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考试重点

中医学考试重点
中医学考试重点

中医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气: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极精微物质。

2.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3.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4.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通路

5.归经: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

6.汗法:是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解除表征的一种治疗方法。

7.热因热用: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的病症。

8.藏象: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现象。

9.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

五种基本属性。

10.疠气:是指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

二.简答题

1.金元四大家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朱震亨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3.肾藏精与脑的关系如何理解;

肾藏精,精生髓,髓分为骨髓,脑髓,脊髓。三者均为肾中精气所化生。肾中精气充。

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这就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反之,肾

中精气不足,则髓海失养,就形成了髓海不足的病理变化,可见脑的功能是否健全与

肾中精气的关系十分密切。

4.胃的生理功能:

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5.肺与肾的关系: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滋生三个方面。

●水液代谢方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

之脏。肺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

肾气所气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

●呼吸运动方面:肺主气司呼吸,肾藏精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

虽为肾所主,但也需肾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和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

●阴阳相互滋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至于肾,使肾阴充盈,

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盈,上至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和肾阴不足可互为并鉴,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症候。肾阳为诸阳之根,以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阳及肺精推动津

液输布。

6.气的功能

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

7.气的分类

元宗营卫

8.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气能摄血,气能行血,气能生血

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9.六淫的共同特点;

季节性,地域性。外感性,相兼性

10.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其性开泻,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主动

风为百病之长

11.“风性善行而数变”怎样理解?

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局,游移不定。其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如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及发病迅速的特性。

12.湿邪的特性及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3.疬气的致病特点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聚,病情危笃,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14.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15.望舌的临床意义

判断正气的盛衰,辨别病位的深浅,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的进退,估计病情的预

16.促结代三脉的异同点

三脉都属于脉率异常类脉象,结脉和促脉是无规律的歇止,结脉是缓而一止,促脉是数而一止。代脉是有规律的歇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17.四证各自的临床表现:

阴虚证:形体消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虚证:面色白或黛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

白滑,脉沉迟无力。

气虚证: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神疲乏力,自汗易感,

动则诸证加剧,舌淡,

脉虚

血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人月经量.

少、愆期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18. 麻黄汤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药: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解表

佐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宣-降,助麻黄宣肺平喘

使药:甘草缓中,制约麻、桂发汗不致过猛

19.心的系统连属:

心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液为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