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童话欣赏教案资料

如何进行童话欣赏教案资料
如何进行童话欣赏教案资料

如何进行童话欣赏

精品文档

如何进行童话欣赏

怎样纠正非审美的倾向呢?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更多借助于听觉而不只是视觉,而且在看、听的过程中还伴随着与情感相应的动作、表情等通感表现。为此,成人带领幼儿欣赏童话时,应尽量通过自己的声音、动作、体态,甚至表演等方法,将静态的文学艺术动态地表现出来。下面就以《星期天的朋友》为例进行分析。

前期欣赏一一朗读或者讲述

《星期天的朋友》是一个图画故事。图与文共同讲述故事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样的故事适合进行“讲述”。

首先了解一下故事内容(完整的故事见本期绘本第10~12页):萝拉和西蒙是同班的好朋友。可是不久西蒙要到另外一个学校去上学,西蒙离开后,萝拉好伤心、好孤单。在家里、在学校都没有趣味,就盼着星期天赶快到来,因为西蒙说过他星期天会来看萝拉。星期天终于到了,萝拉和西蒙玩得非常开心。分手时,萝拉对西蒙说:“西蒙,你是我世界上最好的星期天朋友!”

这个故事表现的是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讲述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1)注意肢体语言

讲故事时,成人可用手势来辅助表达,手势要准确、适度。准确指手势配合讲述内容,有助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语义,不是随心所欲或出于习惯地盲目挥舞。适度是说手势不能太频繁,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动作的幅度也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会喧宾夺主,让人眼花缭乱;过小看不清楚于事无补。动作的速度也应适当,尤其要注意克服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无意义动作,如抓耳挠腮、手脚无意识地晃动或者拽衣角、捋袖子等。

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总体上应和蔼可亲、热情庄重,但也应随着内容和情感变化,而有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才能增强感染力。否则,一味的和蔼可亲会与故事内容间离,产生滑稽的面具感。同时还要注意准确恰当地把握表情变化的尺度,过度的表情变化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另外,恰当运用眼神目光也是讲好故事的重要手段。眼神是心灵的窗户,既显示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又是与听赏者沟通的渠道。

(2)注意技巧

“讲故事”是一种声音艺术,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不是简单地将故事情节说出来即可的刻板复述,也不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极富魅力的有声语言的艺术创造。它的创造性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把握情感基调。

欣赏文学作品的第一步是进入文字建筑起来的抽象空间。一个作品通常都有情感基调,比如悲哀、悲壮、明快欢乐、深邃沉稳、讽刺戏谑……它是构成作品艺术风格的因素。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讲述时才能给孩子完整统一的印象和鲜明深刻的感受。

幼儿童话虽然文字浅显,但一旦要讲述出来,仍然有一些字词和语言需要转换,需要考虑声音的效果与作品情感基调的配合等问题。比如《星期天的朋友》情感基调总体是愉悦的,虽然其中有西蒙离开后,萝拉非常沮丧、伤心的细节,但这些不是作品的情感基调,不能用悲伤的口吻来讲述这些情节。它们正是为了突出后面萝拉与西蒙星期天见面时特别的愉快而设置的。这个故事的情感发展线索是A—B—A(快乐一悲伤一快乐)型,其整体基调是欢乐明快的。

当然在统一的基调中,语音、语调还应有波澜,随着情节的发展时起时伏,逐渐推向高潮。这就要求成人在讲述故事之前,要先做情感进入的准备,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水乳交融,讲述出来的故事才会真实生动、亲切感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