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汉滨区流水镇流水小学课题研究组

我校教研课题《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实施近一年来,在区教研室专家的科学指导,镇中心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的高

度重视,以及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协作下,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这项

课题切合切合我校实际,对有效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整体提升育人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自去去年立项以来,研究组人员

不等不靠、全力以赴,善于将课堂教学实际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坚持秉

承务实、求真、创新的工作作风,历经五大研究阶段,现基本完成了初

定的各项研究目标,取得良好研究成绩.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结题报告:

一、该课题研究综述

(一)课题组对小学生“学习”的认识

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

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同时是认知发展、心理发展的重要

阶段.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呈现的一般特点有:第一,

学习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主导活动,他们对上学、学习新知识、接受

新事物有着向往的本能.他们自然的接受教师的指导,有目的、系统地

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第二,小学生的学习是由教师教、学生学共同构成“沟通”与“合作”的双边活动,不能被视为被动的接受;第三,小学生的学习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过渡.低

年级倾向于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中段是学习和认知活

动超越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高段已经能够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第四,学习促进了小学生的全面

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认知或认知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掌握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在丰富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将

所学不断内化于己,不断地引起其智力、个性、社会性诸多方面结构

的改变,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课题组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认识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

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行为的反应模式.近些年来,由于社会飞速发展,

处于快速变革的发展阶段,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学校因素共同造成

较为严重的学生厌学现状.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社会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在当前受多

重文化冲击的社会中,很多不良之风走进校园,如学生攀比现象严重,

对很多孩子形成虚荣心,导致他们消极对待学习;其次,学校因素导致

小学生厌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学习情绪,如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学生评价体制、作业量、激励措施等,而且教师的专

业素养、师德、威信、行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家庭因素

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家庭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当今一些

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迫式的让孩子学习外语、乐器、艺术等

完全不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增大了学习压力反而影响正常的在校

学习.农村留守儿童则面临关注过少,缺少父母关爱同样会造成对学习

的厌倦;第四,自身原因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

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同学.比

如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

下降.对考试和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

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也会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

产生厌学情绪是一种正常的表现,这种消极情绪的体验,同样表现

在多种学习的感觉、学习的思想、学习的行为综合产生的不良机体

感应.有机体总是要通过变化实现自身平衡,因此我们认为厌学情绪的

产生必定有着背后的原因,也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应对的.

然而如果这种情绪状态持久得不到解决,在小学儿童的内心大量积压,

可能会造成悲观厌学、失去自信,严重影响小学生的正常人格形成,更

有甚者可能造成心理失衡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流水镇流水小学学生厌学现状

我校地处汉滨区南山片流水集镇,是流水镇中心小学,由于这里交

通便利和政府移民搬迁工程不断推进,学生人数逐年攀升,目前全校近500名学生,教学班为70人左右的大班,全面搞好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从厌学现象来看,上述的学生厌学实际情况在我校特别突出,各科任教

师普遍认为我校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课堂兴趣低落、主动参与性不强、作业态度消极、不善于和师生合作探讨、缺

乏探究精神;上一学年度,我校积极响应全区推行的“打造高效课堂”

指导思想,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环节设计、组

织形式、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全面落实校本实践的方方面面,取得了

初步效果.但针对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是如何学习的,如何摆脱学习

过程中不良情绪的困扰(厌学情绪),这类学生学习心理方面问题对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意义重大,亟待解决.

我校近年来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众所周知,让

学生乐于学习是全面抓好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重点.我校近年来德育

工作、养成教育、团队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取得一定成效,学生中纪

律松散、消极怠慢学习形态已经少见,但在素质教育发展不断推进的

大繁荣时代,我们应该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勇于攀登,争创一流.因此,学

校认为我校学生厌学问题、德育工作、养成教育与其它优秀学校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课题相关界定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

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本课题中的“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

习负面情绪的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为对学习关

系的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心态.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

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

在偏差,情感上消极的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情绪是消

极情绪的一种体验,同样表现在多种学习的感觉、学习的思想、学习

的行为综合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有机体总是要通过变化实现自身平衡,因此厌学情绪的产生必定有着背后的原因,同时,也必定有科学的

方法进行解决.

我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探索造成我校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其次是探索解决我校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对于第一个问题,厌学的原因有共性,也有特性,有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和自身原因,这都是我们进行探索的具体方向.对

于第二个问题,解决不同学生的厌学问题,方法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点,同样是深入探究这一课题的具体方向.

我校课题组紧紧围绕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这一目标,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响应的措施和对策.针对我校所处地域、文化环境特点,探索出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长效机制.

三、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厌学现状为研究客体,统筹兼顾,既注重学生个体,更关注班级全体.多渠道、多角度地取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健康的成长.该课题研究以实践应用为主,理

论提升为辅为原则.

(二)子课题范畴及可行性分析

在课题的总目标下,我们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两个子课题,分别是探索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和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个方向寻求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研究过程中以学校维度中造成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因素为主,同时兼顾研究社会、家庭和自身原因造成厌学的因素;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学校、社会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作为教师和家长,更应该正确认识到自身对儿童影响的重要性,以科学的方法态度面对儿童的一切行为,使他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与成长;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小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态度不端正、不民主、盛气凌人,学生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不愿听他上课,厌学这一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教学内容不丰富,讲课照本宣科,听了收获不大,听着没劲;教法不活,

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管你愿不愿听,讲了就算;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一个影响小学生学习情绪的重点,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这样的教学,学生像受罪,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量化学习成风,不考虑学生的情绪反应.在传统教学体系中,要是没有分数,教师就像一个陷入敌阵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一样束手无策.只有在儿童遇到了力不胜任的学习任务时,他们才会变得懒惰起来.并提出对于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处于低水平的儿童,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分数,而恰恰是“自尊心”.一旦儿童的学习受制于分数(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没有智力活动的欢乐,没有认识的欢乐,就必然把学习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苦事.

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要建立在充分了解该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俗称的“对症下药”,坚决避免缺乏目标、以偏概全满盘抓的态度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常用的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策略有:个体疏导、团体训练、同伴互助;个体疏导也叫个案法,是指在充分了解具有较为强烈厌学情绪的学生后,分析其产生这类情绪的内在原因,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消除不良情绪,从而解决厌学情绪问题.这种解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广泛、很有效,但需要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有积极配合的态度才能实现;相对于个体疏导来说,团体训练就就具有效率高、参与多的特点,在日常应用中依然很广泛.这类方法主要是把同一类问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设计课堂内容,集体交流,改变不良情绪,改变错误认知;同龄人之间的语言沟通更为直接,通过交流排解自己情绪,向榜样学习等措施不乏为最具有操作性的一种学生心理疏导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与好友谈心改变不良情绪,这一方法同样可以在学生心理疏导中适用.

(三)主要思路与措施

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离不开教学活动,因而课题研究组将紧紧依靠教学这一主线,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厌学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解决对策,再将对策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检验的基本思路.将采用问卷、走访等调查方法做针对性了解,辅助思路主线.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将教研活动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发掘问题,分析原因,找到对策,运用反馈.

2、调查法.通过走访家庭、临近学校以及问卷形式了解各班级中的厌学现象,分析原因,分清类型.广泛搜集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3、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研究成果集应用,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个案研究法.研究组人员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较为显著的特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6、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汇编材料.

四、课题实施的主要程序

这一课题研究主要精力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准备启动阶段、相关理论学习和资料搜集阶段、实践研究阶段、交流展示反馈阶段、总结深化阶段.

(一)准备启动阶段

2013年9月1日至10月20日.将教研课题申报工作在校内广泛宣传,使教师明确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根据人员研究专长及工作任务分配的需要,以出色完成教研任务为目标的前提下,遴选人员组成课题研究组.制定初步框架,撰写申请材料.制定研究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做好人员分工.

(二)相关理论学习和资料搜集阶段

2013年10月21日至11月底.组织研究组成员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科研方法论》等相关基础知识.搜集与“厌学情

绪”有关的资料,分析该项课题国内已有研究成果.鼓励有条件的组员赴外考察学习.

(三)实践研究阶段

2013年12月初至2014年3月底.研究组成员依照工作任务,制定细致的、可行的子课题实施方案,潜心钻研教学,把存在的厌学问题分门别类,召开专项讨论会研究对策.分析典型案例,撰写教学心得、叙事、论文,提炼研究成果.

(四)交流反馈展示阶段

2014年4月初至5月底.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全校、全镇范围内做交流,通过对比总结优化.将优势宣传推广,不足之处再找原因,不断攻关难题,直至问题解决.

(五)总结深化阶段

2014年6月.全面总结研究经验,查漏补缺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实践报告.编辑《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汇编材料,向汉滨区教研室申请结题.

五、课题研究中的主要行动

(一)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

课题启动初期,课题组进行了相关理论集中学习研讨活动.研究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观看教学视频、经典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法和理论知识.通过交流研讨,研究组成员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方法,以及该课题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具体方案.

(二)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我们深知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要从造成厌学问题的根源着手,那就要求我们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包括他们的对待学习的态度、对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合理情绪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实际问题.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活动无疑是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我们精心编制问卷,依照程序顺利进行,取得了应有效果.

活动中,我们把设计好的100份问卷分发给相关年级负责人,在我校二至六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活动.这100份问卷分发给二年级10份,三年级15份,四年级20份,五年级25份,六年级30份,各班的调查活动分别进行,由主测负责人将改版获得的问卷随机发放给这个班的相应数量学生.

主测老师向受测者宣读了问卷说明,阐明了调查的目的,为学生的问卷保密等事项,然后组织学生认真作答.在整个问卷活动中,纪律良好,秩序井然,受测者基本按照施测者的要求进行,结果有效.课题组专门组织人员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筛查,得到了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的重要因素.

问卷调查活动在课题组的精心组织,学生领导的科学指导、其他老师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调查,课题组深入了解了小学生的厌学情绪产生的一些原因.通过和学生零距离交谈,了解了他们童真心灵对学校生活、对课堂、对家庭生活的欲求,这些信息对我们后续研究“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课题有着重大意义.

(三)联系理论开展实践活动

这一课题研究是以“实践应用为主,理论提升为辅”为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这一根本任务,从实践中找问题,用理论解释问题,在实践中验证和应用理论,始终保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思路.根据课题研究过程实施步骤,课题组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包括课题组内交流、课题组与其他教师交流,课题组与学生及家长交流等.充分发挥课题组解决厌学情绪这一实际问题的主动性,让每一次活动起到作用,推动研究进程.

(四)提炼成果,编纂材料

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求组员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悟想法及时与他人交流沟通,提炼阶段性成果,撰写论文、教育叙事等材料.课题组还组织成员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即将自己的教学论文、教育叙事与同伴交流,达到互助的目的.课题组成员及时的将研究过程阶段性成果通过报告、网站发布等形式,向外界宣传,扩大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同

时经过外界反馈,给我们提出宝贵建议,对提升研究质量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五)邀请相关专家开展研究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在课题即将进入结题阶段,课题研究组全面总结深化研究成果,将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论文,案例分析等形式撰写出来,在组内进行了商讨,邀请了教学专家、骨干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做了指导.通过研讨活动,进一步凝聚和提炼了研究过程中的精华,对总结深化阶段工作起到了指引作用.

我校组织开展多次成果交流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结合专家指导精神,浓缩和提炼研究过程中的精华,编辑了该课题的材料汇编.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方面

1、造成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课题组通过个案分析,调查问卷,走访询问,集体商榷等方式,针对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的原因做了细致研究.我们认为,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具体现象并无法进行量化评估,即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某单一行为表现就说这个学生厌学了,只能理解为厌学情绪和正常的乐观学习情绪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学生成长发展的某个阶段,在遇到外界压力或其他诱因时,都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波动,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是可以通过正确客观的应对方式进行应对的;那么,我们针对厌学行为表现的程度、时间以及整体学习功能受损情况三个维度考虑,对厌学情绪初步认定为:较长时间的处于悲观厌世的对待学习,对学习活动有明显的回避和退缩表现,厌学情绪波及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且伴随有其他不良行为反映.

课题组认识到,引起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重的,首先,社会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在当前受多重文化冲击的社会中,很多不良之风走进校园,如学生攀比现象严重,对很多孩子形成虚荣心,导致他们消极

对待学习;其次,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这是我校该课题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学习情绪,如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组

织形式、学生评价体制、作业量、激励措施等,而且教师的专业素养、师德、威信、行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小

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态度不端正、不民主、盛气凌人,学生

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不愿听他上课,厌学这一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

也非常重要,教学内容不丰富,讲课照本宣科,听了收获不大,听着没劲;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管你愿不愿听,讲了就算;学生课业

负担一直是一个影响小学生学习情绪的重点,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这样的教学,学生像受罪,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

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量化学习成风,不考虑学生的情绪反应.在传统

教学体系中,要是没有分数,教师就像一个陷入敌阵而失去战斗力的士

兵一样束手无策.只有在儿童遇到了力不胜任的学习任务时,他们才会

变得懒惰起来.并提出对于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处于低水平的儿童,起

决定作用的,不是分数,而恰恰是“自尊心”.一旦儿童的学习受制于分数(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没有智力活动的欢乐,没有认识的欢乐,就必然把

学习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苦事;再次,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

影响.家庭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当今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

过高,强迫式的让孩子学习外语、乐器、艺术等完全不符合儿童认知

发展规律,增大了学习压力反而影响正常的在校学习.农村留守儿童则

面临关注过少,缺少父母关爱同样会造成对学习的厌倦;第四,自身原

因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

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同学.比如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下降.对考试和平时的

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

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也会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在这些造成厌学情绪的原因中,我们重点研

究学校原因造成小学生厌学的特点及对策,兼顾家庭、社会、自身原

因导致的厌学情绪特点.(汇编材料中《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一

文有详细阐述)

2、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基本策略

探索出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是该课题的最终目标,课题组

再已明确造成小学生厌学情绪是有多重因素导致的情况下,根据我们

研究能力和学校实际需要,把研究的重心指向基于学校教学情境中的

学生厌学情绪研究,以社会、家庭、自身因素导致厌学情绪的原因探究为辅.

研究认为造成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有多重因素,应该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四大大的方向归因,然而每一个方向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校课题组重点对学校情境中小学生厌学原因进行大量研究实践,我们通过研究认为,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要建立在充分了解该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俗称的“对症下药”,坚决避免缺乏目标、以偏概全满盘抓的态度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常用的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策略有:个体疏导、团体训练、同伴互助.

个体疏导也叫个案法,是指在充分了解具有较为强烈厌学情绪的学生后,分析其产生这类情绪的内在原因,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消除不良情绪,从而解决厌学情绪问题.这种解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广泛、很有效,但需要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有积极配合的态度才能实现;相对于个体疏导来说,团体训练就就具有效率高、参与多的特点,在日常应用中依然很广泛.这类方法主要是把同一类问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设计课堂内容,集体交流,改变不良情绪,改变错误认知;同龄人之间的语言沟通更为直接,通过交流排解自己情绪,向榜样学习等措施不乏为最具有操作性的一种学生心理疏导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与好友谈心改变不良情绪,这一方法同样可以在学生心理疏导中适用.(汇编材料中《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初探》一文有详细阐述)

在学校、社会、家庭、自身四维因素综合造成小学生厌学研究中,我们认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应当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从而积极的影响他们的发展.作为教师和家长,更应该正确认识到自身对儿童影响的重要性,以

科学的方法态度面对儿童的一切行为,使他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与成长.我们简单的归纳为“教师要永葆一颗童心”、“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社会各界要为儿童成长提供净土”(汇编材料中《转变角色和态度看待小学生厌学》一文有详细阐述)

(二)实践方面

1、学生学习面貌焕然一新.自课题开题起,研究组就紧紧围绕解决小学生日常学习中产生的厌学情绪问题进行剖析、解决.处处体会学生心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而科学有效的解决他们的厌学问题.近一年来,各班厌学情绪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基本形成有自省力、有判断力、有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组团队.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浓厚,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形成,学生学习面貌较以前大有改观.在课题组的带动下,教师们善于排解情绪,客观接纳的态度面对学生,形成乐教乐学的打好形势.

2、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该课题研究的初衷也是为学校全面的教学质量提升做贡献.开展这项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积极配合学校看展各类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活动,先后参加了“汉滨之春走进流水――文化下乡活动”、“流水小学庆六一活动”.课题组联系学校有关部门,专门挑选部分厌学情绪强烈的学生,让他们通过其他方面发现自己,获得自信.各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厌学学生处理得到预期效果;从学校素质教育综合来看,开展厌学情绪研究工作后,学生成绩较往年有较大提升.

3、教师业务水平有所提升

教研课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各研究阶段顺利进展.参研教师作为课题的实施者,尽职尽责的投入到每一环节,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获得了亲身体验.我校积极选派的研究组成员参加镇、区教学评比活动,将课题阶段性成果进行展示交流,深受好评,比赛获得佳绩.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告别磨道式循环,走向盘旋式上升的科学发展道路上来.

4、推动我镇教育科研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这项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对我镇教育科研事业有着重要推动意义.我镇近年来狠抓课题研究工作,已有多项课题顺利结题,从研究类型上来看,我校这项课题是从学生心理层面进行探究,相对于管理类、教学类课题来说,“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课题开创了我镇

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学生心理研究新领域,对后续进行教师教学心理探究、其他有关学生心理方向的探究铺就道路,推进我镇教育科研工作良性发展.

七、课题研究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项课题自最初的申报立项,到过程的顺利实施,再到当前筹备结题,各阶段工作都紧张有序的开展,这得益于课题组成员的拼搏进取精神和精诚团结意识,这一种激昂奋进的精神本身就值得推广学习.课题组根据自身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学校实际需求情况,明确这项课题的着重点,即首先探索造成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其次是在了解到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课题组紧紧围绕这一思路,精心开展研究工作,认为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是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并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生厌学实际,认为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有个体疏导、团队训练、同伴互助三种策略,认为社会、家庭、学校应该转变方式看待小学生,还原他们的童真童年,多种途径为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课题组完全依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各阶段工作记录,及时督促课题组成员加强交流,撰写材料,加大推广宣传,对提炼课题成果和扩大成果应用范围有重要作用.

(二)不足之处

该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课题组部分成员并不全面掌握科研方法,不明确实施途径,并没有完全真实的把日常教学中的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提炼、凝聚并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导致论文的有效价值不高.由于工作时限和经费的限制,没有选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宣传、学习、借鉴、交流,导致研究成果不够丰富.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的研究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研究,专业性比较强,这也造成我们研究成果在具体实施中存在“执行难”的情况.课题研究过程中与外界交流显少,特别是和兄弟学校间的交流沟通活动没有真正意义使得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这说明研究成果的质量还不高、可行性还不强.部分组员对课题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认识不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总之,汉滨区流水镇流水小学《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课题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取得应有研究效果,积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今后我们还将加强教育科研相关理论学习,对这一课题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解决,进一步充实研究成果,继续将新成果应用于教学实

践当中,力争取得更好更大的进步.

小课题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纳卜藏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洪福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的背景 ①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②学校高位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认识一所学校,一定要认识该学校的文化;研究一所学校,也一定要研究该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近几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育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根据“特色为根,质量为本,

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美丽校园”,打造品牌学校涵。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还未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班主任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要有在日常的教育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要使学校在更高层次上良性运转,必须借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③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为班级着想,不关心班集体,缺乏集体思想,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与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班级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没有良好的班风,班貌,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没有班级精神的形成。教育的本质,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文化人”。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做什么”,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知道“为什么做”。我们的理想,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而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文化一旦化为学生自觉主动追求的东西后,它就可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撑点,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如此,学生就会用某种“特征”的文化选择生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做正确的事情”,以至形成一种生活精神。 ④教师生命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我们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

2.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具体地是指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等。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墨尔本大学教授瑞朋指出:“阅读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从出生到8岁是文字语言发展最快的时候,其次是四年级到初三,在孩子这一段最容易对阅读发生兴趣的时间里,如果他们的阅读兴趣人为的被压制或剥夺,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就很可能失去阅读的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3、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2)

篇一: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领导小组成员 实验校 起止时间 4、课题结题报告的理论依据 (500~800字左右)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理论依据 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目的与意义 5、课题结题报告理论研究和探索 (5000~8000字左右) 6、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 (500~800字左右) 7、课题结题报告终结成果目录 8、参考文献 课题结题报告组成部分: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超过4000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参考文献则附在后面。(注释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注入格式附后)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一篇:《中考作文升格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的科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利用“一言堂”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非常薄弱,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在应试的范畴内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的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新知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在理、化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当前我们学校的设施和教师教学情况,发现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农村学校一般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准备量太大,或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常常在教室里纸上谈兵代替学生实验甚至取消实验,或用演示实验取代学生分组实验。 2、尽管开设实验,但由于农村学生自小学教育就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差强人意,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无兴趣,或者存在畏惧心理,主动性差,或只看不动手,成为实验边缘人。 3、部分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对实验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改变我校理化实验课教学的现状,优化理化实验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学校的理化教研组的几个老师研究讨论决定对《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做好记录,从而形成适合新课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我们课题组理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熟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 ——结题报告 延长县小学徐延琴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即先说写一句话,后说写一段话。一句话主要在一年级时间训练,到二年级就过渡到一段话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然而,当我在教学写话时,感到很头痛。 一方面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由于我校是城乡结合,学生大多是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工作繁忙,对孩子缺乏引导。孩子课外阅读量少,词语缺乏,一些孩子在写话时没词可写,没句可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写出的话呆板没有生气,甚至表述不清,语无伦次,错别字多,病句多。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快乐的写话呢? 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我申请了"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课程规范中关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在写话课堂教学实验中,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喜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同学在一种快

最新《小学课内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课内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就应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就应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潜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透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潜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透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好处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潜力。课题结题报告。 5、透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状况,用心撰写学习笔记,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校园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 1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朗读方法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农村学校。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二、理论支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题的研究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读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心灵。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经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2.国学经典指那些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像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诗经》《史记》等。 3.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国学经典,不断激发兴趣,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口诵心念,熟读成诵。引导小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质量。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经审定,同意该课题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构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的子课题。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课题组成员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理论依据 ㈠课程标准要求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同时对"课外阅读"一项作了明确要求:“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㈡理论基础 1.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兴趣是内发性的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他感到索然寡味,学习成了沉重的负担,哪里还有心思去作进一步的攀登。 2.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阅读活动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进行判断、推想,体验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特别指出了兴趣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方面性”构成了儿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本课题研究力求使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标: ㈠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例文

“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 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分不开的,是相互促进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阅读教学就是单纯的阅读指导课,写作就是单纯的写作,二者互不相干。大多数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

上都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却少见有明确指向作文教学的目标。对作文教学的重视也只是在量上有所要求和行动,没有质的改变,没有从阅读向写作迁移的明确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写日记、随笔、周记等。因为部分中学生自觉性不强,学生未必认真完成。同时也由于是课外的练笔,教师也未能从心理上、行动上把这些练笔纳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师生随意布置随意写,无计划可言。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作文教学的长、中、短期计划目标,想写啥就写啥,没有系统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作文技巧单一陈旧。作文成了师生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写作不能充分得到训练,看到作文题目口咬笔端,搜肠刮肚无话可说的现象很普遍。 2009年6月我校语文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究”,及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这使得我们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思考,于是结合实际,我们尝试了一些作法,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讲,“以读促写”的实施策略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关系;注重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目标观;讲求探索质疑、双向互动的学习观;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可充分发挥其主体

小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

小课题结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单位:杨木川镇中心小学 主持人:沈明月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能力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课题总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法,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优秀读本进行阅读和品鉴,提高对语言的赏析、感悟能力,进而达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具体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读书的愿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 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 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达到自主阅读的目 的,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5、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养成在阅读中注意积累 词句的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一、二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实施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诵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 美。? 1.读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受。(2)、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3)、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摈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读是综合能力,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2.渗透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技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阅读课上,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或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实效。因此在阅读课上我时刻注意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尽量追求多样化。如初读课文时的听读、自读,理解课文时的指读、轻声读、范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读、配乐读、比赛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 (2)、在课外,根据阅读的需要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诗歌类、散文类的文章适合于动情地反复地朗读,直到熟读成诵;小说类、童话故事类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 研究过程与方法: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

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 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 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记录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个人结题报告 六枝特区岩脚镇羊场小学江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课题负责人罗钦的安排下,我负责我校小学语文中段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从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爱看书,阅读很少。他们看书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果离开老师和父母的监管,他们一般都不会主动拿起书本读。即使捧起书,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这种消沉的态度上呈现出阅读能力低下、阅读质量不高的现象。因而,我认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缺乏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 其次,在选择书籍方面,阅读内容单一。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内容过于单一,只给孩子买《作文大全》、《创优100分》、《英材教程》等书,阅读带着明显功利色彩,缺少真正的心灵自由,难以见到学生洋溢个性的思想火花;或是顺从孩子的意见听之任之,选择一些要求不切实际的书籍,比如动漫、卡通之类或者鬼怪、邪魔之类的书籍。这样就造成阅读面狭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别说习惯的养成了。 再次,受考试分数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只要期末考试分数考得高就行,其他方面就可以不用去管。所以,家长不是给孩子买什么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而是给孩子购买语文练习册、语文冲刺考试100分等。这样为了考试分数给孩子施压,整天进行题

海战术,占据了孩子阅读的空间。 结合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开展课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开展课题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能转变家长的狭隘观念。 (3)、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才能获取。 二、课题界定。 阅读,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由感觉、知觉、想象、记忆等组成。本课题重在从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和提升策略两方面入手。只有从现状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即提升策略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们申报的子课题,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其一是对我们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作调查,结合调查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再对存在的问题作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二是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 我校中年级段学生,即三至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内容详实)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研究 崇文教育集团安居街校区杨建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发展性的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走出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他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培养学生质疑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达到能终身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过我反复论证并结合班级实际,决定以“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研究”作为我班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仍没有跳出教师“提问式”地传递知识,学生“答问式”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目前提倡并风行的小组讨论学习,也往往是让学生讨论怎么回答,很少有要求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推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为了能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我们常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述科学家小时候敢于质疑,长大后有成就的故事,如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壶盖为什么会动》,鲁班小时候的故事《锯是怎样发明的》,课外读物中牛顿、爱因斯坦小时候敢于质疑问难的故事,给学生树立勤动脑、敢质疑的榜样,慢慢在学生的心田中培养质疑的欲望。 2.教学中使学生敢于发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努力帮助了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就让这位学生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就让这些学生在课下单独问老师;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让学生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

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

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3--8部分,回答“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 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 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 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 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高年级阶段实施高效阅读教学探究 大丰市实验小学谷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应运课程改革与现实学情而生 《英语新课程标准》着重阐明: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基于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运用,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被提及到专业研究领域势在必行。 在听说读写四会技能中,阅读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在大丰这样苏北城镇,因缺失语言运用氛围,抑或由于自身对于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够坚持,许多小学生在高年级学段走向两极分化,阅读成了他们的重荷,从而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无法持之以恒下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出了差错?不,“没有教不好,只有不好教”。怎样通过阅读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来改善这些现状,从而真正达成孩子们语言运用自如的能力?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研究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知识经济决定人才结构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沟通交际、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能否进行简单运用成为将来衡量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的测评标准。所以,身为培育祖园未来接班人的我们,承担着祖国、社会与家长们的期盼——花朵们全面绽放。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高效的英语阅读指导课堂应该是学生们习

得并运用阅读方法与获取信息的过程,但这过程是快乐的、是充实的、是学生们盼望着的,因此,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被动阅读学习的局面,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欲望,焕发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创新能力,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之路。所以,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价值在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今年我市教科院高度重视英语阅读,于2011年11月初,在全盐城市范围内举办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同一月内,进行首届盐城市中小学英语阅读大赛的初赛与决赛,在阅读大赛拉下帷幕之际,我组内课题研究人员根据《新概念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择了相应的阅读材料,并通过不断地改进、调整使每位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方面有了不小的收获。 在国外特别是英语母语国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得比较完善,如美国小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学习阅读。阅读作业室里摆放着大量适合适合各种层次学生阅读的书本,环境布置也营造出适合儿童读书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