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空间秩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空间秩序

TECHNOLOGY TREND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建筑不仅为满足园居生活的需要,更是组织空间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传统的空间意识,是体现在建筑的意匠中,而园林中的空间组织特色,深刻地受建筑空间思想体系的影响。建筑空间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园林空间组织形式有着深刻的渊源及因果关系,由此构成了中国文化之精华。从现在许多园林建筑及空间作品来看,能真正掌握这种传统“艺术”精神的,还鲜有看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秩序观

中国建筑在总体的空间经营上,应该说是理性有序与浪漫自然两者之间恰到好处的结合。一座精心规划的中古时代的大都市,或一座帝王的宫廷苑囿及离宫别馆,不仅有星罗棋布、院落纵横、回廊复道、巷陌交通的繁复而严密的空间组织,而且有挟山带水、涵天纳地的与自然融合为一的空间气韵。

制约中国建筑空间组群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古代中国人力求在建筑空间组织中表现所追求的理想———天地和合与宇宙秩序。在这里,“天地和合”主要涉及古代中国人所关心的“天人关系”方面的问题;而“宇宙秩序”所涉内容,则更倾向于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中国人相信,如果社会人际之间,也如天地宇宙之间一样,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与协调的相互关系,社会就达到了它的理想状态。

二、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秩序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观念,与儒家所主张的严格理性的宇宙秩序观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种更为空灵通透的可以将天地宇宙融而为一的空间理想。在这里,对于空间组织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着意设置的具有等级节律感的秩序,而是一种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加雕琢、自然无为的,其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空间经营艺术。这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空间组织艺术,而其中所隐含着的,依然是渗透着天地和合与宇宙秩序的文化精神。

(一)自然环境中的空间秩序

坐落在地形起伏的自然环境中的庙宇殿堂,在“宫室务严整,园林务萧散”的思想下,园林建筑空间布局就形成一种不规则的,自由灵活的布局特点。空间布局的重点由“形”转化到“神”,由静止的“境界”转换为运动的“境界”,“境界”所出现的方式和秩序是有缜密安排的,它们的组织正如一切艺术的组织一样———起、承、转、合,由平淡至高潮的过程。于是,一切往高空发展的或位于高地的楼、阁、台、观、塔等,它们本身丰富的轮廓线就因为所处地位的要求要表现出强烈的效果,于是,形成了自然空间中的秩序———轴线。

轴线在园林空间组织中,尤其在大尺度的皇家园林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轴线起到了对于一个大的空间体系的控制作用,使得许多看来似乎自然随意的空间要素,变得严谨而合理,看似漫不经心设置的山水花木与亭台楼榭,却被恰如其分地嵌入了经过人工化但又自然谐趣的空间秩序之中,纷乱的空间有了主次空间的分划,不同的园林空间组团之间,有了某种联系,也有了对于游人游览路线的暗示与引导。如北京颐和园前山景区,就是由东宫门、仁寿殿东西轴线,与排云殿、佛香阁南北轴线为主,并辅以许多大大小小,方位不一的轴线,以及轴线之间的相互穿插交错来进行空间组织的。每一个初次到颐和园游览的人,无一不会被东宫门以内前山景区由轴线的交叉错动、层叠移换造成的建筑庭院与山水林木的空间变幻,感到一种新奇的迷惘有趣与叹为观止。

(二)住宅庭院中的空间秩序

中国古代住宅庭院,是沿轴线“循次第而造”的,所以按庭院前后的空间序列,称之为“进”,并形成了以“院”为中心的建筑群组织方式,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主要布局形式。由于中国传统单座建筑的平面简单,它们必须依靠院落为中心才能达到机能完整。因此,在设计思想上,单座建筑可以看作是属于院子的,这样才能将建筑空间的层次逐级构成,“循次第而造”。

以“院”为单位的组织程序,将园林庭院变成自由灵活,景色封闭的空间。庭院互相以一种多向性的组合,使前后左右可以连续地组成庭院,是属于四方连续的空间组合形式。从理论上说,这是具有无限性的一种组合方式。同西方建筑对比,中国园林的庭院建筑,在造型上有很大的优越性。大型住宅,虽有两三条并列的轴线,但轴线之间的庭院也是并列的,一般中间设有夹巷,从平面结构来说,是属于两方连续的空间组合形式。中国园林建筑按造使用功能分别成栋,如厅、堂、斋、馆等等,再组成庭院,庭院具有内外八面的丰富造景条件,在起伏的地形上,外间的景物就会很容易地进入视域之中,混乱的景色就用各种办法将他们遮挡封闭起来。单个庭院的连续组合,在空间上创造出层出不穷,方方皆景,变化莫测的空间意境来。如苏州拙政园,建筑和庭院主要沿园的南侧分布,厅堂等主要建筑临池,东西回廊曲折,沿池半绕,形成以水为中心的开阔景区。原来的园门,在住宅的曲折夹巷中,经腰门而入,门内假山屏蔽,循廊绕水曲折回环而达主要景区,豁然朗,形成空间上强烈的对比。这种厅堂为主,亭廊环绕,院落穿插的布局序列体现了园林与建筑空间互相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三)园林建筑的空间次序

园林建筑的空间次序,决定了园林空间的布局方式。建筑坐北朝南,是建筑次序的体现,也是顺乎自然的体现。“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在园林中,不论地形如何偏缺,建筑与庭院如何“随曲合方”,布置如何灵活,主要建筑无不座北朝南。厅堂建筑的体量较大,空间环境地亦要开阔,组合在庭院中的,则“筑垣需广,空地多存”,植物密茂则空间郁结,“徜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即可。在景区中,一般多建于水面开阔处。

临水一面多筑平台,特别是厅堂在池南,向水背阴,筑平台,既可作为建筑空间向室外的引伸,开拓活动之地,也避免建筑临水处于阴影之中,以衬托出建筑的主要地位。据刘侗《帝京景物略》所记明代北京园林,大都临水筑台,台后建堂,这已成明清大型园林布置厅堂的传统手法。又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留园的涵碧山、狮子林的荷花厅、怡园的鸳鸯厅“藕香榭———锄月轩”等等,均是采用此种手法。“天地和合”的空间思想,在建筑与园林空间中,是融合贯穿的。自然的次序体现在建筑空间之中,使整个空间处于无形的“力场”之中,互为关连,互为因借。建筑的次序观,深刻地影响了园林空间布局。

中国古代的造园思想,由自然环境、住宅庭院、再到园林建筑都可以体现出天地宇宙融而为一的空间理想,是强调宇宙处于整体秩序下文化精神的再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这种渗透着天地和合与宇宙秩序的文化精神,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也让今日的设计更趋于理性和有序。[参考文献]

[1]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张家骥.中国造园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建筑不仅为满足园居生活的需要,更是组织空间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传统的空间意

识,是体现在建筑的意匠中,而园林中的空间组织特色,深刻地受建筑空间思想体系的影响。[关键词]园林建筑;空间秩序;建筑空间;秩序观;园林空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空间秩序

苏霞

(同心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宁夏同心

751300)

文化艺术

257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风格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风格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包含雕刻、绘画、园艺、山池等要素,有着意境之美、形式之美、和谐之美等特征。我国现存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很多建筑,象征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要求,功用价值非常高。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并探讨了其风格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风格 建筑艺术时人类历史的积淀,能够呈现出特定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想象能力。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追求天然之趣为主,由画家、文人、造园匠师们共同打造而成。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构图中,主体是不规则平面里面的自然山水,为了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古典园林观赏性,会设置很多形态各异的建筑,并合理布置植物,道路曲折迂回,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达到美的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一)廊 通畅、狭长、空透、弯曲是廊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景区与景点连接起来,有着组合景物、分割空间的功能。通畅而狭长能够诱发人一种盼望与寻求的欲望,实现“引人入胜”

的目的;空透而弯曲能够欣赏到风格各异的景色,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同时,走廊柱头具有框景的作用。当我们散布于颐和园长廊中,能够欣赏到昆明湖全部景色;而苏州怡园的走廊被花墙所分割,墙上设计有各种风格的漏窗,使得园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多端。 (二)亭 休息观景是亭子的主要作用,也可以作为景点。不管是路边桥头,还是山岭都可以设计建设亭子。亭子的形式各样,根据平面形状可分为圆亭、方亭、八角亭、矩形亭和三角亭;根据屋顶形状可分为歇山亭、掂尖亭;根据所处位置分为廊亭、井亭、路亭、桥亭等。同时,园林设计人员可以凭借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亭子造型多变,为园林增添一抹亮点[1]。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拙政园的别有洞天半亭、苏州西湖的湖心亭等。 (三)其他 主要包括阁、堂、榭。一般建造在花畔和水面,成为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榭是一种精致敞亮、小巧玲珑的建筑,室内装饰清新淡雅,近可观鱼赏花,远可远观风景,是园林景点游览的最佳点,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建筑。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处的建筑物,是用来休息品茗的。阁楼一般有两层以上的房屋,形体空透,可观赏四面的风景。堂常常是一种封闭形式,只有正面设有门窗,一般都是主人的起居之地。堂

医院建筑的空间布局与人性化的环境

医院建筑的空间布局与人性化的环境 摘要: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性建筑,对于就医条件以及环境布局都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医院建筑发展到今天,除了要能够满足医疗技术和功能的基本需求之外,还应强调对人的关怀,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文章通过对医院建筑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从总体布局、内部空间以及建筑造型等方面如何融合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进行浅谈。 关键字:医院建筑;空间布局;人性化 一、医院建筑的空间布局 由于医院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不仅要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就以工作需求,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舒适、惬意、轻松、自然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帮助患者环节心理压力和生理创伤,在医院建筑的空间布局上应该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的自然风格,只有让建筑亲近自然才能给人最舒适的感受。根据现代医院建筑空间布局的设计理念是要包含医疗、管理、环境、建筑、设备等内容的全方位的设计工作,因此对于医院建筑空间布局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不仅要符合卫生学、医学专业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环境工程学、建筑美学、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等等各方面要求。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国内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影响下,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医院建筑,正经历着经济体制、医学模式和技术革命的三大变革。现阶段我国对医院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需要医院建筑的空间布局与人性化的环境进行完美结合。 医院建筑的空间设计要充分结合自然条件和用地条件、气候条件等,合理地进行医院的总体布置,因地而异,因地制宜,有效地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医院各部门的使用流程,使规划、交通、环境、绿化、消防以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达到完善,是医院建筑总体布置的宗旨。医院的总体布置就应以开放的布局方式,与城市融为一体,,把开放、优美、方便的就医环境提供给就医的病人大众。 医院建筑的空间布局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繁杂的流线交织以及多种使用功能要求完全共存。要充分满足医院门诊、急诊、医技、住院以及后勤供应等各部分的使用功能,规划布置各种诊、疗科室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医疗流程合理顺畅的同时还要有明确区分医院的不同交通流线。对于不同的人流、车流、物流、病患人员、医护人员、后勤供应的流线、清洁与污物输送流线,进行严格区分,确保各流线的简洁流畅以及相互之间不发生交叉干扰。整个医院建筑的空间布局要做到主次分明、布局合理,即以医疗部作为主轴线,然后将医院的生活空间和各个功能区相互串联起来,即沿主轴线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例如可以分为康复、理疗区;门诊区;外科病房区;医技区,内科病房区,在医院街设置垂直交通和楼层总服务台,并与门诊、医技的候诊空间相通;与病房区的公共电梯厅相通,将医院医疗区的门诊、医技、住院连为一整体,使病人就诊的路线最短。

园林空间美学

园林空间美学 (一)哲学认识差异 1、空间均衡关系 在东西方古典园林造景中,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符号的形式组成元素。比如经典的纹样图案等,这些元素基本是东西方因文化观念不同而凝聚成各自的烙印标识。除了这些不同,在运用几何造型这个概念上其实是一直贯穿在整个东西方造园史中的。 对比而言,西方造园对几何造型的运用是很突出的,大概如轴线对称,植物修剪类等;东方造园中的几何造型相对内敛不明显,大概如墙垣的轩窗,月门等。西方是直线运用多曲线运用少,东方是曲线比直线运用多;西方以均等对称实物作平衡,东方以大小黑白虚实共用作平衡。回想一下脑海里那些我们所知的东西方园林景观特色,大体上差别如此,概不赘述。 按北京林业大学朱建宁先生《西方园林史》所述“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这句话便是西方园林人文根基最好的注脚,追溯西方园林造园的美学观念必然在这里找到其人文思想源头。 “当时的数学和几何学的发展,以及哲学家的美学观点,都影响到园林的形式。他们认为美是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合乎比例的、协调的整体,因此,只有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才能确保美感的产生。”(引用同上) 正因为西方哲学思维是这种建立在物理哲学基础上的审美观念约束了西方园林造园法则,才形成了西方园林美学以人眼所见实物与实物之间比重均等作平衡,而不能见实物与空间之间同样存在比重均等作平衡。把实物从空间隔离出来看,眼界就只看到实物,把实物与空间一体看,心中便有空间的比重和成分,同时空间这个虚体又因具有比重成分而再生出空间与空间的比重均衡关系。 而在园林造景人视觉画面中,不但有物体的远近主次大小轻重软硬等组成的空间均衡关系,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关系是虚与实,它除了组成物体的空间关系还构成了空间与空间的关系。 这个虚与实的空间关系运用,在西方园林造景中是不具备的。它却在东方造园中得以实现,因为东方哲学思维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天性整合为一“道”的哲学审美观念而使然。 或者说,任何一个园林景观都必然存在着空间,所以西方园林景观也同样具有实物与空间的关系不是吗?我说是的,因为任何环境都是存在于空间里的环境,人们由于对天空的需求而必然不能覆盖住天空。如果以这样自然状态的空间等同东方造园法的虚实关系空间,并不是基于对虚实空间关系存在的感知思辨和运用,也更谈不上属于东方园林造景独具的虚实空间心法。

建筑室内空间布局调研报告

室内小空间设计调研 作者姓名:李红杰 专业班级:2015120101 指导教师:刘燕

第1章前言 1.1 建筑空间的相关基本概念 建筑空间是人为地使用各种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由自然空间中分离出来的围合空间。由墙面、地面、屋顶、门窗等围成和分隔着建筑的内部空间;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建筑的外部空间。创造能满足使用要求并能带来愉悦感受的空间是建造建筑物的根本目的。一个建筑物可以包含有各种不同的内部空间,但它同时又被包含于周围的外部空间之中,建筑正是这样以它所形成的各种内部的、外部的空间,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环境。1 1.2 建筑空间设计的一些原则 本次调研的建筑为住宅空间,人们选择室内居住环境时,主要考虑的是居住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以及适应性;另外,还会考虑环境的协调性和经济适用性。人作为享受空间的主体,那么建筑空间的尺度和人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重要了,人生活在合适的空间尺度中,适宜的比例尺度会让人生活很舒服,没有压迫感。因此,在确定空间范围时,首先要明确使用这个空间的人数,每个人需要多大的活动面积等。2 建筑空间满足人们实际使用需要,还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建筑空间应该要具备美感,前提是要能够刺激人的五感,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要使建筑看起来更美观,要利用统一与变化、协调、均衡、比例五项原则。3 1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c11531642.html,/view/4b22af9658f5f61fb636661c.html?re=view 2出自《人体工程学》罗盛胡素贞文渝主编2006 3出自《室内设计基础》[日]和田浩一[日]富樫优子[日]小川由佳利著2006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屋顶层次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屋顶层次类型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A、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 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 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 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 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kuàng]殿、曲 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 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 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 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B、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 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 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 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 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 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 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 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 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C、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 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 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 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 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 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D、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 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 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 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 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 间建筑。 E、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 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 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 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 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 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 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 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 单檐、重檐之分。 F、盝[lù]顶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G、卷棚顶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 房,多为此顶。 H、扇面顶顾名思义,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 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 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 山、悬山、卷棚形式。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 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需要掌握的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构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有:1)抬梁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架梁,梁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2)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3)井干式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2.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及等级高低排列为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形式,屋顶是等级的一大标志,犹如封建时代的冠冕和服饰。一般房屋只能做歇山顶、硬山顶、挑山顶等形式,唯有宫殿、庙宇才能用庞殿顶。 3.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并论述在园林中的意义。 要点: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立意、选址、布局、借景、尺度与比例、色彩与质感。 (1)立意: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在园林中,建筑的立意,有二个最基本的因素是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二者紧密结合;另外环境也非常重要。 (2)选址:园林建筑设计从景观方面说,是创造某种和大自然相谐调并具有某种典型景效的空间塑造。“相发合宜,构园得体”是进行园林建筑空间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园林建筑选址,在环境条件上既要注意大的方面,也要注意细微的因素。 (3)布局:布局是园林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问题。几个比较重要的布局问题:①空间组合形式;②对比、渗透与层次;③空间序列; (4)借景: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有特色和变化。方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5)尺度与比例:园林建筑是供人们休憩、游乐、赏景的所在,一般应该轻松活泼、富于情趣和使人不尽回味的艺术气氛,所以尺度必须亲切宜人,给人心亲切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类

个人愚见不外乎园林中的那几种造园要素,山石、园林建筑小品,水体,植物等等那些在学校已经让老师给耳朵磨出茧子的东西,且因势利导地将其组织在一起而创造出的一些景致,也可说是一种排列组合。这些要素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尤其是植物。园林、园林,贵在其中有一个林字,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决不可缺少的、也是绝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不管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现在的中国园林人要想在世界园林界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学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是不的两个体系,不同就不同在对园林的诠释上,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人定胜天,这也就造就出西方园林中的大的绿地模纹和类似凡尔赛宫的被剪成圆柱体的树木排成的树阵的出现,而中国的园林中出现大块的模仿山势的假山,曲折的小路,以及四季多变且模仿自然植物群落中的林冠线和林缘线的植物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手法是西方园林所不能匹敌的,不光是造景本身,其中所蕴含的寓意也会让人有一番回味。像南方私家园林中最常见的竹与石的搭配,白墙上攀爬的枯藤等等,无一不让人觉得很有嚼头,还有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恭谦,松柏的傲骨,牡丹的富贵等等,植物在这里被古人们赋予了人性化的品质,是中式园林中的又一层含义,这是西方园林所欠缺的。 在九十年带初的中国园林建设中,我们看到了不少运用西方现代园林中有关平面构成技法所造就的一大批广场,游园,其中一广场为最。出现了中国园林所没见过的树阵,大草坪、大模纹、大面积广场铺装(据说还有能和天安门广场面积差不多的)等新的造景手法,并风靡一时,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开始纷纷效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技法却没了踪影,荡然无存。 好在这几年,中国的园林人终于有所醒悟,这还得亏是日本现代园林给我们提的醒。日本古典园林完全是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它不是单纯的抄作业,要不日本的现代园林很可能也是大广场,大草坪了。他兼收了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意境,加入了西式园林中的平面构成手法,糅合在一起造就了日本现代园林景观 ,摒弃了中国私家园林的小家子气,加入了西方园林中的恢宏大气(但不是傻、大、粗),很适合现代城市的口味,不显得十分突兀。 中国古典艺术讲究的是神、势、气,中国艺术历来主张"师法造化","观象于天,观法 于地",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②,古代中国先哲们的时空观是互补共生的,并不像西方近代哲学和科学将时间与空间割裂开;这种古代中国的艺术哲学是一种朴素的整体美学观。其艺术创造追求于象形、图解,追求"术而不作,慎终追远" ②。因此特别强调精神,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主体的思、品、悟;人的审美感知的形成就个体来说,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及文化传统的原由③。 我们都知道研究中国古典艺术必然牵涉到"意境"一词,"意境"一说最早可追溯至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知来冥境,得玄即真"④。按字面来理解"意"即意象,属于主观范畴,"境"即景物,属于客观范畴,也谓哲学中常提到的"能指"与"所指"。但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却认为:"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故能写真感情、真景物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④。然而,"意境"作为一个更加具体的美学概念,不能被简单的看作是意与境的叠加,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心理学和哲学意味,它的包容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室内空间布局

室内空间布局 一、室内空间的组成 1、基面:通常是指室内空间的底界面或底面,建筑上称为“楼地面”或“地面”。 水平基面,水平基面的轮廓越清楚它所划定的基面范围就越明确。 抬高基面,采用抬高部分空间的边缘形式以及利用基面质地和色彩的变化来达到这一目的。 降低基面:将部分基面降低,来明确一个特殊的空间范围,这个范围的界限可用下降的垂直表面来限定。 2、顶面:即室内空间的顶界面,在建筑上称为“天花”或“顶棚”、“天棚”等。 3、垂直面:又称“侧面”或“侧界面”,是指室内空间的墙面(包括隔断)。 室内空间的类型 1、结构空间:通过对外露部分的观赏,来领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的环境。具有现代感、力度感、科技感和安全感。 2、开敞空间: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截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小及启闭的控制能力。具有外向性,限定度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 3、封闭空间: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承重墙、轻体隔墙等)包围起来的、无论是视觉、听觉、小气候等都有很强的隔离性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具有领域感、安全感和私密性,其性格是内向的、拒绝性的。 4、动态空间: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其特色是“ (1)利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设备如电梯、自动扶梯等加上人的各种活动,形成丰富的动势。 (2)组织引人流动的空间系列,方向性比较明确。 (3)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路线不是单向而是多向。 (4)利用对比强烈的图案和有动感的线型。 (5)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 (6)引进自然景物,如瀑布、花木、小溪、阳光乃至禽鸟。 (7)楼梯、壁画、家具、使人时停、时动、时静。 (8)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 5、悬浮空间:室内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划分采用悬吊结构时,上层空间的底界面不是靠墙或柱子支撑,而是依靠吊竿支撑,因而人们在其上有一种新鲜有趣的“悬浮“之感。也有不用吊竿,而用梁在空中架起一个小空间,颇有一种”漂浮“之感。具有通透完整,轻盈高爽,并且低层空间的利用也更为自由、灵活。 6、静态空间:(1)空间的限定度比较强,趋于封闭型。 (2)多为尽端空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 (3)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称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 其它的倾向,达到一种镜台的平衡。 (4)空间几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 (5)色调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6)视线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的因素。 7、流动空间:它的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的存在而是把它看作一种生动得力量。在空间设计中,避免孤立静止的体量组合,而追求连续的运动的空间。

园林建筑的美学思想

园林建筑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现在中国园林建筑的靓影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虎、 ,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三、空间的美感之二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 )。 “镜借” 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建筑艺术中国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是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特殊风格与体系的造型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

其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现; 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 其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多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如以十字轴线展开的坛庙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民居和宫殿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的园林建筑。不管哪种展 刚健、质朴的风格特色。 ②隋唐阶段。汉末到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以及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的思想情趣和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使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传统的理性精神中加入了许多浪漫情调。至唐代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貌。宏伟、规整的都城,恢宏舒展的宫殿、坛庙,规模巨大、形制多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可见最初的园林叫“囿”,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商晚周初即有之。 秦汉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武帝的“上林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略表汉苑之规模和水平;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班固的《西都赋》描述得更为详细。而上林苑中的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营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初唐盛唐时期的“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唐太宗当年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杜甫)。 宋代园林建筑没有唐朝的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却更为秀丽、精巧,富于变化。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宋徽宗对绘画有相当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他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宋代的平江(今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造园之风大盛,特别是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宋代在平江专为宋徽宗主办“化石纲”的朱勔,在城内营建园林,取名石筑山、点景。苏舜卿所筑的沧浪亭、蒋希鲁所筑的隐圃登耶都应用了不少湖石,从此,叠石遂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叠山家及有关著作。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期在园林与园林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在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对中国古建筑空间格局的思考

中国古建筑作为一个建筑体系,有着极为丰富和复杂的内容,现以中国古建筑的空间格局为立足点,对其进行一定层面上的分析。首先,需要界定文中“中国古建筑”的范围,这里取狭义的中国建筑概念,即在中国本土发展的木构建筑。 1、空间格局 中国古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单体建筑的结构体系逐渐成熟和完备,例如为了便于制造和施工,古代工匠在房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将斗的尺寸当作一种单位,作为房屋其他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单位; 远景设计研究在设计研究中发现中国古建筑在基本制度与形态上少有质的变化,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建筑都是基于这种设计和建造原则所成,普通的住房,寺庙的佛殿,园林的厅堂,宫殿的大殿等等,相互之间的区分除了在于单体尺度或其采用的形制、装饰等以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空间格局。中国古建筑更多的是以建筑组群的形式出现,当建筑单独出现时,往往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作为单体的建筑其空间格局也变得比较复杂,因此,中国古建筑的空间格局往往不是一个标准单体平面所反映的那样简单,它们多是组合生成的结果,是与环境相呼应的结果。在研究中国古建筑时,目光不仅要落在单体建筑上,还应当深入研究其空间格局的问题。 2、建造背后的观念 在构成中国古建筑单体的标准构件、标准制作工艺、以及标准的建筑形态的基础上,正是由群体建筑的组合或单体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完成了人们对各类空间的需求。不同的空间格局实现了不同人群的理想生活,从平民百姓到士大夫,再到国家的统治者。而这种现实中的空间格局反过来也以自身对生活的影响力塑造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 2.1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四合院作为建筑组合的经典范例,不仅存在于中国北方城市中,在南方也有类似关系的建筑,如云南民居中的一颗印,四川民居的小天井等等。两千年前汉朝墓中的画像砖上就记载了这种空间格局:庭院分左右两部分,左面部分又分前后两重院落,由四周的房屋和廊围合而成,右面是附属部分。画面上有席地坐在堂屋中的主人,有在侧院扫地的仆人,还有鸡、狗、鹤等动物,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的最基本组合形式,也反映了处在某种生活状态下的人们的生活理想。 四合院发展的成熟形态不仅塑造了城市中平和朴素的民居,也生成了豪华威严的宫城,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4.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 循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的要求。(2分)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一)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一)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

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的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一.中国园林的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 1 自然山水i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2建筑风格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等。

怎样进行空间布局

室内如何设计_怎样进行空间布局 1:结构改造 在室内装饰装修的设计中,其结构改造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加减法的运用;它的原理是通过墙体的移动,使空间的整体优势更加合理(通常是为了功能性,合理性和美观性而改造.从而达到优势元素互补). 其表现手法为一:墙体的整体移动,墙体的部分移动;表现手法二:墙体的部分凹入:墙体的部分凸出等;表现手法三:在原来墙体上,整体加厚或削薄。 表现手法四:对一面墙体的一半(或一部分)进行保留,另一部 分打除(当然是在空间结构允许的情况下)。2:功能定位建筑本身的结构。 3:客厅空间 客厅在中国就是家人交流,团聚,休闲,看电视的地方,其意义与西方国家的客厅有着本质的不一样,而且从某种角度说,它是西 方国家的客厅和起居室的集合体,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要求,我们在装修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空间功能的区域划分要合理,且要协调统一,功能区的过渡要缓和,不要给人突兀的感觉。现代客厅一般被划分为就餐区、会客区 和休闲区等。就餐区即过去的餐厅,因此应该尽量靠近厨房,方便 就餐和上菜,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用小屏风后人造矮墙让他与其他 功能区分开;会客区的通道要简洁,空间要宽敞,光线要明亮,能够达到温馨、具有亲和力是主旨;休闲区(如果空间够大或者客户有这 个要求的话)应比较安静,靠近餐厅某一隅,区域不必太大,但一定要给人舒适的感觉。尽管在各大功能区域的分隔上,可以没有明显 的区分物,但是在视觉效果上,还是要给人一个较为明朗的印象, 这可以通过空间吊顶的走向、装饰品的摆设等进行区分。但是要注

意整个客厅空间的和谐统一,即各个功能区域的装饰格调要与全区的基调一致,以体现总体的协调性。 地面—前几年,人们在大客厅空间内往往喜欢给不同功能区域的地面选择不同材质和不同色彩的地板,以区别小功能区。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好,使得大空间没有了整体的美感,多了几分凌乱。因此,采用同一材质、统一色彩来装饰客厅地面,而利用铺设的不同走向、软装、吊顶走向等来区隔空间,不仅能在整体上显得统一,而且达到了分隔功能区的目的。 电视柜的设计: a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所要摆放的电器(如电视机、DVD机等)的宽度、高度以及深度,以免事后因尺寸不合而发生麻烦。 c注意选择电视柜的材料,要充分考虑到电视柜的散热问题。 d设计时,注意电视柜在线路安置方面要做到方便可行。 f一般人们在看电视时,其视线的高度应该在其坐下时的视平线下,因此,在选择电视柜时,摆放电视的高度设计应以30—40厘米为最佳。 g如今的电视用品不仅品种繁多、体积较大,分量也不轻。所以在设计电视柜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在重能力。 h电视柜的设计一定要与客厅的整体风格相和谐,不能“特立独行”而显得突兀,应该选择能够融入整体空间的样式,若能在此基础上制作出视觉的亮点来,那就更好了。 关于电视柜的相关物品,如天线、电线等,则能最好一致收纳到电视柜的后面,以免妨碍美观。客厅主题墙 在如今的客厅设计中,主题墙已成为展现空间魅力的“主角”。“主题墙”—这个从公共建筑装修中引进的新名词,已经在室内设计装饰中被普遍使用,是体现居室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关于客厅主题墙,我们来看看这么几种模式: a视听主题墙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中最重要的核心范畴,是东方艺术魅力的神奇所在。中国传统的“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念,不仅推动了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a-~建筑的审美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构成;意境 1.楼阁建筑意境分析 楼阁是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是极为常见的园林建筑。楼阁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高峻宏敞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古人对楼阁的追求有两种倾向:“欲与南山齐”与“高处不胜寒”。 首先,楼阁的特点是壮美与优美。和其他艺术类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体现在了和谐与对抗中。中国自古以来推崇高大阳刚之美,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所在。登高远眺,会使人领略到平地上不能体会的感受,加深对人生以及世界的理解与体验。中国美学的传统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强调“大壮适形”的中和之美。楼阁之美在“高大”与“和谐”之中找到了平衡,展现其独特的风味。 其次,楼阁强调形与势。在楼阁建筑的设计中,风水形势说对其有深刻影响。风水形势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理论,它通过对建筑环境景观中空间构成的各个方

面的把握,诸如高下大小、远近离合、主从虚实、整体局部等视觉效果及内在规律的调和,使得建筑观感能够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引起审美愉悦。在单体建筑的尺度控制上,风水形势说尤为重要。 2.亭和塔的建筑意境分析 塔本为佛教中的墓塔,传人中国后逐渐演变成高层观景建筑和宗教标志建筑。“亭者,停也”,是供人驻足休息的一种小型建筑。亭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形式美之精华,有很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亭和塔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既是观景建筑,也是点景建筑。亭和塔一般成为激发山水意境或建筑意境的点睛之处,它们作为主要空间因素,虽然是意境中、视觉上的“画框”的中心,但却与欧洲集中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在环境中不能独立地构成景观,一般从属于既定的环境之中,联系植物山石和周围建筑共同构建景观,成为景观结构的枢纽――“点”。 亭和塔的空间意境从建筑本身结构到环境空间的结合都体现出“动静相映、虚实相生”的意境。首先是空间的虚实交错,由于亭和塔经常是空间的中心,甚至可以认为是空间中的“点”的垂直拉伸,因此常常被作为“实景”。但亭本身有着通透的视觉感受,空间分割感不强,使空间虚实变化丰富。其次是动静结合,作为在线性上和空间形态中的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 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2.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2.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 3.1园亭 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其造型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

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 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 3.4园桥 园桥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