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向阳性

植物的向阳性
植物的向阳性

植物的向阳性

“太阳就像一块磁铁,把地球牢牢地吸引住了,永远不会偏离它的轨道。奇怪的是,小草为什么也向着太阳生长呢?难道,小草也像一块铁石,被太阳这块磁铁吸引住了吗?难道,小草是太阳的女儿,在和太阳玩捉迷藏吗?难道,小草是要吸收太阳的营养才能生长吗?还是小草要充分地吸收太阳光呢?还是全都不对?这些疑惑,驱使着我想要迫不及待地解开这个谜团。“在几个月前,这段话里可以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好像蛮好玩的啊,那就试试看吧~再找一个人吧,就这样,开学的几周中,我们开始了探索科学的道路

植物是否有向阳性呢?我们是否可以解决这个在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呢?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否是科学的呢?我们的植物是否会成活呢?一切的疑问,都得看看实验的结果啊~!

说行动就行动,实验开始!

我们从花鸟市场上购买了两株幼苗,放在了能被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植物的身后,我们又放了一台日光灯,看看植物是向太阳的方向生长呢,还是向日光灯的方向生长。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它们也很慷慨地告诉我们其中的科学道理。还有了下面的表格

日期天气植物的生长变化

1~2周晴天数较多叶子向窗外生长了0.5cm

2~3周晴天数较多叶子向窗外生长了0.4cm

3~4周晴天数3天叶子向窗外生长了0.2cm

4~5周晴天数较多叶子向窗外生长了0.4cm

5~6周晴天数3天叶子向窗外生长了0.2cm

后来我们又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将两株植物分别放到两个箱子里面.箱子一个单侧透光,一个不透光.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会发现在单侧透光的箱子里面的植物向单侧光的方向生长.后来我们发现光照使植物芽尖端的生长激素向背光的一侧移动.使背光的一侧生长较快,出现向阳的现象.

对着实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植物是向着太阳生长的!!!但是我们心中又出现了一丝丝的疑惑.植物为什么要像着阳光生长呢?为此,我们特地查了一下百度和问了一下网络上的网友们,他们也很热心的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植物向阳性是:光照使植物芽尖端的生长激素向背光的一侧移动.使背光的一侧生长较快,出现向阳的现象.向阳性是植物生存的需要.植物对阳光产生反应,主要是因为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种反应被定义为向光性,这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所有植物都努力寻求阳光。它们可能通过攀缘大的树木得到阳关或是沿着地表生长到开阔地带,以得到充足的阳光。阳光越充足,植物生长得越好。向化性是植物的向性运动之一,是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引起的生长反应。植物根的生长就有向化性。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多的地方生长。深层施肥就是它的目的的一种,就是为了使作物根向土壤深层生长,以吸收更多的肥料。根的向水性也是一种向化性。当土壤干燥而水分分布不均时,根总是趋向潮湿的地方生长,干旱土壤中根系能向土壤深处伸展,其原因是土壤深处的含水量较表土高。香蕉、竹子等

以肥引芽,也是利用了根和地下茎在水肥充足的地方生长较为旺盛的这个生长特点。此外,高等植物花粉管的生长也表现出向化性。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受到胚珠细胞分泌物(如退化助细胞释放的Ca2+)的诱导,就能顺利地进入胚囊。虽然听得晕里晕乎的,但还是知道一件事情这是植物的一种本能,因为大家都知道植物要阳光,需要光合作用,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所以植物就向着太阳光生长了。

但是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是所有的植物都有向阳性吗?好像是的哦,可这又太绝对了,这世界上绝对的是是很少的,跟何况是神秘的科学大世界呢。所以应该是有什么植物没有具备向阳性的,可是不具有向阳性的那又是什么植物呢?好吧,只好再次请教这个几乎万能的网络了,毕竟我们真的想不出来有什么植物是不向阳的。

我们所得到的答案是出乎意料的,因为所有的植物都有向阳性?!!原来时间上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向阳性啊,

那么太阳对我们是万分重要了。没有了太阳后果可想而知啊。我们也清楚地明白了植物的向阳性的有关作用,而这一切也感谢为我们解答的热心网友们!

虽然我们也运用了电脑等科技来帮助我们进行试验,但我们成功的实现了不靠书本自行研究,也算是很大的进步了哦!!而且在本

次的试验二中的问题:植物是否有向阳性呢?我们是否可以解决这个在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呢?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否是科学的呢?我们的植物是否会成活呢?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是值得骄傲的这次的结果以及实验虽然是生活中的一点小事情,上网查查都知道的,但是我们更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说明这次的实验的成果。眼见为实啊,而且,不迷信权威、挑战权威是好事,如果,在我们这个社会也有像我们一样的青少年存在。我们想,在10——20年后的将来,诺贝尔奖将会我们中国流行!我想,科学靠你我他,祖国的科技也会有我们青少年的一份力。我们坚信,所以,我们可以成功!

杨天心缪莹莹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学专业用) 王海光编 二零一一年

前言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 2011年8月

实验课注意事项 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 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 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遇到仪器 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图形中各部分名称一律用虚线引出标注在图形右侧,图名写在图形下方,并在图名下面注明放大倍数。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将所用仪器或材料整理好放在适当的位置,如有需要, 应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7.轮流值日,保持实验室整洁。

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3 英文名称:General PhytopathologyⅠ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课程的目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害防治原理及防治方法、病害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它既是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对农业有巨大实践意义的应用科学。 (1)通过本课程的本学期教学环节,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要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掌握植物病原真菌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特点;了解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真菌之间的互作关系,病原物真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反应。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了解病原物的鉴定程式,着重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原则和鉴定方法,植物病害一般诊断方法;掌握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方法,掌握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显微计测、显微描绘与显微摄影技术。 4.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4 5.建议先修课程 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园艺学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原理(第二版).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版).许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普通植物病理学.谢联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 (3)普通真菌学.邢来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Plant Pathology (5 ed).Agrios, G. N..Academic Press.2005 7.教学方法与手段 (1)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尽可能采用英汉双语进行课堂授课 8.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考试成绩占70%,期末闭卷考试,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拉丁文、识图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2)实验成绩占30%,根据实验完成情况评分 9.课外自学要求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 学号:2011 年级专业班级:11植物保护安检1班 2013年10月

目录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 1 实习地点概述 (1) 2 农作物病害采集及鉴定统计 (2) 豆科作物病害 (2) 水稻病害 (4) 旱粮作物病害 (4) 香蕉病害 (6) 其他果树病害 (8) 茄科和葫芦科病害 (9) 油料作物病害 (14) 甘蔗病害 (14) 花卉病害 (16) 蔬菜病害 (20) 其他病害 (25) 发病症状 (26) 3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37) 四收获与体会 (40) 五问题与建议 (41) 六主要参考文献 (41)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巩固《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进一步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特别是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技能; 3、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镜检等,学会诊断本地区主要植物病害,学会病害调查的基本方法;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农作物病害标本采集与鉴定 以组为单位采集、鉴定和制作一定数量的病害标本,然后进行病害标本室内处理:症状识别、显微镜检、病原鉴定。 2. 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对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田间发生与为害程度进行调查,掌握田间调查取样方法、取样方式、取样数量和取样单位等,并实地进行病害发生情况及为程度调查,详细记载相关数据,认真进行分析、总结。 3. 实习总结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结束后,要求以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实习总结报告。每位同学按实习报告规定格式撰写、提交实习报告、综合性实验报告各一份,主要内容包括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工作成绩、收获、建议及意见。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实习地点概述 ①东莞香蕉蔬菜研究所:香蕉、茄子、豆角、玉米等。 ②增城宁西教学科研基地:玉米、水稻、火龙果、各种瓜类等。 ③广州太和镇大田:驳骨丹、双带剑兰、糖胶树、木棉、蜘蛛兰等。 ④广州市桥钟村农场:生菜、白菜、姜、花生、葱等。 ⑤学校农场:玉米、水稻、菜心、甘蓝、甘蔗、辣椒、甘薯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 学号:2011 年级专业班级:11植物保护安检1班 2013年10月

目录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 1 实习地点概述 (1) 2 农作物病害采集及鉴定统计 (2) 豆科作物病害 (2) 水稻病害 (4) 旱粮作物病害 (4) 香蕉病害 (6) 其他果树病害 (8) 茄科和葫芦科病害 (9) 油料作物病害 (14) 甘蔗病害 (14) 花卉病害 (16) 蔬菜病害 (20) 其他病害 (25) 发病症状 (26) 3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37) 四收获与体会 (40) 五问题与建议 (41) 六主要参考文献 (41)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巩固《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进一步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特别是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技能; 3、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镜检等,学会诊断本地区主要植物病害,学会病害调查的基本方法;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农作物病害标本采集与鉴定 以组为单位采集、鉴定和制作一定数量的病害标本,然后进行病害标本室内处理:症状识别、显微镜检、病原鉴定。 2. 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对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田间发生与为害程度进行调查,掌握田间调查取样方法、取样方式、取样数量和取样单位等,并实地进行病害发生情况及为程度调查,详细记载相关数据,认真进行分析、总结。 3. 实习总结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结束后,要求以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实习总结报告。每位同学按实习报告规定格式撰写、提交实习报告、综合性实验报告各一份,主要内容包括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工作成绩、收获、建议及意见。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实习地点概述 ①东莞香蕉蔬菜研究所:香蕉、茄子、豆角、玉米等。 ②增城宁西教学科研基地:玉米、水稻、火龙果、各种瓜类等。 ③广州太和镇大田:驳骨丹、双带剑兰、糖胶树、木棉、蜘蛛兰等。 ④广州市桥钟村农场:生菜、白菜、姜、花生、葱等。 ⑤学校农场:玉米、水稻、菜心、甘蓝、甘蔗、辣椒、甘薯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理论上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主要农作物病害的发病规律,提出相应的防病控病措施;实践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症状,辨别常见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鉴定植物病害的常用技术与方法,提高实际诊断植物病害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水稻病害(4学时) 第一节稻瘟病(1学时) 第二节水稻纹枯病(1学时) 第三节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学时) 第四节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恶苗病和稻曲病(1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水稻三大病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水稻重要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植物病害症状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三者互作的结果。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水稻病害的总体发生情况和分布危害情况。理解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和发病严重程度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重点掌握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章麦类作物病害(4学时) 第一节小麦赤霉病(1学时) 第二节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1学时) 第三节小麦锈病(1学时) 第四节小麦黑穗病和小麦全蚀病(1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小麦三大病害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以及小麦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和三种锈病的侵染循环特点及药剂防治适期。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小麦病害总体发生情况,及小麦一般病害的典型症状和病原物。理解小麦三大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掌握小麦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章杂粮病害(2学时) 第一节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0.5学时) 第二节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丝黑穗病(0.5学时) 第三节甘薯黑斑病(0.5学时) 第四节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病毒病(0.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以及甘薯黑斑病等重要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理论上分析和解释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突然发生流行的原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玉米和甘薯一般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理解和掌握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以及甘薯黑斑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四章棉花病害(2学时) 第一节苗期病害(0.5学时) 第二节棉花枯萎病(0.5学时)

病原物分离培养实验报告讲解

普通植物病理学 题目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农学院 年级专业植物保护201201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

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植物保护 指导教师 【摘要】本实验主要通过用对十大功劳炭疽病病菌的分离和在PDA培养基中对炭疽病菌消毒后做无菌培养然后转移到斜面培养的实验过程观察炭疽病菌的生长情况,了解分离与纯化病原物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并掌握培养基的制作和无菌操作技术。 【关键字】分离培养;纯化;PDA培养基;灭菌;斜面试管培养基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是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如发现一种不熟悉的或新的病害时,就应按柯赫氏法则的四个步骤来完成诊断与鉴定。诊断是从症状等表型特征来判断其病因,确定病害种类。鉴定则是将病原物的种类和病害种类同已知种类比较异同,确定其科学名称或分类上的地位。有些病害特征明显,可直接诊断或鉴定,如霜霉病或秆锈病。但在许多场合难以鉴定病原物的属、种。如花叶症状易于识别,要判断由何种病原物引起,就必须经详细鉴定比较后才能确定。柯赫氏法则表述为:“(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相同”【1】。 如果进行了上述四步鉴定工作得到确实的证据,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即为其病原物。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材料 十大功劳炭疽病病害部位、PDA培养基(自制) 1.1.2试验试剂及仪器 超净工作台、培养箱、培养皿、试管、接种铲、接种针、70%酒精、0.1升汞、电炉等 1.2方法(大田苗圃鉴定) 1.2.1培养基的配制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病害症状观察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进行症状的观察,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在田间,观察田间作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一部分在室内,观察室内所提供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通过实验,使同学们认识植物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初步掌握正确地描述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子实体显露可分为病状与病征两种。本实验主要进行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 (一)病状类型 病状就是在植物病部所看到的不正常的状态。通常分为五种类型。 1.变色植物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主要表现有: (1)褪绿或黄化:褪绿和黄化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如小麦黄矮病、植物的缺铁、缺氮等。 (2)花叶与班驳:如烟草花叶病、菜豆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等。 (3)变红色或紫色:如玉米或谷子红叶病、植物缺铁等。 2.坏死是由于感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 (1)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如玉米大、小斑病、烟草赤星病、白菜黑斑病等。 (2)枯死:芽、叶、枝、花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 (3)穿孔、落叶和落果:在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是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

如桃细菌性穿孔病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感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4)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受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如柑桔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等。 (5)溃疡: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多见与木本植物的枝干上的溃疡症状。如杨树溃疡病、柑桔溃疡病、番茄溃疡病等。 (6)猝倒和立枯:大多发生在各种植物的苗期,幼苗的茎基或根冠组织坏死,地上部萎蔫以致死亡,如番茄立枯病、瓜苗猝倒病等。 3.萎蔫植物整株或部分枝叶萎垂死亡,病株茎、根常见维管束组织变黑、变褐;如植株迅速萎蔫死亡,而叶片仍保持绿色的成为青枯。引起植物萎蔫的原因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两种。如瓜类枯萎病、棉花黄萎病、茄科植物青枯病等。 4.腐烂是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根据症状及失水快慢有分为干腐和湿腐。如玉米干腐病、苹果腐烂病、甘薯茎线虫病都是干腐的症状;湿腐如大白菜软腐病、柑桔贮藏期青霉病、甘薯根霉软腐病。 5.畸形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植物病害的畸形症状很多,常见的有: (1)徒长:如水稻恶苗病。 (2)矮化、矮缩和丛生:矮化湿植株各个器官的长度成比例变短或缩小,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如玉米矮化病。矮缩则主要是节间缩短茎叶簇生在一起,如水稻矮缩病、小麦黄矮病等。丛生是枝条或根异常地增多,导致丛枝或丛根,如枣疯病、泡桐从枝病和小麦丛矮病。 (3)瘤肿:病部的细胞或组织因受病原物的刺激而增生或增大,呈现出瘤肿,如桃树根癌病、烟草根结线虫病等。 (4)卷叶:叶片卷曲与皱缩,有时病叶变厚、变硬,严重时呈卷筒状,如马铃薯卷叶病和蚕豆黄化卷叶病。 (5)蕨叶:叶片发育不良,叶片变成丝状、线状或蕨叶状,如番茄蕨叶病。双子叶植物受2,4-D 的药害也常变成蕨叶状。 (6)花器叶片化:正常的花器变成叶片状结构,使植物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如玉米霜霉病。 (二)病征类型病征是指在植物病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的结构。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征,对诊断病害很有帮助。病征显著的病害有: 1、绵腐病:受病部位长出放射状的白色丝状物的病征。病害有瓜类绵腐病、水稻绵腐病等。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11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1班 #### ¥¥¥¥¥¥¥¥¥¥

一、实习目的 通过两周的课程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分析实践问题,学会灵活运用课程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使对知识的掌握上一个台阶。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掌握课程实践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专业基本操作和实践技能, 主要包括: 病害标本采集方法、病害调查方法、病害田间诊断方法、不同病原类型(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田间识别和症状观察、培养基制备、病原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线虫的分离和形态观察、病原真菌的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病害鉴定技术、植物病害过塑标本和镜框标本制作法等。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 (四)植物病害过塑标本的制作 (五) 线虫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 标本采集 1、外出实习地点 (1)华农大农场 (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 (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 2、采集方式与标本采集要求 (1)直接从病害植株以手、刀、剪刀提取病样。 (2)症状应具有典型性。标本应有典型的病状和病症,最好有不同阶段和不 同部位的症状。这样才能使标本起到帮助人们正确识别病害的作用。 (3)真菌病害标本应采集有子实体的。对于真菌病害来说,鉴定病原物是正 确诊断病害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要求真菌病害标本必须有病菌的子实体。 (4)每种标本上的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如果一份标本上同时有几种病害, 就会混淆视线,影响鉴定,这样就没有适用价值。 (5)采集时应进行必要的记载,以辅助标本不足。记载的内容应包括:寄主 名称、发病情况、环境条件、以及采集日期、地点、采集人姓名等。 (6)寄主的鉴定也很重要,有些病害如锈病,不知道寄主是无法鉴定的。对 于不认识的寄主植物。应将寄主鉴定所必需的部分,如枝、叶、花及果实等部分都采集齐全。 (7)适于干制的标本,应随采随压于标本夹中,尤其容易干燥卷缩的标本如 水稻、小麦的叶片,最好立即夹在厚书本中,否则叶片失水卷缩后无法展平。 (8)柔软多汁或腐烂的标本,应用纸袋或标本纸包好,然后置于标本箱中, 以免污染和挤坏标本,妨碍鉴定。 (10)黑白粉病、锈病、霜霉类标本等由于病菌孢子极易散落,所以采集时应 用纸袋或标本纸包好后,再置于采集夹中或采集箱中,以免混杂妨碍鉴定。

3-《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园艺植物病害症状及各类病原物形态观察 设施园艺:14114-1,2 试验课指导教师:刘丽萍 上课时间:第12周 学时:4学时 一、实验目的:识别园艺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掌握真菌、细菌、线虫、病毒及寄生性种子 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植物病害症状观察及描述、病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的显微观察及徒 手切片制作。 三、实验材料及内容: 1、观察植物病害症状的盒装标本: 白菜黑斑病、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叶霉病、茄子褐纹病、马铃薯晚疫病、人参灰霉病、寒菊白粉病、瓜类白粉病、瓜类炭疽病、梨锈病、人参菌核病、葡萄 黑痘病、桃缩叶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苹果花叶病毒病、黄瓜病毒病、番茄蕨叶 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大豆孢囊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甘薯根结线虫病、大豆 菟丝子、向日葵列当。 2、病原物形态特征显微观察的病原玻片或徒手切片: 真菌的营养体:无隔菌丝、有隔菌丝、菌核。 真菌的繁殖体:厚垣孢子(稻曲菌)、分生孢子(人参灰霉菌或人参锈腐病菌)、分 生孢子梗(黄瓜霜霉菌)、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 有性孢子:接合孢子、孢子囊(苋菜白锈病菌)、担孢子(蘑菇切片)。 子囊果的类型:闭囊壳(丁香白粉菌)。 细菌的喷雾: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或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线虫的形态:水稻籽粒中的线虫活体(水稻干尖线虫病)、小麦粒线虫、大豆胞囊 线虫。 四、实验方法:徒手切片制作、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法。 五、实验报告要求: 列表写出病害名称、病状及病症。绘制显微观察的病原物形态图。 六、考核方式:每次实验报告5分,主要根据学生实验课的态度、动手能力、实验结果及绘 图的质量综合评定。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教科书:李怀方、刘凤权、郭小密.园艺植物病理学.第1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徐志刚主编. 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21002 学时24 学分1.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配合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内容,以病原菌的观察鉴定为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主要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特征,使学生掌握各类病原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并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各类常见植物病原生物(包括菌物、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的形态特征,能够对造成植物病害的病原物进行准确鉴定,了解生产中经常发生的植物病害种类;另外,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等一系列实验,掌握植物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并验证柯赫氏法则,用实践检验植物病理学的原理。 三、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配合普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教学,从实践中了解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的植物病害种类和症状,认识植物致病病原的形态,致病症状表现,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学好其他的病理学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要求学生掌握常见重要致病原生动物界 Protozoa根肿菌门 Plasmodiophoromycota茸鞭生物界 Chromist 卵菌门 Oomycota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接合菌门 Zygomycota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Mitosporic fungi)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了解植物病原线虫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及所造成的危害症状;学习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方法和菌体及鞭毛染色方法;掌握植物病毒的接种方法和常规鉴定方法,认识常见寄生性种子植物。学习培养基的制作,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孢子萌发实验,然后进行接种实验,最终验证和深刻认识柯赫氏法则。 四、考核方式及办法 笔试,结合动手能力测试。 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处社。 《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孙广宇,宗兆锋主编,中国农业出处社。 六、适用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