长了,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爱情将变成什么。’

三年后他与大天使又来了。他看见男人坐在小山坡上,一双眼睛呈现出非常忧虑的神色,但是,却仍然表现出那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而且蕴藏着一种新的东西。

‘这又是什么?’他问大天使。‘心头的记忆’。

上帝手握着自己的胡须,离开了坐在小山坡上的老头,面向着麦田和红色的朝霞,他看见,在金色麦穗旁边站着一些青年男女,他们时而看看布满红色朝霞的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上帝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此以后,人就成了地球上的上帝了。

这就是爱情,我的小孙子!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一代一代地相传。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变成一把骨灰,但是,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我的小女儿,这就是爱情!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第二封信:

亲爱的女儿:

现在我和你能像成年人对成年人一样地彼此交谈,这是多么好啊!你已开始思索人类智慧最艰难的一页,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啊!如果所有的青年人——男人和女人都能完全了解这一点,那我们的社会将是和谐的,幸福就将成为所有人的幸福和财富。

个人的幸福不仅取决于青年一代对这种伟大的智慧——爱,掌握到何种程度,而且我们全社会的美好、道德纯洁和安宁都取决于它。也许,我在这里所强调的仅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个方面,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人能够学会建造伟大的建筑物——水电站、宫殿、宇航船和核潜艇,但是如果他没有学会真正地爱,他仍是一个野人。一个受过教育的野人比没有受过教育的野人要危险一百倍。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的劳动、他的生产活动、他的社会面貌和公民创造性、对人民和社会所应尽的责任;二是精神心理与道德审美关系的范围,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孩子对父母、家庭的责任与义务。遗憾的是,有的人在这方面经常是一个粗鲁的人、奴隶或下流胚。

一个在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方面有缺陷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真正的创造者和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显然,个人的潜力是多方面的、无限的、而且表现为一个整体:他在某些方面的优缺点,也必然反映在其他一切方面,因为一切关系、一切内在的相互影响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

我从自己的同代人和稍大一点的女孩子那里收到了许多信,你回家来时,可以读读这些信。已经有好几千封信了,其中有的是一个人的真正哭诉,有的是忧虑地提醒人们:人类的爱情需要创造、培养,它不能以遗传学的方式,像延续后代的本能那样留给人们。

有一个17岁的姑娘、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她认识了一个小伙子,两人很要好,也非常快乐。但是,小伙子染上了好喝酒的毛病,他变得很粗鲁。他对这个女孩子说:“你不要小心眼……”姑娘听后哭了,而且为此很痛苦,但是,她宽恕了这个小伙子的狂妄,实际上就是原谅了他的粗鲁行为,

她说:“要知道,我是爱他的。”后来发生了一件可以预料的事:姑娘怀孕了,与其说是由于爱情而把一切给了他,不如说是由于恐惧,她害怕的是,如果拒绝他的要求(这种要求说起来真可怕,但是偏偏发生了,而且多次发生了这样的事),他就要离开她,去找那些意志薄弱的好说话的姑娘……因此,姑娘对小伙子说:“我要有孩子啦!”小伙子非常惊讶而且说:“怎么是我们的孩子?是你的,不是我们的!”说完之后就走了……姑娘从此辍学了,搬到另一个城市去住了,她的生活非常悲惨。

这些信对我来说就像一片片炽热的、燃烧的铁片一样,在有的信中发出了绝望的心声。姑娘心慌意乱地想着:他爱我,但不尊重我,怎么办?怎样使他不仅爱我,而且还要尊重我呢?

我的小女儿,你看看,我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我聪明的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什么是爱情。我要预先提醒你,要避免许多姑娘所犯过的错误,她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失掉了幸福、快乐、健康,有的甚至是生命。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美好的、忠实的、真诚的,而且是明智的、审慎的、机警的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要记住,我的小女儿,记住在生活中不仅有美的和高尚的东西,遗憾的是还有邪恶、狡猾和卑鄙的行为。你不仅要有坦率的、善良的心肠,而且应当有一颗严肃、坚强、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的心。

第三封信:

亲爱的女儿:

我想再重复一遍:女人在爱情上是主宰者。她是教育男人成为真正人的强大力量。我一千次地确信,女人的勇敢和勇气可以创造男人的精神财富、高尚的思想、美好的心灵、忠诚和信任。你问我,怎样才能成为爱情的主宰者呢?怎样才能在爱情中表现出智慧和勇敢精神呢?这种力量的源泉在哪里呢?

女孩、姑娘、孩子的母亲应当吸取这一真理,即爱情是一种责任,首先是尽责任,然后才能获得快乐,包括爱情生活的幸福。而爱情的幸福在于对一个人负有很大责任。我认为教育的重要规律在于:在学校和家庭里要充满一个人为他人的幸福、快乐、命运和生活而负责的精神。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中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不能使一个刚进入校门的小孩子、少年和青年人安然地睡大觉,应当让他们懂得,由于自己不慎重的态度,会给他人的心灵上带来痛苦。亲爱的女儿,这就是我上边所说的创造爱情的力量。

在一个人身上创造这种力量,需要另外一个人,而他在精神上应当是更坚强、更丰富,心地更无私。但是,每一个人同时也应当成为自我教育者。一个善于明智而勇敢地去爱的人必须善于了解与自己共同生活的人,对他内心细微活动作出回应。只有一个感情细腻的、敏感的、知心的、善良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严格要求的、对邪恶不妥协、不留情,对轻浮思想、精神心理的奴性和卑鄙行为不容忍的人。

人人相互负责任的精神——应当充满学校生活的整个环境,关于这一问题,以后有机会,我再给你写信。

4、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故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无价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之一。爱国主义情操是人们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和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衡量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条重要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是青少年一代高尚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石。任何时代都必须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它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但它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也具有共性。在新时期,我们应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传统,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德育纲要》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着名人物,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辱和进行的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中学德育纲要》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热爱祖国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着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成就的教育;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高中阶段,中国人民斗争史、革命史、创业史和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景和报效祖国的教育;进一步的国家观念——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教育;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关系的教育。

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祖国常识的教育,增强国家和民族意识。如国旗、国徽和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现状,引导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秀丽的山河和历史文化的教育;普通话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语言;热爱家乡和各族人民的教育;关心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台湾是祖国的领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热爱世界各国人民、关心全球问题、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第二,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认识是感情的基础。学生对伟大祖国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因此要让他们了解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如举世闻名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东汉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麻沸散”、南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在世界上开创先例,影响深远。

第三,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情感培养规律和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其针对性,增加现实教育题材的比重,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和体验,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一些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的事迹感染他们,憎恨一切丧失国格的行径。同时,要加强科学性,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逐渐扩充到爱祖国、爱一切为祖国作出贡献和争得荣誉的人。

5、集体主义教育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来就是道德的基本问题。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品质,也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它制约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其他一切规范和范畴。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就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形成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养成善于在集体生活中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自觉地抵制剥削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我国现阶段,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

非常大。独生子女的一个显着特点是自我意识极强,弱点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愿别人为自己服务而又不愿为别人服务;只愿享受权力而不愿为社会尽职尽责。这种思想意识上的弱点,如果不加以克服,那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将是很危险的。因此,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之一。

《小学德育纲要》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服从集体决定、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珍惜集体的荣誉,为集体争光;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

《中学德育纲要》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的教育。高中阶段,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区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集体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更快地进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因势利导,使他们从小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和活动,习惯过集体生活,成为集体积极的一员。要防止学生脱离集体,离群索居的不良现象,以免从小形成孤僻、冷漠等与集体主义不相容的心理。

第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勇于承担集体的工作和任务,乐意为集体做贡献,在集体生活中要讲团结,要谦让、互助、合作,主动关心他人。要自觉地维护集体的荣誉,明白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直接与集体的荣誉有关,每个人都应为集体争光,并能与危害集体的行为作斗争。

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有时是有矛盾的,要教育学生遵循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与集体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为集体服务的思想。

6、革命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

青少年富于理想。理想是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他们奋进的动力,也是他们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起点。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培养接班人的要求。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和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理想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长期斗争,形成了不怕困难和牺牲,艰苦朴素、英勇奋斗的优良传统。今天,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理想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结构系统,可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等。要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崇高的、革命的理想,什么是低级的、庸俗的、腐朽的人生哲学。在当前要引导学生树立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崇高理想。(2)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就是教育学生具体认识和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为实现革命的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当前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和实事求是的教育。艰苦奋斗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有些人说大话,说假话,说空话,造成社会上诚信缺失,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3)教育学生把远大理想与个人当前的学习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理想不能停留在观念形态,美好的理想要想实现必须付诸行动,作为学生主要是搞好自己的学习

7、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要让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要从小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要为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和远大的人生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德育纲要》对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现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大公无私、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等高贵品质,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知道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

《中学德育纲要》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高中阶段,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的教育。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坚决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与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国内外形势、时事政治与政策教育;政治、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

第二,政治基本常识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的教育,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教育,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教育。

8、民主与法制教育

高度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度的民主,需要人民积极参与和发挥创造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民主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用法制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才能保障民主,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教育,就是要教育好每个学生,使他们长大以后,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从道德教育的立场出发,积极参与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公民道德的重要要求之一。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民主与法制往往是最基本的道德关系的反映,没有民主和法制,意味着社会道德最后防线的溃散,所以建设民主和法制从这一意义上讲也是道德生活建设的一部分。第二,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道德方式只能是民主与法制的方式。否则公民善良的爱国主义极易走上反面——导致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混乱。

《小学德育纲要》对民主与法制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懂得在集体中要平等待人,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在少先队组织里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行使少先队员的权力,学习过民主生活。知道国家有法律,法律是保护人民利益的,公民要知法、守法,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中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规定。

《中学德育纲要》对民主与法制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教育;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高中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遵守宪法,尊重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知法守法,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民主与法制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参与意识。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使之懂得民主就是尊重人,就是维护人的合法权利,允许人进行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意见,以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关心班集体和学校的工作与活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并主动关心社区和国家大事。

第二,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青少年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已开始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他们应当懂得遵守法纪。否则,在某些人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下,他们中品德意志薄弱者就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有计划地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要引导他们从遵守公共

秩序、交通规则做起,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进行法制教育时适当运用反面典型,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9、劳动创造的教育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幸福生活之源。因此,人人热爱劳动应该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我国,把劳动看作是光荣的事,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所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既是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要求;又是完成中小学双重任务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劳动观点的教育,要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的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小学德育纲要》对劳动创造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祖国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学习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学德育纲要》对劳动创造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初中阶段,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教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以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高中阶段,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勤劳致富、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教育;质量、效益、服务观念的培养教育;以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军训为主的劳动及社会实践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

劳动创造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要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让他们认识到,在我国,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是两支不可缺少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军,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只有劳动分工的不同,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都应受到尊重。要教育学生在工作和劳动中,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态度,自觉地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勤奋劳动。

第二,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和劳动成果。要使学生从自己的劳动中深刻认识到,公共财物和其他劳动成果都是人民用血汗创造出来的,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应珍惜。如爱护学校里的图书仪器和生产劳动工具,爱护学校课桌椅、教具,不损坏花草树木,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敢于同侵犯和损坏公共财物的人作斗争。

第三,勤奋学习,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新风尚。学生的劳动主要是学习,而学习也是一种紧张、艰巨而又复杂的劳动。学生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就必须刻苦学习,通过学习来锻炼和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承担责任、富于创造的优良品质。

[资料] 国外德育内容简介

1、美国品德教育从幼儿园到九年级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部分。其中,相对于小学,中学品德教育逐步加强,内容也较深,特别是针对青春期到来时心理萌动特点,教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自我做出负责任的决策。强调的价值观与小学相同——即诚实、勇敢、信念、公正、宽容、人格、善良、助人、言论自由、选择自由、经济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个人尊严、时间分配和个人才能发挥等——但水平却有重大差别,并把它们分为社会学习、健康生活和职业教育三个单元。内容包括:烟酒、吸毒的危害,认识承担责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强有力领导人的优良特征,认识时间管理与目标实现的关系,影响个人名誉的因素,认识消费与生产对经济保障的关系,履行公民选举、陪审及义务责任等。

此外,在美国的一些中学中还设有公民学教育。公民学教育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普及,其目的有:(1)了解国家政体的基本内容和准则,如国家宪法、行政权力机构、多元文化政体及功能、总统竞选及国家决策程序等;(2)培养参与意识和了解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社

会活动,如旁听判决大会、政府咨询会、模拟竞选总统讲演及联合国大会,并让学生扮演不同代表团发言等;(3)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自律、守信、诚实、自爱、利己不损人等被列为重要品德。

一些美国中学的生活指导也颇有特色,值得注意。生活指导包括一般的生存生活指导,也包括精神心理指导和道德问题指导的结合,它倡导培养“完整的人”。生活指导有四个特征:(1)以个人为指导对象;(2)以增强自我指示能力为目的;(3)给予内在激发性的援助;(4)以广泛的生活为指导领域。通过这种覆盖面较广的生活指导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2、英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宗教教义;二是有关历史、语文、地理、外语等社会学科;三是道德教育教材,这是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专门德育教材,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意使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和学会同众人一起共同生活。

3、日本初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为:(1)关于对自己的态度;(2)关于与他人的关系;(3)关于与自然及崇高的事物的关系;(4)关于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这些要目都有十分具体的要求。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各个相邻学段,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因此,所谓中小学德育衔接,主要是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德育工作,从目标、内容、方法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使之既要体现中小学德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又要体现连续性和发展性,充分发挥我校“九年一贯制”教育的优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我校中小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建校以来,我校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就一直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中小学在德育衔接方面也作出过一些大胆尝试,如组织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野外拓展训练(春秋游),共同参观番禺区戒毒所,共同听文明礼仪讲座,联合举办拔河比赛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这也严重困扰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功效。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到外校就读初中,一部分留在我校就读初中。对于留下来的学生,初中部的老师通常把他们跟外面进来的初一新生混在一起,统一进行考试,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重新分班。这样我校升入初一的学生就打破了过去的“班级”界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一切又从头开始。于是,“心理适应期”被人为形成。 2.初一年级的老师虽然通过与六年级老师进行座谈、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但毕竟所获有限,造成对学生的品行,个性,特长,家庭背景情况的掌握磨合期太长,一般需要一个学期才能基本掌握。从而造成了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情发生。 3.中小学德育处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时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常常“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表面看来大家都扎扎实实、热热闹闹,实际上固步自封、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郭校长提出,我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但在具体内容和操作上,中小学也是各行其是,缺少良好习惯培养的序列规划。这对“分阶段推进,螺旋式上升”的实施策略和整体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由于我校对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注意不够,往往是因时因势因地因人而异,缺乏一贯性和一致性,造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出现许多不适现象,诸如学习困难,与他人和集体交往不适应,对学校和老师的不适应,对初中教育教学方式的

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一、我国小学德育目标 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它不仅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 二、小学德育的内容 (一)什么是小学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二)小学德育内容的特征 1、阶级性和历史性 2、共同性和继承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 (三)确定依据 我国小学德育内容是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小学德育目标与任务确定的。 (四)小学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德育培养起青少年的这种态度,并逐步演化为自身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了解: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有共性:

建设祖国,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抗击侵略,保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①帮助儿童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②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和国家两者的内涵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树立起民族和国家意识。③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社会发展现状,引导儿童自觉地将自己乃至本民族的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为民族与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④教育儿童在热爱本民族与国家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逐步树立起尊重、友爱、合作的精神。⑤重视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2、理想教育 理想问题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人格理想、生活理想等等。是否具有健康、正确的理想是儿童能否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关键。 小学理想教育的内容: ①教育者应充分理解、尊重并正确对待儿童理想的现实性与丰富性。②帮助儿童认识到理想对于人深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逐步提高他们分辨正确理想和错误打算的能力;帮助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起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远大理想。③教育者应结合传统与现实,培养儿童学习革命光荣传统,并将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3、集体主义教育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道德的基本问题。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之间

德育工作总目标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德育工作总目标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努力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总体 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实施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坚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学校抓好对学生的教育,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2、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3、开展家校教育联系活动,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形成德育合力。 4、结合校园文化运动会、艺术节、经典诵读,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5、继续开展好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力度,出台班主任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开展班主任工作考核。 7、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力度。 8、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力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强化师德建设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结合校本培训内容,加强教职工政治学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乌兰察布市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等相关规定,加强师德规范教育,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及其它有违师德事件的发生,在学生、家长、社会面前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2、开展关爱教职工活动,全力改善校点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引领教师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关心、关爱生病住院教职工,把温暖送到教职工心中。 (二)、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以班级为单位,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行为展示风貌、习惯成就未来”系列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贯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活动、经典诵读比赛、绘画、健美操比赛等,创设德育氛围,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活动。 3、继续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生命教育。 4、充分利用好晨会、班会等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加强学科渗透,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结合课程改革,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受到民族精神的教育和熏陶。 (三)、切实抓好常规管理 1、根据学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利于

论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

论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 标和基本内容 【摘要】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小学德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那些陈旧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德育的现代变革势在必行。德育目标就是讨论德育所要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德育目标,是中小学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制约着整个中小学德育活动及其进程。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是中小学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 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总体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武汉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努力实施德育教育,继续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要点,加强政工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重点。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 一、师德建设 1、按照德建设工作重点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师德、师风为重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教师工作纪律。把各种制度落实到教师的师德评价上。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严禁有违师德现象的发生,使每位教师都具有品质高尚,爱岗敬业,尊敬学生、教育艺术精湛的高尚的师德修养。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辅导员工作方案,每月定期汇报交流的例会制度内容要有创新。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考评要更具体有效,真正起到表彰先进、激励大家的作用。每个辅导员平时必须认真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积极探索创建优秀班级集体的有效途径,具体内容为:(1)学习德育文件。学习心理教育理论。(2)利用网络如《立德网》、《教育在线》等网站收集辅导员管理方面的各种理论与经验。阅读相关的杂志增强理论学习。 二、常规工作 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检查和管理和考核,做好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认真落实。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1.党员联点工作仍以培养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目的,进一步巩固、完善党员联点工作细则。从细微之处入手,强化管理,给全体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扣紧。 3.要进一步强化班、团、党的作用,按学校计划围绕教育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 4.要继续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5.为继续强化班级管理。全体中层领导和有关教师辅助联系一个班级,平时要主动深入班级,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力争使每个班级都能成为行为规范团队.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并把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防止学生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6.继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体系已经不完全适应于目前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体系和新形势下学生教育工作的需要。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2021小学德育年度工作规划(优质版)

2021小学德育年度工作规划(优 质版) 2020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nual work plan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2021小学德育年度工作规划(优质版) 刚参加工作的我在学生德育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因此我不仅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还要多读书多积累,并根据实际制定计划。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坚持德育,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确定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发挥德育在班级工作中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确定德育目标,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有机渗透,在新的实践中实现德育工作新的创新发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二.具体实施1.加强班级管理1)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晨读、晨训、班会和队会的作用。

2)制定班级激励机制,完善班级光荣榜的利率,定期公布班级的好人好事。3)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把养成教育落到每位学生身上,规范学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班风。2.强化行为养成教育1)进行礼貌待人,讲文明、守纪律的教育。主动有礼貌地称呼自己所接近的人,并主动热情使用礼貌用语。a、能主动地遵守本班的各项规则,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b、能够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卫生要求,如不随地吐痰,不折花草等。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友爱谦让,诚实的优良品质,培养对同伴友爱相处,说话和气,关心小朋友。b、逐步学会自己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发生争执,讲道理,不动手、不骂人。c、相信自己的力量,做事有信心,学会自我保护。d、讲实话,做错了事敢承认。3)爱父母、爱教师、爱集体。a、知道父母的工作及其对社会有意义。尊敬父母、关心父母,愿意帮助父母做些事。b、知道老师工作辛苦。能尊敬老师,帮助老师,听从老师教导。c、知道自己是集体一员,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集体感、道德情感。4)培养积极情绪、主动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a、积极主动和小朋友交往。培养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001]

乐陵一中德育工作目标 遵照《中小学生德育实施纲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我校“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根据高中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特拟定我校高中各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提供给高中部班主任老师作为参考。 一、高中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 1、政治思想目标 热爱祖国,遵守法律,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初步懂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 2、道德行为目标 能够遵守社会公德,懂得健康、文明的生活和交往礼仪。具有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劳动成果和公共财物的品德。热爱集体,主动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珍惜同学之间友谊,男女同学能够互相尊重、大方得体地交往。 3、个性心理品质目标 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建立起独立思考、勤奋踏实、乐于创新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高中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普通高中德育主要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理想成才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进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加强基本国情和时事政策教育;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成人教育、审美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 结合历史知识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加强时事教育和国情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2、理想教育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明确自己的理想定位。结合升学、志愿选择,正确认识对待个人前途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贡献社会、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3、集体主义教育 结合班级常规建设和学校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积极维护集体利益。明白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 4、遵纪守法教育 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具有法制观念,既要懂法、守法又要学会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道德教育 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注重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充分认识道德品质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自觉遵守道德基本要求。巩固以往形成的良好道德规范。 6、劳动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规划

春风化雨真爱至微 以大教育家孔子的谥号——“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命名的榆中县文成小学,是榆中教育的发祥地,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其前身“金县小学堂”始建于1905年,距今已有111年的历史。学校总占地面积为15079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915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5个,在校学生2430名,教职工119名。教师队伍中,有“省园丁”2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省级教学能手”4名;“金城名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12名、“教学能手”3名、“教学新秀”8名;县级“骨干教师”20名,“教学新秀”36名。 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形成了“科学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新格局,以“创文明校园,建名牌学校”为目标,始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创建“文明校园”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精神文明工作组织领导建设,形成德育教育网络。 (一)学校成立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岳小芳全面负责创建工作,党支部主抓落实工作,工会、办公室、总务处、政教处、教导处各负其责,积极配合,认真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二)在对学生教育活动中,学校形成了德育教育网络。一是领导包年级,科任教师帮教后进生,班主任定期家访,形成全员教育模式;二是定期分层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三是争取社会各界对学生教育及学校工作的关怀和支持,使“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好教育的活力。德育教育网的建立,形成了学生思想教育的全方位管理机制,拓宽了教育空间。 二、扎实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1.通过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板报、校园网以及课外活动基地等德育系列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队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期初,德育处、大队部下发班队活动记录表,要求各班利用每周一节的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形成德育教育常规机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46906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指导思想: 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全时空育人意识,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拓展工作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突出小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把德育教育内容拓展为安全育人、知识育人、环境育人。 二、主要工作及目标: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通过德育研究小组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分阶段,有计划地将德育研究小组的学习对校内中队辅导员进行培训,更新德育理念,提高理论与业务素养。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2、加强学校队室、心理咨询室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文化载体。有效利用展廊、展板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育人资源,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打造校园文

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及措施

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及措施 总体思路:德育工作主题化德育内容序列化德育管理精细化德育方式体验化、德育常规管理日常化,狠抓学生养成教育,思想引领与行为规范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学校考核评价机制对师生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政教处的教师积分管理制度和学生会纪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1、针对北校区年轻教师和年轻班主任较多的局面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政 教处教师积分管理方案和组织班主任学习修订学生会纪律卫生评比检查条例。让全体师生认识规则,明白规则、遵守规则。 2、加强全体教师师德教育和建设,注重年轻教师队伍建设和年级长、班 主任队伍建设,注重思想引领、业务指导,共同成长,不断探索教师培训模式探索,坚持校内优秀教师引领(优秀年级长、班主任、副班主任)每学期1-2次校内培训,组织年轻教师学习名师和名班主任讲座,班级建设经验研讨分享,争取机会让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 3、进一步规范学校升旗仪式流程,师生演讲主题围绕学校德育教育主题 内容:感恩、养成教育、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等,提前一个月规划下一个月的各周演讲主题。进一步规范升旗仪式流程与秩序(师生行为严格规范),解决升旗仪式学生歌唱祖国声音过小问题,通过改变升旗仪式评价方式和组织形式(班级值周升旗),如负责升旗的班级在所有班级的前面列队面向国旗合唱歌唱祖国。每次承担的升旗仪式包括(本周内每天升降旗和升旗仪式演讲及合唱表现),纳入学生会班级常规管理积分(20分)。

4、注重课间操管理与创新,传承过去好的做法,完善课间操流程和评价 体系,纳入班级常规管理积分,重视课间操和课间集体活动在班级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课间操集合做到快静齐,班级文化展示、跟音乐跑操、学生会总结、班级总结(本班跑操情况、优缺点,提要求、处理班务) 5、不断完善学生养成教育模式及流程,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初步形成每 学期初组织本学期养成教育活动签名宣誓启动大会,通过围绕养成教育主题的师生签名宣誓活动、本学期养成教育目标、口号的提出(四大陋习)、养成教育相对应的评价机制建立,通过班级评价机制评选反面典型,(四大陋习各选一个负面典型)。通过签名条幅的悬挂、养成教育氛围的营造,全校及班级学期内不同阶段主题班会的召开、包括演讲、文艺演出等宣传途径。让养成教育深入人心。 6、完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事故预防体系,加强安全 健康教育,加强校园疾病防控,做好学校食堂管理,严防重大事故发生,为学校和师生提供安全卫生保障。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继续实施课间安全巡视管理制度和午间学生就餐值班,加强学生校外安全教育,学期初与家长沟通,倡导学生办理学平险。 7、加强北校区走读生管理,严格限制走读生名额,协同各班主任共同做 工作,原则上消除走读生,做到中午全面封闭管理。 8、发挥家长作用,开好家长会、做好家访和家校联系工作,为激励家长, 根据(学校优秀学生)评选优秀学生家长,发放证书,利用开学典礼、月考、期末总结。

(精编)某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管理材料汇总

(精编)某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管理材料汇总 苏木溪学校2013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教导处将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是年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班主任、年级组长之间的联系。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月两次的班主任例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章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德育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活动。 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 小学德育应该以培养小学生的基础性品格为主要目标。所谓基础性品格也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第二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 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 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一)德育目标的内容分层 包含了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 (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 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 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 (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 1、强调基础性 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 4、具有全面性 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 第三节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选择什么样的德育内容,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它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它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 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区分开来。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 第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 第四,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理性爱国。 第五,爱国主义要体现层次性。 二、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在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 第二,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第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道德价值。 三、民主与法制教育 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指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当家作主、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主意识与能力。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反对极端民主化与无政府主义。 第二,要发展学生的民主反思与批判意识及能力。 第三,要重视学校的纪律教育。 四、理想教育 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 第一,要避免对三大理想作分裂式教育。 第二,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层次性。 第二章德育过程 第一节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与矛盾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品德教育过程,也即教育者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其区别表现为: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其联系表现为: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一、工作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发挥教育系统部门优势、人员优势、阵地优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广大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行为养成教育。要按照“年年有重点、年年有主题、年年召开现场会”的思路,通过开展“习惯之星”道德实践体验、推行“自我管理、自主教育”模式,实行“个性化评语”评价等活动,认真落实“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全市中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预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特别是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特别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特别是不穿名牌服装、不吃垃圾食品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搞好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实现“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档案”。重视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开展调查分析研究,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关注问题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与训练,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六项行动”,采取“六项措施”,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制订人生发展规划,学会选择,学会把自身的发展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在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通过建立“课题引领、主题带动、实践驱动、行政推动”的运行机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二年级德育目标和任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工作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结合二年级学生个性特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精神和学校工作的引领下,结合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规范队员的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安全教育、爱国教育、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切实做好二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本学年德育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强化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2、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3、加强少先队队干部的组织、管理、培训工作。 4、以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5、充分利用好晨会、班会时间,为学生设立一个展示才能的小舞台,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三、具体措施: 1、抓好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充分利用晨会、班会时间,每一位班主任和助理老师一起带领全班同学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采取一定的

评比、竞赛等措施,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常规月”评比活动中,要具体做到: 课上:课前准备要周到,专心听讲学习好。 课间:下课讲话不要吵,轻脚慢步过走廊。 卫生:见到垃圾弯个腰,不让纸屑到处跑。 做操:排队做到静快齐,天天锻炼身体好。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工作中,不断用班级获得的集体荣誉和成绩激励学生,在班级中形成向上的班风,教育学生要热爱班级,为班级的利益着想,在思想意识中形成,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思想,促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 3、加强班级建设,充分利用班级宣传栏、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作用,宣传班级文化。 4、培养好班干部,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培养工作的能力,支持他们开展各项工作,辅导他们配合班级的整体工作。引入竞争机制,让班干部竞争上岗,给每一个同学提供一个公平展示自己的舞台。 5、提高自身素质。在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材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备好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善于诱导他们勤动脑,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6.讲好个人、室内外卫生,定期检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每月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弘扬文明有礼、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尽责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自强、厚德、崇俭、尚义、守信、明礼、报国、尽孝”的道德规范,引导队员树立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价值追求。 主要活动安排:

德育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 一、指导思想 德育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素质基础。 二、德育内容 依法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日常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教育。坚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切实确保德育重要地位,加大力度强化心理品质教育和学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目的。 三、德育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

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二)分层目标 1、道德素质目标 (1)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热心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劳动;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公共设施,珍惜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环境卫生,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般的劳动技能。 (2)真诚友爱待人。 (3)生活节俭,自重自强。不向父母提出过高要求;礼貌待人,对人友善;珍惜名誉,不做有损自己和他人人格的事情;穿着整洁大方,符合中小学生身份;仪表端庄,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举止。 2、法纪素质目标 (1)进一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掌握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内容和法律的基本常识,做到知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了解宪法权法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树立依法履行

三德育目标和内容

第三章德育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当前的德育目标的基本特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特点实施德育的基本观点; 2、明确我国当前德育的各项内容,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3、掌握德育课程的类型,学会分析和建设隐性课程,并初步形成德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 程并重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德育课程的类型,学会分析和建设隐性课程,并初步形成德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的观点。 教学难点: 明确我国当前德育的各项内容,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内涵 (一)什么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即一定社会对其公民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二)德育目标的作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归宿、评价标准 (三)德育目标的类型:(参考:《德育学原理》胡厚福著,1997年3月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德育目标进行类别的划分,是为了更全面细致地认识德育目标,而不是为了把整体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活动进行分解。在我们的德育实践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往往是缘于没有全面、清晰地认识德育的目的,无明确的活动方向造成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只问活动的开展,不问活动的目的和效果,其结果就是德育低效或无效,甚至适得其反。 1、从德育目标的抽象程度上分类:这种划分方式,对我们发现德育实践问题的意义最为重大。 (1)观念性目标: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从德育目标的社会价值、发展价值和整体需要出发的,具有指向性和激励性。 (2)指标性目标:是以一系列具体的能以指标形式表现出来的具体目标组成的,是观念性德育目标的具体化,人民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比较和检测。 如:“学雷锋,做好事”:学雷锋——学习他的精神(观念), 做好事——可以量化(指标) 两种目标的关系:没有观念性目标,指标性目标就没有方向和依据;只有观念性目标没有指标性目标则无法检测观念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德育问题是:重指标性目标轻观念性目标。表现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但活动的组织和效果评定却往往违背活动的初衷,即表现出“有活动安排,无活动目的”,或者“开展活动就是活动目的”,比如:做好事只管登记次数、件数,卫生检查只管检查时的整洁度,不管事前的安排、过程中的表现和检查之后的保持,还有包干区的特点等。(有的包干区人流量比较大,卫生难保持,班级师生就有抵触情绪,因为,此时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评比,为了能在评比中得到好的成绩和名次,而不是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意识、劳动的意识和能力等。) 2、从德育目标实现的时间长短划分类型:远景性、中景性、近景性目标 三种目标实现的时间长短无绝对的普遍适用的标准和尺度。长远目标可以称为总目标,

小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及内容(精选)

小学不同年级德育工作目标 一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二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四分年段德育工作实施: 由于小学生处于德育工作的基础时期,而低中高年段的学生又各具特点,因而制订了不同的德育实施。 低年级段德育总目标: 懂礼貌,尊敬老师孝敬父母长辈,团结同学;喜欢班集体,愿意为集体服务;热爱校园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学校纪律,听从老师的教导;勤奋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一)一年级学生特点: 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又不习惯;对学习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习惯缺乏规范性。特别信任老师。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等特点。 (二)实施: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实施内容: 一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稳定一年级学生入学情绪,从各方面帮助家长及学生了解学校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与规定; 2适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 3进行上课课间休息等行为习惯的培养; 4组建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老师家长的沟通; 5落实常规检查工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工作: 1通过观察谈话家访查看学籍卡等方式全面了解新生情况; 2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进行热爱学校,爱护校园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的教育; 3耐心指导学生坐立走等姿势,特别训练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读写姿势要正确,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 4教育学生尊敬老师,讲礼貌; 5进行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逐渐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 6民主竞争选举班干部。 任课教师工作: 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包括课堂常规作业完成学习用具摆放等的训练。 家庭和社会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 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德育工作始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内容 依法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坚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切实确保德育重要地位,加大力度强化心理品质教育和学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学会求知、学会做人,逐步将德育工作推向序列化的轨道,为成功申报市重点高中和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奠定基础,为祖国建设培养“四有”式创新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德育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的领导,初步树立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七年级:侧重加深对爱祖国、爱科学的理解,加强规范养成教育,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目标,自尊、自理,能专注于各门文化课学习,学有成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八年级:将对祖国的热爱,对追求人生目标的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的行动,自爱、自强、勇于质疑、创新,在学会求知和各类有益活动中,不断增强审美训练和人生观、价值观锻炼,有较强的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