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名医

历史上的名医
历史上的名医

歧伯——中华医学鼻祖,年代已难以考究,他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是传说,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歧伯是传说中的医学家,黄帝时期的大臣.据传说黄帝让歧伯尝草药,编著医药经方,才有传世的《本草》《素问》等书。

<<<更多详情请看27楼。>>>

黄帝——针灸之祖,年代已难以考究,姓:姬,公孙 .氏:有熊、轩辕.氏:有熊、轩辕。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更多详情请看28楼。>>>

扁鹊——脉学倡导者,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战国时期名医(公元前407-公元前310)。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更多详情请看29、30楼。>>>

淳于意 (约公元前205—?)临淄人,西汉初期著名医学家,因曾任齐太仓长,故人们尊称他为“仓公”或“太仓公”。淳于意自幼热爱医学,曾拜公孙光、公乘阳庆为师,学黄帝、扁鹊的脉书、药论等书,精于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

淳于意诊断疾病,注意详细记录病案。他将典型病例进行整理,写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诊籍》。

针灸技术,在《诊籍》中已见有效地应用。

<<<更多详情请看154楼。>>>

华佗——外科之祖,(约145-208年)东汉末医学家,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是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

<<<更多详情请看31-34楼。>>>

张仲景——医圣,(约150-219年)东汉后期医学家,别名张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二O五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金匮要略》就是该书的杂病部分。

董奉,(200~280年,一说220~280年)东汉后期医学家,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人。

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为“杏林”。

<<<更多详情请看40楼。>>>

王叔和,(210—280年)名熙,山东邹城人。晋朝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他对脉学很有些研究,慢慢也治好了许多疑难病人,请他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他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逐渐传遍了整个洛阳城。32岁那年他被选为魏国少府的太医令。魏国少府中藏有大量历代著名医典和医书,存有许多历代的经验良方。王叔和利用当太医令这个有利条件,阅读了大量的药学著作,为他攀登医学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王叔和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研究,在吸收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脉诊理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脉经》,计10万多字,10卷,98篇。《脉经》总结发展了西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将脉的生理、病理变化类列为脉象24种,使脉学正式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更多详情请看41楼。>>>

皇甫谧,(215—282年)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更多详情请看42、43楼。>>>

葛洪——预防医学的倡导者,(283—363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这是晋代科学家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在其所撰《肘后备急方》中,保存了不少我国早期医学典籍,记载了许多民间治病的常用方剂,系古代随身常备急救之手册,并在东南亚各地广为流传,为研究魏晋南北朝医学的重要史料。

他对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行等著造诣精深。著述包括天文、潮汐、军事、兵法、人物传记、杂记、气功等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躯。现存所著《肘后储急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对肺结核、麻风、天花、恙虫病等世界最早的记载,开创了中医传染病学和临床症学的先河。

<<<更多详情请看44、45楼。>>>

雷敩xiào,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

以著《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著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

陶弘景(456~536)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

陶氏思想是释、道、儒三家融于一体的代表人物。

就医学而言,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贡献最大的早期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古本草由失效年代欠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他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陶弘景在医学上也是有突出成就的。古代医药并不分家,是本草学家,在医理上也必然精通其道,陶弘景正是如此。他首先整理了葛洪的《肘后方》为《补阙肘后百一方》,并著有《效验方》。

<<<更多详情请看47、48楼。>>>

徐之才(492~572)是南北朝时期一代各医,出身世医家庭,其先祖为徐熙,南朝丹阳人,人称“东海徐氏”。熙之子徐秋天,秋夫子徐道度及徐叔响,皆以医著名。徐道度之子徐文伯,及同族徐謇,亦皆以医名。后徐謇因故为北朝所俘,终于入仕北朝。徐之才系徐文伯之孙,徐雄的第六子,人又称徐六,也为北朝所俘。而仕北魏,官至西阳王,故又有徐王之称,徐之才字士茂,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十三被召为太学生。他医术高明,在北地名声很大,所撰有《药对》及《小儿方》,尤其对本草药物及方剂研究较深,故而有人把后世之十剂归于徐之才所创。此外,徐氏对妇科也有一定的见解,其《逐月养胎法》实本自先秦时期《青史子》中胎教法而作,对于孕妇之卫生及优生均有重要意义。另外,徐氏还著有《徐王方》、《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徐氏家秘方》及《雷公药对》,惜均已佚。徐氏一家由南仕北,对于南北地区医药之交流,也有积极的意义。

<<<更多详情请看155楼。>>>

许胤宗,(536—626年)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卒于唐武德九年,乃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

许氏以医术著名,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不拘一法。公元六世纪中,他曾用药物薰蒸法为陈国柳太后治病,时太后病风不能言,口噤不能服药,他以黄芪防风汤置于床下,薰蒸令药气如烟雾,入病人腠理而奏效,当晚太后能言,胤宗因此授义兴太守。

许氏诊病问疾,重视切脉,以探求病原,主张病药相当,不宜杂药乱投,唯须单用一味,直攻病所。一生诊脉用药,独具特色。

甄权,(541-643年) 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卒于唐贞观十七年, 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

人。

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一生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辞职。甄权通颐养之术,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方法;并主张饮食不必甘美。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亲临其家,访以药性及养生之道。授其朝散大夫,并赐寿杖衣物。当年寿终。

甄氏一生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图》一卷;撰有《针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这些著作均已亡佚,其部分内容可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甄氏的《明堂人形图》在当时流传广泛,唐代名医孙思邈即根据其所绘图形重新绘制修订为“人体经络俞穴彩图”(已佚)。

<<<更多详情请看49楼。>>>

甄立言,(545-649年)甄权之弟,生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卒于唐贞观年间。

与兄甄权同以医术享誉当时。立言医术娴熟,精通本草,善治寄生虫病。著有《本草音义》七卷、《本草药性》三卷、《本草集录》二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均己散佚,部分佚文尚可在《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见到。他的《古今录验方》如《外台秘要》所引进“消渴小便至甜”是我国有类糖尿病的最早记载。

孙思邈——药王,(581-682年) 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

据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种,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

巢元方(约生活于公元6-7世纪间),隋代太医博士。创“补养宣导”法。广泛运用导引法于医疗。撰《养生方导引法》,论述一千七百二十七钟病候,大都附“补养宣导”法,“以代药品”。如“风痹手足不随候”,其“补养宣导”法:“左右拱手,两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对发展医疗体操有积极贡献。

<<<更多详情请看156楼。>>>

崔知悌,(615-685年)约生于隋大业十一年,卒于唐垂拱元年,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崔氏素好岐黄之术,于政事之暇,喜从事医疗活动。擅长针灸,临床诊治,审病制方颇多新意,其著述以《骨蒸病灸方》最为著名,被收入《外台秘要》名为“灸骨蒸法图”,即世传崔

丞相灸法。他的著述、文献可考的主要有《纂要方》十卷、《骨蒸病灸方》一卷、《产图》一卷,均已亡佚,可于《外台秘要》中见其梗概。另有《崔知悌集》五卷,《法例》二卷。

秦鸣鹤,生活于公元七世纪,里籍不详。

曾与张文仲同为唐高宗侍医,医术精湛,针灸技术娴熟。当时高宗患有风眩,头重目眩不能视,秦氏诊查后认为是风气上逆所致,砭刺头部微出血,即可愈之。则天皇后闻而大怒,说天子头上,岂可放血?此罪当斩,高宗李治认为医生诊病论疾,不可加罪,且头重目眩,不堪忍受,出血未必不佳。秦氏刺其百会及脑刻穴,微放血而愈。则天皇后于帘内拜谢,并赐物奖之见。

甘伯宗,唐代人,生平里籍未详,曾编撰《名医传》七卷。此书集自三皇至唐代名医一百二十人传记,是我国最早之医学人物传记专著,后人称之为《名医大传》或《名医录》。宋代许慎斋将此书人物增至五代时,名为《历代名医探原报本之图》,是一部有传、有图、有赞的医家史传,惜原书早已亡佚,其部分内容散见于宋?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一书所引录。

张文仲,(620-700年)约生于唐?武德三年,卒于唐?圣历三年。唐御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为侍御医、后至尚药奉御。文仲通医理,尤功风与气之研究。他认为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若不能区分,会延误病机而致死亡;治疗气病与风疾,医药虽然大抵相同,然而人性各异。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断,其余则隋病情发动,临时治之。患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时节,要得通泄、即可不患重症,(《旧唐书?张文仲传》第141,卷191,中华书局1975年月日第一版》,当时武则天令其集当时名医共同编撰风气诸方,并诏麟台监王方庆监其修撰。文仲撰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以表奏上。另撰《随身备急方》三卷和《法象论》一卷,均佚。《外台秘要》中可见其部分内容。

张宝藏,字澹,唐栎阳(今陕西临潼)人,约生活于公元六世纪。唐贞观年间(627~649),宝藏年已七十,任金吾长,时太京李世民患气痢,诸医屡治无效,于是下诏征医方,宝藏曾患此疾,服乳煎毕拨方而愈,他具疏此方以。太宗服药后,痢即痊瘉。宝藏因此授三品文官为鸿胪卿,是我国医学史上官爵最高者。

韦讯,(644-741年)道号慈藏,约生于唐贞观十八年,卒于开元二十九年。唐京兆府(今陕西关中)人,曾为道士,精医术,曾为侍御医(684~690),与当时名医张文仲、李虔纵齐名,曾奉诏与张文仲为苏良嗣诊疾。中宗景龙年间(707~710)任光禄卿,掌御膳食,时年已古稀,不久告老还乡。他施药济人,巡医于民间,常带一条黑犬随行。玄宗重其术,召其入官,擢官不受,回归故里,世仰为药王。玄宗赐号药王,死后配祀药王庙。

王焘,(670-755年)唐代陕西省郿县人。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

《新唐书》,将《外台秘要》称作“世宝”,历代不少医家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所见不广,用药不神”,足见该书在医学界地位之高,其卓著的功绩是不言而喻的。王焘以一生的精力,为保存古医籍原貌和总结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留下了千古的美名。

<<<更多详情请看54楼。>>>

陈藏器(约687—757年),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唐代开元中(713-741年)为京兆府三原(今

属陕西省)县尉。

因为《神农本草经》虽有陶、苏补集之说,但是遗逸尚多,因汇集前人遗漏药物,所以为《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名《本草拾遗》,共十卷(见《新唐书》),时为开元二十七(739年)。此书就药物功用,分为解毒、破气、疗温、理风、主脾等数类,为后世中药按功用分类之起源。李时珍说: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肤谫(浅薄之意)之士,不察其详核,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届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届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如辟虺雷、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见《医籍考》)佚文散见《证类本草》等。将中药的药物性能归纳为10类: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作为临诊处方基本法则,后世发展成“十剂”方剂分类法,至今犹为中医界应用。然亦有荒诞记载,如谓以人肉疗羸疾,助长“割股疗亲[1]”愚孝风俗。

陈藏器对于《本草》搜罗幽隐,订绳谬误,对于祖国医药学有承前启后的贡献。

鉴真(688-764年),俗姓淳于,唐代佛学大师,生于唐垂拱四年,卒于广德二年。

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他把我国中药鉴别、炮制、配方、收藏、应用等技术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热忱为患者治病,至德元年(756年,日本天平胜宝八年),鉴真及弟子法荣治愈圣武天皇病,当时鉴真虽已双目失明,但他以口尝、鼻嗅、手摸来鉴别药物真伪,辨之无误,因此他在日本医药界享有崇高的地威望,人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中指出:“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人而已”(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

鉴真于唐广德二年(764年,即日本天平宝字七年)五月六日圆寂。葬于日本下野药师寺,立塔立方形,正面题鉴真大和尚五字。《日本国见在书目》中,著录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又作《鉴真秘方》,其书久佚,佚文可以《医心方》中考见。

<<<更多详情请看55、56楼。>>>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gYu-thogrNying-maYon-tanmGon-po)

公元708年出生于拉萨西郊堆龙?吉纳的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父洛哲希宁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御医,祖父斋杰加戓巴扎是藏王贡日贡赞和芒松芒赞的御医。相传宇陀三岁时,从父琼布多杰学习藏文写读、读经,五岁时随父受“日露化学”和“药师佛修习法”等藏传佛教之开许仪轨。宇陀宁玛?元丹贡布表现非凡的天赋,受到父亲的悉心教育培养。

宇陀在家庭教育和医药世家的熏陶下,勤奋好学,从青少年时代起,在医学方面就已有相当深厚的基础。宇陀与王室太医、内地医家东松冈瓦[、url]有着深厚的师徒情谊,东松冈瓦将自己的医著《医治痫症?生命轮》(gZa\'-bCos,Srog-gi\'Khor-1o)、《医治狂犬证?匕首轮》(KhyibCossPu-gri\'i\'Khor-lo)、《医治痉症?相轮》(Bya-bCosmTshon-gyi\'Khor-lo)三部书相赠。

宇陀在青年时期,曾先后两次去天竺求学,第一次留学历经四年之久,第二次游学,往返共一年零八个月,返回吐蕃后,一面医治病人,一面向门徒传授医术。

三十八岁时,宇陀第三次到天竺各地游学四年,广投名医。特别在名医美旺(Me-dbyang)尊前,聆听了《医六十万》(gSo-dpyad\'bum-pa)《医续晶鉴》(rGyud-gSel-gyiMe-long)《月王药诊补遗》(Somaratsakha-skong)等等,在班钦?旃陀罗比尊前,受了《仙人耳传》(Drang-srongXyan-brgyud)和《八支论》(Yan-lagbrGyad-pa)等众多医学论著。返回吐蕃,行医授徒,成绩卓著。赞普赐予他塔、工、琼三处封地,并在工布曼隆沟修建寺院,培养医生,加工药材,炮制成药,行医治病,搜集民间药方。嗣后,他带领门徒往内地五台山朝佛,

向僧医阿尔雅恳求医道,听受了《配方宝》(Sbyor-ba\'iphreng-ba)和《内科藏义》(Byang-KhogDon-khrems)等很多的特殊的医训教言。

四十五岁时,宇陀以早期吐蕃医学为基础,吸收了汉地、天竺和各方的医学,历经二十多年的心血,撰成名传千古的医学巨著《四部医典》。

鉴于宇陀?元丹贡布在藏医学上的杰出成就,藏族人民尊称他为“医圣”和“药王”

韦讯,(644-741年)道号慈藏,约生于唐贞观十八年,卒于开元二十九年。唐京兆府(今陕西关中)人,曾为道士,精医术,曾为侍御医(684~690),与当时名医张文仲、李虔纵齐名,曾奉诏与张文仲为苏良嗣诊疾。中宗景龙年间(707~710)任光禄卿,掌御膳食,时年已古稀,不久告老还乡。他施药济人,巡医于民间,常带一条黑犬随行。玄宗重其术,召其入官,擢官不受,回归故里,世仰为药王。玄宗赐号药王,死后配祀药王庙。

王焘,(670-755年)唐代陕西省郿县人。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

《新唐书》,将《外台秘要》称作“世宝”,历代不少医家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所见不广,用药不神”,足见该书在医学界地位之高,其卓著的功绩是不言而喻的。王焘以一生的精力,为保存古医籍原貌和总结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留下了千古的美名。

<<<更多详情请看54楼。>>>

陈藏器(约687—757年),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唐代开元中(713-741年)为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省)县尉。

因为《神农本草经》虽有陶、苏补集之说,但是遗逸尚多,因汇集前人遗漏药物,所以为《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名《本草拾遗》,共十卷(见《新唐书》),时为开元二十七(739年)。此书就药物功用,分为解毒、破气、疗温、理风、主脾等数类,为后世中药按功用分类之起源。李时珍说: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肤谫(浅薄之意)之士,不察其详核,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届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届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如辟虺雷、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见《医籍考》)佚文散见《证类本草》等。将中药的药物性能归纳为10类: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作为临诊处方基本法则,后世发展成“十剂”方剂分类法,至今犹为中医界应用。然亦有荒诞记载,如谓以人肉疗羸疾,助长“割股疗亲[1]”愚孝风俗。

陈藏器对于《本草》搜罗幽隐,订绳谬误,对于祖国医药学有承前启后的贡献。

鉴真(688-764年),俗姓淳于,唐代佛学大师,生于唐垂拱四年,卒于广德二年。

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他把我国中药鉴别、炮制、配方、收藏、应用等技术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热忱为患者治病,至德元年(756年,日本天平胜宝八年),鉴真及弟子法荣治愈圣武天皇病,当时鉴真虽已双目失明,但他以口尝、鼻嗅、手摸来鉴别药物真伪,辨之无误,因此他在日本医药界享有崇高的地威望,人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中指出:“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人而已”(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

鉴真于唐广德二年(764年,即日本天平宝字七年)五月六日圆寂。葬于日本下野药师寺,立塔立方形,正面题鉴真大和尚五字。《日本国见在书目》中,著录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又作《鉴真秘方》,其书久佚,佚文可以《医心方》中考见。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gYu-thogrNying-maYon-tanmGon-po)

公元708年出生于拉萨西郊堆龙?吉纳的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父洛哲希宁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御医,祖父斋杰加戓巴扎是藏王贡日贡赞和芒松芒赞的御医。相传宇陀三岁时,从父琼布多杰学习藏文写读、读经,五岁时随父受“日露化学”和“药师佛修习法”等藏传佛教之开许仪轨。宇陀宁玛?元丹贡布表现非凡的天赋,受到父亲的悉心教育培养。

宇陀在家庭教育和医药世家的熏陶下,勤奋好学,从青少年时代起,在医学方面就已有相当深厚的基础。宇陀与王室太医、内地医家东松冈瓦[、url]有着深厚的师徒情谊,东松冈瓦将自己的医著《医治痫症?生命轮》(gZa\'-bCos,Srog-gi\'Khor-1o)、《医治狂犬证?匕首轮》(KhyibCossPu-gri\'i\'Khor-lo)、《医治痉症?相轮》(Bya-bCosmTshon-gyi\'Khor-lo)三部书相赠。

宇陀在青年时期,曾先后两次去天竺求学,第一次留学历经四年之久,第二次游学,往返共一年零八个月,返回吐蕃后,一面医治病人,一面向门徒传授医术。

三十八岁时,宇陀第三次到天竺各地游学四年,广投名医。特别在名医美旺(Me-dbyang)尊前,聆听了《医六十万》(gSo-dpyad\'bum-pa)《医续晶鉴》(rGyud-gSel-gyiMe-long)《月王药诊补遗》(Somaratsakha-skong)等等,在班钦?旃陀罗比尊前,受了《仙人耳传》(Drang-srongXyan-brgyud)和《八支论》(Yan-lagbrGyad-pa)等众多医学论著。返回吐蕃,行医授徒,成绩卓著。赞普赐予他塔、工、琼三处封地,并在工布曼隆沟修建寺院,培养医生,加工药材,炮制成药,行医治病,搜集民间药方。嗣后,他带领门徒往内地五台山朝佛,向僧医阿尔雅恳求医道,听受了《配方宝》(Sbyor-ba\'iphreng-ba)和《内科藏义》(Byang-KhogDon-khrems)等很多的特殊的医训教言。

四十五岁时,宇陀以早期吐蕃医学为基础,吸收了汉地、天竺和各方的医学,历经二十多年的心血,撰成名传千古的医学巨著《四部医典》。

鉴于宇陀?元丹贡布在藏医学上的杰出成就,藏族人民尊称他为“医圣”和“药王”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 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 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

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七年级上历史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历史知识梳理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魏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隋 西魏 北周 蜀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吴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北京人 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周朝 汉朝 北朝 南朝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 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 动 生产工 具 住房用具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 七千年 长江流 域 浙江省 余姚市 河姆渡 村 种植水 稻,饲养 猪狗牛 羊 骨制耒 耜,已使 用磨制 石器 干栏式 房屋 制造陶 器 学会纺 织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 五六千 年 黄河流 域 陕西西 安附近 的半坡 村 种植粟 和蔬菜, 饲养猪 狗;渔猎 普遍使 用磨制 石器 半地穴 式房屋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第3课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黄帝——→人文初祖 二、禅让制: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约公元前 2070年约公元前 1600年 阳城禹桀 商约公元前 1600年公元前 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 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纣 周西周公元前 1046年公元前771 年 镐京周武王周幽王 东周公元前770 年 洛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共有四大学习主题,分为四个单元,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至第三课,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主要讲述中国境内远古居民、农耕文化特征和华夏之祖的形成; 二、"国家的产生和变革,第四至第九课,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十至第十七课,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如《秦王扫六合》指导学生复习前面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为秦实现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分析并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并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每一措施的利弊,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秦在巩固政权的同时形成了暴政,为秦末农民起义做铺垫。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史实评价历史人物;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十八课至第二十二课,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分裂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提供了土壤。讲解官渡和赤壁战役的经过,分析胜败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曹操的分析评价,认识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目的要求: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解远古居民和农耕居民,从图表中文字材料中解读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特征,对比形成表格。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认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通过本单元学习,重点掌握秦始皇、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作出的贡献。同时,掌握秦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自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第四个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本单元主要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及本时段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重难点: 第一单元: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系统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全貌,认识华夏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 第二单元: 夏朝的建立;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和封建国家的形成。 第三单元: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第四单元: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单元课时安排: 全书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每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本书最后设一节活动课,活动课共用5课时。 教具准备: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化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人工取火、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因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南方地区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世界顶级禽类疫苗公司发展历程回顾

世界顶级禽类疫苗公司发展历程回顾 本文回顾了一些世界顶级禽类疫苗生产公司的发展历程,并对该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日趋成熟,以及业内人士对盈利意识不断增强,现如今,全球许多与家禽业有关的企业,如饲料厂、兽药厂和饲料添加剂公司等,都已经把自己视为整个食品加工大产业中的一员。家禽保健品公司,尤其是那些致力于为家禽养殖业研发生物制品的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过去的50年问,全球禽类疫苗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期的先行者 在过去的50年问,在服务于家禽养殖业的生物制品研发领域,涌现出了大批可圈可点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这些生物制品公司的起步和发展方式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在它们的鼎盛时期,仅在美国就有24家疫苗生产商。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在当时多为一些个体企业的老板、兽医和科学家等,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学识,而且对家禽保健品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见下表)。 值得一提的是,表格中所列出的公司在当今市场上,已经没有一个再作为独立的实体而存在。它们经过多次的收购或合并,已经融入到其它集团或大型制药公司之中。 在英国,很多人自己拥有类似的研究室或小公司,如邦尼·比(BennvBee)、皮特·道尔顿(PeferDalton)和奇里夫.斯图而特(CliffStuart)等。但是,总体而言,这类市场都停留在自产自销的阶段,基本与外界没有联系。分析其原因,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实际上在早期阶段,一些大型的制药公司已经横空出世,如葛兰素(GIaxo)公司、威康(wellcime)公司、辉瑞(Pfizer)公司、比切姆(Beecham)公司、杜发(Duphar)公司和罗纳梅里厄(RhoneMerieux)公司等,其产品范围已经进入家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医学发展史

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 1、《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医学理论著作。 包括《素问》(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和《灵枢》(解剖、经络、针灸) 2、扁鹊: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第一个进入正史记载的医生。 3、华佗:“外科始祖”,最突出贡献为创制“麻沸散”。其他贡献有行剖腹术、创五禽戏。 4、张仲景(医圣)与《伤寒杂病论》。 5、孙思邈与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大医精诚 ..》、《大医习业》 精湛医术高尚品德修养 6、李时珍与达尔文称其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 西 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医学之父 ·重大贡献:推动巫医分离,奠定西方医学基础 ·其他:“体液说”(血液、粘液、黄胆、黑胆) “希波克拉底誓言” 2、维萨里(解剖学之父)的《人体的构造》:奠定了解剖学的基础。 盖伦:“猴子解剖学家”、血液运动的“潮汐说”。 3、哈维的《心血运动论》:提出“血液循环理论”。 、巴斯德(法)与科赫(德):开创现代微生物学与细菌学。 巴氏高温消毒法在结核病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使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治疗狂犬病方法 结核菌素 5、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抗生素的诞生。 过程:“抗生现象”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弗洛里、钱恩促进青霉素临床应用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青霉素的完美补充)抗生素大量问世 有抗结核杆菌的能力 现代医学的发展 一、现代医学的主要发展:器官移植、微创外科、医学影像学。 器官移植:1、移植:将身体的一部分(如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途径移到同一个人或另一个人的特定部位,使其继续存活的方法。(供者移植物受者) 2、简史:器官移植萌芽临床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时间轴

历史时间轴 距今170万年 云南元谋人 长江流域 距今70-20万年 北京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距今3万年 山顶洞人 周口店龙骨山山顶部洞穴里 距今7000年 河姆渡原始居民 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 距今5000-6000年 半坡原始居民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距今4000-5000年 黄帝炎帝 逐鹿一战大败蚩尤 尧、舜、禹 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元前1600年 汤建立商朝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炮烙酷刑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建立西周 牧野大战 前841国人暴动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公元前256年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建立秦朝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见后)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漠北战役 公元前1世纪中期 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汉元帝时期 公元前60年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公元前25年 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200年 官渡之战(见后) 208年 赤壁之战(见后) 220年 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 221年 刘备建立汉/蜀,定都成都 三国鼎立 222年 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266年 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383年淝水之战(见下)Array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内容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它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它们已知道用火,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它们过着群居生活。 2、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生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人。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以前的北京人活动地区。他们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已掌握了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还知道到很远的地方交换生活用品。他们已用骨针缝衣,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他们过着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公社。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和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在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是粟。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学者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石镰、石锄等。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3课华夏之祖 1、炎黄战蚩尤: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生活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首领,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他们联合起来,在涿鹿战胜东方的蚩尤。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功绩: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写了乐谱。后人尊称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 摘要:疫苗的发展过程和疫苗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疫苗前景发展 1、生物制品与疫苗 定义: 1.1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防治和诊断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 1.2疫苗是生物制品中的重要一员,它是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和治疗用的制剂,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用于人或动物体的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免除众多传染病对人和动物生命群体的威胁。 2、疫苗的抗病原理 2.1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和人类的过敏反应的原理类似。 3、疫苗的诞生与发展 3.1疫苗的诞生 疫苗的诞生最早要追溯到中国古代时期。18世纪早期的中国,就已出现以接种天花患者的脓液-这种接种人痘的独创性方法来预防天花。虽然这种不经任何处理就对人的活体进行接种人痘的医疗手段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该方法却为利用疫苗的手段预防高危恶性传染病开创了先河。1921年,人痘接种法传入了英国,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也发现接种牛痘病牛的挤奶牛女工不会患天花,琴纳在1976年从一挤奶女工感染的痘胞中取出胞浆,接种于8岁男孩的手臂上,然后让其产生天花脓胞液,结果该男孩并未感染天花,证明其对天花确实有免疫力。这也是人类通过有意识预防接种来控制传染病的首次科学实验。而Vaccine,其意为疫苗、菌苗,泛指所有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应用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vaccine),拉丁文中Vacca是指牛的意思。 3.2疫苗的发展史和研究技术的发展 3.2.1疫苗的发展史 疫苗的发展可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为古典疫苗时期,即在病原体发现前,根据反复观察和摸索经验而制出疫苗的时期。第二为传统疫苗时期,即利用病变组织、鸡胚或细胞增殖病毒来制备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用培养基培养完整的细菌制备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第三为工程疫苗时期,即采用DNA 重组技术生产疫苗。 1796年,史上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1879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总结资料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隋、唐、宋、元、明、清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图: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特点 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会人工取火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 千年 长江 流域 浙江省余姚 市河姆渡村 种植水稻,饲养 猪狗牛羊 骨制耒耜,已使 用磨制石器 干栏式房屋 制造 陶器 学会 纺织 半坡原始 居民距今约五 六千年 黄河 流域 陕西西安附 近的半坡村 种植粟和蔬菜, 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 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第3课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二、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阳城禹桀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汤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 东周公元前770年洛邑周平王 二、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史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姓名:王利新 学号: 学院: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医药生物技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世界已有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70%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物技术工业总体日趋成熟,正在由风险产业变成以商业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 应用生物技术已有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使新药研究方法和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该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和基因工程现代化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药;基因工程技术; 率高近十几年来,在利用生物技术制取新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已有不少药物应用于临床。例如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干扰素、乙肝疫苗、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GM-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组织溶纤酶原激活素、白细胞介素-2及白介素-11等。正在研究的有降钙素基因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140多种。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医药工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给生物制剂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基因工程药物受到一定限制,如口服应用时生物利用度低,会受到消化酶的破坏,在胃酸作用下不稳定,在体内半衰期较短等,因此只能注射给药或局部用药。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已开始改为合成这些天然蛋白质的较小活性片段,即所谓“多肽模拟”或“多肽结构域”合成,又叫“小分子结构药物设计”。这类药物可口服,有利于由皮肤、粘膜给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症、HIV 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制造成本也更低。这种设计思想也已应用于多糖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和模拟酶的有关研究。小分子药物设计属于第二代结构相关性药物设计,所设计的分子能替代原先天然活性蛋白与特异靶相互作用。 在给药方式的研究方面,对注射用溶液和注射用无菌粉末(目前上市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多为此种剂型),除了继续改进其稳定性外,还通过一些其他技术手段,研制出了化学修饰型、控释微球型和脉冲式给药系统。在非注射途径的给药系统,即包括鼻腔、口服、直肠、口腔、肺部给药方面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市场上主要有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干扰素、重组人白介素-2、G-CSF(增白细胞)、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等15种自己生产的基因工程药品。已经批准

初一上册历史寒假作业(一)

吴中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一) ( 初一历史 )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 .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 .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2、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题1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右图1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 关该部落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4、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5、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 B.禅让制 C. 郡县制 D.分封制 6、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 7、他(右图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独揽一切大权 ②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③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④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⑤颁布“推恩令”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⑤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9、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深重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记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写告示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人教版七上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 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 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北京人遗址的地位: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③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交战,炎帝战败。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 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2、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制盐;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历法知识。 3、黄帝发明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4、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禹的高贵品质: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完整版)动物细胞培养及应用发展史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发展史及其应用 (一)前言 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 n)从蝌蚪的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细胞培养。 所谓动物细胞培养(亦称组织培养)既有别于植物细胞培养,又与微生物的培养完全不同。所谓动物细胞培养是指离散的动物活细胞在体外人工条件下的生长、增殖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由于动物细胞培养是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便于调控和观察,因而成为现今研究动物的物质代谢过程、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以及遗传物质的表达调控等高难领域的既便利而又有效的新方法。同时,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细胞培养也在许多应用领域充分展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已为世人所关注。尽管如此,动物细胞培养仍是一门年轻的新学科,在发展之初被混淆于动物组织培养之中。 (二)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历史 细胞培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末,据可考证的资料记载W ilhelm Roux是第一个进行动物组织培养实验的人。 1885年Wilhelm Roux 将鸡胚髓板放置于温热盐水中使之维持存活了数天,是有记录的第一个体外移植成功的例子。 1887年Arnold把恺木的木髓碎片接种到蛙的身上。当白细胞侵入这些木髓碎片后,他把这些白细胞收集在盛将盐水的小碟中,接下来观察到这些白细胞在运动,并存活了一个短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