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摩羯座) 法国画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且是野兽派的领军人物。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

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是它主宰我。”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莫罗,莫罗曾对马蒂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正是这句话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捷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一切,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说:“野兽派是我把红、蓝、绿三种颜色并列、对比,使之更具表现力的一种试验。它产生自我心中的某种需求,而

不是诞生于任何主观或理性的态度。”马蒂斯毕生最求的艺术理想是宁静、愉悦、优雅的画风,“野兽主义”画风只是他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用最单纯却又最有表现力的色彩和造型组合,也就是平面装饰的构成性语言来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自然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最终营造一个和谐、宁静和愉悦的世界。总体上来说,马蒂斯的艺术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追求一种脱胎于传统的现代伊苏,以表现自我为创作的目的、以单纯的平面装饰语言为表现手段。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即用简单的方式抽象表现人或物的形态,并大胆地运用色彩构成视觉冲击,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马蒂斯的作品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马蒂斯为野兽派的发起人。他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多镇的商人之家,曾入大学法律系学习,后改学绘画。1892年入美术学院莫罗画室学习,在五年学习中与鲁奥、德兰等建立起友谊。1905年他与朋友们创作的一批作品参加秋季沙龙,惊骇了观众从而渐渐出名。不久马蒂斯去意大利、西班牙、俄国旅行写生,对异国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画风变得明丽和单纯,作画追求平面造型,色彩薄而鲜,线条流畅并喜欢运用阿拉伯式样图案,因而装饰味道极浓。二十世纪20年代是他创作的成熟期,创作了《生活的欢乐》、《红色的和

谐》、《舞蹈》、《斜倚的人体》等一批重要的绘画和雕塑,充分体现出野兽派的风格特征。马蒂斯二十世纪30年代到美国举办大型画展,其后转向书籍插图、舞台设计、服装设计和壁画绘制。他于二十世纪40年代开始剪纸,创作有《爵士乐》等剪纸插图。50年代为旺斯小礼拜堂作著名室内装饰,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以他简洁的造型、大胆的色彩、和谐的构图和优美的装饰效果,深深影响着后来者,成为现代派艺术的伟大画家。它的重要绘画作品还有《戴帽女人》、《敞开的窗户》、《弹吉它少女》、《蓝衣少女》等。他的雕塑作品有《珍妮头像》、《奴隶》、《坐着的裸体》等。

作为野兽派的倡导人,马蒂斯所追求的是色彩的真正解放,他曾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彩关系被找到了,就必须从中产生生动活泼的色彩合奏,一支和谐的乐曲。颜色的选择不是象新印象派那样基于科学,我没有先人之见的应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的向我涌来。”因此他力求画面上色彩的和谐,以及线的洗练和色彩的提纯,以致往往直接从锡管中挤出颜色,涂抹到画面上,使自己的绘画尽可能的单纯。

马蒂斯最有名的画

开着的窗户

开着的窗户马蒂斯作品赏析

这幅画是马蒂斯在1905年的秋季沙龙里展出的重要作品。因为这幅“开着的窗户”和一幅马蒂斯夫人的肖像,题为“戴帽子的妇人”,使马蒂斯率领的野兽派走上声名大噪之途。画面上墙面只占一小部分,窗户占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对着外部世界大大敞开——阳台上摆着花盆,还长着藤蔓,然后就是大海、天空和船只。这里的内墙和窗扉,是由一条条宽宽的竖条构成,用了鲜艳的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户外世界,则是一片鲜艳的小笔触构成的装饰华丽的图案。笔触从绿色的小点,扩展到笔触更宽一点的淡红色、白色,还有海和天空的蓝色。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印象主义者中的任何人,出现了色彩抽象的细微迹象。

舞蹈

舞蹈马蒂斯作品赏析

“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时,把模特儿带到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

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1910年马蒂斯受俄国商人的委托,在莫斯科一所大厦内作装饰壁画《舞蹈》和《音乐》。《舞蹈》是其中的一幅,画面描绘五个手拉手的裸体人物围成圆圈跳舞。在一片纯蓝与纯绿的背景上,画家以极其简练的线条,夸张的形体,具有节奏感的动态,单线平涂的色彩,塑造出装饰意味极浓的红色人体,由于背景上蓝绿冷色的收缩后退,红色人体膨胀前伸的色彩原理,所以尽管整幅画摒弃了传统的空间表现法,也仍然使人感到它具有强烈的空气感和旋动感。色彩的表现力和它的装饰性在这幅画中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音乐

音乐马蒂斯作品赏析

这1910年创作的“音乐”,近似于“舞蹈”这幅图的概念,在这幅作品中,马蒂斯用强烈鲜明的颜色对比,凸显红色,每个人所坐的位置和彼此之间的对应,具有视觉上的连续感与跳动感,因而产生音符流动的效果。“舞蹈”和“音乐”都是用典型的简单构图、强烈色彩对比与流动感,达到色彩与音乐之间的关联性的。

戴帽子的妇人

戴帽子的妇人马蒂斯作品赏析

这是一幅马蒂斯夫人的肖像,它在形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舍弃,所以比“开着的窗户”引起了更强烈的轰动。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朱红色的笔触,把轮廓勾勒出来的。钢琴课

钢琴课马蒂斯作品赏析

这幅“钢琴课”创造于1916年,这段时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残酷的日子,它是马蒂斯最黯淡的作品时期,也是最渴望严谨性,最接近立体主义的时期。这个时期之后,他还是远离了立体主义,回到他快乐明朗的色彩中。我们会发现这幅画很富结构性:窗外的花园以简单的绿色几何图形作代表,除了钢琴前景的红色,其它颜色都偏冷暗,弹钢琴的孩子右脸投下几何图形的光线阴影,跟在他前方的节拍器几何图形相对应。整幅图只有窗户栏杆和钢琴架上的花饰,是轻松的线条。因此图中充满惆怅不安,反应忧郁心情与战争阴影。

有金鱼缸的室内

有金鱼缸的室内马蒂斯作品赏析1914年,布面油画,147 x 97 cm,蓬皮杜中心,巴黎

蓝色统治了这幅画的中心,金鱼就像一堆发光的灰烬,吸引目光。透明的鱼缸将塞纳河纳入其内,巴黎的街道沐浴在金光中。

这房间平淡无奇,人在其中,很容易陷于某种想象。房间里的布置很碍事,赏画者只能走一个狭窄的通道,在拥挤的家具间硬塞过去,才能到达画面的后面,那沙发让想休息的人只有渺茫的希望。在前景中,扶手椅背对我们,桌子挡住入口。实际上,很快就能发现:这画不切实际。看进去,很容易就能察觉它奇怪的构造:实线构成的网络挡住我们的去路,从窗户到桌腿,再到墙的边缘,垂直的线条不断重复出现。即将降临的战争把所有人都关入牢笼。画作把自己也封锁了。

画笔时不时漫游到各个方向。灰色满溢,蓝色滴到屋顶上,铁艺花纹模糊不清。颜料总是顽强地把笔下对象带回到画布表面,彼此冲突的颜色放在一起,没有距离:天空的颜色泼入屋内,墙的颜色流入河中。绿到处闪烁,暗示不在场的自然之新鲜热辣。一枝无畏的小植物伸出窗外,它弯曲的茎沿着河对面的阶梯向下。艺术家连起两个世界,他对这城十分熟悉,就像他熟悉自己的工作室。他隐藏起自己,但是什么都关不住他。红色的鱼们因自己没有重量,感到快乐。

这幅画似乎充满警惕,警惕历史的金戈铁马,抗拒几何的着力进攻,毫不退缩。马蒂斯提供了材料:一幢骄傲的建筑物,上面是深厚的蓝色天空,在那里,城市的墙壁闪亮,令人欢欣。他将鱼缸放在床前,如一警卫,站岗,玻璃的曲线软化生硬的直角。室内,界线消失,墙壁溶化,空气、水、光线、颜色自由交融。在画作的新鲜饱满中,生活可以偷得一时清闲,然后可以继续暗自脉动,只要需要可以一直下去,完全投入在金鱼洋溢的光彩上。

金鱼

金鱼马蒂斯作品赏析

马蒂斯一生都在做着实验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

蓝衣少女

蓝衣少女马蒂斯作品赏析油画92.7x73.7cm 美国费城美

术馆

马蒂斯对于画面的形式总想追求达到一种极致,“我所梦想的是一种平衡纯洁、宁静,不含有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的题材的艺术,对于一切脑力工作者,无论是商人或作家,它应

该是一种抚慰,一种镇定剂,或象一把舒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因此他在描绘人物时,更多注意的是曲线的优美、色块的布局、色彩的对比和装饰的趣味,而不是对象的面部表情。

在《蓝衣少女》这幅画中,画家将对象与背景的细节作了省略与归纳,物体与空间均处理为平面的色块,少女所着的蓝衣与背景、椅的红色与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蓝衣上的白边分割着整个画面,白边上的流畅曲线自上而下使画面活跃起来。画家对少女的面部未作任何深入的描绘,简洁的勾勒与整个造型风格十分协调,同时也更有助于加强整个画面的色彩冲击力和表现力,这点在其他野兽派画家的作品里同样可以得到印证。国王的悲伤

国王的悲伤马蒂斯作品赏析

画题与作品本身对马蒂斯来说并无什么联系,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人们不必去顾名思义,应着意于画面色彩与线条的配置所显示的审美意义。画面上有三个不同色块构成的抽象的类似人的形象,中间黑色块是个怀抱提琴的人物,是否是圣经中的大卫王在弹琴呢?不得而知。可见画家的目的是通过黑、白、绿、黄和红、蓝色块及线条的并置与对比,表达出

自己愉快欢乐的心情。

师德师风演讲稿题目【三篇】.doc

师德师风演讲稿题目【三篇】 师德师风演讲稿题目【一】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中国教育报》刊载过:北京十杰教师孙维刚被他的学生称为思想和灵魂的导师,终生学习的楷模。考入清华大学的王一在转为正式党员的汇报中谈到了中学的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

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大家艰苦朴素,来自恩师一年四季仅仅两套旧外衣。王一汇报中还说:虽然现在我不在孙老师身旁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的形象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尤其是当我打开录音机再次倾听我们最后一次班会录音时?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我出身于教育世家,现在是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

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摘要:18世纪的启蒙运动给法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在启蒙运动中,大量的思想家不断涌现,产生和发展了大量的政治思想。本文分析了18世纪的法国社会状况,探讨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形成和启蒙思想的主要特点,整理了启蒙运动中的几位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思想。 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 (一)财政吃紧,国库空虚,但支出十分庞大 18世纪的法国,国王控制着全国的国家权力,军权高度集中。自路易十四执政开始,国家权力完全掌握在君主手中,宗教失去了对皇权的制约作用,反而成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路易十四在位的41年里,他虽然将法国发展为欧洲的一大霸主,但与此同时多年持续的战争也逐渐掏空了法国的国库,国家不得不从民众手中汲取更多的财富来支撑国家开支。此外,在战争不断的同时,王室、贵族生活奢侈无度,肆意挥霍,贵族空享高额的俸禄,都增加了财政的压力。再加上,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的连续战败,使得法国一直深陷在国内国债增加、货币贬值的民苦财尽的地步。 (二)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矛盾尖锐对立 18世纪法国的社会分为三个社会等级,即贵族、僧侣和平民(第三等级),其中贵族和僧侣作为特权阶级,享有不纳人任何捐税的特权,同时还享受着国王赐予的高额俸禄,以及对自己原有土地的所有权和管辖权。而最为法国社会最底层的第三阶级不但没有权力,而且还要负担名目繁多的捐税和义务。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矛盾日益加剧,第三等级迫切需要对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工人抗议、罢工事件频发 工人作为小资产阶级,没有金融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财富,没有富裕的生活,更没有政治权利,同时小资产阶级作为各个阶层中最有思想、最具革命精神的一个群体,在18世纪的法国,面对国王、贵族、教会、资本家的剥削,面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不满,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付出,却只能到达少量的回报,并且受特权等级的剥削和歧视,经常组织和进行工人抗议罢工的事件,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争取更好的权利。

高中美术_《现代生活中的设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导入(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通过刚才这个有趣的视频,我想同学们看出来了,这是个非常有创意有设计的Living 杂志广告。那么提到设计,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设计在我们当今的日常生活中,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设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二、新课 设计是实用艺术,它以艺术为设计的要求和要素。广泛的涉及人的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人造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设计产生以来,人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探索新的设计。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设计的时代。科技文明的发展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也为设计艺术的创造发展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天地。在今天的生活中,现代设计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设计,小到包装、服装设计、动画,大到汽车设计、室内装潢、环境设计等等。 那么,你认为一件好的现代设计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 实用?美观?创意?还是“?” (让我们从设计艺术的三个特点出发,一起去领略现代生活中设计艺术的魅力。) 【一】创意吸引眼睛 在设计中提到创意那是必不可少的,创意改变生活方式。 比尔盖茨说过“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奇迹”。验证这种神奇效应的,是老师手里的这个产品。(透明的易拉罐汽水),采用这种透明瓶子后,这瓶汽水的销量飞速增长,销量翻了一倍。总之,产品的形象因为有了创意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创意就是要吸引我们的眼球,抓住我们的好奇心,激起人们购买的欲望。 我们来看一下海报招贴,(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作答,老师总结。)这幅环保招贴用黄色作为灯泡的外轮廓,警示人们当能源用尽的那一天,世界将是一片漆黑。总之,产品的形象因为有了创意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创意就是要吸引我们的眼球,抓住我们的好奇心,从而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我们轻松一下,看一段视频。) 在刚才的视频当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个标志,使得这个孩子看到这个标志的时候就会高兴的大笑。这个标志,相信也有同学看见之后也会异常兴奋,它就是快餐店麦当劳的标志,你看见它的时候仿佛看到了满满的一大包薯条在你的不远处向你招手。它采用第一个字母M做为标志,采用的金黄色像两个打开的的双拱门,欢乐和美味吸引着你的到来。 我们会发现,标志图形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简洁明快的传达着它所要传达的信息。 许多我们大家熟悉的标志同样以鲜明的个性,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和联想思维,传达着特殊的信息,给人们留下深广的印象。像:中国银行的标志。 这是靳埭强先生在1980年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志。设计者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相结合的简洁造型。中间的“中”字里的一竖类似穿线的绳子,告诉人们中国银行为你理财。整个造型还寓意着天圆地方,经济为本。简洁、稳重、易识别。民族内涵浓重。 从这一个个我们熟悉的标志当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设计师的那句格言:简洁是一种力量,当

简析法国启蒙运动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鼓吹推翻君主专制和教会统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法国的启蒙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也特别丰富。法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从18世纪初期到中叶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启蒙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是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他们的政治态度比较保守,代表了自由派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且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是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温和派”代表。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出身于贵族家庭,当过法院院长,喜欢钻研科学。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统治,向往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并以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而闻名于世。其主要著作有《波斯人信札》(1721)、《罗马盛衰原因考》(1734)和《法的精神》(又译《法意》1748)。 《波斯人信札》是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它是由160封信组成的一部书信体的哲理小说。作品通过郁斯贝克和黎加两个波斯贵族青年旅居巴黎时与家人、朋友的通信,对法国绝对君权的黑暗统治、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和种种恶习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作品大胆地否定了上帝,讽刺了教皇。作者还通过波斯贵族后房生活的描写,谴责了违反人性、摧残人性的多妻制和闭奴制度,并塑造了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的洛克莎娜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反封建思想。《波斯人信札》既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是一些零星的故事、寓言和杂感,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 伏尔泰(1694一1778)是当时最有声望的启蒙思想家之一,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时期因写诗讽刺封建贵族,曾两次被捕入狱。后被驱逐出法国,侨居英国,从事英国社会政治、牛顿的科学思想、洛克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英国的文学与戏剧的研究工作,最后定居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菲尔奈。伏尔泰的创作极为丰富,他是哲学家、史学家、戏剧家、小说家兼诗人。他的全集包括哲学著作、历史著作、史诗、抒情诗、讽刺诗、哲理诗、50多出剧本和26部哲理小说,一万多封信。主要著作有《英国通信录》(1732)、《哲学辞典》(1764),悲剧《俄狄浦斯》(1718)、《布鲁图斯》(1730)、《穆罕默德》(1742)和《中国孤儿》(1755),小说《查第格》(1748)、《老实人》(1759)和《天真汉》(1767)等。 《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描写一个天真纯朴老实人的曲折遭遇。他非常信奉其老师、“哲学家”邦葛罗斯所鼓吹的“一切皆善”的说教,可是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这一信条。他是一个男爵的养子,因与养父的女儿相爱而被逐出家门,在流浪中又吃尽了苦头。他的老师邦葛罗斯也历尽了灾难,险些死于宗教裁判所的火刑。他的情人居内贡的遭遇也同样极为悲惨。面对这样的世界,老实人觉醒了。他对那个可恶的“哲学家”叫嚷道:“得啦,得啦,我不再相信你的乐观主义了。”老实人认识到现实的丑恶,最后发出感慨说:“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灾难”。小说还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结尾又提出了“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求实精神。《老实人》叙事流畅生动,繁简得当,开朗、乐观,富有传奇色彩。 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这是法国启蒙文学的全盛期。代表作家是狄德罗、卢梭和博马舍。他们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更为激烈,并明确地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口号,因此被称为“激进派”。

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 客观题150 题目

第一章绪论及工业设计产生背景 1、1851年,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在(B英国)举办。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2、(C设计)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本范畴,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领域,是针对一定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方法的过程和大道目标产生的结果,反映着人的自觉意志和经验技能,与思维、决策、创造等过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A工业设计 B设想 C设计 D计划 3、“形式服从功能”是(C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精髓。 A后现代主义 B粗野主义 C 现代主义 D宫廷风格 4、(B工业设计)指工业生产领域内的设计活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产品的活动。 A室内设计 B工业设计 C设计 D平面设计 5、18世纪后半叶起到19世纪后期的复古思潮的表现之一“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性建筑作品(C英国国会大厦)。 A柏林勃兰登堡门 B法国巴黎歌剧院 C英国国会大厦 D柏林博物馆 6、1851年世界上第一次工业博览会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B水晶宫)。 A 水晶金字塔 B水晶宫 C红屋 D水晶大教堂 7、(D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所展示的成就和暴露的问题成了工业设计理论和实践形成的起始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A德国工业同盟展览会 B1889年世界博览会 C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 D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 8、多选 以下阐述对“设计”的本质内涵概括正确的说法有( ABCD ) A设计是有目的、有预见的行为 B设计是自觉地、呵护规律的活动 C设计对实践的指向性和指导性 D设计是生产力 9、多选 以下阐述对“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论述正确的说法有( ABCD ) A设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B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课题 C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给设计提供新的手段 D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设计提供新的材料 10、多选 复古主义思潮是指18世纪后半叶起到19世纪后期西方设计领域中所出现的设计潮流,包括以下哪些表现。(ABD) A古典复兴 B浪漫主义 C装饰主义 D 折衷主义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 1、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A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 A19世纪下半叶 B18世纪初 C 20世纪初 D18世纪下半叶 2、(D亨利·克勒)是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的重要发起人之一,1845年他提出了“艺术制造”的新概念。 A 约翰·米勒斯 B约翰·拉斯金 C威廉·莫里斯 D亨利·克勒 3、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社会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著作是(B《威尼斯的石头》) A《论艺术的精神》B《威尼斯的石头》C《装饰法则》D《风格》 4、提出艺术是由“大艺术”(绘画、雕塑)和“小艺术”(建筑和工艺美术)共同组成的文艺理论家是(B约翰·拉斯金) A 约翰·米勒斯 B约翰·拉斯金 C霍夫曼 D路易斯·沙利文 5、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奠基人是(B拉斯金) A莫里斯 B拉斯金 C赖特 D 沃赛 6、英国诗人兼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的是(C威廉·莫里斯) A 查尔斯·伊姆斯 B约翰·拉斯金 C威廉·莫里斯 D亨利·克勒 7、以复兴中世纪艺术风格的艺术团体是(C拉斐尔前派) A 巡回展览画派 B桥社 C拉斐尔前派 D维也纳分离派 8、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威廉·莫里斯设计的(B红屋),集中体现了他的设计思想。 A米拉公寓 B红屋 C 落水别墅 D马赛公寓 9、由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掀起了影响深渊的设计运动,主张“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要求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在工业设计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史上称为(B工艺美术运动)。 A新艺术运动 B工艺美术运动 C样式主义设计 D装饰艺术运动 10、以复兴手工艺为己任的“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D英国) A美国 B德国 C 法国 D英国 11、被称为“工业设计的萌芽”的设计艺术运动是(C 工艺美术运动) A装饰艺术运动 B 工业设计运动 C 工艺美术运动 D样式主义设计 12、1888年,在威廉·莫里斯的倡导下,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使工艺美术运动达到了高潮,协会出版了一份(D《作坊》 )杂志。 A《风格》B《 Journal of Design》C《青年》D《作坊》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从教二十三个年头 的我,至今仍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为班主任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虽然没有殷实的物质生活,但精神世界却无比充实。记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而我也一直以“榜样”和“阳光”的准则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奉献 着。 每当接任一个新的班级,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就再一次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就再一次开始了“修枝剪叶”的过程,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德 育工作其实就是一位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在点点滴滴中一次次的诠释一个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得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二十三年来,我做班主任接的每一个班级,教室都是最整洁,清新,漂亮,温馨;班级里的设施最有使用价值,学习备品最丰富,最实用。在班主任工作中,去班级的时间最早,离开的最晚;和学生共同交流的最多,值日时的重活脏活,自习时英语晨读,读书时细心聆听,活动课的积极参与游戏,就餐时的照顾叮咛,就寝后的查寝关爱,生病时送医就诊,用心呵护。多年来,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所教 的班级均是班级人数最多,辍学人数最少;班级成绩最好,学困生最少;班级活动最丰富,最有质量。多年来,学校也给予我许多荣誉称号,学校的标兵班,市级先进班集体,德育先进个人,转变差生先几个人等。荣誉并不是我做班主任的目的和目标,面对荣誉我只觉得只是对自己的一次次的鞭策和激励,让我一如既往的更加喜欢班主任工作,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成长时的快乐和幸福。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我愿用我的真诚,善良,责任信心和勇气,担当和奉献,在班主任工作中去践行德育育人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进取,总结经验,努力铸就德育工作的最亮丽的丰碑。我也被学校推荐为“美德教师”的评选。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 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最为班主任,我深深的懂得,学校教育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家长社会的教育,所以,我接的每一个班级,我都会去家访,去了解孩子的家庭和成长的环境,力争做到最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每学期都要适时召开两次家长会,去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我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好评。

法国启蒙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 启蒙运动之所以首先发生在法国,而且法国的启蒙思想以激进而闻名,是与18世纪法国的社会政治背景分不开的。在宗教信仰领域,法国人与意大利人一样,对基督教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法国人从来不会像德国人那样去思考深邃、玄妙的神学问题,他们更重视的是宗教的形式如繁琐、奢华的宗教仪式。在法国,基督教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现实的政治服务。在法国王权兴起后,基督教就成为维护国王权威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与法国王权紧密结合在一起。正因为法国人对基督教持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后,法国始终保持在罗马天主教阵营中,没有倒向新教。同时,也由于法国人对基督教的形式主义态度,也使得他们不像德国人那样为宗教问题而大动干戈(胡格诺战争更多的是一场关于国家的统一与分裂的战争),当德国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为宗教信仰而斗得不可开交时,法国国王则默默地励精图治,终于使法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在法国的政教关系中,基督教会(天主教会)依附于王权,教会用基督教君权神授理论来为法国王权提供依据。同时法国国王也赐予教会大量财富,任用教士担任高级官职,并将高级教士列为法国社会三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因此,尽管在法国教会依附于国王,但由于是王权的精神支柱,法国教会仍然权势熏天,教会主宰着意识形态领域,任何反对国王专制和教会神学的新思想都受到教会的迫害。教会还利用自己与王权的关系压制、损害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样,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专制王权逐渐丧失了早期促进民族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转变为阻碍法国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而天主教会则是法国专制王权的护身符和帮凶,必然成为进步思想批判和攻击的首要对象。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几乎都对天主教会和它所维护的那个专制王权做过尖锐的揭露、抨击。而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天主教会更是遭到沉重打击。而且由于法国没有发生宗教改革,天主教会所欠的历史旧账和积累的矛盾太多,这些矛盾最终就以极端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大革命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天主教甚至一度被取缔。大革命结束后,尽管天主教信仰得到恢复,但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已经丧失,逐渐也成为一种个人的信仰,就这一点来说,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使法国补上了宗教改革这一课。 启蒙运动是一个庞杂的思想阵营,在它里面包含着形形色色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有的是自然神论者(如伏尔泰、孟德斯鸠),有的是无神论者(如狄德罗、霍尔巴赫),有的则是摇摆在新教与天主教之间,执着地寻觅惟一真实的上帝的有神论者(如卢梭),甚至还有身为天主教神父,同时却在悄悄地从事宗教批判的梅叶。他们的思想侧重点各不相同,对改革社会的主张也相去甚远,但他们都对当时社会中的宗教愚昧现象和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进行了批判,揭露和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赖以生存的宗教神学基础。

英国与法国的比较

英国和法国哪个更好?为什么? 最佳答案 不考虑经济因素,应该去英国好些。 1. 英语国家,英语的用处更大 2. 英国大学的认可度比法国大学的高些。 3. 英国大学的专业很全。选专业不是问题。 4. 对法国感兴趣,可以二外选修法语,甚至可以去法国做交换生。 英国与法国的政治体制的区别 推荐答案 就是政体地区别:英国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是民主制共和制。 具体的说,英国的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君主(国王/女王),法国的则是选举产生的总统 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体:1、君主立宪制(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b二元制君主立宪制)2、共和制(a、议会制民主共和制b、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英国 英国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一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英国本土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国土面积24.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万。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 简述

简称:英国[the United Kingdom,UK] 中文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语名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法语全称:Le Royaume-Uni de Grande-Bretagne et Iirlande du Nord国家代码:GBR 其它名称:日不落英帝国,John Bull 由于历史和民族等原因,由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四国组成联合王国,首都仍在英格兰首都伦敦,主体还是英格兰,所以习惯上称英国(本来英国专指英格兰England)。英伦三岛是指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由于北爱尔兰位于爱尔兰岛,直布罗陀等众多岛屿面积过小,所以不包括在内。时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UTC+0。夏时制为英国夏令时(BST)。UTC+1。面积:244,820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79名]。其中水域面积占1.34%。 首都 伦敦(London)。英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人口751.24万,面积1,577.3平方公里。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作为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伦敦是英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众多国际组织和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伦敦的主要景点有: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海德公园、格林尼治天文台、福尔摩斯博物馆、大本钟、伦敦塔桥、伦敦眼、特拉法尔加广场。 气候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君主制 君主制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政府体制。自从1952年就位以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的元首,她也是埃格伯特国王的直系后裔。在其执政期间,埃格伯特国王于公元829年统一了英国。在议会制诞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经在英国存在了数百年,期间仅仅中断过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当时英国采用了共和国的体制。数百年以来,君主的绝对权力遭到不断的侵蚀和削弱,尽管如此,作为宪法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征意义。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

最新整理师德师风演讲稿题目-范文3篇

最新整理师德师风演讲稿题目-范文3篇 范文“师德师风演讲稿题目”,欢迎下载 师德师风演讲稿题目一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wang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中国教育报》刊载过:xx十杰教师孙维刚被他的学生称为思想和灵魂的导师,终生学习的楷模。考入清华大学的王一在转为正式党员的汇报中谈到了中学的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大家艰苦朴素,来自恩师一年四季仅仅两套旧外衣。王一汇报中还说:虽然现在我不在孙老师身旁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的形象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尤其是当我打开录音机再次倾听我们最后一次班会录音时?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我出身于教育世家,现在是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

第18课 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18课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 (3)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取得长足发展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 1、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 (1)内容: ①力主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 ②君主保留行政权,立法权由贵族和人民共同享有,司法权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选举产生的常任法官掌握 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④强调国家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应当是人的理性的体现 (2)意义: ①不仅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提供了锐利武器,也为资产阶级设计了一个依法治国的完整方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都吸取了它关于分权和法治的一些政治主张。 2、伏尔泰 (1)地位:法国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2)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3)主张: ①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④法律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卢梭 (1)阶级立场:代表平民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社会不平等,倡导人民主权论。 ①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②属于人民的主权不可以转让、也不可分割 ③人民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④主权在民的国家的最好组织形式,是民主共和制 (3)影响: ①他的一系列主张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封建革命的锐利武器,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②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于1789年被庄严地写进《人权宣言》,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一面旗帜。 三、启蒙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康德 1、代表作:《纯理性的批判》 2、主张:

教师,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想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就好比旗帜,要让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就会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五个年头了,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我认为身为老师首先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书斋里寂寞但干净,官场里热闹但肮脏。?即使我会寂寞,我会贫苦,我会辛劳。我无怨无悔,我毅然决然。 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谆谆的教诲,一点一

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还真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五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 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时候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众多的资产阶级先驱们,展开了一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辉煌一页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 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奏,他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为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 与封建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 启蒙运动意味着用光明驱逐黑暗,开启人们反封建的意识,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几乎贯穿整个18世纪。 启蒙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开启民智。 启蒙运动就是一场驱逐黑暗,开启光明的资产阶级民主文化运动。 当时老百姓迷信上帝,统治阶级于是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蒙上一层神圣的光环,宣传他们的统治权力是上帝所赋予的,即所谓君权神授,因此,神圣不可侵犯。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人,先知先觉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宣传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人们的思想于是得到了解放,统治阶级的面纱被揭开,原来,国王、贵族和神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人回归了理性,从愚昧无知走向了明白事理。 启蒙思想家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他们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奏响了消灭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个人自由的雄浑乐章。 伏尔泰(1694-1778年),多产的剧作家、诗人、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社会政治观点的核心是平等,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当时封建等级社会的否定。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人身自由等等。 《哲学通讯》是他全部启蒙思想最集中、最明确的表述,他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孟德斯鸠(1689-1755年),1716年,他承袭父亲和伯父的职业,成为波尔多法院院长和男爵,踏入仕途的孟德斯鸠对朝政的腐败和贵族的堕落深恶痛绝。 他苦心钻研30年,写成历世不衰的名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一书具体规划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各项

2021师德演讲稿【三篇】【精华】

1、师德师风演讲稿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中国教育报》刊载过:北京十杰教师孙维刚被他的学生称为思想和灵魂的导师,终生学习的楷模。考入清华大学的王一在转为正式党员的汇报中谈到了中学的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大家艰苦朴素,来自恩师一年四季仅仅两套旧外衣。王一汇报中还说:虽然现在我不在孙老师身旁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的形象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尤其是当我打开录音机再次倾听我们最后一次班会录音时?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我出身于教育世家,现在是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第二,我们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着我们的道德。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卫韦 [提要]法国的启蒙运动给了近代世界一笔宝贵的财富———自然科学和理性。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议题,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甚至法国大革命也深受其影响。法国的理性不再扮演人的天赋能力的角色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无一不贯穿于法国的各个领域:,而是作为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本位的主旨就是证明理性如何作为一种方法被法国人运用到极致的。 [关键词 ]法国理性启蒙运动哲学自然科学法国大革命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使西方处于世界的焦点。各国评论家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这一启蒙运动留给了西方国家一笔巨大的财富————自然科学以及理性,这是当代许多非西方国家无法渴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埋没了曾将科学和理性推崇为人的最高官能的时代。18世纪身为启蒙运动主要战场的法国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式的人物,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并在自己专属的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正是在这批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法国于18世纪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启蒙时代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 一、18世纪法国的哲学 18世纪的法国哲学已不再追求系统化,哲学家们让哲学自由的运动并在这内在的形式中发现现实的基本形式————整个自然和精神存在的形式。哲学形式的转变带来了两种变化: 11哲学不再采用由于一般的、不变的原理以及由哲学原理演绎出来的东西,而是主张用自己的理性来判断一切,这就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整个18世纪法国就是不断的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思维方式。21“哲学不再是位于自然科学、法和政治等学科的原理一旁或之上的特殊的知识领域而是一个贯穿一切的媒介,用这个媒介便可以归纳、发展和建立这些原理。”[2]哲学不仅能与历史学、政治学甚至宗教相分离,反而成为这些学科可以存在和在法国发挥作用的大气候。18世纪法国没有跟着以往的哲学学说中的那种思维方式亦步亦趋,相反,它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3]伏尔泰是启蒙时期的泰斗级人物,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典型代表。他一方面热衷于科学的普及,另一方面又是一位桀骜不驯的批评天主教者。在伏尔泰看来:牛顿自然哲学体系、牛顿的方法决不只限于物理学,还适用所有一般的知识,它逐渐代替了笛卡尔的传统(全部知识都是以第一原理为根基————分析的策源地)。启蒙时期的哲学采牛顿物理学的方法论模式,立即把这种方法加以推广,这就意味着人们开始用一种不同的、比较朴素的眼光看待理性。理性不再是限于一切经验、揭示了事物的绝对本质的“天赋观念”的总和。现在,人们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后天获得物而不是遗产。他不是一座精神宝库,把真理象金币一样窖藏起来,而是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力量。经过这样确定真理,是一切真实的确定性的种子和不可或缺的前提。整个18世纪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理解理性的,即不是把它看作知识、原理和真理的容器,而是把它视为一种能力,一种力量,这种能力和力量只有通过它的作用和效力才能充分理解。所以法国人毫不迟疑地把这种能力和力量运用到各个自然科学领域、折回科学领域和社会实践中。经过法国启蒙思想的洗礼,又经过以宗教革命为外表的法国大革命后,法国以不同于英国的强硬态度和革命结果将彻底的完成了宗教改革。但是,法国又建立了理性宗教。然而法国人就是凭借着对理性的信仰,真正发挥了理性这一媒介积极作用。《社会契约论》开宗明义的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中也写到:“由一种原始的理性存在着;智能的存在物可以有自己创造的法律。” 二、18世纪法国的科学 18世纪的自然科学开始由分门别类的收集材料,经历了对材料进行综合整理与理论概括阶段

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势力。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欢迎阅读。 ?法国启蒙运动特点综述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具有鲜明的特点。总述:提倡理性而非外界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目标明确启蒙思想家的锋芒所向十分明确,即反对王权、神权和特权,努力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各个启蒙思想家之间虽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涉及到封建专制统治与反动的教权势力,他们总是采取共同行动,而且每个启蒙学者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始终把主攻目标对准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思想一致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在启蒙思想家中,虽然多为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而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着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而且在启蒙运动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