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参考答案

第1章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过程。

管理者:管理者就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领导责任与影响力的人。

管理学:管理学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方法的科学。它就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组成,就是管理实践活动在理论上的概括与反映。

概念技能:概念技能就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与概括的能力。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与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与内在的风险的能力等。

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就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或者说就是理解、激励她人并与她人打交道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沟通、领导与激励三方面的能力。

技术技能:技术技能就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与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就是把系统的理论应用于管理问题的研究,把管理系统瞧成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就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原则的总称。

责任原理:责任原理就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的效率与效益,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部门与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与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效益原理:效益原理就是指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创新原理:创新原理就是指组织要根据内外环境发展的态势,在有效继承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革、改造与发展,使管理得以提高与完善的过程。

二、填空题

1.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4.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时间,信息,社会信用。

5.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6.科学性,艺术性。

7.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与创新原理。

8.整体性原理,弹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反馈原理。

9.人。

10.责,权,利。

1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2.观念的创新。

13.大政方针,绩效,交往联系。

14.沟通,领导,激励。

15.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抽象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定性与定量研究法。

三、判断题

1.T

2.T

3.T

4.T

5.T

6. F

7.T

8. F

9. F

10.T

11.T

12. F

四、单选题

1.B

2. C

3. B

4. C

5. C

6. D

7. C

8. D

9. C

10. D

11. C

12. D

13. C

14. B

15. B

16. C

17. D

18. A

19. A

20. C

21. D

22. A

23. A

24. C

25.A

五、多选题

1.ABCDE

2.ABCD

3.AC

4.ABCDE

5.ABCDE

6.ACDE

7.ABC

8.ABDE

六、简答题

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答:在管理实践中,一般把管理的基本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个方面。作为基本职能,它们集中体现了管理的基本活动与功能,并且涵盖了管理其她方面的职能。

2.什么就是管理的性质?

答:管理不仅就是一门科学,而且还就是一门艺术,就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一论断就是国内外管理学家与管理的实际工作者经过长期研究与探索后形成的对管理的共同认识。

3.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要求的技能有何不同?

答: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主要包括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三大方面。上述三种技能就是各个层次管理者都需要具备的,只不过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这三个技能的要求程度不同罢了。一般来说,低层管理者每天大量的工作就是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作业人员打交道,她们必须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与本单位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种技术技能,需要重点掌握专业技能,而概念技能要求较弱;高层管理者需要制定全局性的决策,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广,影响期限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概念技能,专业技能一般即可;而人际关系技能就是组织各层管理者都应具备的技能。因为不管就是哪一层的管理者,都必须在与各方面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织目标。因此,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就是同等重要的。

4.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承担着哪些角色?

答:70年代,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在研究中认为,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但却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5.人本管理原理的基本含义及其运用。

答:管理的人本原理就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原则的总称。人本原理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①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潜能就是管理的首要问题。②重视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员工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③有效的人本管理的关键要于员工的真正参与。

6.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管理的系统原理就是把系统的理论应用于管理问题的研究,把管理系统瞧成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管理者必须以系统思想树立整体观念,以系统分析方法了解事物的组成要素、结构、联系、功能、历史及其发展,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7.为什么学习管理学?

答:学习管理学就是管理的重要性决定的。学习管理学就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管理学就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七、论述题

1.有效的管理者一定就是成功的管理者不?说明理由。

答:不就是。对管理者而言,其管理活动一般涉及以下四类(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与控制(2)对内沟通:交流信息与处理文书(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储备、开发、配置、培训(4)对外沟通:社交、政治活动,外界交流。根据管理者管理活动的结果,我们可以将管理者分为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一般主要指在组织中绩效最佳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一般指组织中提升最快的管理者。两种管理者四类管理活动所占时间就是由较大的差别的,这种差别导造就了两类管理者。下图两种管理者四类管理活动的统计结果。

2.如何理解管理既就是一门科学又就是一门艺术?

答:第一,管理就是一门科学。(1)管理作为一门科学问世,已有100余年历史。(2)管理具有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发展性,真实性,系统性。(3)管理学就是一门边缘科学、应用科学、软科学。

第二,管理就是一种艺术。(1)管理就是一种随机的创造性工作,它不象有些科学那样可以单纯通过数学计算去求得最佳答案,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模式,它只能使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实施创造性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管理就是一种艺术。(2)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

第三,管理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管理科学就是反映管理关系领域中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管理艺术则就是以管理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富有创造性管理技巧的综合。管理科学就是管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管理艺术则就是它的主观创造性方面的反映。管理者只有既懂得管理科学又有娴熟的管理艺术,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活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3.有效果的组织一定就是有效率的不?试举例说明。

答:管理者为了实现的组织的目标努力追求活动的效率。效率涉及的就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就是活动的结果,所以有效果的组织不一定就是有效率的,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资金,人员,设备等)得到更高的经济社会效益,表达组织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坚定责任感。举例略。

4.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答:管理者就是在组织中同别人一起并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为了有效率地履行组织的使命

达到共同的目标,管理者用组织给予的特殊的职能,对组织的整个活动行使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权力。因此,管理者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追求活动的效果,即应该使更多的同事参于管理决策并使她们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任务,激励她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考察,并把生产任务与工作设计的要求同职工的劳动,生活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提高管理有效性,才能达到预期的组织目标。所以说管理对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5.为什么说管理理论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答: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组织目标,都有其一定的资源调配与利用问题,因此,也就有管理问题。从营利性组织来瞧,不管其规模大小、结构类型、行业性质就是多么的不同,都需要对它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所以客观上存在着国际性企业管理、小型企业的管理、工业企业的管理、商业企业的管理,等等。再次非营利性组织来瞧,不仅政府、军队、公安等组织需管理,大、中、小学与职业学校需要管理,等等。管理遍布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时时处处都有管理活动的开展。当然,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与内容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差异,因而管理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与管理原理,方法来瞧,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同性。

6.为什么处于同一组织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所需技能结构就是不同的?

答: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需技能结构就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低层管理者每天大量的工作就是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作业人员打交道,她们必须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与本单位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种技术技能,需要重点掌握专业技能,而概念技能要求较弱;高层管理者需要制定全局性的决策,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广,影响期限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概念技能,专业技能一般即可;而人际关系技能就是组织各层管理者都应具备的技能。因为不管就是哪一层的管理者,都必须在与各方面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织目标。因此,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就是同等重要的。

7.如何正确处理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从这些职能在时间方面的逻辑关系瞧,它们通常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即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但从不断持续进行的实际管理过程来瞧,在进行控制工作的同时,往往又需要编制新的计划或对原计划修改,并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管理活动。这意味着管理过程就是一个各职能活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且由于管理工作过程的复杂性,实际的管理职能并不一定会按某种固定的模式顺序进行。

8.试述管理的基本问题。

答: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围绕两个问题,即“管理就是什么?”与“如何进行管理”而展开的。在这两个问题中,“管理就是什么”就是属于认识论的问题。“如何进行管理”就是属于的方法论的问题。认识论就是基础,方法论就是目的。对于管理学的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研究管理学的认识论即“管理学就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解决管理的方法论的问题。在不了解管理的概念、本质与特征的情况下,研究管理方法就是舍本求末,就是无法达到研究管理学的研究目的。“管理就是什么”主要涉及管理的内容与原理等。管理的内容包括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以及管理行为的性质、特征等。“如何进行管理”主要涉及管理的方法,如任务管理法、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系统管理方法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等。管理就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管理方法就是现代管理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科学的管理学更就是以此为根本的研究目的。综上所述,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即管理的内容、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等。

9.有些所谓的管理者只监视装配线上的机器人或占据整个房间的计算机,如果她们没有下级的话能算作就是管理者不?

答:就是。

10.当一家大公司接连几年亏损,董事会总就是要撤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为什么?

答:

八、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节约后的致歉

1.D

2.C

3.B

4.D

5.D

案例二:仓促上阵的新车间主任

1.B

2.C

3.C

4.C

5.B

案例三:如何进行管理?

请问: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两位厂长的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A厂长属于重人际关系型领导,而B厂长属于重任务型领导。其领导方式就是否有效,取决于下属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就是否与领导方式匹配。

案例四:管理问题分析

1.管理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有何启示?

答: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四个阶段。

2.您就是否同意“管理思想的发展就是由时代与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一说法?

答:就是。因为理论源于实践,管理思想就是以管理实践为基础而发展的。因此,管理思想的发展就是由时代与当时的条件决定的。

3.您就是否同意“重温管理思想的历史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管理者”这一说法?

答:就是。

4.怎样才能预测管理的发展趋势?您认为今后管理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答:从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结合当今管理实践的特点,即可预测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分权化、制度化、教育化将就是中国企业管理未来2O年内的发展趋势。(答案仅供参考)

案例五:雀巢奶粉含碘超标事件

问题:雀巢公司面对危机在职责、权限、利益方面出现了哪些失误?

答:作为世界最大的食品集团,雀巢在奶粉含碘超标事件中,自视清高,态度傲慢,避重就轻,漠视公众利益,采取了非常不适当的处理方式,因而坐失良机,使危机事件不断升级,越演越烈,最终被自己推入了危机的泥淖。单方面追求企业利益,忽视“公众利益至上”这一企业管理的根本准则,采取措施不当,就是雀巢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2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一、名词解释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在其代表作《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书中,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思想。明确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率。提出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强调实行标准化。推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运用例外原则。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研究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她的理论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1961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就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其主要内容如下:(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了六项管理活动(2) 明确了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3)归纳了管理的14项原则。

行政组织理论:韦伯在《社会与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提出,在新兴的工业化社会里,组织的根本形式就就是官僚行政组织,这就是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她认为官僚集权组织就是理想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所谓“合理—合法”的权力,就就是根据组织目标、管理职能所明确规定的各个不同管理层次的相应权力,由被下属信任的领导人行使。

霍桑实验:为了测定环境因素对工作质量、数量与安全的影响,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霍桑工厂进行研究,内容就是确定照明同工人劳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年)。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4月~1929年5月)。第三阶段:访谈试验(1928年9月~1930年5月)。第三阶段:访谈试验(1928年9月~1930年5月)。

人际关系理论:根据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工人就是“社会人”而不就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早期称为人群关系学说,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就是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使之有利于达成组织预期的目标,同时使个人获得成长与发展。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这个学派把管理瞧做就是一个过程,无论从理论基础还就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瞧,这种观点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些类似,因而它的科学性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权变理论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权变管理就就是依托环境因素与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伯恩斯(Tom Burns)与斯托克就是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的人,美国的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就是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卢桑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就是系统论述权变管理的代表著作。

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古典管理学派与早期行为学派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形成许多新的学术派别。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这种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情况被比喻成“管理理论丛林”。

二、填空题

1.提高效率。

2.明确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率。提出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强调实行标准化。推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运用例外原则。

3.例外原则

4.统一指挥

5.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6.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力。

7.泰勒,法约尔,韦伯。

8.霍桑。

9.人际关系学派。

10.权变理论学派。

11.权变理论学派。

12.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案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沟通(信息)中心学派,数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三、判断题

1. F

2. F

3. F

4.T

5. F

6.T

7. F

8. F

9.T

10.T

11.F

12.T

13.F

14.T

15.F

四、单选题

1. A

2. A

3. D

4. A

5. D

6. A

7. A

8. C

9. C

10.A

11.C

12.C

13.D

14.C

15.C

16.D

17.B

18.A

19.A

20.A

21.B

22.D

23.C

24.C

25.C

26.D

五、多选题

1.ABCDE

2.ACDE

3.ABCE

4.BC

5.ACE

6.BDE

7.ADE

8.ADE

9.?

10.ADE

11.BCDE

12.ACDE

13.ABCDE

14.ABCE

六、简答题

1.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成几个阶段?

答: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四个阶段。

2.科学管理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率。提出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强调实行标准化。推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运用例外原则。

3.为什么称法约尔为经营管理之父?

答:法约尔法约尔长期从事全局性的管理工作,她的研究就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出发,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生产技术、供应销售、财务会计等各个方面。1961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就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因此,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4.霍桑实验指的就是什么事情?

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霍桑工厂就是西方电气公司(Western Electric)设在伊利诺伊州辛辛那提的一个生产电话机与电器设备的

工厂,拥有25000名工人。在那时,许多管理工作者与研究人员认为,工作环境同工人的健康及生产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明确的因果关系。为了测定环境因素对工作质量、数量与安全的影响,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霍桑工厂进行研究,内容就是确定

照明同工人劳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试验还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会影响劳动效率。

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有:工人就是“社会人”而不就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6.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答:行为管理理论早期称为人群关系学说,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就是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使之有利于达成组织预期的目标,同时使个人获得成长与发展。

7.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就是什么?

答: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就是:把管理瞧做就是一个过程,无论从理论基础还就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瞧,这种观点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些类似,因而它的科学性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8.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答: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案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沟通(信息)中心学派,数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七、论述题

1.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对我们今天的管理有何启示?

答:韦伯对组织管理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性与企业目标的达成。韦伯的这一理论,对泰勒、法约尔的理论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补充,对后来的管理学家,特别就是组织理论家产生了很大影响。行政组织化就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进程,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自出现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成为各类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

2.您认为,法约尔的十四项管理原则对今天的管理活动就是否具有指导意义?试列举一项加以说明。

答: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就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就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举例略。

3.西蒙认为,管理就就是决策。对此您有何瞧法?

答:“管理就就是决策”就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的一句名言。管理就就是决策,这一定义切中了管理的要害。因为决策就是企业里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步,即先要决定做什么,然后才就是怎么做的问题。决策也就是企业最费神,同时也就是最具风险性的核心管理工作。实际上,企业里出的许多问题,如果仔细追究,大多就是源头决策的问题。只要决策做正确了,大的方向定好了,其她的就变成细枝末节。决策的实质就是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最优秀的行动方案,但对于未来,任何人都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决策与风险相关联,决策与企业的命运相关联,企业面临决策之时,也就是企业面临重大转折之时,也许就是进一步地发展,也许就是不可逆转地消退。

4. 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答: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就就是人们熟知的“管理理论丛林”。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八、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桑得的管理

1.桑得与福特采取的管理行为分别代表了哪两种不同的学派?试分析她们的作法在这里就是否成功?

答:桑得采取的管理行为代表了科学管理学派,而福特采取的管理行为则代表了行为科学学派。

桑得与福特的做法都不完全成功。桑得只关注产量,而完全忽视了工人的态度与情绪。可能在短期内会提高产量,但就是从长期来瞧,却会导致很多问题。福特虽然重视工人的态度与情绪,但就是对于浪费问题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此外,福特对桑得采取在会议上公开批评的做法,虽然缓解了工人的不满情绪,但却大大降低了桑得的威信,导致桑得的改革完全失败。

2.试写出这家公司的自上而下的等级链(权力线)

答:福特……>桑得……>斯坦……>主管(3人)……>工人。

案例二: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问题:结合本案例说明应如何进行组织文化的建设?

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做好组织文化的建设工作,就是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组织文化建设,它既就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又就是组织管理的灵魂。有了组织文化,员工就可以在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立足于岗位自我管理,立足于岗位的自我改善,有效地实现个人的价值;把个人的价值与个人的发展,有效地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去,同组织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组织文化,主要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与准则的总与。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从物质层、制度层与精神层三个层面上,把企业的价值观念、组织信念、组织目标、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组织情感等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合资企业文化,并使其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与辐射功能。她们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这就实现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有效循环。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例子告诉我们,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领导者重视、调节与控制。如公司经理肖永勤,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视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建设来抓。②领导者对重大事件与企业危机的反应。③领导者进行详细的角色示范,教育与培训。如使员工在立足岗位自我改善这项活动与ZD小组无缺陷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④合理制定与实施分配报酬与提升的标准。⑤科学合理地制定招聘、挑选、提升、退休与解聘职工的标准。大连三洋制冷公司在刚成立时,就注意到了企业挑选新成员就是内化与渗透文化最核心的一个方面,而且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案例三:改革内部分配制度

本案例体现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哪些原理?(说明泰勒科学管理的优点与缺点)

答: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1)工作定额原理(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3)标准化原理(4)差别计件付酬制(5)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原理。本案例中集中体现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与“差别计件付酬制”。

泰勒科学管理的优点在于:(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与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缺点在于:(1)泰勒对工人的瞧法就是错误的。她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就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就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3)“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与管理的问题。

案例四:管理理论真能解决实际问题不?

1、答:本案中的四个人物,海伦、汗克、齐、萨利由于处在不同的管理岗位,所担负的工作内容与职责不同,所以她们都从各自岗位出发来认识管理问题,因而观点与结论迥然不同。

乔从事销售管理工作,可能更关注产品的信誉,、质量、价格等问题,因而她力图从系统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编制部门:管理工程系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学制三年制、五年制学时64/80 执笔人王淑渊拟定单位管理工程系 系(部)意见:学院审核意见: 2014年3月日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管理学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与酒店管理等管理类各 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职能 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 (二)课程设计理念 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三)课程设计思路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作为一门带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课程设 计既要重视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的传播,更要关注学生管理思维的培养、管理艺术的熏陶、管理技能的训练和管理素质的养成。

基于以上这个前提,我们应采用“理论 +实践”二元混合的灵活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方法设计中,通过教学讲义、多媒体课件、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管理游戏、视频、音频资料等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管理在人类各项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理解 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理论联系实 际,培养他们观察管理活动现象、利用管理学思想分析管理活动本质、解决管理实践问 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 2.理解管理活动的性质、职能和流程。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对管理活动现象与本质的观察力与分析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权变思维的能力。 4.培养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 5.培养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 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 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 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管理学基础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C )。 A 促进科技进步 B 加强人的管理 C 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增强责任感2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这一点体现了计划的( B )特征。 A 效率性 B 灵活性 C 主导性 D 目的性 3 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采用( A )。 A 参与制目标设定法B专家目标设定法C员工目标设定法D过程性目标设定法 4 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 C )特征。 A 竞争性 B 纲领性 C 全局性 D 客观性 5 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合理组织业务活动、提高效率而作出的决策就是日常管理决策又称为( B )。 A 战略性决策 B 业务性决策 C 策略性决策 D 战术性决策 6 考评管理人员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主要通过向( A )获取信息。 A 上级部门 B 关系部门C下属部门D 协作部门 7 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B )。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B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C将工作布置下去D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8 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 B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 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 激励因素 B 保健因素 C 成就因素 D 效价因素 9 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 D )过程。 A.披露B 下传C 上报D 反馈 10.在管理学中 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指( C )。 A.人事关系B 组织目标C 组织结构D 责权利关系 二、多项选择 11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 ABD )。 A 传统的权力 B 理性一合法的权力 C 纯粹的权力 D 超凡的权力12. -个高效率的领导班子其组成人员必须搭配合理。这些构成要素包括( BCD )。 A.兴趣结构B 能力结构C 知识结构D 年龄结构 13.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会产生挫折感 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BC )。 A.紧张不安的措施B 积极进取的措施C 消极防范的措施D 寻求激励的措施 14 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BC )。 A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B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 c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D战略计划的任务是提供实现目标的方法 15.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来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 ABD )。 A 德尔菲法 B 头脑风暴法 C 盈亏平衡点法 D 哥顿法 三、判断正误 16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 17.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 ×) 18.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地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 ×) 19.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 20企业组织实施稳定型战略就是保持企业的原有状态。( ×) 四、简答题 每小题10分 共40分

管理学基础答案.

1、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3、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4、(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5、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6、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7、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8、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 9、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 10、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这是( )中的观点。 、 1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其手段都是管理。 1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 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 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 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过程中,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管理学基础试卷C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卷C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单选题 2.王力是一民营企业的职员,他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本质原因(D)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智能结构;B.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级指挥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D.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3.企业面临的境况正日益变得更为复杂多变,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难以靠个人的智力与经验来应付了,因此现代决策应该更多地依靠:(B) A.多目标协调B.集体智慧C.动态规划D.下级意见 4.有位教师一直认为研究生时不需要课堂闭卷考试的,但学校规定研究生考试必须采取闭卷形式。结果,这位教师在考场上对学生翻阅参考资料采取了默许的做法。作为一位管理者,你将如何对待这种情况(C) A.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加强考场巡视,以彻底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B.找到这位老师谈话,对他的这种做法进行批评,让其不能再放任自流。 C.设法消除这位教师的心理抵触情绪,以取得该教师对学校做法的理解。 D.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这位老师不主张闭卷考试,就不必强求。 5.不少人分不清管理和领导者两种概念的差别。其实,领导是指:(C) A.对下属进行授权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B.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 C.通过沟通,影响组织成员,使他们追随其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D.通过行政性职权的运用,指挥组织成员按既定行动方案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6.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B) A.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基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D.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7.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 8.D)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摘要:管理是管理者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地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总结。管理学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学科,为日常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因此,本文从课程的主要内容入手,归纳、总结了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含义、作用、特征等)和结合本职工作的原理应用。最后是本课程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课程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十四章的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作为协调各成员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虽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同时虽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出现了大批的管理科学学者和工作者,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第三章,计划,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第四章,目标管理,讲述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他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第五章,预测,主要讲述了预测的含义和类型以及程序和方法。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第七章,组织概述,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八章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要充分意识到制约其设计的因素,应合理的进行职能分解与设计,制定合理的组织框架,保障组织运行。要注意反馈与及时修正,合理授权与分权。第九章,人员配备,其任务是物色人选,严格考核,科学论证,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人员的配备的原则体现在:经济效益原则,任人唯贤原则,量才适用原则,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合理制定管理人员需要量,做好选聘工作,做好培训,并多方面、多渠道的选择开发人才。第十章,领导,领导的实质是影响,主要有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两方面。法定权是组织上赋予领导的岗位权利,有明显的强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组织本身,领导者表现在许多类型,但一个好的领导都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能听取意见并

《管理学基础》试题1及答案

试卷代号:?座位号□□安徽电大芜湖分校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计算机应用专业《管理学基础》试题 2004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资源和一一一。 A分配资源 B组织劳动 C组织活玫 2、马克思认为,管理活动的性质是二重的,就是一一一。 A技术属性和人文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和社会属性 3、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该学派实质上是传招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被称为一一一。 A经验教学 B案例学派 C案例教学 4、经济活动中,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卖的方针和一般规定,这就是一一一。 A策略 B目标 C政策 5、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A管理系统 B指标体系 C指标管理系统 6、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常采用一一一的方法。 A市场预测 B定性预测 C定量预测 7、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常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技术权利要求分散,适于采用一一一组织形式。A集权式 B职能式 C分权式 8、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美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一一一。

A 70—80% B 80—90% C 90%以上 9、着眼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根据偏差探究原因,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使之改进工作的控制活动,就是一一一。 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 C现场控制 10、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和组织规模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管理幅度既定时,一一一。 A组织规模越大,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多 B组织规模越大,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少 C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管理层次的设置没有影响” 二、判断正误(请指出正误并改正。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资源的最优西“置和最优利用,其手段都是管理。 2、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3、反馈控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努力促使整个管理过程不发生偏差的控制方法。 4、两个企业力争夺同一个市场而在价格、技术等方面发生的冲突,属于竞争。 5、事先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管理 2、计划

管理学基础答案

1 (单选题)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A、定量预测 2 (单选题)预测方法很多,不同的预测方法往往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方法适用于长期预测,有的则适用于中、短期预测,等等。c、长期预测例如定性方法往往适合于()。 C、定性预测 3 (单选题)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做支持。C数据资料 4 (单选题)美国对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若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56%;否则,生产管理效率仅提高()。B、6% 5 (单选题)()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B、70年代 6 (单选题)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B、日本 7 (单选题)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B、5个 8 (单选题)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B、专家目标设定发 9 (单选题)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C、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统一 10 (单选题)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变动性 11 (单选题)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层次性 12 (单选题)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权变性 13 (单选题)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主要目标 14 (单选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资源配置的优化 15 (单选题)按计划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16 (单选题)按照计划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目标、策略、政策等多种。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以指导并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就是(),它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政策 17 (单选题)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生产流程 18 (单选题)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第五项修炼 19 (单选题)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企业文化 20 (单选题)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的核心。 战略管理 21 (单选题)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完整版)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一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一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 选择一项: A. 泰罗 B. 法约尔 C. 西蒙 D. 韦伯 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 ) 选择一项: A. 计划 B. 控制 C. 协调 D. 指挥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选择一项: A. 科学技术 B. 加强人的管理 C. 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增强责任感 4、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 B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选择一项: A. 生产管理 B. 生产流程 C. 作业管理 D. 操作规程 5、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 选择一项: A. 层次性

C. 变动性 D. 重合性 6、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 A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选择一项: A. 管理系统 B. 评估工具 C. 指标体系 D. 激励手段 7、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 A )特征。 选择一项: A. 全局性 B. 纲领性 C. 长远性 D. 客观性 8、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B )。 选择一项: A. 日常管理决策 B. 程序化决策 C. 确定型决策 D. 风险型决策 9、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 C )。 选择一项: A. 人事关系 B. 组织目标 C. 组织结构 D. 责权利关系 10、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B )原则。 选择一项: A. 因人设职

《管理学基础》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考试卷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共25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2.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5.(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A.5—10 B.10—15 C.15—20 8.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王丹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作者:王丹 学校:宁河电大 专业:10春—行政(专)学号:1012001405589 指导教师:王连彬 2012年03月

目录 内容摘要 (1) 正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 4 -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 4 - 二、实际应用......................................... - 7 - 三、心得体会........................................ - 10 - 参考文献............................................ - 11 -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社会对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视,管理学课程正逐步走进各个专业并彰显其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本课程的重点是如何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上,强调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结合。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是相关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的学习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及从事实际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21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它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正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改变目前管理不景气的状况,我们必须加强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和了解,并对传统管理理论及实践进行反思,图变求新。求变的基础是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此,本文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管理理论做了介绍和说明。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泰勒)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德鲁克)

《管理学基础》试卷(A)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A) 一、单选题 1.对大多数企业主管来说,最令他们困扰的不是如何与竞争对手抢夺市场,而是如何找到、训练和留住优秀的员工,对高技术企业尤其如此。请你为这些主管在下几项中找出最佳的一种方法。(C) A.提供诱人的薪水和福利 B.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C.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D.提供自由工作的便利 2.实施事业部制组织形式可能带来的主要问题是(C): A.有临时观念,且双重领导 B.最高领导者一旦退休,后继无人 C.可能发生内耗,难以协调 D.多头领导,削弱统一指挥 3.某企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出现了以下四种分歧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比较正确(D): A.劳动定额主要是为了考核用的,所以应选择最先进的标准。 B.为使绝大多数员工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应该选择最低的定额标准。 C.考虑到员工操作水平的差异性,定额标准宜取最先进与最低标准的平均值。 D.定额标准的确定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并考虑有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4.决策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但人们对起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较为完整?(C) A.出主意 B.拿主意 C.即出主意又拿主意 D.评价各种主意 5.不少人分不清管理和领导这两个概念的差别。其实,领导是[C] A.对下属进行授权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B.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C.通过沟通,影响组织成员,使他们追随其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D.通过行政性职权的运用,指挥组织成员按既定行动方案去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6.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D)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3章计划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其主要特征为: (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目标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作者:丹 学校:宁河电大 专业:10春—行政(专)学号:89 指导教师:连彬 2012年03月

目录 容摘要 (1) 正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 - 4 - 一、课程主要容和基本原理 ....................................................... - 4 - 二、实际应用............................................................................. - 7 - 三、心得体会............................................................................ - 10 - 参考文献................................................................................... - 11 -

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社会对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视,管理学课程正逐步走进各个专业并彰显其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本课程的重点是如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上,强调工作容与工作法的结合。

管理学基础-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题库及答案 1.( 70年代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 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2.( 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 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3.( 享利?明茨伯 )提出协调方式经历了相互调整方式、直接监督方式、标准 化方式三个阶段。 4.(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即U型结构,又叫“功能型垂直结构”。 5.(享利.明茨伯 )提出协调方式经历了相互调整方式、直接监督方式、标准化 方式三个阶段。 6.“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 计划 )的重要性。 7.“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 为重要标准。错误 8.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 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 9.按计划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 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 10.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 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 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短期预测)。 11.按照计划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目标、策略、政策等多种。在 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以指导并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就是( 政策 ),它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12.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 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错误 13.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 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错误 14.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 参与 制目标设定法 ),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 15.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得出: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权责利关系的划 分)。 1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 ( 主要目标 )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 17.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 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转移法 )。 18.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体现较强的( 刚性 )。 19.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本世纪早期提出了理想的组织模式,即:所谓 的“理想行政组织”。韦伯主要依据( 权威关系 )来描述他的理想的组织模式。 20.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出定量、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 数据资料 )做支持。 21.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 战略管理 )的核 心。 22.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销售预测。错误 23.对于规模较小或者必须时刻保持上下一致的组织来说,一般适合采用分层控 制的方式。错误 24.分层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次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 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错误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请参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