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

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美国现代管理方法,6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70年代在平稳度过两次石油危机后再次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进入80年代之后大有取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趋势。而对日本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如何解决困扰美国企业界的各项难题,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学者的研究汇合成了一股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1981年

~1984年,接连出现了5本企业文化方面的专著,它们是《未来的企业》、《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西方企业文化》等,它们奠定了企业文化学科体系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按其创始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迪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专家阿伦·肯尼迪的观点,可以归纳为5点:①企业的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最主要因素;②企业的价值观,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③企业中的英雄,它是英雄人物价值观的“人格化”,为广大员工提供了效法的具体典范;④企业的典礼及仪式,它是一种企业活动,亦即由有系统、有计划的日常例行事务构成的动态文化,它能使企业的价值观得以健全和发展;⑤文化网络,它沟通公司基层组织,是传递价值观和英雄意识的渠道。

1985年~1986年,企业文化传入我国,并且陆续在我国传播媒介上出现各种介绍、研究企业文化的作品。从此我国出现了企业文化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生长点。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源泉,而且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同日本一样,在实践操作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虽然未上升到理论和理性上来研究,但像举世闻名的“鞍钢宪法”、“铁人精神”、“孟泰精神”等,都是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开创之作。当然也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有了自主经营权之后,企业文化才真正地作为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和操作系统在中国出现,并且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与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又与企业形象设计(CorporateIdentitySystem,CIS)结合起来,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1997年国际设计协会就曾估计过,企业在形象策划中每投入1美元,可以获得227美元的收益。许多企业家也认为,企业文化是继人、财、物、信息之后的第五种经营资源。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和企业跨国经营大趋势的到来,各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带来的经营困难也日益凸现。企业内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决策时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产生沟通上的障碍;企业外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企业原有传播、沟通的价值观念被这个市场所认同时,才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因此,如何通过跨文化管理以达到跨文化的参与及融合就成为企业界和管理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将以此为契机,掀起企业文化研究的又一股热潮。

总的来说,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更多的是一种自发性的地方文化或者是体现企业家个性风格的文化,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绝大部分就形成了以家族式管理为特色的家族血缘文化,或者是由企业家个人说了算的独裁式企业文化。具体而言,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地方性

民营企业文化依托于浓郁的地方文化。以浙江的民营企业为例,温州的制革业、宁波的`制衣业、东阳的建筑业、绍兴的纺织业、义

乌的小百货、永康的小五金等都驰名中外,都与浙江文化滋润下的

传统手工技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浙江文化结合了传统文化和海

洋文化,从而形成了浙江人“精明通达、聪明实干、活络严谨、勇

于拼搏、善于抓住商机”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在中国十大民营企业中,浙江企业就占有四家——万向集团、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以

及吉利集团,他们的企业文化虽然各有千秋,但都浓缩了浙江的文

化精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地方企业

的文化特色。其中国家和地方政策可谓之“天时”,地域环境和特

点即为“地利”,人们的创业精神体现了“人和”。民营企业文化

的地方性在建立其特色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家族血缘性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的对

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的抽

样调查显示,有近80%的企业是家族式或泛家族式企业。改革开放

之初,个体经济作为最早出现的民营经济形式,显示出了结构简单

灵活、决策迅速的优势,这往往得益于其家庭式的分工合作。随着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作坊式的经济实体扩张成为公司,家庭

中的亲戚们自然担任了企业的所有重要职位,绝对地控制着企业的

所有权和经营权。以家族的利益为首,家族内部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了以家族血缘关系的强大聚合作用来实现自身对企业管理的家

族血缘文化。

民营企业文化的家族血缘性在企业创业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企业的成长壮大却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家族血缘文化造成企业目标制定上的短视性现在多数民营企业所制定的企业目标,还是一味地追求眼前的利润和财富。用现代经济

学家们的观点,企业在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许多理

性目标,诸如生存目标、双赢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追求利润

中企业必须要考虑到利润目标与理性化目标相互协调的问题。另一

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民营企业还常存在一些非企业目标,主要

指的是企业负责人的政治目标和个人情结。这种企业目标与非企业目标主次不分的情况,在民营企业中也是屡见不鲜。只有营造一种高境界的经营理念,才能将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各种理性目标相结合,并正确协调处理非企业目标,从而使企业的战略理念由短浅的急功近利向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

个人性

民营企业文化多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由“人治”代替“法治”的典型,创业之初大多是企业家一个人说了算。其文化起源,与创业者的创业意识、经营思想、管理风格以及其胆量品质有很大的关系。重庆力帆集团1992年创建时仅有员工9人,资金20万元,现在是一个已拥有净资产4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有人说其文化风格正是素有“儒商”之称的尹明善的个性体现。这就说明民营企业的文化可以说是企业家个人魅力的化身。又如黎明股份失败后,一些员工反思其主要原因就是董事长王宏明一人当家,法人治理成为空谈。加之名誉集一身的王宏明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独断专行,造成企业衰亡。可见,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对企业文化乃至民营企业的存亡至关重要。在我国,民营企业家尽管有着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等良好品质,但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现代化,束缚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而且民营企业的个人性使得企业对个人的依赖性太强,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后继者也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易变性和眼前性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民营企业在创建自身文化时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容易因周围环境及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文化风格,无法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的易变性造成了民营企业发展不稳定的局面。而这种不稳定性又注定了民营企业容易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导致短期行为发生。民营企业文化的这种易变性和眼前性极大地危害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建立一种健康的民营企业文化。

特伦斯·E·迪尔、艾伦·A·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

网络。

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

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地宣

传和体现本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

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

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