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练习含答案

光合作用练习含答案
光合作用练习含答案

光合作用习题

1、叶绿体主要吸收( )

A. 红橙光和蓝紫光

B. 蓝紫光

C. 红橙光

D. 绿光

2、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O2的部位是( )

A. 类囊体薄膜

B. 叶绿体基质

C. 叶绿体内膜

D. 叶绿体基粒和基质

3、下列物质中属于光反应产物的是( )

A.葡萄糖

B.C3

C.ADP

D.ATP

4、为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在研磨叶片时加少许CaCO3的作用是()

A.调节pH,加速叶绿素分解B.使绿叶充分研磨

C.调节pH,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D.利用四种色素的分开

5、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

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C.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叶绿体、线粒体中都能合成ATP

B.在光反应、暗反应中都能合成ATP

C.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中都能合成ATP

D.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合成ATP

7、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几个步骤,它们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

①CO2的固定②释放O2 ③叶绿素吸收光能

④H2O的分解⑤C3被还原

A.③②④①⑤

B.③④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⑤①

8、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酸)→糖类(醛) B.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C.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D.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9、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糖类这两个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于

A.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和光能 B.都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 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

10、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能够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A.[H]和ATP B. [H]和CO2 C.H2O和O2 D.O2和C3化合物

11、生长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强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

A.光反应 B.暗反应 C.细胞呼吸 D.温度

12、近年来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逐渐增大,地表紫外线照射量增加。紫外线为高能量光线,在生物体内易激发超氧化物形成,致使脂质氧化而破坏其功能。据此分析,植物短暂暴露在高紫外线条件下,光合作用能力立即明显受到抑制的原因主要是

A.光合作用酶受到破坏 B.囊状膜受到破坏 C.暗反应受抑制D.DNA受到破坏

13、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14、下列物质中,暗反应阶段所必需的是()

15、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16、下列哪种条件下载培番茄,对增产有利?

A、日温 15℃、夜温 26℃

B、日温 26℃、夜温 15℃

C、昼夜恒温 26℃

D、昼夜恒温 15℃

17、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个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①②过程中都产和ATP

C.③过程消耗ATP和 D.④过程产生的C3为丙酮酸

18、在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不需要酶参与的是()

A.O2进出细胞 B.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C.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 D.光反应阶段

19、如果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个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那么,这个CO2分子穿过的生物膜的层数和磷脂分子层至少是()

A.4层8层B. 6层 6层C.6层 12层 D. 3层 6层

20、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和②表示相应生理活动中的相应阶段,③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阶段为,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

(2)图中②表示的阶段为,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

(3)图中③表示的生理活动为,该过程中产生的CO2是在第阶段形成的.

(4)③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阶段,该阶段发生在.

(5)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需要吸收能量,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反应相联系.

21、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示内容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与暗反应是相互联系的,光反应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

了填图中的序号).

(2)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的关闭,光合作用的原料供应不足,导致暗反应中含量降低,最终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3)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应,以降低农作物的

(4)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

是.

(5)请写出图中③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

4、C

5、D

6、B

7、B

8、A

9、C

10、A

11、A

12、B

13、D

14、C

15、【解析】选B。

16、B

17、D

18、AB

19、C

二、填空题

20、(1)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或叶绿体基粒(2)暗反应叶绿体基质

(3)有氧呼吸二或II

(4)三或III 线粒体内膜

(5)水解合成

21、(1)②③

(2)C3

(3)降低呼吸作用

(4)胡萝卜素

(5)A﹣P~P~P

第三章--光合作用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 光合作用 2. 光合强速率 3. 原初反应 4. 光合电子传递链 5. PQ穿梭 6. 同化力 7. 光呼吸 8. 荧光现象 9. 磷光现象 10. 光饱和点 11. 光饱和现象 12. 光补偿点 13. 光能利用率 14. 二氧化碳饱和点 15. 二氧化碳补偿点 16. 光合作用单位 17. 作用中心色素 18. 聚光色素 19. 希尔反应 20. 光合磷酸化 21. 光系统 22. 红降现象 23. 双增益效应 24. C3植物 25. C4植物 26. 量子产额 27. 量子需要量 28. 光合作用‘午睡’现象 三、填空题 1. 光合色素按照功能不同分类为和。 2. 光合作用的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3. 光合作用C3途径CO2的受体是,C4途径的CO2的受体是。 4. 光合作用单位由和两大部分构成。 5. PSI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处电子受体是。 6. PSII的原初电子受体是,最终电子供体是。 7. 光合放氧蛋白质复合体又称为,有种存在状态。 8. C3植物的卡尔文循环在叶片的细胞中进行,C4植物的C3途径是在叶片的细胞中进行。 9. 在卡尔文循环中,每形成1摩尔六碳糖需要摩尔ATP,摩尔NADPH+H+。 10.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有、、、和。

11. 光合作用的三大步聚包括、和。 12. 光合作用的色素有、和。 13.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的中进行,而暗反应是在进行。14.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色,在反射光下呈色。 15. 光合作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中被氧化的物质是,被还原的物质时是。 16. 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的作用。 17. 叶绿素吸收光谱有光区和光区两个最强吸收区。 18. 光合作用CO2同化过程包括、、三个大的步骤。 19.根据光合途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三种类别。 20. 尔文循环按反应性质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 21. 在光合作用中,合成淀粉的场所是,合成蔗糖的场所是。 22. 光合作用中被称为同化力的物质是和。 23. 卡尔文循环中的CO2的受体是,最初产物是,催化羧化反应的酶是。 24. 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和等三种细胞器中进行的。 25. 农作物中主要的C3植物有、、等。 26. 农作物中C4植物有、、等。 27. 光合磷酸化的途径有、和三种类型,占主导地位的途径是。 28.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分子比例为。 29. 在光合放氧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和。 30. 原初反应是将能转变为能。 31. 量子产额的倒数称为,即光合作用中释放1分子氧和还原1分子二氧化碳所需吸收的。 32. 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和等四类蛋白复合体。 33. 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分子,它不仅能捕获光能,还具有光化学活性,能将能转换成能。 34.根据释放一分子O2和同化一分子CO2,确定光合单位包含个色素分子;根据吸收一个光量子,光合单位应包含。根据传递一个电子,光合单位应包含个色素分子数。 35. 叶绿体是由被膜、、和三部分组成。 36. 类囊体可分为类囊体和类囊体二类。 37. 当叶绿素卟啉环中的被H+所置换后,即形成褐色的去叶绿素,若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鲜绿的代叶绿素。 38. 叶绿体的ATP酶由两个蛋白复合体组成:一个是突出于膜表面的亲水性的;另一个是埋置于膜中的疏水性的,后者是转移的主要通道。 39. C4植物的光合细胞有细胞和细胞两类。 40. 当环境中CO2浓度增高,植物的光补偿点,当温度升高时,光补偿点。 41. 按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每传递4个电子,分解分子H2O,释放1分子O2,需要吸收8个光量子,量子产额为。 二、选择题 1. PSⅡ的中心色素分子是: A.叶绿素a680 B.叶绿素b680 C.叶绿素a700 D.叶绿素b700 2.叶绿素卟啉环的中心原子是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习题课

一、判断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金属中典型的空间点阵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 2、位错滑移时,作用在位错线上的力F的方向永远垂直于位错线并指向滑移面上的未滑移区。 3、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间隙固溶体则不能。 4、金属结晶时,原子从液相无序排列到固相有序排列,使体系熵值减小,因此是一个自发过程。 5、固溶体凝固形核的必要条件同样是ΔG<0、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 6三元相图垂直截面的两相区内不适用杠杆定律。 7物质的扩散方向总是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8塑性变形时,滑移面总是晶体的密排面,滑移方向也总是密排方向。 9.晶格常数是晶胞中两相邻原子的中心距。 10.具有软取向的滑移系比较容易滑移,是因为外力在在该滑移系具有较大的分切应力值。11.面心立方金属的滑移面是{110}滑移方向是〈111〉。 12.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溶质原子被吸附在位错附近,降低了位错的易动性。13.经热加工后的金属性能比铸态的好。 14.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是铁素体和二次渗碳体。 15.固溶体合金结晶的过程中,结晶出的固相成份和液相成份不同,故必然产生晶内偏析。16.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经回复退火可使其性能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17.非匀质形核时液体内部已有的固态质点即是非均匀形核的晶核。 18.目前工业生产中一切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都是旨在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 19、铁素体是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不高,塑性、韧性很好。 20、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都有12个滑移系,在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塑性也相同。 21、珠光体是铁与碳的化合物,所以强度、硬度比铁素体高而塑性比铁素体差。 22、金属结晶时,晶粒大小与过冷度有很大的关系。过冷度大,晶粒越细。 23、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时,结晶出的固相成分总是和剩余液相不同,但结晶后固溶体成分是均匀的。 24、面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74,体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68,因此碳在γ-Fe(面心立方)中的溶解度比在α-Fe(体心立方)的小。 25、实际金属总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但同一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为一个恒定值,它与冷却速度无关。 26、金属的临界分切应力是由金属本身决定的,与外力无关。 27、一根曲折的位错线不可能是纯位错。 28、适当的再结晶退火,可以获得细小的均匀的晶粒,因此可以利用再结晶退火使得铸锭的组织细化。 29、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再结晶以上温度加热时将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过程。 30、临界变形程度是指金属在临界分切应力下发生变形的程度。 31、无限固溶体一定是置换固溶体。 32、金属在冷变形后可形成带状组织。 33、金属铅在室温下进行塑性成型属于冷加工,金属钨在1000℃下进行塑性变形属于热加工。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 1.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 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2.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 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2 6.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 条件,这些条件是() 稀溶液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8.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光合作用发现历史

光合作用发现历史资料整理 一、传统史料---光合作用反应式的发现 1.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完全依靠于土壤。 2. 1648年,一位荷兰科学家范·赫尔蒙特对此产生了怀疑,于是他设计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虽然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但从此拉开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史。赫尔蒙特把90千克的土壤放在花盆中,然后种上2千克重的柳树,并经常浇水,5年过去了,柳树长到76千克重,而花盆中的土壤只少了60克。 3.早在1637年,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论气》一文中,已注意到空气和植物的关系,提出“人所食物皆为气所化,故复于气耳”。可惜因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未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精辟的论断。直到1727年,英国植物学家斯蒂芬·黑尔斯才提出植物生长时主要以空气为营养的观点。而最先用实验方法证明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养分的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利。在1771年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4.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恩豪斯(Jan Ingenhousz)进一步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而其他所有器官即使在白天也会使空气变坏。这些实验结果为后来人们认识植物绿色部分和光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奠定了基础。 5.1872年,科学家塞尼比尔(J.Senebier)如何做实验证明光和CO2的必要性。 6.1804年,瑞士学者德·索苏尔研究了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放出的氧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发现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和释放出的氧的总量,远远超过它们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由于实验中只使用植物、空气和水,别无他物,因此,他断定植物在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不仅需要二氧化碳,水也必然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他认为是CO 2 O乃是植物体有机物之来源。此结论不仅证实了海尔蒙脱关于柳树生长过程中合成植物和H 2 体的物质主要来自水的推论,而且把人们对光合作用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德·索叙尔实验告诉我们,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最新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精选(附答案)汇总

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1. (Ⅰ)(4分)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图中L点植物制造有机物(以葡萄糖为例)的速率为 mg/h。若将C02浓度适当提高,则L点向移动。 (II)(12分)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若D 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内、外)。(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1 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 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1. (16分)(Ⅰ)30mg/h 右上 (II)(1)逐渐减小<(2) ATP和NADPH(只写一个不得分)外 (3)<(4) 9mg/h

2.右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在▲点时光合作 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较低、相等、较高)。 (2)从生长状况、部位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相同的若干圆叶片,均分成若干份。 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等条件(如右图)。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部分氧气存在于叶肉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导致圆叶片上浮。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右图。 ①实验的目的是▲。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RUBP含量▲,c点以后曲线上行,原因是 ▲。 (3)另取相同的圆叶片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有适宜光照强度的密闭装置内,一小时后,测得乙组圆叶片干重为B,丙组圆叶片干重为C。则叶片净光合速率为▲,实际光合速率为▲(用A、B、C表示)。 2.(1)D 光强和温度较高 (2) 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低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3)C-A C-B 3.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2 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e逐渐加强),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0(黑暗)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4 12 18 26 32 32 黑瓶溶氧量mg/L 4 4 4 4 4 4 (1的原因是;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在24 h内呼吸消耗的O2量为 mg/L。 (2)当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光照强度至少为 (填字母)时,该水层产氧量才能维持生物正常生活耗氧量所需。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Cu 的原子数。 (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原子半径γ=,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 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光合习题精选附答案

光合作用练习 1.(10分)图15中a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b图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 图15 ⑴a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和。 ⑵甲过程中B是,其在中被消耗(答具体结构);乙过程中A是,其消耗于该过程的阶段。 ⑶b图中从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点有机物合成终止(用图中字母回答)。 ⑷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⑸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填“高”或“低”)。 2..(12分)在昼夜恒温、种有作物的密闭玻璃温室中,一昼夜内CO2浓度变化如图2甲所示,图2乙为某时刻作物叶肉细胞代谢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2 (1)图乙中与CO2浓度变化有关的A、B细胞器膜面积都非常广阔,与二者增加膜面积有关的结构分别是、。(2)在叶肉细胞中,A、B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其中在B细胞器中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3)据甲图分析,作物从时(填时刻)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在时(填时刻)积累有机物最多,24h内(能/不能)积累有机物。 (4)bc段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cd段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ppm/h(保留一位小数即可)。(5)乙图中x、y为O2转移途径,请在图中画出此状态下CO2的转移途径。如果作物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CO2量相等,则此刻的生理状态对应甲图中的点(填字母)。 (6)若突然对温室采取完全遮光处理,A、B中的[H]浓度的变化分别为、。 3.(10分)图12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当光照强度≤P时,CO2浓度不同,光合作用速率(答:“相同”或“不同”)。假如实际情况不是如此,你认为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还有(答出一种即可) ⑵M点时,该植物合成ATP的细胞结构有,请写出发生在氧气充足条件下的该生理作用的化学 反应式:。 N点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小于”、“等于)零。 ⑶假如该植物是阴生植物,则阳生植物的N点、R点将怎样移动:N点,R点。 ⑷图中能代表总光合作用速率的线段是(用字母表示)。 ⑸若要通过人工照明来维持该植物的生长,最好使光照强度保持在图中的点。 ⑹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薄层凡士林油,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______反应阶段。 4.(10分)图3为植物新陈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①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为运输。 (2)图中两处[H]所对应的物质(填“相同”、“不相同”)。细胞呼吸中消耗[H]的具体部位是。(3)①~⑩中,马铃薯块茎细胞内可以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填序号)。已知人体肌细胞不能进行⑥~⑨中的某过程,原因是。 (4)为了提高大田农作物的产量,常考虑合理密植问题,其中所包含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5II.(6分)某科研小组利用沉水植物伊乐藻进行了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图15-甲、乙所示是实验中(实验水温15℃,水采自无污染自然水体。)所测得的不同伊乐藻生物量(g/L)下光照强度与伊乐藻产氧量、pH与伊乐藻净产氧量的关系。

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是众多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简介,是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同时,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还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好素材。因此,对本节教材进行了适度补充和再加工,一方面能使高二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探究的理念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另一方面突出了生物学科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研究经典实验,从而认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了解经典实 验的方法及结论;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等。 (2)能力目标: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 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 科学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光合作用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的方法;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原理设计简单实验。 二、教法设计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看、动嘴说,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课堂问题解决的习惯。所以本节课采用了“过程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法指导 1、自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教材,自主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引导法 引导学生对相关素材进行观察、对比、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完善化。 3、讨论法 创设课堂论坛,使学生具有展示自我的空间,在严谨求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在讨论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初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看似简单的结论其实是许多科学家长期不懈探索的结晶。在探究光合作用的道路上,科学家们是如何做的呢?他们的巧妙做法对我们有何启发呢?今天我们就循着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足迹, 初步揭示光合作用的奥秘,学习科学设计实验的方法。(二)讲授新课 光合作用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这还得从柳苗生长之迷说起。 1.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一株大树那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枝叶、丰硕的果实,都是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变化来的。果真是这样吗?怎样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科学家是通过探究过程寻求有关自然界各种问题的答案的,揭示柳苗生长之迷也是如此。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精选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 1.(2008·宁夏高考)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2.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下。对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减小的环境中变为黄色 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由于金鱼藻呼吸作用释放出CO2 C.这个实验可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D.实验操作3~5表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3.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4.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5.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2章习题 2-1 a )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 K 与其临界晶核体积 V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2 G V ;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其△ 所以 所以 2-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其厶G K 与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 的厶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解:形核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 )证明因为临界晶核半径 r K 临界晶核形成功 G K 16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4 r ; G V )2 2 G K G V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 非 r K 2 SL G V 临界晶核形成功 3 3( G ;7(2 3cos 3 cos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3(r 非)3(2 3 3cos 3 cos V K G V 1 ( 3 卸2 3 3cos cos )G V 3 3(書 (2 3cos cos 3 ) G K % G K 与V K 之间的关系如何? G K

G V G v A a3G v 6a2 3 得临界晶核边长a K G V

临界形核功 将两式相比较 可见形成球形晶核得临界形核功仅为形成立方形晶核的 1/2。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 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金属结晶时要有过冷度是相变热力学条件所需求的, 只有△ T>0时,才能造成固相的自 由能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的条件,液固相间的自由能差便是结晶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需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是因为结晶时表面能增加造成阻力。固态金属熔 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看熔化时表面能的变化。如果熔化前后表面能是降低的, 则 不需要过热;反之,则可能出现过热。 如果熔化时,液相与气相接触,当有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表面形成时,就会很快覆盖 在整个固体表面(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 )。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为: G 表面 G 终态 G 始态 A( GL SL SG ) 式中G 始态表示金属熔化前的表面自由能; G 终态表示当在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金属表面形成 时的表面自由能;A 表示液态金属润湿固态金属表面的面积;b GL 、CSL 、CSG 分别表示气液相 比表面能、固液相比表面能、固气相比表面能。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根 据润湿时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式可写出:b SG 》6GL + (SL 。这说明在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 化厶G 表w o ,即不存在表面能障碍,也就不必过热。实际金属多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固体 16 3 3( G v )2 1 32 3 6 2 (G v )2 b K t K 4 G V )3 G V 6( 4 G v )2 64 3 96 3 32 r K 2 ~G ?, 球形核胚的临界形核功 (G v )2 (G v )2 (G v )2 G b K 2 G v )3 16 3( G v )2

(完整版)光合作用练习题有答案

光合作用专题 1.图1表示发生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的A 、B 两项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图解,其中①~⑥代表物质,abcdefgh 表示生理过程,Ⅰ~Ⅲ代表B 生理作用的反应阶段。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 2 吸收相对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1)若①是[H],③是________。 (2)在图2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1 abcdefgh 中的b 、e 、g 和________。图2中乙~丙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3)如果在图2的乙状态下突然升高CO 2浓度,叶绿体内C 3的含量________。(4)写出该植物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的产生CO 2的生理作用名称:______________。(5)⑤、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6)在B 生理作用过程的Ⅰ~Ⅲ反应阶段中,发生在线粒体中的是________阶段,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阶段。 2.(14分)(2011·惠州一模) 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将甲装置用来探究CO 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甲装置中的1%NaHCO 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 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 3与C 5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图表示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时,CO 2释放量和O 2吸收量的变化。当 氧浓度为________时,无氧呼吸最弱;当氧浓度为b 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3. 如图示,某一植物当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曲线a 表示的化合物是 曲线b 表示的化合物是

汤耀武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1.面积内叶面积之和)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成负相关 B 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C 叶面积指数大约为4时对农作物增产量有利;超过6时,农作物将减产 D 两条曲线围成的阴影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值 2.以下对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膜上 B 所有反应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 C 温度在0℃时有的植物仍然能进行光合作用 D NAD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葡萄糖中 3.有关光合作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含叶绿体 B 不含有叶绿体酌细胞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D 只要其他条件适宜,提供CO2便能进行光合作用 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暗反应一定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B 暗反应产生的物质均是叶绿体无法利用的有机物 C 参加暗反应的物质包括将CO2固定在有机物中的酶 D 暗反应的主要产物为五碳化合物 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绿色植物的同化作用就是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属于同化作用 C 光合作用将水分解成[H]和O2,属于异化作用 D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6.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及合成ATP都离不开 A 叶绿素和CO2 B 水和CO2 C 水、色素和光能 D 水、光能和CO2 7.用2H来标记H2O,追踪光合作用中氢转移的最可能途径是 A H2O→[H]→C6H12O6 B H2O→[H]→C3化合物→C6H12O6 C H2O→[H]→C5化合物→C6H12O6 D H2O→[H]→C5化合物→C3→C6H12O6 8.温室栽培胡萝卜,采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做顶棚更能提高产量 A 红色 B 蓝紫色 C 绿色 D 无色 9.下列各项中既是光反应产物又是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是 A [H]、ATP B ADP、H2O C C5和O2 D H2O、CO2 10.正常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发现其叶肉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要点

查看文本 习题 一、名词解释 金属键; 结构起伏; 固溶体; 枝晶偏析; 奥氏体; 加工硬化; 离异共晶; 成分过冷; 热加工; 反应扩散 二、画图 1在简单立方晶胞中绘出()、(210)晶面及[、[210]晶向。 2结合Fe-Fe3C相图,分别画出纯铁经930℃和800℃渗碳后,试棒的成分-距离曲线示意图。 3如下图所示,将一锲形铜片置于间距恒定的两轧辊间轧制。试画出轧制后铜片经再结晶后晶粒大小沿片长方向变化的示意图。 4画出简单立方晶体中(100)面上柏氏矢量为[010]的刃型位错与(001)面上柏氏矢量为[010]的刃型位错交割前后的示意图。 5画图说明成分过冷的形成。 三、Fe-Fe3C相图分析 1用组织组成物填写相图。 2指出在ECF和PSK水平线上发生何种反应并写出反应式。 3计算相图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可能的最大含量。 四、简答题 1已知某铁碳合金,其组成相为铁素体和渗碳体,铁素体占82%,试求该合金的含碳量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2什么是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三者的滑移线各有什么特征,如何解释?。 3设原子为刚球,在原子直径不变的情况下,试计算g-Fe转变为a-Fe时的体积膨胀率;如果测得910℃时g-Fe和a-Fe的点阵常数分别为0.3633nm和0.2892nm,试计算g-Fe转变为a-Fe的真实膨胀率。 4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有何异同? 5可否说扩散定律实际上只有一个?为什么? 五、论述题 τC 结合右图所示的τC(晶体强度)—ρ位错密度 关系曲线,分析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及其机制。 晶须 冷塑变 六、拓展题 1 画出一个刃型位错环及其与柏士矢量的关系。 2用金相方法如何鉴别滑移和孪生变形? 3 固态相变为何易于在晶体缺陷处形核? 4 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225)晶面上的原子排列图。 综合题一:材料的结构 1 谈谈你对材料学科和材料科学的认识。 2 金属键与其它结合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金属的某些特性? 3 说明空间点阵、晶体结构、晶胞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有何不同?其中有何须注意的问题? 5 画出三种典型晶胞结构示意图,其表示符号、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各是什么? 6 碳原子易进入a-铁,还是b-铁,如何解释? 7 研究晶体缺陷有何意义? 8 点缺陷主要有几种?为何说点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

(完整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高考专题练习 1.(08.上海)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 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A.2n/5m B.2m/5n C.n/5m D.m/5n 2.(08.上海)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08.广东)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08.江苏)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08.江苏)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6.(08.江苏)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 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 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08.宁夏)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 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精选(附答案)

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1. (I )(4分)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I<76 的 26.4 L ./ --------------------- 8.R J?∕ J / 光騒强度F千勒克司 -17.6f P 甲图 甲图中L点植物制造有机物(以葡萄糖为例)的速率为 ________ Ph。若将CC2浓度适当提高,则L点向移动。 (II )( 12分)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Q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 CQ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Q量, 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Q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 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 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 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若D 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 ___________ (>、=、v)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___ ,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____________ (内、夕卜)。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 D点时,图乙中a ____________ (>、=、V)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 1 h ,暗处理后重量减少 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 h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 1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1. (16 分)(I) 30mg∕h右上 (II ) ( 1)逐渐减小V (2) ATP和NADP(只写一个不得分) 外 (3)V (4) 9mg∕h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思考题电子教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思考题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复习题与思考题 一、选择与填空 1-1下列组织中的哪一个可能不是亚稳态,即平衡态组织? a)马氏体+残余奥氏体b)上贝氏体c)铁素体+珠光体d)奥氏体+贝氏体 1-2下列组织中的哪一个可能不是亚稳态? a)铁碳合金中的马氏体b)铁碳合金中的珠光体+铁素体 c)铝铜合金中的a +GPZ d铁碳合金中的奥氏体+贝氏体 1-3单相固溶体在非平衡凝固过程中会形成成分偏析: a)若冷却速度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大; b)若过冷度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大; c)若两组元熔点相差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小; d)若固相线和液相线距离越近,贝U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小。 1-4有两要平等右螺旋位错,各自的能量都为E1,当它们无限靠近时,总能量为—a)2E1 b) 0 c) 4E1 1-13两根具有反向柏氏矢量的刃型位错在一个原子面间隔的两个平行滑移面上相向运动以后,在相遇处___________ 。 a)相互抵消b)形成一排间隙原子c)形成一排空位 1-15位错运动方向处处垂直于位错线,在运动过程中是可变的,晶体做相对滑动的方向—。 a)随位错线运动方向而改变b)始终是柏氏矢量方向c)始终是外力方向 1-16位错线张力是以单位长度位错线能量来表示,则一定长度位错的线张力具有— 纲。 a)长度的b)力的c)能量的 1-17位错线上的割阶一般通过—形成。

a)位错的交割b)共格界面c)小角度晶界 1-7位错上的割阶一般通过 _形成。 a)孪生b)位错的交滑移c)位错的交割 1-23刃形位错的割阶部分—。 a)为刃形位错b)为螺形位错c)为混合位错 1-24面心立方晶体中Frank不全位错最通常的运动方式是 _。 a)沿{111}面滑移b)沿垂直于{111}的面滑移c)沿{111}面攀移 1-25位错塞积群的一个重要效应是在它的前端引起______ 。 a)应力偏转b)应力松弛c)应力集中 1-26面心立方晶体中关于Shcockley分位错的话,正确的是_____ 。 a)Shcockle y分位错可以是刃型、螺型或混合型; b)刃型Shcockley分位错能滑移和攀移; c)螺型Shcockley分位错能交滑移。 1-27汤普森四面体中罗-罗向量、不对应罗-希向量、希-希向量分别有个。 a)12, 24, 8,12 b)24, 24, 8,12 c)12,24, 8,6 1-32 ______ ,位错滑移的派—纳力越小。 a)相邻位错的距离越大b)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越大c)位错宽度越大 1 —33层错和不全位错之间的关系是__ 。 a)层错和不全位错交替出现;b)层错和不全位错能量相同; c)层错能越高,不全位错柏氏矢量模越小;d)不全位错总是出现在层错和完整晶体的交界处。 1 —34位错交割后原来的位错线成为折线,若—。

光合作用习题精选

光合作用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齐民要术》中,要求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原理是( ) A .确保通风透光,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 .通风透光,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C .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性 D .增强农作物的蒸腾作用 2.当绿色植物缺磷时,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阻碍,这是因为( ) A .磷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B .磷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C .磷对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D .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中都需要磷 3.在绿色植物的合成及运输糖类过程中,必须供应的矿质元素是( ) A .氮 B .磷 C .钾 D .镁 4.大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的可行性措施有( ) A .延长光照时间 B .扩大光合面积 C .增加光照强度 D .增大CO 2浓度 5.下列措施不能提高阳生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 .合理密植 B .保证适量的必需矿质元素 C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D .强的光照 6.合理施肥的实质是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下列叙述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的是( ) ①氮使叶面积增大,增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 ②氮是光合产物蛋白质的必需元素 ③磷是NADP + 和A TP 的组成成分,可提高光合能力 ④钾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图2-7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固定CO 2的量(光合量)之间的关系,对这一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A 点时,光合量与呼吸量相等 B .在过B 点后,再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量不再提高 C .在 B 点时,总的光合量为h mg/m 72 D .在A 点时,总的光合量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