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套种模式

蔬菜套种模式
蔬菜套种模式

蔬菜套种的12个模式

1、菜套豆

韭菜地套种豇豆,豇豆可给韭菜遮阳,使之质地柔嫩,生长较快,而豇豆由于被韭菜吸收部分氮肥,不会徒长而结荚多。

2、高套矮

茄子套小白菜,先播小白菜,待苗高6-10厘米再栽茄子,可以预防地老虎危害茄子,提高茄子成活率。

3、瓜套豆

在苦瓜、冬瓜和丝瓜园中套种早大豆。

4、菜套苗

菠菜播种后,再播上适量的青菜籽。菠菜出苗迟,青菜出苗快,过20多天拔出青菜苗,移植到其它田里。

5、大套小

植株较大的蔬菜往往株距间留有空地,可套种植株较小的蔬菜,如在大白菜行间套种小菜心等。

6、畦套沟

畦面栽青菜、大蒜、球菜、生菜等,沟边或隔条沟边栽上小白菜,另一条沟供田管用。

7、长套短

生长期长的菜套种生长期短的菜,如芋艿套甜瓜、香瓜、小白菜等。

8、架套架

搭架的番茄套搭架的冬瓜,番茄选用早熟品种,冬瓜选用迟熟品种。

9、阴套阳

喜阴性的生姜与好阳性的西瓜套种,可减轻炎热高温对生姜的危害,西瓜采收后天气转凉,适宜生姜的地下根茎生长。

10、早套迟

早熟蔬菜品种套种迟熟蔬菜品种,利于合理部署茬口,如早辣椒套丝瓜。

11、深套浅

深根性蔬菜套浅根性蔬菜,如四季豆套小葱、香葱等。

12、片套边

如菠菜成片播种,畦边套种大白菜或青菜。

间作套种模式

高效益间作套种模式 一、麦菜瓜棉四熟模式: 1、模式:该模式采用五五一二种植方式,带宽1.8米。秋播5行小麦,行距20厘米,占地80厘米,另外一米种五行菠菜或大青菜。次年四月上中旬菜收后,铺地膜,中间定植1行西(甜)瓜,株距50厘米,亩666株,四月中下旬在瓜的两侧30厘米处各移栽1行棉花,株距以品种密度而定(推荐种植杂交棉) 2、效益分析:大青菜亩产800斤,每斤0.1元,收入80元;小麦亩产600斤,每斤0.75元,收入450元;小白瓜亩产2000斤,每斤0.20元,收入400元;棉花亩产籽棉400斤,每斤2.2元,收入880元。亩全年共收入2030元。刨除种子、农药、肥料:青菜20元,小麦175元,棉花220元,小白瓜70元,共投入485元。亩纯收入1545元。麦 二、麦菜瓜辣椒(老窝炮椒)玉米五熟模式: 1、模式:该模式采取六五一二二方式,带宽2米。秋播六行小麦,行距20厘米,占地1米,另外1米播五行菠菜或上海青,第二年春季菜收后,铺设地膜,四月中旬在地膜中间打孔移栽一行西(甜)瓜,株距50厘米,密度666株,四月中下旬或五月上旬,在瓜的两侧20--25厘米处移二行辣椒,穴距50厘米,每穴双株,亩1334穴。于麦收获后,在辣椒宽行中间每四隔行辣椒移栽或直播二行玉米,行距20厘米,株距30厘米,亩556株。(专用大穗玉米) 2、效益分析:大青菜亩产800斤,每斤0.1元,收入80元;小麦亩产600斤,每斤0.75元,收入450元;小白瓜亩产2000斤,每斤0.20元,收入400元;干辣椒亩产400斤,每斤3.0元,收入1200元,玉米亩产300斤,每斤0.60元,收入180元,亩全年收入2310元。刨除种子、农药、肥料:青菜20元,小麦175元,辣椒250元,小白瓜70元,玉米40元,共投入555元。亩纯收入1755元。 三、麦菜辣椒(子弹头)玉米四熟模式: 1、模式:该模式采用三三四二模式,带宽2.4米。秋播三行小麦,行距20厘米,占地60厘米,空60 厘米播种三行菠菜或大青菜。次年春季菜收后,于四月中下旬在空地移栽两行辣椒,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亩7411株。麦收后,每隔四行辣椒移栽或直播两行玉米,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亩1853株。(专用大穗玉米) 2、效益分析:大青菜亩产800斤,每斤0.1元,收入80元;小麦亩产600斤,0.75元每斤,收入450 元;辣椒亩产450斤,每斤3.0元,收入1350元;玉米亩产500斤,每斤0.6元,收入300元;亩全年收入2180元。投入:青菜20元,小麦175元,辣椒250元,玉米60元,共投入505元。亩纯收入1575元。 四、麦菜三鹰椒玉米四熟模式: 1、:该模式采用二三二一方式,带宽1米,秋播二行小麦,行距20厘米,占地40厘米,空三行播三 行冬菜。第二年春季菜收获后,移栽两行辣椒,行距40厘米,株距1 厘米,亩8893株。麦收后每隔四行辣椒,移栽或直播一行玉米,株距20厘米,亩1033株,(专用大穗玉米) 2、效益分析:大青菜亩产800斤,每斤0.1元,收入80元;小麦亩产600斤,每斤0.75元,收入450 元;辣椒亩产450斤,每斤3.0元,收入1350元;玉米亩产500斤,每斤0.6元,收入300元。亩全年收入2180元。投入:青菜20元,小麦175元,辣椒250元,玉米60元,共投入505元。亩纯收入1575元。 五、麦茬辣椒玉米间作模式: 1、模式:该模式采取2.0—2.1米为一带,麦收后,栽植四行辣椒,辣椒行距40厘米,穴距30厘米,单双株以品种而定。玉米行距为50—60厘米,株距25—30厘米栽两行,亩2200—2600株。 3、效益分析:小麦亩产800斤,每斤0.75元,收入600元;辣椒亩产300斤,每斤3.0元,收入900 元;玉米亩产800斤,每斤0.6元,收入480元。亩全年收入1980元。投入:小麦200元,辣椒250元,玉米155元。共投入600元。亩纯收入1380元。 龙城镇政府孙辉

几种常见蔬菜种植技术

夏冬瓜的栽培管理技术 夏冬瓜一般在6-7月播种,8-9月定植。因其生长处在高温高湿季节里,加剧了肥水供给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矛盾,尤其整枝于否,是影响冬瓜商品产量的关键所在,要实现亩产4000公斤以上,其栽培要点如下: 一、适龄移栽当冬瓜苗龄达到30天,长到二叶一心时,选择根系发达,茎粗节短,叶厚色浓,无损伤的苗子移栽。一般只留主蔓的,亩栽800-900株;留两蔓栽培的,亩栽400-500株。 二、合理追肥种苗活棵后追20%人粪尿1000公斤;当瓜长到4-5公斤时,穴追施人粪尿4-5公斤或尿素0.1公斤;当瓜长到15-20公斤时,穴追施人粪尿5-6公斤或尿素0.2公斤。以后若苗色淡可再每窝追2-3公斤人粪尿。 三、整枝整枝是提高产量,控制疯长,保证瓜大小一致的有效措施。一般只留主蔓栽培的,长有24叶左右或在第二雌花开放后留瓜,每株留2-3个瓜,第二或第三个瓜坐稳后在瓜的后面留4-5片叶,摘除顶芽,打掉老叶,剪除侧枝、腋芽;留主副蔓栽培的,主蔓留瓜位置同上,侧蔓长有20片叶左右时留瓜,其它要求同上。因环境条件的差异,留瓜的位置及数量有变化,但必须整枝,垫瓜,以直立垫瓜为好。 四、防病虫冬瓜发生的病虫有猝倒病、枯萎病、疫病、蚜虫、蛴螬等。防猝倒病可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或20%敌克松1000倍液防治;防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900倍液防治;防疫病可用50%多菌灵或50%甲霜铜600倍液喷洒或灌根,每株灌0.3-0.5升,10天左右灌一次,连续2-3次效果好。防蚜虫可用乐果800倍液或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防蛴螬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五、采收当瓜面茸毛逐渐褪掉,靠近果柄处出现白粉时,可陆续采收,若市场行情好可嫩瓜上市,以提高效益。 春季露地爬地冬瓜栽培技术 爬地冬瓜具有节省架材,减少搭架和绑蔓用工,成本较低,方便间作套种,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等优点。春季露地栽培时于早春低温季节,在爬蔓畦间作小白菜、小水萝卜、茼蒿等蔬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 一、选择品种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中国经济网消息). 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总产值630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25.5%.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57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8%.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个蔬菜重点区

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 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4大功能区8大重点区域, 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 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 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贡献额超过1200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 加工率达到65%以上。 为此,农业部将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采后产值;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品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增收作用更加明显,蔬菜总产值约5000亿元。 对全国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430元, 全国958个蔬菜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达725多元。 3.蔬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农业部200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参照国际标准判定, 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4.3%, 以京津沪深四城市为例,2005年与2001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 合格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 4.国际贸易快速增长

几种主要间作套种模式及折实参考数据

附件: 几种主要间作套种模式及折实参考数据 1.麦田套种棉花。(1)“三二式”:每个种植带1.5米左右,在0.5米左右的低畦内种三行小麦,在高畦上套种2行棉花.适合肥力较差的低产田。折实比例:3x0.2/1.5=40%。 (2)“四二式”每个种植带1.6米左右,在0.6米左右的低畦内种四行小麦,在高畦上套种2行棉花。适合肥力较好的高产田。折实比例:4x0.2/1.6=50%。 2.麦田套种花生。(1)小沟麦套花生。沟距0.5米左右,沟深0.l米,沟底宽0.2米,沟底播种2行小麦,垄背套种1行花生。适于中等地力,无水浇条件地块。折实比例:2x0.2/0.5=80%。(2)大沟麦套花生。一般水浇地采用大沟麦套种的方式,即沟距0.7—0.8米,沟深0.l米,沟底宽0.2米。沟底播种2行小麦,次年4月在垄背上套种2行花生。折实比例:2x0.2/0.8=50%。 3.小麦、越冬菜、花生间作套种。一般水浇地采用大沟麦套种的方式,即沟距0.7—0.8米,沟深0.l米,沟底宽0.2米。秋种时,沟底播种2行小麦,垄背播3行越冬菜,次年4月收越冬菜后,在垄背上套种2行花生。折实比例:2x0.2/0.8=50%。 4.小麦、越冬菜、棉花(西瓜)间作套种。小麦秋种前,

在1.6米的种植带内整成0.6米宽低畦、1米宽高畦各一个,低畦种3—4行小麦,高畦种越冬菜。次年4月上中旬收越冬菜后在高畦上种2行棉花(或2行西瓜),每亩3500—4000株(西瓜亩留苗850株左右)。折实比例:4x0.2/1.6=50%。 5.小麦、越冬菜、黄烟、秋菜间作套种。每2米为一个种植带,整成1米宽的高、低畦各一个。低畦秋种6行小麦,高畦种越冬菜。次年“立夏”前收获越冬菜,5月上旬移栽2行黄烟。麦收后结合黄烟中耕、灭茬,于“立秋”前后垄种2行萝卜、大白菜等秋菜。折实比例:6x0.2/2=60%。 6.小麦、大蒜、玉米、大豆(或绿豆)间作套种。秋种前制成宽1米的大畦和0.7米的小畦。9月下旬于小畦内播种4行大蒜,株行距0.12×0.12米。10月1日前后于大畦内播种6行小麦,行距0.2米。5月上旬在大蒜两侧各套种一行增产潜力大的紧凑性玉米,每亩3500株。小麦收获后形成1.2米和0.5米宽的大小行,于大行内播种2行大豆或绿豆。折实比例:6x0.2/1.7=70%。

蔬菜主要分类及分布概况

蔬菜主要分类及分布概况 一、蔬菜分布及种植情况 (一)蔬菜种植主要区域分布情况 我国各省均有蔬菜种植,每年蔬菜种植面积约在 2.8亿亩左右,种植区域划分为:华南与长江中上游冬春蔬菜区、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区、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区、东南与东北沿海出口蔬菜区、西北内陆出口蔬菜区。全国种植面积高于50万公顷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广西、安徽、福建、云南、浙江、贵州、重庆和江西15个省份,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3.6%。 蔬菜种植集中区域分布如下: 各省蔬菜种植面积(单位:千公顷) 省份种植面积省份种植面积 山东1756 陕西428.7 河南1692.2 辽宁402.7 江苏1147.6 甘肃371.6 广东1138.4 内蒙古268.7 四川1129.6 新疆262.2 河北1100.9 山西245 湖北1079.3 吉林231.9 湖南1063.7 海南202.2 广西978 黑龙江187.6 安徽745.3 上海128.2 福建653.31 宁夏93.1 云南622.9 天津80.8 浙江618.9 北京68.5 贵州599.6 青海35.2 重庆552.2 西藏20.4 江西509.7 (二)蔬菜品种及种植面积 1、蔬菜品种分类 根据蔬菜栽培、育种和利用等的需要,对种类繁多的蔬菜作物进行归类、排列的方法。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植物学分类、农业生物学分类、生态学分类、食用器管分类等。 1)按植物学分类:中国栽培的蔬菜有35科180多种 2)按农业生物学分类:以蔬菜的农业生物学特性包括产品器官的形成特性和繁殖特性进行分类,将蔬菜分为11类。 (1)根菜类:包括萝卜、胡萝卜、大头菜等。以其膨大的直根为食用部分。 (2)白菜类:包括白菜、芥菜及甘蓝等,以柔嫩的叶丛或叶球为食用器官。 (3)绿叶蔬菜:以其幼嫩的绿叶或嫩茎为食用器官的蔬菜,如莴苣、芹菜、菠菜、茼蒿、苋菜、蕹菜等。 (4)葱蒜类:包括洋葱、大蒜、大葱、韭菜等,叶鞘基部能膨大而形成鳞茎,所以也叫做“鳞茎

复种 复种指数 轮作 套种 间作

复种、复种指数、轮作、套种、间作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复种是中国蔬菜集约化栽培的主要特点之一,能显着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是实现蔬菜高产种类多样、周年均衡供应的一个有效途径。依各地区条件及生产技术水平等的差异,复种程度有明显不同,通常以“复种指数”作为量度的指标。 复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中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提高复种指数,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复种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复种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2。复种种类,主要的有稻-稻-麦(油菜)、小麦-玉米、小麦-棉花、小麦-甘薯等。近几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发展了小麦-水稻-再生稻种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 (复种指数是指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或移栽)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作物熟制”(即一年几熟)是某地农业光热资源利用的外在表现。复种指数的高低除受当地热量(积温)影响外,还受土壤、水利、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许多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比如中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提高复种指数,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提高复种指数的措施主要有三:一是套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将后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或畦间的种植方法。二是间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式,如玉米与大豆间作,高梁与甘薯间作等。三是轮作: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田地上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充分

蔬菜作物合理间作套种

蔬菜作物合理间作套种 蔬菜作物进行合理的间作套种,可有效利用地力、光能和营养,还能抑止病虫害的发生,可实现高产、稳产和高效。据《农村信息报》报导,台州市椒江区的一个果蔬专业合作社,在红茄大棚地里套种丝瓜、苦瓜,亩产值达2.7万元,比原来产值翻一番。实际上,我们本地区的广大菜农早已采用间作套种的栽培技术,获得了蔬菜的高产和高效益。现就间作和套种的区别、它们涉及的因素各有侧重及各自的原则简述如下。 1、间作在同一块土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蔬菜隔畦隔行或隔株同时规则地栽培且共同生长时间较长的栽培形式称之间作。间作一般有主次之分,一种蔬菜为主作物,另一种或几种为间作物,但它们生长时间基本相近。要使主次作物都能得到充分的生长,都能得到高产和高效,就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1)植株高矮不同的间作,喜光与耐荫的蔬菜搭配,既能满足各自对光照的要求,又合理利用空间。如番茄与夏甘蓝的隔畦间作、黄瓜棚下间种小白菜、芹菜、苋菜等。(2)生育期长的蔬菜与生育期短的蔬菜间作,如利用茄地间作春甘蓝等生长期短的蔬菜。(3)根系深浅不同或对养分的需要不同的蔬菜间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4)根据蔬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将产品器官的生长置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另一种作物的产品器官的形成又不受影响。(5)有互利作用的蔬菜间作,使双方或一方能得到比单作时有更多的益处,例如,葱蒜与大白菜间作可减少白菜软腐

病的发生;春甘蓝间种冬瓜等对瓜苗起防寒作用。 2、套种在一种作物的生长前期或后期,利用畦间播种或定植其他作物,前后作蔬菜共生时间较短的这种栽培方式称为套种。套种中前后作蔬菜的生长期是紧密衔接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作蔬菜的生长后期套入处于生长初期的后作蔬菜(或直接播种在前作的株行间);另一种是利用后作蔬菜前期一个较长的缓慢生长期,在株、行、畦间栽种另一种生长期较短的蔬菜。由于套种前后作蔬菜共同生长的时间不长,因此相互的影响和干扰小,有时甚至还会更有利,如茄果类作物的前期套种小白菜、苋菜可减少地老虎对茄果类蔬菜的危害;在前作的植株间播种,能起到保温保湿和遮光避雨的作用,有利于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 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有效地利用生产季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太阳光热和土壤中水分养分等的利用率,发挥各种蔬菜的互利作用,使蔬菜之间相互促进生长,增加复种次数和产品种类,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周年均衡供应和品种多样化。所以,目前间作套种的栽培方式已得到越来越多菜农的青睐。但是,间作套种一般要求较多的劳力、肥料条件和管理技术水平较高。如果安排不当,则会影响蔬菜生长,反而造成损失。故提醒广大菜农朋友在采取间作套种栽培方式时,需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1)避免同科作物间作套种,以免加重病虫害的传播。(2)根据不同蔬菜的特性,正确选择蔬菜种类和品种的搭配。一般可按生育期长的与生育期短的相配合;植株高的与矮的相配合;株型直立与开展的相配合;深根与浅根相配

蔬菜间作套种模式

蔬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 一、大棚种植模式 建造一亩竹木结构大棚需资金元左右,亩收入元-元之间,是一种投入少、收入高地高效设施栽培.其栽培模式主要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茄子(或西红柿)—菜花—芹菜种植模式 月中旬播种茄子或西红柿,-叶分苗于阳畦或温室,月下旬-月上旬定植,月下旬上市,月日用遮阳网育菜花,月下旬茄子或西红柿收获后用遮阳网定植,月下旬及可上市,月上旬用遮阳网育芹菜,月中旬定植,元旦—春节上市,亩产茄子(或番茄)7500kg左右,菜花1600kg,芹菜6000kg,亩收入元-元左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西红柿(或茄子)—祘苗—茼蒿种植模式 西红柿月上旬阳畦育苗,月中旬-月上旬定植, 月下旬西红柿上柿,月下旬西红柿清园后条播大祘,月上旬收祘苗后,月上旬播种小叶茼蒿,元旦—春节上市,亩产番茄7500kg,祘苗2000kg,茼蒿1600kg,亩收入-元左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青椒—丝瓜—芫荽—芹菜 青椒月中旬育苗,月下旬-月初定植,月中旬 上市,月中旬拉秧;同时在月中旬育丝瓜苗,月中旬栽于大棚架内侧处,月中旬上市,月中旬结束.月下旬利用丝瓜秧遮阳种芫荽,月上旬上市.月上旬育芹菜,有中旬定植,元旦—春节上市.亩产青椒,丝瓜,芫荽,芹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菠菜-黄瓜-甜椒(西红柿、豆角) 月中旬播种菠菜或油菜,元月下旬-月初育黄瓜,春节前后菠菜收获,月中旬定植黄瓜,月份结束后用遮阳网种甜椒或西红柿、豆角等.黄瓜亩产5000kg以上,菠菜2000kg以上,甜椒3500kg以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小麦与蔬菜间作套种模式 、小麦—祘苗(菠菜、芫荽)—西瓜—秋甘蓝(胡萝卜) 小麦畦宽米,播种耧小麦,中间预留行宽米.月中下旬在预留行套种蒜苗、菠菜、芫荽等,春节前后收获.次年月中下旬接茬定植行地膜西瓜,月上旬小麦收获后留高茬,月份西瓜收获完毕后定植秋甘蓝、胡萝卜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小麦胡萝卜间作 小麦畦宽米,播种行小麦,预留米宽地空行.月中下旬在预留行套种菠菜等,春节前后收获.次年月中下旬条播早春红萝卜,月上旬收获,月在麦行间点种玉米或在月麦收后接茬种玉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小麦冬瓜间作 小麦畦宽米,播种行小麦,预留米宽地空行.月中下旬套种菠菜、芫荽等,春节前后收获.次年月底月初用小拱棚加地膜定植春甘蓝或春菜花(提前在温室中育苗),月日前后收获后穴播青皮小冬瓜,株距为厘米,每亩栽株.在这种模式中也可将冬瓜改为西瓜、番茄、辣椒、茄子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小麦果菜套种 小麦畦宽米,播种行小麦,预留米宽地空行.月中下旬套种菠菜、芫荽等,春节前后收获.次年月用小拱棚加地膜定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至月收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小麦菜豆套种 小麦畦宽米,播种行小麦,预留米宽地空行.月中下旬套种菠菜、芫荽等,春节前后收获.次年月中下旬采用小拱棚加地膜直播菜豆或豇豆,至月份收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种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复合种植在耕地上的方式,与这种种植方式有关的种植方式还有单作,立体种植和立体种养等。 1、间作套作的概念 (1)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其特点是群体是结构复杂,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种管、收也不方便。 (2)套作也称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与间作都有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前者的共生期只占全生育期的小部分,后者的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大部分或几乎全部。套作先用生长季节不同的两种作物,一前一后结合在一起,两者互补,使田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提高全年总产量。 2、间套作的效益原理间套作人工复合群体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的作用,其原理在于种间互补和竞争,主要表现为空间互补、时间互补、养分互补、水分互补和生物间互补等。 3、间套作技术要点 (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选择间套作的作物及其品种,首先,要求它们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在共处期间要大体相同。如水稻花生,甘薯等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实行间套作。其次,要求作物形态特征和生育特征要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例如,植株高度要高低搭配,株型要紧凑与松散对应,叶子要大小尖圆互补,根系要深浅疏密结合,生育期要长短前后交错,喜光与耐阴结合。最后,要求作物搭配形成的组合具有高于单作的经济效益。 (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及种内的各种矛盾。 (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在间套作情况下,虽然合理安排了田间结构,但它们之间仍然有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为了使间套作达到高产高效,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到:①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②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③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④及时综合防治病虫;⑤早熟早收。 4、金秀间套作的主要类型 玉米与其他农作物的间套作技术 1、玉米与大豆的间作。 玉米与大豆间种,在我国分布较广。在南方地区,则多在旱地采用大豆与玉米间作,多在春季进行,并以大豆为主作物,大豆、玉米的种植比例以6~7行大豆间种2行玉米最为适宜,瘦地则可采用6~7行大豆间种1行玉米。 2、玉米与花生的间作。 玉米与花生间种是一种较好的粮油间种方式,一般以花生为主作物。在土质疏松、肥力中等的土壤,花生间种玉米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间种方式一般为5~6行花生间种1~2行玉米,瘦地则减少玉米的行比。每亩花生基本苗数不减少,玉米每亩种植800~1000株。 3、玉米与甘薯、马铃薯的间作。 玉米间作甘薯,春、秋、冬季都可进行,一般以甘薯为主作物。甘薯亩植株数基本保持单作水平,玉米每亩种植不超过1000株,玉米对甘薯的产量影响不大,冬种时还具有防寒保温

30种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收藏

30种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收藏! 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间作: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种,套种作物的共生期较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减少土地重茬危害,抑制病虫害,有多种好处,可有效促进 1、间作套种的作物,植株应能高矮搭配,这样才有利于通风透光,使太阳光能得以充分利用。如玉米与大豆或绿豆的间作。 2、间作套种的作物,对病虫害要能起到相互制约。如大蒜套种玉米,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驱散玉米蚜虫,使玉米菌核病发病率下降。 3、间作套种的作物,根系应深浅不一。即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喜光作物搭配,在土壤中各取所需,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降耗增产的目的。如小麦和豆科绿肥作物的间作。 4、间作套种,圆叶形作物宜与尖叶形作物套作,这样可避免互相挡风遮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如玉米与花生的间作。 5、间作套种的作物,主副作物成熟时间要错开,这样晚收的作物在生长后期可充分地吸收养分和光能,促进高产。同时错开收获期,可避免劳力紧张,又有利于套作下茬作物。如玉米间作红薯,主作物玉米先收,副作物红薯后收。 6、间作套种的作物,枝叶类型宜一横一纵。株形枝叶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间套作,可形成通风透光的复合群体,达到提高光合作用效益的目的。如玉米和红薯的间作。 7、间作套种的作物,品种双方要一互一利。也就是要利于双方发育生长、互利共生或有利于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生长。例如玉米套种大豆,大豆的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而玉米分泌的无氮酸类,则是大豆根瘤菌所喜欢的基质。 8、间作套种,耐阴作物宜与抗旱作物搭配,这样可充分发挥水肥作用,增强作物抗灾能力,有利于减轻旱涝灾害。如玉米、高梁套种红薯,玉米、高梁耐旱,红薯耐阴。

浅析罗甸县蔬菜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罗甸县蔬菜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3-07-22T08:54:13.68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7月供稿作者:董峰应[导读] 调整蔬菜产业结构,把品种数量调少,质量调优,单个品种面积调大。贵州省罗甸县人民政府蔬菜开发办公室董峰应【中图分类号】F307.1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127-02 罗甸位于贵州南部的红水河畔,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介于东经106°23′~107°03′,北纬25°04′~25°45′之间,县域面积3015平方公里。全县辖26个乡镇,271个行政村,1765个村民组,总人口3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田11万亩,土17万亩。 县境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42~1401米,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貌破碎。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素有贵州“西双版纳”和“天然温室”之称,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气候特点,年均日照时数1350~1520小时,年均气温19.6℃,0℃以上积温5686~7480℃,全年无霜期334天,年均降雨1100-1400mm,且雨热同季。 罗甸蔬菜通过34年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州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李桂莲老师等专家的指导下,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生产有基地、销售有市场、产品处理有预冷包装、商标有“黔甸”牌蔬菜商标、服务有体系。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长沙市安全放心菜基地等金字招牌,产地获得了无公害产地认定,辣椒、茄子、番茄、黄瓜、南瓜、豇豆、四季豆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注册了“黔甸”牌蔬菜商标。到2012年蔬菜种植达30.21万亩,产量5.89亿公斤,产值12.39亿元,全县通过种植蔬菜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5100户,2万元以上的农户12300户,罗甸跻身全国蔬菜产业发展580个重点县之一。产品由原来的主销西南市场向北京、郑州、武汉等华中市场挺进。 一、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引进产业带动企业,促进产业升级。 为了解决当前农民经济收入多元化,罗甸蔬菜生产以家庭式生产为主出现品种多而杂,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局面。政府经过多方考察后,决定引入资金投入蔬菜产业,发展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的企业或合作社进行基地流转生产蔬菜,以期带动蔬菜产业发展。为此,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府,包括帮助企业流转土地、实行经济补贴、基础设施采取项目优先捆绑支持等。 经过努力,2011年4月,成功招进了罗甸县边阳镇绿青菜园营销专业合作社入驻边阳镇,转租了边阳镇岩脚村、前进村田500亩进行菜心、芥菜、芥蓝等叶菜类蔬菜生产,目前该合作基地年亩产值6~8万元,目标市场为香港、深圳、广州市场,但由于现在数量有限,现主要销往贵阳花溪物流园,且供不应求,解决农民工就业108人。2012年10月又成功引进了罗甸县世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驻边阳镇兴隆,转租了边阳镇打讲村、黄泥坳村田312亩,主要从事果菜类蔬菜生产,2013年早春季获得较好的效益,目前已经建设或正在建设的基础设施有蔬菜交易场地1795平方米,彩钢瓦大棚1096平方米,管理用房占地555平方米,提水灌溉工程269亩,正在建设1300立方米空间的蔬菜冷库1座。引进了罗甸县三心种植专业合作社;贵州巨农育苗有限公司等企业。给罗甸蔬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些企业直接与市场对接,在品种结构调整、技术更新、产品分级包装和品牌营销上得到了很好示范效应,带动了产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又全面启动“双带”工程,即带技术带资金从事农业开发。引进和鼓励企业、菜商老板、种植大户、技术干部、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等到基地进行蔬菜开发,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成功吸引了逢亭镇床井村打工返乡农民工胡仕俊回乡转租其他农户土地100亩,从事辣椒种植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县蔬菜办也抽出了一名技术干部转租土地50亩,参加“双带”种植蔬菜。 2、实施蔬菜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2013年为了推动产业发展,按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布局,进行打造升级,完成园区建设投资1280万元,其中生产性投资776万元,基础设施投资504万元。园区规划中完成编制的有一个,完成评审的园区也有1个,园区国土面积14万亩,土地面积2万亩,园区耕地面积1.2万亩,园区非耕地面积0.80万亩;土地流转面积0.11万亩,流转率1.1%.园区总人数10.31万人,从业农民总人数1.8万,园区合作社聘用农民200余人,园区企业聘用农民100人,农民参与企业,合作社的比重是2.25%,实现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293.3元/年,在园区覆盖扶贫对象700人,我们在园区修建冷库1个,容量为368.64立方米,温室大棚1056个,喷滴灌设施200千米。成功挤进全省113个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3、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坚持品牌营销理念。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对健康越来越关注,我县从2000年以来,示范推广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种植,到目前为止,我县蔬菜基地已经全部实现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种植,已申报认定2.1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地,7个品种蔬菜产品已经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为了进一步控制农药施用量,提高蔬菜品质。几年来,我县利用项目经费,在全县主要菜区发放诱虫板累计达28万片和组织修复、购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近2360盏进行无害化防治,基本可覆盖全县12万亩蔬菜基地。 在品牌营销方面我县政府一直都比较重视这项工作,2008年3月成功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黔甸”牌蔬菜商标,2010年3月正式批准使用。并加大分级包装资金投入,加快推进规范分级包装工作,从此逐步实现了蔬菜产品分级包装,品牌营销。 在产品质量保障方面,一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生产上施用,通过严查农药销售点,在村口、田间显眼位置张贴禁用农药警示牌,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登记和销售台账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宣传等措施,提高群众知晓率,达到保障蔬菜生产质量的目的;二是严把蔬菜产品销售关,只要产品一出来就进行农药残留抽检,在全县蔬菜主要菜区设立了35个农残检测速测点,配备了相应的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年抽检样品近万个,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实行就地处理,我得外销的产品准出制度。 4、采后处理设施等服务性设施功能逐渐增强。 2009年10月,我县第一座冷库建成投入使用,现有预冷库5座,日可预冷蔬菜2000吨左右,标致着我县蔬菜运销基本实现冷链物流,打破了我县蔬菜无法实现长距离运输的历史,由于蔬菜可以实现打冰,冷库预冷处理,今年的早春蔬菜卖到了武汉的北沙州市场、北京的新发地市场、郑州市场等,就今年早春蔬菜就有10000吨蔬菜实现预冷处理,销售这些市场,大大的加大了我县蔬菜运销半径,拓展了市场空间,平均每公斤价格高出0.6元以上。 5、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浅谈设施蔬菜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6885849.html, 浅谈设施蔬菜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吴晓东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2期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不仅要求蔬菜营养均衡,还要求蔬菜种类丰富,为了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促进产业化发展,很多地区开始采用设施蔬菜生产方式,例如大棚种植、温室栽培等,借助各种外部辅助设施进行蔬菜栽培生产,为人们提供了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蔬菜。当前设施蔬菜生产已经成为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模式,对于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不断提高蔬菜产量与质量。 1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设施蔬菜指的是在大棚、温室、小拱棚、或者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的蔬菜。近年来各地对蔬菜种植方法进行调整,设施蔬菜种植是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各地根据资源优势,结合适宜的品种进行规模化生产。西红柿、辣椒、甜瓜、西瓜、茄子、菠菜、生菜、绿菜花等,都是设施蔬菜种植产业中的主要品种,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以大棚蔬菜最为常见,以山西省榆社县为例,当地的设施蔬菜发展情况良好,设施蔬菜产业可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余元。榆社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以扩规增产增效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为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设施蔬菜已经成为我国蔬菜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形式,但是在栽培过程中还是表现出一些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耕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自然资源,我国国土面积虽然广阔,但是人均耕地资源紧缺,设施蔬菜生产必须要有充足的耕地资源。同时能源短缺,也是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第二,设施蔬菜生产质量有待提高。设施蔬菜是借助各种外界辅助设施开展蔬菜生产的产业,例如大棚生产、温室生产,针对具体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要采取相应的技术进行管理,但是当前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的蔬菜质量有待提高,要从栽培技术管理的角度着手,提高蔬菜质量,从而不断提高蔬菜产业的竞争力。 2设施蔬菜发展对策 2.1充分利用土地和能源资源 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能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建立大规模温室和大棚生产基地,大型温室具有土地利用率高、充分利用光能、便于环境控制和机械化操作等优点,但是能源消耗较大。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盲目引进,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大棚和温

大棚蔬菜套种的九种模式

大棚蔬菜套种的九种模式 近年来棚室蔬菜发展迅速,但生产上多在棚内种一季菜,撤棚后多为粗种或休闲,浪费很大。而且种植蔬菜品种单一,多为番茄、红椒、豆角、黄瓜长期重茬种植,病害严重,产量不稳,加之上市集中,价格偏低,影响了棚室的生产效益。现介绍九种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较高的种植模式。 架豆角——冬瓜——芹菜。1月下旬在棚室内进行架豆角护根钵育苗,每盆播4-5粒种子。2月底在预留畦内开沟定植,沟距0.15米,株距0.1米。架豆角3月下旬采收,5月上旬拉秧。后茬冬瓜3月下旬在阳畦或温室内采用护根钵育苗。5月初定植,行株距0.6米×0.3米,6月下旬收获。下茬芹菜,于7月上旬育苗,9月中旬定植在棚室内,10月中旬扣膜封棚,可延至春节上市。每亩可产豆角1800千克、芹菜6000千克。 西葫芦——番茄——油菜。1月下旬进行西葫芦温室营养钵育苗,2月下旬定植,4月上旬采收,6月上旬拉秧后整地,6月下旬平作直播番茄,以旧塑料遮阴防雨,每亩留苗3300株,10月初封棚,在番茄淡季陆续上市,11月下旬拉秧,接茬直播油菜,春节前陆续采收。该模式亩产西葫芦1000千克、番茄4000千克、油菜900千克。 西葫芦——夏莴笋——秋延辣椒。西葫芦(可选用早青西葫芦)于1月上旬营养钵育苗,2月中旬定植,3月下旬开始采收,

5月上旬清园;莴笋(可选用特耐热二白皮)于4月上旬育苗,5月下旬移栽,7月中旬始收;辣椒(可选用皖椒1号等品种)于8月初播种,9月中旬移栽,10月下旬扣棚,元旦、春节上市。该模式一般亩产西葫芦2000千克、莴笋2500千克、辣椒1500千克。 茄子——冬瓜——绿菜花——生菜。茄子(选用早熟品种快园茄)于11月下旬在棚室内育苗,12月底分苗,3月上旬定植,行株距为0.5米×0.4米,4月下旬采收,5月下旬拉秧。下茬冬瓜(一串铃)于4月中旬在阳畦内采用护根钵育苗,5月下旬定植,行株距为0.6米×0.3米,7月中旬采收,8月上旬拉秧。下茬绿菜花(里绿)于7月上旬露地育苗,8月上旬定植,行株距为0.45米×0.45米,10月初收获。下茬生菜,于10月中旬于温室内播种育苗,同时扣棚模,11月中旬定植,行株距为0.2米×0.15米,1月上旬采收。每亩棚室可产茄子4000千克、冬瓜4000千克、绿菜花700千克、生菜1000千克。 芫荽——黄瓜——西红柿。6个棚三年试验结果:在前茬拉秧后(不撤棚),6月中旬播种芫荽,亩播种1.75千克-2千克。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开始出售,收获期不能晚于9月初。收后9月上旬播种黄瓜,10月中下旬定植不需嫁接,同时扣旧棚,11月中下旬开始上市,12月中下旬拉秧,(据黄瓜和番茄苗子长势而定)在定植黄瓜时靠操作室一头留25平方米(一间棚室)不栽植黄瓜,于10月5号左右播种番茄,2真叶分苗,黄瓜拉

几种蔬菜的间作套种或接茬模式

几种蔬菜的间作套种或接茬模式 蔬菜的间作套种或接茬方式很多,特别是保护地栽培下,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科学合理的间作套种或接茬可以明显提高收益。根据仙源镇近几年的大棚生产经验,介绍几种大棚蔬菜的生产模式,发提醒启发广大菜农的灵感,以便举一反三,根据市场预测的行情,科学安排茬口,灵活运用。 一、辣椒——秋豇豆——芹菜一年三熟模式 ①辣椒一般在头年的十月中旬利用大棚育苗,品种以湘研十一、早红四O、B特早、苏椒五号等为主,3月上中旬定植到大棚内,五月上中旬开始上市,七月客观存初拉秧。②拉秧后可直播豇豆,品种宜选择扬豇40、宁豇三号、正豇555等,8月底豇豆上市,采摘一次,浇淡人粪尿一次,9月底下市。③芹菜8月底遮阳网覆盖育苗,注意防暴雨、高温,10月上旬定植,施足底肥,11月就可上市。这种模式三大品种都是我区的蔬菜主销品种,销量大、产量高,经济效益比较好。一般亩年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 二、番茄——苋菜——莴笋——芹菜一年四熟模式 ①番茄一般在头年的十一月上旬利用大棚育苗,品种以绿亨101、粉皇102、合作906、金樽108等为主,3月上旬定植,5月上旬上市,6中下旬拉秧②番茄拉秧后即可撒播苋菜,做好防暴雨,③莴笋于8月初播种,低温催芽,遮阳网育苗,防暴雨,苗龄约25天即可定植,要施足基肥,土壤不能干,否则秋莴笋易抽苔,9月中下旬上市。

④芹菜于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定植,11月下旬即可收获。 三、育苗——黄瓜——莴笋——甘兰一年四熟模式 ①育苗是指育早熟茄果类秧苗,一般头年十月上中旬播种,十一月假植,注意防冻,保持大棚温度,病害主要有猝倒、立枯、灰霉等,适当通风、降低大棚湿度,可控制病害。3月中下旬出售。②黄瓜一般3月初大棚育苗,品种有津优一号、津春四号等,4月上中旬定植,注意霜霉病,可用代森锰锌+磷酸二氢钾防治。黄瓜拉秧后,翻耕土壤进行暴晒消毒。③莴笋于8月初播种,低温催芽,遮阳网育苗,防暴雨,苗龄约25天即可定植,要施足基肥,土壤不能干,否则秋莴笋易抽苔,9月中下旬上市。④甘兰于10月上中旬育苗,品种一般用春丰等牛心包品种,11月中下旬定植,第二年3月即可收获。四、大棚西瓜——豇豆——育苗一年三熟模式 ①大棚西瓜选用果型较小、耐低温弱光、座果能力强的品种,一般2月上中旬育苗,种子用温烫浸种,土壤用敌克松或多菌灵消毒,3月中旬定植于大棚,采用吊蔓式栽培,亩植约800株。由于棚内缺少授粉昆虫活动,必须进行人工授粉才能确保坐果。根据大棚西瓜开花习性,应在上午8~11时进行授粉,每授完一朵雌花,应随即挂牌写明日期,以便准确确定西瓜成熟日期。大棚搭架西瓜另一环节就是吊瓜,一般前期瓜小时可以不吊,待西瓜有1.5kg以上时,可再酌情吊瓜。总之一定要在西瓜中后期及时吊瓜,在大棚西瓜栽培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以预防为主及时加以综合性的防治。5月中旬上市,要及时采收。肥水管理得当,可采收到七月。②拉秧后可直

时令蔬菜和水果大全

时令蔬菜和水果大全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时令蔬菜和水果大全 专家说,反季节蔬菜主要是以大棚菜为主,如果属于无公害食品,那么其品质和正常季节的产品无大的区别。但如果不是,就要小心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棚蔬菜积累了太多农药 反季节蔬菜以大棚菜为主,大棚中的温度和湿度较高,不利于农药降解,使它们大部分残留在蔬菜上。在体内长期积累微量农药,对人的肝肾容易造成损害,引起贫血、脱皮,甚至白血病。大棚菜光照不足,硝酸盐含量较高,轻则导致头晕、恶心,重则痉挛、昏迷,甚至死亡。长期食用这种被污染的蔬菜,会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 2、运输时间长,营养损失多 反季节蔬菜经常是长途运输过来的,运输中会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据营养学家测定,在运输过程中,3天之内,青蒜及葱会失去50%的胡萝卜素,绿豆将失去60%的维生素C。一些食物中天然的抗癌物质和酶在运输过程中也会被破坏。此外,路途中各种灰尘和燃料废气,以及短时间内冷热湿燥的气候变化都会影响蔬菜的营养成分。 就是这一条来自政府部门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也由此拉开了反季节蔬菜有害说的序幕。 反季节蔬菜,看看专家怎么说。 农业专家说:“反季节蔬菜有害说”不准确! 专家指出:蔬菜是否被污染与其是否采用反季节种植方式无关,而是与农药、化肥施放合理还是过量等因素有关。因为不同种类农药分解条件不同,不能以“气温高”一概而论。在多数情况下,高温实际上更有利于化学物质的分解。此外,“硝酸盐含量高”也与光照无关,而是取决于氮肥是否施用过量、光照是否充足,与食品安全并没有关系。 中医说:少吃反季节菜 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因为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动植物在一定的生长周期内才能成熟,含的气味才够。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菜,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热消长规律,会导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成为所谓的“形似菜”。没有时令的气质,是徒有其形而无其质。如夏天的白菜,外表可以,但味道远不如冬天的;冬天的西红柿大多质硬而无味。这些反季节菜,含激素太多,长期食用的话,对人体有害无益。孔子的名言曾说:“不时,不食。”就是说,不符合节气的菜,尽量别吃。 专家提醒市民,比起吃反季节的蔬菜来,选择时令蔬菜和吃本地菜是更好的选择,顺应自然是最好的健康法则。如果要买反季节蔬菜,也最好多买些洋葱、胡萝卜、茄子等,这类带皮的蔬菜,其农药残留物较少。 清洗、制作方法很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