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考试

药典考试
药典考试

2010年中国药典第二部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

2、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是第 10 版的。第一版1953年

3、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从 2015.12.1 正式实施的。

4、《中国药典》的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验方法、指导原则

5、《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及其增补部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药典通则,药用辅料

6、正文品种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药品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7、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量取液体供试品,置于 25℃±2℃℃一定容量的溶剂中,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如目视可见的溶质颗粒或液滴时,即视为完全溶解。

8、试验结果在运算过程中,可比规定的有效数字多保留一位数,而后根据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进舍至规定有效位。计算所得的最后数值或测定读数值均可按修约规则进舍至规定的有效位,取此数值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数值比较,以判断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

9、液体的滴,系指在 20 时,以1.0 ml水为20滴进行换算。

10、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酸碱度检查所用的水,均系指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

11、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12、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 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 1 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0.5小时后进行。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C

3、D

4、D

5、D

6、B

7、B

8、C

9、C 10、C

4、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 D )

A. 凡例、注释、附录、用法与用途

B. 正文、索引、附录

C. 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D.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贮藏

5、以下关于熔点测定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

1.0~1.5℃

B.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为1㎝,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

C.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

3.0~5.0℃

D.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置传温液中,置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

6、滴定液标定所得的浓度或其“F”值,除另有规定外,可在( B )时间内使用。

A. 2个月

B. 3个月

C. 1周

D. 2周

7、工作中所用分析天平及其砝码、滴定管、量瓶和移液管等均应经过检定合格;其校正值与原标示值之比的绝对值大于( B )时,应在计算中采用校正值予以补充。

A. 0.5%

B. 0.05%

C. 0.3%

D.0.03%

8、旋光度测定法中,如无特别规定,系指在( C )下测定旋光度,测定管长度为(),测定温度为(),使用读数至()并经过检定的旋光计。() A.325nm 2dm 25℃ 0.05° B.256nm 1dm 20℃ 0.02° C.589.3nm 1dm 20℃ 0.01° D.525nm 1dm 25℃ 0.05°

9、如将残渣做重金属检查,则炽灼温度必须控制在(C )。

A.700~800℃ B.800~900℃ C.500~600℃ D.400~500℃

10、用25ml移液管量取的25ml溶液,应记成( B )

A.25.0ml B.25.00ml C.25ml D.25 1ml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有( ABC )

A. 熔点

B. 比旋度

C. 相对密度

D. 晶型

2、药典是( ABD)

A. 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B. 记载药品质量标准的法典

C. 记载最先进的

分析方法 D. 具有法律约束力

3、在HPLC法测定中,为达到规定的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可以改变一些色谱条

件,但不能改变( AD )

A. 固定相种类

B. 色谱柱长度

C. 流动相中各组分比例

D. 流动相组成

4、属于法定药品质量标准的是(ABC )

A.中国药典 B.部(局)颁标准 C.试行标准 D.企业标准

5、干燥失重测定法中,供试品干燥时应平铺在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 AD )。A.5mm B.10mm C.8mm D.疏松物质不超过10mm

6、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的流动相为( CD )

A.氯仿 B.乙醚 C.甲醇-水 D.乙腈-水

7、GC常用的检测器有( BC )

A.光电倍增管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检测器 D.紫外检测器

8、水分测定法可采用以下哪种方法。(ACD )

A. 费休氏法

B. 甲苯法

C. 减压干燥法

D. 干燥失重法

9、高效液相色谱法系统适用性试验包括( ABDC )。

A.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B. 分离度

C. 重复性

D. 拖尾因子

10、黏度测定法可测定供试品的(ABD )。

A.运动黏度 B. 动力黏度 C. 流动黏度 D. 特性黏数

11、以下检验方法均为色谱法的是(BCD )。

A. IR法

B. GC法

C. HPLC法

D. TLC法

12、检查项下包括反映药品的( ABCD )等制备工艺要求等内容。

A安全性 B有效性的试验方法和限度 C均一性 D纯度

13、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包括( ABD )。

A、经验鉴别 B色谱鉴别 C理化鉴别 D显微鉴别

14、()精神药品( )外用药品( )的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识。 A麻醉药品 B、医疗用毒性药品 C、放射性药品 D非处方药品 E、处方药品

15、细粉指能全部通过(A)筛,并含能通过(B)筛不少于(D)的粉末。 A、五号 B、六号 C、60% D、95%

16、ABCD 17、ABC 18、AC 19、ABCD 20、BC

16、性状项下记载药品的(ABCD )以及物理常数等。

A外观 B、臭 C、味 D、溶解度

17、本版药典中附录电导率检查中,影响制药用水电导率的因素主要有(ABC )。 A、水的纯度 B、水的温度 C、水的PH值 D、水的密度

18、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均应(),与内容药AC

品应不发生化学反应,并不得影响内容药品的质量。

A、无毒

B、无害

C、洁净

D、无菌

19、本版药典中所收载的制药用水,因其使用的范围不同而分为( ABCD )。 A、饮用水 B、纯化水 C、注射用水 D、灭菌注射用水

20、制法项下主要记载药品的重要( BC )要求。

A、质量指标

B、工艺要求

C、质量管理

D、检验方法4、属于法定药品质量标准的是()A.中国药典 B.部(局)颁标准 C.试行标准 D.企业标准

5、干燥失重测定法中,供试品干燥时应平铺在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

A.5mm B.10mm C.8mm D.疏松物质不超过10mm 6、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的流动相为()

A.氯仿 B.乙醚 C.甲醇-水 D.乙腈-水

7、GC常用的检测器有()

A.光电倍增管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检测器 D.紫外检测器

8、水分测定法可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A. 费休氏法

B. 甲苯法

C. 减压干燥法

D. 干燥失重法 9、高效液相色谱法系统适用性试验包括()。

A.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B. 分离度

C. 重复性

D. 拖尾因子

10、黏度测定法可测定供试品的()。

A.运动黏度 B. 动力黏度 C. 流动黏度 D. 特性黏数 11、以下检验方法均为色谱法的是()。

A. IR法

B. GC法

C. HPLC法

D. TLC法

12、检查项下包括反映药品的()等制备工艺要求等内容。

A安全性 B有效性的试验方法和限度 C均一性 D纯度

13、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包括()。

A、经验鉴别 B色谱鉴别 C理化鉴别 D显微鉴别

14、()精神药品( )外用药品( )的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识。 A麻醉药品 B、医疗用毒性药品 C、放射性药品 D非处方药品 E、处方药品 15、细粉指能全部通过()筛,并含能通过()筛不少于()的粉末。 A、五号 B、六号 C、60% D、95% 16、性状项下记载药品的()以及物理常数等。

A外观 B、臭 C、味 D、溶解度

17、本版药典中附录电导率检查中,影响制药用水电导率的因素主要有()。 A、水的纯

度 B、水的温度 C、水的PH值 D、水的密度

18、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均应(),与内容药

品应不发生化学反应,并不得影响内容药品的质量。

A、无毒

B、无害

C、洁净

D、无菌

19、本版药典中所收载的制药用水,因其使用的范围不同而分为()。 A、饮用水 B、纯化水 C、注射用水 D、灭菌注射用水

20、制法项下主要记载药品的重要( BC )要求。

A、质量指标

B、工艺要求

C、质量管理

D、检验方法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6分)

1、密闭: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2、正文品种按药品中文名称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丨ノ丶フ的顺序排列;单方制剂排在原料药后面;药用辅料集中编排。(√)

3、所有药品的生产工艺应经验证,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过程均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4、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毒种、来自人和动物的细胞、DNA重组工程菌及工程细胞,来源途径应经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应符合国家有关的管理规范。(×)

5、制剂中使用的原料药和辅料,均应符合本版药典的规定;本版药典未收载者,必须制定符合药用要求的

标准,并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6、溶液后记示的“(1→10)”等符号,系指1ml中含有主药10ml。(×)

7、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外,均按重量计。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时,系指用本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允许偏差,并非真实含有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100.0%。(×)

8、,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5~0.15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

9、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温下进行;温度高低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室温10-30℃为准。(×)

10、顶空进样法是气相色谱的一种进样方法,适用于挥发性大的组分的测定。(√) 11、规定取样量为5.0ml时,可选用5-10ml的刻度吸管进行量取。(√)

12、“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万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13、附录的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

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14、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

《中国药典》或按《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也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15、制剂生产中应按标示量100%投料。除非已知某一成分在生产或贮存期间含量会降低,生产时可适当增加投料量,以保证在有效期(或使用期限)内含量能符合规定。(√)

16、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

五.简答题:(共22分)

3、分别解释“精密称定”,“称定”,“约”。(3分)

4、分别解释易溶,略溶,微溶。(3分)

5、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进行解释。(3分)

五、简答题:

3、答:“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4、答:易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不到10ml中溶解;略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30~不到100ml中溶解;

微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ml中溶解

5、答: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

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及其增补本组成。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本部为《中国药典》四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通则共同构成。药典收载的凡例与通则对未载入本版药典但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其他中药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通则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五、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六、《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七、《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为标准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贮藏、运输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正文 八、《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为标准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贮藏、运输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药用辅料标准正文内容一般包括:(1)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物的结构式; (3)分子式、分子量与CAS编号;(4)来源;(5)制法;(6)性状;(7)鉴别;(8)理化检查;(9)含量测定;(10)类别;(11)贮藏;(12)标示等。 通则 十、通则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及编排 十一、正文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通常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本版药典收载的原料药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 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的命名系统一致。 十二、药品化学结构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十三、正文按药品中文名称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一丨丿丶乛的顺序排列;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序的中文索引以及英文名和中文名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凡例

2010版中国药典凡例(二部)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药典)of The People’s Republic(共和国)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 附录 十、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与编排 十一、正文品种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药品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 有机药物化学名称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与国际纯粹与应

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蓝色字体表示新增内容,红色字体表示删减内容)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的目的是证明采用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生产工艺或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方法时,需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鉴别试验、杂质测定(限度或定量分析)、含量测定和特性参数(如: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等)。 验证的指标有: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在分析方法验证中,须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要视具体情况拟订验证的指标。表1 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三一、专属性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鉴别反应、杂质检査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如方法专属性不强,应采用多种不同原理的方法予以补充。 1.鉴别反应 应能区分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阴性反应。 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 采用的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各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在杂质对照品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对于杂质检查,也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各成分包括杂质之间能否得到分离。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也可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可能存在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对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的影响。含量测定方法应比对两种方法的结果,杂质检査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一二、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比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线性范围内测定试验。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中国药典》

一、青霉素类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规定,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青霉素类药物在应用前可用青霉素G钠皮试液进行皮试。另外也可用青霉素类原药做皮试(供选用的试液浓度为300µg/ml或按说明书规定)。 青霉素G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规格:80万单位 配制方法:取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至4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25ml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青霉素钠500单位);将0.1ml注入皮内。 规格:160万单位 配制方法:取注射用青霉素钠16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至8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25ml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青霉素钠500单位);将0.1ml注入皮内。 其他青霉素类原药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1、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 (1)规格:0.5g (即50万µg) 配制方法:取0.5 g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加生理盐水至5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3ml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氨苄青霉素钠300µg);将0.1ml注入皮内。(2)规格:1.0g(即100万µg) 配制方法:取1.0 g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加生理盐水至5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5ml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氨苄青霉素钠300µg);将0.1ml注入皮内。 2、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规格:0.5g (即50万µg) 配制方法:同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0.5g的配制方法。 3、注射用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 (1)规格:0.5g (即50万µg) 配制方法:同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0.5g的配制方法。 (2)规格:1.0g (即100万µg) 配制方法:同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1.0g的配制方法。 4、注射用长效西林(苄星青霉素) (1)规格:30万单位 配制方法:取注射用长效西林3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至3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5ml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长效西林500单位);将0.1ml注入皮内。 (2)规格:60万单位 配制方法:取注射用长效西林6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至6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5ml

最全的国内外试剂级别划分

国内外试剂级别划分 国内试剂级别的划分 我国的试剂规格基本上按纯度(杂质含量的多少)划分,共有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等7种。 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布质量指标的主要是优级纯、分级纯和化学纯3种。 除了上述四个级别外,目前市场上尚有: 基准试剂(PT:Primary Reagent):专门作为基准物用,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光谱纯试剂(SP:Spectrum pure):表示光谱纯净。但由于有机物在光谱上显示不出,所以有时主成分达不到%以上,使用时必须注意,特别是作基准物时,必须进行标定。 纯度远高于优级纯的试剂叫做高纯试剂(≥ %)。 瓶签颜色与试剂级别的划分 (1)基准试剂(PT,绿标签):作为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 (2)优级纯(GR,绿标签):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很高,%适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有的可作为基准物质。又称一级品或保证试剂。 (3)分析纯(AR,红标签):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适用于工业分析及化学实验。又称二级试剂。 (4)化学纯(CP,蓝标签):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高,≥ %,存在干扰杂质,适用于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又称三级试剂。 (5)实验纯(LR,黄标签):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差,杂质含量不做选择,只适用于一般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又称四级试剂。 目前,国外试剂厂生产的化学试剂的规格趋向于按用途划分,常见的如下: 超高纯试剂:UP-S级(也就是电子纯MOS级):金属杂质含量小于1ppb,适合—微米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等离子体质谱纯级试剂(ICP-Mass Pure Grade):绝大多数杂质元素含量低于,适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Mass)日常分析工作。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纯级试剂(ICP Pure Grade):绝大多数杂质元素含量低于1ppb ,适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日常分析工作。 原子吸收光谱纯级试剂(AA Pure Grade):绝大多数杂质元素含量低于10 ppb ,适合原子吸收光谱仪(AA)日常分析工作。 SP (Spectrum pure 光谱纯); PT (Primary eragent 基准试剂);基准试剂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物质,也可用于标定其他非基准物质的标准溶液,实验室暂无储备时,一般可由优级纯试剂担当。一般常用的基准试剂有:三氧化二砷、金属铜、氨基磺酸、重铬酸钾、邻苯二甲酸氢钾、碘酸钾、氯

中国药典版部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word版电子书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 附录 十、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与编排 十一、正文品种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药品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

国内外药学网站大全

药品标准目录: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standard/index.htm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目录,既可浏览也可按汉字或拼音搜索。 中文医网-药品检索: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doctor/pharma/index.ht m提供5000余种药物的药物参数,药代动力学检索,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检索。 中国金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 可提供科研信息检索等服务。 药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药学交流最好的平台。 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包括政策法规、中医药专业杂志等,可进行药材市场、药品制剂等的数据库查询。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全国中药信息工作委员会主办。 中国医药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包括医药数据库查询、医药信息服务等。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主办。 药品快速查询: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nhi/Medicine.htm可依台湾药品编号,名称,剂型和制造商查询。 国外相关网站 Pharminfo:http://www.santel.lu/SANTEL/diseases/diabet.html是反映药学领域最新信息的网站,信息量大,更新快,内容包括药物信息、出版物、重要会议及讨论组等。两个数据库分别是:Drug database 和 Disease database。Dr ug database用于检索具体药物信息的资料库,可以按照通用名和商品名两种方式检索。 Pharmacy: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 内有众多的药学数据库。 美国药典数据库USP: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chi/resource/pharmacy 开设网上药刊,发表研究成果,促进药学科研。 国内药学信息网站 中国药讯: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 提供药品市场动态及分析、供求信息。中国药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内容包括新药研究、开发、咨询、资料检索、药理研究。 医院药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b7423455.html,/介绍药事管理、临床药学、药物研究、药品信息等。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凡例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 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及其增补本组成。一部收载中药,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除特别注明 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四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通则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 凡例与通则对未载入本部药典的其他药品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通则与药品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通则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通则 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 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 ChP。 正文

八、《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为标准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 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 定。 九、药用辅料标准正文内容一般包括:(1)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 与英文名);(2)有机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分子量与CAS编号;(4)来源;(5)制法;(6)性状;(7)鉴别;(8)理化检查;(9)含量测定;(10)类别;(11)贮藏;(12)标示等。 通则 十、通则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 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 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釆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 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与编排 十一、正文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通常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本版药典 收载的原料药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 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的命名系统一致。 十二、药品化学结构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药典方法的验证

usp_1225 药典方法的验证2011.02.26 验证: Validation 针对新方法(没有法定方法, 需要用户自己建立的) 按照ICH Q2 或USP<1225>的方式均可; 主要是需要满足使用目的. <1225>VALIDATION OF COMPENDIAL PROCEDURES 药典规程的验证 Test procedures for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levels of pharmaceutical articles are subject to various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Section 501 of the 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assays and specifications in monographs of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and the National Formulary constitute legal standards. The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regulations [21 CFR 211.194(a)] require that test methods, which are used for assessing compliance of pharmaceutical articles with established specifications, must meet proper standards of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lso, according to these regulations [21 CFR 211.194(a)(2)], users of analytical methods described in USP-NF are not required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se methods, but merely verify their suitability under actual conditions of use. Recognizing the legal status of USP and NF standards, it is essential, therefore, that proposal for adoption of new or revised compendial analytical procedures be supported by sufficient laboratory data to document their validity. 评估药品质量水平的实验方法受到多种要求的影响。要依据美国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501款以及美国药典和国家处方集的各论中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标准来构建法定标准。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1 CFR 211.194(a)】要求,用于评价药物与既有质量标准之间的符合性的分析规程必须在准确度和可靠性方面达到适当的标准。并且根据【21 CFR 211.194(a)(2)】的这些规定,不要求USP-NF(《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中描述的分析方法/规程的使用者去验证这些规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而仅需确认其在正确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适用性。认识到USP和NF标准的法定地位,因此,提议采纳新的或更改过的药典分析规程时,必须有充分的实验室数据作为支持,以记录其有效性。 The text of this information chapter harmonizes, to the extent possible, with the Tripartit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ICH) documents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the Methodology extension text,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analytical procedures included as part of registration applications submitted within the EC, Japan, and the USA. 本信息章节的内容尽可能地与三方国际协调会议(ICH)文件分析规程的验证和方法学的延伸内容保持一致,那是与包含欧盟、日本和美国注册申请内的分析方法相关的。

2010中国药典全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国药典2010版作者:国家药典委员会 丛书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ISBN】:9787506744379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包装:大16开精装3卷 总定价:1498.00 优惠价:980元 内容简介: 2010年版药典的鲜明特色: 更新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大幅增加。

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因而在药品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有更高、更多、更大提升。二部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或用于有关物质检查的品种有近千个,系统适用性要求也更为合理,个别品种采用了分离效能更高的离子色谱法,检测器使用种类也更加多样。 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尤其在过去比较薄弱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新增和修订方面,如本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动物药蛇类、植物药川贝母等,都采用了PCR检测方法。 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附录内容与目前国际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力求一致,进一步发挥《中国药典》的国际影响力。 新版药典在坚持科学、实用、规范、药品安全性、质量可控性和标准先进性的原则下,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 顶尖专家扛鼎之作。本版《中国药典》是在第九届药典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最新发展成果。 《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各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 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尤为重视。新版药典在继承前版药典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 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大幅增加提高药品标准就意味着优胜劣汰。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增修订和新增品种的工作。本版药典共收载品种4615种,新增1358种。 一部收载品种2136种,其中新增990种、修订612种; 二部收载品种2348种,其中新增340种、修订1500种; 三部收载品种131种,其中新增28种、修订103种。 药用辅料标准新增130多种。

国内外药典贮藏条件下温度的规定

国内外药典贮藏条件下温度的规定 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 阴凉处:不超过20℃ 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2~10℃ 常温:10~30℃ 未规定贮藏温度的一般系指常温。 二、美国药典USP34: 冷冻(Freezer):-25~-10℃ 冷处(Cold):不超过8℃ 冷藏(A “refrigerator”is a cold place):2~8℃ 受控制的冷处(Controlled cold temperature):2~8℃,在贮存、运输及分配时允许在0~15℃。短时的可超过25℃,但应保证不超过24小时,除非有稳定性数据支持或生产商许可标识。 凉处(Cool):8~15℃ 室温(Room temperature):工作区温度 可控室温(Controlled room temperature):20~25℃,平均温度应不超过25℃。药房、医院、仓库允许在15~30℃。平均温度只要在范围内,短时的可超过40℃,但应保证不超过24小时。超过40℃应有生产商许可标识。 暖处(Warm):30~40℃

过热(Excessive heat):高于40℃ 干燥处(Dry place):在可控室温下,或在其他温度的等同气压下,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40%。平均相对湿度可以直接测量,也可根据天气报告。测定可在一个季度、一年、或者药品的贮存期内,在不少于12次平行测定的基础上获得。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40%,相对湿度偶尔过45%是允许的。 三、日本JP15: 标准温度(Standard temperature):20℃ 常温(Ordinary temperature):15~25℃ 室温(Room temperature):1~30℃ 凉处(A cold place):1~15℃ 微温(lukewarm):30~40℃ 四、欧洲药典EP7.0: 冷冻(In a deep-freeze):-15℃以下 冷藏(In a refrigerator):2~8℃ 冷处或凉处(Cold or cool):8~15℃ 室温(Room temperature):15~25℃

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

Accuracy准确度Precision精密度Specificity专属性Detection Limit检测限度Quantitation Limit定量限度Linearity线性Range范围Robustness耐用性 1准确度 定义---- 分析规程的准确度是由该规程得到的测试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分析规程的准确度应通过它的适用范围来建立。 测定---- 当对一种药物进行分析时,准确度可以通过该分析规程来分析一个已知纯度的物质(例如,某个标准物质)来进行测定,或者通过比较运用这个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与另一个已经鉴定的、其准确度已被说明或被解释过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来进行测定。 对于杂质的定量分析,应使用以已知数量杂质增敏的样品来评估准确度。当不能获得特定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样品时,应将结果与另一独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测定被加入到样品中的已知数量的被分析物来计算准确度,得到回收百分比,或得到平均值与可接受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同置信区间一起。 准确度的评估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完成,包括评价在含量测定的整个范围内被分析物的回收率,或评价估计浓度与实际浓度之间关系的线性。 2精密度 定义---- 分析规程的精密度是当该分析规程单独分析均质样品的多个样本时,若干检验结果的一致程度。分析规程的精密度通常以一系列测量数值的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变异系数)来表示。精密度可以是分析规程在普通操作条件下可重现性或可重复性程度的度量单位。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现性指的是该分析规程在不同实验室的应用,例如在一个协作实验室里进行研究。中间精密度(也称为“耐用性”)体现了在实验室内的差异,如在相同的实验室,但在不同的日期,或使用不同的分析员或设备。可重复性指的是在同一个实验室内,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相同的分析员使用相同的设备、同一个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 测定----一个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通过对足够的同一样品的分析来计算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测定的。在这个背景下的分析是从样品准备到最终实验结果的完整分析程序的对样品的独立分析。 ICH文件建议可重复性的评估应该使用最少九次检测,覆盖该分析规程所规定的范围(例如,三个浓度和每个浓度三次重复进样,或在100%测试浓度上进行最少六次测定)。 3专属性 定义----当待分析物含有预期会有的其他组分(例如,杂质、降解产物、矩阵组分)时,准确可靠地评估待分析物的能力。某个分析规程缺乏专属性可以通过其他辅助性分析规程进行补偿。纯度检测:确保执行的所有分析规程能够令对于待分析物各杂质含量的准确陈述得以做出。含量检测:提供准确的结果,令对样品中待分析物的含量或效力的准确陈述得以做出。 测定---- 对于定性分析(鉴别检验),应当论证其在可能存在的、结构密切相关的物质中进行选择的能力。从含有待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阳性结果(可能通过与已知标准物

国内外药典贮藏条件下温度的规定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国内外药典贮藏条件下温度的规定 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 阴凉处:不超过20℃ 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2~10℃ 常温:10~30℃ 未规定贮藏温度的一般系指常温。 二、美国药典USP34: 冷冻(Freezer):-25~-10℃ 冷处(Cold):不超过8℃ 冷藏(A “refrigerator”is a cold place):2~8℃ 受控制的冷处(Controlled cold temperature):2~8℃,在贮存、运输及分配时允许在0~15℃。短时的可超过25℃,但应保证不超过24小时,除非有稳定性数据支持或生产商许可标识。 凉处(Cool):8~15℃ 室温(Room temperature):工作区温度 可控室温(Controlled room temperature):20~25℃,平均温度应不超过25℃。药房、医院、仓库允许在15~30℃。平均温度只要在范围内,短时的可超过40℃,但应保证不超过24小时。超过40℃应有生产商许可标识。 暖处(Warm):30~40℃ 过热(Excessive heat):高于40℃ 干燥处(Dry place):在可控室温下,或在其他温度的等同气压下,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40%。平均相对湿度可以直接测量,也可根据天气报告。测定可在一个季度、一年、或者药品的贮存期内,在不少于12次平行测定的基础上获得。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40%,相对湿度偶尔过45%是允许的。 三、日本JP15: 标准温度(Standard temperature):20℃ 常温(Ordinary temperature):15~25℃ 室温(Room temperature):1~30℃ 凉处(A cold place):1~15℃ 微温(lukewarm):30~40℃ 四、欧洲药典EP7.0:

中国药典部分

2010版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word版电子书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2010版中国药典word版pdf版exe版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 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 2010版中国药典word版pdf版exe版

2015版中国药典电子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电子版简介(《中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分为一,二,三,四部分。根据含量,共有2158种药材和煎剂(618),植物油和提取物(47),处方制剂和单一制剂(1493)等,共有2158种。《药典》第二部分共记录了2271种。药典的第三部分包含137种生物产品,包括预防等级I(48),治疗等级II(78),体内诊断等级III (4)和体外诊断等级(7)。药典4包含药物赋形剂(270),一般原则和指导原则(33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特点(2015年版) -新版《中国药典》的内容包括618种药材和汤剂,47种植物油和提取物,1493种处方药和单一风味制剂以及第2卷第2603个品种。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共有2165个品种记录在第一卷和第二卷的2271中。 -新版《中国药典》是1953年第一版以来的第十版。在保持科学,先进,规范药典的基础上,本版《药典》着重于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控制要求。充分利用国际

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和经验,提高药典标准水平,反映出中国目前医学发展和检验技术水平,促进中国药品质量的提高,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我们将继续在产品升级,促进中国医药工业健康发展,增强中国药典权威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说明: -本版《药典》是中国药品质量保证规范,以科学,先进,规范和权威为基础,着力解决限制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药品标准的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目前制药行业的水平,临床用药和检测技术。它在提高药品质量的过程中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中国药典在世界范围内的积极影响。 -自中国药典实施之日起,自历史药典开始记录的同一品种的药品标准,卫生部发布的药品标准,国家食品局发布的新药品认证标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废止升级为国家标准的国家标准。

药典版凡例详解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经管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规范或其原国家规范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及其增补本组成。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四部。 二、国家药品规范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通则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与通则对未载入本部药典的其他药品规范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通则与药品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通则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通则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经管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为Chinese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为规范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药用辅料规范正文内容一般包括:(1)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分子量与CAS编号;(4)来源;(5)制法;(6)性状;(7)鉴别;(8)理化检查;(9)含量测定; (10)类别;(11)贮藏;(12)标示等。 通则 十、通则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工程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规范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