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名词解释

1.药物(P1):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

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三大类。

2.生药(P1):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从广义上说,生药包

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3.中药(P1):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

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4.草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中草药=中药+草药

5.中成药(P19):指根据一定的处方,中药饮片的性质和临床的不同要求制成各种剂型。

6.饮片(P21):指制成适合于中医临床选用,以供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的总称。

7.地道药材(P6):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

现。如浙江产的白芍、白术。

8.中药炮制(p20):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和药材的性质所采用的一类制药技术。

发霉(P10):又称为霉变,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的是霉菌在生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9.变色(P10):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生药在采收加工、贮藏中因方法不当引起的色泽改变。

10.泛油(P10):即“走油”,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是指含油生药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也指药

材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1.生药鉴定(P38):指依据国家药典或有关资料规定的药用标准,对商品生药和检品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品

质优良度的鉴定。

12.原植物鉴定(P39):是应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把各种植物药的植物来源鉴定清楚,确定其学名的一种方法。

13.性状鉴定(P40):指通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方法对生药进行包括形状、大小、色泽、

表面、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定的方法.

14.理化鉴定(P41):通过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生药的有效成分或利用生药中某种化学成分的特殊反应来

间接的鉴别生药的一种方法。

15.显微鉴定(P41):利用显微镜观察植(动)物药材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其后含物的特征,以供鉴别

生药的真品、伪品、类似品或代用品的一种方法。

16.显微化学反应(P42):是将中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

淀或结晶,或产生特殊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亦用于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

17.微量升华(P42):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

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片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

18.荧光分析(P42):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

19.层析法(P43):是利用生药中所含各种化学成分因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当选择某一条件使各个成分随着

展开剂流过支持剂或吸附剂时,各成分可彼此分离,然后在支持剂或吸附剂上经显色剂显色(或不需显色剂显色)、或在紫外光下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获得一定的层析图谱,从而达到鉴定的目的。

20.水试(P41):利用某些药材放入水中,能产生特殊的现象如旋转、沉浮、水染色、粘滑等,来鉴别药材真伪

优劣的方法。

21.火烧(P41):利用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烟雾、响声、颜色等现象,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

的方法。

22.微量升华: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种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

察其形状、颜色以及应用其化学性质来鉴定生药的方法。如茶叶中的咖啡因,大黄、何首乌、决明子中的蒽醌化合物,牡丹皮、徐长卿根中的牡丹酚,薄荷中的薄荷脑、斑蝥中的斑蝥素等,都可用微量升华法确证。

23.总灰分(P45):将药材加强热灰化,则细胞壁和细胞后含物中的无机物质即成为灰烬而残留,所得的即为总灰

分,其中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24.生物碱:指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多数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大部分为杂环化合物且氮原

子在杂环内,多数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25.甙:甙类又称配糖体,它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其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

的化合物,其中非糖部分就称为甙元(aglucone),又称配糖基,其连接的键则称为甙键.

26.基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学名和药用部分。

27.初生代谢产物:初生代谢生成的必需生命的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普通的脂肪酸及其酯类、核

酸类等成分。

28.次生代谢产物:利用初生代谢产物会产生对生物体本身常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包括生物碱、酚类、内酯

类、苷类等。

29.生药学: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化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

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从历史上看,生药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传统的本草学时期二、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三、现代生药学新时期

30.四大怀药: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怀地黄,产于河南怀庆地区

31.历代主要本草集:(1)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2)唐本草(新修本草):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药

典(3)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现存第一本有确切年代和作者的最早本草。(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唐慎微著,现存最早的原著完整本草。(5)本草纲目:李时珍著,达尔文称之为“中国的百科全书”,被译成多国语言版本。

32.晶鞘纤维:纤维束外倒包围着许多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3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密嵌细小的草酸钙方晶和砂晶,如麻黄

34.车轮纹(P40):指川木通断面导管孔洞排列呈环轮状。

35.星点(P52):大黄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掌叶大黄髓部宽广,散有多数异常维管束,即为星点。

36.云锦花纹(P54):何首乌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样花纹。

37.大理石样花纹:槟榔断面可见红棕色种皮及类白色胚乳相互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

38.钉角(P56):附子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的瘤状突起的支根。

39.菊花心(菊花纹)(P58、86):有的生药的木部导管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似盛开的菊花,如菊花、甘草、白

芍、黄芪、桔梗等。

40.过桥杆(P59):又称“过江枝”,指黄连根茎中段有细廋、光滑如茎杆的节间。黄连根茎中段有不规则结节状

隆起及须根或须根痕,部分节间细瘦平滑如茎杆

41.金井玉栏(P63):指药材横切面上,外圈皮部(皮层和韧皮部)白色或白色,中心木部(木质部或包括髓部)

黄色或淡黄色,习称金井玉栏,亦称金心玉栏。如桔梗、黄芪、板蓝根等。

42.珍珠疙瘩(P67):指人参须根上的不明显的疣状突起。

43.芦头(P67):根类生药根头上的根状茎。人参

44.艼(P67):根类生药上具有的不定根。人参

45.芦碗(P67):存在于根类生药的根茎上的凹窝状茎痕。人参

46.枣核艼(P68):人参芦头上,茎痕数个呈凹窝状,交互排列,上生有不定根,既粗短,两头又细,形似枣核,

存在于人参芦头上的呈纺锥形的艼。

47.铜皮铁骨(P71):三七药材呈纺锤形,质地坚实难折断,断面中心有菊花心,外缘近似铜绿色,中间部分呈

铁黑色有光泽,习称"铜皮铁骨"。

48.疙瘩丁(P71):白芷表面灰棕色至棕黄色,有支根痕及横向皮孔样突起,称为“疙瘩丁”。

49.蚯蚓头(P77):指防风根头呈圆柱形,有密集的环纹,形似蚯蚓的头。

50.扫把头(P77):指防风根头的密集环纹上残留的叶基维管束。

51.狮子盘头(P88):党参顶端芦头周围的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痕。每个茎根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

52.朱砂点(P90、92):有的生药断面黄色,散有众多红棕色或橙黄色的油点,习称朱砂点,如茅苍术、木香。

53.起霜(P92):茅苍术断面露置稍久可析出白霉样针晶(苍术醇),习称“起霜”。

54.针眼(P95):半夏表面中央凹陷茎痕周围密布的点状根痕。

55.怀中抱月(P97):指松贝外层两枚磷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部分呈新月型,习称“怀中抱月”

56.观音坐莲(P97):指松贝内有心芽和小鳞叶1-2枚,底端鳞茎盘较平可直立。

57.珍珠点(P102):天麻表面环节上的点状痕点。

58.鹦哥嘴(P102):天麻表面顶端的干枯芽孢。天麻呈长椭圆形,扁而稍弯曲;一端有红棕色的干枯芽苞(冬麻),

习称“鹦哥嘴”

59.肚脐眼(P102):天麻一端的自母体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

60.起镜面(P102):天麻断面平坦,黄白色或淡棕色,角质样。

61.镶嵌细胞层(P151):有的果实类生药内果皮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并列为一群,各群斜向联合,形成镶嵌

细胞层。

62.错入组织(P152):有的种子种皮和外胚乳形成折合层,有规则地错入内胚乳中,或仅外胚乳错入内胚乳中形

成错入组织,如槟榔、肉豆蔻。

63.乌金衣(P220):天然牛黄表面具有的黑色光亮的薄膜。牛黄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

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64.挂甲、透甲(P220):牛黄用清水调后,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称为“挂甲”。同时有

清凉感透入指甲称为透甲。

65.无影纹(P221):羚羊角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光润似玉,嫩枝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老枝有细纵裂纹,

习称“无影纹”。

66.蝴蝶片:川芎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油室,形成层环呈波状,纵切片边缘不整齐,习称“蝴蝶片”

67.通天眼(P221):指羚羊角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68.水波纹(P221):羚羊角中下部有10-20个隆起的环脊,间距约2cm,习称“水波纹”。

69.当门子(P222):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由于多集中于囊口,习称“当门子”。

70.银皮(P222):麝香剖开后半透明,可见内层皮膜棕色,习称“银皮”。

71.冒槽(P223):指将槽针插入麝香囊孔,旋转槽针,撮取香仁,取出立即检视,槽内香仁应逐渐膨胀,高出槽

面。

72.二杠、大挺、三岔P224):仅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称为二杠;主枝习称“大挺”;具二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73.单门、莲花、三岔(P224):仅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称为单门;具二个侧枝者习称“莲花”;具三个侧枝者

习称“三岔”。

74.珍珠盘(P225):鹿角基部有盘状突起,习称"珍珠盘"。

75.骨钉(P225):鹿角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角尖平滑,中下部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

76.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

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如厚朴、杜仲、玄参、等药材。

77.黄马褂(P67):存在与红参表面的黄褐色的斑纹。

78.子实体:又叫子座,系真菌中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如灵芝、香菇、蘑菇等。高等真菌在繁殖的时候产生的

一种有一定形态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79.子座:指能够容纳子实体的座垫。一种紧密的营养结构。

80.菌核:真菌的菌丝组成的坚硬的休眠体,包括营养菌丝和能育菌丝,如猪苓、茯苓。由许多菌丝组成一种坚

固能抵挡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当外界环境对他有利时,萌发产生子实体

81.齿轮纹:指羚羊角基部横切面周围呈锯齿状的凹凸。

82.合把:指羚羊角通体如玉,有10~20个隆起的环脊环绕,其光滑自然,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有舒适

感,习称“合把”

83.羚羊塞:指羚羊角下半段内有骨塞,长圆锥形,与外面的角质层密合,习称“羚羊塞”。

84.连珠斑:蕲蛇腹部鳞片灰白色,杂有黑色类圆形的斑块。

85.佛指甲:指蕲蛇尾端的一枚三角形深灰色的角状鳞片。

86.方胜纹:指蕲蛇背部中央共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的大斑纹,习称“方胜纹”。

87.龙头虎口、翘鼻头:蕲蛇头盘中央,呈扁平三角形,吻端上翘,称“翘鼻头”;口较宽大,习称“龙头虎口”。

88.马头蛇尾瓦楞身(P1):描述海马头似马头,全身有似瓦楞子的节纹,尾部渐细向内卷曲似蛇的特征。

89.白颈(P1):广地龙体部前端有一条类白色或肉白色的环带(生殖环带),习称“白颈“。土地龙生殖环带多

不明显。

90.朱宝砂(P229):呈细小片块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的朱砂。

91.镜面砂(P229):呈不规则薄片状,边缘不整齐,色红鲜艳,光亮如镜的朱砂。

92.豆瓣砂(P229):呈较大块状,色暗红,质重不易碎的朱砂。

93.碎砂(P229):呈细小颗粒或粉末,色红明亮的朱砂。

94.明雄(雄黄精)(P230):颜色鲜艳,半透明有光泽的雄黄。

95.天字雄黄(P230):块较大,外表橙红色,表面有橙黄色粉末,质脆的雄黄。

96.地字雄黄(P230):呈块状或颗粒状,较小,色红透熟的雄黄。

97.钉头(P232):赭石的其中一个表面的圆形乳头状突起。

98.血珀(P232):呈不规则块状,颗粒状,表面血红色的琥珀。

99.冬虫夏草: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茯苓: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菌核埋于土中,寄生于松属植物根部。灵芝: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100.牛膝:苋科植物重齿牛膝的干燥根。又称怀牛膝,主产于河南。折断面具异型维管束。

101.黄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药材依次习称“味连

“雅连”、“云连”。

三者区别:味连形如鸡爪,又称“鸡爪黄连”。髓部有较少石细胞,根茎中断有洗瘦的节间,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

雅连形如蝎尾,“过桥”较长,髓部有石细胞。

云连圆柱形弯曲或呈钩状,无石细胞,无韧皮纤维。

102.川乌:导管呈“V”字形或放射状排列,髓宽阔。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103.区别:厚朴:外表面棕色鳞片状石细胞分枝状,内表面外侧呈颗粒状

肉桂:外表面有棕色斑纹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多角形,细胞壁常三面厚,一面菲薄,少数含针晶104.五味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中华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南五味子:为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区别①果肉区别:北五味子果肉柔软,肾形南五味子果肉干瘪,肉质薄

②种子区别:北五味子比南五味子大

105.肉桂:本品为樟科植物桂树的干燥树皮。

鉴别特征: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多角形

②细胞壁常三面厚,一面菲薄,少数含针晶

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淡黄色油滴

肉桂与桂皮的区别(来源,外观形状,化学成分不同)

桂皮:①是樟科植物阴香的树皮②断面无棕色线纹③无草酸钙针晶④含丁香酚

肉桂:①樟科植物桂树的干燥树皮②断面有棕色斑纹③含草酸钙针晶④含桂皮醛

104.何首乌

皮部常有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在韧皮部的外侧组织中有异常维管束,一种是单个的维管束,另一种是复合维管束,均为外韧型。

105. 川、关黄柏的区别:川关

①木栓层由长方形细胞组成①木栓层由方形细胞组成

②栓内层比较狭窄②栓内层比较宽广

③韧皮部外侧有较多石细胞③石细胞较少

106.人参: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东北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生晒参:红参,糖参生晒山参:“紧皮细致珍珠须,芦长碗密枣核丁”。

人参与西洋参的区别:人参产于辽宁及黑龙江,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根茎较短细,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味微苦甘,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形或人字形。大补元气,补脾益气,生津,安神益智。

西洋参主产美国北部及加拿大,其总花梗较叶短,生药常除去芦头侧根的主根,呈圆柱形或圆纺锤形,质较轻松,折断面浅黄白色,近形成层环色较深,散有多数红棕色树脂道,气微,味微苦,稍甜。补肺阴,清火,养胃生津;用于肺虚咯血、潮热及肺胃津亏、烦渴、气虚等症。

107.苍术: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

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08.川贝母: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和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淡棕黄色,较粗糙,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109.甘草,黄柏粉末显微特征有何异同?

相同点:均具有纤维及晶纤维,草酸钙方晶,木栓细胞,淀粉粒。

不同点:甘草具大型具缘纹孔导管,多破碎,微显黄色,具缘纹孔椭圆形或略呈斜方形,对列或互列,纹孔线形;淀粉粒单粒,脐点点状或短缝状;色素块黄棕色;木栓细胞红棕色。

黄柏粉末:纤维及晶纤维较多,鲜黄色;石细胞黄色,大多呈不规则分枝状;具黄色粘液细胞;无导管。

110.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区别:

113.南、北苍术性状区别

115.乳香基源: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他种植物皮受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没药基源: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树皮受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117

118.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区别:

119、蒽醌类成分可用(微量升华)、(碱性试验)和(醋酸镁反应)来鉴别。

120、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的标准分三级,即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部局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上述三个标准,以(药典)为准。

121、鉴别生物碱的常用沉淀试剂有(碘化铋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碘化汞钾试剂)和(硅钨酸试剂)。

122、髓部宽广,具有周木式异型维管束(大黄), 粉末中可见大型草酸钙簇晶和网纹导管(大黄)、粉末中具有听筒型气孔和嵌晶纤维(麻黄)。

123、挥发油所含成分复杂,主要由(萜类)、(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组成。

124、川乌炮制的原理是将剧毒的(乌头碱)发生水解、形成毒性很低的(苯甲酰乌头胺),或者进一步水解,形成几无毒性的(乌头胺)。

125、北五味子果实形状为(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表面颜色为(红色、紫红色或暗紫红色),有的表面呈现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126、生药在应用前一般要进行炮制,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答: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改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缓和或提高疗效,减弱或消除刺激性,降低其毒副作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炮制还有利于药材的贮藏,保存药效;有利于调剂制剂和有效成分煎出;炮制可以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127、川乌、草乌和附子有什么关系?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是否一致?川乌和附子内服时为什么必须炮制?炮制的目的和原理是什么?P67-72

答:川乌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主根;草乌是同属植物北乌头及其它多种植物的干燥块根;附子是毛茛科乌头的子根。三者的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相同。

因为乌头类生药毒性大,所以需要炮制后使用,炮制的目的是缓和或提高疗效,减弱或消除刺激性,降低其毒副作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炮制方法有:浸泡等水处理,烘、焙、煨、炮等干热处理和蒸、煮等温热处理。三类方法均可使双酯的乌头碱类成分发生水解而达到去毒目的。但水处理生物碱随水流失过多,药效爱到影响;烘等干热处理总生物碱含量影响不大,对药效影响较小;蒸煮特别是热压蒸制处理,总生物碱含量高,双酯型毒性生物碱含量低,去毒效果好,生产周期短。

药理学名词解释 (2)

药理名词解释 1、离子障(ion trapping):绝大多数药物均为弱酸性或弱碱性电解质,在体液内均不同程度的解离。分 子状态的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脂质层的现象。 2、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 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 3、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称~。 4、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 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 5、肝药酶(非专一性酶):存在于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上可促进药物转化的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 6、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 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呈正比,也称线性动力学(linear kinetics)。 TD:大多数药物属于、比率恒定、半衰期=0.69/k。 7、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 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也称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kinetics)。TD:少数药物属于、半衰期可变。 8、稳态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等量等间隔连续多次给药,经4~5个半衰期后,血 药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称为~,亦称为坪值。TD:消除药量与吸收药量相等、水平波动在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之间、坪值波动与每次剂量和给药间隔呈正比、达坪时间与半衰期呈正比、首剂加倍立即达坪。 9、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 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期长短可反映药物消 除速度。 10、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即是单位时间内有多 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11、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 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 12、再分布(redistribution):首先分布到血流量大的脑组织发挥作用,随后由于其脂溶性高又向血流 量少的脂肪组织转移,以致病人迅速苏醒,这种现象称为药物在体内的~。 13、绝对生物利用度:以血管外的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静脉注射的AUC的比值。 14、相对生物利用度:对同一血管外给药途径的某一种药物制剂的AUC与相同的标准制剂的AUC的比值。 15、效能(efficacy)或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Emax):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 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其效应不再增加,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16、效价强度(poten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效价强度越大。 17、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即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18、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包 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反映、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19、戒断症状withdrawal/abstinence syndrome:反复用药,促使机体不断调整新陈代谢水平,以适应 在外源性物质作用下进行生理活动,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即所谓适应性。一旦停药,代谢活动发生改变,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症状,如兴奋、失眠、流涕、出汗、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20、耐受性(tolerance):连续多次反复给药,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起作用。分为 急性耐受性与交叉耐受性 21、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22、依赖性(dependence):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 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具有耐受性证据或停药症状)和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是需要药物缓解精神紧张和情绪障碍、但无耐受性和停药症状的一种依赖性)。 23、调节痉挛()动眼神经或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 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于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这种作用即调节痉挛。 24、抗胆碱酯酶药:是一类能与ACHE牢固结合,但水解较慢,使AchE活性受抑,从而使胆碱能神经末梢 释放乙酰胆碱堆积,产生拟胆碱作用的药物,分为易逆性和难逆性。 25、调节麻痹():阿托品能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折光度减低, 只适合于看远物二不能将近物清晰的成像于视网膜上,这种作用即调节麻痹。 26、肾上腺素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a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a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b受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高职药学专业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知识性,强化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使其能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所必需的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具有在医院、药厂、医药公司、药品检验等部门从事药品分析检验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药物分析》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和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是一种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因此,保证广大人民能使用高质、安全和有效的药品是药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药物分析》课程培养学生建立起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始终围绕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控制药品质量的规律与方法,掌握药物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药物分析的知识解决新药研发中和商品药物使用中的药品质量控制的能力,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3.《药物分析》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药物分析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

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 4.《药物分析》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操作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指导,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并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药物分析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药物分析》课程总学时为132学时,理论84学时,实验48学时,在第5学期开设。各校在执行本大纲时,教学时数可适当增加。 2.药物分析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生药学复习题B

生药学复习题B 1.采收的生药如何进行产地加工? 2.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3.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是什么? 4. 如何从性状上区别味连、雅连、云连生药? 5. 生药的贮藏有哪些方法? 6. 简述川乌炮制的原理及目的。 7. 简述黄柏的性状鉴别要点和主要成分。 8. 洋金花与金银花在显微鉴别要点上有何异同点? 9. 麻黄的显微特征如何与中不同? 10. 如何区别茯苓与猪苓粉末。 11. 简述花鹿茸的性状鉴别要点。 12、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13、简述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14给出生药何首乌、钩藤、连翘、益母草的来源。 15.给出生药川乌、黄芪、大黄、丁香的化学成分和功效。 16.简述下列生药全蝎、苦杏仁、川贝的性状鉴别要点 17.简述生药人参的显微鉴别要点 生药学复习题B答案 1. 采收的生药如何进行产地加工? 中药除少数如鲜生地、鲜石斛、鲜芦根等鲜用外,大多数于采收后要在产地进行加工。根和根茎类生药:一般于采挖后经过挑选洗净泥土,去除毛须(根须、叶基维管束或纤维束),迅即干燥;皮类生药:一般在采收后须修切成一定大小而后晒干。叶类及草类生药:含挥发油的较多,采后放通风处阴干。花类生药:在加工时要注意花朵的完整和保持色泽的鲜艳,一般是直接晒干或烘干。果实类生

药:一般采后直接干燥。种子类生药:通常采收果实干燥后去果皮取种子,或直接采收种子干燥。加工的方法有阳干法、阴干法、烘干法、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等 2.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等,其中环境要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生物因素如动物、微生物的影响和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影响。 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影响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温度变化能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和生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的积累。各种植物对温度的改变反应并不一致,但在一定的范围内,气温的升高对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活性成分的积累有利。降水量通过影响环境的湿度和土壤的含水量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土壤的类型、土壤元素和pH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有一定的影响。海拔高度和地球纬度主要通过影响光照条件和气温对植物产生影响。 环境生物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植物会受到在其生活的空间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主要包括动物、微生物的影响和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影响。 3.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是什么? 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主要依据三级标准,即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局(部)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 国家药典: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是我们国家控制药品质量的标准。 《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起~2010年版止,目前共出版9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 除《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外,其余的品种,凡来源清楚,疗效确切,本着“一名一物”原则,分期分批,由药典委员会编写、收入局颁标准。

药理学名词解释

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1 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3 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药疾病的化学物质。 4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5 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立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第2章药物代动力学 24页 1 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2: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份量及速度。 3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作的曲线。 4

5 划分的药动学概念。 6 和组织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7、 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8 的药物浓度每隔一段时间降到原药物浓度的一定比例。 9 药物每隔一定时间消除一定的量。 10 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 (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2 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的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3 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4

的效应。发生在常用剂量下,不严重,但难避免。 5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6 剂量时效应不再继续上每升)。反映药物的在活性。药物的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不同,二者不平行。 7 其值越大越安全。 8 的剂量。 9 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10 性的药物。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但从广义上讲,安慰剂还包括那些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如假手术等。安慰剂产生的效应称为安慰剂效应。

药学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职业能力课 适用专业:药学 学时:1260学时 学分:4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文件的精神和《淄博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规定各专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约40周)的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了校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组织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认识社会,

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企业的工作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就业后的工作实践,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塑造“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与药学专业工作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它是药学专业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前提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设计思路 学生顶岗学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顶岗实习应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本专业提出了高职学生所谓的“三级顶岗实习模式”,即“一年级职业训导,二年级专业技能训练,三年级顶岗技能实习”,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兴趣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贯穿顶岗实习全过程。 毕业顶岗实习即第三级岗位技能实习,是在第五、六个学期(一般约42周),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并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倾向,毕业生与实习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学生以试用员工的身份独立工作,完成毕业顶岗实习。一方面,毕业实习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就业试用,考核合格者录用。学生将由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跟踪

生药学模拟试题

生药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20分) 1.生药是指。 2.生药常用的分类方法有(1)(2) (3)(4)。 3. Molish反应常用于检查生药所含的成分。 4.鉴定生药的方法一般包括(1)(2) (3)(4)和(5)。 5.川产道地药材有、、、 和等。 6.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下,木质部显荧光。 7.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有抗疲劳、抗应激和抗突变作用。无溶血作用,其中A型皂苷有抗溶血作用,B型和C型皂苷则有溶血作用,人参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称为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皆有A、B、C、D、E 5个选答案,只选其中一个最适当的答案。20分) 1.生药组织结构中,有髓(髓部较大)的生药是 A.黄连 B.柴胡 C.洋地黄叶 D.厚朴 E.黄芪 2.下列著作中哪一部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官修本草?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开宝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多糖类的是 A.树胶 B.树脂 C.纤维素 D.淀粉 E.粘液质 4.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是 A.大黄素 B.大黄酸 C.大黄酚 D.番泻叶甙A,B,C,D E.芦荟大黄素 5.当归主产于 A.四川省 B.青海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E.山西省 6.斑蝥具抗癌作用的成分是 A.蚁酸 B.树脂 C.色素 D.斑蝥素 E.脂肪油 7.有不规则分枝状石细胞和油细胞的生药是 A.秦皮 B.牡丹皮 C.厚朴 D.杜仲 E.肉桂 8.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的生药是 A.细辛 B.广藿香 C.金钱草 D.麻黄 E.穿心莲 9.生药红花的药用部位是 A.头状花 B.管状花 C.舌状花 D.钟状花 E.柱头 10.下列生药中以香豆精类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是 A.木香 B.苍术 C.秦皮 D.莪术 E.泽泻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均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将其中所有的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20分) 1.生药附子为卡氏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常见的加工品种有 A.姜制附片 B.盐附子 C.白附片 D.醋制附片 E.黑顺片 2.植物的初生代谢产物有

_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名词解释总汇 1.药物(P1):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按其来 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与生物制品三大类。 2.生药(P1):就就是药材,一般就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料)药之意,实为 经过简单产地加工而未精炼的天然药物商品药材。 3.中药(P1):就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 饮片与中成药。 4.中成药(P19):指根据一定的处方,中药饮片的性质与临床的不同要求制成各种剂 型。 5.饮片(P21):指制成适合于中医临床选用,以供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的总称。 6.地道药材(P6):指特定产地所产的优质高产药材。如浙江产的白芍、白术。 7.中药炮制(P20):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与药材的性质所 采用的一类制药技术。 发霉(P10):又称为霉变,就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的就是霉菌在生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8.变色(P10):就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生药在采收加工、贮藏中因 方法不当引起的色泽改变。 9.泛油(P10):即“走油”,就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就是指含油生药 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也指药材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0.生药鉴定(P38):指依据国家药典或有关资料规定的药用标准,对商品生药与检品 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鉴定。 11.原植物鉴定(P39):就是应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把各种植物药的植物来源鉴定清 楚,确定其学名的一种方法。 12.性状鉴定(P40):指通过用眼瞧,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方法检查药材的外观 性状,从而鉴定生药的一种方法。 13.理化鉴定(P41):通过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生药的有效成分或利用生药中 某种化学成分的特殊反应来间接的鉴别生药的一种方法。 14.显微鉴定(P41):利用显微镜观察植(动)物药材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其后 含物的特征,以供鉴别生药的真品、伪品、类似品或代用品的一种方法。 15.显微化学反应(P42):就是将中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 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或产生特殊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亦用于细胞壁与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 16.微量升华(P42):就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 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片状与羽状(高温时)结晶。 17.荧光分析(P42):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 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 18.层析法(P43):就是利用生药中所含各种化学成分因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当选择

(完整版)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方面,前者是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后者阐明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的过程,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 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作用原理、量效关系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科学,也是选用药物的主要依据。 药动学 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及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治疗作用 凡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作用。 不良反应 用药后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它作用。 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症状轻。 毒性反应 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 指少数人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它也是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与毒性反应不同。 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绛至有效水平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继发反应 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三致反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 个体差异 个体之间同一药物的反应可以有明显差异 高敏性 对同一个药物,有的个体特别敏感,只需很小剂量就可以达到应有的效应,常规剂量就能产生强烈效应或中毒反应。 耐受性 有的个体对药物敏感性低,需要较大剂量才能达到同等药效 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的大小和效应强弱之间呈一定关系 治疗量 大于最小有效量,并能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极量 是由国家药典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比治疗量大,但比最小中毒量小,也是医生用药选量的最大限度。 效能 指继续增加剂量药效不在提高时的效应。 效价强度 该药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7950 课程类型:B 总课时:70 理论课时:58 实践课时:12 教学场地要求:校内标准教室、校内药理实验室 任课教师要求:(1)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 格证书。(2)专业实训课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二、课程定位 《药学基础》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药师、药品审方、 药品调剂、药品采购和社会药房的驻店药师、药品购销、药品零售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前提设置教 学内容。药理学基础及相关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内脏疾病用药、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心 血管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重点应用设置课程单元,以相关职业岗位标准考核学生,旨在使学生 掌握药店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具备问病卖药的能力和分析处方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药品营销、 药房管理、药学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药学基础的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基础等课程,掌握有关药学的基本 理论知识,为药学基础教学奠定了基础。药学为后面的《药物制剂技术》《药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学习 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实习、药品生产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知药品说明书和处方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处方审核和用药指导的内容。 (3)知道药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知道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5)熟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知道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和用药指导。 (7)知道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宜用药。 (8)知道药品的通用名、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1)具备解读和调配处方的能力。 (2)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3)能说明药物的注意事项。 (4)能正确经营管理药物。 (5)会推售药品。 3.态度目标 (1)树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观念,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 (2)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依法售药,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 (3)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的医药知识。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需求,融合药品购销员国际职业标准和国家执业药师 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个学习单元53个学习项目。在这53个学习项目中,

生药学模拟题

生药学模拟题1 一、概念题 1、生药 2、Pharmacognosy 3、生物碱 二、填空题 1、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的标准分三级,即一级为();二级为();三级为()。上述三 个标准,以()为准。 2、挥发油所含成分复杂,主要由()、()和()等组成。 3、蒽醌类成分可用()、()和()来鉴别。 4、川乌炮制的原理是将剧毒的()发生水解、形成毒性很低的(),或者进一步水解,形成几无 毒性的()。 5、《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是() 9、下列形象术语指的是哪一种生药? “星点”()“铜皮铁骨狮子头”() “通天眼”() 11、写出下列生药的性状特征 甘草表面的颜色是(),气微,味();而黄芪表面的颜色是(),气微,味(),嚼之微有()。 北五味子果实形状为(),表面颜色为(),有的表面呈现黑红色或出现()。 金钱白花蛇呈(),背部有黑白相间的()。 12、写出下列生药的显微特征或具有下列显微特征的生药 粉末中可见多列式非腺毛、簇晶和平轴式气孔。() 粉末中可见不等式气孔、靛蓝结晶,但无腺毛非腺毛。() 麝香粉末中可见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的(),团块中包埋或散在()。 髓部宽广,具有周木式异型维管束的生药是() 三、判断题(填√或×) 1、影响生药有效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条件,与海拔高度无关。() 2、费林试剂主要用于检查氨基酸类化合物。() 3、川乌和附子内服必须炮制,因为毒性太大。() 4、药典规定,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连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3.6%。() 5、断面可见闪亮的小亮星的生药是肉桂() 6、冬虫夏草属于动物类药材。() 四、简答题 1、生物碱的通性是什么? 2、大黄的来源和显微特征。 五、论述题 1、生药显微鉴定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药学名词解释

药源性疾病 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药源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理作用或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这一类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其危险性较低。第二类为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或特异反应。这类疾病较难预防,其发生率较低但危害性很大,常可导致病人死亡。 影响药源性疾病的因素一方面与病人本身状况有关,如年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生理周期、病理状况等。另一方面与医药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不当有关,如过量长期用药、不恰当使用药品、多种药品的混用等。 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心律失常、弥漫性肺炎、肺纤维化,暴发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皮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精神错乱、消化道出血和癌肿等,均为明确的病症。 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drugdependence),又称药物成瘾,是指躯体和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精神方面和躯体方面的改变,并在行为上常常有为了再度体验这些药物精神效果,有时为了避免没有药物而产生的不快感,而周期地、持续地使用药物这一种强迫性愿望的特征。 药物耐受性 定义:生物对进入其体内的有害元素积累的忍耐能力。 是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按其性质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之分。前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长期保留,多与这类患者体内某些药物代谢酶过度活跃有关。后者往往是连续多次用药后才发生的,增加剂量后可能达到原有的效应;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其耐受性可以逐渐消失,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对药物反应水平。容易产生耐受性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安定等。产生耐受性的药物常见于阿片类、巴比妥类和苯二氮革类;另有一些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也极易产生耐药性;而可卡因类较少产生耐受性。 药品不良事件 定义:是指与药物相联系的机体损害。 世界卫生组织将不良事件也定义为不良感受, 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 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报应关系。 药品不良事件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现象, 从产生的成因出发, 可对药品不良事件作分类。药品不良事件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以及药品滥用。从涉及的部门和人群看, 药品不良事件涉及到监管者、生产和研究者、流通商、药师、医生、护士、患者或消费者。

药理学名词解释

2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3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4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5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6.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7.毒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8.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剂。9.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10.处方:兽医根据畜禽等动物病情开写的药单,处方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也是药房司药的依据。 11.药典:药品或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12.药物消除:指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 13.首过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受肝脏的作用,使吸收的药物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14.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代谢。 15.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16.兴奋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该药物称兴奋药。 17.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或达到预防、治疗疾病效果的作用。治疗作用效果不同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分。 18.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19.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20 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21.剂量:为用药数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临床的治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22.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间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变化,出现如沉淀、变色、潮解或失效,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消失。 23.拮抗作用:两药配伍(联合用药)使药效小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 24.增强作用:又称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效应之总和,如磺胺类与增效剂甲氧苄啶(tmp)并用,其抗菌活力远远大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的几倍或十几倍。25.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为各药单用效应的总和,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 26.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27.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 28.抗菌活性: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其活性高低表示抗菌能力的大小。29.耐药性:又称抗菌性,指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一、课程编码:012152 二、课程类型:B类课程 三、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药学 四、参考学时、学分:总计36学时:理论30学时,校内实训6学时;2学分 五、课程性质 《药物制剂设备》是药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性课程,同时也是大专药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制剂设备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 生理解设备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能在药物制剂设备设计上奠 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培养有解决实际问题和设备维修技能的高端技能型实用人才 奠定基础。 六、课程定位 《药物制剂设备》在课程中以机械理论等为基础,研究药物制剂设备的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设备维修基本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熟练的操作 能力等,树立全心全意对为药学事业服务的思想,关爱、尊重科学,强化预防观念,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七、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三年制大专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药学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 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药学从业人员所 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理 实统合、教练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 仿真实验、小组讨论、医院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三年制大专药专业教育的课程定 位。 八、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实验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制药设备、GMP等内 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 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

生药学简答题题目及答案

1、阐述生药鉴定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答:目的在于确定药材的真伪、评定药材品质的优劣和制定其质量标准,以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和药用的安全性,同时发掘利用新药源。 任务:1、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 2、考证发掘生药学遗产,整理生药品种。 2、制定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 3、保护和寻找利用新药资源,发展生药事业。 2、味连、雅连、云连三种商品药材在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特征上有何区别? 答:1、来源:都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味连来源于黄连的干燥根茎,雅连来源于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云连来源于云连的干燥根茎。 2、产地:味连主产四川石柱县,雅连主产四川洪雅、峨眉等地,云连主产云南德钦、碧江。 3、性状:味连多分枝,聚集成簇,形如鸡爪,表面粗糙,有“过桥”。雅连多单枝,微弯曲,“过桥” 较长,顶端有残茎。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过桥”较短。 4、显微特征:味连和雅连的皮层、中柱鞘部位均有石细胞散在,雅连髓部含石细胞,而云连不含石细 胞。 3、叙述生药麻黄的植物来源、药用部位、主要活性成分? 答:麻黄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主要活性成分含生物碱,有左旋麻黄碱和右旋伪麻黄碱。 4. 描述生药的性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有生药材的性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等。 5. 试述商品黄连的种类、原植物来源、主要的有效成分以及粉末鉴定特征? 答: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味连来源于黄连的干燥根茎,雅连来源于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云连来源于云连的干燥根茎。 主要的有效成分有小檗碱、无机元素、酚类物质如阿魏酸、绿原酸。 粉末鉴定特征:1、石细胞类圆形、方形、多角形;2、中柱鞘纤维;3、木纤维细长;4、木薄壁细胞不规则形; 5、鳞叶表皮细胞; 6、具网纹、孔纹导管; 7、多单淀粉粒。 6、阐述生药采收、加工和贮藏与生药品质的关系? 答:1、生药的采收,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可因其生长发育阶段或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直接影响生药的品质。 2、生药的加工:生药的加工便于包装、运输和贮藏,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应当严格保证生药的品质。 3、生药的贮藏:为了防止生药的发霉、虫蛀、变色、走油等严重影响生药品质的现象,生药的贮藏十分重要。 7、试述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及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 答:冬虫夏草来源于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虫体似蚕,外表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到30条,头部红棕色,有足8对,其中部4对最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叫平坦,淡黄白色;子座单枝,呈细长圆柱型,有细纵皱纹,基部长将虫头包被,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主要有效成分:核苷类如腺苷、嘌呤,虫草酸如D-甘露醇,氨基酸类如谷氨酸,虫草多糖如D-甘露糖。 8、黄连、黄柏粉末显微特征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均具有木栓层细胞,射线细胞,石细胞,淀粉粒等。 不同点:黄连皮层较宽,中柱鞘纤维成束,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木质部细胞木化,具有鳞叶表皮细胞,导管等。 黄柏皮层较窄,草酸钙方晶较多,具有纤维及晶纤维,黏液细胞,筛管等。 9.黄柏药材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二者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哪一种质量最佳? 答:川黄柏呈板片状,黄褐色至黄棕色,表皮具有细密的纵棱纹,断面纤维性,呈片状分层,嚼之有粘性,可使唾液染成黄色。 关黄柏外表皮黄绿色至淡黄棕色,较平坦,具不规则的纵棱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粗皮残留,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三)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 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 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何为生药的鉴定? 答: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开展生药鉴定的中药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开展生药的鉴定,在判断生药的真伪、评价生药质量的优劣、发掘新药源、保证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品应用的安全、有效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中药的意义。 何谓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答:生药的原植物鉴定,是利用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只是与方法,对生药的基源进行鉴定,确定物种,写出原植物正确的学名。 简述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原则 答: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简述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 答: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

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并且便于包装、运输和贮藏。 简述药材干燥的目的 答:药材干燥是为了及时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与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运输。 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答:中药炮制的目的有:提高净度,增强药物疗效,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矫味矫臭,便于调剂制剂,利于贮运。 试述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答:影响生药质量的自然因素包括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等,经常是多种因素在综合地起作用。 简述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 答: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通常有:以发展药材和原料为主的初级开发、以发展中药制剂和其他天然副产物位置的二级开发、以发展天然化学药品为主的深开发和包括利用废弃物开发出其他有用药物和产品的综合开发等。 简述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 答: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利用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从历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1.药物(drug)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和(或)细胞代谢活动,用于疾病 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 1.Drugs are chemicals that alter the function of living systems by interaction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can be used to prevent,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2.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 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3.副作用( side effect)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 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4.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 理效应。 6.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7.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 化的现象。 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 生了变化。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应。 10.依赖性(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 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11.量效关系(does-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 系,称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 12.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es)或最小有效浓度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 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 加。但当效应增强打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又称效能(efficacy)。 14.效价强度(potency)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达到等效时所 用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 15.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 系称为SAR。 16.受体(receptor)是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的 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ligand)。 17.激动药(agonist)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 产生效应。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 18.拮抗药(antagonist)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 能激动受体。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但其结合是可逆的,竞争性拮抗药能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非竞争性拮抗药指拮抗药与受体的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或能引起受体构象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使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来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