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数学实践活动课: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51教材,摆一摆,想一想。

课程标准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材解析

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置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100以内的数,最基础的知识是数的顺序;要弄清楚同一个数字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出来的数就不同;还要弄清楚一个数的组成,它可以分成两个不大于9的数(或两个数字)之和。鉴于学生的年龄小,以上内容学起来较难理解,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习惯引导到学习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使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领会、理解有关的基础知识,使抽象枯燥的数让学生“玩”出数学道理来。

目标定位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是教学的的关键所在。因此用小圆片变魔术来激发学生“玩数学”的愿望。】

评价:这个环节每个小组最多可以加4朵小红花。(老师评价)

二:动手操作学具,感知有序性。

师:一个圆片能在数位表上变出两个数(1、10),,那么用两个圆片能在数位表上变出几个数呢?下面请同学们用2个圆片,试着在数位表上摆一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个位

○○○○

表示的数是:2

表示的数是:11

表示的数是:20

预设:1、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最后十位上放一个、个位上放一个,就得到数11。

2、先摆十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再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11,再从十位拿一个放到个位就得到数2。

3、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又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得到数11,最后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就得到数20。

问: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个位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个位

○○

○○○○○○○○○○○

○○○

○○

表示的数是:4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各小组展示成果,交流摆法。(只要你的摆法跟别人的不一样,都可以自动走上讲台来展示)

师:真棒!(翘起大拇指),你真聪明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试着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并根据数位写数。通过动手摆,动脑想,找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而且还能有序摆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归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评价:这个环节每个小组最多可以加6朵小红花。(小组自评)

三、各组合作体验,理解有序性。

现在我们用自己手中的圆片,小组分工合作,自由选择5个、6个、7个圆片,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变魔术,一边变,一边读,并及时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与其他组内的同学交流,并由组长组织汇总在记录表上,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践操作。

师提示:大家在摆的时候呀,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规律,这样摆起来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5、各小组上台展示交流。

6、小结:教师提问:

a.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b.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c.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d.五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6个数)

e.六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7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数怎样呢?

组内讨论,也可以到其他组去交流。

上台展示、总结。

a.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b.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数的和正好是圆片的总数。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投影片)

评价:这个环节每个小组最多可以加8朵小红花。(组与组之间评价)

四、巩固升华。运用规律。

1、师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2、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3、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这个环节表现最出色的小组最多可以得2朵小红花。你们组认为其他组能得几朵小红花。

4、游戏:猜年龄

老师今年的年龄,个位数字加上十位数字正好是7,猜猜看老师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岁?

学生活动,老师下去到每个组一起参与。

师:通过这堂课的活动,老师相信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1:我学会用一个或几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生2: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才不会遗漏。

生3: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么从个位开始摆,要么从十位开始摆。

生4:我还学会了先从个位开始摆,然后逐渐向十位移动一个圆片。

生5:我还学会了应用规律来摆数。

……

师: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规律,正确应用规律就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评价:教师与学生综合评价,整过活动过程哪一个小组表现最棒,加2朵小红花。

统计每组获得的小红花数,根据获得的小红花数发放不同的奖品。

(铅笔、直尺、橡皮擦、本子、三角板、各种卡通图案)

【设计意图:做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在练习设计中,我让学生做个小游戏——猜年龄,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应用获取数学知识,正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有余念,让学生自由探究,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附:板书设计

贴评价表处

摆一摆,想一想

反思:

1、数值和数位的复习,是本课知识的生长点与着力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又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用小圆片变魔术来激发学生“玩数学”的愿望,再通过对1与10这两个最简单的数的复习,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学习埋下了伏笔。

2、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有序操作、有序思考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指向。教学中,我重视学生摆的顺序,所以,多次让学生演示摆与说的过程以及如何才能摆得不重复不遗漏,以便更好地通过数形结合来巩固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3、在合作操作演示的过程中,我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同学们可以随意的走动,与组内成员或其他组成员交流、沟通、碰撞。每个学生都做到了眼、耳、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每个学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体现了开放的教学为学生的思维带来了生机与魅力,这正是新课程最需要的。

4、教师的“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学的智慧,也是一种文化。在学生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出,“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5、做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这节课我采用游戏开课,又采用游戏结束,特别是在练习设计中,我让学生做个小游戏——猜年龄,正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让其感受到学习的

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快感。留有余念,让学生自由探究,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6、由于班级人数多,造成组数多,六七十人一个班,没有过多的时间给每个同学上台展示的机会,没有很好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得成长,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地方。我想:今后对于大班额的、特别是小学第一学段的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