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预警信号图标含义及防御指南

自然灾害预警信号图标含义及防御指南
自然灾害预警信号图标含义及防御指南

自然灾害预警信号图标含义及防御指南

自然灾害来临前,相关部门都会依灾害情况发布各类预警信号,如何理解这些预警信号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呢?

暴雨预警信号

蓝色

标准:未来3小时内将出现累计雨量大于30毫米或小时雨量大于2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未来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提醒: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驾驶员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城市、农田及其它重要设施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黄色

标准:未来3小时内将出现小时雨量大于3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或未来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提醒:交管部门应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橙色

标准:未来3小时内将出现小时雨量大于4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或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提醒: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红色

标准:未来3小时内将出现小时雨量大于6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或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提醒:停止集会、停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

雷电预警信号

黄色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并伴有短时大风或强降水),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提醒: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橙色

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并伴有6级以上雷雨大风的可能性很大;或已受雷电活动和雷雨大风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和大风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提醒:人员应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户外人员应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汽车内;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红色

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并伴有8级以上雷雨大风的可能性非常大;或已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和雷雨大风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和大风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提醒:人员应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汽车内,并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冰雹预警信号

黄色

标准:预计未来6小时内可能或已在部分地区出现分散的冰雹,预计或已经造成一定的损失。

提醒:气象部门做好人工防雹作业准备并择机进行作业;户外行人注意到安全的地方暂避;加强农作物防护措施,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物品、设备;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橙色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提醒:气象部门做好人工防雹作业准备并择机进行作业;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棚的场所,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设备。

红色

标准:2小时内出现冰雹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提醒:气象部门适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棚的场所,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设备。高温预警信号

蓝色

标准:未来48小时本市大部地区将持续出现最高气温为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提醒:市民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黄色

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提醒:市民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橙色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提醒:市民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红色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提醒:停止户外露天作业(特殊行业除外);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大风预警信号

蓝色

标准: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

或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6至7级,或阵风7至8级并可能持续。

提醒:市民要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行人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城市等防火。

黄色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已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8至9级,或阵风9至10级并可能持续。

提醒:停止露天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尽量转到避风场所避风;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应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

橙色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已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0至11级,或阵风11至12级并可能持续。

提醒:房屋抗风能力较弱的中小学校和单位应停课、停业,人员减少外出;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水上交通等单位应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

红色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阵风13级以上;或已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或阵风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提醒:市民应尽可能停留在防风安全的地方,不要随意外出;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干旱预警信号

橙色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至50年一遇),或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提醒: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压减城镇供水指标,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红色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提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限时或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沙尘暴预警信号

黄色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已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提醒:市民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呼吸道疾病患者、

对风沙较敏感人员不要到室外活动。

橙色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已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提醒:停止露天活动和高空、水上等户外危险作业;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单位做好交通安全的防护措施,驾驶员注意沙尘暴变化,小心驾驶;行人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户外人员应戴好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注意交通安全。

红色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已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提醒:人员应留在防风、防尘的地方,不要在户外活动;学校、幼儿园推迟上学或放学,直至特强沙尘暴结束;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暴雪预警信号

蓝色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农业有影响。

提醒: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员小心驾驶,车辆应采取防滑措施;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农区和种植养殖业要储备饲料,防雪灾和防冻害。

黄色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业有影响。

提醒:同蓝色预警。

橙色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已经对交通或农业有较大影响。

提醒:市民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

红色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已经对交通或农业有较大影响。

提醒:必要时停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寒潮预警信号

蓝色

标准: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已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提醒:市民注意添衣保暖;对热带作物、水产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黄色

标准: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已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

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提醒:市民注意添衣保暖,照顾好老、弱、病人;对家禽和农作物等采取防寒措施。

橙色

标准: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已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提醒:市民注意防寒保暖;农业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红色

标准: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已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提醒:市民注意防寒保暖;农业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霾预警信号

黄色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或已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

提醒:驾驶员小心驾驶;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戴上口罩。

橙色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或已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

提醒: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驾驶员谨慎驾驶;空气质量差,人员需适当防护;人员减少户外活动,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可戴上口罩。

大雾预警信号

黄色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已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提醒: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驾驶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橙色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已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提醒: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驾驶员必须严格控制车的行进速度;减少户外活动。

红色

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已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提醒:有关单位按照行业规定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暂时封闭等;驾驶员根据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霜冻预警信号

蓝色

标准: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已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

提醒: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要关注当地霜冻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加强防护。

黄色

标准: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已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持续。

提醒: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对农作物、林业育种要积极采取田间灌溉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对蔬菜、花卉、瓜果要采取覆盖、喷洒防冻液等措施,减轻冻害。

橙色

标准: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已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将持续。

提醒: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黄色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提醒:驾驶员应注意路况,安全行驶;行人外出尽量少骑自行车,注意防滑。橙色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提醒:驾驶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驶;行人出门注意防滑。红色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已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提醒:交通、公安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交通;人员尽量减少外出。

电线积冰预警信号

黄色

标准:当本市出现降雪、雾凇、雨凇等天气后遇低温出现电线积冰,预计未来24小时仍将持续。

提醒:电力及有关部门按职责做好电线积冰的防御工作。

橙色

标准:当本市出现降雪、雾凇、雨凇等天气后遇低温出现严重电线积冰,预计未来24小时仍将持续,并可能对电网有影响。

提醒:加强对输电线路等重点设备、设施的检查和检修,确保正常,加强对应急物资、装备的检查。

持续低温预警信号

蓝色

标准:预计未来3天,本市平原地区最低气温将持续低于零下10℃;或未来3

天本市平原地区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气候平均值)持续偏低5℃以上。

提醒:加强防寒保暖,对老、弱、病、幼人群加强防寒保护;对农作物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黄色

标准:预计未来3天,本市平原地区最低气温将持续低于零下12℃;或未来3天本市平原地区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气候平均值)持续偏低7℃以上。

提醒:加强防寒保暖,对老、弱、病、幼人群加强防寒保护;户外长时间作业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农作物加强防护,尽量减少损失。

汛情预警信号

汛情预警信号分为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特别严重(I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蓝色

标准:6小时雨量20至5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城市部分路段和低洼地带可能产生短时积水。

提醒:市民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发现险情及时报警。

黄色

标准:6小时雨量将达到50毫米,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城市主要环路和低洼地带可能出现20厘米以下的积水,山区和平原河道可能会产生洪水,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可能出现局部山体滑坡。

提醒:市民注意防雨避雨,不要在危房内停留避雨,在积水路段提前绕行,听从交通指挥,遇到险情及时报警。

橙色

标准:3小时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城市主要环路和低洼地带可能出现20至30厘米的积水,地下空间可能出现一般性进水倒灌险情,山区和平原河道可能会产生200至300立方米/秒洪水,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可能出现较大范围山体滑坡。

提醒:市民注意防雨避雨,尽量不要到郊区和山区旅游,尽量避免在低洼地带和地下通道停留,遇到险情及时报警。

红色

标准:3小时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或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城市主要环路和低洼地带可能出现30至50厘米积水,地下空间可能出现较大进水倒灌险情,山区和平原河道可能产生300至500立方米/秒或以上洪水,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可能出现大范围山体滑坡。

提醒:市民注意防雨避雨,注意收听、收看广播和电视,遇到险情及时报警。地质灾害预警信号

一级

标准:24小时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小。

二级

标准:24小时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三级

标准:24小时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提醒:通知监测人员查看隐患点情况。采取预防措施,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四级

标准:24小时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提醒: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户外作业,各有关乡镇值班指挥人员到岗准备应急措施。视当地情况,准备抢险队伍,转移危险地带居民,加密监测,密切注意雨情变化。

五级

标准:24小时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提醒:无条件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学生及厂矿、企事业单位人员,关闭有关道路,组织人员准备抢险。加强监测,密切注意临灾迹象。

遇到暴雨天气我该怎么办?

应急要点:

1.危房及地势低洼住宅里的居民应及时转移。

2.低洼地区房屋门口应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室内发生积水时,要及时切断电源。

3.农田、鱼虾塘应及时排水,降低水位。

4.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窖井、坑洞。5.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6.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滑坡和泥石流。

7.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影响排水畅通。

遇到雷电天气我该怎么办?

应急要点:

1.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2.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3.在室外,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郊外停留。在空旷的郊外无处躲避时,不要跑动,不要打雨伞等物件,应尽量寻找低洼处(如土坑)藏身,或双脚并拢,就地蹲下。

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6.如多人聚集室外,勿相互挤靠,防止被雷击中后电源互相传导。

7.在户外不要使用手机。

遇到高温天气我该怎么办?

应急要点:

1.保证睡眠,多喝白开水、盐开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饮食以清淡为宜。2.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避免被阳光灼伤皮肤。3.如有人中暑,应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给病人服用防暑药品。如果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医院进行诊治。

4.夏天要常备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5.大汗淋漓时,切忌猛饮冰水、冰冻饮料以及用冷水冲澡。

6.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要适当开窗通风或到户外活动。

7.老人、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要减少户外活动,一旦感到身体不适或者有发病迹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遇到滑坡我该怎么办?

应急要点:

1.处于滑坡体上,感到地面有移动时,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撤离。

2.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或可抱紧附近粗大的树木以求自保。

3.处于滑坡体下方时,应该迅速沿滑坡体滑动方向两侧开阔空地撤离。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____《论语·子罕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____《论语·季氏篇》

君子不器。____《论语·为政篇》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____《论语·八佾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论语·里仁篇》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____《论语·微子篇》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____《论语·八佾篇》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____《论语·里仁篇》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____《论语·子路篇》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____《论语·述而篇》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____《论语·卫灵公篇》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____《论语·里仁篇》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____《论语·雍也篇》

德不孤,必有邻。____《论语·里仁篇》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____《论语·里仁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____《论语·雍也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论语·为政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____《论语·子路篇》

未知生,焉知死?____《论语·先进篇》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____《论语·里仁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____《论语·为政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论语·颜渊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____《论语·述而篇》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____《论语·季氏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____《论语·公冶长篇》

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论语·为政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____《孙子兵法·九地篇》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____《论语·为政篇》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____《论语·颜渊篇》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____《论语·为政篇》

欲速则不达。____《论语·子路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____《论语·里仁篇》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论语·子罕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论语·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论语·为政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____《论语·泰伯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____《论语·子路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论语·为政篇》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情景导入 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2019年6月13日电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他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机制,坚持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指出,沙尘暴的成因极其复杂,防沙治沙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要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和治理工作,全面落实防沙治沙规划,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要严格保护沙区植被,依法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建设内容,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思考:在防沙治沙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提示:看上文内容。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一、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浙江省洪灾多发于6月至9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季节,7月中旬至9月的台风季节,都易暴发洪灾,致使农田受淹,村庄 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二、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 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 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三、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 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 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 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 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 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 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常见自然灾害及季节性事故防范常识教学内容

常见自然灾害及季节性事故防范常识

常见自然灾害判断与避险 第一部分地震灾害避险 一、加强地震前兆观察 1、动物异常反应。部分饲养动物主要前兆异常反应为: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住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蜜蜂群鸟迁家忙,大猫叼着小猫跑。冬天蛇蛙早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2、地光异常反应。地光是指在地震前或地震时在地面或在天空中出现的闪电或光亮。地光形状不同,颜色有白、红、蓝色或多彩颜色,是地震即刻到来的警报,一般在震前几分钟至几秒钟出现,看到地光后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 3、地声异常反应。地声是指地震时地下发出的声音,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山洪咆哮声,兵戈澎湃声,马达轰鸣声,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撕布声等等。 4、地下水异常反应。在较强地震发生前,由于受地应力的作用,地下水也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如水井水位升降和水温变化,水翻花、打转、变浑、翻泥沙,水面漂浮着油花、冒气泡,还有水变色、变味等等。 二、正确把握逃生原则 1、保持镇静,因地制宜。如远震常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2、果断行动,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震时要冷静判断,果断采取行动,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3、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三、科学采取逃生方法 发生地震,应当尽量利用地震初期震动到房屋倒塌前短暂的时间差逃离室内;无法逃离时必须遵循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的原则,正确选择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积极寻找出路和通气口,采取敲击和呼救相结合的办法传递求救信号,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和搜救声时不宜大喊大叫,以保存体力。 遇震时,当身处室内来不及撤离建筑物时,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不能停在窗边、阳台、楼梯及其附近。在公共场所时,就地选择(排椅、柜架、桌凳等)躲藏,切勿躲在地窖、隧道或地下通道内。 正在市区活动时,应注意保持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选择好躲避处后,应降低身体重心,蹲下、坐下或趴下,脸朝下,额头贴于两臂上;闭眼,闭口,用鼻子呼吸;用手抓住桌腿、水管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防御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 课 防御自然灾害 《应对自然灾害》第②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自护的知识,形成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2. 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 3. 了解科技减灾的新成果,树立法治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提高应对身边自然灾害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教学难点 生活中增强防灾避险意识,面对灾害沉着、冷静、机智应变。活动准备教师资源包、课件学生课前网上学习,了解地震、暴雨、洪水、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自救常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启发思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灾害” 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当前,全球自然灾害每年使大约25 万人丧生,造成的物质损失不计其数。 自然灾害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灾难是人类难以避免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 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活动一:小小调查员--- 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1. 出示研究报告 请各小组出示课前完成的调查报告,现在开始组内交流你课下搜 集的有关知识,在交流中分享 2. 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撰写研究报告,在课堂上一起分享有关知识,了解学生防灾避险知识储备,进一步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具备自护自救的知识和能力。 活动二: 生命自救场--- “你有避险意识吗” ? 1.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39 页活动园内容,独立思考完成:你觉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那些错误的行为,说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 2. 师生交流 (1)雷电交加,在大树下避雨(x)。(2)山区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x)。(3)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4)泥石流发生时, 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跑。(√)(5)地震时来不及跑要就近“躲” 。(躲在坚固的物体

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2)练习讲解

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 1.防治此类决堤现象发生的现行的措施是( ) A.飞机轰炸B.跨流域调水 C.修水库D.加固大堤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最重要的地震带,几乎囊括了世界90%的浅源地震和60%~70%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同时也是干旱、洪水、热带风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多发区。 材料2:干旱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各地区受干旱灾害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 (1)材料1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性?环太平洋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和华北地区受旱灾影响的差异及成因。 3.水旱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而目前人类还无法改变大气环流,因此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具体到干旱,它具有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延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表示:应急援助必不可少,而帮助当地进行农业转型,建立长期粮食安全体系也是重中之重。请结合所学,回答东非防御干旱的措施有哪些。4.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 5.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 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③西气东输 ④沿海防护林 ⑤大亚湾核电站 ⑥加固荆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④⑥ 6.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7.中国防灾、减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回答问题。 1.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有() ①三蛱水利枢纽②三北防护林③青藏铁路④西气东输

自然灾害的监控与防御

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教学目标】 1.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体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逐步为人们所监测。 2.基于遥感和GIS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灾中和灾后监测的重要性. 3.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点,说明灾害防御的可能性和减灾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基本知识】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人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教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教案—地理选修5 [人教版]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教学目标 1.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体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逐步为人们所监测。 2.基于遥感和GIS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灾中和灾后监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3.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点,说明灾害防御的可能性和减灾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及挂图、图片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①自然灾害的监测机构,从范围的级别来说有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地方一级的,小至、乡、镇等各级监测机构。 ②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是从地球外的各种卫星,大气层中的飞机,地面上的雷达、观测站,海上的船只等平台进行监视(这一环节属于遥感),再将数据通过各种接收站传送至专门机构进汇总、分析并提出预测预报(这一环节属于地理信息系统)。 ③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应用的范围广泛,对发生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一些灾害均可进行检测。如对洪水灾情的监测、植被盖度及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的监测等。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例如由2600个气象台组成的气象监测网,由900多个综合和单项台站组成的地震监测网,由3 500多个水文站、1 300个水位站组成的水文监测网等。气象、水文等监测网对迅速预测1991年、1998年的洪

学校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学校自然灾害的防范 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校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证明,做好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防范工作重在平时,贵在坚持。 1、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各班要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安全教育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自然灾害防范和救助知识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救助能力。 各班要在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采取班会、队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等方式来开展安全教育。 同时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卫生、地震等部门,以及与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2、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学校要做好校舍等基础设施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学校对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学生安全教育情况、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整治。

3、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工作。 学校要加强同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气象、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各班要密切关注网上信息,及时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舆论引导,防止谣传误传引发师生恐慌情绪,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4、强化责任,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各班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预防工作,要按照学校安全工作“专人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死角。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上报,并及时上报处理进展情况。凡隐瞒不报、漏报缓报,要视情节轻重和事故后果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5、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演练工作。 汶川地震灾区的实践证明,坚持开展应急演练,是科学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师生伤亡的有效措施。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今后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模拟应急疏散演习,并且要坚持不懈,形成制度,养成习惯,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预案能迅速启动,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紧急疏散。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学生活动】作教材P.5活动题。 【点拨】(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 (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却是不确定的。 阅读图1-7,明确: 自然灾害的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举例说明】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

《自然灾害》教案(1)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

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竞赛题库·多选题及其答案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竞赛题库·多选题及其答案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竞赛·多选题 1、如果在地震、台风、洪涝灾害中,身体被塌倒的建筑物压住怎么办( ) A、使用明火告知他人来营救 B、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C、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D、敲击水管求救 2、突发地震时,高层居民不应采取的逃生方法是什么( ) A、乘坐或躲到电梯里 B、就近躲在小开间的房间内 C、跟随拥挤的人群沿楼梯逃生 D、跳楼逃生 3、平房居民在地震时不应采取哪种方式避灾( ) A、就近趴在桌子和床旁边 B、感到震动时,立即携带电视机等易碎物品外逃 C、躲在窗户下面 D、可能时关掉电源、气源、火源 4、地震后燃气泄露时怎么办( ) A、切断总气源,迅速离开现场 B、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气 C、光线较暗且照明电路被地震破坏时,点燃蜡烛找到燃气泄露口,用湿毛巾堵塞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找机会尽快逃离 5、地震后被埋压住怎么办( ) A、如果可以自救,则扒开掩埋物,使身体脱出,摆脱困境 B、如果无法自行脱困,争取寻找或扩大可呼吸的空间 C、若已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D、尽力向外抽拉身体 6、正确的避震姿势有哪些( ) A、蹲或坐下,降低身体高度

B、站立不动 C、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 D、不同的人靠在一起 7、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8、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安全避险的地方有( ) A、阳台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墙角 9、着火时,当楼梯已被烧断,通道已被堵死,下列可行方法是( ) A、立即从楼上往下跳 B、比较低的楼层,可以利用结实绳索(也可以将床单、窗帘布等物撕成条拧结成绳)拴牢后,沿绳爬下 C、若被困于二楼,也可以先向外扔一些被褥坐垫子,然后攀着窗口或阳台往下跳 D、可以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的房间的窗边或阳台上,耐心等待消防人员援救 10、如果一个人衣服上有汽油,并且燃烧起来,应该( ) A、脱掉衣服 B、立即就地打滚 C、迅速奔跑,找灭火器 D、用湿棉衣裹在着火人身上 11、利用楼梯逃生时应注意什么( ) A、不要拥挤 B、可以沿着应急指示灯逃生 C、听不熟悉环境的人疏导 D、下楼时有秩序地将另一半楼梯让给消防队员 12、被火困在屋内怎么办( ) A、关闭火场与自己之间的所有门窗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材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搜寻和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范例,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正确人地观。 【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 【知识链接】 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被毁;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山崩等。1988年世界人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灾难的一年。古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不测风云也就是大自然发怒、施暴,它会影响环境,威胁人类生存。所以了解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区别以下概念

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危害与防御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学案 主编:周海超审稿:张秀娟 考点: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第一课时 [考点讲解]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 一、气象、水文灾害: 1、洪涝灾害 ①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等) ②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c台风的影响; d 厄尔尼诺现象 (地形)e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东部平原) (水系)f水系支流多; g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h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人为原因: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③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非工程措施等. 2、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b夏季风弱,雨季未到c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a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b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但东北地区在盛夏季节,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的旱灾。 ③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④广东冬旱:a冬季降水少b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c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⑤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⑥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 ⑦解决干旱措施:a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 b农业:营造防护林;选择耐寒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3、台风 世界: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西北太平洋(最多)、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各省区受影响最大 形成原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要和图联系),水温26摄氏度;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台风眼区晴朗无风)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建设沿海防风林、防波堤等生物和工程措施。4、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 我国冬半年常发,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 影响范围大,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受影响较小,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被认为寒潮影响更小。 形成原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和冷锋(注意图)联系。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大风、降温、霜冻、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尤以春季和秋季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寒潮的利:冰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防御:a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b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作物覆盖、烟熏等) 5、沙尘暴现象 ①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 ③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 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 6、风暴潮: 我国的风暴潮分布: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7、雪灾:以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雪灾为例 ①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全球性雪灾的首要原因 ②反复爆发的强烈冷空气长驱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在南方而形成的冷锋锋面长期存在 ③山脉对冷锋锋面的阻挡作用更延长了锋面的停留时间,加重了雪灾(贵州是准静止锋影响) ④长期低温天气产生的大量冻雨及积雪融化而导致的冰冻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自然原因 ⑤防灾意识薄弱、抗灾自救应变反应迟缓及基础设施抗灾设计标准低下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人为原因 ⑥大量积雪及冻冰融化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常见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应对

常见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应对? 为增强全体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学校收集整理了一些常见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知识,希望大家都来了解一下,增强自身的防灾抵抗力。 洪水突来如何应对——冷静观察迅速转移 (1)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楼房转移。 (2)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等。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3)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防冰雹如何避险——防雹勿忘防雷电 (1)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室外物品。 (2)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3)如在户外,不要在高楼屋檐下,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 (4)在防冰雹的同时,也要做好防雷电的准备。 台风来了怎么避——尽量避免河边走 (1)不要在建筑物旁避风躲雨,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易造成人员伤亡。 (2)尽量避免在河边和桥上行走,行人在路上、桥上、水边容易被吹倒或吹落水中,摔死摔伤或溺水。 地震来临——送你防震自救口诀 (1)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 (2)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3)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4)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5)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火灾如何逃生——浸湿衣物披裹身体 (1)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3)火灾发生后威胁最大的往往是浓烟,想办法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一路关闭所有背后的门,它能降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4)身上着火,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 (5)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 (6)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 (7)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 避免雷击灾害——远离天线、电线杆、避雷针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

常见自然灾害及季节性事故防范常识

常见自然灾害判断与避险 第一部分地震灾害避险 一、加强地震前兆观察 1、动物异常反应。部分饲养动物主要前兆异常反应为: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住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蜜蜂群鸟迁家忙,大猫叼着小猫跑。冬天蛇蛙早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2、地光异常反应。地光是指在地震前或地震时在地面或在天空中出现的闪电或光亮。地光形状不同,颜色有白、红、蓝色或多彩颜色,是地震即刻到来的警报,一般在震前几分钟至几秒钟出现,看到地光后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 3、地声异常反应。地声是指地震时地下发出的声音,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山洪咆哮声,兵戈澎湃声,马达轰鸣声,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撕布声等等。 4、地下水异常反应。在较强地震发生前,由于受地应力的作用,地下水也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如水井水位升降和水温变化,水翻花、打转、变浑、翻泥沙,水面漂浮着油花、冒气泡,还有水变色、变味等等。 二、正确把握逃生原则 1、保持镇静,因地制宜。如远震常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2、果断行动,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震时要冷静判断,果断采取行动,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3、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三、科学采取逃生方法 发生地震,应当尽量利用地震初期震动到房屋倒塌前短暂的时间差逃离室内;无法逃离时必须遵循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的原则,正确选择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积极寻找出路和通气口,采取敲击和呼救相结合的办法传递求救信号,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和搜救声时不宜大喊大叫,以保存体力。 遇震时,当身处室内来不及撤离建筑物时,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不能停在窗边、阳台、楼梯及其附近。在公共场所时,就地选择(排椅、柜架、桌凳等)躲藏,切勿躲在地窖、隧道或地下通道内。 正在市区活动时,应注意保持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选择好躲避处后,应降低身体重心,蹲下、坐下或趴下,脸朝下,额头贴于两臂上;闭眼,闭口,用鼻子呼吸;用手抓住桌腿、水管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有可能时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正在用火用电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器开关。 - 1 -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随堂巩固自测自评湘教版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对点练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南极无人区冰山相撞 B.2017年7月26日,G80广昆高速岑兴段发生车祸,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C.2017年7月6日,菲律宾中部地区发生6.5级强烈地震,造成2人死亡,至少72人受伤 D.2016年4月22日,黑龙江双鸭山市双桦煤业公司三井发生瓦斯爆炸,造成4人死亡 2.下列可以正确表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灾害关系的是( ) 解析:第1题,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可知,C项既有自然变异的诱因,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因此属于自然灾害,B、D两项属于人为灾害。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三者之间的关系。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属并列关系。 答案:1.C 2.C 对点练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3.2017年7月,浙江杭州、金华、丽水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最高气温将达40 ℃。与形成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有关联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B.风暴潮 C.干旱D.寒潮 解析:选C。形成我国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应是反气旋,受其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易形成干旱。 4.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旱、洪水的发生都有严格的周期性规律

B.“百年一遇”指的是每10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 C.自然灾害的过程、损害结果具有不重复性 D.不重复性是指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具有周期性 解析:选C。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干旱、洪水、地震,但没有严格的周期性规律;自然灾害的过程、损害结果具有不重复性。 下图为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自然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 A.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 B.火山喷发、台风、泥石流、洪涝 C.滑坡、寒潮、风暴潮、洪涝 D.泥石流、地震、飓风、干旱 6.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出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自然灾害。下列灾害链表达错误的是( ) A.寒潮→低温→霜冻 B.台风→暴雨→洪水 C. D. 解析:第5题,自然灾害中,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地震持续时间最短。第6题,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暴雨有关,C选项中干旱诱发泥石流的表述错误。 答案:5.A 6.C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他们之中既有地震、雷电、台风、高温、洪水、暴风雨等不可抗力灾害发生时,学校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学校对这些常见常见自然灾害有足够的认识,在学校硬件建设上有所考虑,并对师生进行了防灾减灾知识教育,一般来说这样的事故引起的损害都不会特别突出,或者说自然灾害事故后能够将损失程度降低到最小。对各种常见灾害发生的原因、后果、防灾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等进行讲解和示范,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防火救灾演习。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制订预案的目的: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在自然灾害来临前,事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迅速有效控制局面并妥善处理,把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自然灾害的范围: 校园自然灾害包括:大风、台风、龙卷风,大雨、暴雨、雷暴雨,大雪、暴雪,地震等非人为因素导致的灾害。 三、预案的启动: 1、收到有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本预案正式启动。 2、发现有别于常规的现象,经验中,可能出现自然灾害,本预案正式启动。 四、组织机构: 成立防灾害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郑鹏飞

副组长:田冉 成员:全体教师 五、职责: 1、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及成员负责日常设施设备的检查、维修、排除隐患工作。 2、负责灾害发生时教师、学生的组织、协调、监督、转移、逃生等工作。 3、领导小组负责灾害发生后的救治及发生的后果处理工作。 (一)安全知识 1、雷电灾害与防范 雷电大自然中静电放电过程,是雷云接近大地时,产生云和云之间以及云和大地之间放电,迸发光和声的现象。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电,雷电天空已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1)最好就近进入避雷装置良好的建筑物内,这是最安全的。千万不要进入庄稼地的小棚房,小草棚,因为在那里避雷雨很容易遭受雷击。 (2)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和大树等物体,千万不要站在大树下避雨,否则是很危险的。 (3)打雷下雨时,注意不要打金属骨架雨伞,或者扛举长形物体。 (4)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