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 1、 1900 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 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 16 世纪——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

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 20 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 20 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 1949— 1955 )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

(3)全盘否定前 17 年教育研究方法( 1966---1975 )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 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

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

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等课程,引进了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和教材。

(5) 21 世纪初以来中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综合化、层次化、多元化、现代化、真实化、规范化。

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具体分类P35

1、按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进行分类

(1)第一层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2)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

(3)第三层次是教育研究中具体使用的各种方法

2、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分类

(1)选题设计阶段的方法(2)实施阶段的方法(3)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3、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1)理论方法(2)实证方法( 3)实验研究方法(4)历史研究方法

4、按研究对象的选择进行分类

(1)总体研究方法(2)个体研究方法(

五、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选择题】

3)个案研究方法

1、目的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则 7、发展性原则 8、创新性原则 9、改造性原则 10、伦理性原则(保密、匿名)育研究中的什么原则?在调查中,要对个人信息保密,属于()原则。

6、绩效性原

eg;符合教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P45【选择题】纵向来源的课题;横向来源的课题

1、来源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需要

2、来源于学科理论的深化与拓展

3、来源于个人对教育实践的分析与反思

4、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5、来源于对前人或他国教育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6、来源于各级课题指南

二、研究假设的概念 P50: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调查对象的特征

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或假定性解释,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

答,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简单地说,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三、研究假设的特点P50【简答题】

1、假设是一种具体的推测

2、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

3、假设表述应尽可能准确、简洁、明了

4、假设必须是可验证的

四、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P52【判断、选择】

1、条件式假设

2、差异式假设

3、函数式假设

五、研究变量的定义、变量的定义

变量是指在一个研究中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状态或特征,具有不同的值,即研究中涉及

的可以变化的因素。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研究变量则是研究中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六、变量的类型P56【选择、判断题】

1、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

2、操作性变量和非操作性变量

3、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

变量的层次:定量、定性、定比其中最高层次是定比变量七、抽

样的基本程序 P59【简答题】

1、确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

2、编制抽样框:完整性、不重复性【填空、选择题】

3、确定样本容量与抽样方法

4、评估样本与对总体进行评估

八、抽样的基本方法P60【判断、选择题】表述出来

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

2、系统随机抽样eg:从 300 个总体中抽取30 个,每隔10 个抽一个,为系统随机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九、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差异

1、分层随机抽样就是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

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

2、整群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

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

十、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P63【简答题,论述题。罗列,具体内容包括什么要掌握】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及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

及争论等,进而说明该课题研究将在哪几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4、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拟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策略步骤及实施程序

5、本课题理论、事实的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

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6、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

十一、课题论证报告包括内容P64

1、课题名称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范围

5、研究方法及具体措施

6、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源准备和实施步骤等

7、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及表现形式

十二、变量的测量层次【选择、判断题】

1、定性测量:能判断的是两个人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

2、定序测量:除了可以说出两个人是否一样以外,还可以说一个比另一个更怎么样。

3、定距测量:相对的零基础。所描述的变量的属性可以排序,而且相邻属性之间的距离是

相等的。

4、定比测量:绝对的零基础。可得出结论:①他们是否相同②其中一个是否比另一个等..

③他们的差异有多大④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多少倍

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一、教育科学文献的定义【名词解释】 P69: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

识的载体。

二、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P69【简答题】

1、教育文献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作用

2、教育文献的成果查新作用

3、教育文献的理论证据作用

三、教育文献的种类P71,【简答题,各等级的特点,会区分】

(一)教育文献的等级

1、零次文献:未发表复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记录

2、一次文献: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

3、二次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摘要

4、三次文献: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全书及专题研究报告、

研究综述

四、教育文献的一般分类P72

1、教育科学的一般著作

2、世界各国教育事业概括

3、学校各级教育

4、其他各类教育五、文

献查阅流程 P77

1、确定合适的索引并考虑可能的资料来源

2、确定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关键内容(关键词或词组)

3、推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论文或书籍可能标题

4、翻阅文献资料,并将资料按内容或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

4· 1 删除无关资料

5、根据资料对研究问题的不同意义,进行登录、摘录或复印

6、对获取信息进行集中、归类、总结

7. 1 整理出相关信息的文献索引目录 7.2 评析文献资料六、教

育文献的检索方法 P83【判断、选择题】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七、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各自特点P85【填空】

1、外部评论(外审法鉴别):对于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外部评论主要在于评价文献的有效性,它是确定文献效度的工具,所要回答的问题是文献是否

真实、可靠。

2、内部评论(内审法鉴别):对文献所载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内部评论主要在于评价文献内容的意义和可信程度,强调的是文献内容本身。

八、【选择、填空题】科研论文可以把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

略。九、教育文献综述的概念 P85

文献综述是对单个文献的阅读评析和内容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简称文献综合评述,它指

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

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十、内容分析法步骤P28

1、分析单元的确定

确定分析单元,明确在判断分析时的最小单元。可以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子或词。

2、内容抽样

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具体方式①来源抽样②日期抽样③单元抽样

3、评判记录

即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的出现的客观事实和频数。

第五章教育观察法

一、教育观察法的定义P30

指教育研究者根据一定的观察目的,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通过感觉器官和辅助设备,

对处在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类型【选择题,划分依据及类型】

1、从研究目的上分:理论建构的观察和理论证明的观察

2、从观察资料收集的方式及资料属性分: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3、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仪器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4、从观察方式结构化程度分: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非结构观察(结构化程度越高,

定量化程度越高)

5、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

察三、时间取样法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

2、选择目标行为并进行分类,且做出所要观察的行为或现象的操作性定义

3、设计并制定观察表格,并熟记表格项目内容

4、制定观察实施计划。包括确定总的观察时间,如持续观察

2 周;确定观察时段,如每天上午 8— 1 时,对每位学生观察10 分钟

5、实施观察并做好记录

6、对记录资料进行整理,根据观察时段出现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的次数和情况去推测观

察对象的一般行为表现。

四、时间取样法步骤:观察记录表

1、观察前,确定所要研究的行为或事件,确定记录哪些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确定所需

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记录表格

2、观察时,只要预定的行为或事件一出现,就要立即记录,并可随事件的发展持续记录。

五、事件取样法与轶事记录法的区别(结合笔记)

1、轶事记录法:又称记事法,轶事法以记事为主,即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或

感兴趣的事件完整的记录下来

2、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

表现或事件完整过程的记录方法。

3、事件取样法是实施正式观察活动时采用,轶事记录法是事后追忆录

六、事件取样法与时间取样法的区别(结合笔记)

1、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

表现或事件完整过程的记录方法。

2、时间取样法:是研究者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特定的行为,这种方法把观

察对象在每一时段中的行为表现或教育现象看做是一个样本。

3、事件取样法不受时间间隔和时段规定的限制,时间取样法必须严格按事先规定的观察时

间,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观察记录

4、事件取样法侧重特定行为或事件的特点及全过程,而时间取样法则注重在规定时段中预

先设定的行为是否出现,出现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第六章教育调查法

一、教育调查法定义P38【名词解释、选择题】

教育调查法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手段,获取多种教育信息的方法。

二、教育调查法对了解人们对某一教育现象的看法、态度以及对某一教育问题所持的立场、

观点是最为恰当的。

三、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1、根据取样范围:全面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2、根据调查目的:现状调查、区别调查、相关调查、预测调查(发展性调查)

※3、根据提问及回答的标准化程度:结构性调查、非结构性调查

四、教育调查法的步骤 P39【简答题】

1、确定调查研究的问题或课题

2、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3、制定调查计划(人事、目的、对象、范围、地点、时间等)

4、准备调查工具和人员培训

5、进行预调查

6、实施调查,收集资料、

7、分析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五、问卷调查法P39 【构成,掌握构成或设计问卷所有方面】

1、问卷调查法的定义: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将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让其在

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完毕,然后回收并进行汇总统计,以取得所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问卷的构成(掌握构成或设计问卷所有部分)【结合其研究主题,设计问卷】

(1)标题:问卷之首,简洁明了,没有歧义

(2)封面信(卷首语):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

(3)指导语:指导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填答问卷的一组陈述

(4)问题和答案选项

(5)结束语

六、问卷的基本类型【选择、填空题】

1、开放式问卷

2、封闭式问卷

七、问卷适合长度20—— 30 分钟,不宜超过 3 分钟,题目不易超过70 个【选择题】

八、编制问卷的基本程序(针对某一课题编制问卷,问卷构成部分等)

1、明确研究目的,确定调查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列举所要收集的资料,并考虑如

何统计分析

2、针对调查的主题,划分出问卷的维度

3、围绕主题和问卷维度草拟问题

4、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修订项目

5、试测

6、重新修订

九、问卷调查中的量表设计 P3【选择题】 eg:具有 xx 优点的是 xx 量表1、总

加量表: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2、李克特量表:

保证我们对量表进行筛选

3、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4、语义差异量表

十、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

1、选取被调查对象

2、发放问卷(提供方便的邮寄,面对面)

3、回收问卷

4、对问卷的处理与分析

5、总结问卷

十一、问卷法的特点

1、优点

(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具有好的匿名性

(3)可以避免偏见,减少调查失误

(4)便宜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2、缺点

(1)不易于深入了解事情的原因

(2)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

(3)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

(4)不能保证填答问卷的环境和填答的质量

(5)问卷分析需要研究者具备统计分析和数学逻辑知识

十二、【名词解释】访谈调查法定义:访谈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交谈,

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十三、访谈调查法的分类

1、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结构: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

2、根据是否有严格计划: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

3、根据被访谈者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十四、问卷调查法的意义

十五、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1、概念抽象

2、问题含糊

3、问题带有倾向性

4、问题提法不妥

5、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6、问题有双重含义

7、答案设计不合理

8、表格中的错误

9、语言方面的毛病 10、封面信及指导语中的毛病

第七章教育测量概述

【选择、填空题】一、任何测量需具备以下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教育测量也不例外。

二、最理想的量表:比率量表。测量的最高水平,测量的最高层次。三、

教育测量的主要类型【选择、填空题】

1、根据测量的标准化程度:标准化测量和教师自编测量

2、根据测量的内容分类:成就测量、能力测量和人格测量

3、根据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常模参照测量、标准参照测量、个体关

联测量

4、根据同时受测的人数分布:个别测量、团体测量

四、测验是测量的一种工具

五、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选择、填空题】结合笔记

1、信度

(1)重测信度( 2)复本信服( 3)内部一致性信度【填空、选择】①分半信度②评分者信

2、效度

(1)内容效度(2)校标关联效度(3)构想效度

第八章教育实验法

一、调查法是我们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而教育实验法是量化条件最高的。

二、按实验控制的程度、实验的内外效度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选择、填空】

三、准实验: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方

法分派被试的情况,无法像真实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控制的实验。【选

择、填空题】

四、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名词解释,结合教材】内在效度的定义:指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

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①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其结果才有效

②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③实验内在效度的高低,取决于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

2、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简答题、论述题:根据给定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影响因素】

(1)历史(同时事件):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变化。(2)成熟:指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变化影响到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

(3)测验: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前后测的题型基本相同时,实验对象会因为

熟悉测验的技巧和题型,而导致即使没有实验处理,后测分数也有所提高

(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 Eg:对于新阅读教学方法效果的实验研究。后测的

题目比前测的容易;测量实施者要求的不同(认读或明意);评判者的评价标准不一致。

(5)统计回归:指在前后测的教育实验中,或以极端分数的学生为对象,就容易产生统计

回归现象。统计回归现象指某次测验中成绩特别高或特别低的学生,不管是否接受实验处理,都可能在第二次测量时成绩向团体平均数回归。

(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实验组未进行随机抽样和分组所导致的实验结果的差异,不能归

之于实验处理的原因。进行实验时,避免选择最好学校、最好的班级、最好的学生以及配备

最好的教师。

(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转学、休学等,可能是实验结果难

以解释。

(8)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3、【名词解释,结合教材】外在效度的定义: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即实验结果

是否可能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或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4、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参照笔记

(1)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

如:选择一些具有高智力的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前种

教学法优于后种教学法。

推论:启发式教学优于灌输式教学

合理推论:对于高智力学生而言,他们更能从启发教学法中获益

(2)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

指前测对后测的作用以及前测与后测的交互作用

有前测经验会造成后测经验好,前测提高了对所测验内容的敏感性,提高后测成绩

(3)实验安排效应(霍桑效应)

由于实验情境的安排,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正在参加实验,所表现的行为自

然而然的与平时有很大不同。

可能存在投实验者之所好,改变正常的行为方式,努力表现实验者所期望的行为霍桑

效应:就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在实验中,尽量不让实验组知道他们作为被试进行实验,如果已知,则可以告诉对照组

他们也是实验组。

(4)多重处理的干扰

当同样的受试者重复接受两种或多种的实验处理时,由于前面的处理,常常不易完全

消失,以致几项实验处理间会相互产生干扰的作用。

练习效应:比如多种学习方法的同时实验,即使成绩提高也难以得出是某种方法所致

疲劳效应:由于被试参加的实验过长,或是参加的实验项目过多,情绪和动机都会减弱

的现象,表现为被试成绩下降。

五、在控制实验内外效度因素的原则【填空题】

原则:最大最小原则( 1)变化差异最大( 2)干扰结果最小( 3)误差最小六、

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名词解释】

1、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即采取的教育方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自变量有人为性。

2、因变量: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

3、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对实验起干扰作用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主

要体现在:实验对象的态度;实验对象的成熟;实验对象的经历;实验对象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水平

七、教育实验设计与评价【给出课题,然后进行实验设计】参照笔记

1、教育实验设计的步骤

(1)问题与假设

(2)确定实验处理(如何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内容、时间、次数等)

(3)明确实验对象(解释样本来源、大小及抽样方法)

(4)界定变量

(5)明确要测量的因变量及测量手段

(6)选择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7)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

■确定实验处理

■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

■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

■判定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度

2、教育实验最基本的设计类型

(1)单组实验设计

①单组后测设计

②单组前后测设计

③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④单组多因子实验设计

(2)等组实验设计

①静态组比较设计(不等组)

②等组前后测设计

③等组后测设计

④所罗门四组设计

⑤不相等控制组设计(不等组)

(3)循环实验设计或轮组实验设计

(4)准实验设计的常用类型①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②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③不相等控制组时间序列设计八、给出一个课题,看哪种实验设计更合适

第九章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是质的研究的一种方式,不是明确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研究取向,改善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果。

二、【名词解释】艾略特对行动研究的定义:行动研究式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以改善社

会情境中的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对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以改善教育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三、如何做教育行动研究

1、计划

2、实施行动

3、考察

4、反思

第十章教育叙事研究

一、叙事的方法论基础:质的研究

第十一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选择题】统计图的标题及其他说明一般写在图下端,统计表的标题及其他说明写在

图的上端。

二、【选择题】统计图的类型:eg:描述一个对象,让你选择相应的图形。

1、条形图:比较同类资料(大小、结构、变化)

2、直方图:描述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3、圆形图:说明总体的结构

4、线形图:表明某一现象的动态及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三、定性分析【名词解释】:对研究资料进行非数字化的考察和解释过程,其目的是要发现

内在的意义和关系模式

四、定性资料的整理

1、整理笔记与建立档案

2、定性资料的编码

3、形成概念

4、撰写分析型备忘录

五、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简答题】

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过程:分类、描述、综合、归纳

1、初步浏览阶段:目的是对全部资料的整体有所了解和熟悉,起到提供背景和分析基础的

作用

2、阅读编码阶段:逐段逐行的仔细阅读每一段记录,分析其内容,进行资料的各种编码

3、分析抽象阶段:把具体的、特别的行为放在更大的结构和关系中进行对待。P290 ①反复阅读原始记录,不断加深理解②建立分类、并编码归类③归纳、解释

六、统计分析【选择题。都包含哪些】

1、描述统计

(1)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差异量数:全距、离差、平均差、标准差、差异(离散)系数

(3)地位量数:标准分数 Z 分数

(4)相关系数

2、推论统计(1)区间估计(2)统计检验(3)交互分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