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中语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中语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

一、标点符号的分类

1.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2.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3.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常见用法]

1.1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请您稍等一下。

[常见错误]

1.3当断不断,一逗到底。例如:

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淳朴生活”和“走俏”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1.4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例如: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1.5含有疑问词,但是从整个句子来看是个陈述句,句末误用问号。例如:

我们要正确回答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青年,他们的青春、生命、幸福、欢乐根植在什么

地方?(问号改为句号)

[使用小提示]

1.6中文和外文同时大量混排(如讲解英语语法的中文书),为避免中文小圆圈的句号“。”和西文小圆点儿的句号“.”穿插使用的不便,可以统统采用西文句号“.”。例如:这个句子应当翻译成He loves sports.

1.7科技文献有时涉及大量公式,为避免中文句号“。”同字母O及数字0相混,也可以采用西文句号“.”。例如:

(1)焦耳定律的公式是:Q =I2RT.

(2)计算所得的结果是48%.

1.8“虽然……但是……”“尽管……但是……”两种句式,“但是”之前不能用句号。其他情况下,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

“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

2.问号

问号的常见形式是“?”。

[常见用法]

2.1虽然有“谁”“什么”“怎么”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能用问号。例如:

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怎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路。

2.2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a)你见过金丝猴吗?

b)他叫什么名字?

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2.3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

a)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常见错误]

2.4非疑问句用了问号。例如:

我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问号应改为逗号)

2.5倒装句中问号前置。例如: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问号应放句子最后)

2.6选择关系的复句,有两个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第一个问句用逗号,不用问号。例如:

是减少试题数量呢?还是延长考试时间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应把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

[使用小提示]

2.7选择问句问号的位置。一般的情况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例如:

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2.8选择问句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例如:

会议是上午还是下午?

2.9选择问句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可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例如: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2.10倒装句,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例如:

明天放假吗,张老师?

2.11 位置禁则:问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3.叹号

叹号的形式为“!”。

[常见用法]

3.1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a)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b)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3.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a)你给我出去!

b)停止射击!

3.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3.4标语口号末尾,一般用叹号。例如:

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

[常见错误]

3.5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只在后面一个叹词后用叹号。例如:

“啊!啊!”李大妈惊叫起来,慌忙之中跳进了村子中间的池塘里。(第一个叹号改为逗号)

3.6叹句、祈使句的谓语前置时,叹号要放在末尾。例如: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应把感叹号改为逗号,把句末的句号改为叹号)

4.逗号

逗号的形式为“,”。

[常见用法]

4.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4.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常见错误]

4.5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例如:

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教学楼”“图书馆”后用顿号)

4.6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例如: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4.7 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例如: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完整地直接引用应该用冒号,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4.8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例如: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使用小提示]

4.9“第一”“第二”“第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逗号。

5.顿号

顿号的形式为“、”。

[常见用法]

5.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5.2 “第一”后不用顿号,用逗号;阿拉伯数字序号后不用顿号,用右下圆点或圆括号或加圆圈——层级递降,不能重叠使用标号和点号。

5.3非概数的相邻数字间用顿号。例如:

我任教高三年级十一、二班的时候,他是十一班的学习委员。

5.4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了分清层次,有的用顿号的地方可以提升为逗号。例如: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常见错误]

5.5同位语之间误用顿号。例如:

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子企业、近年来不可一世的软件巨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顿号应改为破折号)

5.6分句之间用了顿号。例如: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奋发”后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

5.7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了顿号。例如: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上海、安徽、河南是三个层次,不同层次间应该用逗号)

5.8非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用了顿号。例如: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了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字。(在不表示并列关系的连

词前面,“或、和、及、与”等,都不能用顿号。可删去,或用逗号)

5.9表示概数的数词间用了顿号。例如: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嶙峋的样子。(删去顿号)

[使用小提示]

5.10并列的引语、并列的书名、并列的括号,中间使用顿号符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但作为一种技术处理,也可以不用顿号。因为引号、书名号和括号在视觉上有分隔作用,可以避免“满纸黑瓜子(顿号)”。例如:

a)在这个句子里,“伟大”“光荣”“正确”都是形容词。

b)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c)总复习题中(5)(6)(7)三道题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5.11 “一”“二”“三”和“甲”“乙”“丙”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顿号。

5.12位置禁则:顿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6.分号

分号的形式为“;”。

[常见用法]

6.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6.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3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洲、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常见错误]

6.4未搞清前后关系。例如: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改冒号)

6.5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例如: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

6.6句中已经用了句号又用分号。例如:

一、学习贵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可将句号改为逗号,或分号改为句号)

[使用小提示]

6.7如果分句比较简单,内部没有出现逗号,分句间也就用不到分号。例如: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冒号

冒号的形式为“:”。

[常见用法]

7.1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7.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7.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7.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7.5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

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常见错误]

7.6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例如: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7.7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例如: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应删去) 7.8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例如: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张老师说”后的冒号应换为逗号)

[使用小提示]

7.9冒号的形式是“:”,左偏下,不要与上下左右居中的比号“∶”混淆。比号是数学符号。

7.10冒号的提示范围。一般说来,冒号用在句子内部,它的提示范围到一个句子完了为止。但是,它的提示范围有时也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是几个段落或成篇的文字。如人们写信时在开头称呼语后用的冒号,又如讲话稿一般在开头的称呼语后面用的冒号。

7.11“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有时也可以不用冒号而用逗号。例如:

他在讲话中指出,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必须立足本职岗位,矢志艰苦奋斗。

8.引号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 ””和单引号“‘ ’”。

[常见用法]

8.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

a)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8.2使用引号时,若是完整地引用原话,而引文又独立使用,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要写在后引号内。例如:

经济学家马歇尔有句格言:“知识是生产中最有力的发动机。”

8.3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8.4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儿好。

8.5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8.6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有点号,句末点号应写在括号外。问号、叹号除外。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

[常见错误]

8.7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例如: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间接引用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8.8加引范围不清。例如: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此题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另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8.9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例如: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句末标点应在引号内)

8.10熟知的专有名称误加引号;简称中有数字的,在数字以外误加引号。

8.11引号引用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名词,不能把它隔开。例如:

虽然欧洲刚刚在“猎兔犬”2号上受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制定雄心勃勃的“极光计划”。(应把“猎兔犬”2号改为“猎兔犬2号”)

[使用小提示]

8.12位置禁则:引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9.括号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 )”。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号“〔〕”和方头括号“【】”。

[常见用法]

9.1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常见错误]

9.2非注释语误用括号。例如: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 9.3括号位置错误。例如: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句号应提前到“成了路”后) 9.4句内括号的点号应加在括号后面,不能加在前面。例如:

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了下来……(括号内句号应删除)

[使用小提示]

9.5“一”“二”“三”和“甲”“乙”“丙”等,以及阿拉伯数字,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序次。带括号的序次后面不能再用顿号或逗号。

9.6行文中补缺或订误,用方括号标示。例如:

这位挺有名气的歌星递过来的本子上草草写了几个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9.7国际音标,用方括号标示。例如:

friend [frend]名词①朋友,友人。②自己人;支持者,同情者;助手。

9.8公文编号中的发文年份,用六角括号标示。示例:

国务院国发〔2 000〕23号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九款对公文中的数字用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9.9作者的国籍或朝代,用六角括号标示。示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