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十章-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动植物旅游景观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十章-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动植物旅游景观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十章-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动植物旅游景观

第十章-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

动植物旅游景观

第三节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

一、气象、气候景观

1.云雾、云海景观

云雾是大气中一种水汽凝结景象。由这类气象因素构成的气象奇观,是温暖湿润地区或温湿季节出现的气象景象。在中国以湿润的南方及东部沿海地区较为普遍,尤其以山区为佳。云雾在名山胜景中极为奇妙,与山景相映成趣。

云海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山顶俯瞰漫无边际的云,如临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我国著名云海景观有黄山云海、庐山云海、峨眉山云海、衡山云海等。

一、气象、气候景观

2. 雾凇、雨凇景观

冰雪、雾凇、雨凇的奇景,是寒冷季节或高寒气候区才能见到的气象景观。它们以纯洁的白色,借助于其它因素构成诱人的景致。

雾凇,又名树挂,是在潮湿、低温的气候条件下,雾气在低于0℃的附着物上凝结成的白色松絮状冰粒。我国雾凇出现最多的是吉林省吉林市。

吉林的“江城树挂”是最著名的雾凇奇景,曾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景。

一、气象、气候景观

2. 雾凇、雨凇景观

雨凇,是由过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0℃以下的地物上,迅速冻结而成的均匀而透明的冰层。冬季常见于湿润的南方山区,如峨眉山、九华山、衡山、庐山等都是雨凇的多发地。

雨凇与云海、日出、夕阳、佛光、蜃景合称为“天象六景”。

我国峨眉山雨凇最多,庐山雨凇誉为“玻璃世界”。

一、气象、气候景观

3.冰雪景观

冰雪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寒冷季节或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才能见到的气象景观。冰雪世界如果配以高山、森林等自然景观,可构成奇异的冰雪风光。如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东北的“林海雪原”、关中的“太白积雪”、长沙的“江天暮雪”、台湾的“玉山积雪”等。冰雪除了观赏外,还可以用于开展滑冰、滑雪、雪橇等冰雪体育活动,以及冰灯、冰雕等节庆旅游活动。冰雪运动有“白色旅游”之称。“冰城”哈尔滨每年的冰雪节都举办大型冰雕、冰灯、雪雕等活动。

一、气象、气候景观

4.烟雨景观

烟雨是指像烟雾样的细雨,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和人们的心境下,观赏和品位降雨过程有无穷韵味,如诗如梦。

我国著名雨景有江南春雨、巴山夜雨、潇湘烟雨、蓬莱“漏天银雨”、峨眉山的“洪椿晓雨”

等。

“江南春雨”是指江南地区春秋季降落的丝丝细雨,如烟雾缭绕的景象。

“巴山夜雨”是指渝陕交界大巴山的山间谷地,夜间降温后湿热的空气上升使水汽凝结而出现的细雨蒙蒙的景象。

一、气象、气候景观

5.佛光景观

佛光是大气中光线衍射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自然景观。

佛光,又称宝光,一般出现在中低纬度地区及高山上茫茫云海之间。发生在空气潮湿、薄雾弥漫、天空晴朗、无风的早晚期间。

峨眉山金顶佛光最为著名,有“峨眉宝光”“金顶祥光”之誉,每年以12月至次年2月的冬季为多。著名佛光景观地还有庐山、黄山、泰山、五台山等。

一、气象、气候景观

6.蜃景景观

蜃景,也称海市或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虚像景观。

蜃景是气温在垂直方向剧烈变化,使空气密度在垂向上出现显著差异,光线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大气层中传播,经过折射和全反射,导致远处景物在眼前呈现奇幻景观。多在夏季无风或微风的晴天出现。分为上现蜃景和下现蜃景。上现蜃景多出现在海滨地区,下现蜃景多出现在或沙漠地区,山区也时有发生。

江苏海州湾、山东长岛县和蓬莱阁、河北东联峰山、浙江普陀山等地都可成为观景点,山东蓬莱蜃景出现次数最多。

二、天象景观

1.日出日落景观

日出、日落是晨昏时刻,太阳于地平线上上升或下沉的两个顺序截然相反的景观变化过程。观日出、日落以晴天为佳,最佳观景点是在海滨或前面无视线障碍的中低山地顶峰。

著名观景地有泰山日观峰、峨眉山金顶、北戴河鹰角亭等。

二、天象景观

1.日出日落景观

日出日落均有霞景相伴,霞景有朝霞和晚霞。霞是斜射的阳光被大气微粒散射后,剩余的色光映照在天空和云层上所呈现的光彩,多出现在日出、日落的时候。

当朝霞和晚霞与周围其它风物景观交相辉映时常构成一幅壮美的画卷。如杭州西湖“雷峰夕照”、泰山“晚霞夕照”。庐山天池亭是夕阳景观最佳观赏之地。

二、天象景观

2.月色景观

月光的阴晴圆缺等美妙景观已为世人所共识,在我国诗词歌赋中,对月亮的描写不胜枚举。月到中秋分外明,江河湖池等平静水域及高山之巅观月效果最佳。

如岳阳的”洞庭秋月”、承德避暑山庄的”梨花伴月”、无锡的”二泉映月”、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和”平湖秋月”都是以月亮为主题的自然美景。

二、天象景观

3.极光景观

极光是高纬度地区高空出现的一种发光现象。在我国黑龙江漠河和新疆阿勒泰都有极光出现。

4.日食、月食景观

日食和月食都是罕见的天象奇观。日食是月球遮掩太阳的一种天象,日食只发生在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月食是地球遮掩太阳后,月球因没有可被反射的阳光而失去光明的一种天象,月食只发生在望日(农历每月十五)。

第四节动植物旅游景观

一、植物旅游资源

1.北京香山红叶

北京香山的黄栌树栽植于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了数万株的黄栌树林区。每到秋季,满山的黄栌树红得像火焰,成为香山一大景观。香山红叶观赏最佳时间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

2.杭州满陇桂雨

杭州新西湖十景之一。满觉陇位于西湖的西南,植有7000多株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种。金秋季节,桂花香飘数里,沁人肺腑。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别有一番意趣,故名为“满陇桂雨”。

一、植物旅游资源

3.蜀南竹海

位于四川宜宾市境内,7万亩翠竹覆盖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成为竹的海洋。

二、动物旅游资源

1.四川卧龙

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熊猫之乡。

2.黑龙江扎龙

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

3.青海湖鸟岛

位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北角,每年5月是观鸟最好季节。

二、动物旅游资源

4.西双版纳野象谷

位于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境内,我国最大的亚洲象聚集地。

5.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馆

极地馆——世界最大的展示极地海洋动物及极地体验的场馆;

珊瑚馆——亚洲最大以展示珊瑚礁生物群为主的大型海洋生物馆;

6.香港海洋公园世界

位于香港岛黄竹坑,有东南亚最大的海洋水族馆及主题游乐园。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1)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一、大气层 1、大气 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风、霜、雨、 雪等);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 阻挡 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5)保护地球。(6)大气层提供资源。 3、 4、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2)气体的对流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密度小),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密度大),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分层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 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4)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的上部?北方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下边? 制冷空调,冷气(密度大)下沉,容易形成对流,装在上方有利于达到制冷效果。 暖气(密度小)上升,装在下方容易形成对流,有利于达到制热效果。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一般认为,化学物质氟氯烷烃(常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增加3%,还会导致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1)降水现象:液态降水(雨、阵雨等),固态降水(雪、冰雹等),还有混合型降水(雨夹雪等)。(2)地面凝结和冻结现象: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 (3)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雾、大雾、浓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5)其它现象:大风、飑、龙卷风、积雪、结冰。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最高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高温度的仪器。在水银球颈部插入一小玻璃管,或将管口紧缩,当温度升高时,水银膨胀,越过狭小之颈部而上升,但温度下降时,球部水银收缩,因颈部狭小,管内之水银不能随之降入球部,水银柱遂在颈部处中断而留於管内,显示最高温度。最高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最低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低温度的仪器。最低温度计为酒精温度计,在最低温度计酒精柱内,置一黑色指标,为一长约2厘米之两端呈球状之玻璃棒,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因酒精柱顶之表面张力作用,指标随之移动,即向酒精球部后退,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标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最低温度。最低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快要考试了,同学们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⑴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3.2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 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 (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 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 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 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1.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8. 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气温的单位为℃,读作摄氏度;PM2.5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又被称为“隐形杀手”

6、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

第六章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 首先,了解气象气候对旅游的影响,掌握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分布的特殊性;其次,掌握特吉旺气候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基本 方法;第三,了解宜人气候的分布规律;第四,掌握各种奇妙的气象景观 产生的条件及分布规律。 主要内容 ●气象气候与旅游 气象气候生理需求心理需求 ●宜人的气候 衡量标准分布 ●奇妙的气象景观与冰雪运动 自然奇观人工美景冰雪运动 第一节气象、气候与旅游 气象是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经常出现的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它包括: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虹、霞、光等。气象是瞬息万变的。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不仅包括该地相继稳定发生的天气状况,也包括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象、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气候的差异性及其分布规律,造成了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时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文地理环境的分布规律。 人类的一切旅游活动都离不开地理环境这个大舞台。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追求的是美好、舒适的环境,赏心悦目的奇特景观和尽兴尽致的娱乐与运动。这一切都离不开决定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气象和气候。由于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造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游览观光内容及旅游活动项目的地域性;由于气象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导致人类旅游行为发生的同步变化,因而形成旅游业淡、旺季交替的变化节律;由于气候条件存在着明显的优劣差异,因此气候对旅游客流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因而气候与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分

布、旅游业的分布与发展方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谓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并非是它们的全部,而是指具有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功能的气象景观和气候条件。满足人们正常生理需求的气候条件是指,人们无须借助任何消寒、避暑的装备和设施,就能保证一切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气候条件,即人们俗称的“宜人的气候”。具不具备“宜人的气候”条件及其条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非特殊功能的旅游地开发的先决条件,也是旅游季节长短的决定条件。因此,气候旅游资源不仅存在于以优越的气候条件为主要吸引力的消寒避暑胜地,而且是任何一个旅游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因素,也称其为背景旅游资源。故气候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具有地域性、特定性的特点,也具有普遍性的特征。这是气候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第二节宜人的气候 一、宜人气候的衡量标准 气候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空气干湿度、风力、降水、日照率等。各气候要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是综合性的,不同气候要素的组合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影响。如,同一气温状况下,空气相对湿度变化,人体的温度感觉就不一样;同一温度下,风速不同,人体的温度感觉也不相同。经过对人体状况受天气影响的长期研究,现代疗养学家认为,天气除影响人体的健康外,还影响着人的情绪。若仅从人体一切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角度来确定,在标准大气压状况下,气候是否宜人是根据皮肤的温度、出汗量、热感和人体热量调节系统所承受的负担来确定的。它主要是取决于使人感到舒适的气温、湿度与风效(空气运动带走体表热量、水分,对体温的外在调节效应)三项指标。若兼顾人体的健康与情绪,则除上述指标外,还应考虑到日照时数指标和天气变率指标。如何衡量气候宜人与否,目前有两种定量评价的方法和采用的标准。 1.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 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是目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气候宜人程度的衡量标准。这原是特吉旺(W\5H\5Terjung.1966)在对美国大陆生理气候的评估研究中,设计的两个评价指数。特吉旺选用气温、相对湿度与风速三项指标,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来表示舒适程度的不同状况,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来表示风效状况。这两项指数的综合是确定各地,一年内宜人气候时段,即旅游季节长短的依据。 (1)舒适指数即人们对周围空气环境感觉舒服的程度。根据大多数人的感觉,特吉旺把气温与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分为11类(表6.1)。各月舒适指数的级数可通过查舒适指数列线图(图6.1)获得。根据天气要素的昼夜变化节律对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影响,通常采用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以及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四个指标,查得昼(即白天最高气温时)、夜(即凌晨最低气温时)的舒适指数,再按下页表6.2所示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 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3、 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聞創 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 (2) 气体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 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三、大气压强 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14、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 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 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 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 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0、气压对液体沸 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 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 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 22、压强计算公式: P = S F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此公式算出的是两个压强差) 四、风和降水

初一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目录 中文 ——以抚仙湖沿岸旅游业为例............................................... I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IV 1.旅游气候的概述 (1) 1.1旅游气候的涵义 (1) 1.2旅游与气候的关系 (1) 2、气候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 (1) 2.1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 (1) 2.2影响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2) 2.3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4) 3.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业的影响 (4) 3.1抚仙湖沿岸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4) 3.2各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的具体影响 (6) 4. 利用气候因素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8) 4.1政府部门调控措施 (8) 4.2微观企业针对气候影响的具体措施 (9) 5.结论语 (10) 参考文献 (12) 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以抚仙湖沿岸旅游业为例 摘要 旅游是一项探求知识,开拓眼界,调节生活的一项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而旅游者有着各式各样的目的,气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同时气象和气候既有直接的造景功能和间接的育景作用;又是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因子,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障碍因子,这就要求旅游者在安排游程时考虑气象、气候因素,以应付不测风云,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旅游项目和内容。本文就是要研究抚仙湖的基本气候规律和特征,分析气候优势和不足,为科学地开发旅游资源服务,也便于旅游者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旅游气候抚仙湖政府部门旅游企业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2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梳理 2.1大气层 知识点1大气的作用及大气的温度 1.大气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多数紫外线,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强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大气层的水汽可以成云致雨,构成了地球的水循环,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2.大气层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地球表面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永远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不会因为过冷或过热而导致生物死亡. 3.大气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12km以下和55~85km的范围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其余高度则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知识点2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底层的对流层. 点拨: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目前地球大气上界有多高,说法不一.在1000km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km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km 分层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17-55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55-85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85-500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知识点3对流层 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1.对流层的高度并不完全相同,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大;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小. 2.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 3、 — 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 、 (2) 气体的对流 …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二、气温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 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 10、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1、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 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三、大气压强 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 14、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15、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和毫米汞柱(mmHg) 1 mmHg = 133 Pa 16、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帕,即760毫米汞柱 17、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 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 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 | 19、大气压对人体 的影响:人体对大 气压的变化有一 个逐步适应的过 程,短时间内气压 变化较大,人会由 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 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 20、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 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 二.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候旅游资源

气象旅游资源是指大气中的冷、热、干、温、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所构成的旅游资源。[1] 气象旅游资源必须在特定的地域和时期才会出现。有些气象风景还与历史时期的名人轶事有关,往往“景借人扬名,人借景传世”,使这类自然旅游资源富含人文特征。[2] 气象旅游资源的特点[2] 气象因素很少单独构成旅游资源,通常需与其他构景因素相结合,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综合体。它们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多变性。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是瞬息万变、变幻无穷的。典型的如一日内冷、暖、阴、晴的变化。刚刚是倾盆大雨,即时就晴空万里,这些变化常常影响着景色的色彩、风采和明快度,给旅游者以不同的美感和多变感。 2.速变性。气象要素中的雾、雨、电、光等要素变化极为迅速,典型景象如佛光神灯、海市蜃楼、日落日出等等都是瞬间出现,瞬间即可消失的气象景观,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 3.背景和借景性。气象旅游资源虽然有时也可直接观赏,给人以美感,但毕竟不像山水花草等具体实在,故常作为其他旅游资源的背景和借景因素,以旅游资源综合体的形式出现,供人观赏,如林海雪原、平湖秋月、渭城朝雨等不胜枚举。 4.地域性。各种气象景观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一些特殊景象必须在特定地点才可显现,如吉林雾凇、峨眉佛光、江南烟雨、大理“下关风”等等。 5.时间性和季节性。不同的气象景观要素在一年内所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冰雪景观只出现于冬季,而蜃景和宝光景一般见于中午或下午,而日出、霞光等景的时间性更强。 常见的气象旅游资源类型很多,主要有雨景、云雾景、冰雪景、霞景、日月景、幻景、极光景等等。 (一)雨景 雨景是旅游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景观。雨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往往给周围旅游资源增添无穷的韵味。首先,细雨蒙蒙,使山石林木、小桥流水若隐若现,别具一番朦胧美或意境美。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许多雨景胜迹,如峨眉山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蓬莱十景之一的“漏天银雨”,还有江南烟雨、巴山夜雨等。其次,雨滴声声,雨打“芭蕉”,“雨滴残荷”,也会增添一份宁静和韵律美。 然而,雨景作为一种美景,离不开季节的配合,春雨最令人神往,江南的春雨更为迷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景还需地形的配合,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雨景的朦胧美更是多姿多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