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学生: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学生: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学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学生: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教师激励评价学生后及时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学生: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投影:“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

过渡: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投影:“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图”(图)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彩图”(图),并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两个问题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2)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过渡: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提问: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学生:泼水节)

教师:回答得很对!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并观看投影。

傣族男女在泼水节泼水嬉戏——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欢乐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烦恼和忧伤冲洗得干干净净。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敬爱的周总理参加云南傣族泼水节时的情景录像以加深印象。

提问: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边看图边分组讨论)

投影:“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

读图,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深受自然环境

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西双版纳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板书: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

(图),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通达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

投影:《1991~2001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想一想本图说明了什么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本图回答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本图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旅游促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本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提问: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已学知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得惠于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第三,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促发展,不仅带动了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得到它们的支持和配合。西双版纳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条件,所以它的旅游业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过渡:旅游业的发展,曾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却呈下滑趋势。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阅读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

近几年,由于周边的州县也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也没有国际化,直接削弱了西双版纳在国内、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实力。

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的驱动,在某些景点或旅游沿线的购物点诱骗游客购物,影响了西双版纳在旅游市场的声誉。

部分旅游景点建在自然保护区内,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

部分景点的参观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近几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3)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提问: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趋势,人们该怎么办呢

角色分配:下面我们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企业家组、学者组、商人组、学生组),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展开讨论。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课堂小结]

方法1:让学生结合板书内容简要总结。

方法2:教师概括总结: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地区的位置、资源优势和原始热带雨林的成因和景观特征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习俗,知道了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地区,为什么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会出现下滑趋势,西双版纳将如何重振旅游雄风。

知识要点与检测

答案:国家政策相当优越旅游雨林热带动物王国景点分散缺德被破坏大同小异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反馈练习]

1.判断对错(对者打“√”号;错者打“×”号)

(1)欢乐的春节是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2)竹楼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住宅样式。()

(3)美丽多姿的孔雀舞是云南西双版纳傣家人喜欢的舞蹈形式。()

(4)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是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的结果。()

(5)我国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地区是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2.列举题

(1)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有:①省;②省的地区。

(2)西双版纳最着名的热带雨林植物有:①,②,③,④。

(3)西双版纳可爱的热带雨林动物有:①,②,③,④。

答案:1.(1)×(2)×(3)√(4)×(5)√

2.(1)海南云南西双版纳

(2)望天树板状根独木成林绞杀植物

(3)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一位旅游社的业务员,你的任务是向人们宣传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优势。请你拟写一份宣传提纲。

(1)这里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

(3)

答案:(2)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独特,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美称。(3)这里少数民族集中,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诱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19《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新版)苏教版

《美丽的西双版纳》 组别初二语文人员初二语文备课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集体教案二次备课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 文章。2、对照手法的运用。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重点难 点]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 合。[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 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 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 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 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 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 观。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 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二、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 流)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2、 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讨论、交 流,明确: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 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 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这部分由4 段文字组成。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 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 有趣经历。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第二部分:竹楼映 蓝天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 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竹 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 的饮食文化。第三部分:悠悠野象谷。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 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第2段写大象表演 的有趣场面。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第四部分:妩媚傣寨

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案

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之所 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 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 作用。4.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 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学习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3.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学习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3.融会贯通地理解 领会一个地区发展与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 傣族人过泼水节、热带雨林、孔雀舞、大象、竹楼、竹筒饭、澜沧江……它们让你想到了哪个地方 学习主题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结合教师播放的短片和书本P58-60,回答下列问题 1、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__________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这里有 高大挺拔的_______树,巨大的______根,残忍的_______植物,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 2、森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上千种动物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 因此这里被称为“___________”。 3、西双版纳居住着以____族为主的13个少数民族,具备多样性的民族风情。这 个主体民族以_____节日来欢度新年。 4、受邻近东南亚国家影响,______宗教深入民心,处处可见其特色建筑物。 小结:由于这里具备丰富的人文资源,动植物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习主题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结合地图册P3、书本P57图7.10、P60图7.13 1、相对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_______省境内引人入胜的异域风情 与_____、____等东南亚国家为邻 2、纬度位置:位于______(特殊纬线)以南, 属_________(五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3、海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东邻近____洋, 西南邻近______洋。

《西双版纳》地理教案

《西双版纳》地理教案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知道该地自然景观是热带雨林景观,能运用图表分析出该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能说出该地有哪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分析出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可持续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说明该区位置;利用图片认识其自然景观;利用气温降水统计图,分析气候特点;结合位置图,分析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利用地图了解该地现在的旅游线路《西双版纳》教学设计;看统计图表,了解旅游业在当地国民经济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角色扮演,分析从不同角度怎样看待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结合实际资料,讨论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可持续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护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1、读图、分析图、图片介绍、讨论、交流 2、小组合作 1、到西双版纳去,怎样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2、西双版纳各景点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 3、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4、该区与东南亚相邻,是否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相似。 1、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评价其位置有哪些优势? 2、该地的自然景观是什么?典型的动物和植物有哪些?世界上还有地区和该地相似? 3、请根据图7.13气温、降水统计图,确定其气候类型。并结合位置因素分析其气候成因。 4、西双版纳有哪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归类分析。 5、举例说明傣族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组:利用地图,指图分析其地理位置。(在什么省,纬度位置等)

二组:展示图片,说明该地是热带雨林景观,举例:典型的动植物,与东南亚相似。 三组: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各月变化,确定其热带季风气候,在板图上示范画出夏季风的来向,分析气候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四组:举例归纳该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图7.14学会分析文化习俗与环境的关系《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例题:假如你是一位西双版纳导游员,你怎样向人们宣传西双版纳的旅游优势? 请你拟写一份宣传提纲。 1、读图7.16分析当地从1991-xx年旅游收入的变化,得出什么结论? 2、读图7.15说出西双版纳的景区和旅游路线。(引申:可通过此图,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按照什么路线去哪些景点,参观什么?) 3、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会有何影响呢?

西双版纳》学案 新人教版

西双版纳》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的】 1 、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 、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3 、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4 、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学习重点】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学习难点】 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二、新课导入阅读课本P5764页回答:1 、西双版纳的位置。

2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有哪些热带景观? 3 、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4 、西双版纳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5 、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 6 、西双版纳旅游业有什么影响?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1 、西双版纳地处____山脉最南端,南部和____、____接壤,还以____与____、____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分丰富。 2 、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____、____、____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____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无穷魅力。 3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____、商业等的发展,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云南省____市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选择题1 、泼水节是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A、壮族 B、傣族 C、苗族 D、哈尼族2 、竹筒饭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传统主食() A、傣族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简介

昔时的傣王朝皇家寺院今日中国最大的南传佛寺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简介 ——与佛结缘和美一生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位于西双版纳州旅游度假区一号公路止点至南联山上,占地面积400亩,其规划轮廓与自然地貌巧合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人民币3.5亿元。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佛寺以弘扬“南传佛教文化”为主题,以现代的手法传承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游客对历史、佛教文化、地域文化等进行观赏体验的需求。 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从万佛塔前广场俯视景洪市区,旖旎的热带风光和独特的傣民族建筑尽收眼底。从景洪市区及周边向南望去,雄伟的大殿、佛像、大塔呈现在眼前。 从山门至万佛塔,主要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诞辰、出家、成佛、弘法到涅槃的80年中的主要佛事活动、佛教故事及传奇为主线,巧妙地注入到寺内的景区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了佛陀伟大的一生,通过佛教吉祥数、壁画、雕塑、佛教植物等多层次渲染,使每个建筑物、每件装饰、每组台阶都有说法、故事,融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充分展示南传佛教的传统文化色彩。 佛寺于2005年开始恢复重建(其前身为傣王朝皇家寺院“景飘大佛寺”),2007年11月3日佛寺邀请海内外108位高僧为佛寺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州内外参加大典的各民族信众达65万人次。 自2007年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信众、游客752.25万人次,基

本实现了从建设期转向经营期、经营收益期的良性发展趋势。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它的建成,真正为版纳30万信教群众提供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宗教活动场所,为促进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加强睦领友好关系,进行平等的宗教文化交流,保护和发扬傣民族传统文化架起了联系的“桥梁”,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必将成为南传佛教的圣地,世界南传佛教文化中心。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

————————————————————————————————作者:————————————————————————————————日期: 2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2、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三、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学生:云南) 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学生:傣族) 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 (学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 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 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3

八年级语文上册19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案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西双版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配合。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一、导入 以图片导入 二、预习展示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 心弛神往无声无息可见一般色彩斑斓水中戏喜 积善修行善男信女为防不恻狼狈撤退除苦积善 2.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一个适当的词(遮掩掩映映衬) 1)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_______ 在翠竹丛林中。 2)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________于蓝天绿地之间。 3)青山绿水________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3.本文运用哪几个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写文章有什么好处? 三、问题探究 (一)整体感知————感受美 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 4、教者归纳: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

泼水节教案 (2)

20、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快乐之情。 3. 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泼水节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第一小节: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还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欢乐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小朋友,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先去欣赏一下傣族风情,好不好? 你们欣赏到了什么? 生:(1)这里有高大的椰树(2)有傣族人民住的竹楼(3)有勤劳的傣族姑娘(4)漂亮的孔雀舞(5)象脚鼓(6)象牙塔(7)凤凰花 师:(指凤凰花说),这就是美丽的凤凰花。

(出示第一小节)每年春天,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指名读 师:从这一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举行泼水节; (2)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 师:对了,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也就是在阳历的4月中旬举行的,那个时候正好是什么季节啊? (3)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 你从那个词语中知道的呢? (4)还知道了什么呢? 人们非常盼望泼水节的到来。 师:文中哪一个词说明人们是盼望已久的 生:迎来 师:对了,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齐读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师:那么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了哪些准备呢?小朋友自己把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一读,想一想,待会儿告诉老师。 生:盆,桶,清水,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说明人们泼的水很讲究。 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出示句子】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生:指名读 师:这两句话里有两个词语说明了大家的心情非常迫切,你能找出来吗?试试看 生:早早地;早已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的? 生:指名读 师:开始泼水了,小朋友你们看【视频】 热不热闹呀,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大家互相追赶; 用盆泼水; 往衣领里灌; 向身上泼;

《西双版纳教案》word版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2、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三、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学生:云南) 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学生:傣族) 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 (学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 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 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美丽的西双版纳》学案苏教版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写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写法 【学习难点】 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澜沧 ..( )傣.家( )蕨.菜( ) 村寨.() 一缕.()藤.萝()缅.甸()焚.香()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斑斓: 心驰神往: 轻描淡写: 善男信女: 得意洋洋: 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的西双版纳的哪些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和质朴淳厚的民俗风情。 2、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三、交流展示 四、课堂小结:(请将你探究过程中的感悟或收获总结一下,与大家共享。) 五、达标检测 必做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镶嵌 ..()涮.洗()一簇.()祈.求() 焚.香()竹篾.()斑斓.()蕨.菜() 2、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赏心悦目,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深情。你能说说下列比喻句的作用吗? (1)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只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2)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3、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概括你游览过的一处名胜的经历。

选做题 作者在文中写道“当我来到傣家做客时,热情好客的傣族人又是杀鸡,又是宰鱼,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表现了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在我们已学过的古诗文中也有不少表现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句子,请写出其中的一句。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美丽的西双版纳作文

美丽的西双版纳作文 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是神奇而又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假如你来到这个地方,你一定会非常的惊讶。 西双版纳是动物的王国,你会看到白水牛在一起打架,一群群白蚂蚁在往洞里运粮食。你还会看到一群群大象在悠闲地吃树叶,身旁的几只小象挨着妈妈做游戏。还有一群群美丽的孔雀,将它们最美丽的样子展现在人们面前,孔雀的颜色有多种,就象天上的彩虹。 西双版纳也是植物的王国,那里有恐怖的绞杀者,它们常从树干上长出枝条,像胳膊一样缠住其他树木向上爬,最后导致对方因缺少阳光和空气而死。 啊,西双版纳,我美丽的家乡,我可爱的家乡,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等将来长大了将你建设得更美丽,更可爱! 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①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②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③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在学生对西双版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3.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以同学们都熟悉的虞山十八景为对象,选择几处景点,学习本文的写法,向同学介绍,加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写作训练。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⒉体会语言美(小标题,对照手法的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⒉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 ⒈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11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 1、能在课文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正确描写“壶、悠”2个生字。 2、能在学习中积累并理解四字词语“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理解词语“边陲、嬉戏”的意思。 3、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的具体原因。 4、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 5、能对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初步认识,了解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教学重点: 1、能在学习中积累并理解四字词语“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理解词语“边陲、嬉戏”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的具体原因。 3、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 教学难点: 1、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式介绍自己知道的植物或动物。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像,引出课题: 1、观看影像资料:“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 大家看了这段风光片后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随机交流,要求说完整、说具体) 2、板书课题:11、美丽的西双版纳。 学习生字:纳,正音。 齐读课题。 3、那么西双版纳在哪儿呢? (1)出示课文第一节: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的西双版纳...... 正确朗读。 (2)结合地图图片理解“边陲”:边疆、边界、边境、边关,处于国家边缘地带的领土。 (3)简介“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我国云南省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西南边界,那里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物产丰富。在那里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

14个民族,还有布朗族、瑶族、苗族、回族、壮族等等。 小结过渡:读了第一小节,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的特点,接下来我们读一读第2到第5节,看你又会知道些什么呢? 说明: 由于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去过西双版纳,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因此,在新课导入中通过观看关于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这一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拉近了学生和课文内容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为课文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整体感知,了解结构: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正确停顿。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美丽的西双版纳在我国的__________,这里不仅是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走进村子,你会看到______ _ __,还会看_______ ______ 。 2、拼读词语,随机学习生字。 扁、楼、等:记字方法 砍:做动作理解字义。 悠、壶:书写笔顺,指导描写。 甩:复习翘舌声母:ch sh r 3、交流齐读填空。 4、了解课文结构: 哪几小节写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指名交流。(第2、3小节) 哪几小节写动物王国?指名交流。(第4小节) 哪几小节写建筑和各族男女老少?指名交流。(第5小节) (相机板书) 说明: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字词的读音方面基本上没有问题,因此,在生字教学中,根据每个字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而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环节,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的习惯。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过渡: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既被称为“植物王国”,又被称为“动物王国”呢?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案教案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 双版纳学案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案 潘晓婷苏海鹰(长兴中学) 学习目标: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 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 的带动作用。4.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 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学习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3.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学习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3.融会贯通地 理解领会一个地区发展与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 傣族人过泼水节、热带雨林、孔雀舞、大象、竹楼、竹筒饭、澜沧江……它们让你想到了哪个地方 学习主题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结合教师播放的短片和书本P58-60,回答下列问题 1、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__________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这里有 高大挺拔的_______树,巨大的______根,残忍的_______植物,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 2、森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上千种动物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 因此这里被称为“___________”。 3、西双版纳居住着以____族为主的13个少数民族,具备多样性的民族风情。 这个主体民族以_____节日来欢度新年。 4、受邻近东南亚国家影响,______宗教深入民心,处处可见其特色建筑物。 小结:由于这里具备丰富的人文资源,动植物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习主题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结合地图册P3、书本P57图、 P60图 1、相对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_______省境内引人入胜的异域风情 与_____、____等东南亚国家为邻 2、纬度位置:位于______(特殊纬线)以南, 属_________(五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3、海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东邻近____洋, 西南邻近______洋。

西双版纳景点简介

勐仑植物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因它被澜沧江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故得此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13500亩),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种栽培热带植物4000多种(其中的10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各种植物分类集中养畜,组成错落有致的10多个植物专业区。小巧的兰花园,荟萃了热带、亚热带地生兰等附生兰优良品 种;碧潭映日的水生植物区内,睡莲、王莲争妍比美;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棕榈林中,有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婀娜多姿;200多种粗细不等的秀竹,在百竹园中争荣竞艳。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版纳青梅、婆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高。药用芳香林中,有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吐露芬芳。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在裸子植物林区茁壮生长。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能够灼人的火麻以及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奇观。热带果木林中,有酸甜可口的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林木中还有稀奇的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因此,这所植物园荟萃了西双版纳众多的热带植物品种,是“绿色明珠”的巧妙缩影。 在各类植物竞相比美的园林内,建有科研大楼、植物标本馆、展览馆、蔡希陶纪念馆、蔡希陶塑像和民族度假村等人文景观和接待游人的各种服务设施。所以,这片佳木竞秀、繁花似锦的热土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勐仑植物园于199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全省10个名牌景点之一。 原始森林公园 “澜沧江边,莱阳河畔,一颗明珠,闪耀光芒,雨林青翠,泉水潺潺,一道风景天成自然……”在离景洪城8公里的昆洛公路旁,在一片热带雨林中,由浙江金洲集团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开发建设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已经建成营业。公园占地18.8平方公里。景区内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已开发有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野生动物表演、傣家寨、哈尼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石浮雕、金湖传说、阿拉维风味烧烤场等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 独特的热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公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向游客充分展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为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镶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11美丽的西双版纳(唐红飞)教案

二年级下11 美丽的西双版纳 六师二附小唐红飞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识记8个生字;积累“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四字词语。 2、看图想像,用“怎么样的什么”、“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体会省略号的作用。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王国,又是动物王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试背第4小节。 4、了解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怎么样的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学习第一节 1、出示课题:11 美丽的西双版纳 2、出示第一小节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 (1)读(2)学习生字:纳、等(3)理解“边陲”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结构 1、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 西双版纳既是()的王国,又是()的王国, 2、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写了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哪一节写了它是动物王国? 3、交流,板书 植物王国(2、3) 动物王国(4) 三、学习课文,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 (一)学习课文2、3节 1、指名读第二、三节。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植物? 2、圈出植物名称:望天树箭毒木古茶树跳舞草吃蚊花扁担藤海芋…… 3、学习第2小节 理解为什么称它为“植物的王国”?理解“耸立云霄” 4、读、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5、说一说: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有,有,有

,有。 6、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学习生字:扁砍壶 (2)扁担藤”和“海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这样叫?(3)引读 (二)学习课文第4节 1、自己读读第四小节,圈出动物名称。 2、交流:长臂猿黑灵猫象绿孔雀兀鹫虎豹…… 3、师引读、指名读,你感觉这些动物在西双版纳生活得怎么样? 5、学习生字:悠、甩 理解:悠然自得、五彩缤纷 6、指导朗读 7、想像说话: 出示: 走进西双版纳的密林,我看到(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四、总结课文: 1、师: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不但是植物的王国,也是动物的王国,更美的是生活在那里的人。 2、复习生字、词语 3、奇藤异树、奇花异草、奇禽异兽,你想不想去西双版纳?选一段你喜欢的课文来朗读。 五、课后作业 1、背诵第4小节。 2、向家长介绍西双版纳的一种植物或动物。 板书:11 美丽的西双版纳 植物王国(2、3) 动物王国(4)

美丽的西双版纳 学案

义安二中_八_年级_语文_学科导学案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型新授课时 1 班级8 姓名

备课教师授课教师备写日期10.29 序号:YW8S019 学习目标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学习用小标题构造文章的方法。 3.学习对照手法的和传神动词的运用。 学具 学习过程: 一、自学 1.西双版纳地理常识: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2.给粗体注音: 澜沧()傣家()蕨菜()村寨()贿赂()一缕()竹篾()勐()妩媚()斑斓()一簇()祈求() 3.词语积累: 心驰神往:。 悠悠:。 妩媚:。 斑斓:。 善男信女:。 4.速读文章第一段,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 二、合作 1.西双版纳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请用3分钟时间快速跳读课文搜寻美景。 用“西双版纳美,它有。”的句式来说说文章给你的感受。 注:可四人小组合作,由一人记录,其他成员共同寻找西双版纳的美。 西双版纳美,它有。 西双版纳美,它有。 批注 积累词汇, 提升文学底蕴。

西双版纳美,它有。 …… 2.西双版纳美景不胜枚举,作者用几个鲜明简洁准确的小标题来构建文章,请齐读五个小标题,思考哪些是自然景观,哪些是人文景观? ①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②这些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呢?作用是什么? 特点。 作用。 3.学习对照手法(类似于对比): 以自己喜爱的方式选读课文,并勾画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且做简要分析。 例:"悠悠野象谷"中第一自然段恐怖描述和和第二、三自然段大象的有趣表现形成鲜明对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正是这种对照,才更显得自然生动,妙趣横生。 你找到的有: 4.品味传神的动词: 读了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些动词用得好,请勾画出来,再读几遍,体会它们的好处。 例: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真叫人哭笑不得。”其中这些加粗动词把大象的憨态描写得非常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你对哪些动词有体会呢? 自然景观是指一切不具明显人类痕迹的物质现象。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森林、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等。 人文景观是社会、艺术和历史的产物,带有其形成时期的历史环境、艺术思想和审美标准的烙印,具体包括名胜古迹、文物与艺术、民间习俗等等。 两个词都有将两个事物放到一起来比对的意思,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对比侧重于“比”,就是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对照则侧重于“照”,照是参照,就是通过与参照物的比对,找出差距。

二年级下语文同步试题美丽的西双版纳_沪教版

2019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1课美丽的西双版纳同步试题 1.看拼音,写词语。 shuǐ hú zhù xìng biǎn dan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zhú lóu yǔ máo fā chóu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照样子,填写合适的词语。 一幢幢( 建筑) 一张张(海芋叶) 一根根(扁担藤) 一幢幢( ) 一张张( ) 一根根( ) 3.下面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请你为它们找朋友,用线连起来。 无边无际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 耸立云霄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悠然自得高高地直立在极高的天空。 五彩缤纷没有边际。 4.读一读,完成练习。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这里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有耸立云霄的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有1700年前的古茶树,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虫的花…… 西双版纳又是动物的王国。长臂猿、黑灵猫在山间道旁与游人嬉戏,悠然自得的象群甩着长鼻子在丛林里散步,绿孔雀展开五彩缤纷的羽毛为你跳舞助兴,兀鹫在空中盘旋,虎豹在密林深处出没…… 1.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并照样子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葡萄沟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读短文,填空。 葡萄沟在____________________。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__________,七八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到了九十月份,最惹(rě)人喜爱的__________ 第1页/共3页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花开四季,果结终年,西双版纳是个没有冬天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穿越热带雨林上空,漫步千米原始森林,野象谷有成群大象出没,澜沧江纵贯南北翻腾着浪花。 一(1):大连到西双版纳独立成团游线路有5158起价,昆明、九乡、石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4飞1卧8日游火车不走回头路,省时省力,更舒适;昆明省内环飞(昆明火车硬卧至大理,丽江飞版纳,版纳飞昆明),不走回头路;全程大连人成团。 (2):大连到西双版纳散客拼团旅游线路有4558起价,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尊贵4飞8日游全程纯玩无购物;昆明、楚雄、版纳四星酒店、丽江五星酒店;精华景点:石林、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古城三塔、版纳风情。 (3):西双版纳内部交通简介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泸沽湖9晚10天游每天 1800元;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汽卧9晚10天游每天 1880元;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汽卧7晚8天游每天 1580元; A17线:版纳-大理-丽江-泸沽湖(8晚9天汽车游)每天 1350元; 版纳-大理-丽江-泸沽湖豪华旅游大巴8晚9天游每天; A18线: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8晚9天汽车游)每天 138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8晚9天豪华旅游大巴游每天 138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10晚11天汽车游)每天 165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豪华旅游大巴10晚11天游每天 1650元; 版纳-大理-丽江(6晚7天游)每天 760元; 版纳-丽江三飞5日游每天 2050元; 二:西双版纳气候 一年四季皆可前往西双版纳旅游,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内为数不多的一个没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这里的平均气温是16℃,而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也只有28℃。西双版纳是从来没有降过雪的地方,也个是长时间处于阳光下面的地方。西双版纳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说法。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双版纳旅行气温比较舒适,不冷不热。如果6-9月到西双版纳旅行,则当地的热带水果大量上市,可以尝遍新鲜的美味。5-10月是西双版纳的雨季,不过这里的公路路况较好,对旅游影响不大。西双版纳给人不同的感觉。 第一感觉是:满山遍野的绿色。花开四季,果结终年,秋天、冬天树木不落叶,只有在干季和雨季交替时,少许树木分批地换叶。 第二感觉是:气候温和,找不到“冬天”的踪迹。有一位气候学家曾经对春夏秋冬作过这样的划分:月平均温度低于10℃的为冬季,月平均温度高于22℃为夏季,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为春秋季。西双版纳低海拔地区的月平均温度都在15℃左右。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没有冬天的乐土”。12月至2月,正是祖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可是在西双版纳,人们还在澜沧江里游泳、捞青苔呢! 第三感觉是:湿度大。西双版纳的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至1900毫米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85%之间。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属于气候学上的两季地区,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用导游的语言来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语言美。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跟随当代作家李舵一起走进这美丽的西双版纳。(请同学们自由快速朗读课文, .............. 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组合画面,课题,授课人。 二、感知课文,学做导游 (既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请同学们概括地说说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望天树景区、傣家竹楼、傣家的饮食文化、野象谷、大象表演、傣族人打谷子、傣族人对水的崇敬、傣族少年男子修行、傣族少女载歌载舞) 作者在构思文章时采用了怎样的特殊形式突出所要介绍的重点?(小标题的形式)★几个小标题一起读一读。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西双版纳的印象,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老师要请同学们当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美丽的西双版纳。不要担心,很简单,只要你就课文的某一部分写出导游词,老师先来做两个范例。幻灯片展示范例。 ★范例一: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热带雨林“望天树景区”,看,这直插蓝天的树就叫望天树,或许就因为它仰望蓝天的姿势,而叫望天树吧。它高约60多米,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这里还有很多藤状植物,像蛇一样缠在树上,我想晚上走在这里一定是很吓人的!听,快乐的小鸟在密林深处歌唱呢! ★范例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刚与一家傣族同胞打了招呼,说我们有几位游客想到他们家做客,他们非常欢迎,现在我们一起去吧!哇,傣族同胞忙活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摆在竹篾桌上。看,有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的猪肉,有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的竹鼠,还有烤鱼、烤竹笋、剁生菜……这些我们还是我们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