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心整理)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心整理)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心整理)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1.医学影像技术不包括()

A、X 线摄影

B、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C、磁共振成像

D、超声成像

E、心电图成像

2.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A、1895 年11 月8 日,伦琴发现X 线为放射技术伊始

B、1895 年12 月22 日第一张X 线照片诞生为放射技术伊始

C、20 世纪10~20 年代为医技一体阶段

D、随着X 线设备的发展出现医技分家阶段

E、1959 年慕尼黑国际放射学会议形成独立学科阶段

3.X 线成像的因素不包括()

A、组织的密度(ρ)

B、组织的原子序数(Z)

C、组织的厚度(d)

D、组织的形状

E、X 线的衰减系数()4.人体组织对X 线的衰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骨、脂肪、肌肉、空气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脂肪、骨、肌肉、空气

D、肌肉、骨、脂肪、空气

E、肌肉、脂肪、骨、空气

5.下列人体组织中,对X 线衰减最大的是()

A、肌肉

B、骨骼

C、脂肪

D、软骨

E、血液

6.人体组织对X 线的衰减,形成图像的()

A、清晰度

B、灰雾度

C、对比度

D、灰度

E、密度

7.与传统X 线诊断原理相同的成像方式有()

A、CR

B、MRI

C、DR

D、PET

E、CT

8.不属于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成像方法是()

A、超声

B、磁共振成像

C、屏-片系统X 线摄影

D、计算机体层摄影

E、计算机X 线摄影

9.CT 成像优势不包括()

A、获得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力高

C、可进行各种图像的后处理

D、空间分辨力比屏-片影像高

E、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X 线吸收衰减值

10.CT 技术的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1953 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X 线机

B、1989 年螺旋CT 问世

C、1998 年多层面CT 诞生

D、2004 年推出容积CT

E、2005 年双源CT 研制成功

11.磁共振成像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X 线作为成像的能量源

B、选择性成像

C、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D、图像对脑和软组织分辨率极佳

E、能进行形态学、功能等研究

12.下列医学影像成像方式的组合,错误的是()

A、X 线摄影----radiography

B、磁共振成像---- MRI

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ACS

E、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第二章

1.医学影像成像的要素()

A、信息源(被检体)

B、CT

C、信息载体

D、信息接收器

E、MRI

2.应用光或其他能量表现被照体信息,并以可见光影像加以记录的技术称()

A、影像

B、摄影

C、信息信号

D、成像系统

E、摄影程序

3.光或能量→信号→检测→图像形成,此过程称()

A、影像

B、摄影

C、信息信号

D、摄影程序

E、成像系统

4.摄影的程序是()

A、检测-光或能量-信号-图像形成

B、光或能量-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C、光或能量-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D、信号-检测-光或能量-图像形成

E、信号-光或能量--检测-图像形成

5.X 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

A、X 线

B、被照体

C、增感屏

D、胶片

E、照片

6.X 线影像信息的传递,错误的是()

A、被照体作为信息源

B、X 线作为信息载体

C、经显影处理形成可见密度影像

D、第一阶段的信息传递取决于胶片特性

E、X 线诊断是X 线影像信息传递与转换过程

7.关于X 线影像信息的传递及影像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照体的信息分布于三维空间

B、X 线影像表现形式均为三维图像

C、X 线诊断的信息来源于被照体

D、X 线为传递被照体信息的载体

E、被照体信息需经转换介质转换

8.X 线检查程序可以简化为()

A、X 线→被照物→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B、被照物→X 线→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C、X 线→被照物→检测→图像形成→信号

D、被照物→X 线→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E、X 线→被照物→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9.X 线信息影像形成的阶段是()

A、X 线透过被照体后

B、X 线照片冲洗后

C、X 线到达被照体前

D、视觉影像就是X 线信息影像

E、在大脑判断之后

10.X 线影像传递中,与被照体无关的因素是()

A、原子序数

B、密度

C、体积

D、散射线

E、厚度

11.屏-片系统X 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载体的是()A、X 线 B、胶片 C、被照体

D、增感屏

E、显影液

12.对不可见X 线信息影像,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被照体的原子序数

B、被照体的厚度

C、被照体的形状

D、X 线的质与量

E、X 线的散射

13.X 线影像信息的接收不包括()

A、屏-片系统

B、影像增强器

C、成像板(IP)

D、荧光屏

E、滤线栅

14.医学影像成像中常用的接收器不包括()

A、光盘

B、成像板(IP)

C、CT 检测

D、平板探测器(FPD)

E、MRI 的接收线圈

B 型题:

A、影像

B、摄影

C、信息信号

D、摄影程序

E、成像系统

15.光或能量→信号→检测→图象形成()

16.用能量把被照体的信息表现出来的图像()

17.由载体表现出来的单位信息量()

A、X 线信息传递第一阶段

B、X 线信息传递第二阶段

C、X 线信息传递第阶三段

D、X 线信息传递第四阶段

E、X 线信息传递第五阶段

18.通过视网膜上明暗相间的图案形成视觉影像()

19.通过识别判断作出评价()

20.通过接受介质将不均匀的X 线强度转换为二维的光强度分布()第三章

1.国际放射界公认的模糊阈值是()

A、0.02mm

B、0.12mm

C、0.20mm

D、0.22mm

E、2.00mmb

2、下列哪些不属于医用X 线胶片结构()

A、乳基层

B、附加层

C、保护层

D、荧光层

E、片基层

3、下列哪项不属于医用X 线胶片特性的感光特性()

A、本底灰雾

B、感光度

C、颗粒度

D、反差系数

E、宽容度

4、关于X 线胶片曲线的组成,下列错误的是()

A、足部

B、平移部

C、直线部

D、肩部

E、反转部

5、关于增感屏对影像效果的影响,下列错误的是()

A、影像对比度增加

B、影像清晰度下降

C、影像颗粒性变差

D、影像模糊度增加

E、影像灰雾度增加

6、关于T 颗粒胶片,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A、影像清晰度增加

B、光采集容量提高

C、感光速度增加

D、荧光交叠效应,增加了影像模糊

E、卤化银颗粒切割成扁平状

7、下列不属于X 线管焦点成像性能主要参量的是()

A、焦点大小

B、、焦点的极限分辨力

C、焦点的密度分辩力

D、焦点的散焦值

E、焦点的调制传递函数

8、关于影响照片密度的主要因素,下列错误的是()

A、照射量

B、管电压

C、摄影距离

D、显影

E、定影

9、缩省半影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使用小焦点

B、缩小肢-片距

C、缩小照射野

D、增大焦-肢距

E、增大肢-片距

10、产生照片模糊度的因素哪项是错误的()

A、运动性模糊

B、焦点的几何性模糊

C、屏胶系统产生的模糊

D、散射线性模糊

E、暗室技术引起模糊

11、对照片密度和对比度有影响的因素中哪项不正确()

A、显影剂的选择

B、定影剂的选择

C、显影液温度

D、显影时间

E、显影液搅动

12、控制照射野大小的措施应是()

A、遮线筒与遮线器

B、滤线栅

C、集射罩

D、滤过板

E、空气间隙法

13、X 线从易到难穿过人体组织的顺序是()

A、肺、脂肪、肌肉、骨骼

B、肺、肌肉、脂肪、骨骼

C、骨骼、肌肉、脂肪、肺

D、脂肪、肺、肌肉、骨骼

E、骨骼、肌肉、肺、脂肪

14、滤线栅的比值越大,照片()

A、锐利度越高

B、密度越高

C、对比度越高

D、半影越高

E、灰雾越大

15、一张优质X线照片从X线摄影技术上分析应具备的条件哪项不正确()

A、适当的密度

B、良好的对比度

C、鲜明的锐利度

D、正确的几何投影

E、一定的照片斑点

16、X 线强度的空间分布错误的是()

A、近阳极端X 线强度大

B、近阴极度端X 线强度大

C、X 线管短轴两侧X 线强度大于阳极端

D、近阴极度端X 线强度大于阳极端

E、近阴极端长轴两端X 线强度是不对称的

17、下列错误的叙述是()

A、熒光屏上明亮的部分,表示人体结构密度低

B、X 线照片上明亮的部分,表示人体结构密度高

C、脂肪组织在熒光屏上表现黑暗的阴影

D、骨骼组织在照片上表现为白色的阴影

E、X 线照片影像又称负像

18、关于引起照片影像模糊度的因素,下列错误的叙述是()

A、几何学模糊

B、运动学模糊

C、增感屏的荧光扩散

D、中心线垂直投射屏-片系统

E、增感屏与胶片的密着状态

19、控制影像失真的方法,下列错误的是()

A、肢体与胶片平行

B、中心线通过被照体正上方

C、增加焦点到胶片的距离

D、增加肢体与胶片的距离

E、缩小肢体与胶片的距离

20、关于影响照片颗粒性的因素,下列错误的是()

A、X 线量子斑点

B、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C、增感屏荧光体的尺寸和分布

D、胶片对比度

E、被照体的形态第四章

1.关于数字摄影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密度分辨力高

B、动态范围大

C、立即显像

D、量子检测效率DQE 低

E、提高了X 线的利用率

2.关于数字X 线摄影优越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密度分辨力高

B、空间分辨力高

C、动态范围大

D、立即显像

E、软件后处理功能

3.关于数字摄影软件处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比度、亮度调整

B、增加灰阶

C、边缘处理

D、反转显示

E、测量功能

4.使用方法与常规X 线摄影一样转换器是()

A、影像板

B、多丝正比室

C、平板探测器

D、CCD 摄像机

E、硒鼓检测器

5.关于成像板(IP)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IP 的外观像一片增感屏

B、由基板和荧光材料层组成

C、荧光材料层主要成分是氟卤化钡晶体

D、含有微量三价铕离子

E、表面覆有一层保护膜

6.关于CR 工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IP 用暗合装盛使用

B、曝光后将暗盒送入数据读出装置

C、IP 被自动取出并进入扫描系统

D、激光束扫描带有潜影的IP

E、激光束能量决定了被激发的荧光强度

7.关于CR 一般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即存储荧光体方式

B、分CCD 方式、碘化铯方式

C、空间分辨率决定于像素大小

D、较新的系统提供4000 像素矩阵

E、新的读出装置提高了读出精度

8.CR 的密度分辨率为()

A、2Bit

B、4Bit

C、6Bit

D、8Bit

E、10Bit

9.CR 的应用中有()

A、能量减影

B、S 自动控制

C、KV 自动控制

D、mA 自动控制

E、透视功能

10.平板检测器的优点是()

A、动态范围小

B、余辉时间长

C、MTF 性能低

D、量子检出率高

E、空间分辨率低

11.直接转换的平板检测器使用的光电材料是()

A、碘化铯晶体

B、非晶硅晶体

C、氟卤化钡晶体

D、非晶硒薄膜晶体

E、碘化铯-非晶硅

12.关于直接转换型探测器断面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面电极 B、硒膜 C、介质层

D、碘化铯

E、薄膜晶体管(TFT)阵列

13.关于探测器动态范围的描述,错误的是()

A、比屏胶系统大

B、扩大了曝光的宽容度

C、减少了过度曝光的机会

D、增多了图像信号的灰阶

E、用信号字长表示

14.间接转换的平板检测器使用的光电材料是()

A 碘化铯晶体

B 非晶硅晶体

C 氟卤化钡晶体

D 非晶硒薄膜晶体

E 碘化铯-非晶硅

15.多丝正比室的扫描方式是()

A 左右扫描

B 定点扫描

C 狭缝扫描

D 上下扫描

E 前后扫描

16.DSA 的常用成像方式是()

A、时间减影

B、能量减影

C、混合减影

D、体层减影

E、K-缘减影

17.下列有关DSA 叙述,正确的是()

A、DSA 具有高的对比分辨力

B、DSA 具有高的空间分辨力

C、大血管成像用高浓度、大剂量对比剂

D、小血管成像用低浓度、小剂量对比剂

E、DSA 的信噪比高

18.关于能量减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不同能量的X 线

B、对同一部位进行连续两次曝光

C、其间病人不能移动

D、对一幅图像的数据进行特殊处理

E、可以得到去骨软组织像

B 型题:

A、多丝正比室

B、硒鼓检测器

C、影像板

D、直接转换平板检测器

E、间接转换平板检测器

19.CR 应用的一种信息采集方式是()

20.以非晶硒为光电材料的检测器是()

第五章

1.CT 与常规体层摄影相比其优势是①空间分辨率高;②低对比度分

辨率高③无层外干扰阴影;④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图像;⑤受照剂量小。()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③④⑤

2.对CT 扫描工作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A、利用X 线锥形线束穿透被检体;

B、探测器接收X 线之后,直接成像;

C、探测器接收X 线之后,变为视频信号显示在监视器上;

D、探测器接收X 线之后,经A/D 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到计算机重建图像,再

转成视频信号显示;

E、探测器接收X 线之后,计算机经D/A 转换成视频信号显示

3.与空间分辨率无关的是哪一因素()

A、X 线束宽度

B、扫描矩阵大小

C、重建函数

D、重建速度

E、探测器数目

4.不属于CT 性能评价项目的是()

A、密度分辨率

B、空间分辨率

C、噪声

D、图像的均一性

E、 X 线管焦点尺寸

5. 关于灰阶的概念①灰阶是显示亮度信号的等级;②灰阶实质指的是窗位

③视觉最大灰阶等级为8 个;④2000 个CT 值范围有64 级灰阶;⑤16 级灰阶中每一级含125 个CT 值。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③④⑤

6.关于像素的叙述①构成CT 图像的最小体积单元;②层面厚度大小;③

象素也即象元;④象素是二维概念;⑤象素是构成CT 图像的最小单元。正确的理解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③④⑤

7.有关CT 成像过程的论述①A/D 与D/A 转换器是CT 主要部件;②计算

机运算结果是数字输出;③计算机只能接收数字信号;④A/D 是将数字转换成模

拟信号;⑤图像重建不属于CT 成像过程。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③④⑤

8.有关准直器的论述①准直器输出呈锥形放射;②准直器输出窗呈狭缝状;

③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层厚;④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着线束宽度;⑤准直器狭

缝决定着层间距。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③④⑤

9.螺旋CT 扫描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螺旋CT 属于滑环技术的一种

B. 患者随扫描床以一定速度连续步进

C. X 线连续曝光

D. 最大优势是扫描时间短

E. 螺旋扫描是一种容积扫描

10.螺旋扫描与常见CT 扫描比较,关键区别为()

A、球管运动

B、扫描时间

C、采集方式

D、三维信息

E、图像重建

11.CT 的成像方式为()

A、透射成像

B、衰减系数

C、荧光作用

D、光电转换

E、数字重建

12.CT 成像最关键的依据是()

A、X 线的吸收衰减特性

B、X 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直进性

C、数据收集系统(DAS)的特性

D、多方位成像特性

E、断面图像显示特性

13.CT 扫描参数中,对X 线剂量的理解,不妥的是()

A、X 线剂量是CT 图像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B、增加X 线剂量,可减少图像噪声

C、层厚越薄,所需X 线剂量越少

D、对内耳扫描所需剂量比颅脑扫描大

E、患者所受扫描剂量与扫描层有关

14.关于CT 扫描层厚的理解,错误的是()

A、层厚是CT 扫描技术参数的重要参数

B、层厚薄,空间分辨率高

C、层厚加大,密度分辨率低

D、层厚的选择,应根据扫描部位的病变大小决定

E、层厚薄,病灶检出率高

15.窗宽、窗位均选为100,CT 值的显示范围是()

A、50~50

B、-50~-150

C、50~150

D、100~-200

E、150~-150

16.将测得的剖面投影在反方向上进行反投影重建称为()

A、迭代法

B、解析法

C、直接反投影法

D、褶积反投影法 E.、二维付立叶变换法

17.CT 影像形成与传递的正确程序是()

A.X 线源→人体→准直器→探测器→A/D→显示

B.X 线源→准直器→人体→探测器→重建→A/D→显示

C.X 线源→人体→准直器→A/D→探测器→重建→显示

D.X 线源→准直器→人体→准直器→探测器→A/D→重建→显示

E.X 线源→人体→准直器→探测器→重建→A/D→显示

18.扫描一周的数据采集,并非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环,这种扫描是()A.常规CT 横断扫描 B.常规CT 冠状扫描

C.常规CT 矢状扫描 D.间断CT 横断扫描

E.螺旋CT 扫描

19.单螺旋扫描时,层厚为2mm,床速为5mm/秒,此时螺距为()

A、0.2mm

B、0.4mm

C、2.5mm

D、5.0mm

E、10mm

20.影响空间分辨率的因素①探测器孔径;②探测器间距;③滤波函数;

④象素大小;⑤设备的信噪比。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①②③④⑤

第六章

1.发生磁共振现象的基本条件是()

A、具有磁矩的自旋原子核

B、稳定的静磁场

C、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

D、以上都是

2.下面有关质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带电质子自旋产生磁场

B、质子的自旋方向决定磁场的方向

C、配对质子自旋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

D、偶数质子产生净磁场

3.下述静磁场的作用,错误的是()

A、使自旋质子沿静磁场方向排列,产生净磁化矢量

B、自旋质子以净磁场的磁力线为轴进行〝进动〞

C、因质子的进动产生纵向和横向磁分量

D、质子的进动频率与静磁场强度无关

4.下面有关自旋弛豫的叙述,错误的是()

A、T1驰豫是处于激发态的自旋质子返回到原来的状态的过程

B、T2驰豫是因为自旋质子的失相位

C、T1驰豫和T2驰豫是先后发生的两个驰豫过程

D、自旋驰豫是在RF 脉冲被关闭后发生的

5.使用梯度磁场的目的是()

A、增加静磁场的强度

B、进行层面选择

C、确定信号来自扫描矩阵中的那一列

D、确定信号来自扫描矩阵中的那一行

6.SE 序列中,180o RF 的目的是()

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

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 轴

C、使磁化矢量倒向XY 平面内进动

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

7.SE 序列相位重聚是指()

A、90o 脉冲激励时

B、90o 脉冲激励后

C、180o 脉冲激励时

D、使离散相位又达到一致

8.在SE 序列中,TR 是指()

A、90o 脉冲到180o 脉冲间的时间

B、第一个90o 脉冲至下一个90o 脉冲所需的时间

C、90o 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

D、180o 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

9.在SE 序列中,TE 是指()

A、90o 脉冲到180o 脉冲间的时间

B、第一个90o 脉冲至下一个90o 脉冲所需的时间

C、90?脉冲到信号产生所经历的时间

D、180o 脉冲到信号产生所经历的时间

10.SE 序列有关组织的MR 信号强度,下列哪一项正确()

A、T1越短,信号越强;T2越短,信号越强

B、T1越长,信号越强;T2越长,信号越强

C、T1越短,信号越强;T2越短,信号越弱

D、T1越长,信号越弱;T2越长,信号越弱

11.在GRE 脉冲序列中,翻转角(小于90o角)越大,所获图像越倾向于()A、T1加权像 B、T2加权像 C、质子密度加权像 D、以上均是

12.反转恢复(IR)序列中,第一个180o RF 的目的是()

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

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 轴

C、使磁化矢量倒向XY 平面内进动

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

13.梯度回波序列的主要优点是()

A、提高对比分辨率

B、提高图像信噪比

C、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

D、缩短MRI 检查时间

14.较长的TE()

A、T1权重越重

B、减少T1权重

C、T2权重越重

D、减少T2权重

15.在不同区域的K 空间数据与图像质量的关系中()

A、K-空间的中心部分决定图像的对比,边缘部分决定图像的分辨力

B、K-空间的中心部分决定图像的分辨力,边缘部分决定图像的对比

C、K-空间的中心与边缘部分均决定图像的对比

D、K-空间的中心与边缘部分均决定图像的分辨力

16.影响MR 图像分辨率的因素有()

A、观察视野

B、矩阵

C、层面厚度

D、以上均是

17.提高信噪比可通过()

A、降低信号的强度和提高噪声的强度

B、保持信号强度不变、提高噪声强度

C、提高信号的强度和降低噪声的强度

D、保持噪声强度不变,降低信号强度

18.信噪声比是指()

A、信号强度与噪声的差值

B、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的比值

C、信号强度与噪声的和

D、信号强度与噪声的积

19.信噪比是MRI最基本的质量参数,其正确的概念表述应为()

A、图像的亮度与暗度之比

B、两个像素的信号强度之比

C、两个体素的信号强度之比

D、图像的信号强度与背景强度之比

20.增加或提高MRI图像SNR的是()

A、缩短TR

B、缩短TE

C、翻转角小

D、以上都不是

第七章

1.关于一个完整的PACS 系统组成,下列错误的内结构是()

A、医学图像采集

B、大容量数据存贮

C、图像显示和处理

D、图像读取装置

E、用于传输图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

2.医学图像采集系统主要采集来自下列设备的影像,错误的是()A、CT B、X-Rad C、DR D、MRI E、超声

3.下列影像管理内容中,错误说法是()

A、信息的查询

B、获取图像

C、信息采集

D、数据备份

E、影像打印输出管理。

4.关于医学影像信息压缩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

A、能够提高传输速度

B、能够节约储存空间

C、JPEG 标准压缩可以压缩灰度

D、压缩比越大,丢失信息会越少

E、JPEG 标准压缩可以压缩彩色影像

5.关于PACS 的优势错误的是()

A、无胶片化管理

B、优化打印任务,减少打印费用

C、影像显示处理功能强

D、图像资源不可共享

E、医院管理最优化6.仅限于医学影像学科内部实现影像传输的PACS 类型是()

A、大型PACS

B、小型PACS

C、中型PACS

D、超大型PACS

E、超小型PACS

7.影响PACS 影像传输速度的因素中错误的是()

A、终端与接口的数量

B、终端与接口的物理性连接

C、直线型传输最为迅速

D、PACS 的影像传输类型

E、不同信号媒介的转换

8.下列PACS 组成错误的是()

A、影像数据采集系统与管理系统

B、主要提供各种医学影像信息的HIS 系统

C、影像显示处理系统

D、高速信号处理系统

E、HIS 网关和EWB 网关

参考答案

第一章

1、E,

2、A,

3、D,

4、B,

5、B,

6、C,

7、A C E,

8、C, 9、D, 10、A, 11、A, 12、D

第二章

1、ACD,

2、B,

3、B,

4、B,

5、B,

6、D,

7、B,

8、E, 9、A, 10、D, 11、A, 12、C, 13、E, 14、A,

15、D, 16、A, 17、C, 18、D, 19、E

20、B,

第三章

1、C

2、D

3、C

4、B

5、E

6、C

7、C

8、E,

9、E 10、E, 11、B 12、A 13、A 14、E 15、E ,

16、A 17、C 18、D 19、D 20、E

第四章

1、D,

2、B,

3、B,

4、A,

5、D,

6、E,

7、B,

8、E,

9、A, 10、D, 11、D, 12、D, 13、E, 14、E, 15、C,16、A, 17、A, 18、D, 19、C, 20、D

第五章

1、D,

2、D

3、D

4、E

5、C

6、E

7、A

8、D,

9、B 10、A 11、E 12、A 13、C 14、C 15、C

16、C 17、D 18、E 19、C 20、E

第六章

1、D,

2、D,

3、D,

4、C,

5、A,

6、D,

7、D,

8、B,

9、C, 10、C, 11、A, 12、B, 13、D, 14、C, 15、A,16、D, 17、C, 18、B, 19、D, 20、B

第七章

1、D,

2、B,

3、C,

4、D,

5、D,

6、E,

7、D,

8、D

1、如何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铭记中国当代的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国家发展的主题,一个国家发展的主题总是和该国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当完成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的。从历史逻辑上看,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共富这一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历史前提,其目的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它把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因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富民强国路。这条道路全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它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逐步走向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三、怎么样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首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其次要坚持解放思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其三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

2、任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跟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二因素是指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会被社会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会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会被社会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 5、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什么是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只有在购买了劳动力商品后,由劳动力商品的剩余劳动来创造剩余价值时,才被称为资本。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不发生价值增值;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价值通过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还有一定量的剩余,即剩余价值。这说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所以说,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从资本的本质上来说的。资本的一般性是指它通过物而体现的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生产关系是历史的,不是永恒的;资本的特殊性是指在不同社会形态中,它的服务对象、占有者、生产目的和体现的生产关系等具有不同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服务对象是资本家,是少数人,生产的 10、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和辩证的、历史的方法。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结合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12页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进”就体现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共同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 2. 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3. 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4. 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 5. 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6.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究?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 2.Na+-K+泵的作用意义? 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1. 细胞间通讯有哪些方式?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2.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各种方式之间的异同。 3. 试述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 4. 试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信号通路之间的异同。 5. 概述受体酪氨酸介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证明? 2.动作电位是怎么发生的?如何证明动作电 位是钠的平衡电位? 3.发生兴奋过程中,如何证明有兴奋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4.兴奋是如何传导的?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6.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7.绝对不应期是否指潜伏期?潜伏期是否等于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 8.神经干上某点发生兴奋后,除向前传导外能否逆传?为什么? 9.试比较改变刺激强度,单一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变化?为什么? 10.血K+浓度对兴奋性、RP和AP有何影响? 11、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在静息状态下,Na、K离子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就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钾离子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钠离子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E.钠、钾离子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建议以及在网上自己搜的答案,此为我自己比对俩老师提供的题目筛选出的题,仅供参考,记住大点,然后扯淡码字即可,喜欢的同学请给赞,谢谢! 一、经济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容、基本特征及作用。(1)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1 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2 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3 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4走共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富裕的道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1.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础性作用 的一种经济体制,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合,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制不同的特征。表现在:一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四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经济活动市场化,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是经济运行法制化。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3.以在所有制结构上,主要表现在:第一,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在共同发展。第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公有制为主体,效率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上, 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在宏观调控上,优先、兼顾公平。第三,更好地发挥计划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利益与长远利益、 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从一和二扯些就是作用了 简述如何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2一、如何深化社会主义改革 (一)参考答案1(网上个人精简版) 1.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政治上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式民主的道路。 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超越具体事情,坚持群众路线,依法治国、依法施政,2.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定岗问责,完善中国式民主,服务民生。经济上按能分配,国有化领导私有化,降低民生成本。3. (复杂版)(二)参考答案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程序化,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

2017年12月中特理论复习提要 一、题型 1.辨析题4*5,20分 2.简答题4*10 40分 3、材料分析题1*15 4、论述题1*25 二、参考容 1.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 【党面临的“四个考验”】 ★执政考验。创新执政理念、转变执政方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改革开放考验。面对改革开放中呈现出的矛盾,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市场经济考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外部环境考验。掌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党面临的“四个风险”】 ★精神懈怠的风险。在长期执政和取得改革发展巨大成就的情况下,避免精神懈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 ★能力不足的风险。在国际国复杂形势下,克服一些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高,不断提高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力。 ★脱离群众的风险。党的根基在人民,当前一些党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如果对这些问题重视不够,党的执政地位就会丧失。 ★消极腐败的风险。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淡薄,奢靡享乐,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抓紧解决。 【需要增强的意识】 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容是什么? 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提升国的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的对外开放首先是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的,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从主要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实现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增强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 二是继续坚持“引进来”。对外经济关系不仅包括商品的国际间流通,还包括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充分利用国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通过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来增强国际竞争力,完善利用外资形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广泛地开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更好和更多地利用国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市场和资源,以弥补国资源的不足,扩大国际市场空间。要把提高竞争力的重点放在国际市场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竞争,全面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使中国资本在世界上占有应有地位。 四是推动对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对开放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对开放为对外开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对开放。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将对开放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不断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答案版本二: 一、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二、坚持进出口并重,外需协调。三、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四、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竞争新优势。五、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4.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A.物质观 B.联系观 C.发展观 D.实践观 2.列宁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实践活动的目的是(B) A.改造主观世界 B.改造客观世界 C.改造内心世界 D.改造精神世界 4.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出了(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D)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8.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的基础是(A) A.实践 B.理论 C.本质 D.人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指(B)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认识到实践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物质到精神 10.直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D)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的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1.宋代诗人陆游在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那些根本要求? 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这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条根本要求,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障、社会保障、动力保障和政治领导保障。 5.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了。虽然人在创造历史时有其能动作用,但人们不能主观地取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的过渡性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高速和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必然向其最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1)这是由社会主义历史的短暂性所决定的。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的历史毕竟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在实践和发展初期。中国现在并将长时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不够格”、“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处在幼童时代的社会主义,自然难于充分展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和蓬勃生命力,也必然会出现各种失误和遇到各种挫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这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彻底性所决定的。由于无产阶级不曾掌握任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无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得到发展。更何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但要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就决定了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激烈程度、广泛程度和深刻程度,是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革命所不能比拟的。私有制范围内更替尚且需要经过漫长、艰巨的历史进程,以消灭私有制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不是一个更为漫长、更加艰巨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出现曲折、反复,从而使这一进程放慢,不值得大惊小怪。历史的辩证法从来都是如此。

.答案仅供参考,分数高低请自行负责;.有些题目整理的答案较多,考试时请注意选择参考。最后,这考试拼的是手速,祝好。 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1.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2.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既要实现国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 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问题。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

马原复习参考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P10、P16) 答: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鲜明特征的集中体现: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崇高的社会理想) 当代价值: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结合鲜明特征来答)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教给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提供给我们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个人寻找,可以不考虑) 3.哲学是什么?世界观是什么?(P22) 答: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统一的基础是什么?)(P32)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实践性和阶级性。 多样化的世界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5.物质的存在形态及其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25、P28) 答: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理学上物质有六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篇一】 1.我国能够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和平改造的客观条件(或可能性)在于 A.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 B.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D.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的论述有: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1956 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4.1964 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 A.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1980 年代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温饱 C.在20 世纪内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在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5.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动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 年12 月5 日,******到河北省西柏坡进行调研,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在经中央媒体报道后,此举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海内外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极具符号性的行为。针对上述材料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忧患意识 B.“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C.“两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D.共产党要永葆先进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6.毛泽东当年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两个务必”时时警示着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激励着广大干部、党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赶考”仍在继续,但“赶考”的环境、“考题”和“考生”状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关于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考题”变为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赶考”的主人没变,依然是中国共产党,”考官”没变仍然是全体中国人民 C.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变为是否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赶考”环境更加复杂,“赶考”的任务更加艰巨,“考生”的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7.1964 年6 月毛泽东提出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 A.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 B.必须是能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必须是民主集中指导模范执行者 C.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必须用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D.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8.在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毛泽东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是: A.中国是一个大国, 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底子薄 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生产力不发达 9.在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 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统一的。 第一章 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哲学: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或二者有无同一性(认识论上:可知论vs不可知论)。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

容器几何尺寸:(1)容器的大小;(2)形状h/D;h/D为0.25时杀菌时间最短。 导热型圆罐的杀菌时间(扎丹):t0=A(8.3hD+D2) 8.什么是致死率及部分杀菌量? 致死率:致死率是热力致死时间的倒数,热力致死时间Ti的倒数1/Ti为在温度θi 杀菌1min所取得的效果占全部杀菌效果的比值,称为致死率. (以热处理时间为横坐标,以致死率为纵坐标图为致死率图。) 部份杀菌量:细菌在T℃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为I分钟,在T℃加热了t钟,则在T℃温度下完成的杀菌程度为t/τ。 9.说明比奇洛基本推算法的基本原理,并用图表示杀菌时间的推算方法。 基本原理:找出罐头食品传热曲线和各温度时细菌热力致死时间性的关系,为罐头食品杀菌操作(理论上达到完全无菌程度)推算预定杀菌温度工艺条件下需要的加热冷却时间。(图自己补,分别是食品传热曲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致死率曲线,三幅图加上文字表述) 9.杀菌方法的选择与酸度有什么关系?(网上找的) 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很大。对绝大多数微生物来说,在pH中性范围内耐热性最强,pH升高或降低都可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特别是在偏酸性时,促使微生物耐热性减弱作用更明显。酸度不同,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同一微生物在同一杀菌温度,随着pH的下降,杀菌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所以食品的酸度越高,pH越低,微生物及其芽胞的耐热性越弱。酸使微生物耐热性减弱的程度随酸的种类而异,一般认为乳酸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强,苹果酸次之,柠檬酸稍弱。由于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及其芽胞的耐热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所以食品酸度与微生物耐热性这一关系在罐头杀菌的实际应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酸度高,pH低的食品杀菌温度低一些,时间可短一些; 酸度低,pH高的食品杀菌温度高一些,时间长一些。 10.为什么要进行反压冷却?如何进行操作?(网上找的) 为减少冷却阶段罐内外压力差防止容器变形、损坏玻璃罐跳盖等现象,常采用反压冷却。 加压冷却(反压冷却):在通入冷却水的同时通入一定的压缩空气。 (要注意的是,杀菌锅温度声高到了杀菌温度T,并不意味着罐内食品温度也达到了杀菌温度的要求,实际上食品尚处于加热升温阶段。对流传热型食品的温度在此阶段内常能迅速上升,甚至于到达杀菌温度。而导热型食品升温很慢,甚至于开始冷却时尚未能达到杀菌温度。因此冷却时需要加反压) 操作: 一般高温杀菌115~1210C,需打入137.3~166.7kPa的压力。 杀菌釜内反压力的大小,以使杀菌釜内总压力(蒸汽压力与补充压力之和平等于 或稍大于罐内压力与允许压力差Δp允的好,即: p釜=p 釜蒸+p反≥p2-Δp允 p反=p2 -p釜蒸-Δp允 反压杀菌冷却时所补充的压缩空气应使杀菌釜内压力恒定,一直维持到镀锡罐内 压力降到1+Δp允大气压,玻璃罐内压力降到常压时才可停止供给压缩空气。 11.说明内容物腐败变质的类型,分析其原因。 胀罐:从程度分隐胀、轻胀、硬胀 从性质分:理化性胀罐、细菌性胀罐。氢胀:[H+]↑→罐壁腐蚀→ H2↑假胀:装量过多,真空度低 教育资料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特理论复习提要 一、题型:1.辨析题4*5,20分 2.简答题5*10 50分 3.材料分析题1*10 4.论述题1*20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1)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又依法对极少数人实行最有效的专政,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以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植根于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族人民通过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和基础,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宪法和法律是各政党活动的基本准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各民主党派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坚持这一政党制度,就是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联系起来。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大创造,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举,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坚持这一重要制度,关键是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