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doc

地球的运动.doc
地球的运动.doc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出示投影1】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现在我继续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桌前的仪器——地球公转轨道仪。它由地球仪、公转轨道、小红球代表的太阳三部分组成。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请同学们再看地球仪的底座上和公转轨道仪上都分别对应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名称,地球仪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个红点代表太阳直射点。

【出示投影2】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

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我们一起看投影。

第二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出示投影1】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现在我继续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桌前的仪器——地球公转轨道仪。它由地球仪、公转轨道、小红球代表的太阳三部分组成。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请同学们再看地球仪的底座上和公转轨道仪上都分别对应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名称,地球仪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个红点代表太阳直射点。

【出示投影2】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我们一起看投影。

第二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出示投影1】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呢?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现在我继续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桌前的仪器——地球公转轨道仪。它由地球仪、公转轨道、小红球代表的太阳三部分组成。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请同学们再看地球仪的底座上和公转轨道仪上都分别对应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名称,地球仪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个红点代表太阳直射点。

【出示投影2】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我们一起看投影。

第二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出示投影1】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

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现在我继续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桌前的仪器——地球公转轨道仪。它由地球仪、公转轨道、小红球代表的太阳三部分组成。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请同学们再看地球仪的底座上和公转轨道仪上都分别对应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名称,地球仪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个红点代表太阳直射点。

【出示投影2】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

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我们一起看投影。

第二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出示投影1】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现在我继续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桌前的仪器——地球公转轨道仪。它由地球仪、公转轨道、小红球代表的太阳三部分组成。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请同学们再看地球仪的底座上和公转轨道仪上都分别对应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名称,地球仪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个红点代表太阳直射点。

【出示投影2】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我们一起看投影。

第二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出示投影1】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

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现在我继续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桌前的仪器——地球公转轨道仪。它由地球仪、公转轨道、小红球代表的太阳三部分组成。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请同学们再看地球仪的底座上和公转轨道仪上都分别对应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名称,地球仪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个红点代表太阳直射点。

【出示投影2】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

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我们一起看投影。

第二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出示投影1】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xiaojie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运动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原因) 适和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原因) 液态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科学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科学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能够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要判断哪种假说是准确的,我们能够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实行圆周转动就能够产生。 二、人类理解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因为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周期为24个小时。 我们能够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答:地球是围绕着地轴实行转动的,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是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北极星的位置好象始终没有变化,其他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人们发现,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那些发亮的光环是星星们运行的轨迹。圆心附近的亮点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的位置并不是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六、地球在公转吗: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

《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参考优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的意义 “地球的运动”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地球和宇宙”方面的内容。“地球和宇宙”共包括地球的物质、地球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方面。前面几册已经出现过地球物质(水、土壤、空气、岩石、矿物等),也学习过天气变化,涉及到一些地表的变化(岩石风化引起的地貌变化),本单元指导学生研究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所引起的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地球在不停地运动,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和太阳系一起参与银河系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产生了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在不断探索这些奥秘。我们虽然不能看到地球的运动,但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昼夜和四季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本单元的编写思路就是从地球运动所引起的昼夜和四季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和发现昼夜和四季成因的过程,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精神和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已通过各种渠道对地球运动的知识有所了解,对昼夜和四季的形成也有他们自己的解释。但学生的认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科学课程有责任帮助小学生获得有关这方面的正确认识,促进他们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这不仅对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宣传科学、传播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说,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共有十课,除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的拓展,涉及到生物和环境的内容。其他九课的每个话题基本上都从地球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到“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教学重点放在“地球的自转”这方面,编排了1~7课,地球的公转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比较难以理解,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来判断哪种假说正确。 (1)实验计划: 研究的问题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我们的猜测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太阳的运动有关系。 实验材料小球一个、蜡烛一支(或电筒一个)、火柴、白纸、水彩笔 实验示意图 1 2 3 4 试验方法 1、用水彩笔 在小球表面点上 一个小红点。 2、地球(小 球)不动,太阳 (蜡烛)绕着小 球转动 3、观察小球 上小红点的明暗 变化。 1、用水彩笔 在小球表面点上 一个小红点。 2、太阳(蜡 烛)不动,地球 (小球)绕着蜡 烛转动。 3、观察小球 上小红点的明暗 变化。 1、用水彩笔在 小球表面点上一个 小红点。 2、太阳(蜡烛) 不动,地球(小球) 转动。 3、观察小球上 小红点的明暗变 化。 1、用水彩笔在小 球表面点上一个小红 点。 2、太阳(蜡烛) 不动,地球(小球) 绕着蜡烛转动。同时 转动小球。 3、观察小球上小 红点的明暗变化。 我们的发现 蜡烛转动一 圈,小球上的小 红点明暗交替一 次。 小球转动一 圈,小球上的小 红点明暗交替一 次。 小球每转动一 圈,小球上的小红 点明暗交替一次。 小球每转动一 圈,小球上的小红点 明暗交替一次。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太阳的运动有关系。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第二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着地球每天做一次圆周远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地球是球形,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24小时。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一种解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四种解释。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仍得寻找新的证据。 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传

教科版五下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作业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练习 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 一、填空: 1、地球是一个( )形的天体。 2、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 3、我们进行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属于( )实验。 二、我会选择: 1、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 太阳不动,球转绕着地太阳 C.地球自转 三、我会做: 1、小明在家用地球仪当做月球,用手电当做太阳照到地球上,如图,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不能,(阴影略) 第二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 ) 的理论;他认为(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2、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的理论,他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他认为(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二、我来回答::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和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的两种观点有哪些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转 一、填空: 1、摆的特点是( )。 2、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摆的实验证明了( 地球在自转 )。 3、( )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4、地球自转产生了( ) 二、我来回答: 1、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 一、填空:

1、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 )小时。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 )向( )。 3、我们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星体都是( )升( )落。 4、人们以( 地球经线 )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个时区,将通过( )的经线,定为 0 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 ),向西180度属于( )。经线每隔(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 5、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也就意味着越是( ) 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二、我会选择: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B )个时区。 A、12 B、24 C、36 3、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A)。 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4、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B)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三、我来思考: 1、小明就要到美国去旅行了,小明想,如果北京是中午,是12点,纽约就是晚上23点,你说在下面的地球仪上A、B两点,哪个点代表纽约和北京?请在()中填上北京或纽约。A 代表(北京)B代表(纽约) 2、写出图中北京、上海、重庆、拉萨、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5分)(1)上海(2)北京(3)重庆(4)拉萨(5)乌鲁木齐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的昼夜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提高发现及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发现生活中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激发地理探究心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日常现象及实验,推理、想象地球自转方向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式 本节利用拟人化手法虚拟了一个贯穿整体探究过程的情境――爱运动的“地球先生”。利用画外音的方式以“地球先生”的口气设疑并贯穿整节课,促使学生始终对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兴趣与关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 利用充气地球仪作为道具模拟地球自转,增强空间想象力。实验演示“昼夜更替”这一内容,因考虑到并不能完全保证在暗室中进行,故由教师参与拍摄微电影的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情境:地球先生出场(配乐:《非诚勿扰》男士出场曲)。 教师引导:你们了解这位先生哪些方面呢? 学生活动:回忆旧知。 2.新课教学 活动1:区分自转与公转 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这是我平时和我的几位兄弟一起做运动时的视频,你们能找到我吗?观察一下我不停地在做几种运动呢?” 【展示】Flash动画:太阳系各行星运动及地球自转、公转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思考、讨论、尝试描述并区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明确主题】“自转”运动 活动2:感受地球自转 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你们能感受到我在自转吗?” 【展示】Flash动画:太阳、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 学生活动:感受地球自转。 ①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吗?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③每组选择1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各组的想法。④4分钟后将本组想法与大家分享。 【补充】傅科摆运行的GIF动画及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观察傅科摆奇妙的运行轨迹,思考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共同总结: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地理现象感受“地球先生”的自转。 活动3:观察地球自转

1.3地球的运动答案版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地球 的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发生细微的变化,其速度也随之而变化 ) 1、试着解释一下课本 P 14读图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 186,冬半年的日数是 179天。造成这种日 数差异的原因是 什么?(你可以发现夏半年 7月8月都是大月31天,冬半 【合作探究】 1、请试着分别画出:南、北极俯视,赤道侧视的地球自转示意图 地球上的方向一定要学会画。地球的自转实质上就是纬线圈在不停地旋转,所以画法 就是:沿着平行于纬线圈(任何)作自西向东的箭头即可 速度 日期 位置 最慢 远日点 7月初 最快 近日点 1月初 年的2月正常年份只有28天)。 2、请问我们现在的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 ■7 ■ a. + 。如下图,请补上箭头。 南极俯视图 北极俯视图 赤道侧视图 地捕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3、请看课本P14图1.16试回答,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所旋转的角度)为什么约等于算过程图。(人站在地球上随着地球旋转一周 4 秒,速度=360° /24h,得出15° /h ): 15°每时,请写出计360度,采用恒星时大约用时23小时56分

(2)为什么除了南北极点其他任意地方角速度是相等的?(南北两个极点是个点,没有 位移。其他任意纬度圈都是一个圆圈, 随地球旋转一周都是 360 °,且用时都是24小时。)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地球赤道的 周长:约40000km ) (4) 为什么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最大,并向两极递减?(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向两极 纬线圈周长越来越小。) 【迁移应用】 读下图,回答⑴?(2)题。 (1)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 B. ②的线速度大于③ C. ①地位于⑤地的不同 D. ②地位于③地的正西方向 (2)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读 地球公转轨道图”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 ),完成下列问题。 (1) 在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A 、B 、C 、D 四点 中,近日点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海年 _______ 月初 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位于 ______ 点,每年 ____ 月初地球经过此点。 (3) A 、 B 、 C 、 D 四点中日地距离比较 ,由近到远的排 列依次 (4)A 、B 、C 、D 四点公转速度比较角速度、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依次是 ____________ 答案⑴略 (2) D 1 B 7 (3) D,A,C,B (4) D,A,C,B 【课堂检测】 1 ?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就线速度而言,高雄小于马尼拉;就角速度而言,高雄大于马尼拉 B. 高雄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 C. 南北极点线速度为零,但角速度最大 A .从图示N 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 ( )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A B D

4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 1 2.日心说发表300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 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会与摆的方向发生偏移,由于 3 4 5 由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 早西边晚。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 为标准,将地球分成 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每隔15 度为一个时 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 阳。 6 产生的现象。 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8、(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9、(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地轴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不会超过南极圈北极圈。 10 。

★★ 1 导致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 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变 化,形成四季。 (当阳光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被太阳斜射,处于冬季; 当阳光直射赤道的时候,赤道都处于夏季,南半球, 北半球分别处于春季和秋季。) 2 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地轴是倾斜的。 3 另一端一直照 不到太阳。因此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 两极正好相反。 4 围着太阳转,每24小时自转一周。著作《天体运行论》。 5.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 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 ★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 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太阳不动,地 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 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 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

2019年精选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练习第四十篇

2019年精选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练习第四十篇 第1题【单选题】 王小强同学分别在2015年的3月1日、4月1日、5月1日三个晚上的8点钟,在自家院子里观察星座,发现同一个星座的位置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自东向西移动,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地心说”示意图中,( )处于宇宙的中心。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一艘船于2007年12月31日12时从西12区进入东12区是( ) A、2007年12月31日2时 B、2007年12月31日13时 C、2008年1月1日12时

D、2008年1月1日13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地球转动时,地轴时钟倾斜着指向( )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一事实能够说明的观点是(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个区时。 A、12 B、24 C、36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其他星星围绕着北极星在逆时针的运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五年级下科学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学生姓名年级科目 日期时间段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复习地球自转公转基础知识,对于薄弱知识点进行强化 教学重点、 难点考点 分析 自然现象与地球运动的联系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 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练习 一、填空: 1.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旋转;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

地球的运动_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公开课教案

地球的运动_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xxx 时间xxx 教学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意义(一) 教学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及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的产生及规律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识别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答案方向――自西向东(正视地球);逆时针(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或顺时针(南极上空俯视地球)。 周期――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24小时(太阳日) 地球作为天体的属性。

答案是行星,不发光、不透明的球状天体 三、开始新课 (一)昼夜交替 (学生看课件图像,说出所能看到的景象。) 昼夜的产生不发光、不透明的球状天体, 晨昏线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一个圈。 (1)晨昏线的特点 ①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②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永远平分赤道。 (2)晨昏线判读

判读技巧按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线是晨线,由昼入夜的线是昏线。或东侧为昼,西侧为夜的线是晨线,东侧为夜,西侧为昼的线是昏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仰角 太阳高度角的范围0°≤h ≥90° 直射点太阳高度h=9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h=0° 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情况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昼夜交替

五年级下册科学专题复习三 地球的运动教科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来判断哪种假说正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第二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 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着地球每天做一次圆周远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 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地球是球形,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24小时。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一种解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四种解释。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仍得寻找新的证据。 第三课 证明地球在自传 1、实验研究摆的特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他将一个摆长60多米、钟27千克的铁球摆锤悬挂在一个高高的圆顶大厦里,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上刻度盘。摆摆动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地理实践力) 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 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综合思维)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A B C (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自转周期 名称长度参照物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24小时太阳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15°每时。 (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特别提醒] 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公转周期——1年 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特点 回归年太阳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恒星年其他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公转速度 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 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 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 [特别提醒]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故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 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一章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自转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金华十校联考)图示照片是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若O是北极星,则P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 C.顺时针D.逆时针 解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即向北极星方向看,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答案:D 2.(2016·北京101中学测试)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 C.都是向低纬飞行D.都是向高纬飞行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故A项正确。 答案:A (2016·岳阳一中检测)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A.7时B.9时

C.12时D.21时 4.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8时B.10时 C.18时D.22时 解析:第3题,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新的一天从90°W开始,即西六区区时为0时,则①地(45°E,东三区)区时为9时。第4题,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应是北半球的夏季,向北昼长增加,则图示晨昏线是昏线,与赤道交于60°E,则60°E为18时,北京时间为22时。 答案:3.B 4.D (2016·天津南开模拟)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回答5~6题。 5.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6.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按日期作调整 解析:第5题,夏至日太阳日出于东北方、正午在正南方、日落于西北方,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则影子由西南—晷针正下方—东南移动,故D项正确。第6题,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90°-当地纬度;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移到上

科学地球的运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一、填空: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动 方式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或逆时针)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年 特点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 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 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地轴倾斜】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开始学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 说”的理论;详见书本P75 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详见 书本P76),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 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 论》。 证明人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 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 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 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带来的现象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 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 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 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 晚。【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 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3、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4、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5、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6、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7、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8、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9、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赤道地区不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10、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11、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二、问答题: 1、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异同?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P76)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

五年级科学 地球的运动教案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标】: 1、对昼夜 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5、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 的解释。【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教学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 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二、提出问题: 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 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 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三、实验探究:1、演示实验:(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 的一面呢?(黑夜)。(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 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讨论: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四、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目标】: 1、知道“地心说”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标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比较多。教材以“地球的运动”为标题。先讲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并设计活动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对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是从地球自转与时差和地球公转与季节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的划分,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而教材对较难理解的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一地理意义则不作介绍。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也可以先把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讲完,再讲公转的知识。 第15页的活动目的既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的归纳和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设计比较项目、如何分析比较结果等。 “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教学中的难点,说明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图1.14中的“三颗恒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恒星;而太阳距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要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并要明确晨、昏线上的地点分别正处于日出、日落时刻,其太阳高度为0°,并明确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等。在讲授计算方法之后,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进行教学,如宾馆大堂墙壁上反映世界主要城市时间的挂钟、打国际长途电话给亲友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乘坐国际航班到达目的地要“倒时差”等,一方面提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差异,可以从180°经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上时间最晚和最早的地方,并结合例子(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后发现航海日记少了一天的记录)来说明。至于“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在本章不必涉及,留待第二章学习。 “黄赤交角”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以从“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掌握它的概念:“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度26分,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度。“三个基本不变”是指地球在运动90分,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33度66角为 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度26分;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两个变”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黄赤交角在确定太阳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等方面的意义,结合第20页的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