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ABC)

概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理论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

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根据这样的理论,我们可以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概括为:首先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分析企业的作业链,划分作业中心。

作业在产品的成本归集过程中处于核心的位置。我们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归集到相关的作业中去,从而确定作业的成本,之后再根据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分配至成本对象。

局限性:

(1)作业成本法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耗时耗力。采用作业成本法必须准确地设置作业中心,并以此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这对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是在一家大型的制造企业中要实施作业成本法,首先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来确认作业和作业中心。

(2)难以反应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传统的作业成本法中,很多假设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业成本法认为下相同的作业具有固定的成本。然而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个大型的制造业企业,其生产经营的过程和技术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对于每一项作业的确定就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我们无法将每一个生产步骤都划分为一个作业,即使是同一个作业,由于业务类型的不同而发生的成本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一家企业的物流部门,我们确定了一个作业是“发货”,但是发货业务类型有多种,是整车发货还是拼车发货,是客户自提还是委托发货,是陆运还是水运,使用不同方式导致了每次发货的成本也是不同的。

(3)作业成本法成本分配过程具有主观性。由于企业作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作业成本的确定和作业动因的选择并不总是客观的。大多数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数据往往通过与员工的面谈和调查取得。但当员工在被调查自己在各项活动中投入的时间时,总是认为自己是将100%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哪一个员工会报告说自己的某一部分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而是浪费掉了。那么在计算费用时,实际上就是以公司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为假设前提。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

2004 年,卡普兰与安德森在哈佛工商评论上首次发表他们的最新成果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绕开了ABC中昂贵、耗时

耗力并且主观的作业调查,以“时间”作为分配资源的依据。TDABC将时间引入到成本核算中并以此计算出成本动因分配率作为分配标准,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直接估计每个产品、每项业务或者每个客户所花费的资源。

基本原理:使用时间驱动作业法,公司只需估计两个参数:一是单位时间产能成本。该指标可以用总的费用除以管理层估计的实际产能;二是某个作业在消耗资源时所消耗的时间,即作业单位时间数量,该指标可以根据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观察得到。两个指标相乘可以得到每单位作业应分担的成本,即成本动因率。最终可以将成本分摊到各个作业中去。如图所示:

具体步骤:

(1)估计单位时间产能成本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通过丰富的经验和根据观察来直接估计所有资源的实际产能。比如公司的一个员工的理想工作时间是一天8 小时,每周40 个小时,但是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可以看出,除去员工休息、培训等时间,实际的有效时间只是理想工作时间的80%~85%。同样一台机器的理想工作时间是每周80 小时,除去调整、修理等时间,实际有效时间只是85%~90%。当然,也可以借助于一些数学方法比如线性回归来测定实际产能。其次,再用车间的总成本除以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即实际产能,就可以得出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即单位时间产能成本=车间总成本÷员工有效工作时间。比如某个运输部门的总成本是50000 元,理想产能是12000 分钟,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得出结论实际产能是理想产能的80%,那么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就是 4.17元/分钟。

(2)估算每单位作业耗用的时间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查、与员工交谈、计量以及其他方法来确定每项作业每次操作需要花费的时间数量,即单位作业时间数。同样是上面那个例子,假设运输部门主要是接受订单,准备工作,发生运输三项作业。管理人员通过合理估计和相关数据得出:接受订单需要花费15分钟/次,准备工作需要花费30分钟,运输工作需要60分钟/次。

(3)计算成本动因率

成本动因率是指每项作业的单位作业成本,将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和每单位作业所耗用的时间这两个参数相乘就可以得到成本动因率。成本动因率一旦确定了,就可以将作业发生所应分摊的成本计算出来,从而最终分摊到产品上。根据上面的例子,接受订单的成本动因率是4.17元/分钟×15分钟=62.55元/次;准备工作的成本动因率是4.17元/分钟×30分钟=125.1元/次;运输的动因率是4.17元/分钟×60分钟=250.2元/次。

(4)报告和分析

管理人员可以计算出部门各作业的成本动因率从而得出成本。接着可以根据报告中的产能供给以及有效产能之间的差异,来分析闲置产能成本。总而决定是否要减少对闲置产能的供给或者是如何减少闲置产能。这样来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除此之外,管理层还能利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数据来对各个责任中心进行考核,来衡量各个责任中心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

(5)模型的维护和更新

对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模型维护和更新主要体现在成本动因率上。引起成本动因率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资源的价格变化,最终会影响到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例如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计算得出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是 4.17 元/分钟,但是如果随着原材料上涨导致车间总费用上涨到60000 元,那么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就变成了5元/分钟。另一个是作业效率的变化,主要会影响到每单位作业耗用的时间。不论是生产工艺的改进,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或者是操作流程的改进都能减少作业所耗用的时间。例如对于员工进行集中训练,员工们的操作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么员工执行作业的单位时间必定缩短了,成本动因率也随之改变。

TDABC的优势分析:

(1)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加精确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假设就是企业资源全部被有效使用,产能完全发挥,并不考虑闲置产能的存在。而实际上,如果员工处于非生产活动中如每月的例会、培训、部门沟通等,亦或是遇到机器发生故障,机器处于调整状态中时,这些情况都被传统的会计核算所忽略了,因此造成了产能的夸大和成本数据的粗糙甚至扭曲。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进行核算时,首先就是注意到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估计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再通过成本动因率将成本分配给作业,最终将成本分配给产品,从而避免了夸大产能的情况发生。此外,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理想产能和有效产能相对比来发现产能过低的机器设备或者部门,进而来优化生产活动。因此,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满足了财务上对成本核算精准的要求,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依据。

(2)能够适应企业不同的生产核算需求,有利于实现个性化管理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就是利用“时间”来衡量消耗的资源。然后在实际生产中,“时间”这个衡量标准并不能使用所有情况。比如运输能力,可以用最大载重量来衡量,货物对仓库的消耗,可以用空间大小(立方米)来衡量。数据存储可以用千字节、兆字节等来衡量。无论用什么来作为衡量单位,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都是适用的。当然相应的“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就会变成“单位空间产能成本”“单位重量产能成本”等。正是因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这一特点,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运营环境,有利于企业的个性化管理。

(3)模型的升级和维护更加简单

在传统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中,一旦系统形成,极少会进行更新修改。传统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修改工程浩大,一旦超过了能够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时间段,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将显得不合时宜。相比之下,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地适用企业内部的变化。即使是企业的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新增了若干项作业,管理层同样可以利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只需要估计新增加的作业单位时间,就可以对该项作业的成本动因率求出结果。升级简单可行,完全由企业掌控,也不必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这一优点确保企业及时获得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运转的效率。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安德里茨公司的应用

公司概况:

安德里茨有限公司于2002 年 2 月9 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2094 万欧元,是隶属于奥地利安德里茨集团的外商独资公司。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机械类产品,经营范围涉及开发、生产和销售环境与加工技术与设备,动物饲料和水产饲料生产技术与设备,造纸技术与设备,钢铁处理技术,供水、供电和化工等行业的水利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和组件以及提供相关产品的服务。

企业生产采取客户订制模式,近年来产品生产已由大批量向小批次的、多样化和特殊化的生产发展;同时,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有些环节实现了规模化的全自动化生产,人工费用极低。该企业使用德国的SAP 企业管理软件,基本实现了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企业的制造、分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模块均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稳定,所有的成本信息均可迅速、准确地从SAP 系统中获取。财务核算成本相对较少,适应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系统需要大量基础数据的要求。公司管理层中具有专业背景和资深的行业经验人员占一半以上,总体素质很高。

实施作业成本法后,安德里茨有限公司遇到了如下问题:

(1)访谈和调查太耗时并且成本高。安德里茨有限公司派出 5 人专门负责估计每个作业在某个月内占用的时间百分比。这 5 个人在每个部门与员工访谈,以期待被访谈员工能够回忆起自己所负责的每个作业在一定期间内占用的时间比例,而每次访谈都没有固定的时间。项目组人员让被访谈人员尽量准确地回忆,期望得到准确的数据,而被访谈人员因为没有恰当的标准来衡量各个作业的时间比例,全靠主观判断,导致大部分访谈耗时长。另一方面,当新的订单产生,有新的作业增加进来时,访谈人员重新下到车间、各部门进行访谈调查。这样的工作不仅繁琐,实施成本高,而且这样的模式不灵活,不能立即根据新的订单、新的成本环境更新成本核算体系,容易耽误公司整体的生产,影响公司的业绩。

(2)作业成本法模型不易更新。当公司生产不同产品以满足客户时,新的作业又被添加进来或旧的作业被剔除时,为了及时反映这些重要的变化,项目人员必须重新估算员工在各个作业上的耗时百分比,而重新访谈与调查耗费时间也耗费人工。原有的作业成,本法模型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及时简便地更新作业,这就导致了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与生产实际脱节。

(3)作业成本法模型的数据是主观估计的。项目组访谈人员与基层员工进行访谈时,没有衡量数据准确性的标准。而被访谈对象往往综合素质较低,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作业成本法培训,往往仅凭自己主观判断,不能给出客观的数据。另外,事前知道这些数据用途的员工可能会有意歪曲事实或谎报他们的结果。

(4)数据存储、处理和报告成本高。安德里茨有限公司有环保机械生产线、饲料机生产线、造纸机生产线、钢铁处理机械生产线、水利机械生产线,这五条生产线中,每条都划分出了 10 几个成本动因,共有将近 100 个成本动因,这样大大增加了核算工作的难度,各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得执行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难以理解,核算过程中的错误率大大增加,也明显加大了过程控制和追溯成本源头的难度。

公司实行TDABC的可行性分析:

(1)公司具有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

公司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 SAP 可以提供完善的数据。要想成功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海量数据的便捷获取是基础。安德里茨公司拥有良好的 ERP 系统——SAP 系统,该系统在同类 ERP 系统中具有系统稳定、数据可靠、功能强大等优点。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时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依靠 SAP 系统进行处理,不至于大量的数据使得系统瘫痪,而且 SAP 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拓展性,可以设计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所需的模块以处理海量数据。

(2)公司产品的成本环境适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差异性较强的企业,产品差异性较强即为产

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企业的产品差异性越强,应用传统成本法分配间接成本时产生的成本扭曲越大。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能通过作业的划分和成本动因的确认准确反映产品的差异性。

安德里茨公司拥有 8 种机械类产品而且实行的是客户定制化产品生产,每月在产的产品有近 20 种,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产品的这一特点为安德里茨公司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可能。

(3)公司已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经验

(4)公司拥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公司TDABC的应用情况

安德里茨有限公司生产部门主要生产大型饲料机,其产品有 A 型饲料机,B型饲料机,C 型饲料机三种,共有员工 105 人,生产部门间接费用分为四类:间接人工、机器折旧、机器维修费用和机器运行费用(包括运行机器所需的水电费用,不包括机器折旧)。公司管理层经过分析,发现生产部门完成的作业共有六个,分别是:数控切割、冲压、自动焊接、油漆流水线、组装、检验。

1.分配间接人工

(1)间接人工可用生产能力的计算。生产部门有 50 位工人从事间接生产,每月可提供 12000 个小时的生产能力。根据部门管理层的观察,理论生产能力的 85%作为可用生产能力。则:

可用生产能力=12000×85%=10200 小时

(2)间接人工单位时间成本的计算。本月间接人工成本为 408000 元。

间接人工每小时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可用生产能力

=408000/10200=40(元/小时)

(3)将间接人工成本分配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动因率。冲压和组装这两个作业,其作业动因分别是冲压次数和人工工时。每次冲压耗时 0.5 小时,本月冲压作业耗时数为 4800 小时,冲压作业量为 9600 次。安装作业耗时数为 4600 小时。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作业应分配的间接人工成本

同理,可以分配机器折旧费、维修费用和机器运行费用:

机器折旧费用由于是在数控切割、自动焊接、油漆流水线、检验四个作业中被消耗的资源,因此这些费用分别计入这四个作业中。这四个作业的成本动因分别是切割次数、焊接次数、机器台时和机器台时。

依据管理层的估测,每次切割耗时0.3 小时,每次焊接耗时 0.17 小时,切割次数 500 次,焊接次数 1280 次。机器每月可提供的可用生产能力为 700 机器台时,机器实际运行 617.6 机器台时。其中,数控切割作业耗时 150 机器台时,自动焊接作业耗时 280 机器台时,油漆流水线作业耗时 210 机器台时,检验作业耗时 40 机器台时。

生产部门本月机器折旧费用总额为 21000 元。其折旧费用每小时成本为:折旧费用每小时成本 =21000/700=30 元/小时

维修费用和能源的消耗是变动性费用,其成本全额计入相关作业—数控切割、自动焊接、油漆流水线和检验作业。生产部门本月维修费用为 17500 元,消耗的能源为 14000 元。两项费用直接计入作业成本。

维修费用的TDABC分析:

机器运行费用的TDABC分析:

将上面计算的结果进行汇总,即可得到各个作业的单位成本动因率和总的作业成本:

当所有的资源都分配到作业之后,依据统计到的各个产品小号作业的成本动因量,进一步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作业成本分摊:

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成效分析:

(1)成本计算结果更加客观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估计实际产能时往往运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实际产能。科学的计算实际产能的方法是用理论产能减去员工或机器停工的确切时间。而作业成本法在估计实际产能时用的是理论产能,即假设机器设备全天都是满负荷运转的,员工在工作时时间是100%投入的,没有休息时间。

案例中,生产部门在分配间接人工时,根据管理人员的计算分析,将实际产能估计为理论产能的85%,为10200 小时。作业成本法下认为实际产能就是

理论产能,即12000 小时。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冲压作业的成本动因率是20 元/次,作业成本法下冲压作业的成本动因率为30 元/次,前者比后者降低了10 元/次。

(2)成本计算工作量降低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把资源分摊给各成本对象(包括订单、产品和客户)之前并不需要与员工进行访谈。作业成本法要估计一定时期内各个作业的时间分配比例,然后根据这一比例把部门总成本分摊给各项作业。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简化了这一成本计算程序,采用科学计算或直接观察的方法获得流程时间。

案例中,生产部门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分配间接费用时,直接用部门总成本除以可用产能得到成本动因率,然后根据产品所耗用的时间乘以成本动因率。在分配机器折旧费用时,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动因率后,直接计算A 型饲料机、B 型饲料机、C 型饲料机在每个作业上消耗了多少作业动因量,然后算出分配的成本。作业成本法下,需要估计本月这六个作业的时间分配比,这项工作十分繁琐。当应客户要求生产新产品而增加或减少作业时,不得不重复这样的工作。

(3)便于分析企业的闲置生产能力

在采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分配产能时,往往会出现分配的产能小于理论产能,这就出现了闲置产能。原因是我们在将资源向作业分配时,并没有100%分配到产品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出现了闲置生产能力。

案例中,间接人工就有32000 元是闲置的产能,占间接人工成本的7.8%。机器折旧有2472 元是闲置的产能,占机器折旧的 2.8%。经过管理层人员的调查分析,得出了产生闲置产能的原因:间接人工产生闲置产能是公司管理层特意购买闲置产能而保持的,以应对突然增加的订单;机器折旧产生闲置产能是在生产不同产品时,机器有82.4 小时的准备时间。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应用研究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他们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具有专业服务功能的能满足他们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正是适应这样的环境及需求出现的一种物流形态,是物流专业化、产业化的结果。从杜会敏等的总结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仓储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推动下,提升了其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凸显了其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从2006年7月份中国仓储协会举办的现代仓储业“热点问题”座谈会上来看,我国的仓储业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仓储业平均规模偏小;仓储业经济效最低;仓储业资产负债率最高等。而从冯雪琰的研究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环境在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面临的竞争者更多;市场竞争加剧使竞争的基础和层面多样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层出不穷等等。 以此为背景,在这个对我国第三方物流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虽然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替代了普通的人力,但是由于第三方物流的行业的特殊性,与之相关的费用却越来越模糊。成本是一个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很多的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它了。因此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我想谈一下一种新的管理成本计算方法,即作业成本法。本文希望能从作业成本法的角度下,通过详细的案例来证实该方法的先进性,从而为企业了解和引用这种方法做一个有利的导引。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情况分析 美国和日本等一些物流很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关注物流成本。如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只占10%左右的美国为例,就十分的关注物流活动作业成本看核算与管理研究,作业成本法也被认为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如:Roth等对如可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的仓储和配送成本进行研究,他们逐

1.绪论 1.1选题背景 在我国制造业成本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一般都把重点放在生产环节和各种费用的控制上,往往忽视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采用产品生产工时、人工工资等单一的标准,对不同产品“贡献”差别各异的间接生产费用进行分配的做法,显得草率武断,成本计算的“误差”越来越大,必然造成有些产品成本虚增,有些虚减,不符合“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公平配比原则和信息相关性原则,导致成本信息失真,管理者的成本决策失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地追求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就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和降低各种成本费用,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经济的全球化,同样深远地影响着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处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的企业如何才能在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稳更远,有一点是任何企业都给予高度关注的,那就是企业所提供产品的成本信息。市场竞争的关键问题是价格和品质。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无疑直接影响企业对产品的定价决策,管理者对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所以,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能帮助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更具主动性。面对人们需求的变化和激励的竞争环境,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许多企业仍然沿用以生产数量为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间接费用采用单一成本分配基础分摊到产品成本。这种分配方式的合理性完全取决于间接费用是否与产量相关联,事实情况是间接费用并不是单一与产量有关,在现代有许多间接费用并不是受生产数量或其相连带的指标所影响,例如生产准备所发生的制造费用与准备次数直接相关联等等。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单一的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忽略了发生间接费用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各原因在各生产阶段及各个生产中的作用程度不同。高新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模式上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幅降低,而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费用采用单一的分配基础往往会造成各生产阶段或产品真实成本的扭曲,严重影响成本信息的准确性。随着企业生产工艺、产品结构、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变化、不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选题依据 自8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研究并推广了一 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Based cost ingsystem)简称ABC 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的 科学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费作业,作业消费间接成本,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 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ABC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会计,就是要力求消灭非增值作业的一种系统管理活动。它所关注的是 怎样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在企业决策、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对其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而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学术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故在此探讨此课题。 2.意义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工业上的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处于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 并有望成为世界船舶制造业的中心。我国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要提高我国造船的国际竞争能力, 控制造船成本是关键。当前, 我国针对单方面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 据统计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占51. 4% ,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很少, 仅占4. 2%。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应用当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辅以船厂的案例。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项目“造船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指出,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可行性, 给出基于作业成本的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模型。从实践上进一步印证本文的观点,以期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在引进作业成本法时有一个借鉴作用。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能 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作业成本法(ABC)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翻译国外相关ABC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和解释ABC的相关概念、原理、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摘要:探讨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医疗项目进和精细成本核算方式。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及运用。通过实例的方式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测算中的运用,建立资源库,确定作业中心,明确作业动因,分摊作业成本,测算出医疗项目成本,分析了降低成本的方向。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手术室;剖宫产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成本核算重要性日益凸现,掌握自身经营状况,降低成本费用,寻求新的增长点,需要精细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更精准的核算医院诊疗项目,对医院诊疗项目的定价提出有力证据,同时对医院运营管理提供详实的信息。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对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并详细的确认和计算相应的资源动因,而后将其资源费用在作业中归集、体现,并确认和计量作为动因。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在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上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上没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费用的核算

上,其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分配原理: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 耗作业;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具体运用 医疗项目的成本一直是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难题,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对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以剖宫产手术成本项目的核算为例。 (一)建立资源成本库 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医疗支出项目有十多项,通过对财务人员、手术室人员、物资管理部门的走访、调查,本着合理性、重要性、差异性原则,通过对成本项目内容的分析、合并,最终对设立出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日常业务费、维修费、其它费用共六大资源成本。 (二)确定作业,建立手术室作业中心并确定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核算要深入到手术室工作中去,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手术室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还要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走访,特别是在和工作人员走访中,要重点了解几个问题:工作内容、消耗材料、耗费时间、工作人数等。通过以上方法,确定某医院手术室的作业流程,分为接送作业、台上作业、准备作业、管理作业。接送作业和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总手术台次,管理作业的分配是通过手术室人数进行分配。 (三)分配资源消耗,形成作业中心成本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8338592.html,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作者:阿不力米提·尕衣提 来源:《现代企业》2008年第07期 作业成本法是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两个因素作用的产物。作业成本法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深入研究,自从1988年美国第一家企业推行至今,已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而且所应用的行业也从制造业推广到服务业、国防工业、金融业等行业。在我国自90年代初引入作业成本法开始,理论界和实务界就开始探索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问题。尽管我国企业在核算中目前还不具备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但引进作业成本计算制度,特别是其中包含的价值链、零存货、全面质量管理、成本动因等新思维、新观念,还是很有益处的。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特征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的追踪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计算采用比较合理的方法分配间接费用。该方法首先汇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作用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功能是进行成本计算,但它仍然有一些重要的其他功能。该方法提供了详细而准确的有关成 本的信息,可使企业据此进行成本分析等项工作。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准确地进行存货估价。由于作业成本计算能够揭示成本与作业的因果关系,因而,可以比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更加准确地确定每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另外,浪费的资源和过剩的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 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 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 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 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 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 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 小计30.51640 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 (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 (1) 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 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 (2) 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 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 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 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 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

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 (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 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 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 (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 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 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为-40元,属于节约差。 要求: (1)计算实际发生的变动性制造费用。 (2)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总成本=1300×24=31200(元)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分批法的特点,熟悉分批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掌握简化的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流程。 二、实验要求: (1)根据货币资金支出情况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汇总表。 (2)根据各部门用水、用电资料,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3)根据领料凭证,汇总编制领料凭证汇总表。 (4)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及其他相关资料,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5)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及其他相关资料,编制人工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6)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资料,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算表和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7)根据前述各项分配表,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8)根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其他相关资料,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9)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10)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各批次产品的完工成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11)根据产品成本计算单,编制产成品成本汇总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三、仪器设备、试剂或材料: 课本、计算器、黑色笔、草稿纸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按照产品批别(或生产指令号)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并分别按成本项目设置转行或专栏,用以归集该批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五、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结果分析

1、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汇总表 2、外购动力分配法

电费分配率=52200/87000=0.6 水费分配率=44400/22200=2 3、材料费用分配表 分配率=3400/20000=0.17 4、人工费用分配表(表略) 生产工人工资计算:

XX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完成日期:2016年3月22日 指导教师: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摘要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成本计算方法,是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它源于美国,在欧美企业有一定的实施广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引入我国后,我国的企业却对此却难以实施,或者是实施效果一般。 本文将就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意义和使用条件进行说明,并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使用情况,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对现阶段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

As a new accounting method, activity based costing is a kind of new accounting management mode. It com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 certain ext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but also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a, China's enterprises ar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is,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neral effect.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concept, significance and conditions of use is described. An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st calculation metho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 in our country,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nd of enterprises at this stage of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 calculation of extracting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pplication research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本文试途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作业成本大师精湛的理论,希望对财务实务操作有所帮助。 一、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某企业经理的一句话可以说明一个优秀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现在行业收益率都非常低,往往只有4-6个点,如果成本计算有1%差距,企业收益就要扭曲20%。”让我们再来看看经营者和专家对成本管理的见解。 (一)现行企业的理解: 1. 简单认识 把成本管理系统当成财务的一个部分,为了完成财务报表而做成本核算,至于成本信息谁在使用,并不是重要。成本核算是一项任务而已。 2. 一般应用 把成本管理系统看成经营决策的一个支撑,一个信息来源,可以辅助管理部门以及市场部门制订经营决策,但是帮助不大。从销售部门打给财务部门成本核算人员的问询价格折扣空间的电话数量就可以知道。 3. 深入应用 把成本管理系统视为企业整个运营的一个基础平台,促使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和提升。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分析每一个产品带给企业的价值,分析产品的盈利特性,可以分析每一个客户/渠道/区域对于企业的价值。同时,这个平台可以支撑责任会计体系实现,可以帮助确定

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制订考核依据。它能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的平台,包括采购、物流、销售环节,而不仅仅是覆盖生产运作的平台。(二)专家实施ABC的认识 根据已实施ABC项目的经验,专家们有以下几点深刻理解: 1. 多方参与,综合协调 作业成本法一般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来做,但是对核算体系的设计例如作业划分动因选择最有发言权的是生产物流等业务部门,使用成本信息的是销售部门、管理层,把作业成本法变成现实的是一线业务人员、统计人员和财务成本核算人员,这其中也少不了IT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作业成本法的项目往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项目中止。 参考方案:可以通过外部顾问咨询,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2. 把握好核算的精细程度 核算体系设计太细致的话,导致实施困难;太粗的话,又没有实际意义。这个度很难把握。如在项目中,客户希望把物流成本明确到每一份提单的储存天数,这不仅需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有很详细的数据,还需要强大的系统支持。太细致导致实施不下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参考方案:以满足成本信息的需求为目标,先尽可能详细,根据能否实现来对核算体系不断进行简化。 3.选择合适的实现工具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 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C 分配标准单一 D作业的改进 三、判断题 1.在实际中作业中心必须和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相一致。 2.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二阶段分配过程。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

摘要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新格局。为了使企业在如此纷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便引起了企业和社会的极大兴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物流产业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削减物流成本便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面对减少物流成本的重要现实意义,我国企业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组织专门的物流管理人员来研究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以便加强物流管理。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成本核算薄弱、制度不健全等系列问题,许多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一方面,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其计算出来的成本信息严重失真,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大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物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产业自身竞争加强,利润空间受到一定压缩,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赖于物流成本管理。 为了寻求和探索适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本文以现代物流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为指导,通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比较分析与综合分析、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总结了关于国内外在物流成本管理核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及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从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

3

性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通过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得出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模式,结合案例详尽介绍了作业成本法应于物流企业程序和方法,并针对我国物流企业有效利用作业成本法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物流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的影响及其应用 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谋求其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对其投入物一各 种生产要素(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使其产出物的代价(即产品成本)最小。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企业和制造环境而产生,弥补了传统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制造系统中的一 些缺陷。 一、作业成本法的特征 (一)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对成本计算方法进行 了根本性的变革。它着眼于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再依据作业对最终产品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迫踪到产品,由此得出最终产品 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不再直接区分直接费用和问接费用,而将它们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什 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并无差别;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不局限于单一的工时或机时分配标准。而是依据作业成本动因,采用多样化 分配,从而使成本的归属性大大提高,所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更为客观、真实。 (三)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 流动的过程首先要根据市场发出的信息决定该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分析生产这些产品 需要哪些作业及其数量,然后再分析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哪些资源。这一系列的分析不仅提供 了分配资源成本和作业成木的依据,而且也为管理者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了翔实、准确的资料。 (四)作业成本法融合了作业管理和过程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业管理的出发点是将 企业看作由顾客需求驱动的系列作业组合成的作业集合,在管理中以努力提高增加顾客价值 的作业效率,消除遏制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为方向。过程管理是对作业链、价值链进行分 析和管理,找出企业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症结。作业成本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它融合了作业管理、过程管理等先进的 管理思想,形成了一个综合管理体系。 二、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促使人们对传统成本管理的企业观和成本观进行重新思索,形成了新的企业 观和成本观。 (一)断的企业观。传统成本管理将企业作为一个职能价值链来看待,这个职业价值链是由1.研究与开发;2.产品、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设计;3.生产;4.营销;5.配送6客户服务这样一系列企业职能组成,企业通过这些职能逐步使其产品或劳务具有有用性。在新的制造环境下, 企业组织价值链被进一步扩展,“扩展的价值链”强调这种观点:(上游货各方和“下游,’(如顾客整个价值链分析的基本组成部分。“扩展的价值链”分析以“从摇 篮到坟墓”方式管理的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所有企业职能为中心,而不管那些职能是在同一部 门内发生,还是在一系列的法律上非独立的组织中发生。 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多职能组合的价值链,并以多职能为中心进行管理,这是与日 益激烈的国际竟争相适应的。与此不同的是,传统成本管理主要关注企业的生产职能,而忽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的成本计算与应用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早已制约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作业成本法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得到企业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而在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水平已经相对较高,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水平和宏观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差异分析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新的经济发展时代,企业也在不断地变更管理观念,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往密集型转变的技术,在生产成本的构成中,间接费用(制造费用)的比重正在逐渐地变大,企业工人的工资总额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和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得部分企业按照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即按照人工的总量、材料的总量、机器工时的总量等为基础的成本分配方法都已经不再适合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的需要,不能够正确地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和价格决策,因此,作业成本管理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进行作业分析为基础,确认企业的作业、主要作业,并进行作业中心的划分;其次,以作业中心作为成本库,归集企业的间接费用,在企业的作业成本库建立之后,重要内容是如何将各类资源的价值耗用分配向对应的作业成本库;最终,把不同的作业成本库所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对应的产品,计算产品的成本,这一步该遵循的计算规则是,由产出量决定作业的耗用量,这种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作业动因上,作业动因,就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最终分配到产品中去的标准,同时,是作业耗用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由企业主要属性的依存关系理论可知,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一是由于企业的问题所决定的企业的集成水平,以及在这一集成水平对系统的准确性和复杂程度的影响;二是企业的成本是受到企业提供基本数据的时间频率和报告频率对整合度的影响。 通过对比发现,在两种产品中,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存在差异,而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成本,产生这样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对象的差异。对于传统的成本计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学生姓名:学号: 学部(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或学位: 20 年月日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不但严重失真,而且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形下,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也随之产生了,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法存在的缺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方面,我国对于作业成本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 首先,本文不仅叙述了研究作业成本法的背景以及意义,而且阐述了国内外的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框架。 其次,本论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核算需要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以及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所在,并且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最后,本文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前景,以及自己对作业成本法应用方面的建议,为作业成本法的进一步推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成本库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成本管理》作业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3 道试题,共23 分。) 1.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生产工资费用定额的计算公式是()。 A. 产品实际工时×生产工资实际单价 B. 产品实际工时×生产工资计划单价 C. 产品生产工时定额×生产工资实际单价 D. 产品生产工时定额×生产工资计划单价 正确答案:D 2. 由于修改旧定额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A. 定额差异 B. 材料成本差异 C. 定额变动差异 D. 脱离定额的差异 正确答案:C 3.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若差异额较大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也较大,差异额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一般是采用()。 A. 定额差异的比例 B. 定额成本的比例 C. 脱离定额差异的比例 D. 材料成本差异的比例 正确答案:B 4. 定额法下的定额变动差异是指由于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 A. 计划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 B. 新旧定额的差额 C. 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额 D. 月初定额与月末定额的差额 正确答案:B 5.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于定额变动差异若是定额降低,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还应()。 A. 从当月的产品成本当中扣除 B. 加到当月的产品成本当中 C. 对当月产品成本没有影响 D. 应在月初产品成本当中进行调整,月末在产品成本不进行调整 正确答案:C 6. 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在消耗定额降低时,月初在产品的定额成本调整和定额变动差异数,()。 A. 都是负数 B. 都是正数 C. 前者是正数,后者是负数 D. 前者是负数,后者是正数 正确答案:D 7. 定额法的特点是()。 A. 对产品进行事前控制 B. 对成本差异进行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C. 进行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 D. 上列三点都具备 正确答案:B 8. 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 A. 完全是一回事 B. 毫无联系 C. 可以互相代替 D. 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正确答案:D 9. 在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情况下,生产能力利用差异的计算公式是()。 A. (实际工时-预算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B. (预算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C.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D. (标准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正确答案:B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传统成本计算的观念和基础,将成本计算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转变为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 2.作业是一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作业按受益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业按是否增产品或服务价值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中所处的位置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选择.成本动因,主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判断分析题 1.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是单一数量分配基准,作业成本计算采用多种成本动因作为分配基准。 分析: 2.作业链通常就是价值链。 分析: 3.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的标准。 分析; 4.产品质量检查属于增值作业。 分析: 5.作业成本计算法是资源—作业—产品,传统成本计算法是资源—成本—产品。 分析: 6.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包括与生产产品相关的、合理的、有效的费用,并按照作业类别设置成本项目。 分析: 7.作业成本法能完全消除主观分配因素。 分析: 三、单项选择题 1.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是以()为中心。 A产品 B作业 C费用 D资源 2.下列属于增值作业的是() A原材料储存作业 B原材料等待作业 C包装作业 D质量检查作业 3.()是作业成本的核心内容 A作业 B产品 C资源 D成本动因 4.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技术含量较高、生产量较小的产品,其单位成本与使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相比,要() A高B低C两者一样 5.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计算对象为() A资源B作业中心C费用D最终产品 四、多项选择题 1.作业按受益范围通常分为() A单位作业B批制作业C产品作业D过程作业 2.成本动因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A成本计量 B成本动因与所耗资源成本的相关程度C成本库D成本中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业量决定资源的耗用量B最终产品产产出量决定着作业量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 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根据各项作业费用的消耗情况将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不仅仅可以弥补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而且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计算方法。随着对作业成本的不断研究,它首先在制造业中开始运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让研究人员看到,作业成本法可以改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不足,且还能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很好的核算基础。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核算方法;效益

Abstract Cost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referred to as ABC), is a kind of job basis, through the dynamic tracking of all work activ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perating costs of consumption will be a costing methodology reasonable cost allocation, it is the traditional costing methods innovation. You can not just make up the deficiencies of traditional cost management, and to provide timely, accurate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the cost calculation method for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With the study of operating costs, which first began to us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achieved the desired results. Allow researchers to see, you can change Costing less than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methods, and also provides a good basis for the accounting cost management. Keywords: Costing; accounting methods; Benef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