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调查与抗病性鉴定

植物病害调查与抗病性鉴定
植物病害调查与抗病性鉴定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病害调查与抗病性鉴定

专业:植物保护

班级:2010级1班

姓名:______尹全飞____

学号:_____20100333____

二零一二年四月一十五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麦抗性鉴定方法。

2、识别不同种对同一病原物的抗病反应类型;

3、熟悉病害严重度调查方法;

二、实验材料

田间正常生长小麦,包括品种:B21-F6-5-4、BL-21-13-7-5-3、苏麦-3

B44-F6-1-5

三、实验方法

1、随机抽取100株同种小麦植株观察其旗叶;

2、观察鉴定并记录其抗病感病类型及严重度;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记录四种不同的小麦品种;

4、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并制作出统计图表;

5、根据数据及表格,分析讨论,并且最终得出结论;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病级:免疫(0)、近免疫(0;)、高抗(1)、中抗(2)、中感(3)、高感(4)、混合型(X)

严重度:0—7级

一、品种:B21-F6-5-4

生育期:乳熟期

数量:100株

调查时间:2012年4月6日17:00

调查人:尹全飞、杨平、徐伯驹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病级0 0;0; 2 0 0; 3 3 4 4 X 3 0; 0; 0; 1 4 3 0 0; 严重

度0 1 2 2 0 0 4 3 6 6 7 4 1 0 2 1 6 4 1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2 2 0 0 1 0 0 1 2 0 1 2 0 0 0 1 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1 1 1 1 1 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0 0 0 0; 2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1 1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1 0 1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2 2 0 0 1 0 0 病叶数:59

普遍率=59/100×100%=59%

平均严重度=(1×29+2×10+3×1+4×3+6×3+7×1)/100=0.47

病情指数=59%×0.47×100=27.73

二、品种:BL-21-13-7-5-3

生育期:乳熟期

数量:100株

调查时间:2012年4月6日17:00

调查人:尹全飞、杨平、徐伯驹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病级 3 1 1 0 1 1 0; 0 0 2 1 3 0; 1 0 0 0; 0 0; 0 严重

度 4 2 1 0 1 2 1 0 0 3 2 4 1 1 0 0 0 0 1 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0 2 1 0 0 0 0 1 0; 0 1 0; 0 0 X 0 0; 1 0 1 0 3 1 0 0 0 0 1 1 0 2 1 0 0 7 0 1 2 0 1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0; 0 0 2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X 0 1 0;

1 0 0 3

2 0 1 0 0 0 1 1 0 0 1 0 7 0 1 1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0; 0; 0 0; 0 1 1 0 0 0; 2 1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2 0 0 1 0 1 0 0 0 0 0 1 0 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0; 1 0 0; 0 2 0 1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1 2 0 0 0 3 0 1 0 1 0 2 1 0 0 0 1 1 0 0

病叶数:55

普遍率=45/100×100%=55%

平均严重度=(1×31+2×9+3×4+4×2+7×2)/100=0.83

病情指数=55%×0.83×100=45.65

三、品种:B44-F6-1-5

生育期:乳熟期

数量:100株

调查时间:2012年4月6日17:00

调查人:尹全飞、杨平、徐伯驹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病级0 0 0 1 0 0 2 0 0;0 3 3 4 0 4 3 0;0 1 2 严重

度0 0 0 2 0 0 3 0 1 0 4 3 5 0 5 4 1 0 1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0 1 0; 3 2 2 1 0 0 0; 3 4 1 2 3 2 3 1 1 2 0 2 1 4 3 2 2 0 0 1 4 5 1 3 4 3 4 2 2 3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1 2 0 0 1 2 1 1 1 0 0 0 0 1 3 3 2 1 0 0

2 3 0 0 2 3 2 2 2 0 1 0 0 2 4 4 3 2 0 1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0 0 1 2 3 1 2 0 0 0 1 2 4 X 0 1 1 3 4 2 0 0 2 3 4 1 3 0 1 0 2 3 5 7 1 2 2 4 5 3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2 3 1 1 0 0 0 0 0 0;0 1 0 0 2 3 2 1 0;0

3 4 2 1 0 0 0 1 0 1 0 2 1 0 3 4 3 2 1 0

病叶数:65

普遍率=65/100×100%=65%

平均严重度=(1×15+2×21+3×16+4×12+5×5+7×1)/100=1.85

病情指数=65%×1.85×100=120.35

四、品种:苏麦-3

生育期:乳熟期

株数:100株

调查时间:2012年4月6日17:00

调查人:尹全飞、杨平、徐伯驹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病级 3 2 2 2 3 3 2 1 4 2 3 2 2 2 2 3 1 X X 3 严重

度 4 2 3 2 4 4 3 2 5 2 4 2 2 3 2 4 1 7 7 4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2 4

3

4 3 1 2 1 2 4 2 2 3 2 X X 3 4 2 2

3 6

4

5 4 1 2 1 3 5 2 3 4 3 7 7 4 5 3 2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3 4 2 2 3 1 3 2 1 2 3 2 2 2 3 4 2 3 2 2

4 5 2 2 4 2 4 2 1 3 4 2 2 2 4 5 3 4 2 3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3 2 2

4 4

5 X 2 3 2 2 1 1 2 1 3 4 3 3 2

4 3 2

5 5

6

7 3 4 3 2 2 1 3 2 4 5 4 4 3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2 2

3 2 3

4 2 3 2 1 3 4 2 2 3 2 2 2 3 1

3 2

4 3 4

5 2 4 2 2 4 5 2 3 4 2 2 3 4 2

病叶数:100

普遍率=100/100×100%=100%

平均严重度=(1×5+2×30+3×20+4×28+5×11+6×1+7×5)/100=3.35

病情指数=100%×3.35×100=335

五、实验结果分析

1、比较四组数据可以得出,四个不同品种的小麦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

但感病抗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2、比较四种小麦的病叶数可知,苏麦-3病情程度较为严重,普遍率高达

100%。其次为B44-F6-1-5,普遍率达到65%。

3、同一小麦品种的同一种病害(小麦条锈病)的抗病程度相近,偶尔有

特别的植株,分析可能是品种混杂、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的。

病害调研方法

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YC/T 39-199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及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烟草病害的调查方法及病害严重度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评估烟草病害发生危害的轻重、病害造成的损失,也适用于病害消长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烟草病害 tobacco disease 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害和其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代谢作用受到干扰和破坏使烟草生产受到阻碍,导致产量和产值降低,品质变劣,甚至出现局部或整株死亡的现象。 2.1.2 病情指数 oisease index 以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相结合,用一个数值表示发病的程度。 2.3 病害严重度 severity of infection 植株或烟叶片等部位受害程度。 3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3.1 烟草根茎病害 3.1.1 烟草黑胫病(Black shank) 3.1.1.1 病害严重度分级 0级:全株无病;

1 级: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下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 2级: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上叶片凋萎; 3 级:茎部病斑环绕茎围,或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 4级:病株全部叶片凋萎或枯死。 3.1.1.2 调查方法 以株为单位,一般应在晴天中午以后调查。 3.1.1.2.1 普查 在发病盛期进行一次,作为对病害情况一般性的了解。选取若干不同类型的烟田,田间采用5点取样,每点不少于50株,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1.1.2.2系统调查 作为当地的主要病害,应进行系统调查,以便了解病害消长规律。自旺长开始至采收末期,田间固定5点取样,每点30~50株,每隔5天调查一次,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绘出田间消长曲线。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1.2 烟草青枯病(Granuville wilt)和烟草低头黑病(Black death) 3.1.2.1 病害严重度分级 0级:全株无病; 1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在有条斑一侧有少数叶片凋萎; 2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尚未达到顶部,或病侧半数以上叶片凋萎;3级:茎部黑色条斑到达植株顶部,或病侧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

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班级:绿食091 2012年5月15日

摘要 (2) 前言 (3) 1 黄瓜幼苗异常 (4) 1.1黄瓜苗“戴帽” (4) 1.1.1 黄瓜苗“戴帽”的症状及病因 (4) 1.1.2 防治措施: (4) 1.2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4) 1.2.1 黄瓜幼苗子叶畸形的症状及病因 (4) 1.2.2 防治措施: (4) 2黄瓜茎叶异常 (5) 2.1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5) 2.1.1 萎蔫症状及病因 (5) 2.1.2 防治措施 (5) 2.2 黄瓜叶片的边枯 (5) 2.2.1黄瓜叶片边枯的症状及病因 (5) 2.2.2 防治措施: (5) 3 黄瓜花果异常 (6) 3.1 黄瓜花打顶 (6) 3.1.1黄瓜花打顶的症状及病因 (6) 3.1.2 防治措施 (6) 3.2 苦味瓜 (6) 3.2.1苦味瓜的症状及病因 (6) 3.2.2 防治措施 (6) 4 温度异常对黄瓜的危害 (7) 4. 1 高温障碍 (7) 4.1.1高温障碍的症状及病因 (7) 4.1.2 防治措施 (7) 4. 2 低温障碍 (7) 4.2.1低温障碍的症状及病因 (7) 4.2.2 防治措施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对黄瓜幼苗子叶及成苗期茎叶、花、果的常见生理病害的病症、病因及相应防治措施进行论述,并对因温度异常引起的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阐述。黄瓜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营养条件、以及不当的水肥管理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生,及时识别并及时防治黄瓜生理性病害非常必要。 关键词:生理性病害;黄瓜;防治措施;病因

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

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 一、目的意义 为了解病害的种类、分布、危害、发生发展规律及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学会病害调查的一般方法,熟悉调查资料的整理、计算方法和分析等。 二、材料用具 放大镜,尺子,病害调查记载表,调查病害的分级标准。 三、内容说明 植物病害的调查是植物病理学研究及病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其调查研究的方法,因病害的种类和调查目的的不同而异,可分为一般调查(普查),专题调查和系统定期定点调查。调查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及要求;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方法;所获调查资料数据真实,且反映客观规律;了解调查相关的有关情况。本实验将根据田间的具体情况选择2?3种作物的1?2种病害进行一般调查(实验将分组进行)。 实验原理: 1、病害调查的类别 1.1一般调查(普查) 普查是对局部地区植物病害种类、分布、发病程度的基本情况调查。 1.2重点调查 对一般调查发现的重要病害,可作为重点调查对象,深入了解它的分布、发病率、损失、环境影响和防治效果等,重点调查次数要多一些,发病率的计算也要求比较准确。 1.3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深入的研究某一个问题,是通过调查研究或者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互相配合,逐步提高对一种病害的认识。 2、发病程度的调查 2.1 记载方法 2.1.1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发病田块、植株或器官的数目,从调查的总数,求得发病的百分率。 2.1.2分级计数法 根据病害发生的轻重,对植物影响不同,可将病害分级,调查时记录每级发病田块数、平均发病率。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分级标准的用法。(马铃薯晚疫病) 级别发病率(%)病害发生程度 1 0.0 田间无病 2 0.1 病株稀少,直径11m的面积内,只发现一二个病斑 3 1.0 发病普遍,每株约10个病斑 4 5.0 每个病株约有50个病斑或有1/10的小叶片发病 5 25.0 每一小叶都发病,但病株外形仍正常,并呈绿色 6 50.0 每一个植株都发病,有一半叶片枯死,病田呈绿色,但间 7 75.0 或呈褐色 8 95.0 有3/4的面积枯死,病田呈黄褐色,顶叶仍呈绿色 9 100.0 只有少数叶片仍保持绿色,但茎仍呈绿色 叶片全部枯死,茎部亦枯死或正在枯死中 另外分级还可用图或照像来表示,学生另查阅资料,此处不再讲述。 2.2感染指数 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根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实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 针对这种情况,往往是计算感染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即每一级用一代表数值,然后按以下 公式计算。 女口: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级情况如下: 远f病级株数X代表数值) 病惜指数二 ------------------------------ X100 株数总和X发病堀重级的代表数值 如: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级情况如下: 病级发病程度代表数值病株(假定)

发病程度的调查

1.病害程度的记载与计算 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危害情况很不一致,因而,记载方法也不尽一致。目前使用较普遍的记载标准主要有普遍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 普遍率是指发病的普遍程度,用病叶(病穗、病株)数占调查总叶(穗、株)数的百分率表示。 严重度的概念有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的两种解释。个体水平上讲,是指发病位点的病害程度。例如条锈病的严重度是指病叶上夏孢子堆所构成的病斑面积与叶面积的比率,分为1%、5%、10%、20%、40%、60%、80%和100%。也有用病级表示单株或单穗严重度的。各种病害有不同的分级标准,往往考虑病害在整株(或整穗)上所占的比例,病部高度或所造成的损害程度等。 病情指数表示群体水平上病害发生的程度,叶部病害常以下述公式计算: 病情指数=普遍率×平均严重度 平均严重度=∑(严重度×病叶数)/调查的有病叶数 以病级表示严重度的,利用下述公式计算: 病情指数=∑[病级数×该级病叶(穗、株)数]/(调查总数×最高病级数) 2、发病程度的调查 2.1记载方法 2.1.1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发病田块、植株或器官的数目,从调查的总数,求得发病的百分率。 2.1.2分级计数法 根据病害发生的轻重,对植物影响不同,可将病害分级,调查时记录每级发病田块数、平均发病率。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分级标准的用法。(马铃薯晚疫病) 级别发病率(% )病害发生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0.0 0.1 1.0 5.0 25.0 50.0 75.0 95.0 100.0 田间无病 病株稀少,直径11m的面积内,只发现一二个病斑 发病普遍,每株约10个病斑 每个病株约有50个病斑或有1/10的小叶片发病 每一小叶都发病,但病株外形仍正常,并呈绿色每一个植株都发病,有一半叶片枯死,病田呈绿色,但间 或呈褐色 有3/4的面积枯死,病田呈黄褐色,顶叶仍呈绿色 只有少数叶片仍保持绿色,但茎仍呈绿色 叶片全部枯死,茎部亦枯死或正在枯死中 另外分级还可用图或照像来表示,学生另查阅资料,此处不再讲述。 2.2感染指数 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根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实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针对这种情况,往往是计算感染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即每一级用一代表数值,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 如: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级情况如下: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doc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 篇一:园林植物病害实习报告总结 (XX0555177程鑫) 园林植物病害实习心得 经过八周的园林植物病害的学习,按照学校课程的安排,我们进行了野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实践地点分两处,分别是昆明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昆明郊野公园。此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野外园林植物的观察,采集样本,结合园林植物病害理论的学习,对实习地点的园林植物进行病害调查,了解其发病情况并进行简单的病理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教学安排并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实习方式是以组为单位,将自己所在班级按每组十人分成若干组,组员协同合作对实习地点园林植物进行病害调查,并采集感病植物样本。 经过两地的实地观察以及组内协同合作,我们成功的采集的一些感病植物样本,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也对植物所感病原及发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从单一理论学习到实地观察实践,从所学病理病状模糊不懂到实地认知接触所感病园林植物,突然发现以前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所持态度是不正确的,因为所学专业是园林专业,大多数同学都以了解学习为目的,在我看到实习地各种园林植物的病害现状,我深知自己的错误观念,以前的理论学习是那样的重要,当面对鲜活的植物,对其所感染病害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置措施时,是何等的悲哀。我要是能够为其

治疗该多好啊,我喜欢园林专业,我喜欢生长在其中的各色园林树种,它们是那样的无私,提供我们舒适优美的环境,我们也应该为它们创造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为其正常生长保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虽然只有几天,但我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体会,新的想法,想说的很多,我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 我们不管学习哪些知识,都要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一开始我们可能对其产生怀疑,一般都是从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到知道,简单了解,深入了解,虽然学习的过程会很无聊,没有激情,产生松懈怠学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当我们了解的多了,就会慢慢的喜欢,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至于当用到时自己后悔。 2、勤野外观察 我们刚接触这门课程,接触理论时,是那样的空洞,各种病理病状都无法浮现在我们眼前。这个时候是最无聊,最无趣的,到野外当我们面对各种园林植物时,当各色病状呈现在我们面前,那时就会想到如何去除掉这种为害,如何给这些园林植物提供健康的适宜的生长条件。接下来的工作就会显得那么的重要,我们也会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3 、多看、多想、多做、 我们到了野外观察时,就要深入丛林中去,不能走马观

病害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干扰和破坏是多方面的,从受害的部位可以分析其最主要的影响。根部生病后引起死苗或幼苗生长衰弱,如小麦根腐病、稻烂秧病等。有些根部肿大形成瘤状物,影响根的吸收能力,有些引起运输储藏器官的腐烂等。叶部生病造成褪绿、黄化、变红、花叶、枯斑、皱缩等,均影响光合作用。维管束受害导致萎蔫、死亡或腐烂等,影响水分、养分的运输。花和果实受害则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植物是一个整体,部分组织受害必将影响其他部分的生理活动,导致植物不能正常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 植物病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也是多方面的。1845年,爱尔兰因暴发马铃薯晚疫病导致数十万人死于饥饿,近百万人背井离乡。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发生水稻胡麻斑病,导致20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种植业因遭受霜霉病的危害而使酿酒业濒临破产。1910年,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园因溃疡病的流行而被迫大面积销毁病树,损失了1700万美元。某些植物病害能引起人、畜中毒,如食用了麦角菌感染的黑麦、燕麦和牧草后能引起人、畜中毒和流产。植物病害的发生还会限制某些地区的作物栽培,如19世纪后期咖啡锈病几乎摧毁了当时斯里兰卡广泛栽培的咖啡因,导致人们改种茶树。 两类病害 ①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两大类,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其所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不适宜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不适宜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这些因素偶尔单独起作用,但常常是配合起来共同引起病害的。化学因素大多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控制能力也将越来越强,许多非侵染性病害将被控制。随着我国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栽培制度和措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以及将获取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作为单一追求目标而造成的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植物生长的环境变坏,植物营养的不均衡更加突出,导致非侵染性病害种类增多,发病面积扩大。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密切,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例如,冻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

草莓生理性病害

草莓生理性病害、药害、肥害 一、草莓生理性病害 1、土壤盐渍化障碍 防治方法:1、轮作倒茬。实行不同作物间的合理轮作,特别是水地旱地作物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轮作还可以调节地力,提高肥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2、改良土壤。改良土壤盐渍化的根本问题是改良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板结和生理性病害加重。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尽量不用使土壤盐类浓度升高的化肥。氮肥过量的地块增施钾肥,以求改变土壤通透气状况和盐性环境。连作地块,可以考虑使用根倍好,增加土壤吸收活力,活化土壤。 2、低温障碍 防治方法:1、选择耐寒、抗低温品种;2、根据生育期确定低温保苗措施:霜冻来临之前,尽早覆膜保持地温,定植后提倡全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地保持棚室温度,进行膜下渗浇,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有利于保温排湿;3、有条件的可安装滴灌设施,既可保温降湿,还有效的降低发病机会。做到合理均衡的施肥浇水,是无公害草莓生产的必然趋势;4、促成草莓采用蜜蜂辅助授粉,提高授粉机会;5、喷施抗寒剂。可选用稼倍好,可以促进作物

花器的形成,促进传粉受精,保花保果,减少畸形果,促进幼果发育与膨大;提高抗病和抗旱、抗寒、抗盐碱能力. 3、缺氮 缺氮症状: 新叶淡绿色,老叶叶缘变红,叶柄脆硬直立,匍匐茎红色,数量少,植株生育不良,严重时新叶黄色,老叶红色。 防治方法:1、施足底肥,以满足春季生长期短而集中的生长特点。2、及时补充一些速效肥,可选用真倍好600倍叶面喷施,结合高氮水溶肥冲施。 4、氮(中毒)过剩 防治方法:1、测土施肥。针对种植作物,针对所种地块,做好肥力测定,尤其是正确估计前茬残留肥力,防止氮肥的过量。一般草莓不需要太多的氮肥,应适时补充磷肥和钾肥、多施有机肥,严格掌握化肥的施入量。秸秆还田,加强土壤的通透性,避免硝态氮的产生及中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16年4月至5月份 调查地点:黄山学院南区 调查对象: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种类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及实验室观察 二、调查结果 1、柏树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2.5~5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成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史。 病原: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1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4种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症状:为害叶片、新梢、果实。叶片先出现橙黄色、油亮的小圆点。后扩展,中央色深,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部组织增厚、肿胀。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桧柏小枝上越冬。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瘤径3~5毫米,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瓣状,称“胶花”。 2、大叶黄杨煤污病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危害 症状:煤污病又称煤烟病,黑色烟煤小污点,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

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与前景

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诱导抗病性是当前植物病理学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为了系统而深入的了解植物抗病性,本文笔者从植物诱导抗病性的诱导因子及诱导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植物诱导抗病性;诱导因子;诱导机制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he Induced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Abstract: Study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is one of the key subjects of plant pathology. In order to have a deep and systemic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Keywords: induced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induced factors; induced mechanism 植物病害种数繁多,一般而言,植物在其整个生长期内都会遭受病原物不同程度的侵害,其给人类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化学农药以其高防效、低成本、见效快等优点,成为人们防治农作物病害的主要方法,但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水体、土壤、大气受到污染,农产品有毒残留物质增加,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人类的健康受到严重危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寻求新的无污染、无公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植物诱导抗病性为植物病害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成为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全新领域。所谓植物诱导抗病性,即利用诱导因子激发植物自身的抗病性,使其产生抗菌物质,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其具有抗性稳定、持久、环保等优点。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予以概述。 1 植物诱导抗病性因子 1.1 生物诱导因子 生物诱导因子包括非致病菌和弱致病菌、菌体的培养液及细胞提取物等。有的腐生微生物也可作为生物诱导剂。Meyer研究发现,哈茨木霉T39不仅能抑制灰葡萄孢的生长,而且能诱导植物产生抗性。Peer等发现Pseudomonas sp.可诱导康乃馨对枯萎病产生抗性,处理后植株死亡率减少50%。商闯等报道,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获得抗性。Alstron报道,P.fluorescens可诱导菜豆产生系统抗病性,抵抗菜豆早疫病菌的侵染。Leeman报道,P.fluorescens及其代谢的多聚糖能诱导萝卜抗枯萎病,降低植株死亡率。郭桢等发现,弱毒菌株尤Ⅱ对小麦条锈病抗性有诱导作用。 1.2 化学诱导因子 1.2.1 水杨酸水扬酸(Salicylicacid,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不仅参与因病毒感染而发生的系统获得性抗性,还涉及细菌和真菌性病原所引发的系统获得性抗性,水杨酸被认为是植物内源类信号分子,可触发病理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 1.2.2 BTH BTH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可诱导与植物抗病防御有关基因的表达及PR蛋白的产生,有激活植物保卫系统的作用。 1.2.3 寡糖和聚糖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在特定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寡糖片段,

病害调查报告

关于叶斑病发生在花木上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12年3月10日至14日 二、调查地点:新疆乌鲁木齐明珠花卉市场 三、调查对象:带有叶斑病的龙血树、君子兰、鱼尾葵等花木 四、调查方法:对带有病害的花木进行拍照、采摘(标本在实验课上已看)、病原鉴定。 五、调查人:吴秀秀 六、调查内容:根据采摘带有叶斑病病害的花木叶片进行症状描述(将带有病害的叶片放置在培养皿中观察发病初期至后期不同的症状。见附图)、病原鉴定,上网查其发病规律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叶斑病 属假单胞杆菌,经病原物侵害后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各种局部坏死性病斑的病害。 【发病原因】可由真菌、细菌、线虫引起,病原物以真菌为主。叶斑病菌主要在植物病残组织和种子上越冬,成为下一代生长季的初侵染源。病菌多数靠气流、风雨,有时也靠昆虫传播。通常在生长季节不断侵染。叶斑病的流行要求雨量较大、降雨次数较多、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但也有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仅少数可发展为系统侵染。 (1)龙血树叶斑病 【病原】该病为真菌病害,由一种叶点霉(phyllosticta sp.)引起。 【症状】该病影响龙血树叶片的观赏价值。发病初期叶片上着生褐色小斑,扩展后呈不规则形较大病斑、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斑缘红褐色,其上着生褐色小点粒。 【发生规律】病菌在病斑及病残体上越冬;由风雨及水滴滴溅传播。温室湿度大、闷热、喷淋式浇水或清洗叶面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栽培宜选择土壤疏松、排水性能好的地块。 2、禁止喷淋式浇水,夏季高温时应向地面喷水。 3、温室栽培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 4、应及时将植株下部的老叶和病枯叶剪除。 【治疗方法】 发病初期可喷洒65%爱克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苯菌灵·环己锌700~80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药次数依发病情况而定,一般每10天喷1次。 (2)君子兰叶斑病 【病原】半知菌类大茎点菌macrophoma sp. 【症状】发生在君子兰叶片上。病斑初为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呈大型不规则状斑,边缘突起,呈黄褐色,内灰褐色,稍显轮纹状。后期病斑背面出现黑色粒状物(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蔬菜生理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与联系

菜农常常把生理病害误认为是侵染性病害而喷药防治,没有效果,又换另一种药剂或加大药量或缩短喷药期,不但无效,往往造成药害,损失更大。因此,准确区分和鉴别这两类病害,在生产实践中十分必要。 1. 区别 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这类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这类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症等。这类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2. 联系 侵染性病害与生理性病害虽然划分清楚了,但实际在田间两者还是有很大相关性的。生理性病害降低了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就犹如为病原菌侵染打开了门户。 以黄瓜为例,冬季霜霉病大多发生在植株长势弱,叶片薄而黄的部分。由于操作不当、浇水过大、追肥过多等原因造成的根系受伤,则极易导致根系受到病原菌侵染,造成植物死棵,这些情况发生较为普遍。这样就是说生理性病害也是引起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所以,正确判断生理性病害,培育健壮的植株,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对控制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意义重大。同时,侵染性病害也对生理性病害有影响,病害发生后植株的生理能力下降,有机营养合成减缓,所以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应正确判断病害,对症施治。

植物病虫害作业

一、如何区别观赏植物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 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 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生理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即非侵染性病原)的作用造成食用菌的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叫生理性病害,也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是指生长环境条件不良或栽培措施不当。如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pH值过小或过大,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光线过强或过弱,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农药、生长调节物质使用不当等。这类病害不会传染,一旦环境改善,病害症状便不再继续,能恢复正常状态。非侵染性病害最常见的症状是畸形、变色。 二、如何正确诊断观赏植物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线虫病害? 真菌病害一般在病部后期会出现霉状物,粉状物或粒状物,细菌病害将病健交界处剪下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或出现菌溢或在潮湿状况下在病部的边缘产生溢脓,病毒病害一般或出现畸形或花叶,但看不到病原物,而线虫病害从外观症状上只是表现营养不良,可在局部出现病原线虫,如小麦粒线虫会在病粒中出现白色的颗粒状物即病原线虫,还有花生根结线虫或在病部产生要结,也是线虫在内寄生而出现的病状. 三、如何防治观赏植物白粉病、锈病、霜霉病、其他叶部真菌病害或根部病害?白粉病:在生产实践中,防治白粉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至3年,以减少病源。 (2)加强培育管理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洁苗圃,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3)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

植物抗虫性与抗病性

一、抗病性 许多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都可以寄生在植物体内,对寄主产生危害,这就叫病害(disease)。植物抵抗病菌侵袭的能力称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 引起植物病害的寄生物称为病原物(causal organism,pathogenetic organism),若寄生物为菌类,称为病原菌(disease producing germ),被寄生的植物称为寄主(host)。 大多数微生物只袭击植物的一个特殊部位,同时产生特定的病症,如花叶病,坏死,起斑点,萎蔫,或者扩大的根。100多种不同的致病微生物袭击西红柿类植物。

图11-16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类型 (庞士全主编,植物逆境生理学基础,1990) 既然病害是寄主和寄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就不是寄主的固有特性。当植物受到病原物侵袭时,病原物和寄主相对亲和力的大小,决定了植物不同的反应。亲和性相对较小,使发病较轻时,寄主被认为是抗病的,反之则认为是感病的。 (一)植物的抗病性 1.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类型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从完全不发病到严重发病,在一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过程(图11-16),因此同一植物既可以认为是抗病的,也可以认为是感病的,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感病(susceptible)寄主受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生病害,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局部或全株死亡,影响产量和质量。损失较大者为高度或严重感病。 (2)耐病(tolerant)寄主对病原物是敏感的,受侵染后有发病症状,但对产量及品质没有很大影响。 (3)抗病(resistant)病原物侵入寄主后被局限或不能继续扩展,寄主发病较轻,对产量、品质影响不大。发病很轻者为高抗。 (4)免疫(immune)寄主排斥或破坏进入机体的病原物,在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下不感染或不发生任何病症,这在植物中较少见。 2.抗病性反应的几种类型 (1)避病(escape) 受到病原物侵染后不发病或发病较轻,这并非由于寄主自身具有抗病性,而是病原物的盛发期和寄主的感病期不一致,植物即可避免侵染。如雨季葡萄炭疽病孢子大量产生时,早熟葡萄品种已经采收或接近采收,因此避开了危害;又如大麦在自花授粉前,花序始终在旗叶鞘里,由于雌蕊不暴露,结果避开了黑穗病。 (2)抗侵入指由于寄主具有的形态、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的某些特点,可以阻止或削弱某些病原物侵入的抗性类型。如叶表皮的茸毛、剌、蜡质、角质层等,此外如气孔数目、结构及开闭规律、表面伤口的愈合能力、分泌可抑制病原物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化学物质等,均与抗侵入的机理有关。 (3)抗扩展寄主的某些组织结构或生理生化特征,使侵入寄主的病原物进一步的扩展被阻止或限制。如厚壁、木栓及胶质组织可以限制扩展。组织营养成分、pH、渗透势及细胞含有的特殊化学物质:抗菌素、植物碱、酚、单宁及侵染后产生的植保素等,均不利于病原物的继续扩展。 (4)过敏性反应又称保卫性坏死反应,是病原物侵染后,侵染点附近的寄主细胞和组织很快死亡,使病原物不能进一步扩展的现象。 (二)病害对作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水分平衡失调植物受病菌感染后,首先表现出水分平衡失调,常以萎蔫或猝倒为特征。造成水分失调的原因主要有:

植物病害调查精选文档

植物病害调查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植物病害调查 植物病害调查包括病害种类、分布、为害情况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的调查。对于植物病害的调查,调查前应有充分的准备,调查后对掌握的材料及时分析研究。许多问题不是一次调查就能得出结论的。在调查工作中由于一些环节上的失误,往往会发生如下一些情况:没有或缺乏代表性,调查的地点选择不当,调查结果不能反映当地的真实情况;资料不完全,由于调查准备工作不充分,无明确要收集的资料,造成部分资料缺失;发病程度记载不一致,由于多人调查记载,病害发生情况,标准不规范,造成记载不一致,导致各方面的资料不能分析和比较;损失估计误差。 (一)植物病害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依据调查的目的而定。根据调查的内容确定采用的调查方式。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病害的分布、种类、病情的发生发展、农事操作与病害的关系以及其他特殊问题的调查。 (二)植物病害的调查方式 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其发生和为害的情况不同,一种病原菌寄生于不同寄主植物上,发病情况则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根据病害的性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调查方式。调查的方式一般包括实地勘察、访问、开座谈会和收集当地有关资料等。 (三)病害调查的时期与次数

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病害的特点确定调查的时间与次数。 (四)取样方法 在一个地区调查病害,选择地块、选点和取样是调查的关键。选择不当,调查结果则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 (五)记载方法 对一般性调查,内容要求比较广泛,记载的项目比较多。每一项目的记载并不要求很精确,可以设计一种通用调查表。调查表应该包括调查日期、作物名称、作物品种、种子来源、病害名称、发病率与田间分布情况、土壤性质与肥力情况、施肥情况、土壤湿度、当地降雨情况(特别是发病前和发病盛期情况)、当地群众对病害的认识和防治经验等项目。 对发病程度的记载。发病程度包括发病率和严重度,发病率以百分比来计,严重度是指田块植株或器官的受害程度,常用的记载方法如下: 1.直接计数法这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调查发病部位占所有调查数量的百分比,也称发病率。如调查1000株小麦,其中黑穗病250株,发病率 2.分级计算法病害发生的程度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不同。为能区分不同程度的发病情况,就需要用分级计数法来记载。分级计数法的分级标准要明确具体,并能符合实际情况,使不同人的调查结果可以互相比较,在不同地点调查的结果可以汇总。分级标准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用绘图照相来表示。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 一、块茎黑心 1.症状在块茎中心部出现由黑色至蓝色的不规则花纹。缺氧严重时整个块茎都可能变黑。通常病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 2.发病原因多由块茎内部缺氧所引起。 3.预防措施 3.1注意贮藏期间保持薯堆良好的通气性,并保持适宜的贮藏温度。 3.2室温必须保持在1?3 C之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以下,并保持空气流通。 3.3 贮存期间,不同品种分别贮存,不要与种子、化肥等混施,也不要放到烟、气较大的地方,这样马铃薯就不会霉变、发芽。 二、块茎空心 1.症状 空心病多发生于块茎的髓部,外部无任何症状。一般 大块茎易出现空心现象。空心多呈星形放射状或扁口形,有时几个空洞连接起来。洞壁呈白色或棕褐色。在出现空心之前,其组织呈水渍状或透明状。内部组织张力增大而引起开裂,其中有些物质被转移或被其他部位所吸收。 2.发病原因块茎膨大速度过快造成空心。

3.预防措施 3.1在块茎膨大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要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注意培土。 3.2马铃薯需肥量大,因此要施足基肥,基肥占50%~60%,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有机肥每亩需要 1 吨以上,结合秋整地施入,化肥选择氮磷钾含量都为15%的 含硫复合肥,每亩50公斤,播种前开沟或穴施施入,注意种肥分开,防止烧伤种薯。追肥要早,一般分2 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时进行追肥,可用稀薄的人粪尿浇施,以保证马铃薯幼苗生长所需的氮肥,为中后期的生长打好基础,结合中耕培土,用腐熟人粪尿500~700 公斤加水浇施;第二次在现蕾期,此时马铃薯块茎开始膨大,需肥量增多,是需肥最多的时期,以钾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肥,以满足结薯需要。施肥上应注意适氮增钾,防止光长秧不结薯。如施氮过多表现徒长,用0.02%硫酸镁溶液喷施,可抑制徒长,一般可亩施复合肥10 公斤。 3.3整个生育期力争做到中耕2~3 次,齐苗时进行第1 次 深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苗;团棵期进行第2次中耕和浅培土,以利多结薯;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累积培土厚度为10~20 厘米,培土能加厚结薯层次,有效提高产量, 同时避免薯块外露变青色,降低品质。 三、淀粉溢出与裂口 1.症状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 查报告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 4月至5月份 调查地点:黄山学院南区 调查对象: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种类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及实验室观察 二、调查结果 1、柏树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 2.5~5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成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史。 病原: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1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4种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

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症状:为害叶片、新梢、果实。叶片先出现橙黄色、油亮的小圆点。后扩展,中央色深,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部组织增厚、肿胀。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桧柏小枝上越冬。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瘤径3~5毫米,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瓣状,称“胶花”。 2、大叶黄杨煤污病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危害 症状:煤污病又称煤烟病,黑色烟煤小污点,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

植物病害调查知识交流

植物病害调查

植物病害调查 植物病害调查包括病害种类、分布、为害情况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的调查。对于植物病害的调查,调查前应有充分的准备,调查后对掌握的材料及时分析研究。许多问题不是一次调查就能得出结论的。在调查工作中由于一些环节上的失误,往往会发生如下一些情况:没有或缺乏代表性,调查的地点选择不当,调查结果不能反映当地的真实情况;资料不完全,由于调查准备工作不充分,无明确要收集的资料,造成部分资料缺失;发病程度记载不一致,由于多人调查记载,病害发生情况,标准不规范,造成记载不一致,导致各方面的资料不能分析和比较;损失估计误差。 (一)植物病害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依据调查的目的而定。根据调查的内容确定采用的调查方式。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病害的分布、种类、病情的发生发展、农事操作与病害的关系以及其他特殊问题的调查。 (二)植物病害的调查方式 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其发生和为害的情况不同,一种病原菌寄生于不同寄主植物上,发病情况则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根据病害的性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调查方式。调查的方式一般包括实地勘察、访问、开座谈会和收集当地有关资料等。 (三)病害调查的时期与次数

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病害的特点确定调查的时间与次数。 (四)取样方法 在一个地区调查病害,选择地块、选点和取样是调查的关键。选择不当,调查结果则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 (五)记载方法 对一般性调查,内容要求比较广泛,记载的项目比较多。每一项目的记载并不要求很精确,可以设计一种通用调查表。调查表应该包括调查日期、作物名称、作物品种、种子来源、病害名称、发病率与田间分布情况、土壤性质与肥力情况、施肥情况、土壤湿度、当地降雨情况(特别是发病前和发病盛期情况)、当地群众对病害的认识和防治经验等项目。 对发病程度的记载。发病程度包括发病率和严重度,发病率以百分比来计,严重度是指田块植株或器官的受害程度,常用的记载方法如下: 1.直接计数法这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调查发病部位占所有调查数量的百分比,也称发病率。如调查1000株小麦,其中黑穗病250株,发病率 2.分级计算法病害发生的程度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不同。为能区分不同程度的发病情况,就需要用分级计数法来记载。分级计数法的分级标准要明确具体,并能符合实际情况,使不同人的调查结果可以互相比较,在不同地点调查的结果可以汇总。分级标准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用绘图照相来表示。

病虫害调查方案

病虫害调查方案 篇一:园艺作物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案 园艺作物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案 针对宝应地区主要园艺作物各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为害程度进行调查,为进一步掌握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提供依据,为宝应地区园艺作物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1 病虫害调查材料与方法调查时间与地点 调查时间为20XX年3月-11月,覆盖了园艺作物病虫害主要发生期。调查地点位于宝应县各乡镇、以及宝应县园艺作物种植基地。调查园艺作物种类 根据宝应县园艺作物种植情况,将所要调查的园艺作物分为以下几大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食用菌、根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葱蒜类、茄果类、其他类(草莓、葡萄等)。调查方法 每种作物选1个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和种植基地作为系统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3块大田(棚、水面)进行病虫株调查、病虫害定点监测系统调查和普查,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个点随选取20株作物。 根据所调查到的病株率和虫株率将作物受病虫为害程度划分为五个级别:无为害(病株率、虫株率=0),轻度为

害、中度为害(5%50%),分别利用0,+,++,+++,++++表示。 调查表的设计(以瓜类为例) 表1 瓜类作物病害种类、发病时期和为害程度调查 表2 瓜类作物虫害种类、发生时期和为害程度调查调查数据汇总 汇总工作需及时进行,及时处理各监测点汇总上来的数据,做到完整、清晰、准确的记录;妥善保管,防治污损和遗失。最后根据调查成果形成一定格式的调查报告。 2 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根据不同种类园艺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为害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案。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1、苗棚内应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虫侵染幼苗。2、是更新传统育苗方法。应用育苗盘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秧苗素质。3、是做好种子消毒,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种子消毒方式。4、是苗床消毒。5、是加强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定位,保证幼苗齐、匀、壮。);针对栽培特点,配套良好的耕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